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恐惧

剧情片美国1996

主演:理查·基尔,爱德华·诺顿,劳拉·琳妮,约翰·马奥尼,阿尔法·伍达德,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特瑞·欧奎恩,安德鲁·布劳尔,斯蒂文·鲍尔,乔·斯帕诺,托尼·普拉纳,斯坦利·安德森,毛拉·蒂尔内,乔恩·塞达,瑞格·罗杰斯,肯尼斯·提加尔,Diann Burns,莱斯特·赫特,Randy Salerno,兰德尔·斯莱文,迈克·巴卡雷纳,Lenny Wilson

导演:格里高利·霍布里特

 剧照

一级恐惧 剧照 NO.1一级恐惧 剧照 NO.2一级恐惧 剧照 NO.3一级恐惧 剧照 NO.4一级恐惧 剧照 NO.5一级恐惧 剧照 NO.6一级恐惧 剧照 NO.13一级恐惧 剧照 NO.14一级恐惧 剧照 NO.15一级恐惧 剧照 NO.16一级恐惧 剧照 NO.17一级恐惧 剧照 NO.18一级恐惧 剧照 NO.19一级恐惧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00:05

详细剧情

  芝加哥发生了一桩震惊全城的恐怖血案。当地一间教堂的主教罗森惨遭杀害,身上被刻上神秘数字,警方逮捕了当时在场身染血迹的犯罪嫌疑人阿伦( Edward Norton 饰)。马丁(理查•基尔 Richard Gere 饰)作为阿伦的辩护律师,和他的前女友检控官珍妮特较上了劲。  马丁并不在乎事实,他为阿伦辩护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赢得官司,让自己一战成名。而珍妮特作为正义的代表当然寸步不让。珍妮特(劳拉•琳妮 Laura Linney 饰)调查得知罗森主教生前曾对阿伦等人进行性侵犯,而阿伦关于自己患有“时间失忆”症的辩解亦显得荒唐,关于他提到的凶案证人一直都未找到。珍妮特认为杀人动机等一切证据俱全。  马丁借口阿伦患精神病使其成功脱罪,然而,一切皆出人意料。

 长篇影评

 1 ) 法学专业学生看完《一级恐惧》后特想写点什么(严重剧透!!!!)

影评这东西,不剧透还真的不知道怎么写,所以一直不太写影评,因为巨讨厌剧透(喜欢推理小说的人都这样吧),不管是被别人剧透还是给别人剧透,总觉得吧有些特别重要的东西说出来就没有了,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像解释笑话的笑点总是能完美地摧毁一个笑话。再说说爱德华·诺顿?目前为止也看了他三部电影了,现在才觉得他超帅还真有点不好意思……都不知道是角色成就了他还是他成就了角色啊简直帅翻了!尤其是结尾部分啊啊啊啊啊…… 以前看《搏击俱乐部》的时候光花痴布拉德皮特了没怎么注意他,现在都想专为他回去再看一遍了 啊……咳咳,废话说的差不多了。进入正题。


-----------------------我是话痨花痴和正直脸的分割线------------------------


      有些人觉得结尾画蛇添足了,其实刚看到结尾的时候我也有这感觉。说到剧情走向,软弱的结巴有个说话流畅的变态杀人犯分裂人格,这套路现在已经被用烂掉了,我听到嫌疑人结巴的时候就猜到后面是这样了,不过也不能这么苛求这部电影,毕竟人家是1996年拍的啊那时我才出生两年(题外话:看看人家美国那个时候拍的电影!看看我们现在拍的电影!我们现在都还没达到人家20年前的水平哎…)……这一招被用烂可能也是后来的事了吧。于是很多人都觉得电影拉的太长(2个小时),中间有点无聊,奇怪的是我倒是没这感觉,看的很开心以至于看完之后看时间发现很晚了才吓了一大跳,可能是因为我一开始就不是当悬疑片而是当法律片来看的。

      咳咳,又扯远了……回来!刚才说到结尾画蛇添足,虽然Aaron提到女检察官的脖子的时候我后背真真的都凉了,但是这突然的反转还是有点为了反转而反转的哗众取宠之嫌,也让人觉得导致了一些bug(比如为什么Roy要挑这时候杀主教为什么还蠢到被抓)的出现。 所以有人觉得就不要最后的反转了,皆大欢喜就好。也有人觉得最后的Arron的解释多余了,直接在Arron提到女检察官的脖子,Vail停下脚步的时候把画面定格在他的表情上就好了。我仔细想了想,还是觉得原来的结局好。从法律片的角度。

      首先 ,最后不要反转的话,那这部片就太太太普通了,就不会是经典了。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因为最后的反转凉了背吧。最最关键的是如果这样爱德华·诺顿的演技就无用武之地了,最后那段自白那么帅没了多可惜 【泥垢了——

      其次,如果这只是部悬疑片,戛然而止的结局显然更胜一筹。但是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主要探讨的应该还是法律,那么最后自白中的有一句话就非常重要了,也就是这句话串起来整部电影,这句话非说不可——“There never was an Aaron,Counselor.”这也是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可是前面啰嗦太多了我觉得看到这部分的人数为0...→_→)【其实点进来的人数就为0——(……住在黑括号里的那个你很烦啊你以为你是我的吐槽人格我就不敢关你小黑屋吗? )

      这部片一开始,就塑造出一个“不关心事实真相只是尽职为被告辩护”的律师形象,贪钱且爱慕虚荣的感觉。他心中的正义就是开头他讲到的“the illusion of truth”。可是在为Aaron辩护的过程中,他看着Aaron无辜的样子,开始渐渐倾向于相信Aaron是无罪的。
      第一个转折点出现,隐藏在主教善良外壳下的禽兽一面被揭露,同时,隐藏在Aaron体内的Roy也被逼出。因为Vail一开始是试图以犯罪现场可能存在第三人来答辩,无法中途把答辩理由改为犯罪嫌疑人精神分裂(关于这个美国法律怎么规定的我也不清楚),他苦恼的时候又听到精神病医生说Aaron是个病人而不是一个犯人。我想,这一次,当他看着熟睡的Aaron,他发现自己想为良心辩护了,想为通常意义的所谓“正义”而不是一开始的“the illusion of truth” 辩护了。于是本片中他与记者的第二次经典对话出现了。这一次他向记者说了他为什么会为明知道做了坏事的人辩护,不是为钱,不是为名,而是因为他相信这些人只不过是干了坏事的好人。这一部分的关键句是“I try to understand that some very,very good people do some very bad things.”
      第二个转折点出现,当Aaron提到女检的脖子,Vail发现自己被骗了。第三段经典,Aaron的自白。直到现在,Vail还一心觉得Roy是Aaron装出来的。直到Roy说出事实其实是“There never was an Aaron”。不是好Aaron为了给自己脱罪创造了Roy,而是坏Roy平时把自己装作了一个善良软弱的Aarron而已。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有一些做坏事的好人在违法乱纪,只不过大部分坏人都假装成善良公民在做好事罢了。人性本善?人性本恶。
      之前有个热门微博差不多意思:
      小时候认为世界是由好人和坏人组成的。长大了一些开始学会体谅,觉得世上只分成好人,和一时鬼迷心窍的人。后来要经历过欺骗,孤立和很多糟糕的事情,最后才愿意承认这里其实只有坏人,和少少那些对你好的人。所以要用心去记住那些认真对待你的人,因为反正也不会有几个,不会太难记。(新浪微博@silver是水果味儿的)
      所以只有这样的结尾,才使本片完整。特别是整部片的最后一句话,Aarron/Roy 说的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余音绕梁。

      其实,我倒觉得吧,人性无所谓善恶,不过是人刻意要把阻碍人类共同发展的行为定义为恶,如果一开始是把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种“淘汰loser留下强壮的基因繁衍生命”定位为善的话,那所谓恶就是妇人之仁了。善恶本就是相对的。所以我才喜欢欧美的程序正义。糟了,看完这部片又燃起当律师的激情了……淡定!快给我滚回去看看中国大陆的律师把脑洗回来!

       最后来一句剧中的话和一句海报上的话吧。
       剧中刻在主教胸前的数字对应的书中划线句子:“No man, for any considerable period, can wear one face to himself and another to the multitude without finally getting bewildered as to which may be the true.”
       海报上的话简洁些:“Sooner or later, a man who wears two faces forgets which one is real.”
       我想,这大概就是这部影片想表达的东西。

 
----------------------我是剧中经典英文台词的分割线-----------------------
  ——On my first day of law school, my professor says two things. First, "From this day forward, when your mother says she loves you, get a second opinion."
  ——And?
  ——"If you want justice, go to a whorehouse. If you want to get fucked, go to court."
  ——Let's say you have a client who you know is guilty..
  ——No,don't even start with that. Our justice system doesn't care about that, and neither do I. Every defendant, no matter who he is, regardless of what he's done, has the right to the best defense his attorney can provide. Period.
  ——So where were you with the truth?
  ——Truth? How do you mean?
  ——I'm not sure how many ways there are to mean it.
  ——You think there's only one? Actually, you're right, you know. There's only one that matters. My version of it, the one I create in the minds of those 12 men and women sitting on a jury.Now if you want to, you can call it something else. The...er...The illusion of truth. if you want. It's up to you.


  ——Come on Connerman, ask it.
  ——Ask what?
  ——The question you wanted to ask me before.
  ——I don't understand, Mr.Vail.
  ——"How can you do that? How can you fucking defend these fucking scumbags?"Isn't that what you wanted to ask me? It is, isn't it? All those fucking coy questions, all that bullshit. Bottom line is, "How can you do what you do?" You think it's the money, don't you? The money's nice. The money's very, very nice, Jack. You know, the first thing I ask a new client is, "You been saving up for a rainy day? Guess what? It's rainning." You think it's because I want to see my face on the cover of magazines? My 15 seconds on TV? I love it. I fucking love that shit. I really do, but guess what. It's not it. You go to Las Vegas? I don't go to Vegas. Why do you think I don't go to Vegas? Why gamble with money when you can gamble with people's lives? That was a joke. All right, I'll tell you. I believe in the notion that people are innocent until proven guilty. I believe in that notion because I choose to believe in the basic goodness of people. I choose to believe that not all crimes are committed by bad people, and I try to understand that some very, very good people do some very bad things.
(附中文翻译:你怎么能替罪人辩护?你怎么能替那种坏蛋辩护?不是吗?你们老爱拐弯抹角。重点是,我为什么这么做?你觉得是为了钱。钱是挺多的,非常多,杰克。我都会先问委托人,有钱用来救命吗?猜怎么着了?该救命了。你以为我是为了上杂志封面?或是上电视?这些都挺好玩的。不过猜怎么着?这都不是原因。你去过赌城吗?我不爱去,知道原因吗?可以赌人命何必去赌钱呢?开玩笑的。我就说吧,我相信被判有罪之前人皆无罪,因为我愿意相信人性本善。我也相信犯罪的人不全是坏人。我想知道好人为何也会做坏事。)


  ——So there never...There never was a Roy?
  ——Jesus Christ, Marty. If that's what you think, I'm disappointed in you. I don't mind telling you. There never was an Aaron,Counselor.
...Hey,you're gonna thank me down the road, 'cause this is gonna toughen you right up, Martin Vail! You hear me? I promise.

 2 ) 浅析Edward Norton在本片中的性符号意义。(喂这种伪装成论文题目的title就不怕误导祖国的花朵么?!强烈掀桌!)

【噢我决定还是要正正经经写点东西的再这样咸湿下去我有为青年的形象就要彻底崩坏了呀!握拳!(那便去做吧!大人!!)】

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讨论一下,关于Edward Norton在这部电影中性符号意义。(咦?。。。)


好了那些露出淫荡表情的同学把口水吸溜回去,严肃点严肃点!(敲桌)首先我们假定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接下来我们的分析将建立在一个大前提上——根据咱们弗洛伊德大神的理论,人类的一切思考、行为、潜意识或者不那么潜的意识都跟我们肚脐以下大腿以上内块小器官有着强烈的联系。很好,那么我们也就暂时认定,当我们进行某项活动,比如观看一部电影的时候,除了消磨时光、秒杀零食、勾搭伉俪之外,也包含着我们潜意识的性诉求。诉求对象一般来说都是男主角或者女主角,当然也可以是非人类(比如《变形金刚》的擎天柱。。。噢噢噢光是名字就已经不行了呀!!)。不论我们自己身为男性或女性,一部电影都让我们同时体验双重快感:既可以代入同性角色也可以代入异性角色,在征服与被征服间欲海翻腾欲罢不能。(喂)

一般来说,在很多爆米花电影里,这种性符号都是显而易见的,女性角色比如《热情似火》的Marilyn Monroe或者王晶的追女仔系列中的系列女仔(红唇、大胸、楚楚可怜),男性角色比如SB的狄龙姜大卫吴宇森的双枪周润发(刀、剑、枪支火药和所谓的忠义勇都是性符号的延伸)。但某些时候,一部电影,特别是重心不放在情感表现的电影,它的性符号却隐藏得比较偏僻。(我还是要说《变形金刚》。。。丫一边冲锋陷阵一边被路上的同类异类统一瞄准高呼“射他射他”的场面是多么的……啊!!丫还能变形!欧不我都不好意思说下去了~捂脸)

好了各位同学请戳破头顶内些【出现了擎天柱X威震天的】幻想泡泡,我们继续。回到这部电影之前我想再提一个问题——诸位在消磨时光、秒杀零食、勾搭伉俪的间隙中观看一部电影的时候,有没有出现过以下情况:男主角或女主角明明演技不差长得也美型,但似乎在全片时长里都在真诚的扮演透明人,而大家闪亮的眼睛完全盯在了配角身上?是的!你发现了!性符号被神秘的转移了!这就是所谓“主角是拿来演戏的配角是拿来花痴的”理论出处!But,why?让鄙人在这里简单粗暴的总结一下,真相是唯二的。其一,主角的气质不适合担当性符号的承载物,比如各种少年热血主题,主角更重大的任务是激发读者的斗志啦梦想最高啦燃烧の魂啦之类的东西,相对来说他更像是一个无性别的,或者说性别尚未开化的孩子。这个时候,创作者就不得不另外制造一个性符号,以满足观众们习惯性的寄托。(举个不那么妥帖的例子,《灌篮高手》里的樱木,哪怕他再怎么对着晴子发嗲观众们也是笑笑就算的,因为内种心理实在是像小盆友要玩具而非青春期性冲动。而流川枫哪怕不对任何女人发情也是通身费洛蒙横流,别说仙道了我觉得安西教练都是暗恋他的哇哈哈哈哈哈~【被爆头。】)其二,就是配角实在太抢戏而主角的身份设定又没有足够的表现空间,这也就是今天这部电影反映的重大课题。(啰嗦了这么久终于进入正题……哇居然还有人在听,鄙人很欣慰。)

首先让我们看看本片的男女主角,Richard Gere X Laura Linney ,咋看之下男的帅女的美,男主角更是早年公认的性感代言人。但是为毛,所有人,除开死忠粉丝之外的所有人,津津乐道的都是Edward Norton?是的放在当年的环境和年龄下他演技的确惊人,但观看一部电影的时候你真的仁慈到把初出茅庐演技空间等等都纳入到我最喜爱男演员的考量范围么?不!你的脑子来不及考虑那么多,别忘了同时你还在消磨时光秒杀零食勾搭伉俪呢!那么,再一次,why?

让我再次简单粗暴的总结一下,原因就是,这个日后的人格分裂代言人,通过角色设定和先天皮囊后天演技,有意无意的涵盖了本片所有可能的性符号。

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初登场的ED是艾伦,满身鲜血跌跌撞撞,受惊小兔子似的被象征强权和征服的警察围捕(警察本身就是性暗示的利器!)。之后他洗净污垢出现在监狱,金发碧眼纤细白暂,口齿不清结结巴巴,再配合无助的眼神和无辜的笑容,除了性别不对之外简直就是男性特别是西方男性最爱的天真美人典范。柔弱甜美的肉体被拘禁被审判本身就是一件刺激荷尔蒙的事情,内水汪汪的蓝眼睛门板儿似的单薄身材与加大号粗糙囚服镣铐缠身之间形成了隐秘而强烈的SM暗示。相比之下,总是黑着一张脸做男人状坚强状的女律师是多么不显好啊!(现在你知道女主角的光辉被谁抢走了吧~~ = - ,=)
于是,不出意外的,圣母女观众、御姐女观众、不想承认但潜意识有想法了的直男观众、中意M的强势基佬和热爱小白受的腐女们(喂)已经被招至麾下。

接下来峰回路转,艾伦忽然基因突变成了罗伊,用一句老段子来概括就是“小白兔兽性大发”。很好,我想这个时候已经很明显了:狠劲的眼神!嚣张的语气!超强的攻击性!还有超级经典的邪魅一笑!(不许笑场!)这是神马?这是最原始的男性魅力!费洛蒙的致命一击!虽然出场时间并不长但已经足够他抢掉所有关于Richard Gere 的性幻想分数了。相对于一个头痛胸闷感情不顺跟我们日常状态过于接近的律师,任谁都愿意将情感投射到更放肆的角色身上去。至此,少女心观众、X饥渴观众、终于可以大方代入的直男观众、喜欢S的犯贱基佬和中意强势攻的腐女们(喂!)也翻墙而入。

再然后,终极boss登场,这一回他不是艾伦(从来就没有艾伦。。。),当然也不是罗伊,要是认真说起来,可能是加上了天才智力的罗伊。天使面孔魔鬼心呐~真相浮出水面的那一刻ED的表情是多么的精彩啊!!羞涩单纯的笑容还未退去,眼睛里却突然换了一个灵魂,这样的高智商罪犯还能让人说神马?够了,自认变态文艺女青年观众、崇拜高IQ高EQ的男女观众、心怀不轨的别扭基佬和期待邪魅攻\受的腐女们(有完没完啊!)可以圆满了。宇宙人民纷纷发来贺电!

至此,除了少数人妖和熊男爱好者没有被照顾到之外,我想大家都应该各取所需了吧~~同学们走之前不要忘了把桌子上的口水擦干净先……下课。


【好了写到这里我知道这篇影评又再度崩坏了修复不能了吟霜你说这是为神马为神马啊!!= =||||让我再去面壁一下主啊你原谅我吧我还是想当有为青年555555】

 3 ) 结局处理糟糕,Aaron角色的逻辑值得商榷

不知道哪里看来的说这部片子如何好。看完以后,感到好的地方,爱德华诺顿的演技;不好的地方,导演/编剧。

说说我认为的导演的败笔:结局处,导演在Aaron说完 “请向XXX小姐说我很抱歉,希望她的脖子没事”,这时主角将走出牢房,意识到有问题,脸色一变,这时电影就该结束了。其实说完“请向XXX小姐说我很抱歉,希望她的脖子没事”这句话,我想大多数还算认真看影片的观众都应该立即反应过来了,再加上主角脸色一变,应该足够说明这其中的含义了。此时片子立刻结束,响音乐。这样留下的回味才有味道。这时再回去追问Aaron,Aaron再来个大解释,内容是多了,但留下的想象空间少了。

关于Aaron这个角色,其实是有太多不合理之处。
1. 可以看出来Aaron在杀人之前并没有完全计划好应对之策。为什么这么说呢?Aaron在初入狱和主角说明案情的时候,提到看到有个人影,有个第三者在现场。但是之后想到的对策是装精神分裂。一个有如此城府的人,竟然没有完全想好对策就贸然地在大白天去杀主教,搞得鸡犬不宁,全城追捕,险些掉脑袋?
2. Aaron得以获释,是得益于各种人和各种事件的连锁效应,稍有差池,自己人头落地。假设不是这个专爱做辩方律师的名律师来接这个案子,甚至不是这个女主角来接控方律师(如果男主不是对女主那么了解,录像带以及女主最后的质问都未必能起效),假如律师助手没有在Aaron住处被袭击(刚好碰上,这是很低概率的事),假如袭击者没有被男主抓住,就不会有录像带一回事,整个事件的发展都是很难预计的。可以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错,Aaron就是一个死。还是那句话,有如此城府的人,会做出这样冒险的傻事吗?所以Aaron在行凶之前的计划就是,大白天我把主教捅死,行凶之时一定要闹出动静让楼下的人都听到,搞得全城警力出动抓我,保佑我被抓以后是那谁来帮我辩护,刚好又是律师老相好做控方律师,保佑他们发现录像带的事,保佑最后我有机会在法庭上表演?一旦哪里错了我就翘辫子是这样吗?

结局反转的电影不少,这部是属于在结局处既没有处理好,整个电影又有硬伤。

 4 ) 心魔

《一级恐惧》是1996年美国上映的一部犯罪剧情片,由格里高利·霍布里特执导,理查·基尔、劳拉·琳妮、爱德华·诺顿等人主演 该片根据威廉.迪尔所著的小说《Primal Fear》改编,讲述了发生于芝加哥的一桩震惊全城的恐怖血案,辩护律师马丁·威尔在为嫌疑人艾伦辩护的过程中发现其人格分裂真相的故事。

电影对宗教,战争,司法的讽刺与剧情的惊悚浑然天成,峰回路转的结局,更是出人意料,引人深思

当时还是新人的诺顿无疑在此片中奉献了令人惊艳的演技,那亦正亦邪,娴熟自如的转换,在镜头前的他将所饰演的这一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善良时的无助,局促的表情让人心生怜悯;邪恶时的张狂,促狭的笑容让人不寒而栗,《一级恐惧》恐由心魔。

 5 ) 其实就是精分而已

就是老主教罗森被人谋杀,身上被刺了78刀。警察在现场抓到了满身鲜血的艾伦。律师马丁·威尔决定经办此案。他在拘留所看到了面色苍白,稚气未脱的艾伦,通过交谈他认为艾伦是无辜的,并决定免费为他辩护。(但是事实上根本就不是为了正义,而是为出名为了想证明比前期厉害吧)

律师好眼熟啊是不是忠犬八公那个来着??

因为在b站看的半个多钟的cut (找不到完整的资源)我朋友帮我找到资源后我已经看完了不想看了

心理医生在法庭上证明艾伦患有人格分裂症,在被虐待至极度痛苦时就会变成凶手罗伊,

但是他们却无法证明这一点。瑞纳在对艾伦进行盘问时,步步紧逼,指出艾伦是因为在为罗森主教作色情表演时倍受虐待而杀死了主教。这时,艾伦跳出了被告席,变成了罗伊。他攻击了瑞纳,双手狂暴地卡住她的脖子,全法庭的人都被惊呆

了(这个时候都该相信他有人格分裂了)

在电影的最后是律师去告诉艾伦被宣判在医院观察30天,接受医生的治疗,免除牢狱之灾,然鹅这时候就剧情大反转了,没有艾伦只有罗伊,艾伦并没有患有人格分裂,一切都是他自己装出来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还好吧)

男主无辜的时候那受伤的小眼神很好啊(然鹅我沉浸在律师的颜中,莫名的吸引人好有魅力的感觉🙈)

 6 ) 还我一个惹人怜爱的Aaron

   片尾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逆转,中文叫包袱,英语里叫jolt。jolt设计地好,能把观众骗的五体投地,回想前面的剧情,处处都埋好了伏笔,可你就是没想到,直到水落石出,你恍然大悟的同时连呼过瘾。经典的例子有第六感。
    对于一级恐惧这样一部densely plotted的悬疑惊悚影片,我很理解之前出现的好几个well-designed的twist,但我以为,最后一个twist,没有比有好。理由如下:
    1、从情节考虑,当诺顿最后眨巴眨巴眼睛说出“there never was an Aaron”时,也说出了这里从来只有Roy。无疑,Roy暴虐、狡诈,拥有高超的智商和强大的演技,能把阅人无数、无比自负的Vail耍的团团转,那么,他怎么会被主教性虐呢?不可能是有求于主教的区区栖身之所吧。你说他是将计就计,占有Linda,那他对主教的仇恨也无从说起了,他杀人的motive也就莫名其妙了。另外,如此高智商的他会在杀人后那么狼狈地在逃逸中被捉吗?
    2、从人物塑造考虑,这样的Aaron根本就不值得怜悯,他从头到尾就是在装神弄鬼,以求逃脱法律的惩罚。这样的角色,可能赢了观众的head,却赢不到观众的heart。从情感认知的角度讲,一个从小受父亲虐待、产生双重人格,之后又被主教性虐,却茫然无措的,善良的、无助的、脆弱的Aaron,要比暴戾的、阴险的Roy讨喜的多。豆瓣上的一句评论很有意思:“当你对Aaron低垂的长睫毛,羞涩的表达,可爱的口吃而慢慢心生怜悯时,那么ok,相信结局一定会给你重重一创”——谁想要“重重一创”呢?我就想要“Aaron低垂的长睫毛,羞涩的表达,可爱的口吃”。前面的twist已经不少了,结尾的包袱,既不高明,又丢了一个格外讨人怜爱的角色,丢了观众把母爱(compassion)投射到Aaron身上的机会,对于一部商业片实在是失策。
    3、最重要的是,从揭示主题的层次上讲,最后的包袱更是败笔。编剧和导演的立意,从全片分析,绝对不只停留在讲一个惊悚故事的层面上,否则就不会花那么多笔墨在两个人物身上,一个是州检察官,一个是辩护律师Vail。鉴于不是所有人都能理会这两个人物设置的用心良苦,容我在这里啰嗦几句:
    州检察官。与主教渊源颇深。地产项目因主教的叫停而损失惨重,对主教和检举者马蒂纳怀恨在心,曾要马蒂纳的手下作证指控马蒂纳,遭拒绝后差人殴打了马蒂纳的手下。这件事与主教被杀无关。Vail曾怀疑州检察官因此忌恨主教而差人谋杀,后发现并非如此,也就是说这件事充其量只是为故事主线添加了烟雾弹。另外, 州检察官在十多年前还帮主教瞒下过一个性虐的指控,他之所以要置Aaron于死地,可能是不希望Aaron捅出“性虐”的篓子。检察官的这些事儿都和主线关联不大,cut掉不影响剧情,那为何没有舍弃呢?我想是因为州检察官的角色是芝加哥上流社会的缩影:玩弄权术,结党营私,狡诈虚伪(而说到虚伪,他跟主教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黑人女法官似乎也是他的同党,Vail揭出地产案后,她马上声色俱厉地警告他此事与案情irrelevant,他是想公报私仇,并威胁会处罚他(你要足够细心,会发现这位法官在片头就曾出现在主教的慈善晚会上)。主教、检察官、法官,这些人物各有算计,相互利用,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芝加哥上流社会浮世绘。
    辩护律师Vail。在此片中,通过他与记者的恳谈,我们得以知道在他的外表——a media-savvy, a womanizer,一个为了金钱和名望而不顾真相,为罪犯辩护的律师——下,其实还有颗更深邃的心:他相信被判有罪之前人皆无罪,人人都应得到公正的申辩机会,他相信人性本善,犯罪的不全是坏人,他想知道为什么好人会做坏事。他还和记者谈了他对“真相”的理解,那就是他为jury(陪审团)create的真相。当一盘事关重要的录像带可以仅仅因为对自己的client有利或有害就被出示或隐藏,我们也就有理由怀疑所谓的真相,是否只是律师愿意给我们呈现的“真相”,我们也就有理由怀疑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American legal system。在这方面十多年前的辛普森案是个绝好的现实教材,聘请不同的律师,可以让结果有天壤之别,如何让人相信法律的公正性?检、辩双方律师如何利用美国法律的相关条款achieve自己的agendas,中国观众由于制度的隔阂,可能难以领会其中的delicacy,但原小说的作者肯定是深有感触的,因此在商业性的悬疑之外,其严肃的“讽刺现实”的意图应该是不难辨认的。
    问题是,片尾的jolt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影片直指现实的锋芒,当Aaron亮出底牌后,观众的焦点被一边倒地吸引到了“跌宕起伏”,却并无社会意义的plot,影片“揭示现实”的一点点雄心也就完全被遮蔽,或自我消解掉了。正如英语世界的一篇评论所言:
   more simplicity and quiet would have provided the revelation with the power of a depth charge.
   我曾以为缺少simplicity是中国商业电影特有的顽疾,现在知道好莱坞的商业制作也会犯这样的毛病了。说实话,我多么希望看到诺顿自始自终就在这样的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中挣扎:作Aaron时他是无助的小羔羊,他越楚楚可怜,对上流社会的hypocricy的控诉就越有力;作Roy时那是他意识深处的本我,他越歇斯底里,对上流社会的hypocricy的控诉也同样越有力。

ps:顺便讲讲诺顿的debut,很多人都为他的演技折倒。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我想提请大家注意的是角色本身的可遇不可求。要知道,身体残疾、精神障碍、人格分裂,这样的角色缔造了多少熠熠发光的明星啊,钢琴教师、雨人、阿甘、美丽心灵、诺顿之后的作品FC……数不胜数啊!诺顿对Richard Gere的喧宾夺主,或许在接戏时就已注定。

 7 ) 打赢了官司的律师输了人性这场赌局

不是出现法庭、律师就一定和正义相关,这部电影非关正义,而是人性。马蒂并不是追求正义至少不全是,我认为打赢了官司的马蒂输了人性这场赌局。他的乐趣来自与对人性的判断,而如他所言这种赌局比赌钱更让他兴奋,不幸的是,这场赌局他输了。他像所有失败的赌徒一样,不能挽回,只有默认。

影片用律师聪明充满智慧的形象甚至是无所不能的完美,来告诉观众,他们的优秀。利用这点,我们也就无需电影过多的解释便能体会到凶手的技高一筹,而这一切不是在宣扬什么,而是在反映一个现象。我想让我们恐惧的是什么,也许是社会环境下司法的生态现实。这点影片加入了不少的分量来描写,比如司法部门和黑帮的讨价还价,最后黑帮头目尸沉水底;州检察长对案件的干预;律师的行业生态;对司法从业人员来说,这只是一份工作,正义对其而言实在是太抽象了,还记得法官最后说,我要回家了,真是一句好台词,法官也要下班回家,那么正义也需要休息一下吗?全片主旨也许就—是B32156——书中画线的那句话,“没有人能够长期地以两张面孔分别面对自己和外界众人而最终不会混淆真相”或者说迷失自己。

还要加上一点,我认为主教在影片中指代环境,背景状况或者政府、当局等等,这个角色设定是具有分裂的两面性。律师指代我们,即判断和行为。凶手指代结果,他虽然佯装出一副两面性的人格分裂,而实际上分裂的是主教、迷失的是律师。唯一清醒知道真相的是凶手,从这点来说是很具有讽刺意味的。结果会因为前面两者而产生变化,一个是先天因素,另一个是可变条件,随着两者的组合变化,结果也会不同。

 短评

爱德华诺顿说,我将在搏击俱乐部里面真正成为一名精神分裂者。基尔说了,我将在芝加哥中真正成为一名没有正义感的律师。

10分钟前
  • 莫云轩
  • 力荐

EdwardNorton 表现出色,特别是他露出那一抹浅浅的讪笑,叫人起鸡皮疙瘩,理查•基尔法庭内的攻防对决精采,结局张力十足

11分钟前
  • yueer
  • 力荐

“他就像父亲。”这句话本身就是伏笔。

12分钟前
  • 黑刀
  • 推荐

Norton的笑啊~~~!

17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因为相信诺顿演技和人性本恶,所以没了乐趣

22分钟前
  • π混沌兽π
  • 推荐

演技出色,结局出乎意料

25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推荐

爱德华·诺顿牢房那场戏真的是好,两种人格切换得十分自如。这个故事一开始以为是《24个比利》,没想到最后是《控方证人》。

26分钟前
  • 国王KING
  • 推荐

诺顿很适合这种角色哈,不过整体故事一般般

3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续集应该这样:受骗上当的律师价值观被极度扭曲。为寻求报复,精心操纵凶杀案,成功嫁祸诺顿这个贱人,至其死刑

35分钟前
  • Caesura
  • 推荐

人格分裂百片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名角出,诺顿风骚二十年。(7.5/10)

3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Norton那时嫩的能掐出水来,李察叔叔的锋芒都被抢了。异域郊区口音癖加精分迷,15年前而言,算很不错的片。

40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推荐

你去看诺顿!你去看诺顿!

43分钟前
  • 袁牧
  • 力荐

我承认我是冲着Edward Norton去看的...

44分钟前
  • tavico
  • 推荐

诺顿最后的笑容太邪恶了~~

45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我很爱看法庭戏的,这片子里几处法庭戏都很精彩,最后的反转也好;诺顿的表演要赞一个,那邪恶与纯良不停切换的小眼神啊~

4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就知道你丫是装的

50分钟前
  • tianyi
  • 还行

看点:Norton太会装了

51分钟前
  • Cao
  • 力荐

看了致命id 已经没了惊艳感

53分钟前
  • 我们高处见
  • 推荐

“想找公平就到妓院,想被人干才到法庭。”

5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这部电影非常接近十二怒汉,关于犯罪的探讨在针锋相对的辩论中,俨然成为情节推进的幌子。而在此辩论中的关于社会、宗教或者战争的种种,才是真正的潜台词。人之初到底是善,还是恶?万恶之源到底是真实的,还是想象中的?这些都成为立论的线索。而这部电影之于我的结论是,能够用法律来辩解的善,非真善;同样的,恶,也非真恶。So,the last sentence is"love is hurt."

55分钟前
  • 細細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