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方

剧情片日本2021

主演:菅田将晖,杏,冈田将生,斋藤工,吉田钢太郎,田代辉,柄本时生

导演:清水康彦

播放地址

 剧照

心慌方 剧照 NO.1心慌方 剧照 NO.2心慌方 剧照 NO.3心慌方 剧照 NO.4心慌方 剧照 NO.5心慌方 剧照 NO.6心慌方 剧照 NO.13心慌方 剧照 NO.14心慌方 剧照 NO.15心慌方 剧照 NO.16心慌方 剧照 NO.17心慌方 剧照 NO.18心慌方 剧照 NO.19心慌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6 00:05

详细剧情

  #心慌方翻拍日本版#《综艺》报道:著名科幻悬疑惊悚片《心慌方/异次元杀阵》翻拍日本版。菅田将晖、冈田将生、斋藤工、杏、吉田健太郎 、田代辉出演六个主人公,他们发现被困在一座神秘复杂的迷宫中,面临……清水康彦(《万力》)执导,松竹发行,去年10月、11月已拍完,定档今年10月22日日本上映。

 长篇影评

 1 ) 再谈魔幻立方

    最终完整看完了《Cube 0、1、2》三部曲,拍摄的顺序大概是1-2-0。由于三部的导演都不同,所以导致在整个系列的主题上有点脱节的感觉。个人认为1无疑是最出色的,新颖的题材,深刻的主题,除了惊悚、悬疑、科幻这些三部曲都具备的元素外,1更多了一种对人性,对社会的批判与思考。因此,从1展开来,我想全面来解析一下CUBE系列。
    从1说起:代表国家机器的警察、代表人性良知的医生、代表经验主义的逃脱专家、代表科学技术的学生、代表婴儿般纯洁却又背负着救世主希望的弱智以及代表普通大众的上班族俨然组成了一个小的社会。
    经验主义者为大家最先指明了方向却又最先丧命——暗示了经验的积累在于人类社会发展前期的重要性,而科学技术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并必将终结简单的经验主义;
    数学天才的学生接过了继续指导大家前进的使命,随后却也发现了自己无法破解的科学命题——暗示了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期的重要性,也暗示了人类懂得越多必然会发现自己不懂的越多这一深层的思考;
    此时弱智展现了常人不具有的能力,最终破解了密码——暗示了全片的宗教主题:神绩的出现往往能解释或达成科学无法解释、达成的奇迹;
    而在开始不断激励大家,俨然成为社会领袖的警察却在最后成为大家的梦魇——暗示了代表人性阴暗面的国家机器的强权、自私、冷血、残酷等本性,其发展的最终形态的解释,导演通过医生的嘴告知了观众——“纳粹”;
    代表人性良知的医生则一直以群体守护神的姿态存在——尤其是她一直在保护被大家认为是累赘的弱智,从而保留了最后的希望;
    那代表普通大众的上班族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他联合医生一起对抗警察,拯救了弱智、阻止了对学生的施暴,他死前拖住警察让唯一的希望——弱智成功地走向了光明。除此外,其实在他身上还有本片当中最大的一个隐喻——作为整个立方体的制造者之一,他暗示了其实真正的“立方体”就是整个人类社会,他的建造有社会大众每一个人的参与,而每个人也就生活在其中,因此唯一生还者弱智在走向那个酷似母体子宫口的出口时,迎接他的是光明,意味着人类的新生。
    2作为1的延续,在1深刻的社会学基础上,弱化了此方向的演绎而加大了在科幻领域的延伸,取消了各样的陷阱,提出了四维立方体的概念,加入了多元时间、平行空间、多元存在的科幻要素,同时出现了1没有解释的故事背景——军方是立方体的建造者,进入的人员都是实验品而已。因此,2如果独立出来看,也算的上一部不错的科幻片,尤其是结尾,女医生的真实身份的确让人吃了一惊。
    0则是发生在1之前的故事,其目的更多的是在故事上对整个系列进行完善,相比1和2,0没有任何主题上创新与新概念的提出,完全可以看成是为了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交代。但这样一来,过于完整的情节交代,则完全扼杀了观众的想象空间,尤其是其对弱智身份的解释大大减弱了1的社会性内涵,适合只是想完整了解剧情的观众。
    总的来说, 1无疑是小成本Cult片的一个经典,新颖的“魔方”式逃脱题材,千奇百怪的陷阱安排,严密的数学逻辑推理,加上对社会学的诠释被导演巧妙地赋予其中并贯穿全片构成了这部意识形态超前的影片。
    也是由于1过于经典,所以0和2很难在内涵上有更多的突破,后两个导演选择了只是在情节上对1进行完善,对故事进行发展,而回避了1最深刻的主题,这不失为一种相当明智的选择。

 2 ) 《The Cube》——“上帝的狞笑:吾之现世,彼之心慌方。”

The Cube并不是一件杀器,也并不是一个失败的试验品。它代表着陌生的秩序,而逃离它的过程,则代表着艰苦的自我救赎。

我并没有从这部片子中看出那么多人看出的所谓...极权社会形成之根源、或是人性残酷这些比较倾向于“个体”的行为造成的连锁反应。而倒是更倾向于观察影片中所体现的、个体行为的“主观有意识性”和“客观无意识性”之间的惊人契合。影片中曾有多处细节刻画了个体行为的不可控性(如女学生先将房间坐标的安全与否当做质数,而后遇险才发现其可能是质数的幂???最后也不知道到底是蒙对的还是真对了吧???还有当这组人历尽艰险和丧命之后最终回到最初房间也是其中一处)如我一贯所抱观点,类似蚂蚁无法理解其头顶的天空,人类个体主观的行为也并不能确定达致其想要的确定结果。即主观的命题A落实到个体的行动,并不能推出确定的结果B。人类只是通过其长久以来积累的经验和通过试错获得的工具来试图拟合宇宙运行的终极规则,而这种拟合只能是接近的,不可能百分百契合。既然人非全知,自然也无法全能,某一系数(我在这里引用数学只是因为无现成工具可表达终极规则)或某一初值的不同运行起来将天差地别。既然由A及B无法成为重言式,人类的力量就始终要屈服于终极规则。

被困立方的囚徒共有六个人。这六个人的形象设计,在我看来就很符合这个世界上人的六种层次,即从普通人/纯粹的普通人(警察)、良善之人/从未与世界为敌的普通人(女学生)、浑噩之人/已被世界击败的普通人(建筑师)、激进之人/仍未被世界击败的普通人(医生)、自以为超脱之人/伪非普通人(越狱专家)、天才/真正的非普通人(傻子)。
警察似乎拥有许多优秀特质:强壮有力(物种生存能力)、热爱家庭(群居性)、有完整的欲望形态(高级心理活动)。从影片一开始其绝逼是以一个正面的角色出现并引领故事的(猥琐的我一度以为其是大英雄有木有)。但其也拥有人类所有的弱点:某些情况下意志力孱弱、忿恨绝望、自私(这是优点还是弱点??),总之,他拥有一个普通的人类个体的基本特质,他代表了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元件,普通人,纯纯粹粹的普通人。
他们拥有平常的智力,拿着平均的薪水,做着平常的工作。他们会高兴,会失落,会爱别人,也会恨别人;他们有时很努力,有时却很颓唐;有时很善良,有时也很邪恶。套用小沈阳的一句话来说:“别人吃不上饭,我们吃肉的时候不咂嘴,也是一种善良”来形容他们,最适合。他们是这个世界上为数最为众多的群体,充满着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构建并组成其这个世界每日的运转,永不停歇。
所以当影片一开始时,警察以一个超正面的形象出现,然而随着进程的发展,他开始一点一点的变化:抱怨、殴打建筑师、提议杀掉傻瓜、在救助医生时故意放手杀掉她,最后与建筑师和女学生同归于尽——这些行为其实并不能以“善恶”来论断的。面对死亡,普通人的求生欲望占了上风。我们应该感到欣慰才是,正是这种强烈的求生欲,才让我们这个物种扛过了地球世世代代的变迁和物种之间残酷的竞争,最终成为了地球的主宰者。

此团队里的六个人,除了天才之外的五个都是彻彻底底的普通人,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有差异。比起警察女学生就是一个良善的、与世无争的普通人。作为一个学生,她有着自己小小的生活,上学下学,数学与理工。厚厚的眼镜掩盖着她的欲望,她利用上天赐予人类最珍贵的礼物——智力来麻痹着自己,正因如此,她的欲望也被掩盖了(或者说减弱了?)。人类的欲望是客观存在的,这是灵长类动物高级心理活动客观决定的,而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即是消弭或缓解欲望的方式。很显然,女学生开发了她宝贵的智力,并用这填满了灵魂。正因如此,她对世界(或说是心慌方?)的反抗程度基本为0。因为少有不满,所以少有反抗,这是她的幸运?又或是她的悲哀?
她可能是你同专业年年拿奖学金的三好学生?又或是工作岗位上常常显露灵气的纯真姑娘?还是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弥补欲望的方式。所以他们很满足,很不会对世界抱怨。他们爱这个世界,爱自己的生活。正如同女学生最后一句说的:“我觉得这世界我还可以撑撑。”

建筑师是浑噩之人,这一点想必不会有什么疑问。他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普通人,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厌倦了这个世界。天知道他有没有曾经反抗过?或是失败了?或是根本就没有胆量开始?and Who care?他每天得过且过,厌倦了世界的无聊;工作只是为了混饭,甚至连接项目的时候对方的来路目的一概都不问,只要给钱就可以了。色情刊物、酒精、脂肪、这就是他?他没有爱,也没有恨——的确,他什么都没有。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许懦弱在这个个体的组成上多加了那么一些,但是这就是天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你奈他何?身边常常有这样的人,没什么追求,也没什么大梦想,只是想得过且过,活的很轻松,很闲适,以一种消极的避世态度存活。甚至...我们常常在街头见到流浪汉,你从他们的表情里看不到什么痛苦,他们似乎也很享受,而你无法理解为什么在这种破落的条件下他仍旧能怡然自得——你我与他不是一类人。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这种人带有一种神秘的、避世的宗教气息,但又与宗教有本质上的不同。他们丝毫不具有任何精神层面的解脱意愿,而只是单纯的厌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女学生代表的类型要比建筑师更接近宗教的、精神层面的自我救赎,因为那属于一种弥补欲望缺口的过程。

医生代表的则是充满积极反抗欲望的普通人。他们并没有物理上超越常人的能力——但,他们的的确确的想改变世界。正因如此,他们的生命是与痛苦交织在一起的。从医生的说话中可以看得很明显:“这是政府做的吗?财团?都一样!”“为什么我们会被抓进来?我们做错了什么?”听,她的痛苦在咆哮,而人类所有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你身边会不会有这样的人?他们经常抱怨,抱怨飞机上的餐点难吃,抱怨学校出了脑残政策,抱怨家长无能,抱怨世事不公——每个人都会抱怨,但这些人频率更多。他们想要改变世界,他们多数充满着雄心壮志,他们对现实不满,想要动手真真切切的改变这个世界,让它看起来更合自己的心意,更合自己心中“尽善尽美”的标准。他们或许年轻气盛,尚未碰壁;也许意志坚强,数次碰壁而心犹未改——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而这,就成了他们痛苦与愤怒的根源。

专家很奇怪,他拥有丰富的经验、高超的技巧、临危不惧的胆色、稳准精狠的意志力。但他却是第一个挂掉的?为什么?这不是很奇怪吗?
用咱们迷信的话来讲,这就是“没有那种命”,却偏偏想要逆天改命。他以为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常人,但现实很残酷,他偏偏还是。我想起了仙剑奇侠传三里的蜀山五长老。无论武功仙术还是飞升的客观条件,自清微以降这五人是个个精通个个有力啊。可是偏偏人算不如天算,即使是活到一百四十岁,这五人还是败在了自己当年逼出体内的邪剑仙手下。偏偏倒是二十七八岁的长卿轻轻松松的吃掉紫萱的内丹白日飞升。还有那南宫煌的师父,此五人的师弟,明明就是一个看守圣器的长老,偏偏用这五灵轮成了地仙;而那殊明,机关算尽太聪明,最终倒误了卿卿性命,落的发配看守锁妖塔的命运。
是他们不够努力吗?只是他们不够幸运而已。“没有那种命”。普通人终究就是普通人,虽说这很悲观,很消极,但是这是事实,很残酷的事实。不然诸葛孔明也不会在火漫满山的上方谷,望着天空飘落的大雨,大声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没有人会质疑逃狱专家的能力,但他偏偏就是第一个挂掉的。这就是随机过程里小小的一点尘埃。而尘埃,不会因为自己会思考就不再是尘埃。

Kasha吗?他似乎连话都说不清楚,这无所谓;他似乎长相奇怪?这无所谓;他似乎痴呆不通人事?这根本就无所谓——他不是普通人,他是六个人中唯一不是普通人的“人”(我能不能叫他是人?)试问,一个不是普通人的人,为何要会说普通人的话呢?为何要长得像是一个普通人呢?为何要通普通人之事?晓普通人之理呢?他不需要。
他拥有超出常人的智力。女学生也有智力,可以想到笛卡尔坐标,可以想到三维空间,可以计算立方体之间的运动轨迹。但这不一样,她无法计算天文数字,傻瓜可以;她无法完成分解因子这样超越人力的任务,傻瓜可以。到底谁是傻瓜呢?我不知道。他根本就不是“人”,他的存在是为了和斯宾诺莎之神做近距离的交流吗?这个我们常人居住的世界,真的适合他吗?如果他无法成为常人,那么心慌方对他来说,是不是才是更真实存在的“世界”?
我不知道,我也只是猜测而已,因为我也只是个普通人。

我们说遍了团队里所有的人和其社会角色。正是他们一砖一瓦的填满了这个巨大星球的所有缝隙。在结尾,女学生(代表人类智力和美德)和建筑师(被重新点燃的、成为普通人的厌世者)加上傻瓜(非常人、宇宙秩序的代表者)联合破解了心慌方。但我们应该注意到,没有傻瓜的帮忙,这群常人是无法触及心慌方的出口的,而最后警察(被压垮的普通人)又杀掉了女学生和建筑师,建筑师也最后一击杀掉了警察。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隐喻:这代表着人类个体之间行为的矛盾性,即又回到了本文开端的论点:个体的行为无法引领到确定的后果,而所有个体的行为又无法表现成整体的行为。这就像科学家曾经做过的测算,人类的肌肉纤维若能同时向相同方向运动,所能爆发出的力量将百倍于现在。到那时,弹跳可以百米,奔跑可以如风,举重将会若轻...但测算只能是测算,出离纸面之后,一切将不复存在。
即使所有人都想逃,但最后仍旧没有“人”逃出去。在宇宙的终极规则看来的人类,就如同我们看仓皇的蚂蚁般渺小而无能。个体是没有用处的,而整体的行为又是无力的。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人类的悲哀?又或是人类的福气?对常人来说,不能全知全能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若是如此,我们便不会活在对未来的恐惧和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我不觉得我是个不可知论者,因为我仍认为,面对“终极规则”,人类最好的方式仍是尽足人事。我只是想证明给一些自认可以“逆天改命”“人定胜天”的人们看,拟合终极规则的最好方式,不是与规则为敌,而是与规则为伍——虽然,我们也无法得知,怎样算是真的与它为伍。但,这就是人类的宿命,不是吗?
对于不慎走进The cube的普通人来说,他们只会有绝望和无助。因为对他们来说,The Cube是个不熟悉的世界。所有过去的秩序、规则、试错之后的公理定理——所有的所有,在这里全部失效。他们只能任凭着自己的绝望和恐惧肆虐,激发出最原始的兽性,显露出自己所有的无知,最终任凭自己把自己压垮。而走出立方体的Kasha,倒是会更加无助与绝望——他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世界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成了未知的。他不会说,不会做,不知道该怎么办,除了天才的通灵能力,他一无所有。那道光,是太阳吗?
对他来说,那个世界,才是真正的心慌方。

吾之现世,彼之心慌方。

若真正的看透了这部片子,观众就会从梦中醒来,并且好好审视一下自己所处的世界:我熟悉现在生活的环境吗?对于我来说,这个世界究竟是在心慌方里,还是在心慌方外?而我是在有条理的试图逃离呢?还是在绝望的兜着圈子?
神啊,我并不愿意承认这样一个绝望的现实:其实没有人取胜,没有人逃脱,没有人真正成功的自我救赎。所有的努力全告徒劳,所有的“人”,无论是普通人还是非普通人、属于哪一个世界,最终都仍旧被困在自己的心慌方,惶惶不可终日的兜着圈子,无法脱身。
在提笔写下这句话的一刻,我仿佛听见了上帝的狞笑。

 3 ) 【转】Cube中的数学原理

[转]Cube中的数学原理
Kim 发布于:2008-01-17 22:06
Cube中的数学原理
I. Cube的外形及房间的个数
Cube由一个巨大的立方体以及包在立方体外的一层外壳组成,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空间,大立方体内还包含许多小立方体房间,类似于魔方。Cube只有一个出口,只有到达了连接外壳与内部立方体的那个房间才能走出Cube,这个房间在影片中被称为“桥”。每一个房间棱长14尺(略长于4米)。大立方体每条边有26个房间的长度,所以一共是26*26*26=17576个房间的大小。(但事实上没有那么多房间,因为房间要移动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
II. 如何识别房间内是否有陷阱
·识别房间是否安全
Cube中的每一个房间都标有三个三位数的数字。因为每个房间的数字都不同,Holloway一开始认为这表示房间的序号(她从而认为一共有几亿个房间,但她错了)。Leaven随后认为他们可以凭借这三个三位数的数字来识别房间是否有陷阱,Leaven的记忆力很好,她记下了他们经过的每一个房间的数字,归纳以后她得出结论:凡是三个数字中含有质数的房间存在陷阱(这个理论一开始很好用,但之后在一个不含质数的房间内同样存在陷阱,至此这一理论被推翻)。最终在影片尾声时真相才被挖掘出来:识别陷阱的不是质数,而是质数的乘方。Leaven让Kazan报的是每个数字的质数因子数。
·质数的乘方
每个自然数(1, 2, 3, 4...)如果本身不是质数都可以由质数相乘所得,比如120=2*2*2*3*5。如果不计质数的前后顺序,这种表示法是唯一的。现在用乘方的形式来表示,2*2*2在这里被表示成2^3,于是120= (2^3) *3*5。若一个数只含有一个质数因子,那它就是质数的乘方,显然每一个质数本身也是质数的乘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Leaven的理论并没有一开始就出错)。但是一个质数的乘方不一定是质数,比如说27=3*3*3=3^3,而27却不是质数,因为它能被表示成3乘以9,也就在这种情况下,Leaven的理论失效了。
III. 房间的空间位置及移动方式
无论房间是否存在陷阱,三个三位数的数字并不表示其本身,经过下面的介绍后你会发觉它们表示了房间的空间位置和移动轨迹。
·房间的坐标
每个房间的数字其实是笛卡尔坐标,它表示了房间在空间中的位置,但却和直角坐标有区别,两种坐标可以相互转换。举个例子:某个房间的笛卡尔坐标是493 ,454, 967,那它的X轴坐标就是4+9+3=16,Y轴坐标是4+5+4=13,Z轴坐标是9+6+7=22,因此这个房间的直角坐标是(16, 13, 22),在此坐标单位为一个房间,所以在Z轴方向,此房间离外壳有四个房间的距离。坐标值不可能为负数(因为三个自然数相加无法成为负数),XYZ每个方向的坐标值不会大于26(除了“桥”)。Leaven他们曾经达到过一个Y轴坐标为27的房间,这其实就是通往Cube外部的“桥”。但当时他们却没有发现这一秘密,因为这个房间周围仍旧是其他房间,直到后来Worth被Quentin扔到之前Rennes死去的那个房间后看到有个通道外部什么也没有,他这才弄明白原来房间是会移动的。他说:“不是我们在移动,而是房间。……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一直感觉到震感,我们一直随着房间在移动。”Cube此时就像个巨大的不停转动的魔方,每个房间都在不时地移动,每一个坐标只表示这个房间开始时的位置。
·房间的移动方式
每一个房间的移动轨迹也隐藏在了笛卡尔坐标当中,比如坐标为477, 804, 539的房间,它的直角坐标为(18, 12, 17)。要想知道这个房间的移动轨迹,可以这么做,对于每一个三为数数字作如下处理:
1. 百位数减去十位数
2. 十位数减去个位数
3. 个位数减去百位数
对三个数字都进行以上操作,也就是:
1. 477:4 - 7=-3 | 7-7=0 | 7-4=3
2. 804:8 - 0=8 | 0-4=-4 | 4-8=-4
3. 539:5 - 3=2 | 3-9=-6 |9-5=4
这样就得到了三个向量(- 3, 8, 2), (0, - 4, - 6)和(3, - 4, 4)。 这三个向量表示了这个房间的移动轨迹,将转换成直角坐标的表示房间初始位置的坐标(可以看成向量)依次加上这三个向量,即:
(18, 12, 17) + (- 3, 8, 2) = (15 ,20, 19)
(15, 20, 19) + (0, - 4, - 6) = (15, 16, 13)
(15, 16, 13) + (3, - 4, 4) = (18, 12, 17)
可以看到经过了三次变化以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初始坐标(18, 12, 17)。每个房间也就是根据这个规律以(18, 12, 17) --> (15, 20, 19) --> (15, 16, 13) --> (18, 12, 17) -->…的轨迹移动的。
·一段时间内房间的位置变化
根据坐标变化所显示的,每个房间其实都在周而复始地按照固定的轨迹移动。要想知道所处空间的位置,还必须有参照物,也就是必须至少知道一个邻近的房间的坐标。例如:
坐标为320, 176, 223的房间(记为房间1),直角坐标为(5, 14, 7),以 (5, 14, 7) --> (6, 8, 7) --> (8, 9, 6) --> (5, 14, 7) -->…的轨迹移动
它右边的房间214, 168, 104(记为房间2),直角坐标为(7, 15, 5),以(7, 15, 5) --> (8, 10, 6) --> (5, 8, 2) --> (7, 15, 5) -->…的轨迹移动
它上面的房间254, 303, 017(记为房间3),直角坐标为(11, 6 , 8),以(11, 6, 8) --> (8, 9, 7) --> (9, 6, 1) --> (11, 6, 8) -->…的轨迹移动
从这三个房间各自的三次移动中可以看到它们并不总是相邻的,换句话说,只有当房间1到达(8, 9, 6),房间2到达(8, 10, 6)时它俩才是左右相邻的,也只有当房间1到达(8, 9, 6),房间3到达(8, 9, 7)时它俩才是上下相邻的,其它时间内3个房间都互相分离。不是所有的房间同时一起移动的,但它们的移动是相互独立的。这样Cube就存在一个初始状态,这个时候所有的房间都停留在它们的初始坐标上,之后房间会各自移动,经过若干时间后还会回到初始状态,这个循环可能需要几天时间,完全取决于Cube的大小,这也会影响对到达“桥”所需的时间。
·“桥”和出口
“桥”其实是一个房间,这在上面已经说过了,在其初始位置时它连接着外壳和内部大立方体,出口就在“桥”内。“桥”的Y轴坐标为27,而其他房间的Y轴坐标都不大于26。“桥”也像其他房间那样按照固定的轨迹移动,这就意味着只有等它到达其初始位置时它才是真正的“桥”,人才能通过它走出Cube,其它时间内它都在大立方体内部的其他位置,因此必须把握好时机,错过初始位置之后就要再等一轮循环。Leaven把Cube比作是保险箱的锁,只有所有房间到达它们的初始位置时,锁才能打开,然而接下来只要房间一移动,锁就关上了。因此想要找到出口就必须先找到一个处于大立方体边界面的房间(某个坐标为26),然后沿着边界选择房间进入,最终找到“桥”,再等它回到初始位置,才能走出Cube

 4 ) the cube的數學和物理邏輯完全總結

按照劇中人物推斷的線索,就是一個外殼,裡面一個魔方,由房間組成,3個互相垂直的方向排列最多26個房間。

1. 房間移動的數學式

而且每一個房間都要移動3次,由初始位再回到初始位,循環。有個y軸坐標為27的“橋”房間的存在,它的初始位是在外界。

最後Leaven得出換算方式,那就是 abc, def, ghi 三組數,初始態的cartesian坐標為(x,y,z)=(a+b+c, d+e+f, g+h+i). 三次移動的量在x,y,z軸方向可以寫為(vx, vy, vz), 數目分別是 (a-b, d-e, g-h), (b-c, e-f, h-i), (c-a, f-d, i-g),这样,房间的三个位置分别为》》》

初始位到第一位
x = (a+b+c)+(a-b) =2a+ c
y = (d+e+f) + (d-e) = 2d+f
z = (g+h+i)+(g-h) =2g+i

第一位到第二位
x = 2a+c+(b-c) =2a+ b
y = 2d+f + (e-f) = 2d+e
z = 2g+i+(h-i) = 2g+h

第二位回到初始位
x= 2a+b+(c-a) = a+b+c
y= 2d+e +(f-d) = d+e+f
z= 2g+h + (i-g) = g+h+i

2.房間移動的物理方式

一個房間不能沿對角線運動,排除了我們玩魔方的那種沿“一個面”的轉90度,180度,270度的移動方式。

唯一可能的方法是整排的房間移動。單個移動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見到的房間四壁都是鄰居,除了外緣,沒有空。

魔方裡面沒有空格,只在跟外殼之間有大縫隙,那27號房間是多出來的一個,當它進到魔方中間位置的時候,有一個房間必定是出來的,也就是說,一個大魔方,外面懸掛了一個房間,這個房間移動到一個位置,推進去,那對面就有個房間被推出來了,正如這個電影cover上面顯示的。

3.一次循環的時間(最多8小時)

我們看到連Leaven都認為,可能一次循環要幾天時間。然而我覺得這個推想是不對的。

有6個人處於相同的體能level,推算他們進入魔方的時間差不會超過2天(按照Holloway的說法,3天人就會死)。入口只有一個,一個循環只能進來一個(爬行之後才相遇,只有Leaven開始就在橋裡面呼救)

根據他們提供了最後記憶,

進入時間分別是晚餐時間(Holloway),上床時間(Leaven),Quentin是早上5點?(刮鬍子?), Worth是早上醒來時間,Rennes沒有說。

也就是說,最多48小時內有6個循環, 每次循環不會超過8小時。

 5 ) 在心慌方中心慌

我其实很喜欢《心慌方》的,以科幻和悬疑为主题,讲在极限环境中的人性。
其实讲在极限环境中的人性为主题的电影很多很多,所以说《心慌方》在思想性上如何,应该说表现平平。在我看来,甚至不如《大逃杀》来得深刻。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结局,只有那个白痴走出了心慌方,为什么?因为只有他的心中没有邪念,在每个人心中的方块,只有他找到了正解。当然,刻薄一点说,这也是陈词滥调了。
真正能让人称道的,应该还是这个方块的创意。虽然以解谜为主线的冒险片并不少见,但这个精巧的方块,仍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当然,这片子最可贵的,是将解谜和人性的结合,虽然解谜和拷问人性这两个主题都不少见,但是放到一起,就不多见了。如果没有两者的结合,有没有人觉得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动作版的魔方大厦啊?呵呵!
再说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方块的来历。我个人认为第一集的处理才是最佳方案。把方块硬性指派给任何具体的人或机构,都只能是把这个主题庸俗化。在其续作中,这种担心终于还是成为了现实。
说一点我的小遗憾:由于是独立制片,可能在投资上相当有限,使得布景上缺乏质感,怎么看也像《恐龙特急克塞号》。

 6 ) cube的宗教情怀

转自我的blog:http://aiiz.blogspot.com/2007/01/cube.html
三部分别叫做:Cube (1997), Cube 2: Hypercube(2002), Cube Zero (2004)。有三位不同导演在三个不同的时间拍摄而成,但是天衣无缝,第一部发生在一个三维空间的立方体,第二部发生在一个四维的立方体,这两部都没有外景,立方体就是所有已知的世界,第三部是前传,讲述了立方体的起源,有外景,也就是立方体之外的故事。

这里我要谈谈第一部,许多Cube迷们对这部影片可谓见仁见智,有人认为它是对权力制度的讽刺,有人认为是对市井百态的浓缩,一百个观众有百种解读,套用老猫的话来说,就是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这也是一个经典电影的魅力所在吧。

我要谈谈的是这部影片的宗教哲学意义。看了很多人的影评,似乎没有从这个角度解读的。

影片一开始,是一群人发现自己在一个立方体里面,但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但本能的求生欲迫使他们要找到一个出路,开始盲目乱撞,结果死伤的也不少,这立方体就像我们的世界,不由我们选择的,我们就来到了这个世界,我们要生活,要寻找生命的意义,寻找救恩,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就像立方体里面的人用物理,化学,数学,医学,暴力等等方法来就自己。

慢慢的,他们开始思考这个立方体从何而来,是谁创造了这个立方体?这是一个有目的的设计,还是一个公共工程的失误,自然形成的?里面的人有了这两种想法,是不是有点像智慧设计论PK自然进化论的味道呢?直到第一部结束,也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而这个世界为什么成为现在的样子,充满了重重杀机,成为一个异次元杀阵呢?那个数学系的小姑娘一语道破天机:我从七岁就知道人类罪孽深重,迟早要毁了这个世界!其实是我们这些一个个有罪性的人制造了这杀阵中的每一个零件。

而其中真正唯一可以拯救他们的人就是那个傻子,(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哥林多前书 1:18,27)如果你看了前传(Cube Zero)的话,你会发现他就是唯一一个不属于这个立方体的人,他起了怜悯的心,要拯救这群失丧的人,自己甘愿下到立方体里面,受困于立方体,经历立方体带来的重重杀机。(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 希伯来书 4:15)。

而在最后一部里面,当人要脱离这个立方体的时候,会被最后问到唯一一个问题:你相信上帝吗?而当回答否的时候,马上会被喷出的火焰烧灭(只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用火焚烧。彼得后书 3:7)。是不是像启示录里末日审判的景象呢?也会被问到同样的一个问题,而你的答案是什么呢?你的选择会影响你的永恒:在地狱的火湖还是光明的天堂。
看过前传的人可能会说了,难道你说那个控制立方体的独眼怪和他的打手就是上帝了,那这样的上帝也太可怕了吧!断乎不是!他们代表了控制这世界的邪恶力量,代表了撒但及其差役。圣经岂不是说:我们都知道...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撒但]的手下。 约翰一书 5:19

而惟有他是最后脱离了立方体,重新回到立方体的外面,一个新天新地。

好了,不多说了,总算熬夜写完了,推荐大家看看,尤其是数学系的:)

Funny Facts:后来在维基百科(需代理)上面发现这部片所有人名都是真实的监狱名字。(人都困在罪的牢笼里)

影片是在多伦多拍摄的,只有一个棱长14英尺的“立方体”。房间的颜色是通过滑动板改变的。(跟我猜想的一致,可谓低成本的经典大片,可不是大电影之数百亿)

 7 ) [转]Cube中的数学原理

Cube中的数学原理 I. Cube的外形及房间的个数 Cube由一个巨大的立方体以及包在立方体外的一层外壳组成,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空间,大立方体内还包含许多小立方体房间,类似于魔方。Cube只有一个出口,只有到达了连接外壳与内部立方体的那个房间才能走出Cube,这个房间在影片中被称为“桥”。每一个房间棱长14尺(略长于4米)。大立方体每条边有26个房间的长度,所以一共是26*26*26=17576个房间的大小。(但事实上没有那么多房间,因为房间要移动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 II. 如何识别房间内是否有陷阱 ·识别房间是否安全 Cube中的每一个房间都标有三个三位数的数字。因为每个房间的数字都不同,Holloway一开始认为这表示房间的序号(她从而认为一共有几亿个房间,但她错了)。Leaven随后认为他们可以凭借这三个三位数的数字来识别房间是否有陷阱,Leaven的记忆力很好,她记下了他们经过的每一个房间的数字,归纳以后她得出结论:凡是三个数字中含有质数的房间存在陷阱(这个理论一开始很好用,但之后在一个不含质数的房间内同样存在陷阱,至此这一理论被推翻)。最终在影片尾声时真相才被挖掘出来:识别陷阱的不是质数,而是质数的乘方。Leaven让Kazan报的是每个数字的质数因子数。 ·质数的乘方 每个自然数(1, 2, 3, 4...)如果本身不是质数都可以由质数相乘所得,比如120=2*2*2*3*5。如果不计质数的前后顺序,这种表示法是唯一的。现在用乘方的形式来表示,2*2*2在这里被表示成2^3,于是120= (2^3) *3*5。若一个数只含有一个质数因子,那它就是质数的乘方,显然每一个质数本身也是质数的乘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Leaven的理论并没有一开始就出错)。但是一个质数的乘方不一定是质数,比如说27=3*3*3=3^3,而27却不是质数,因为它能被表示成3乘以9,也就在这种情况下,Leaven的理论失效了。 III. 房间的空间位置及移动方式 无论房间是否存在陷阱,三个三位数的数字并不表示其本身,经过下面的介绍后你会发觉它们表示了房间的空间位置和移动轨迹。 ·房间的坐标 每个房间的数字其实是笛卡尔坐标,它表示了房间在空间中的位置,但却和直角坐标有区别,两种坐标可以相互转换。举个例子:某个房间的笛卡尔坐标是493 ,454, 967,那它的X轴坐标就是4+9+3=16,Y轴坐标是4+5+4=13,Z轴坐标是9+6+7=22,因此这个房间的直角坐标是(16, 13, 22),在此坐标单位为一个房间,所以在Z轴方向,此房间离外壳有四个房间的距离。坐标值不可能为负数(因为三个自然数相加无法成为负数),XYZ每个方向的坐标值不会大于26(除了“桥”)。Leaven他们曾经达到过一个Y轴坐标为27的房间,这其实就是通往Cube外部的“桥”。但当时他们却没有发现这一秘密,因为这个房间周围仍旧是其他房间,直到后来Worth被Quentin扔到之前Rennes死去的那个房间后看到有个通道外部什么也没有,他这才弄明白原来房间是会移动的。他说:“不是我们在移动,而是房间。……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一直感觉到震感,我们一直随着房间在移动。”Cube此时就像个巨大的不停转动的魔方,每个房间都在不时地移动,每一个坐标只表示这个房间开始时的位置。 ·房间的移动方式 每一个房间的移动轨迹也隐藏在了笛卡尔坐标当中,比如坐标为477, 804, 539的房间,它的直角坐标为(18, 12, 17)。要想知道这个房间的移动轨迹,可以这么做,对于每一个三为数数字作如下处理: 1. 百位数减去十位数 2. 十位数减去个位数 3. 个位数减去百位数 对三个数字都进行以上操作,也就是: 1. 477:4 - 7=-3 | 7-7=0 | 7-4=3 2. 804:8 - 0=8 | 0-4=-4 | 4-8=-4 3. 539:5 - 3=2 | 3-9=-6 |9-5=4 这样就得到了三个向量(- 3, 8, 2), (0, - 4, - 6)和(3, - 4, 4)。 这三个向量表示了这个房间的移动轨迹,将转换成直角坐标的表示房间初始位置的坐标(可以看成向量)依次加上这三个向量,即: (18, 12, 17) + (- 3, 8, 2) = (15 ,20, 19) (15, 20, 19) + (0, - 4, - 6) = (15, 16, 13) (15, 16, 13) + (3, - 4, 4) = (18, 12, 17) 可以看到经过了三次变化以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初始坐标(18, 12, 17)。每个房间也就是根据这个规律以(18, 12, 17) --> (15, 20, 19) --> (15, 16, 13) --> (18, 12, 17) -->…的轨迹移动的。 ·一段时间内房间的位置变化 根据坐标变化所显示的,每个房间其实都在周而复始地按照固定的轨迹移动。要想知道所处空间的位置,还必须有参照物,也就是必须至少知道一个邻近的房间的坐标。例如: 坐标为320, 176, 223的房间(记为房间1),直角坐标为(5, 14, 7),以 (5, 14, 7) --> (6, 8, 7) --> (8, 9, 6) --> (5, 14, 7) -->…的轨迹移动 它右边的房间214, 168, 104(记为房间2),直角坐标为(7, 15, 5),以(7, 15, 5) --> (8, 10, 6) --> (5, 8, 2) --> (7, 15, 5) -->…的轨迹移动 它上面的房间254, 303, 017(记为房间3),直角坐标为(11, 6 , 8),以(11, 6, 8) --> (8, 9, 7) --> (9, 6, 1) --> (11, 6, 8) -->…的轨迹移动 从这三个房间各自的三次移动中可以看到它们并不总是相邻的,换句话说,只有当房间1到达(8, 9, 6),房间2到达(8, 10, 6)时它俩才是左右相邻的,也只有当房间1到达(8, 9, 6),房间3到达(8, 9, 7)时它俩才是上下相邻的,其它时间内3个房间都互相分离。不是所有的房间同时一起移动的,但它们的移动是相互独立的。这样Cube就存在一个初始状态,这个时候所有的房间都停留在它们的初始坐标上,之后房间会各自移动,经过若干时间后还会回到初始状态,这个循环可能需要几天时间,完全取决于Cube的大小,这也会影响对到达“桥”所需的时间。 ·“桥”和出口 “桥”其实是一个房间,这在上面已经说过了,在其初始位置时它连接着外壳和内部大立方体,出口就在“桥”内。“桥”的Y轴坐标为27,而其他房间的Y轴坐标都不大于26。“桥”也像其他房间那样按照固定的轨迹移动,这就意味着只有等它到达其初始位置时它才是真正的“桥”,人才能通过它走出Cube,其它时间内它都在大立方体内部的其他位置,因此必须把握好时机,错过初始位置之后就要再等一轮循环。Leaven把Cube比作是保险箱的锁,只有所有房间到达它们的初始位置时,锁才能打开,然而接下来只要房间一移动,锁就关上了。因此想要找到出口就必须先找到一个处于大立方体边界面的房间(某个坐标为26),然后沿着边界选择房间进入,最终找到“桥”,再等它回到初始位置,才能走出Cube。 …………………………………………………… 以上为网络转载,百度搜索可见。不喜勿喷,侵删。

 短评

恶劣的环境总是人性的试炼场,你能否紧握心中仅存的善良呢?

7分钟前
  • 朋克布莱克
  • 力荐

还以为是科幻什么的,结果去拍人性了……

11分钟前
  • fefe
  • 还行

saw类似的密室机关组团游

12分钟前
  • boks
  • 推荐

电锯系列的前身,魔方大厦的前身……咩。。。蛮好看的,但是演技不敢恭维。另外质数那个也太傻了,全中国初中生都能一眼看出来,米国人民不学数学的么。。。。

13分钟前
  • 掀桌超人|2U4U
  • 推荐

巨大的世界浓缩在不见天日的魔方里。沿路逃亡,沿路人性丑态毕现。并无魔鬼操控,每个人都在盲目而自私地各司魔鬼之职。

16分钟前
  • JulyChan
  • 力荐

那个数学好像没有那么难的样子啊~~就比如说那个质数的,2或者5结尾的那姑娘还得看半天~~唉~~那次听人说在长城碰到老外买包,100块钱一个他们买了3个,就这数算个总数也得用计算器摁一下~~囧~~

20分钟前
  • 兽布鸟
  • 还行

本片的主题是:折腾个毛啊。

22分钟前
  • The 星星
  • 推荐

SAW之鼻祖,创意令人叹为观止。

2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终点即是起点。

3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多年后又看了一遍,这部与其说是科幻,更多是讲人性。警察:秩序的代言、专制、裁决人、国家机器。医生:满腹牢骚的愤青、无政府主义者、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母性。建筑师:洞察者、消极抵抗世界的知识分子、人类的良知。数学系学生:科学、逻辑、理性、需人保护的弱者。孤独症患者:超自然力量(?)、空

31分钟前
  • 砚小朵™
  • 力荐

“The Big Brother is NOT watching you”,“整体无意义”,“外面有什么”,是社会哲学表达让这部片子变得独特。观感上真是魅力缺缺,那傻兮兮的温吞氛围和贫乏的镜头语言,演员还相当僵硬。在极端单一的场景中,这些缺点不知被放大了多少倍。数理上略有硬伤,无视惯性啦在尾数2、5时踌躇于质数之类

36分钟前
  • 岚行
  • 还行

获救的都是最无辜的,其实我不喜欢这部片子——故弄玄虚,魔方玩多了咩?

41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一部隐喻性极强的电影。空间、人性、政治、环境~~

43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搁在那年头也许不错吧,创意上算是启发了后来的【电锯惊魂】,但在剧情的花样和玩法上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期待狮门的翻拍,不知道会不会在逃生过程中制造一些更加血腥的机关和更加出人意料的剧情反转。★★★

4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虽说不应该太关注演技,可是警察叔叔每次跟人说话都必须鼓着眼睛贴着人吗。太让出戏了。电锯惊魂的游戏规则应该在这里借鉴了不少,最无奈也是最恐怖的是,这玩意儿真没人控制么……

49分钟前
  • 软蛋黄
  • 还行

我是真心喜欢密室逃生戏,可能是受到了小时候玩RPG游戏走迷宫的影响,当然如果我被关在这么一个密室里是肯定出不来的,因为我数学奇差T^T

50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个人觉得这部片真正恐怖的两处,一是建筑师对魔方来历的解释----------对罪恶的集体无意识;二是警察的变化----------中央集权带来的权力异化

55分钟前
  • Brett
  • 推荐

狗屁政治隐喻。如果没有中段建筑师那番突兀的表白和忏悔,这电影也就是一构思独特的恐怖片,哪里来什么极权社会和人性剖析?我对某些人“此处不留白,自有留白处”的再创作能力深感诧异。

58分钟前
  • godannar
  • 还行

惊险的魔方体验,强大的社会隐喻

1小时前
  • 无心
  • 推荐

看了后悔的片子。结局虽然意外,却是无望。而且也不怎么惊悚,算平庸的恶。或者这情境终究显现不了真实

1小时前
  • 暖鱼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