播放地址

同名人2006

剧情片美国2006

主演:卡尔·潘  Irfan Khan  杰茜达·芭瑞特  祖雷克哈·罗宾逊  

导演:米拉·奈尔

 剧照

同名人2006 剧照 NO.1同名人2006 剧照 NO.2同名人2006 剧照 NO.3同名人2006 剧照 NO.4同名人2006 剧照 NO.5同名人2006 剧照 NO.6同名人2006 剧照 NO.13同名人2006 剧照 NO.14同名人2006 剧照 NO.15同名人2006 剧照 NO.16同名人2006 剧照 NO.17同名人2006 剧照 NO.18同名人2006 剧照 NO.19同名人200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18:24

详细剧情

  印度青年刚戈里在火车上捧读一本果戈理的小说,同行的老人建议他出国闯荡,这时火车却发生了事故……大难不死的刚戈里远赴美国求学,后经家人撮合,与美丽的印度姑娘阿什玛(Tabu 饰)喜结良缘,两人遂前往美国生活,然而阿什玛时常为思乡情困扰,刚戈里有感自己的二次生命来自果戈理,于是用这位俄国文豪命名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时光荏苒,果戈理(Kal Penn 饰)成长为健壮的青年,对父亲给自己取名的动机,年青人并不理解。经由一次全家返回印度的旅行,果戈理确定了自己的专业方向,成为了一名建筑师,并有了一名白人女友。在这个第一代印度移民的家庭中,每个成员都要面对文化的差异以及对自身的定位……
  本片根据美籍印度作家Jhumpa Lahiri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The Namesake

其实,去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就知道,它在艺术上不会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Mira Nair的前两部片子《名利场》(Vanity Fair)和《雨季婚礼》(Monsoon Wedding)都老实平常,我也预计电影一定不如小说,把一个移民家庭三十年的生活纳入两个小时的叙述,必定牺牲太多的细节。但是我知道自己一定会被感动,就像第一次读到Jhumpa Lahiri 的短篇 A Temporary Matter。人在异乡的困惑与迷失,永恒的陌生与疏离,无所不在的错位和异化,和稍纵即逝的沟通与温情。海那边的过去和海这边的现在,重重叠叠,没有开始,也无所谓结束,错综交织成一片斑驳的底色。新大陆有无限可能,只是,我们的画板上已经有了底色--名字,便是这底色的表征之一。
Ashoke和Ashima要等远在加尔各答的老祖母赐给新生儿一个好名字:“没关系,我们都有两个名字,长大后再起学名不迟。”美国医生和蔼地坚持:“抱歉,在这个国家,婴儿出生证上必须登记大名才能出院。”于是,这个男孩子被叫做Gogol,跟那位大名鼎鼎性情古怪的俄国作家同名,为此没少遭到同伴的嘲笑。直到很多年以后,他才从父亲那里得知这名字的来由。
Ashima向同事抱怨儿子宁可跟女朋友去度假也不回家看爸妈:“你说说,什么样的女孩子会起名叫Maxine?”美国同事耸耸肩轻描淡写:“也许根本是个男孩?”
Ashima打电话去医院询问丈夫的病情,“我姓Ganguli,G-a-n-g-u-l-i,这一通电话,我已经把名字给你拼了五遍了。”
丈夫去世,儿女成家后,Ashima决定回加尔各答,拿了文学博士的儿媳赞同道:“这才像你的名字,无拘无束,没有疆界”(It’s just like your name, Ashima means limitless, no boundary)。
我不知道,这种对于命名的执迷,是不是只有东方人才会理解,珍妮或者迈克,丽莎或者约翰,并不承载如许回忆与期盼吧。甚至,作为整个故事核心的Gogol,除了纪念父亲的过去,也可以看作一个隐喻。有趣的是,Ritz的观影手册上总结说,《同名之人》试图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成为一个美国家庭究竟意味着什么”(What does it mean to be an American family?)。这真是单纯可爱又自大的典型美国式解读。

 2 ) 喜欢《同名人》的五个原因

导演:米拉·奈尔,喜欢她的《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和《欲望与智慧》,只看过这两部,她的其他作品都将列入清单,没新的印度电影就找出来看~

取景地:豪拉大桥、豪拉火车站、加尔各答老城、恒河、泰姬陵……虽然只在加尔各答呆了很短的时间,但是却一直念念不忘~后来又看了不少与加尔各答有关的电影,比如:《雄狮》、《巴菲的奇妙命运》、《小小摄影师的异想世界》,当然,这部《同名人》在此取景的篇幅也不比它们少~

演员:伊尔凡·可汗,喜欢他的《起跑线》、《午餐盒》、《穿越大吉岭》和《少年派》,他拍了不少宝莱坞文艺片,深得我心~其实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伊尔凡·可汗生于斋浦尔,却很少拍摄在拉贾斯坦邦取景的电影~

剧本:由拉希莉同名小说《同名人》所改编,最近实体书店,和各种线上媒体都在推这本书,果然改编的电影很对胃口,小说自是不必多说~

台词:

跑这么远结果没照相,要怎么办?那就记在心里好了。你会记得今天吗?要记得多久?记得一辈子吧,记得你跟我走过这段路,我们一起到了一个地方,下面再也没有路了。

25年来,我一直想念着印度的生活,现在我会想念在这里的生活……

 3 ) 小记

目前看过最好的关于跨文化(移民)身份认同的电影之一。片子提出的问题,比片子本身更有趣。

从第一代的父母移民印度,面对与自己国家生活迥异的文化和环境,其中的种种差异,在文化的轻微对撞下才显现出来。到第二代的儿女面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渴望融入美国文化,到因父亲去世的颠覆(tricky的是,“传统”成了Gogol认同的支点,但所幸故事没有停留于此),娶了印度裔的妻子(但她骨子里更像是个西方人)却看不到真正作为“一个人”的她。母亲选择放开她的孩子们,寻找自己的自由;Gogol也才在双重身份认同的失落下,真正面对自己(“第一次觉得自由”)。

几段台词:

1.

母亲的朋友:前几天我在读Joseph Campbell的书,他说你感到迷惑的时候,就应该闭上眼睛,想自己最快乐的时光,不是乐昏头的那种,而是深深感到喜悦的时光。那叫做 following your bliss。

2.

父亲:跑这么远结果没有带相机,那就记在心里好了。你会记得今天吗?

Gogol:要记得多久呢?

父亲:记得一辈子吧。记得你跟我走过这段路,我们一起到了一个地方,下面再也没有路了。

*倒是很喜欢Mushmi的角色,是电影里第一个勇敢跳脱“印度传统”的人,追求个人所认同的文化(但不是建立在为逃脱原生文化,或顺从西方主流文化的基础上的),渴望被真实地看见regardles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片子的老少两代倒是可以很好地讨论下传统。传统之于父母,并不是某种抽象的、异文化刺激下所形成的认知,而是十分具体的、夹杂着个人经验的细节,是他们面对异文化时一方面感到新奇、另一方面有所保留的底色。这底色和西方主流文化之间的冲撞,成了儿子渴望逃离的原因;而儿子后来因迷失而诉诸的“传统”更像是某种应激反应,群体性、包含想象的成分,也因此,Mushimi的离开才打破了他的保护罩(M比他勇敢,更大胆地拥抱西方文化、离开(但非逃离)印度文化),迫使他第一次直面自我。——何为传统?所谓“传统”如何被诉说,被解读?(群体性/个体性,人与文化之间的距离)

*有机会看原著。

 4 ) 一点点巧合

    说一件相干又不想干的事情,大约五年前,我乘坐火车回家看望父母,在火车上阅读贺拉斯的《诗艺》。当时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着实让人头皮发紧,我竟然无法读完。不想我的对面坐着一位老先生,对这本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他看着窗外,对我说,读不懂很正常,也没有必要读懂,应该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年纪大了就会懂。

     再说一件相干又不想干的事情,五年后的前几天,我渡完暑假,离开家乡回到大学返校。回来后就是吃喝不断,杂事满身,完全忘记了上车前母亲叮嘱到了要挂个电话报平安。后来母亲打电话过来我立刻哑口无言,连道歉也不好出口。

     所以,今天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不能仅仅说是共鸣了。在这个电影的开头,当父亲年少时,他乘坐拥挤的火车去家乡看望父母,手上是一本果戈里的《外套》,对面的老先生对他说,要走出去看看啊。如果说和我相比情节有所误差,那么只有之后的惨祸了,老先生一定是死于火车里,而年轻的父亲把生还后的每一天都当作恩赐,之后他去了美国,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果戈里,然后在五十岁因心肌梗塞猝死于他乡的医院。那一天前他的儿子果戈里带着美国女友见过了父母,然后去海滨别墅玩乐,把母亲叮嘱的平安电话忘到九霄云外。

     关于“移民电影”这个标签,总是过分地把电影内涵划得过窄,以至于让人兴味索然。事实上,对于每一个离开故乡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身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冲击下的人来说,内心里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移民。一代又一代人迅速老去,我们沉默的拥抱新世界,身不由己。当我们摆脱了移民两个字来看这部电影里一个普通家庭的三十年,就可以很平静、很淡然的去体会细微的情感细节。Mira Nair的前两部作品我并没有看过,但是可以想见,她并不会像李安一样,在电影笔触里承载那么厚重和深沉的文人气。虽然她想表达一些特殊文化氛围里的矛盾和冲突,但是这并非她所擅长。比如电影中段有一场儿子带美国女友见父母的场景,母亲对恋人牵手依然特别在意,但是镜头一笔带过,情节火速回归父子主题。似乎这只是为了应和一下移民家庭的背景。存在与否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呢?是母亲与父亲初识时父亲穿的那双鞋子,是儿子忘记打给母亲的平安电话,是毕业礼物——印度版的《外套》。

      Mira Nair的编剧精力,主要用在了亲情和爱情两条线上,不管是不是她本意,这或许是一个女性导演电影语言的必然所终。以至于,这部电影的所有闪光之处,都让我忘记了移民之类的狗屁,而专心致志于家庭里温馨复杂的感情流露。镜头干净整洁,剪辑有序,配乐也别出心裁,非常自然。不过可惜的是,如果我是Mira Nair,我就不会浪费一半胶片去讲她不擅长的画外音,当电影有了这种女人肌肤般温暖的节奏和质感,你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去讲那些“文化冲突”。

 5 ) 不同文化下的共同亲情

   虽然是在两种不同文化下生活的两代人,但却在这两代人组成的家庭里,有着另人感动的情素。这个家庭里充满了爱,妻子深爱着丈夫和孩子;丈夫深受着妻子和孩子;兄妹相互爱着,并深爱着爸妈。在这样一种到处都有着爱的气息的家庭里有什么不能融和的呢?成长文化相异,但情感相同,虽然有着无限的压力,但能相互理解和支持。
   这世界有了爱,什么都能解决。

 6 ) 电影缺了很多在小说里能反映情感的细节

小说文字里能体会到的零碎情感,在电影里不见了踪影。

在Ashima深夜接到家乡打来的父亲病逝电话的那个镜头,丈夫所应做的动作完全错了顺序。小说里,丈夫在决定告诉Ashima父亲去世消息前,先是搂抱住她,将膝盖靠在她膝盖的弧度中,然后说出了消息。而电影里,丈夫却先说出了消息,再去抱妻子。——这完全就是两回事。

“他还是摇头不语。少顷,他摸到床上她这一边,紧紧抓住她的手;他握得那么紧,都有点令人生痛了。他把她摁在床上,趴到她身上去,他的脸扭向一边,身体突然颤抖起来。他就这样抱着她,好一阵子。她以为他要关灯,爱抚她。然而他却告诉她拉纳几分钟前所说的事情,拉纳不忍心亲口在电话上对姐姐讲:昨天晚上,她父亲在床上玩翻牌游戏时,心脏病突发而去世了。”

电影缺了很多在小说里能反映情感的细节。

看了小说再看被改编成的电影————是种极大的风险。

 短评

不同种族移民都会感同身受的一部佳片。出于个人原因,我是被感动得不行。10 out of 10

6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力荐

印裔女导MiraNair的印度移民家庭在美国的生活~有个细节:上中学的果戈理在餐桌前抱怨自己的名字时,同样的食物,父亲用手抓,而兄妹俩则用勺子。还有,看到“熟人”—教室里的韩国人,《后窗惊魂》里凯尔的死党~

8分钟前
  • adele885
  • 力荐

阿什玛听闻刚戈里的噩耗时,站在邻居门前的石板路上痛哭的情景真是很touchy。

10分钟前
  • 本初老儿
  • 推荐

这部影片极其流畅,像诗歌一般美丽。加上印度音乐,简直不可思议,我真的误解了传统印度音乐,被歌舞片给骗了。把歌声放慢,直达人心,还以为是神传来的话语。从果戈里父母的身上看到了我爸妈的影子,爱无法用语言表达,与父辈的代沟,我们用冷漠来面对,他们束手无策,我们更不思进取。不知道怎么说,总之这是我最近看到最好的片子。

13分钟前
  • Trailleo
  • 力荐

Not everything in the US is possible...

18分钟前
  • Doi
  • 推荐

印度人在美国,情感细腻,不错!

23分钟前
  • 大响马
  • 还行

又见加尔各答&同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亲切

25分钟前
  • carrie柔光
  • 推荐

文化冲突题材有爱

26分钟前
  • Marcela
  • 推荐

一般

30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这部电影是我翻译的第一部非英语片子。最开始不想接,毕竟关注印度电影的人远没有好莱坞多,后来是“移民”“文化”这两个字让我接下了这部片子的翻译。看到cd2果戈理参加父亲葬礼在削发的时候边翻边哭,键盘都是湿的。画面是果戈理的脸和父亲的脸在不停的切换,重合,那么的相向;旋律是rap的不羁,但歌词却满是移民或者可以说是美国所有非白人人种的心酸,无奈,反抗和呐喊。我喜欢探讨文化冲突的片子,片子里第二代移民对自身文化的认识与觉醒以及第二代移民和父辈们的矛盾冲突那么的尖锐,但是这种尖锐在片子里一次又一次的化解。

32分钟前
  • 那么倔强
  • 力荐

很为父母辈的爱情感动!

36分钟前
  • 夏曼迪
  • 力荐

less subtle than the book in terms of the story line, but beautifully made nevertheless. Love Karl Penn!

41分钟前
  • 嘿哈
  • 推荐

很细腻的演出,感动了很多次,豆瓣演员表上面漏掉了最重要的角色,演妈妈的塔布。

43分钟前
  • 豆丁
  • 力荐

描述一代移民與二代移民之間的跨文化適應,對於母文化與地主文化的認同與歸屬。不需要特別由印度觀點出發,只要觀察其跨文化適應與親子間情感的交流就會有所收穫。影末的 For our parents who gave us everything 讓我深深感動。

44分钟前
  • Claudia
  • 推荐

三哥的传统保存得真好~华语电影有这类作品吗?除了推手?

47分钟前
  • prime
  • 推荐

自我寻根的旅程

51分钟前
  • 雄一样霸天下
  • 推荐

印度人的情感好细腻

54分钟前
  • Orchid
  • 推荐

Better than expected, the 2nd half was surprisingly good.

59分钟前
  • abby
  • 还行

没读过原著的话4星,因为刚读完原著,所以知道原著也是非常跳跃,就不会那么在意电影剧情的零散了。感人至深..

1小时前
  • 葛奴乙的香水
  • 力荐

寻找我们的根基

1小时前
  • 艾小柯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