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爸

剧情片其它1996

主演:兹旦内克·斯维拉克,安德列·查利蒙,利布谢·沙弗兰科娃,翁德雷·维特希,史黛拉·查娜克娃,拉吉斯拉夫·斯莫利亚克,伊琳娜·别兹鲁科娃,西尔维娅·苏瓦栁娃,莉利亚·马尔金,卡雷尔·黑勒曼克,佩特拉·斯贝尔克瓦,妮拉·布德芙,雷尼·普瑞比勒,米罗斯拉夫·塔博尔斯基,丝拉芙卡·布迪诺娃

导演:扬·斯维拉克

播放地址

 剧照

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1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2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3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4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5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6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13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14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15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16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17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18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19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59

详细剧情

  1988年的布拉格,大提琴手路卡(Zdenek Sverák 饰)丢掉了乐团的工作多时,只能靠为殡仪馆伴奏和修补墓碑为生。这位大龄单身汉在女人面前颇有魅力,他也乐此不疲,但困窘的生活让他不得不违背初衷,与一位苏联女子假结婚以获得报偿。婚后几日,苏联女子转道投奔西德,将五岁幼子科里亚(Andrei Chalimon 饰)丢给路卡抚养,路卡有一搭没一搭的用对方听不懂的捷克话向科里亚抱怨苏联人的霸道,同时还要应付警察对假结婚的追查以及敌视苏联人的母亲。路卡拜托多位女友照顾科里亚,这对父子也慢慢产生了对彼此的依赖,不久苏联政府要接回孩子,路卡趁着八十年代末混乱的形势,带着科里亚离家出走……  本片获199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96年威尼斯电影节荣誉奖等十几项褒奖。

 长篇影评

 1 ) 政治加分不好吗

看好多人觉得这片子拿最佳外语是靠政治加分。这些人装神弄鬼的觉得自己又懂电影又懂艺术的。这部片子没有了特定的历史背景,扪心自问,你确定还这么喜欢吗?真正的好电影不能有历史背景吗?我看这部片子就是看的它的历史背景。乱世佳人不好吗?设想如果这逻辑成立的话,蓝风筝这部片子一定是垃圾喽?胡金龙摸摸甜菊糖用Tommy咯莫那我看看统龙路哭咯惶恐

 2 ) 愉快的温情体验

   《KOLYA》是一部令我惊喜的影片。封面是一个老头并不动人的面孔,加上简介中提到的东欧政局之类的令我头疼的政治问题,以为是一部沉闷的片子。谁知道竟看得我时时开怀大笑,而且心中充满了温暖的感觉,真是意外的收获。
      KOLYA是个5岁男孩子的名字,他妈妈为了离开苏联,和一个拉大提琴的捷克老头假结而获得了捷克的国籍,但没多久又和男朋友跑到德国去了,为了能出国而把他留给了在捷克的奶奶。而奶奶忽发心脏病入院后,孩子便只能跟这个假结婚的继父在一起了。初到陌生老头的家里,孩子无声地抽泣着、很倔强地不理老头。但毕竟是孩子,过了两天,便逐渐地熟悉起来,跟老头很亲近。孩子的天真和可爱真是具有杀伤力,那样的眼神和表情真是令人难以拒绝,难怪连坚持单身的老头都无法解释自己对他的关心。
     老头是个出色的大提琴手,由于政治的原因,从交响乐团被发落到殡葬馆给死人演奏。老头还通过给人描墓碑上的字挣些外快,生活拮据却也风流快活,还有几个不固定的女朋友。老头抗拒婚姻,对假结婚也是因为欠债被迫同意的。因此更对多个孩子毫无心理准备,在见到孩子后便想方设法急于摆脱,在孩子的奶奶病逝后,又给儿童福利院写信。但随着日子过去,对孩子由同情变得喜爱,以至后来为了不让福利院把孩子带走,反而还跟孩子跑到别处躲了起来。与孩子语言不通的老头,给自己会俄语的某个情人打电话,为了让她在电话里给孩子讲故事;带孩子四处去玩;为了孩子能看上已放完的电影,买了足够重新放映的电影票。孩子病了时悉心照顾,令喜欢他的女同事都感动于他对孩子的关心,而终于与他走到一起。在付给孩子爱心的同时,他也在与孩子的共处中得到了爱与快乐,尤其是在后来孩子主动地抱着他亲吻、并叫他爸爸的时候。最终,苏联解体,撤离捷克,孩子的母亲得于回来领走了孩子;老头也恢复了交响乐团的演出,而与他一起的女友,也孕育着他自己的孩子。
      这是个充满温情的电影,把冰冷的政治淡化成滑稽的笑料,从细节处描绘着人与人之间坚冰的消融,在不动声色中感人于无形。
      只是有个小疑问始终在心中,5岁的KOLYA时常想念奶奶,甚至会一个人洗澡时,拿起花洒当电话向奶奶诉说,但是却从未曾提起自己母亲。我不知道这是导演怎样的用意,是指这年幼的孩子完全明白自己被母亲滞留的境地吗,还是有什么政治性的暗指,例如对于动荡革局的未知和无奈?算了,也许是我想太多了吧。看得愉快,就够了。

 3 ) 送给19-22年的一封信.

战争与“非战争”,自然灾害与“非自然灾害”,想要和被要,是有根本性区别.

时间会带走很多,但会留下所想要留下的.

电影带给我们的永远思考当下,选择未来.

举一反三.

动荡不安的社会,

压抑的生活,

扭曲的人性,

时代的创伤.

音乐带来了不曾去过的地方,

温情点燃了黑暗里的光!

———我们都是这天空下的孩子.

 4 ) 孩子为他筑起心灵的城堡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对于政治之动荡,恐怕东欧人算是体会很深的了,两次大战到后来的冷战,中间是大国倾轧和意识形态的折腾,对于此,有人愤然抨击,也有人旁敲侧击,形成了东欧电影特色鲜明的荒诞和黑色幽默风格。捷克电影奇才辈出,将黑幽风格更是运用的炉火纯青,在《给我一个爸》中,黑幽风格仍存,但是并非那么癫狂,而是更多温情和小人物的善良,动荡的历史磨灭不了人性中单纯的东西,一对“父子”间的情感让我们看到了对于压抑人性的时代,普通人对良子坚守的坚定态度。

        本片的背景看上去压抑,但是表现中一直显得很欢乐,路卡本是大提琴手,但是因为那个时代定义的诡异的思想问题,没法在乐团工作,只能给殡仪馆做伴奏,同时靠修补墓碑捞些外快。这样的命运咋一看很悲惨,很郁闷,很怀才不遇,但是路卡看起来怡然自得,每天赶场奔忙,忽悠下老太太花钱给墓碑上金,更以独特的魅力时不时跟美女尽鱼水之欢。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并不那么“高尚”的小人物,有些小私心,有些小狡黠,有些小乐趣,而这首先就是一个对那时政治的反讽与不屑,路卡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有存在感的人,在一个教育人们一会为这个牺牲,一会为那个奋斗终身的年代,更多人如他一般,为了生计奔波,在平凡生活中尽可能的享受欢乐,他因为不合理的原因被剥夺了在乐团“高尚”的工作的权利,他当然也可以回应以坦然处之的凡人之乐。

        在去“高尚”化后,本片一个有趣的发展是,在卑微中却升起了平凡人的善良与伟大。路卡为了生活,为了买车,对一切捞外快的机会都会考虑。所以,面对一个假结婚的机会,他犹豫和推脱后,还是答应下来。这起婚姻实际上也是一种政治伤痛的表现,一个苏联女人,为了去西德追求更好的生活,不得不以此方式留在捷克,进而辗转前往西德,她成功的离去,却没有带走她的儿子科里亚,以这样的方式去寻得美好生活,甚至需要出于自私和无奈抛下骨肉,这起假结婚以闹剧的形式展开,以路卡手忙脚乱的面对一个新添的“儿子”收尾,充满了黑色幽默的喜感,却也让观众自然的体会时代的扭曲和伤痛。路卡与“儿子”的故事就是一个类似题材故事的通常推进轨迹,是一个男人身上的父爱被不断带出的过程,是一个成人向孩子学会纯真的过程。而不同的历史背景有造成了这个看似正常的感情故事细节上的不同,如片中一个细节,苏军军队的车辆从路卡家旁经过,科里亚与苏联士兵的逗乐,当时的捷克正在苏联强权下压抑的存在,而看似强大的苏联,背后却也有其扭曲制度下造成的如科里亚这样的苏联弃子,有些反讽,有些悲哀。

        路卡抚养着这个孩子,也从中体会到了更多人间单纯的美好,外在表现上,我们常常感觉成人为孩子铸造了一个可以安心成长的城堡,而在精神层面,却常常是孩子为成人制造了一个慰藉心灵,感受美好的城堡。科里亚就是路卡的城堡,在压抑的年代,他总可以从孩子微笑的脸庞寻得快乐,也让他有勇气去为了生活奔忙。整部电影透着温暖的色调,温暖的音乐,你隐隐感受到时代的创伤和压抑,却又很快被一份父子的温情所感染,而或许这正是这部影片的意图,用爱与试图将爱消解为空洞的立场和符号的政治抗争,伴随着这份坚韧的爱,更多人等到了时局发生变化,而当扭曲人性的环境消失,科里亚也得以回到母亲身边。这部影片以浓浓的温情让政治淡淡的被消解,常常,当我们期待一个更阳光的环境时,需要的或许是先让自己的内心保持阳光的一面,就如路卡,去爱一个孩子,并从中获得更多让自己坚持的阳光,坚守自己的一片温暖空间。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9589f119d367a577dbb4bd01.html

 5 ) 相濡以沫

《Kolya》的中文翻译名是《给我一个爸》父与子齐上阵,这样一部片子,诙谐中带点温暖,政治中搀杂感情,尚属不错。
一个五十五岁的独身主义男人,捷克人,拉大提琴,生活拮据。
为了买一辆车而不得以假结婚,女方是俄罗斯人,携带一个五岁的小孩,年轻貌美。
可是结婚不到几天,女人便远走去了西德,寻找男友。
孩子留下了,祖母病故了,小哥耶被送到了法律名义的父亲处。
面对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小家伙,本就不爽的老头更加头疼不已。
从开始寄居一晚,到不得以继续留下来,小哥耶从不说话,到亲切的给老头一个吻“晚安,爹。”
其中东欧政治问题被扩大开来,我对这实在不了解,但相比历史上惯性的做法多少也能感同身受。
一个被排挤的俄国人,一个只会说捷克语的捷克人,讨论窗子上国旗是你们的,还是我们的时的执着样,令人看时容易被小孩子的单纯打动,被老人的真诚折服。
渐渐,从开始时的排斥,转变为,可爱的老爹为了小哥耶容易入眠,特意找人在电话中讲故事;生病时,担心、认真、谨慎的留守看护;为了小哥耶不难过,买了五人票看专场电影;地铁站,盲目到不知所措的寻找丢失的小哥耶;庆祝生日,特意买了蛋糕送了大礼……
这些,虽然微小但足够温暖人心的情节,被很好的刻录下来。
虽然不是大感动,但仍然在小哥耶初次握老爹手,浴缸里独自拿着蓬头讲电话时,眼角悄悄湿润。
一个孩子,可能没有所谓的演技如何,但是那些纯真的表演恰是最能衔接内心的弦。
交响乐适时的奏起,政治问题会有解决的一天,离开的母亲也会有领走孩子的一天。
老爹站在那里,面对反光镜中的自己,说一句:后悔有期。
影片虽然结束,你会否还想起小哥耶骑在老头肩膀上时,开心到手足无措呢?
无关利益,无关社会,无关贫穷,无关种族,无关一切,只是最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濡以沫。

 6 ) 『布拉格温情童话。』

199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96年威尼斯电影节荣誉奖等十几项大奖都给了这部来自捷克的电影《给我一个爸》(Kolja),故事讲述1988年的布拉格,大提琴手路卡丢掉了乐团的工作,于是他只能靠为殡仪馆伴奏和修补墓碑为生。困窘的生活让他与一位苏联女子假结婚获得报偿,婚后,苏联女子转道投奔西德,将五岁幼子科里亚丢给路卡抚养,语言都不能互通的二人需要怎么样相处?
八十年代末经历了东欧剧变,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在这样的动荡时期,捷克人对苏联的态度也处在一个对立面,因为当时苏联军队解放了捷克,但之后却又赖在当地不走。捷克人内心里大多都讨厌苏联人。一开始“父子”俩格格不入,科里亚根本不会讲捷克语,卢卡讲俄语也不灵。可是后来,这对“父子”也在相处中却慢慢产生了对彼此的依赖…
感觉这部电影和《中央车站》有点相似,都是以单身男女和孩子相处并产生了感情的故事,一样不发达的国家,一样脉脉温情。温情和小人物的善良,动荡的历史磨灭不了人性中单纯的东西…
为生计奔波,在平凡生活中尽可能的享受欢乐,捷克电影看过几部,感觉都走这样的路线,上一次看捷克电影是《布拉格狂想曲》,一部超现实主义的电影,一样是讲述平凡的人们的生活。透过路卡与科里亚的故事,呈现那个时代的捷克人与苏联人所面对的政治压力与环境困境。在国家层面,这是一个入侵与占领,但在个人层面,涉及的却是一群本性良善的人,他们没有因为政治和国家原因而失去本身的善良。
像是一缕阳光照进内心。路卡也因为和科里亚的相处内心照到久违的阳光~大时代背景下的小温情最能打动人,个人很喜欢捷克电影,感觉真的有好多奇葩。
最后,我想说,这是一部被忽略的好电影,推荐大家看看。

 7 ) 隐喻的世界

影片背景:

布拉格之春(Prague Spring)和“天鹅绒革命”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了布拉格之春改革,意在削弱苏联共产党对捷克的控制,在国内掀起一场政治民主化运动。苏联决定对捷克进行武装干涉。8月20日晚,苏联以“机械事故,要求迫降”为由,在布拉格机场降落了一架民航客机。数十名突击队员迅速占领机场。几分钟后,苏军空降师直扑布拉格。21日凌晨,苏联军队就占领了布拉格。进攻6小时后之后,苏军控制了捷克全境。布拉格之春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国际政治事件,标志着华约内部的裂痕已经渐渐显现,被视为东欧剧变的前奏和导火索。

“天鹅绒革命”狭义上是指捷克于1989年11月发生的反对共产党统治的民主革命。从广义上讲,天鹅绒革命是与暴力革命相对比而来,指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就实现了政权的更迭,如天鹅绒般平和柔滑。捷克的民主化运动在1968年遭到苏联的镇压,但是国内对捷克共产党统治不满的知识分子仍然在以地下的方式活动。比如我们所熟悉的米兰·昆德拉,伊凡·克里玛等。

1989年11月17日,首都布拉格出现超过十万人的游行活动,要求推动捷克民主化和实现和平转移政权。1993年,捷克宣布独立。

影片概述:

卢卡,55岁的捷克未婚老男人是捷克国家爱乐乐团的大提琴手,由于弟弟从东方阵营叛逃到西方,而失去了在爱乐乐团的演奏资格,为了赡养年迈的母亲,卢卡只能和同伴们在葬礼上为人们演奏哀乐和为墓园管理处描墓碑。卢卡身上有着独身男子的游戏习性,保持着对异性的强烈需求。迫于窘困的经济状况,卢卡答应了与一名苏联女子假结婚。不想,婚后两天,卢卡的“太太”通过获得的捷克国籍逃到德国与情人相会,并且留了一个她的儿子苏联小男孩柯利亚。卢卡只会一点俄语,柯利亚完全听不懂捷克话,这一大一小就开始了一段深沉的父子之情。

影片解读:

一、对人物设置隐喻的表现:

捷克斯洛伐克在地理上位于欧洲中部,处于西欧和苏联的夹缝之中,这种夹缝中的生存不仅仅体现在地理位置上,更体现在意识形态上。捷克在苏联的高压控制之下,国内一片死气沉沉。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片人物设置
的巧妙之处就显现出来。

一直受苏联控制,被当作“儿子”一样对待的捷克,在影片的语境中被隐喻为一个高大沧桑的成年人——卢卡;而一直以“爸爸”身份控制捷克的苏联则被隐喻成需要保护、弱小的孩子——柯利亚。由于柯利亚是卢卡的假太太留下的拖油瓶,两人的心理又被赋予了极强的隐喻色彩。卢卡被迫以继父的身份从社会福利局接养了柯利亚,极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而柯利亚则感到被抛弃,无助和无希望。被侵略的捷克在影片中成了父亲,强大的苏联成了小男孩,并且叫老男人爸爸,这样复仇式的人物设计迎合了捷克的民众,使他们在心里上获得欢愉,积压了许久的民族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

二、影片中对女性的表现:

影片中的女性形象有卢卡年迈的母亲,她极度的憎恨苏联人;年轻的葬礼演唱的女歌手,她在演唱时由于卢卡的挑逗而唱破了音,同时,她也卢卡保持着固定的性关系;卢卡的朋友教俄语的女教师,她为孤单的柯利亚用俄语讲故事;年轻的女大提琴手,想要拜卢卡为师,两人在教学期间完成了“艺术家”式的灵魂交流。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影片中对女性的设置和表现依然是男性的俯视视角。导演中镜头语言建构了男女的性别身份。女性是被看的,不理智的,被挑逗的,被需要,被哄骗,被玩弄的对象。女性只有在照料孩子,表现母性,讲故事,解决生理需求时出现,被物化为一种工具,成为了导演的一颗棋子。

三、对白的设计:

柯利亚从小在苏联长大,受到苏联文化的强烈影响。但孩子的世界观中没有绝对的对立,并且,他不明白也无法明白意识形态的敌对,会让大人们的世界非敌即友。

两次设置极好的对白。

卢卡和柯利亚躺在大床上,窗外苏联的坦克呼啸而过。
柯利亚:是我们的人吗?
卢卡:不,是你们的人。
柯利亚:他们是去莫斯科么?
卢卡:不,他们要留在这儿,很不幸。
柯利亚:就像我一样。

柯利亚的世界只有“我”和“非我”的概念。而卢卡作为成年人,则已经不再用如此简单的范围去划定和判断这个世界。

卢卡被公寓的管理员催促在窗户上贴上苏联和捷克的国旗。
柯利亚:我们的,漂亮的。(俄语中,这词既有漂亮的含义,又有红色的含义。)
卢卡:跟我红色的内裤差不多。
卢卡的故意曲解柯利亚的话,带有极强的民族情绪,并且通过亵渎苏联的国旗来达到疏解自己情绪的目的。


除上述之外,影片的镜头运用和镜头语言也非常值得称道,对比蒙太奇和抒情蒙太奇的技法虽然老套但也不失艺术活力。用一个民族的情绪去冲击奥斯卡,导演和卢卡的扮演者导演的爸爸,是十分精明的。

综上所述,这部电影,我给三颗星。

 8 ) 有乐就有爱

捷克喜剧父子获奖名片讲述俄国娜杰兹达的5岁儿子柯里亚,因为母亲去西德和情人相会,他留在捷克和外祖母生活。后因外祖母去世,他被交给了母亲假结婚的对象乐团大提琴手卢卡( 本是捷克交响乐团管弦乐队的成员,被解雇后欠了许多外债,无奈与俄国青年女子娜杰兹达假结婚,以获得一笔可观的钱。之后又阴差阳错地与娜杰兹达的小儿子柯里亚生活在一起,并承担起照顾柯里亚的责任。一开始“父子”俩格格不入,但在之后相处的日子里,卢卡已经离不开“儿子”,他已经变得依恋柯里亚了。 )照顾,并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和卢卡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最终他被母亲接走,与卢卡分离。德沃夏克的音乐贯穿首尾,令人感动!

 短评

6分,不起眼的奥斯卡外语片,也算踩准了时代的节拍【--听一大仙说今年就瓦解。--都说了四十年了。---这次应该靠谱,好多布尔什维克开始捞金条了。。。[汗]】。叙事节奏已经过时了,配乐不错。你看看人家波兰的孕妇---完全不怕狗【分数范围6-7分】

6分钟前
  • 沙漠中的西蒙
  • 还行

淡淡的,却很深情,政治恩怨让位于挚爱亲情。小男孩的表现非常好,用莲蓬头打电话那段又可爱又可怜。

9分钟前
  • 平平无奇奇怪怪
  • 推荐

下载:1.45G→1.7G;大约剩余28分钟→17分钟→10分钟→4分钟→1分钟15秒→5秒。—— 《甜心先生》→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给我一个爸》。—— 整体温馨搞笑又感人:可爱的科里亚萌到我了,牵手、骑肩、拉小提琴、与卢卡一起看电影…喜欢;而拿着花洒哭着假装打电话、机场分别…戳中泪点。

1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9.5;绝对被低估

14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诗意的城市,温暖的镜头。不同于其他着笔于同时代的影片所惯有的阴暗格调或嘲讽口吻,一个混乱时局下充满着童话和艺术气息的故事在导演的轻声诉说中缓缓向你展开。

17分钟前
  • 耶斯特洛夫斯基
  • 推荐

【B】摄影暖黄的色调很好看,在温情片里加入了政治元素算是比较特别,故事重点其实不在父子情,而是一位老人被小孩闯入生活后的心态变化

18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比《酒瓶回收》手法幼稚很多,有年轻导演不可避免的缺点,用力但够不到点儿。导演老爸这个时候年轻多了,看着还挺有味儿。导演的政治倾向极其表现手法不评价,不是我喜欢的调子,但肯定是西方电影节喜欢的调子。再次感叹,《酒瓶回收》强太多,拿小朋友说事儿,总容易讨巧,拿老头说事儿,是个功夫。

21分钟前
  • 森罗万象一杯茶
  • 还行

又是一部关于父子的温情电影。一个很萌的老头和一个可爱的娃娃搭档的电影总是让人难以抗拒的。最后甚至希望孩子能留在这个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爸爸身边。推荐一下男主角的另一个片子《布拉格练习曲》,非常精彩的片子,温情脉脉的人生。男主角演的很棒。

23分钟前
  • 烟视媚行
  • 推荐

捷克版"肖恩康纳利"主演,让人联想起<孙子从美国来>这部国片,同样是言语不通,同样是大男人与小男孩的故事。不同的却是主角的生活态度与现实别离的残酷。

27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名字也可以译成给我一个儿子,真父子搭档拍的假父子电影,不知道捷克和俄国的关系算是真父子还是假父子。

32分钟前
  • Zola
  • 推荐

在压抑的年代,他总可以从孩子微笑的脸庞寻得快乐,也让他有勇气去为了生活奔忙。整部电影透着温暖的色调,温暖的音乐,伴随着这份坚韧的爱,更多人等到了时局发生变化,而当扭曲人性的环境消失,科里亚也得以回到母亲身边。如果有10颗星~ost要好好找下

35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时常涌现出这种温情的片子,捷克贯有的清澈角色脸庞和清澈到底的镜头,相对《中央车站》,稍显的过于理智,以至于看过半年后,脑海里的电影库里都想不起它的存在了。知名度不广让许多人错过它是真的很遗憾

36分钟前
  • 今生、唯爱
  • 推荐

三星有点少,四星有点多——1、小孩很可爱。2、男主像极了肖恩·康纳利。3、女主长的都很漂亮,幻想占有。4、反应的1988年的东欧,比我们现在2011年的社会福利、生活气息、公民素质、人文环境和那个啥都强很多。5、算了,不扯淡了

40分钟前
  • 豆瓣酱
  • 还行

雕刻时光 + Lens:19:50 (摄影无敌了)

44分钟前
  • Eccentric Cat
  • 推荐

故事本身没有什么稀奇的地方,一老一少从讨厌到一点点建立感情,到难以割舍。看点主要在小孩子实在是太可爱了,眼睛亮且干净,很难让人不喜欢。另外政治背景真是鲜明。

4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Kolya是個小萌物.人生如此~

49分钟前
  • Mango
  • 推荐

1997第69届 OSCAR BEST FORIEGN PICTURE,摄影好,音乐好,政治,缺点是节奏失衡。

53分钟前
  • 刘建明
  • 还行

一部小感动的片子 捷克的电影风格第一次看到 他们八几年就那么的开放 不崇尚结婚 路卡再和一个女士假结婚后 帮他她照顾孩子 起初他挺反感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 他爱上了科里亚 科里亚也深深爱上了他叫他爸爸 他们处出了父子亲情出来 最后小孩离开 路卡的眼泪含在眼眶

54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二十年前的剧作课堂上,老师冠以没有一场废戏的教学佳片头衔,十年前陪朋友重看也觉得OK。昨天再看,发现随着认知的拓展,了解过布拉格之春和天鹅绒革命背后的实质后,再对该片充斥的的意识形态难以下咽。9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殊荣反而把影片从5星褒奖拉了下来。不过演员的表演确实棒,特别是非常灵气的小男孩,以及男主的床戏一点不油腻。8.3/6146 短评2076条 %86/12/2 【7.8/1.6万 北美票房57.7万美元,全球票房57.7万美元】

58分钟前
  • 安心
  • 还行

感觉很好,很温暖,画面静静的流淌,摄影很美,离别那一幕感动的不行,小正太实在太可爱了……

59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