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莫扎特

剧情片法国2010

主演:米开朗琪罗·勒孔特,弗洛朗 莫特,梅丽莎·玛斯,迪亚娜·达西妮,Maeva Méline,Solal,Merwan Rim

导演:奥利维埃·达昂

播放地址

 剧照

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1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2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3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4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5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6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13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14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15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16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17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18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19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20:35

详细剧情

莫扎特(米开朗琪罗·勒孔特 Mikelangelo Loconte 饰)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长大后,他和同为音乐家的父亲一起为教皇工作。新上任的统治者是一个毫无情趣,性格异常古板的男人,这让向来自由不羁的莫扎特感到难以忍受。20岁那一年,莫扎特和母亲一起离开了故乡萨尔斯堡,前往欧洲另谋生路。  然而,莫扎特的出格和放纵让所有人都不愿意雇佣他,向他投怀送抱的阿洛伊西亚(梅丽莎·玛斯 Melissa Mars 饰)也不过是想接着他的名气向上攀爬而已。在巴黎,莫扎特的母亲去世了,事业爱情双双失败的音乐家垂头丧气的回到了家乡。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等待着出人头地的机会。

 长篇影评

 1 ) 一粒沙+德扎+法扎+...=我的上海文广幸福史(2019.3.16杭州二刷更)

总结来讲要谢谢粉丝力量,让剧组和出品方看到中国市场巡演的可能性,福泽上海文广之外的观众,今年才能坐地杭州二刷呀~

-------------------------------------

刷完2018.1.20现场法扎,原本只想简单写个repo再分析一个心里的小疑问:同样出色的剧,为啥一粒沙(《伊丽莎白》),德扎(Mozart!)就没有法扎(摇滚莫扎特)这么迷妹满场啊?!

本来会是个事实描述+冷静分析的流水帖,可是在回程路上刷这几天的微博刷到莫名激动,尤其刷到末场粉丝组织“搞事情”,演员几次返场都完了谢幕,粉丝却开始全场法语大合唱纵情生活。

以为已经结束的小米返回舞台,坐在中间看着在这个语言不通的国家,满场粉丝们少数靠着专业、多数靠着热情唱出来的法语曲子,真是我隔着屏幕都热泪盈眶。

于是现场看得很佛的我,回顾起自己在上海文广单薄的观剧史,忽然感到原来自己无比幸福。

幸福到没怎么苦心追求,上海文广就让我的梦想个个成真。幸福到上海文广仿佛是我个人意志的外化,按照我的入坑顺序一一引进尽是“一期一会”的大剧。(想多了想多了)

喜欢的剧,有机会就看看。不会刷多次,不会sd(stage door 堵门儿),也不会买贵贵的前排票。这种状况我也只能自我定位路人粉。

一直只是很佛很佛地在看剧的我,被一种后知后觉的巨大幸福感击中了。

潜意识里的入坑大概是本科时候听过宝冢的《伊丽莎白》里Die Shatten werden laenger,但那时候并不知道出处只是在脑中留下了旋律和男役妖娆的扭腰。后果很严重,到现在听德语版也仍然脑中大阶段(大台阶)大羽根……

真正入脑是大学毕业那年暑假里上德语班,内部演出的时候隔壁班印象中一个蛮帅的小哥哥唱了Wenn ich tanzen will。那个时候去找了视频来看。

研二去了德国,心里暗暗期待能够遇上这出戏,那个时候没有意识到剧早已当地停演,每次等地铁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去看剧院广告,想在上面发现Das Muiscal Elisabeth。当然没有成功。

去奥地利玩,也去Sisi住的美泉宫看了她的专题展,服装珠宝满欧洲旅行带着的箱子梳妆盒都看见,就是没有看到这出剧。

然后到了14年,奇迹般的,《伊丽莎白》降临上海文广,从北京飞上海看。卡司无一人认识,那个时候甚至不知道Mark Seibert,后来查卡司原来是他的Tod,竟然并无印象……茜茜的角色浓眉大眼倒是记得,毕竟是大女主戏。现场被第一幕结尾“Ich gehoere nur mir”镇住,层层往上嘹亮到无可想象的去处。

看《德扎》很自然是从《伊丽莎白》那边过来的,因为编剧作曲是同个班子。所谓挖金矿(Gold von den Sternen,星星洒落的金子)名曲一支入耳,曲调凭良心讲挺通俗讨好的,但的确是忘不了的曲子。

然后17开年大戏就引进了德扎,还是从北京飞上海看。主演的白衣少年是原卡司,满意。这个时候知道Mark Seibert了,但是没有看到他的科洛雷多(应该是只演了前面少少几场)。

从德扎入法扎再自然不过,这次刷微博也看出不少法扎粉是爬墙过来的,太明显了,例如微博名字里有德文的,和一粒沙有关的,还有头像干脆就是Mark Seibert的(怎么你们德扎的时候现场那么平静啊?)

结果竟然今年法扎就来了……而且和一粒沙及德扎一样,都是单独只在文广演,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文广就像梦一样美,像菩萨一样灵。

今年搬到距离上海很近的地方,当然更是必刷无疑。

几乎可以说是,入坑一部,引进一部,去刷一部现场。

对了,今年还单独入坑了德亚瑟(德语版亚瑟王音乐剧,感觉法亚瑟群众基础更好啊?)的一支曲子。Mark Seibert的Nur sie allein,遇见这首曲子才真正get到他的动人处,皮相再好对佛系听众只是附加因素。不过如果这首曲子是亚瑟王唱的,要比兰斯洛特来得感人,兰斯洛特唱这个就太正常了。

结果2月份大表哥就来开个人演唱会了,票已get,如果现场加唱Nur sie allein就功德圆满了。

还能说什么呢?活着真好啊。

微博有个姑娘好像很久很久以前微博名字就叫法扎什么时候来中国之类的,结果一直等到真的来了就改名字叫做法扎来中国了哈哈哈,好像也是粉丝圈里的名人了。

我就在想,如果我早在入坑的08年就注册一个伊丽莎白什么时候来中国是不是也就红了?

不,不会的,因为08年还没有微博(手动挖鼻屎

————————

好了急转弯1.20 repo。

作为路人粉,虽然法扎虾米专辑已经成为跑步曲目循环了很多遍,b站官摄我只完整刷了一遍,一遍足够入坑(好像德扎我需要两遍)。

简单来讲,对我来说法扎评分比德扎高。基本上一粒沙和法扎我会评到五分,德扎只有四分或者四分半(豆瓣还是会打全五分吧哈哈)。这个是mean something的,因为我会德语,也就是说德扎我是完全能够领会每一句的含义,能唱能念,而法语是完全连发音都不会,而且我认为德扎剧情主线完整鲜明深刻,这个情况下我仍然偏心法扎。

法扎太丰富华丽了。核心是那些宝石一般的曲子,金曲密度太大,就像一张专辑20首曲子,10多首都可以当做主打歌这个等级的精彩。而且每一首之间曲调、风格、情绪差别很大,编排又非常棒,情绪的对比起伏做得很好,让这些曲子的美妙之处更加放大凸显。

举个例子,开场燃爆的Penser l'impossible,欢乐的客栈老板劝酒歌,然后是神采飞扬的好事之徒,再然后不多久有如同仙境空灵的Bim Bam Boum……总之第一遍刷,听一首想循环一首,山阴道中目不暇给。

回到现场。前一天我才从豆瓣微博上体认到这个剧在二次元粉圈中的分量,入场就看到美丽的lo娘。

开场的提琴手乐声响起,真的头皮发麻,感觉一直延续到开场合唱的拉丁语《震怒之日》。

反而是在Penser l'impossible开始没有了这种感觉。直接原因是演老莫扎特的声音撑不住。好吧路人粉就是讲话不留情面。官摄虽然我挑刺莫爹Solal的摇滚嗓有点儿太沙太破甚至影响了美感,但是对比之下才知道有多好,这场应该是Merwan,嗓音没有特色,声量和力量感都没有做到,几乎被姐姐的声音盖住。原版爹爹负责了摇滚的部分,动作和颜都非常好嗑,姐姐柔弱绵长的声音作为和声出现,非常符合两人的身份和个性,同一首歌中就有抒情和力量的反差。现场应该说这首非常一般了。

同样因为莫爹的嗓音问题,《谴责父辈》,所谓的3D吼叫信,虽然现场迷妹期待很大,也忽强忽弱没有唱好。说到这个,我很怀疑法语对于现场挑战很大,因为发音关系本来就高低不同,有时候我很难分辨是他们嗓音问题还是发音问题导致的。德语辅音之力量、元音之饱满,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每个发音都钉子一样敲在节拍上……

然后就是出场的米开朗琪罗,嗯是的意大利人。一直感冒他的嗓子坏掉了,现场真的是不行。路人粉要说一句,这场真的可以说半场都唱不上去,严重一点讲就是车祸现场吧。所以说啊,冬天出门巡演,要去有暖气的城市啊……(nonono请继续来文广)

但即使只是路人粉,也并没有在希望换B卡。和伊丽莎白这些换过几套人马的剧不同,这个剧十年来都是小米的莫扎特,应该讲他塑造了这个角色本身。再者35岁已经演到45岁,本土停演,这次来中国真的是有生之年系列。能够现场看到小米还是非常开心的,特别是在这次他嗓音坏掉很可能替换B角的状况下。

好比说,如果现在重新排演恋爱的犀牛,召唤回来郝蕾段奕宏,就是两人变老发胖,不再是当初的青春荷尔蒙,可能我也愿意再刷一遍。

然后是全场最仙的冰棒歌Bim Bam Boum,现场舞美感受超过官摄,迷幻的光线,闪耀的裙子,空灵的伴舞,真的是不似人间,但是Fanny阿洛伊西亚本身嗓子就不属于仙的,当晚还比较沙哑,真的好可惜。想象这种美轮美奂的现场如果是接近官摄的嗓音会多么完美感动。即使是这天晚上的女生卡司,这首歌让小康或者姐姐的演员来唱效果都比Fanny的好。

不过这也是看现场的乐趣,不会有完美的现场,会有低于预期和高于预期的部分,给到你感动和遗憾。

然后这个版本的小康我因为提前没有看卡司,听声音一度以为是官摄原卡。所谓猫嗓的妩媚确实和官摄小康很像很像。但是到后来唱她独唱曲的时候感到还是比Claire差一些,差在力量感的部分。记得当时看官摄,一开始只觉得小康声音很娇媚,看到《爱之眩晕》简直是叹服,开始轻声的部分极致温柔甜美,转音的时候小猫的妩媚烟嗓,高潮部分的雄厚嘹亮居然都能做到,震惊得我只能说是出神入化。这个版本的小康甜美和烟嗓的部分像,但是雄厚嘹亮的部分就不如Claire了。

然后值得一提的莫扎特梦境部分,芭蕾梦境的荒谬,地狱之光从下至上的打光方法,完全是德加的油画,看官摄的时候就这么觉得了,现场的感染力更强。

那么说到超出预期和感动的部分就是所谓的睡玫瑰。这首是我全场唯二的头皮发麻,刷b站的时候没有get到这首。

在莫扎特遭受了母亲去世、事业挫折、初恋嫁人的打击之后,对观众说:“我,沃尔夫冈 阿玛德乌斯 莫扎特,在遭受羞辱与背叛后,向在座致敬。”

在只有一个人的黑暗舞台中间,莫扎特跪倒在破碎玫瑰的鲜红光影中,无限深情地唱起《沉睡于玫瑰之上》。

当时就入魂了。

在受到背叛与欺侮之后,不是控诉和抗争,而是无比纯洁脆弱地唱起一首情歌,这才是法版莫扎特的形象。虽然歌曲的高潮部分也很摇滚激烈,但这个开始已经奠定了法版莫扎特的个性魅力。

德国人是太刚强了。只属于自己的伊丽莎白,闯出魔法花园的莫扎特,是德国音乐剧的主角。他们的自由是抗争社会和摆脱桎梏。

法国人追求自由的姿势是不同的。法扎的自由与坚持是明知玫瑰带刺,也要淌着热血沉睡于玫瑰之上;是明知萨列里是对手,仍能在临死之前呼喊着我的朋友而像阳光一样与他拥抱。

德扎特纠结于人如何摆脱自己的阴影,法扎特却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妄图做一个没有阴影的人。其实写到这里,我已经明白为什么法扎比德扎好嗑好嗨了。

德国音乐剧沉重得太真实,而我们面对的真实够多了,想要的是一个璀璨华丽哪怕是脆弱的梦。

但是还是要说,这首歌调子非常高,小米的嗓音状况唱得太艰难了。不过因为曲子的主题,小米唱得艰难痛苦反而做到了情绪上的某种契合。这支曲子他完全没有保留的拼命嘶吼,让我能够认同他真的尽力。

最后拼尽全力嘶吼而倒地,演员的状况和角色的状况在这个倒地的瞬间合二为一,一个大写的杜鹃泣血。

这首实在是虐粉,粉丝们要心疼死了吧……

到下半场,真的是萨列里的场子。很幸运是Laurent Ban的萨列里,发型正常倒在其次(一九开油乎乎杀马特我真的是……),那个声音,不知道是不是对比出来的,大杀全场。性感低沉稳健,唯一可以放心欣赏的男角。《杀人交响曲》唱得太舒服,完胜官摄。

反正说到老航班了,跳着说到最后二人对唱《纵情生活》,唱着简直是给小米捏把汗,直接对比太强烈,Laurent Ban唱得太好,要是女明星通稿标题就是艳压了。小米唱着自己会不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担忧啊,老航班唱的时候真的是没在客气啊,他会不会有点觉得不好意思把主角衬托成这样子,会不会后面一段已经是稍稍克制的了。艾玛心累,我一路人自己加这么多戏不省心……

另外糯米(小米女朋友)演的姐姐的声音觉得是比官摄更印象深刻的。小康虽然好毕竟没有官摄的惊艳。但是糯米和小康合唱的《被单下的癫狂独白》(名儿也是没在含蓄……),糯米居然感觉是占上风的。

后来父亲去世的时候,姐姐独唱的《睡吧我的天使》也是当场非常感人而看官摄的时候并没有留下特别印象的。

当然,也可能是原卡姐姐也非常出色但是其他角色也同样出色的情况下就被掩盖了。

Yamin是全场吉祥物,梗很多,《茉莉花》跟着唱了哈哈。

最后的结局处理也让我感叹德扎与法扎的区别。能够把死亡处理得如此昂扬也就是法国人了。女高音送莫扎特升天的时候,全场亮起星空般的光,哪里有什么悼念,这是集体庆贺一场辉煌的人生。

感觉看完再丧的人也可以不妨再活上一活了。

到最后合唱的时候,Laurent Ban领唱的杀人交响曲,文广字幕很懂地上了“杀杀服你”,开头唱的是中文版本,老航班发音算非常准。核心句的翻译是“阿拉沙沙服你”,我不是阿拉,我也很服气。

对了这场谢幕舞台上小米扎扎实实亲了糯米微博上有人评价说现场骨科笑死我了……

最后结束了又看到好几个漂亮的lo娘,汉服妹子,和其他说不出种类的制服妹子。打扮得非常漂亮。然后第一次亲见stage door,当然佛如我拍个照就撤。

有这些粉丝真的蛮好。打扮得漂漂亮亮来看一场对自己很重要的音乐剧,和穿正经晚装是一样的,都是在重要场合打扮成自己觉得最隆重的样子,都是仪式和尊重。

然后是现场的那些欢呼,那些在名曲出来前的欢呼。我觉得也很棒,就我看的这场并没有感觉打扰到演出节奏,而且这样子的音乐剧,有所回应也是给演员传递能量和激情,对效果来讲是加分的,也很能感染我这样的路人粉。

最重要的是,只有这些外露的、非佛系的粉丝在各个平台发出声音,主办方、制作方才会有信心引入这样子的剧,说起来非常感谢这些粉丝。

末场的“搞事情”,合唱“活到爆”送走演员,当我知道最后搞成了,非常开心的。这些真正真诚的粉丝,把像我这样的路人粉对演员的感激都唱出来了,传递到了。

写完了,连带着也半信半疑地解决了自己对“德扎和伊丽莎白为啥就没有这样的粉丝效应”这个疑问。

不过,很可能只是因为那个时候可爱的迷妹们还在忙中考或者高考吧(手动挖鼻屎

上海文广2018.1.20晚场存卡备忘:

———————

补记:于是2.3就唱了Nur sie allein!

还请来隔壁Odeo合了好几首!死神/科洛雷多和德扎特合唱Shatten werden laenger,旁边还是康斯坦茨/伊丽莎白B也是很谜~

———————

2019.3.16杭州二刷

对比去年上海文广的最大看点:小米的嗓子恢复正常了,老扎特是原卡Solal!

去年就这两点抱怨了很多,我就是音乐剧界的锦鲤。

这个剧除了小米,我对原卡没有迷信,像去年萨列里有AB卡,刷到的是非原卡Laurent Ban的萨列里,但这个一唱就知道,赛过原卡(个人认为)。今年一早看到萨列里定了Laurent Ban,也是十分愉快。从现场反应看,LB的口碑已经完全成熟了,粉丝也比去年激烈很多,开嗓下面就嗷嗷的叫。

没感冒的小米+Solal的老扎+Laurent Ban的萨,今年男角是完美三角。

女角方面遗憾竟然是我去年评价很高的Constance,原卡是Claire Perot,18上海和今晚场都是Aurore Delplace。但是很奇怪,也许是妆发的问题,或者是因为这次我坐的比较近,这次看着小康整个都不太对劲,声音虽然还可以,但是演员太瘦了加上妆发一直让我想起莫西干头……

嗯就是这个感觉⬇️

所以整个角色就叛逆女青年feel,钻鼻钉肚脐钉参加伍德斯托克那种。但是这个角色的魅力点是:开始是个在女神姐姐的光环下有点怯生生,喜欢悄悄吐槽然后瑟缩起来的小女生,得到莫扎特爱情后转变得小野猫般娇俏又自信,表情和体态丰富,全身写着"可爱“二字,形成了和女神型阿洛伊西亚恰成对比的吸引力。这次的小康没有让我感到这种鲜活生命力和角色个性,整个太嶙峋刚强了。

阿洛伊西亚依然很棒。本场的是B卡Camille Nicolas,很美,唱得也不错。去年上海场觉得声音有点沙哑,这次空灵、高音和絮语的部分处理都很到位。靠着这首全场最美的曲子,阿洛伊西亚作为抛弃男主的女二,一开始就得到了大家的赦免牌。看/听完这首歌大家都能明白为啥莫扎特要沉沦。

阿洛伊西亚在靠近结尾支持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时和小康合唱的《费加罗万岁》也很讨喜,为莫扎特的音乐欢庆,很符合阿洛伊西亚的大气女神人设。今年巡演还增加了阿洛伊西亚和小康在这首歌的结尾拥抱的细节,和《九泉之下》的剑拔弩张做了呼应。

莫扎特的第一个重大挫败和痛苦,母亲的去世。母亲被抬走那段有一首优美哀伤的过场配乐La procession(《仪仗队伍》),现场听着很动人。

穿插的莫扎特音乐和唱段也令人沉浸,是莫扎特自己的音乐魅力,这也是本剧可以讨巧的地方。例如开场科洛雷多大主教进场的震撼人心的一段序曲,就是莫扎特安魂曲第二乐章的第一部分《震怒之日》(Dies irae)。而莫扎特油尽灯枯时女高音唱起的事安魂曲第二乐章最后一曲、也是莫扎特绝笔的《痛哭之日》。(存科林戴维斯指挥的《安魂曲》:http://v.yinyuetai.com/video/h5/3303778?vid=848511

本场姐姐为老扎特哀悼的Dors Mon Ange《睡吧我的天使》依然好。这首曲子除了哀悼父亲,也浓缩了莫姐对自己命运的悲叹。现实中姐姐为了莫扎特牺牲了自己的音乐生涯,在经济上帮扶弟弟甚至影响了自己择偶,在今天也是经典扶弟魔;而莫扎特在有钱有名的时候并不大顾及姐姐和父亲,而有需要就伸手,父亲死后还和姐姐争了把财产。德扎的姐姐也有一首solo叫Der Prinz ist Fort《王子离去》,怨言更多,但歌词还是做了美化,唱着王子远去,独留公主在空空城堡(歪楼,是的这才对,王子和公主本来就应该是姐弟/兄妹啊,为什么要说王子公主幸福地在一起啊)。法扎更温柔一些,把这种控诉埋藏下来,为父亲唱一首安息曲,也哀悼自己永不再来的、唯一幸福的童年时光。

这次现场印象深刻的是小米和萨列里的《纵情生活》。去年上海小米嗓子broken这首全靠萨列里撑场。这回两人在台上携手站定势均力敌,才符合这首歌展现的终极的惺惺相惜。面对死亡和音乐,约定在人事已非的天堂再相见。

结尾:天堂开启,死亡是一场盛大的狂欢。

谢幕也照例的第一首encore萨列里的杀杀服你,艳压感比去年还要严重。

这次比较大的问题是音乐配合。巡演是没有现场乐队的,好几段有音乐突兀先进场。去年上海文广没有感觉到这种突兀感,查不到资料当时有没有乐队。

另外杭州剧院太小,开场演员跑跑不开。担心小米两个跑跳步就幕布后面去了。另外字幕的问题也很大,可能这次临场发挥的多了些,字幕跟不上、缺译漏译的也多。如果是第一次来看的,估计还是会影响理解。

还有一直以来对这种粉丝剧争议比较大的地方,结论来讲是要感谢粉丝,不然哪里看得到这种小语种音乐剧来华,更不要提巡演。杭州剧场本来小,不负责目测70-80%是粉丝了,去年上海场体感还是粉丝一小半。过于频繁的鼓掌什么,我自己是觉得稍微有点点影响情绪的连贯性,但是粉丝还是很上道的,鼓掌懂得及时中断,基本上不会覆盖演出的部分。这场大概只有一次鼓掌找错了时机吧(一段表演还没结束的时候)。以及主演略多的粉丝互动(特别在字幕跟不上的情况下),稍稍造成了一点理解上的杂乱和我(个人)的尴尬感。毕竟不是像《两条狗的生活意见》那种沉浸式交互喜剧。但这个就是双刃剑了。

Yamin的茉莉花已经练到字正腔圆了(笑

本场存卡备忘:

 2 ) 我爱法扎,献上花花

昨天flo和mi开微博了!!!!音乐剧圈鬼节过年!!!!!

――――――――❤―――――――――

怎么就这么一点影评???

这么好看的音乐剧不应该99+吗???

#无脑吹预警#

一句话概括我的观后感就是,法扎就是我的精神支(huang)柱(pian)了(就是这么夸张)

最先开始我对别人刷这个剧,第一印象就是外国葬爱......为什么要看这个?

哦,我这个flag立的,真是打脸打的啪啪响😊现在每天刷3遍的人是谁啊我不知道。

开头我还没什么感觉,直到爸爸和姐姐开口,音乐一响我就知道,我掉坑了。然后阿洛伊西娅的冰棒,爸爸的3d家书吼叫信,米扎特跳来跳去唱纹我唱我竟经过的地方,小康的小星星变奏曲,还有姐妹互怼的nanananana,我直接就开始去搜门票了。

然后,我的老公,我的爱,我的生命之光,我的boyfriend,我的欲望之火出现了。flo萨,就用一句“Mozart”,让我苏到天灵盖一紧:这是神仙说话吧!杀杀服你美好的痛苦和胜利的牺牲品我循环800遍简直不能更爱了!flo黑嗓牛逼的不行!妈妈不要拦我我要嫁给这个一九分男人!!!!!我爱flo

最后整个人在活到爆的时候升华了。

能不升华吗???谁能不升华啊???“我们终将相遇,在那人事皆非的天堂”我一个旋风爆哭。萨聚聚和米扎特我爱你们俩一辈子。

法扎给我的感觉虽然结尾算是he,但是他的基调仍就是悲伤的。我扎一生到死都是天才,爸爸妈妈姐姐都甘心为他的纯洁天真献出一切,这玛丽苏标配的身份😂小康和扎特的爱情我没太理解,也不觉得他们是同一种人,萨聚聚知道他的才华可是又只能面对宫廷里面人的嘲讽,安魂曲是永恒心痛了。我看到的是一个开心肆意生活的人,为了自己喜欢的事业,面对嘲笑不解,仍旧能在萨列里叫他名字的时候,轻快明亮的回答一声“oui”。别人都说太多音符了,怎么办呢,这些音符一个都不能少。

bytheway法剧的舞美一向质量保证,还有调戏观众的习惯哈哈哈哈哈文广年末大戏,到时候见了小伙伴们!

图片来自微博,我忘记是谁的了。

 3 ) 只有癫狂才能促使我们不断革新前行

(原载于公众号“安妮看戏wowtheatre”) 相比传播便捷,日新月异的影视产业,舞台艺术相对更加能呈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引为传统的艺术风格,文化特征和观众心理。英美文化较为强势的当代,“百老汇”和“西区”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但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的音乐剧产业和艺术也在顽强成长,不仅同样贡献很多艺术与商业出众的作品,更难得的是,都走出了属于自己国家的一条独特的音乐剧创作道路。 “法剧圈”这个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法国一贯被认为是较为缺乏音乐剧土壤的国家,音乐剧长期被认为是和“情景秀”差不多档次的演出:对在文化传统上些许骄傲的法国观众来说,歌剧已经能满足“音乐性+故事性”的观剧需求,从轻歌剧发展而来的音乐剧,似乎并不能提起法国观众的兴趣。 这也许,就是9月22日到24日,在上海上汽文化广场举行的“法语音乐剧gala群星演唱会”上,来自法国的制作人将《星幻》放在演出的开头,并且浓墨重彩以七首歌的长度加以重点推介的原因:作为法国舞台历史第一部真正成功的音乐剧,《星幻》不仅有“第一”的名号,同时也彻底定义了法语音乐剧的创作方式与艺术风格。 从1978年至今已经过去近四十年,《星幻》海报上的一句至今依然在无数法语音乐剧海报上能看见的“L’Opera Rock”(摇滚歌剧),时刻展现着法国音乐剧人依旧在这条《星幻》开创的道路上前行,并不断超越自我,走向巅峰。 法语音乐剧是全世界最适合举办“演唱会”的音乐剧种,甚至每部作品本身,都能被看作是一场演唱会。法国人选择了流行音乐作为本国创作音乐剧的突破口,不同于英美音乐剧“先写剧本”的传统,法语音乐剧往往是先出概念,然后根据概念开始创作歌曲: 注意,这些歌曲的创作是无比自由的,通常来说,往往只有“风格相似”“围绕概念”“悦耳好听”这几个简单的要求:在写好这些歌曲之后,歌手、演员们录制专辑,然后通过流行音乐的发行渠道开始面向观众。 最后,能够开始编写剧本,将歌曲“组装”成一部音乐剧在剧院演出的,都是已经受到大众广泛认同热爱的剧目:这也是法剧产量往往一年只有几部,基本立足于文学名著或者情节故事较为分散,但基本部部红火的原因。 连演五场的法语gala营造了在剧场空间里难得一见的火爆与震撼。五名歌手都是法剧舞台上的明星级别人物了:德高望重,见证了《悲惨世界》的从法入欧,和《巴黎圣母院》红遍全球的罗贝尔·马利安,19岁开始演出罗密欧的达米安·萨格,塑造了独一无二的摇滚明星莫扎特的米开朗基罗·勒孔特,法剧舞台的老熟人洛朗·班,以及从中东走上法语舞台,新版爱斯梅拉达的扮演者希巴·塔娃吉。 而他们带来的曲目从《星幻》中被国内选秀歌手迪玛希唱红的《一个伤心人的SOS》开始,到《悲惨世界》的法语原版,《唐璜》《小王子》《太阳王》的经典曲目,到让全场沸腾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巴黎圣母院》和《摇滚莫扎特》,到最后歌颂人间大爱的《十诫》收尾,可以说是将本来就是“没有废曲,全是高潮”的法剧歌曲再次进行“精中选精”,说一秒钟的错过都是遗憾绝不夸张。 中场休息前和最后安可,两次响起《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最经典的《世界之王》,歌手们奔下舞台,灯光照耀观众席里的人群,此刻属于音乐的演唱会气氛和属于剧场的音乐剧氛围交错融合在一起,如梦似幻:注重歌曲、视觉舞美和情绪调动的法语音乐剧,某种意义上是应该能被中国观众所深深理解的,因为这恰好,就是舞台上的一种难得的“写意”,抽象、唯美的美学表达。 2018年初,上海上汽文化广场将引进近年来法语音乐剧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摇滚莫扎特》(以下简称“法扎”)。作为一部2009年出品的剧作,《摇滚莫扎特》面临着“珠玉在前”的极大压力。有关莫扎特的生平记述,英国国家剧院的话剧《阿玛迪乌斯》(莫扎特传)走在时代之先,其改编电影荣获奥斯卡奖全球闻名;而就算音乐剧领域,1999年德国和奥地利联合出品的《莫扎特!》(“德扎”)也是难得一见,至今仍热度不减的精品。 然而就如同当初法语音乐剧从百老汇和西区的阴影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独树一帜的道路一样,同样标记着“L’Opera Rock”的“法扎”,同样用与众不同的理解和癫狂奇诡的呈现,讲述了一个完全只有法语音乐剧人才能讲出的舞台神话——如果说《巴黎圣母院》代表着法语音乐剧的走向世界,《罗密欧与朱丽叶》让大家初步认识到法剧不同于英美音乐剧的独特风格的话,那么“法扎”则代表着最纯粹、最极致、同时也是最现代,最新潮的法语音乐剧的风貌。如今,“法扎”已经成为法语音乐剧中不容忽视的代表力作。 从选择意大利摇滚歌手米开朗基罗·勒孔特饰演莫扎特开始,“法扎”就制造了有史以来基调最为高昂积极,青春热血,活力逼人的莫扎特形象。被粉丝亲切昵称为“小米”的米开朗基罗·勒孔特出演此角时已经35岁,但当他在舞台上闪转腾挪,摇滚明星般恣意狂放,兴奋蹦跳的时候,我们看见的就是那个刚出场才19岁,意气风发的少年莫扎特,更惊人的是,距离首演已近十年,舞台上的“小米”老师依然青春永驻,活力不减半分。 “法扎”中的莫扎特形象是无比纯粹的,他才华横溢,恃才傲物,快意恩仇,得罪的人也不计其数,多情轻佻,随时随地散发的荷尔蒙迷倒万千少女,但对真正爱的人也重情重义。所有看过他表演的观众都会记得他妖艳魅惑,令人难以忘怀的夸张眼线,在采访中他幽默的表示,“我都是随便涂的,昨天我用的是马克笔。” 而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无论面对多少背叛、伤害和苦难,内心都永远充满美好善良的“小天使”。和之前有关莫扎特的作品一样,“法扎”也表现了很多莫扎特不受重用,亲人离去,不被理解,作品演出被干扰,才华被其他音乐家嫉妒,遭遇陷害,贫病交加的经历,但面对这一切世界对天才的恶意和侵犯,“法扎”里的莫扎特始终是相信美好的,内心痛苦、矛盾、纠结始终是暂时的,善良和难能可贵的天真始终支撑着这个角色出场的每一分钟。 面临事业失败,母亲去世,他在痛苦中依然歌唱《Je Dors Sur Des Roses(我沉睡于玫瑰之上)》歌颂内心的期待与光明;在即将因病去世的弥留之际,他也能原谅一直嫉妒陷害他的萨列里,唱出《Vivre à en Crever(纵情生活)》。 “法扎”自然不能错过每一部有关莫扎特的作品都会提到的,他的一生之敌宫廷乐师萨列里。萨列里这个角色的呈现,也正体现了法剧现代、新潮的特色。众所周知,从八十年代《阿玛迪乌斯》引入了萨列里这个角色后,这个嫉贤妒能,手段卑劣却又被莫扎特的天才折服而痛苦不堪的形象,成为了我们解读莫扎特形象的永恒注脚。 进入网络时代,“组CP”风气日盛,“莫扎特×萨列里”的脑洞传遍世界,但类似《阿玛迪乌斯》和“德扎”,或因为故事基调,或因为叙事框架,只能是暴露些许蛛丝马迹供粉丝们无限遐想,但“法扎”的现代在于,公然毫不掩饰的用《Les Bien Qui Fait Mal(他的美,我的恶)》和《L'Assasymphonie(杀人交响曲)》两首风格几近重金属摇滚的歌曲,直白大胆地展现出萨列里对莫扎特的“相爱相杀”,缠绵悱恻、“难以描述”的情愫,同时也丝毫没有忘记传统的有关嫉妒、有关庸人看待天才、有关罪恶的读解,让萨列里的形象前所未有的丰满的同时,也模糊了陈腐的道德界限,让这个角色真正被人理解并迷人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法扎”上海巡演,首演版萨列里弗洛朗·莫特和巡演版萨列里“老航班”洛朗·班都会出场,两个演绎风格迥异,但同样精彩的萨列里,绝对能够让上海的舞台再次沸腾。 “法扎”的音乐设计细致,充满巧思令人过目不忘。除了每一首原创制作,琅琅上口,洋溢“艺术摇滚”气质的现场演唱歌曲之外,所有的过场音乐要么是莫扎特本人的经典作品的引用,要么就是对莫扎特作品的现代配器改编,据网络统计有二十余首之多。更难得可贵的是,这些音乐经过巧妙的编曲组合,在摇滚和古典之间肆意穿越毫无违和,也呼应了剧作“莫扎特就是当时的摇滚明星”这一核心表达。 “法扎”最夺人眼球的还是古典与未来相结合,将传统的欧洲古典艺术设计风格结合当代的波普艺术所展现出的独特的“当代洛可可”舞美。面积巨大的舞台上,数十名舞者根据不同的曲目、不同的情境,时而是欧洲宫廷里的交谊贵族,时而是酒馆地下的醉酒男女,时而成为歌剧舞台上的名伶,时而化身角色幻想中的某些跳出时代的形象,如莫扎特的初恋阿洛伊西亚梦境中如月光般冷艳的机械舞者,萨列里脑海里受虐与施虐合一的黑暗情欲代言人…… 夸张、明快、绚烂的舞台色彩与前卫的服饰美妆处理,大量实景与投影光的巧妙组合,“法扎”近乎代表了法语音乐剧当代最高的舞美水准,在大胆的故事、大胆的人物、大胆的音乐的配合下,舞台呈现的视觉站在当代艺术的流行巅峰,流光溢彩,令人窒息,目眩神迷。 “法扎”的这个莫扎特,看似没有传统戏剧要求的复杂人格和多重性格,似乎看起来“缺乏角色深度”,但是他的纯粹和独一,展现的感染力和情绪的调动力量则是空前的:这也正是法语音乐剧最独特、也是最核心的特色:相比于用对抗、分裂、深度和情节来塑造人物,法剧更爱的是不掺一丝杂质的纯粹情感和最美好纯洁的人性品质:每个人心目中都有美丽的事物,无论他是正面还是反面人物,每个人都有属于他的,并且能够打动观众的浪漫。 看过《摇滚莫扎特》首演留下的影像记录的观众都会发现,这部作品的首演舞台,同样是当初走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巴黎体育宫。对于法语音乐剧的不长但辉煌的历史来说,宛若神圣的衣钵传承,又意味着大胆革命。正如米开朗基罗·勒孔特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莫扎特当初带来了欧洲音乐前所未有的革新,而我们的演出也是对舞台的一种创新,希望能够在上海引爆大家内心的呼喊”。 是的,正如《摇滚莫扎特》的开场曲《Penser l'impossible(想象不可能)》中所唱的,“想象着所有的不可能,焚烧镀金的牢笼,敢于向往乌托邦,只有癫狂才能促使我们不断前行。”

 4 ) 摇滚莫扎特,值得现场聆赏的法语音乐剧

法语音乐剧第一刷,很震撼,尤其是几位主要角色开嗓的时候,情绪自然而然地被他们的歌声和美妙的布景牵着走👉👉

第一幕布景大多很华丽的布景,给我印象更深刻的是其中几个风格各异的梦境与现实交织的场景。莫扎特母亲去世、他的事业又面临重大挫折,一束长长的灯光下,孤独无依的他茕茕孑立,对天哀嚎。虽然是恸哭,其实是极美极震撼的歌声,个子不高的演员气息悠长至极,高音不在话下,甚至有几个花腔男高音👍 第二幕比第一幕更浪漫唯美:当萨列里第一次听到莫扎特排练的时候,震撼、感动以及由此而来的嫉妒击中了他,现场出现了一群身着黑色内衣的舞者,她们象征着萨列里心底的魔鬼,与他激烈对抗拉扯;还有他带着未完成的安魂曲,在遗憾与贫病交加中离开人间,现场出现了几个白色天使,将他一步步拉上臆想里最美的天堂。

演出团队很会互动,现场时不时就爆发出演唱会一般的尖叫。有演员从台侧上台,刻意经过前排过道;剧中莫扎特坚持创作德语歌剧,遭受了各种嘲笑,剧情中巧妙穿插了中文名曲茉莉花(法语味儿的),还有偶尔出现的几个中文台词“牛逼了”等。谢幕更是一场大型轰趴,法国人真会玩!

 5 ) 莫扎特成就了小米,小米也成就了莫扎特

法扎是一部评价很两极分化的剧目,喜欢的人愿意连刷24场,不喜欢的人觉得80块钱票价都不值。以下我就从个人角度谈谈,我是如何深陷于法扎的魅力而无法自拔的,顺便附带一点上海末场repo。

可能法扎是唯一一部,因为我滤镜太重而无法客观评价的剧目。即便如此,我也想尽可能地客观分析,这种滤镜是如何形成的。

昨天看了一个法扎导演的访谈,以下援引导演的原文:

英国的音乐剧是从歌剧和戏剧,发展到音乐剧的,在法国的接受度并不是很高。法国音乐剧的发展历史却不是遵照这样的轨迹。在法国,音乐剧很大程度上是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共同创作而发展的,加入了文学、音乐、舞美艺术等各个领域的优秀创作者,法国音乐剧的整个创作相对自由。——来自聚橙音乐剧微博:《摇滚红与黑》导演专访 | 他的作品,都是你的本命!

正是这种相对自由的创作风格,才导致了法剧一直因为重音乐舞美,轻剧情而遭人诟病。法扎的音乐是非常杰出的,融合了莫扎特的古典音乐元素和现代的摇滚风格,可听度传唱度都非常高。"Tatoue-moi"(纹我)甚至能在2009年法国流行音乐排行榜位居第一。对于迷妹而言,法扎不像是一部需要静心欣赏剧情的音乐剧,而更像是一场激情澎湃的演唱会。每位主角上场时,观众都会给予热烈的掌声和尖叫。但这点对于不熟悉法扎的观众是一种困扰,毕竟这有别于传统的观剧礼仪。

我无意评判法剧这个特点的优劣,只想告诉大家我们是因何而被打动。

这是唯一一部我完全不懂语言,但只要演员一开口我就能跟着唱下去的音乐剧。法扎的音乐似乎融合进了我的灵魂,自从去年五月看完三场miflo个人con以后,似乎没有一天离开过法扎的音乐。法扎是需要“戒断”的,因为刚看完法扎的几天甚至几周内,都会沉浸在原声专辑里无法自拔。

谈完了音乐再来谈谈剧情:

对舞台作品来说,可能有很好的剧本,也打动不了观众。触动观众需要共鸣,也需要所有主创一起努力,这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甚至在法国,并没有“音乐剧演员”这个职业,更多是看角色需要怎样的人。——来自导演专访

Mikelangelo Loconte,鲜少看过他其他的舞台作品,似乎这个角色就是为了他量身打造。莫扎特这个角色如此需要一个像他这样的主演,而他又如此需要一个这样的角色去将他的那些艺术特质彰显放大。他和这个角色的高匹配度是整部剧成功的关键。

19年我看了首场和末场,小米发挥更稳定了,也没有像18年一样为感冒所困扰。略带嘶哑的声线很有少年感,自毁式的唱腔又有十足的爆发力和感染力。在末场,看到小米那种仿佛今天唱完这场明天去死也无所谓的状态,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和莫扎特的共同之处,那就是,为了艺术而不惜燃烧自己的热忱。

“我在玫瑰中沉睡”这首歌时候,我仿佛看到一把匕首刺进了莫扎特的心脏,在那个伤口上开出了一朵又一朵艳丽的玫瑰。当后世人陶醉于这芬芳扑鼻时,却鲜少有人知道这是呕心沥血之作。就像杜鹃啼血一样声声不息。

在末场,这朵带血的玫瑰又重现了。

09年已经是十年前了,而小米身上的少年感似乎丝毫未变。看到了他的天真和不识人情冷暖,他的满腔热血和怀才不遇,艺术热情被现实狠狠碾压。演员的精彩表现让我共情

超级强烈,每次看这部戏就等于亲眼见证了莫扎特的一生,一遍又一遍见证着这个悲剧的上演。所以,我很佩服多刷的小伙伴,毕竟我没有那样的强心脏。每次听到Vivre à en crever之后都仿佛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被生生挖去。

恍惚间,有点分不清楚喜欢的到底是那位生活在18世纪的古典音乐巨匠,还是剧本里塑造的这位莫扎特,抑或是台上蹦蹦跳跳的这个年轻人。但我总是觉得,无论莫扎特说的是何种语言,无论他身处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是用摇滚或者古典来诠释他的音乐,无论他谱写的是轻柔婉转的小夜曲还是激情澎湃的rock n’roll,他总是不变的。他的天才跨越了一切,无论是语言还是时间抑或生死。

我想法扎于我而言的最大意义,就是让我用力活着,无论痛苦还是喜悦,用尽全力去感受。如若死是必然,不如纵情生活。

所以也很能理解有些粉丝说的,“要吸一口法扎续命”,因为当我们面对世俗生活的种种不如意,面对理想和现实的碰撞时,听到“纵情生活”亦或“活到爆”无疑是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谢幕的时候,看到小米流泪了,他的泪光比天上的星光都要闪亮。我不知道这眼泪是为了莫扎特而流,还是为自己而流,还是不舍台下的观众。十年了,谢谢你在舞台上一直年轻着。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但如果法扎是一场梦的话,我愿长醉不愿醒。都云剧迷痴,谁解其中味呢?

PS,从地铁口出来后就一路有黄牛过来问询,票子有伐,莫扎特?或许他们是嫌“摇滚莫扎特”拗口就去掉了摇滚二字,但听到这样的询问,还是有种穿越回十八世纪,正呼朋引伴去观看最时兴歌剧的恍惚感。莫扎特先生如果能知道几百年后,以自己为蓝本创作的作品依然能一票难求,定然不悔当时为了艺术“活到精疲力竭”的热忱。

我们的欢声笑语,嘲讽了死亡,愚弄了时光。

 6 ) 如果终有一死,不如纵情生活。

如果不免一死 那就活到极限 我要在我们墓碑刻上 我们的欢笑 愚弄了死神和光阴 ———《vivre à en crever》 S'll faut mouir .Autantvivre à en crever.考试的时候脑子里一直在唱这两句,想到上海那场小姐姐们合唱唤回小米,想起莫扎特被天使姐姐带走的绝美戚伤的一幕,想到法扎今天在天津的演出和三月会在西安的演出,(可是我都去不了难受的一批啊)又重新刷了一遍。即使mv版,mp3版,官摄cut版看了无数遍听了无数遍,还是难抵整个完整的剧给人的冲击。 依旧要吹法剧的舞台效果,服装,舞美,特效,打光完美的无可挑剔。精美绝伦的舞台效果下油画一般的质感实在是惊艳万分。 我爱Mikelangelo Loconte,舞台上的米老师真是少年气息满满(即使年华不在但有少年感的人会永远少年。),他就是那个自信张扬,浪漫洒脱,自由不羁的莫扎特。我爱他,超爱他。 比起德扎,或是历史上英年早逝的莫扎特。法扎里莫名带有一丝天真懵懂的小莫初遇并未那么让人难过,可看下去却终究是悲的。天才的怀才不遇,困顿失意纵使演绎的再洒脱终究是让人抑郁喟叹的。《纹我》歌词不羁洒脱,mv浪荡肆意我以为唱的是莫扎特纵情声色,放荡不羁。却未曾想剧里的这首是唱给巴黎的,是那个怀着满腔赤城,一心想展现自己音乐才能的小莫唱给自己无比期待的巴黎的,可事实上他爱巴黎,这座城市却伤他太深。母亲死的那一刻小米满眼的惊恐茫然让人看的心疼。然后是《纵情生活》,我们的欢笑愚弄了死神和光阴。这首临死前的离歌,小米和flo唱的决绝又大气。他们将离别将死亡谱成一曲悲壮的史诗级序曲。死亡啊,对于狂人来说算不上什么,他们思想上灵魂上的自由没有人能带走。可看到弹幕那一条,“天使姐姐不要带走他好不好”还是莫名湿了眼眶。聚光灯打下来的那一刹那,米开朗基罗.勒孔特他就是天使。 一定要去看看《安魂曲》《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后宫诱逃》即使歌剧对我音乐素养并不高的我来说并不是那么易欣赏,我也想去看看去听听去了解一下这位天才艺术家莫扎特的作品。 遇见法扎真的很幸运。遇见这么好的卡司也很幸运,遇见这么好的小米更是幸运。 我会去现场看他们的演出的。会学会活到爆,学会杀杀服你,学会纹我,在现场一起合唱的。一定会的。 最后安利一波我比较喜欢的曲子: 《Bim Bam Boum》莫扎特初遇aloysia是她唱的一首。美到心醉,试问面对这样美妙的歌声,这样美丽女子谁能不动心了。倾城佳人吟唱天籁之曲是在是太过迷人。 《J'accuse mon père》《Penser I'impossible》莫爹的这两首要放在一起说了,莫爹可以堪称摇滚莫扎特摇滚担当了他一开口就是十足的摇滚嗓,帅炸,比小莫还要帅的那种。(弹幕的吼叫信,3D家书真的好好笑。) 《Six pieds sous terre》仙女撕逼神曲,太喜欢了。不要撕了,你们在一起吧。 《Tatoue-moi》纹我,大概是全剧最出名的一首。歌词当真是浪荡不羁又真正是浪漫无比了,去掉剧情这首小米唱的太苏太撩人。 《Place je passe》我走过的地方(大家一般译老子走过的地方,哈哈。)这首最苏,最欢脱,也超可爱,当时就是看这首cut对满场蹦哒的米老师一见倾心。桀骜不驯又天真烂漫,满满的都是欢脱的孩子气啊。 《Vivre à en crever》纵情生活(俗称活到爆),我最爱的一首。这首洒脱又大气,明明是死亡的离歌却唱成了生命的赞歌。纵有一死,不如游戏人间。我们的欢笑与愚弄了死神和光阴。 《L'assasymphonie》杀人交响曲。flo的萨列里真是让人心醉。著名的杀杀服你大概也是全剧最知名的歌之一了,撕裂的灯光,疯魔的唱词,癫狂的场景,视觉听觉双重冲击。是嫉妒吧?也许是迷恋吧。是妄图毁灭吧?也许是渴望吧。总之这首强推。 《Dors mon ange》睡吧,我的天使。莫爹死后姐姐唱给他的,又像是她的对白。心疼姐姐啊,“那是我逝去的童年,被敷衍的梦想”她本来也应该是一个有音乐才华的少女,可他为弟弟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包括幸福。 《Le carnivore》人为刀俎。若是必得选择 做奴隶或主人 征服或是屈服 我愿终结 非人的游戏 远远逃离 无形的猎犬 牺牲或兵士 我恨这战争 因内心深处 我并非…… 无论被猎或是猎食 我都否认丛林法则 我既不愿 睚眦必报 却亦不能 强作欢颜。小米说他最喜欢这首,因为歌词讲的是他Mikelangelo Loconte。

 7 ) 莫扎特与玫瑰永存。

不知道法国人为什么这么热爱玫瑰。法扎就是像玫瑰一样的天才一样的开放,充满热情地将花香与爱扑你一脸,然后哈哈大笑看你惊呼。又如玫瑰一样,在他美丽的花朵下面盘踞着充满现实主义的荆棘,当你被玫瑰的美丽吸而靠近后,就会被他的荆棘扎伤。在莫扎特成长的过程中,处处可见法国独有的浪漫化的处理,将莫扎特不平坦的生活,浪漫化一个少年的奇幻冒险,有爱情,有反叛,有追寻,有奋斗。但是拨开那层薄薄的浪漫色彩,下面是莫扎特离家后经历的冷漠,天才的怀才不遇,亲人离世的痛楚与自责…当我想为他哭的时候,他却诵一声玫瑰。永远不放弃开放的玫瑰,在荆棘中的玫瑰。

 8 ) 再不发泄要内伤的HC

一口气看了3遍,一遍看大致梗概,一遍看弹幕HC,一遍看表演细节,至少还要再看一遍字幕细究下台词的,然实在萌得百爪挠心忍不住先来发泄一下。(1月9日编辑:然后一直拖了快半年,都去看过现场了,才刚又看了两遍研究歌词,才发现之前其实都没看懂,纯乱HC🙃)

这么一部音乐编曲、舞台效果、演员魅力各方面都满分的作品,为什么我到现在才看到?距其2009年首演已经有8年了!在我心目中地位至高无上的nddp,终于被取代了。

嗯,也许从音乐整体来说,比nddp稍微差那么一点点,毕竟流行摇滚的风格想表现出高大上的感觉还是有点难,不过也是金曲不断啊。看弹幕每首歌出来,都有人会说“最喜欢的歌来了”,仔细品品还真是一点不夸张。

第一首莫爹加姐姐的曲子挑战陈规,被人评论为“法剧惯常就喜欢用一首配角唱的超好听的歌做开场震震场子”,一下就想到了诗人的大教堂,哎这首实在太经典了地位无可取代。不过多听几遍现在也觉得很金曲了,歌词也是给全剧莫扎特的性格、命运定下了基调,不畏权贵,无视教条,坚持释放真实的自己。

紧接着是没弯的小酒馆之歌。话说法扎和德扎在剧情上还是很相似的,喜欢泡吧玩世不恭的莫、碰瓷骗婚搞笑担当的韦伯全家、黑衣人邀歌等等,似乎有些是来源于普希金的作品以及据此改编的电影,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呢?明明之前看完德扎后研究过的,然而还是一知半解,我真是太不认真了。

然后米扎就蹦蹦跳跳地出来惹事生非撩遍全场了。感觉法扎这个角色和米开来本人神契合啊!当时在法剧旮旯上第一次见到他,以为他是为了配合法扎这个角色顶着这么个妆,然后发现这造型就是他作为一个美妆博主的日常。同时那些蹦蹦跳跳、活力无限、撩遍全场统统都是日常啊日常,永远笑得那么没心没肺,用老航班的话说就是彼得潘附体。真不知道是制作人眼光凶运气好挑对了人,还是其实剧本本来并不是如此全是米开来自己演成了这样……这么个人居然35岁前完全不知名,肯定也是个享受生活而不刻意求功利的人吧,是呆梨人没错!

之后的冰棒歌泉水叮咚和姐妹撕逼歌九泉之下也是非常好听。在电音加魔幻灯光烘托下出场的火星姐又仙又幻,气场逼人,灵气十足,第一次看真的小震撼了下,莫扎特那惊为天人的反应很有说服力。全剧的服装灯光舞美布景都十分繁复精致,就是美轮美奂这个词本身了。

莫爹的吼叫信又是点击率超高的一首,全剧摇滚担当。此歌的mv也拍得超带感,全剧主演们组成摇滚乐队,几个官方mv里最喜欢的一部。

纹我和睡玫瑰就是旮旯上一听钟情,在剧中一看更是美到想哭。明明是在展现在巴黎时的郁郁不得志,却用的纹我这一如此轻快的旋律,充分体现了法扎自信乐观与众不同的天才气息,配合后半段雨中发传单完全无人问津的剧情,悲伤的感觉几何级放大,超感人。

下半场开场,又是用闹哄哄的小丑来反讽宫廷里的压抑氛围,一首悲剧喜剧好听且表现力十足。在如此不顺的环境中,法扎再次蹦蹦跳跳来了首轻快的place je passe我走过的地方,根本就是活在自己的天分创造出来的欢乐世界里。

C妹和姐姐合唱的结婚歌被单下的狂欢也很赞,表情超drama的C妹,和对弟弟无限宠溺的姐姐都非常有爱。

然后,然后,然后,我们万众期待的萨聚聚终于开嗓了,等死我了好嘛?想想本来以为是男二的角色,居然整个上半场都没出现,又一直到70多分钟才开唱(一共也就110分钟左右),根本就是个配角吧。不过全部看完才发现,萨聚聚虽然出场晚,但也有三首独唱加一首对唱,数量只比男猪少一首,而且首首金曲,巨好听的那种,待遇没法再高了。人设也是超级可爱,每次都是人前一本正经,在罗森伯格面前答应和他同仇敌忾一起陷害扎特,在扎特面前又怂了,搞得扎特把他当知音。一到单独一人时,就开始突然狂发神经,一会儿美好的痛苦,被莫扎特作品里花样美妙的音符化身而成的真人各种纠缠撕扯蹂躏调戏,原地爆炸;一会儿杀杀服你,拿把小刀各种比划不知该杀谁还是自杀、丢掉还要再捡,对扎特又爱又恨的纠结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一切被弱弱的flo一演绎,更是让人萌得狂咬被角啊,啊啊啊怎么可以有这么可爱的反面角色!然后真的害得对方的作品被封杀,大家一起庆祝胜利时,萨聚聚又酒后吐蛙,说自己是自己胜利的牺牲品,承认莫扎特的才华和自己的不道德。这首歌被大家称为醉酒歌其实我一直没搞懂,看了现场才知道,没看懂是由于官摄版里flo并没有表现得很drunk,可能其他场合就和我看的现场一样,全程都在发酒疯,然后为了躲避欢呼祝贺的人群,疯跑到台下顺便狂送福利。这一情节实在编排得太有才太精彩了!

最后在活到爆中牵着手和萨聚聚交代完后事,纵情过完这一生,被天使带走飞天了,还有比这更唯美的剧情与画面了嘛?!(这首歌各种版本各种闪光我已经无力纪录了,喘口气吧先……)

再后面谢幕的曲子愚人也超级好听,然鹅专辑居然没有收录?!明明收录了很多并不在剧中的歌,为什么这首反而没有?只能说好歌实在是太多了。完美,只能说完美!

 短评

妈耶,原声碟听了一年多都没有入坑,可见舞台剧还是不可脱离舞台干听。有钱剧组啊,舞美、服化、灯光、编舞…各方各面,华丽指数比起德扎简直几何级增长,隔壁摇滚红黑哭晕在厕所。尤其最后一场死亡戏,配上一把催泪女高音,直接体会到了灵魂飞升上达天庭之感。最值得一提,还是全剧对莫扎特音乐的运用,比起德扎,更能让人感受到这位天才在作曲上的才华。首尾两次安魂曲的出现,那哪是安魂曲啊,摄魂曲、收魂曲吧,若在现场绝对五雷轰顶、魂飞魄散。德扎这方面就显得略寡淡。瓦萨里的戏份和存在感也比德扎多好几倍,且都是撑场之作,一开口就惊艳。总之欢乐程度,当真是鄙视上帝,嘲讽死亡,愚弄时光。没错,就两个字:纵情,啊纵情。

2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法剧就是“我爱这个小姐姐!”“我爱这个大姐姐!”的high歌感。虽然叫“摇滚莫扎特”但是曲风明显是口水Pop(非贬义),也跟简单欢快些。有语言的原因也有编排的本意。充满着法国音乐剧的浪漫色彩,舞美浮夸直接(非贬义)。现场观感应该要好上许多,刷官摄没有德扎让人心潮澎湃也是真。

5分钟前
  • AsuraHu
  • 推荐

看完官摄我彻底理解为什么法扎的粉丝在法剧圈乃至音乐剧圈都如此疯狂,这是多么炽烈而纯粹的理想主义,如梦似幻。行走在云端,即便脚下是万丈深渊,也要高傲地仰起头,直视着太阳。听,光中有生命。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有官摄会在表演中插播观众cut,真的是当演唱会拍的吧。如果现场能欣赏到这样的舞美和编曲,我完全不在乎剧情。Wolfgang Amadeus Mozart, trahi humilie, vous salue bien.我沃尔夫冈·阿玛多伊兹·莫扎特,在遭受羞辱与背叛后,向各位致敬。

8分钟前
  • 李九弟Jody
  • 力荐

根本看不出Mozart演这个的时候36岁了啊!!!

10分钟前
  • 大壮
  • 力荐

超龄少年米扎特,胡子少女弗列里。向来天才多BE,自古黑金出西皮。

12分钟前
  • Mecycross
  • 力荐

“把我纹在你胸前。”不啻重复一千次一万次:法国佬浪啊!法国佬浪漫啊!!

17分钟前
  • El Guaje
  • 力荐

第一幕爸爸俘获我心,第二幕男二让人焚烧殆尽!!!我的妈呀!男二表白歌让人爆炸得不要不要的,太惊喜了,我完全懂大家对此的痴迷!接下来一个月我要反复听!【太迷乱了有时候我分不清台词是谁的,comic relief我也挺无感,这个剧比较像“莫扎特身边的人”

21分钟前
  • Rebel Scum
  • 力荐

全方位展现了法国音乐剧的优势与短板:轻叙事、重抒情,大量的舞蹈以及流行金曲串烧,服化道华美,确实会更讨年轻人喜爱。对于莫扎特的故事,讲的最好的自然是英扎,德扎有几个一针见血的设计,法扎则是给了莫/萨更大的施展空间。相较于小米,还是觉得flo的《美好的痛苦》与《杀戮交响曲》更洗脑啊~

24分钟前
  • Dr.Ray
  • 推荐

坠入大坑!!好听好听好听好听!!!

28分钟前
  • No thx
  • 力荐

前面看得差点睡着…直到莫爹开始唱谴责父辈,摇滚腔真是,woooooooow!开始看不惯眼影风骚版的莫扎特,后来也深深萌上了蹦蹦跳跳的小米!萨列里的歌都好好听…不说了要去loop了

30分钟前
  • Oblivión
  • 推荐

舞台编排超强,每首都好听,Bim Bam Boum出来的时候我气都不敢喘,极致的美和空灵,Je dors sur des roses完全被小米和舞者震撼到,“出柜神曲”Le bien qui fait mal也是性张力爆表。

32分钟前
  • 糯木
  • 力荐

一开始不大适应法扎这种眼花缭乱的打光和服装,然鹅半个小时以后就在捂着胸口对着小米尖叫了_(:3⌒゙)_ 他的眼睛里真的有星星啊啊啊 而且整个人有一种莫名的!情色气息!! 还有所有的歌都爆好听!!出来一首跪一首 每一首都能循环个十年八年的那种 最后 每次都好喜欢谢幕啊~

33分钟前
  • Toska
  • 力荐

音乐剧的表现力好棒,是那种燃烧生命的表演,让人不得不感动。

36分钟前
  • vera
  • 力荐

不知道法剧是不是都这样,看得很不习惯。剧情和人物都浮在表面上,萨列里是唯一稍有些张力的人物,但也就那么一段;有几首音乐还算喜欢,但还是认为音乐剧首先是戏剧。如果当初吃的安利是这部剧,那我也许就不会入坑了。//在上海看了好几场,我渐渐接受法剧就是这样的。。

40分钟前
  • 纬线
  • 还行

小米活蹦乱跳娇小可爱,舞台表现力又十分强大,简直像个小野猫。不止我一个人觉得他长得像浦井健治吧!最喜欢睡玫瑰、美好的痛苦、杀杀服你和纵情生活,杀杀服你里面的爱与恨、堕落与欲望纠缠的感觉简直了!美声和摇滚乐队的配合十分美妙,一曲唱罢简直要颅内高潮了。舞美超级好看,梦幻又华丽

45分钟前
  • 风蚀蘑菇
  • 力荐

两场居然能看全所有人也是很幸运了。

46分钟前
  • 樱桃肉圆子
  • 力荐

本命法剧!!什么都不说了,满分!自从迷上这剧之后整张专辑反反复复听了无数遍,甚至开始学法语,真的是整个人精神状态都不同了 !最爱Flo的Salieri~角色把握太精准唱段也都好听爆!「对了,现在我耳边还听着谢幕曲Debout Les Fous :*

51分钟前
  • 醉觅浮星
  • 力荐

相比大男主的德扎,法扎在女性角色的刻画上简直堪称精妙,无论是康斯坦茨还是姐姐,都是集可爱与性感于一身。相比之下,莫扎特本尊的故事就真的比较水了,毕竟我们还是当作偶像摇滚音乐会听比较适宜。

53分钟前
  • 朽木立夏警部殿
  • 推荐

最喜欢萨老师的“Le bien qui fait mal”美好的痛苦,“我颤抖着,心如刀割,仿佛被这样的美刺伤”“It's so good to suffer”;其次是“l'assasymphonie”杀人交响曲,然后最后合唱纵情生活也好美,“如若死是必然,我将刻下这样的墓志铭:愿我们的欢声笑语,嘲讽了死亡和时光” 舞美灯光都棒呆,10星

57分钟前
  • 软糖莫爷
  • 力荐

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看到3D版的那次官录

1小时前
  • 回风舞雪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