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救援

动作片俄罗斯2017

主演:弗拉季米尔·弗多维琴科夫,帕维尔·杰列维扬科,柳波芙·阿克肖诺娃,欧克萨娜·范德拉,玛丽亚·米罗诺娃,伊戈尔·乌戈尔尼科夫,亚历山大·斯莫勒克,亚历山大·拉特尼科夫,维塔利·哈耶夫

导演:克里姆·斯彭科

 剧照

太空救援 剧照 NO.1太空救援 剧照 NO.2太空救援 剧照 NO.3太空救援 剧照 NO.4太空救援 剧照 NO.5太空救援 剧照 NO.6太空救援 剧照 NO.13太空救援 剧照 NO.14太空救援 剧照 NO.15太空救援 剧照 NO.16太空救援 剧照 NO.17太空救援 剧照 NO.18太空救援 剧照 NO.19太空救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3 20:05

详细剧情

  位于外太空的“礼炮7号”空间站意外与地球失去联系,工程师维克托·阿约金和退役宇航员弗拉基米尔·费奥多罗夫临危受命,搭乘联盟号T-13寻找“礼炮7号”的踪迹,当经历宇宙空间对接、太空舱寒流、空间站失火、太阳能充电系统失灵等一系列危机准备返航之时,却被告知空间站即将被击落,一场更大的太空灾难正在袭来......

 长篇影评

 1 ) 毛片三连硬——美,加上力

“美,加上力”

——余光中

福利在文中,绝对没有标题裆啊!虽然咱说的是,老毛子拍的三部硬派太空片。

前天,俄罗斯大片《太空救援》上映,四狗子第一时间去贡献票房,对于太空迷而言,可谓高潮一时爽,事后三连刷,过瘾!

(对这满满的苏式朋克感毫无抵抗力呀!)

片名看似平平无奇古天乐,甚至放到一众太空片里,只能说:「大扎好,我系渣渣灰。」

千万别给人畜无害的片名给骗了!仔细看清俄文名字——「礼炮七号」。为什么太空迷莫名激动,那可是航天史上大佬级的存在。

近几年同类型的好片当然不少,如《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但毕竟虚构,终究缺少厚重感。老毛子一看都是美国货,终于想起翻开故纸堆找素材。《太空救援》便是根据苏联的真实事件改编,而且很大程度上还原了事实,绝对不是科幻。喜欢硬科幻技术细节的朋友,一定不容错过。

冷战时期1985年,苏联空间站礼炮7号突然在轨断电,当时舱内无人值守,完全失联。礼炮7号集苏联航天黑科技之大成,服役三年出色完成多项任务,让苏联空间站技术始终领先美国半个身位,称得上是人靓活好、持家有道的好媳妇。巧的是,美国那时正准备发「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空舱上天,难道要趁火打劫,大轿子上门抢媳妇?

面对闺房密事有可能泄露的威胁,一般情况下,只能忍痛割爱,将空间站射下来。老毛子可不干,媳妇丢了,找也要找回来。当下决定,由经验丰富的宇航员弗拉基米尔·贾尼别科夫和维克托·萨维尼赫(两名主角),驾驶「联盟号」飞船进行太空营救。

这场惊险的太空营救,难就难在「礼炮七号」因为失控,处于高速翻滚状态。「联盟号」只能先跟上她,然后和她一起翻滚,在那么一瞬间保持相对静止的体位,再加速进入对接。这一系列动作,只能由航天员手动操作,要是刹不住车,就会随着一阵哆嗦,一切都变成灰飞烟灭,连索然无味都不是。套用片中一名待命宇航员的话就是:「我可没上过连轴翻滚的大妹子!」

战斗民族也是心大,指令长弗拉基米尔觉得这活我最合适,索性不等地面方案,一个扭腰加速,猛然制动,啪一声霸王硬上弓。

「旋转跳跃——我闭着眼——哎呀!别,别,痛,别,嗯嘤~」

就这样,在345km的近地轨道上,7倍狙击步枪子弹的速度,「礼炮七号」以空中旋转三周半的体位达到了生命大和谐,牢牢吸住了「联盟号」短小精悍的对接杆,不再失联。

弗拉基米尔创造了历史上人类首次对接非合作航天器,也是迄今唯一一次。

虽然合体了,但离家出走的小媳妇仍未服帖。断电的「礼炮七号」里面充满未知,等待着宇航员的是重重危局。与此同时,正是未知的险情,让宇宙的神奇美丽和人类的渺小无知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里就不剧透了,总之老毛子的特效不赖。

选一两帧——

质子号火箭以蛮荒之力穿透云层,和星球的大气相比,质子号只是细微一点,却充满力量,这是人类以顽强的决心冲出未知的努力。宇宙,像慈母一般微笑,静静看着她的孩子玩闹。

礼炮七号内部水箱破裂,失重环境下,形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水球。光线穿过舷窗,漂浮的水球玲珑剔透,这大概是传说中的水晶宫,可这里是天上啊!事实上早已没有天上地下,眼前悬空的氧化氢,一轮一个世界。

这大概便是:美,加上力!

要说电影套路,其实也和好莱坞大片差不多,但战斗民族自有战斗民族的特色——硬朗

除了不按指令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之外,在英雄必须要做出牺牲时,没有过多的人道主义滥情。按照通常的好莱坞套路,牺牲者会表现得尤其决绝,而生存者往往处于选择上的弱势。俄罗斯民族性则没有,维克托不想弗莱基米尔牺牲,他有选择上的强势,理由是你让我怎么面对你的妻子女儿。所以他们放手一搏,谁都可能牺牲或不牺牲,而地面中心也同意这个决定。道德上不墨迹煽情,这或许是不一样的地方吧!

片中的各种梗,如「绿光天使UFO之谜」、「太空走私伏特加」、「宇航员生女不生男」都是毛子的航天史上真实存在的梗。还有,地面指挥中心头头瓦里列的办公室拿张礼炮七号版画,妥妥的《王立宇宙军》既视感。至于,向「挑战者号」致礼,是仅有的虚构,向冷战中仍不忘人类共同使命的致敬!

Ps:片子的俄罗斯妹子都很漂亮,身材嗯(逃)

---------

毛子不拍则已,一拍一鸣惊人,因为苏联航天史有太多惊心动魄的素材。就着《太空救援》的瘾,四狗子深扒到毛子另外两部太空片,2017年的《天际行者》[俄:太空第一步]和2013年的《搏击太空》[俄:加加林太空第一人],完全可以串成三部曲。

左:《天际行者》 右《搏击太空》

先说《搏击太空》,尤里·加加林的传记。世人记住了第一人,但第一人也有第一的遗憾,从次他便不能再次搏击太空,因为他是第一人,是苏联必须保护好的伟大正确的象征,而不是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片中的赫鲁晓夫演得太像反派,而事实上对于尤里的梦想来说,他的确是最大的反派。

同是2017年的《天际行者》,惊险刺激程度和强上「礼炮七号」有过之而无不及,技术细节更丰富。该片讲述人类首次太空出舱行走的真实故事,这故事本身一波四连跪,甚至比电影来得更残酷。

一跪——执行任务「上升2号」的侦察卫星降落时自爆,丧失所有太空出舱环境的测量数据,宇航员等同于裸体上天。

二跪——出舱返回时,太空服气压上升,主角列昂诺夫(男版权游美人)肿成球,举步维艰,无奈只能头前脚后进入气闸舱。而常规要求脚前头后进入,因为这样才能用手关舱门。要关门但舱内太窄,太空服又涨,只好泄掉太空服的空气,憋气艰难翻过身,手动关门,最后瞬间缺氧。如下图(四狗子的灵魂创作)

三跪——爆炸螺栓抛掉气闸舱,药力过猛导致舱门漏气,返回舱空气压力下降,供氧系统自动加压,氧气含量飙升。九死一生的宇航员刚经历缺氧,又双双醉氧。

四跪——三连跪让「上升二号」失去最佳着陆时机。轨道偏高,推进舱分离时,依依不舍,和返回舱一同下坠,使得返回舱弹道偏离,堕入茫茫的西伯利亚原始森林。零下三十多度,完成人类首次太空漫步壮举的英雄们生死未卜。

这恐怕电影史上是最超乎想象的星球着陆片段,一如穿越时空的震撼。

随着冷战逝去,人们也渐渐忘记了那些曾经让全世界一时热血沸腾的冒险。如果不刻意去查的话,这些冷战记忆或许就是影迷渴望的硬科幻太空灾难片,但这首先是历史,人类曾经触摸过的高度的历史。

科普力作《赶往火星》的作者,罗伯特·祖布林[美],曾感慨载人航天技术停滞不前,人类迟迟不登陆火星。他认为以现有技术绝对可以登陆火星,只是一味求全,诸多顾忌,而一拖再拖。他列举了近代人探险南北极的例子。北极探险中凡是一次性补给充足的庞大船队往往最后因不适应北极而送命。相反,利用北极资源学习因纽特人生活方式,北极探险的成功只能由「狗拉雪橇」拉出来。

漫长的火星之旅必须制作人工重力而减少对人体的损耗,同时出于最大安全考虑,所以大部分人就想着必须建一个庞大的宇宙飞船。祖布林反对这一相反。登陆火星和北极探险一样,先无人运送设备着陆火星,利用火星资源制作返航燃料,再以「狗拉雪橇」的办法送人头,如下图。

祖布林的方案详尽且有理有据,现实可行,或许有点疯狂,但问题不在方案是否可行,而是太空领域已经没有过去那种先锋精神了,甚至可以说,大航海时代以来的先锋精神已过了巅峰。这种先锋精神正是创造新世界、新文明不可或缺的。君不见,美国不正是先锋精神孕育的吗?火星或许就是人类下一个新世界、下一个新文明的诞生地。要复兴,就要到新世界复兴去,光在自家茅坑,拉出来香的,也只是自己闻着香。

说得偏激了。但星辰大海才是人类的依归,宇宙浩瀚之所以美,是人类加上了哪怕一点点力。

姑且以战斗民族硬朗又带点伤逝的太空历史片激励一番!

2018.1.14

一些心得,微信公号:Sputnik__2

 2 ) 太空的画面超美的

地球已经限制不了人类了,前有《火星救援》,这一次是《太空救援》,人类的足迹早已经__bk:738at踏上了太空,同时也开始了各个国家间的太空争夺战。这部电影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讲述的是1985年处于冷战时期苏联礼炮7号空间站与地面失联,美国又即将发射挑战者号,而挑战者号的尺码刚好装下礼炮7号,且同时前往的宇航员是一位曾经前往过礼炮7号对它无比熟悉的宇航员,于是苏联官方猜测美国会对礼炮7号动手,于是紧急派遣宇航员及工程师前往空间站对礼炮7号进行维修。

维修过程中遇到了几重挑战。首先是多次派去与空间站对接的宇航员都没有实现成功对接,最后不得不找来当初因为声称看见“天使”而退役的宇航员——男主出场。当然第一次对接尝试失败了(电影都具有戏剧性,第一次肯定不会成功),于是场外指挥他们休息进行近距离检查。同时场外专家们经过一番计算得出结论他们要以35厘米每秒的速度与同在运行的空间站进行对接才有成功的可能,而这个速度对接不成功,无法制动会造成碰撞,直接会撞毁飞船……就在场外领导打开通讯想要遗憾的通知他们时,男主汇报到“我们对接成功了”。

对接成功

接下来是处理空间站中的冰雪。当他们进入空间站后,发现空间站被真真实实的冰雪覆盖着,他们需要融化这些冰雪,然后收集溶化后的雪水。这里的难度并没有很大,但就是这里的雪水造成了线路短路,引发了着火不止烧伤了工程师关键是烧坏了飞船,直接造成飞船坏掉,两位宇航员没办法飞回地面。

空间站被雪覆盖

雪融化后的水滴充满空间站

最后,为了不让美国挑战者号得到空间站窥探苏联的技术,决定将空间站击落,带回宇航员,但氧气只够一位宇航员,于是决定放弃主角,场外安排了主角妻女与他的对话。当女儿问到“你在哪?”“在天上么?”“你回来么?”时,还是挺能引发观众感性流泪的。而带泪的妻子简短对话的最后那句“回来吧”即表达了她的强烈情感,同时也预示了结局。当工程师得知他一个人能够返回地球时,决定不能抛弃同伴,一同尝试砸毁传感器。一开始的多次尝试依然没有成功,此时在场外的领导也拿起了锤子向场外模拟机器上的传感器砸去,以他的胖壮的体格费尽全力也没有砸掉传感器,就在这失望的氛围下,太空中的主角想起小时候和父亲在树林里的夜晚,寒冷的时候链条断了,冷粘度降低,变脆。于是他们又开始了尝试砸掉传感器,当然这一次终于成功了。传感器掉了,充电指示灯亮起了。而最后,也和美国的挑战者号宇航员打了招呼。

场外砸传感器的领导

太空上砸传感器

传感器砸落

充电灯亮

美国挑战者号

接下来说说其他亮点。一是电影中的冷幽默。电影上来就是几个宇航员在太空进行焊接工作时的闲聊,讲到设计一套装置帮助在太空做爱,此时场外的所有协助工作的人一脸懵逼。还有主角偷带进飞船的酒,工程师表示这在地球可不行,男主表示外边可没有警察在飞。在与他们一同进入太空的,还有一个非人类——蟑螂,在地球的话可能立刻杀死它,但在太空,就让它作为第三个宇航员吧。最后还有一点,男主曾和他的妻子说过,如果自己从太空掉到马达加斯加,当地人发现他,他给他们讲太空讲苏联的生活,妻子问他苏联的生活什么样,讲给她听。男主说的是“妻子、女儿、足球,和建设共产主义”——这真是太政治正确了!

最后想说的是,画面很美。首先电影里女士角色很少,也没有多少戏份,但仅仅出场的几个都很养眼。然后是太空画面,蓝天、融化的雪水、极光,画面都很漂亮,在大荧幕上看一定会更美。

男主妻子

男主女儿

 3 ) 一部可以细细讲给孩子听的电影

朋友推荐我看《太空救援》时,提前告诉我,这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太空题材科幻片。我觉得神奇,对故事背景做了简单的了解,本以为知道了结果,并不会有太大的触动,但真正观影时还是被逼真的特效场景和紧张的救援环节打动了。

很难想象,假如我处在孤立无援的太空中,面临无法完成的任务,会产生怎样的情绪。是不是会绝望?或许吧,至少会感到消沉。但片中两位伟大勇敢的宇航员,弗拉基米尔和维克托并没有选择放弃,他们用彪悍的方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这是一部很适合带着小孩来看的电影,它像一部更生动的太空知识科普书,比如真空状态下如何行走、失重的原因、航天服、舱外航天服等等。他们也可以亲眼看到宇航员喝东西是怎样的。如果不亲眼看见,可能很难想象弗拉基米尔像挤牙膏一样,把酒挤出一粒,维克托吸入口腔。除此之外,它也传达出了足够的人物性格和各种情感关系。

我很欣赏导演处理各种情感时所体现出的内敛、克制。

1.同事之间惺惺相惜。

弗拉基米尔被强行退役后,高速自转的空间站因为意外事故跟地球失联。划船钓鱼那场戏,是一个很好的铺垫,他生活中的好友工程师维克托临危受命,要到太空中完成空间站的修复工作。两个人明明不欢而散,但维克托被问及需要哪一个人做搭档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弗拉基米尔。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好友多么想念太空。如果你对这一点存疑,那可能错过了弗拉基米尔从楼上摔掉杯子的细节。

当经历了空间对接、清理太空舱水珠后,他们迎来了一场新的在灾难——空间站失火,当时弗拉基米尔正在舱外检查空间站的受损情况,在意识到队友的危险境地后,他没有后退,反而像个孤胆英雄不顾一切要救出自己维克托,后者被不幸烧伤。

此时的维克托产生了幻觉,两人产生了分歧争吵起来。当我为人性的自私而感到遗憾时,又被后面的反转惊醒了。

全片迎来了一个情感高潮:无力返航的空间站要面临被炸毁的命运,而宇航员也只有一个人能活着回到地球。太空上,维克托不同意这个决定,他说出了一段最令我动容的话:“如果我一个人回去,我该怎么面对自己孩子的眼睛?怎么面对你的孩子的眼睛?”地球上,他们的上司,那个微胖的中年人,像头愤怒的狮子举起椅子砸碎了房间里的玻璃。他愤怒于自己的无能为力,愤怒于最好的决定竟然是要牺牲一名自己的下属。这让我感觉到了一种袍泽之谊。

这种情感细节都可以细细讲给孩子听,好的电影有时是比一本好书更容易令孩子印象深刻。

2.勇敢者的挑战,不抛弃,不放弃。

这是一个典型的战斗民族历险记,弗拉基米尔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别立体,冲动但不乏经验、胆量,喜欢冒险,不听指挥对接空间站。在第一次对接失败后,他并没有失落,而是迅速调整好状态,出人意料地完成了任务。他还在太空里喝伏特加,调侃周围没有巡警。弗拉基米尔就是那种有点带刺,但值得信任的战友。而维克托也是一个充满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伙伴。

不得不感叹,在1985年,航天技术那么粗糙的阶段,两个人是以怎样的勇气和决心完成了如此震人的挑战。影片中,两个人为了调整空间站的太阳翼,走到空间站外面,一个人一个人用锤子敲掉外感应器,一个人做好保护措施。

沉闷的敲击声,一声接一声。几乎所有人都放弃时,弗拉基米尔还在一锤接一锤的用力敲打。谁也没想到,拯救空间站的任务就是在铁锤的帮助下完成的。而最后,美国飞船出现时,两两相望,相互敬礼那刻,有种深刻的使命感。

在看完电影后,我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一件小事。前段时间,过圣诞节时,朋友的朋友带女儿去逛商场。刚满三岁的女儿一下子冲到商场中间扮成圣诞老人的大叔身边,保住对方的大腿说:“谢谢你送我的新玩具。”周围人都笑出声来,但没有人告诉小女孩儿真相。

新玩具当然是孩子父母准备的,但他们希望孩子相信这世上有圣诞老人,至少在她们可以相信的年纪,要有过这样童真快乐的回忆。

而像我前面提到,弗拉基米尔被强行退役的原因是,他在太空时看到了“天使”,导演用了更柔和的绿光来表达。真实的历史上有6位宇航员看到人形柔光,在目击瞬间,整个人都感觉到舒缓平和。我们无法解释这种超自然的现象,但可以守住内心的善良。

而我感谢电影,将这种善良传达给了更多人。

 4 ) 毛式维修法 大力出奇迹

先说总体感受,我电脑上看的,感觉超越了去年好莱坞的几部太空片,至少是不输。
毛子电影我看过不少,战争片、灾难片为主。不像好莱坞,演员基本我都不认识,不会太影响回头评价电影本身。总体印象是场景真实,特效一般,故事还行,也可能是因为我看过的都比较有名。本片名太空救援,起先我以为是科幻。然后继续看故事发生在苏联时代,又看到礼炮7号空间站的名字,意识到是基于真实历史事件的故事。联系以往经验,毛子基于历史的电影都不错,有不同与好莱坞的意识形态,更能引起我内心共鸣。

前面故事的发生和进行都看似平平淡淡,哪怕是黑希望国趁火打劫也没有用面部表情丰富且情绪激动的夸张演出(好莱坞和美剧经常这么干,说实话很恶心)。后面危机发生气氛陡然紧张,天上地下的人们压力无处不在。两个家庭里女性角色都很漂亮,也表达出了两个人都有牵挂。绝境中一个弃子一个备胎,极限求生创造奇迹。片尾疑似历史照片和语音,再次向观众展现苏联时代的骄傲和毛子太空的荣誉。

太空中工程师对队长说:如果我一个人回去,我怎么面对我孩子的眼睛,怎么面对你孩子的眼睛。这里完全被感动了,别的影片一般都在演主人公牺牲自我拯救他人(好像我又黑了希望国套路),被选择者只用感动一下并表达出来即可,但是这次被选择者站了出来,这很毛子。

最后本片的特效不错,可能是因为故事发生在冷战时期,还原当时比塑造未来的样子容易,做出来太空的环境也很美。

 5 ) 礼炮7号

又是一部一个人在影院看的作品,说起来我的人生还真是孤独。

拖了很久没有写评论,正好B站买了版权,可以边看边写。也好。

开头遇险, 费奥多罗夫的搭档是一位女性,宇航服遇险属于相当危险而又致命的情况,两人沉稳老练、相互鼓励,安全脱险。

俄文标题 《礼炮-7》,满满的毛味,简单的代号,冰冷而沉默。至于故事中到底是谁,做了什么,那都不重要。

第二幕,审查。冰冷的国家意志再次显现。没有过错,但不近人情。

3.短暂而温馨的家庭生活,留下伏笔:主人公怎样看待自己的家人?

4.戏剧冲突:毕竟是个太空故事,小小的事故牵涉到了冷战的大背景,美苏日常撕逼。

5.工程师的家庭日常: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工程师在巨大压力下一如往常,展现了非凡的抗压能力(伏笔一)。但他老婆还是看出来了“小事故为什么要派最好的人去?”尽管如此,两个人最终和好,“拿好帽子”(伏笔二)。

6.“我真是想不通!那该死的太空有什么好的,能让你抛弃家庭也不后悔!”

7.地面控制中心,日常的官僚撕逼。

8.即使是这位工程师,也在烧伤、寒冷、饥饿、疲惫、药物的折磨下崩溃了。

9.“你讲的这些跟辽阔的非洲大陆比起来,好无聊啊。”“但我热爱我的生活。”

10.告别通话。在自惭形秽的地面工作人员组成的暗淡背景下,主人公的妻子展现出了超人的坚忍,俄罗斯民族骨髓里的母性光辉在这一刻爆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宛如中世纪的女神画像。男人们搞砸了一切,后果却要由女人承担。当然,无论是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员还是开篇主人公的搭档也都是苏联公民。“女孩很神奇”

11.太空中的遥遥对望,英雄相惜。

总体而言,影片通过对真实事件的改编营造出了充分的戏剧效果,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出色的电影工艺水准的支撑下展现出了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时代特质,颂扬了宇航员及其家人的可贵品质,为普通人提供了一窥太空生活的机会。是近年来少有的俄罗斯电影佳作。

 6 ) 《太空救援》:太空站和宇航员的绝地救援

1 2018就这样突如其来,而《前任3》的热潮依然没过,在影院里依然看到有红着眼睛从放映厅出来的女生,里面响起了“说散就散”。 我顺手拿张湿纸巾抹掉泪痕,是的,我也很不争气地流了泪,不过不是因为催泪大片前任三,而是因为俄罗斯的一部科幻片-《太空救援》。 这部影片根据人类史上少有的太空救援奇迹—礼炮七号空间站失联的故事改编,在美苏争霸的冷战后期,两国开展以太空科技领域的竞争。 苏联宇航员弗拉基米尔、萨维茨卡亚(首个在太空漫步的女性航天员)、沃尔克在1984年搭乘飞船登上了“礼炮七号”太空站。宇航员们在太空站外面执行任务并且兴致勃勃地聊着天,正当气氛十分融洽欢愉时,萨维茨卡亚神情凝重,她的宇航服被电焊上的刺扎破,气压突降。弗拉基米尔镇定地带着她回到了飞船舱门口。就在弗拉基米尔要进去舱内时,他看到了光,没有光源的光。 弗拉基米尔返回地球接受心理医生治疗,他坚持看到了没有光源的光,那道光柔和舒服,成了天使状。医生建议他停止工作,就这样,弗拉基米尔成了退役宇航员,过上了平常人的生活。 时隔三年,1985年2月11号,这个再也平常不过的日子,围绕在整个苏联航天一线人员身边的却是沉重的黑色气压。礼炮七号失联了,重启后无线电接收也罢工了。礼炮七号彻底失去了联系。 于此同时,美国也在研制太空站的发射,苏联的上层官僚坐不住了,为了避免美国占有礼炮七号,强烈要求摧毁它。这一摧毁,意味着苏联的航天科研倒退十年。胖胖的宇航指挥负责人无奈之下决定派出宇航员,希望在赶在美国之前去维修礼炮七号。 2 退役宇航员弗拉基米尔和工程师维克托临危受命搭乘飞船前往太空。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实现手动控制飞船与失去控制并且以高速度运转的礼炮七号对接,这也是人类首次实现对接非合作航天器。 而当他们进入到太空站后真正的困难才来临,舱内温度极低已经结成冰窟,所幸气压正常。 两人在寒冷中将太阳能板修好,舱内的积雪化成了水。正当两人兴奋地排水时,一颗水珠进入了飞船,引起了火灾。维克托被烧伤,整个飞船的氧气供应系统、cpu都失灵了。此时地球上的官僚阶级等不及要摧毁礼炮七号,而飞船上的氧气瓶只能支撑一人回到地球。指挥官决定让“船长”弗拉基米尔留在太空站,维克托回去地球。弗拉基米尔平静的接受了上级安排们,维克托强烈反对,两人决定去舱外敲掉变形的传感器来恢复供电实现舱内氧气供应。一方面是真空里力的消失。一方面是政治家的摧毁欲望,一场属于宇航员们的救援由此展开。 3 我很少接触到科幻片,但是《太空救援》让我感受到的是满满的震撼。为什么说有些片子一定要去电影院看呢?因为氛围更因为感官。 就我而言,这部电影是如果是在电影院看,满分10分我给8分;放在电子设备上,估计也就6分。 因为制作的3D效果就足以占了两分,太空里神秘的那道光,浩瀚宇宙的磅礴,夜空下的极光,舱内漂浮的水珠…这些都是满满的看点。 但是如果仅仅以为只是制作技术高超的科幻片就错了,里面硬汉的铁血柔情、官僚政治和科研事业的冲突、真空下的政治以及隐晦的那道光…这些无一不例外触动着我们的心。 官僚政治和科研事业的冲突大概是所有故事背景的开端。 随着剧情的发展官僚政治和科研事业、个人安危不断地在碰撞达到了高潮。这是一条很隐晦的线,而胖胖的航天指挥负责人卡农就是联结着这条线的人。 他不忍心国家科研事业的退步,却抵挡不住国家政策,只能将两位两位宇航员送上太空站。面对宇航员在太空的种种困难,他焦心无力,只能割舍太空站下命令让两人回来。两人面临重重危险维修工作难以进展,官僚不断施压,他不顾一切冲上去喊,“我一定会让你们回来的。”而当两人面临二选一的死亡时,他闭着眼对执行任务的组长说,“你让维克托回来吧。对不起。” 在那个背景,国家荣誉高于一切,他注定只能屈服被动的做出选择。对于一个航天指挥官,放弃太空站和放弃宇航员,都是犹如切掉自己的心头肉。 可是他更不愿意放弃的是宇航员,他一早就让两人回来,可是当他听到弗拉基米尔说“如果是你在太空站,你会选择回去吗?”他是宇航员出身,可他现在是指挥官;而当他面对弗拉基米尔的家人,他就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最后当两位宇航员在太空艰难的企图敲碎感应器,他在地球也拿着锤子奋力地往模拟器上敲,哪怕有一丝希望都好。 他就在所有的冲突矛盾里苦苦挣扎。宇航员出身的他,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上太空站救援。 4 硬汉的铁血柔情。 弗拉基米尔大概是影片中俄罗斯战斗民族的硬汉代表,他明知任务艰巨危险重重却依然离开家人赶赴太空,他可以果敢地用拼命式的方法对接礼炮七号,面对太空站里重重的危险,他也从未放弃始终坚守着岗位,哪怕最后上级命令让同伴离开,而他留在将要被摧毁的太空站,他也坦然接受。 在太空站被摧毁前他一直都是平静地展现硬汉那一面。 在和妻子女儿短短的几句对话里,面对着天真烂漫的女儿,他也只是说“爸爸很快就回去”。面对强忍泪水的妻子,他说,“我也爱你”。 似乎再也平常不过的几句话,能引发他柔情的是那根烟。 和妻子女儿通话后,他平静的抽了一根烟,在太空间难得的阳光照耀下,他露出了最为柔和的一面,那份柔情只有自己知道。 那维克托呢,他明显比弗拉基米尔温柔多了,至少面对怀孕的妻子。 可是这并不影响他硬汉本性的发挥。在飞船失火的时候,他没有选择立即出来,哪怕火势再太,依然坚持到最后一刻;被火灼烧半边脸后,在缺氧和药物的影响下,他的求生欲望激发了他的幻听,疯狂地冲去打开舱门。理智的弗拉基米尔前去阻止,两人打了一架,最终他镇定了下来。他家中妻子即将临盆,可是当他听到弗拉基米尔让他回去,他无比倔强地喊道:“你让我回去,怎么面对我的孩子?怎么面对你的女儿?” 两人做出了成功几率近乎零的选择,可这也是他们能一起回去的唯一方法,硬汉柔情其实从不冲突。 5 在影片中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和星球大战是故事的背景,可那也只是地球上的事。 真空下无政治,宇宙里无国界。才是影片的主题。 就像当时戈尔巴乔夫的禁酒令实施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弗拉基米尔还是偷偷地把伏特加带上太空。 在寒冷的舱内,两人把酒挤了出来,酒滴在真空下飘起来,这也突出了真空中无政治的主题。 而那飘起来的蟑螂,弗拉基米尔戏称是第一只上太空的小强。维克托说如果是在地球上,早就把他踩死了。可这是太空,舱内除了他二人外这是唯一的生命。是啊,在那个时候,早没有所谓的生物分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生命。 最为明显的是当弗拉基米尔和维克托成功维修好太空站后,美国的宇航员也成功来到了太空。 在浩瀚的宇宙里,隔着厚厚的舱门,美国宇航员朝两人敬了礼,弗拉基米尔和维克托虽然受到笨重的宇航服牵制,却并不影响他们两人庄重的回礼。导演别出心裁地给宇航服上的国旗一个特写,这也突出了影片真正想表达的东西:真空无政治,那个时候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宇航员。 这一部影片不是记录美苏争霸时航天科技的发展,而是正如影片最后的那句话—谨以此片献给所有为航天事业奉献的英雄。 没有政治斗争,没有国界之分,有的只是一群有一群默默奉献的英雄。 6 这部影片的看点太多太多了,包括弗拉基米尔两次看到的那道光。 一次是在萨维茨卡亚宇航服被扎破,两人紧急地回去时,弗拉基米尔在跨进舱门前的回眸。 一次是在弗拉基米尔和维克托在舱外成功地敲碎感应器,回望这浩瀚的宇宙,那道光再次出现。 影片制作独具匠心,两次强调那道光却从未出现在银幕里,只是通过照在宇航员脸上璀璨的光芒和宇航员诧异的表情来表示。 因为按照现实中的报道,那道光到底是什么也是一直以来人们的争议。 我更愿意理解为:代表胜利和希望的曙光。两次绝地逢生后的胜利希望之光。 总而言之,这部影片值得所有的人去看,不分国界不分职业,只是单纯地致敬我们所有的航天英雄—有冒着生命危险登上太空的宇航员,更多的是在背后默默奉献勤奋耕耘的工作人员。

 短评

老毛子是不怕寒冷的!

7分钟前
  • 超人叔叔
  • 还行

之前看过下载版,还看过一个英文配音的内部放映,国内直接删减动刀把电影的节奏改成了纯好莱坞类型片,给人四平八稳,有棱有角的感觉。俄罗斯这两年的大片也走好莱坞工业化路线,只是俄罗斯导演喜欢拿来主义,直接照搬。好在这部电影的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并不是科幻,而且太空戏真的是在太空实拍的。

1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太空科幻片中常见的是近未来设定,而很难得见这类真实事件改编。但除此亮点外,基本就是个《火星救援》俄罗斯版,太空中的种种设定和思维展开模式都是最工整直接的提供紧张临场感与优美感而已。冷战背景虽浮光掠影却依旧能掠出点时代感怀。融冰水珠那段,一场戏直接值回票价。

13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英语配音!神经病啊!一个以冷战为背景的俄罗斯电影用英语配音!!你用中文配音我都忍了……

15分钟前
  • 赵启辰
  • 还行

60/100 每次看到好莱坞利用强大的文化作品话语权把俄罗斯宇航人(甚至是绝大多数俄籍角色)塑造成冰冷古板的形象时,我都好奇,俄国自己的航天题材的电影会如何应对。这个模仿好莱坞类型片显然不是最佳的回应方式。

16分钟前
  • SELVEN
  • 还行

每当我看到拍得不错的俄罗斯电影都忍不住私心打五星,这片子特别苏联情怀,致敬彪悍的苏联宇航员。

17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力荐

这不是一部《地心引力》那样的「科幻片」,它更像《阿波罗13号》,是一部「基于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太空题材电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回头看,当年那些苏联宇航员是真正的探险家,他们用如此简陋的技术,完成了代表整个人类进步的探索成就。期待中国的太空题材电影……

18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太空灾难片,电影多了一份历史感。创造几乎不可能的奇迹,两位太空员在舱外的画面振奋之余,还有点基。两艘飞船面对面那太奇幻了。不知不觉,俄罗斯的特效也做得这么棒了!三星半!

21分钟前
  • 电影Mark
  • 推荐

多一星,给俄罗斯的特效已经超越我国。

22分钟前
  • 少年面条
  • 还行

特别赞,尤其喜欢它的节奏,干净利落,无论是故事还是特效都大大超出意料,电影充分阐释了什么叫置死地而后生,为影片所表现出的宇航员的勇气和经历赞叹。

25分钟前
  • 铁旦
  • 推荐

好久没看片,一看就看了个非常纯粹的太空片,4000万人民币小成本但效果直追好莱坞,效果惊艳!看惯了美国人的太空让我们忘记了人类宇航历史的另一脉真传,能够看到苏联宇航员在大银幕上的活跃,非常的满足。

27分钟前
  • 雪風希夏
  • 推荐

相当成熟的商业电影,既有模仿好莱坞模式的段落,也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设计,冷战时期的设定更为救援增添了几分政治意味。在大多数科幻电影都追求写实与科学的今天,俄罗斯反而拍了部“反科学”的科幻片,特技效果并不出彩,但整体十分厚重、有质感,我们总是苛求真实,但其实人情更能打动人心。

29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好久没看到这么引人入胜、荡气回肠的太空片了,而且还是来自战斗民族的。更令人惊叹的是:本片只有区区4000万的制作成本,却做出了如此恢宏的场景和如此逼真的视效!PS:向伟大的前苏联致敬,向英勇无畏的太空英雄们致敬!

30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老毛子用四千万人名币做出了完全不逊于好莱坞的特效真是让人无比震惊,视听语言如此出色也是让人始料未及,不过比较遗憾的是这个看得到《阿波罗十三号》、《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等等经典太空片影子的电影并没有呈现出足够的紧张感,最后的高潮太泄气。

34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我一個人回去的話,如何面對我的孩子與你的孩子的眼睛

35分钟前
  • 还行

本来以为是俄版的《地心引力》+《火星救援》,最后居然是改编自真实的故事!!强调一下,这不是科幻,不是科幻……

38分钟前
  • 大罗
  • 推荐

注意:这不是科幻!这不是科幻!这不是科幻!居然是真人真事改编的,战斗民族就是厉害!

39分钟前
  • 申由己
  • 力荐

电影中两位宇航员的生平经历略有改编,所以名字也是虚构的。而事实上,苏联宇航员Владимира Джанибекова和Виктора Савиных,却是真的成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太空对接行动!苏联宇航员伟大!

40分钟前
  • 推荐

联盟13号穿越云层升向太空那里太美了… “宇航员为什么总是生女儿,因为越是男子气概,越是生女孩” 哈哈,你们在太空关注的都是什么话题!即便片子收尾草草,最后美国飞船出现时的隔空挥手,提升了全片。

4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更希望将“绿光”这个点展开,而不是一带而过的隐喻。全程都在期待美国飞船出现,而后是人类生命在“政治真空”的宇宙之中惺惺相惜。所以最后太空相望敬礼的一幕,拯救了全片。

46分钟前
  • 杨零度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