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小时

剧情片美国2010

主演:詹姆斯·弗兰科,丽兹·卡潘,凯特·玛拉,爱波·塔布琳,克蕾曼丝·波西,特里特·威廉斯,凯特·伯顿,达林·绍瑟姆,彼得·约书亚·赫尔,肖恩·博特

导演:丹尼·博伊尔

 剧照

127小时 剧照 NO.1127小时 剧照 NO.2127小时 剧照 NO.3127小时 剧照 NO.4127小时 剧照 NO.5127小时 剧照 NO.6127小时 剧照 NO.13127小时 剧照 NO.14127小时 剧照 NO.15127小时 剧照 NO.16127小时 剧照 NO.17127小时 剧照 NO.18127小时 剧照 NO.19127小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5 04:26

详细剧情

  英国导演丹尼·鲍耶(Danny Boyle)将为福克斯探照灯公司拍摄《127小时》(127 Hours),该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美国登山青年阿伦·拉斯顿(Aron Ralston)断臂自救的故事。  2003年5月美国登山爱好者阿伦·拉斯顿在犹他州一座峡谷攀岩时,因 右臂被石头压住被困5天5夜,为了逃生,他强忍剧痛,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先后将桡骨和尺骨折断,用自己的运动短裤当作临时止血带,然后用小刀从肘部将右前臂硬生生切断。从岩石下脱身后,为了与失血抢时间,他以超人的毅力爬过狭窄和风力强劲的峡谷,缘绳下到60英尺深的谷底,再步行5英里后与营救人员相遇,终于成功生还。

 长篇影评

 1 ) 梦想不会在巨石下坍塌


如果安于现状,上班下班吃饭拉屎,你永远不会遇到生命中的这块巨石
所谓巨石未必是形状更多的是来自精神上的压迫
攀岩探险是兴趣,是爱好,是梦想,而巨石就是就是你在路途的关卡
从你一出生,他就在你的人生轨迹等着你了
你只有两个选择
完整安详的死去或者咬紧牙关拼命一搏
拼命一波也许未必能够成功脱险,但这是希望之光
只有它能牵引你走向下一程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
就不要让梦想在巨石下坍塌

 2 ) 要多大的勇气,我才能坚持活下去?

   看完《127小时》,绝不是一个震撼所能说明我的心情。人要多大的勇气与毅力,才能在那样绝望的逆境中活下来?如果是我,也许早崩溃在灾难中,宿命已经注定,我不相信人定胜天,也许会拼命挣扎,但是我不相信结果是乐观的。
   Alan用身体撞击石头,无用功。嘶竭力地的喊叫HELP,声音嘶哑绝望迫切,透彻人心扉里的渴望,那样的声音也只用有在危险中才会如此有力量。他喊叫着,一声有一声,”Christine , Megan”,真希望刚认识的女伴就在附近,会听见,会救援。人在逆境中总部放弃生命,即使有那么一点点的可能,我们都要抓住那一根救命的稻草。
   钝的小刀,一点一点的挖着巨大的岩石,刚开始时希望能把手给挖出来,刀子掉了,旁边爬过的蚂蚁或许是嗅到味道了,或许是过来嘲笑一番。那么艰难地捡起来,但事实却号毫无作用,最后沦为活动来保暖。想要利用轮齿把上面的石头拉下来,砸了压住自己的这一块,使劲的往上抛,一遍又一遍,终于拴住了,可是整个人再怎么蹦也不管用。看着时间,很慢很慢,连我作为旁观者都会觉得时间凝固在灾难的那一刻。24小时,前臂没有血液循环,已经废了。
太阳每天会照进来几分钟,天空会有一只鹰飞过,地下有昆虫,绝望中什么都觉得是希望,有点东西陪着总是好的,纵使鹰和昆虫都会是自己不幸身死的受益者,可是在活着的时候,看到生命是多么美好,这样才用勇气坚持。
缺少食物,水也就剩下那么几百毫升,天气的昼夜温差极大,身边除了一些常用的登山工具和照相机之外,再无可用的东西。于是开始自娱自乐,自拍,给家人留下遗言吧。拼命地嘶喊HELP,拍下来看看,从自己的音像中更坚持了挣扎的想法。我们不能让生命白白地流逝,就算没有结果,但是我始终尝试过。再即使记录一些自己所做的努力吧,以后回忆还是会很感触。
困境中会想起很多东西,如果你知道自己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那么一生中肯定会有回忆,为自己做过的和没有做过的。亲情,爱情,友情,都是珍贵的回忆,Alan的每一样都不完整。常常会忽略家人的照顾,与女朋友分开,离别的时候他女朋友说他注定一辈子孤独,想诅咒一样,在这时候是应验了吧。还有年轻人寻找刺激的性,想起一堆人在雪天里赤裸地拥挤在破车里。看着与偶遇女伴一起天水的录像,心里充满了热忱。友情,跟他同事的算是吧,可是他也没告诉他自己去哪里。想象中会有一场暴雨把自己冲刷下来,会有充足的食水,自己还能去敲开女友的房门,遭到拒绝后才懂自己还在灾难中,人总是要面对现实的。一个人走自己的旅途,寻找属于自己的冒险。这样的人生很美好,也很危险。说起来我也是喜欢一个人去旅行,因为没有适合的旅伴,可是我还没有冒险精神,但我很羡慕Alan,真的,能够追求喜欢做的事情,很有魅力。
还是自娱自乐,像一个访谈秀地节目,既是主持,又是嘉宾,谈起父母,谈起技能,谈起是否还你能生还,声音很平静。面对死亡,我们还是平静面对吧。很幽默吧,美式风格。想起小时候,想起自己的宿命。I’ve been thinking everything is, comes together. It’s me, I chose this. I chose all these. this rock, this rock is waiting for me in my entire life. ever since ?? many billions years ago, turn through space, it’s been waiting me to come here, right right here .i’ve been absorbed to here in my whole life, since I was born ,every breath I’ve taken in, every action been leading me to here, the crack on the earth surface.(练练我的听力,呵呵)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生卒牛,愿灵魂安息。这一切之后开始最后一步,很自残的一步,为了生命,宁愿放弃前臂。刀子钝得很,连骨头都刺不进。可是都不管了,一刀一刀地插,看得我怵目惊心,那是自己的身体呀,血淋淋,有多么疼痛呐,会不会晕倒。这一切的痛苦,我都忍,为了生命,为了一线小小的希望,我绝不放弃。听着撕心裂肺的声音,很残忍,要是可以,一剑断臂那么多么好的事呀,宁愿是被郭芙断臂的杨过。
终于解脱了,那也是心灵的暂时解脱。茫茫荒野,一目无人,离开了石头的束缚,仍不见生机。一潭浑浊的水,救命之源。是遇见幸运。模糊中看到人影,希望扩大,再扩大。经历过困境后能重生,那又是另一种生命的领悟。
从那以后,继续做一名登山者,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但是我懂了,不会再让自己遗憾。He always leaves a note to say where he has gone.再遇到危险,会有人知道,会有人救援,那还怕什么呢?

 3 ) 《127小时》:博伊尔的镜头,弗兰科的演技!(奥斯卡提名作系列评论之五)

真实的生命奇迹总能给观众带来最大的震撼,《127小时》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讲述一名登山爱好者因为意外受困于犹他州峡谷,在经历127小时的生死考验最终断臂而出的故事。导演丹尼·博伊尔的镜头让影片充满活力,主演詹姆斯·弗兰科的演技让观众触摸到主人公的灵魂,感受到人类意志力的顽强与伟大,即便在本届奥斯卡上一奖不获,纯属陪跑,也不会埋没影片鲜明个性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127小时》跟汤姆·汉克斯主演的那部《荒岛余生》比较类似,都属于那种“一个人的电影”,主人公一个人撑足全片。这种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会比较沉闷乏味,如果没有高超的导技和演技,是很容易砸锅的。不过敢拍这种影片,往往都是身怀“金刚钻”的,《荒岛余生》靠汉克斯的演技大放异彩,而《127小时》则由博伊尔的镜头和弗兰科的表演树立品质。从《猜火车》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观众已经多次领略到丹尼·博伊尔动感十足的镜头和剪辑,给影片带来的独特视听体验了。本片一开始,丹尼·博伊尔就用快节奏、分镜头、多格画面、动感音乐、鲜亮的色彩、主人公DV的自拍镜头,充分调动了观众的观影积极性。犹他州的荒野峡谷被他拍得极具美感,让人感觉如果博伊尔此生不去拍个风光纪录片的话,实在有些浪费了。主人公罗斯偶遇两位女驴友然后结伴同行的经历,也充满活力四射的青春激情。但这些都是前戏,直到罗斯在穿越峡谷时不慎坠落、手被石块压住动弹不得,银幕上才打出“127小时”的片名,告诉观众故事此时才算真正开始。
 
如何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让罗斯127小时求生经历的独角戏出彩,还是离不开丹尼·博伊尔个人化风格明显的摄影和剪辑,除了表现罗斯想出各种办法求生的正常中近景镜头之外,丹尼·博伊尔还设计了许多表现罗斯意识流的蒙太奇,来拓展影片表现空间,活跃气氛。这些意识流蒙太奇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层次分明,一开始罗斯的意识流都是跟偶遇的女孩、车上的汽水这些新近发生、现实需要的事物有关,是清醒状态下的欲望折射。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罗斯的潜意识也更为发散,想到了过往的家庭生活、跟女友的浪漫时刻和分手经历等等,最后在生命抉择的关头甚至出现了跟家人有关的未来幻觉,这也恰恰暗示了他最终断臂求生的勇气来自何处。二是节奏明快,大多数意识流蒙太奇都具有高速运动和快速剪辑的特点,以求跟罗斯受困时逼仄、固定的镜头形成反差,制造娱乐效果。三是真假难辨,片中还专门设计了一段天降大雨、罗斯逃生的戏,一开始恐怕能骗得不少人信以为真,但当他那么神速地开上车找到前女友时,观众已经能猜到这又是罗斯的潜意识在作怪了。四是提升境界,当罗斯在生死一线之时,产生的家人、孩童的幻觉,已经有些超越观众逻辑感的神秘主义味道,让影片的风格顿时显得空灵玄妙起来。
 
此外,丹尼·博伊尔的一些强化细节的镜头,例如从吸管中上升的水或尿、刀插入胳膊的画面等等,都让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最后直观表现罗斯自己掰断胳膊、并且用钝刀割肉断筋的画面,更是极具冲击力,让观众从生理到心里都会产生极度的不适感。片中对音响的使用也有出彩的段落,例如罗斯幻想对自己困境进行电台直播的段落,整个荒野和峡谷似乎成了一个巨大的直播间,欢呼、笑声等背景声充斥其间,渲染出一种自嘲式的喧闹但心酸的氛围。
 
虽然求生戏在各种灾难、历险片中并不少见,但影片对罗斯求生经历的表现依然很有个性。除了幻想情境之外,罗斯面对困境由始自终都表现得十分冷静理性,喝第一口水他就知道省水的重要,此后每喝一次水都如饮仙露,绝不会浪费一滴;从第二泡尿开始,他就想到要尿到自己的水袋里;从睡第一个觉开始,他就知道不能在睡觉上浪费时间,稍事休息就要继续进行自救行动。直到最后他断臂而出,还有意识给自己受困之处拍照留念。此后他甚至还能清醒地索降山崖去找水,然后徒步走出峡谷,向遇到的人呼救、求水,然后继续前行。这些行为无不让人感到生命力的顽强以及意志力的伟大,影片从而也就成为了一首生命和人类的赞歌。
 
当丹尼·博伊尔作品的个性化同好莱坞主旋律靠拢之后,提名、获奖都毫不令人意外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宣告他正式走入好莱坞主流视野,《127小时》继续获得青睐,在本届奥斯卡上入围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三个主要奖项的提名,前两个奖项的希望不大,詹姆斯·弗兰科的影帝也比较渺茫,一是因为竞争者科林·费斯和杰西·艾森伯格的实力强大。另一方面,虽然他一人撑足全片,对角色的各种情绪也把握得相当到位,但还是让人感觉他表演的出彩更多来源于角色设定的出彩,全片就他一个人,甭管怎么演都会很突出,而且即便换成其他青年演员,例如瑞恩·高斯林、杰克·吉伦哈尔、瑞恩·雷诺兹来演,让人感觉也都不会差。只不过从结尾原型人物亮相的画面看,詹姆斯·弗兰科的外型和气质跟原型更为接近罢了。
 
最后想再发一个“题外话”的感慨,中国观众肯定会对片中一句台词印象深刻“不要买中国制造的廉价刀”,我想世界人民看了也会产生中国货不靠谱的印象。一部知名的电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一种理念或者价值观传遍全球,宣传效应远比一些广告要大!这样说来,我国政府花成百上千万在纽约时报广场播什么中国形象片纯属不得要领,真不知有几个路人会驻足看完,还不如把这些钱用来在好莱坞年度巨制或者争奖热门片中搞个广告植入,让片中主演们随口说一句“中国货物美价廉”、“中国货物超所值”之类的话,这种不动声色的宣传岂不更容易深入人心? (文/列文)

 4 ) 简单的故事情节,不简单的人生哲理

经历死亡的考验,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人可以乐观,可以选择不放弃,但是,这种坚持可以持续多久?乐观需要你采取行动,需要耗费能量而绝望却又是如此毫不费力,诱惑着你放弃一切行动人都不会轻易放弃希望但是,这个“轻易”的底线是在哪里?如果死亡是种解脱,放弃是种安慰那么,无助的我们该怎么做?而且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别人在看,在鼓励?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时候变得很脆弱,甚至脆弱的以为自己就要死亡。可是,看了《127小时》后,我想100觉得自己必死无疑的人会有99个都找到活下去的理由。真的,看了这部片子后,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只要自己想去完成,就一定可以实现。在见识到各种人生面貌的时候,我觉得人生真的可以有各种可能,人的生命之所有有特色,之所以那么有价值正是在于它的无限可能性。
     《127小时》是一部经典的奥斯卡影片,简单的故事情节,不简单的人生哲理,小中见大。短短5天零7小时里完成了对人生的体验。时间在这里已经不能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种流动速度来思考,在那段人生历程中,以小时、分钟、秒计算的时间是一个人心理、身体、社会价值观为主角的舞台剧。127小时足矣完成一次心灵的轮回。影片中的峡谷与巨石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道命中注定的坎,要么死在这条坎上,要么踩着这条坎到达更高处。只有强烈的生存意念、对生命强烈的尊重、对人类情感社会的强烈依恋才能够真正适应、征服我们生活的世界。浓缩就是精华,生命的本质就是在这127小时中体现,在这只有127小时的生命体验中,也是痛苦大于快乐,导演在影片中也凸显了人类特有的情感与强烈的生存意念是超越肉体痛感,在正常情况之下,我们无法想象清醒状态下将自己的前臂割断,因为正常社会有很多东西掩盖住我们接触到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将人放置在一个狂野无情的荒野中才能够清澈见底,只有将人放置到最原始的环境中人才能够稍微真实一些,因为刨去了群体社会中外在干扰的浮华与匆忙。在这部影片中到底什么才是人生命中沉淀下来的东西呢?不是生存的技术,而是情感,包括亲情、爱情、友情。这些情感加上人的求生本能让人类得以在恶劣孤单的生存环境中繁衍生息。不管用尽各种救生工具,想尽各种办法都摆脱不了那块压在人类身上的巨石,反而还是用最原始的办法(割断手臂)也被现代社会称为最愚蠢、最无效的办法保住性命。这部影片一定意义上是文艺复兴时所推崇的人文精神主义的体现。
      当我们作为一个观看者的角度看待同类生命此种场景下的表现,我们自己也不禁为之震撼。所以永远不要对自己作为人的那种精神、情感力量失望。因为我们是人。里面所呈现出来的对人心灵的震撼却是持续和有力的。
       人的生活总有遗憾,温馨的生活渴望有更富裕的日子,富裕的日子却要失去许多的幸福,两者很难兼顾。不管选择哪一个都会留下遗憾。但我们还是要从人生的价值来选择,有的人希望就这样平平静静的过一辈子,那么温馨的生活与他而言就是最佳的选择。有的人希望人生活得有价值,那么富裕的日子与他更合适。
       可是,我想,该忍受平静加贫穷的时候就好好的过好每一天;该开始打拼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也要勇敢而上。人生其实没有多少过多的选择,按照自己的心,去做好每一阶段的事情足以。有人说:跑的快的人不如跑的慢的人,或者说是马没有骆驼走的远。究其原因,就是跑的快的人需要休息,而跑得慢的人却可以长久的坚持下去,久而久之,离目标越来越近的人就是那个跑的慢的人。所以,没有必须羡慕那些现在领先的人,只要自己也在坚持,从不放弃,迟早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那个成功者。

 5 ) 当心那颗一生都在等待你的石头

127 hours,浓缩在1个半小时里,我的心情跟着Arron起伏,建议喜欢户外的朋友,特别自己觉得有经验而且不可控制的有些走火入魔的那群更应该看看。

我从去年开始慢慢开始参加一些户外活动,非常不专业的户外菜鸟,虽然一直在装备上追求专业,因为我知道这是短期内唯一可以追求到的所谓专业。

不多的户外经历却给我几次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年独立日跟着大牛们去san Gorgonio packing, 晚上睡帐篷的时候老觉得外面有动物在走来走去,事后想想其实是山里的风,但是回到城市后听到的第一个新闻就是某个camping ground里有人被熊袭击的事情,心里冷飕飕的,只是庆幸到,那个人不是我和我的同伴。

还有一次出门爬山经历,因为经验主义的关系,觉得那是自己熟悉的地方,对时间也有所掌控,最终造成了没戴头灯摸黑下山的结果。更可笑的是,出门前都没看天气就穿了平时的棉外套,到了山腰发现头上乌云密布,却还是决定冲顶,现在想来这些都是多么愚蠢的举动。

不过我是幸运的,我既没有遇到熊,也没有被雨淋成落汤鸡从而因为全棉的衣服把自己捂出肺炎,更没有在摸黑下山的路上脚上拌蒜掉入万丈深渊,就更别提需要砍断自己的手和脚了,不过下一次谁知道?总是会有下一次,只要还有下一次,只要自己不改掉这些臭毛病,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这个127hours。就如Arron所说的,那块石头等了他一生,他也用一生在等待这个时刻,性格决定命运,更何况你选择了户外。


因为很多同学还没看过此片就不剧透了,也没什么好透的,晕血的同学就不要去看了,至少坐我边上的老太太在关键时候闭上了双眼,我也送了口气,之前我是随时准备有可能需要送她去医院的。。。。

最后罗嗦几句:

1. 一个人出行没什么,但是永远要告诉别人你去了哪里,合理的归来的时间,有效的联系方式等。

2. 不要因为自己的爱好而疏忽了身边的人,所以爱你的和爱你的人,因为山永远在那里,但是爱你的人不会等你一辈子。

 6 ) 只评论前半部分

作为一个攀岩者,看这部电影有很多戚戚焉的时刻。但是对我而言,Aron在头几天的冷静,理智,自律却是我最大的感受。我不知道如果我在这样的情形下会出现怎样的精神错乱。我会想到什么?哦,我想最后我也会想到亲情,爱情,友情,人生多少的遗憾愧疚。但是有一种豁达,我曾经以为已经失传的精神,原来还依稀的存在着。我不知道说这是美国精神的一部分是否过于矫情,但是对恐惧的蔑视似乎不是人类天然的本性。可惜,这种精神现在只在那些极限人群里面可以找到了,而这些人却已经不再代表美国的现在,他们只是美国精神的现代活化石。

后半部分,我无法评论。只是警告任何有晕血前科的同学,及时闭上眼睛,或者出去上厕所。All in All, 5 Stars.

 短评

故事本身比较薄弱所以无力回天。拍的算力挽狂澜。

6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推荐

Danny Boyle真是能把任何题材都拍得跟摇滚MV一样带劲啊,james franco在这片里展示的独角戏本领让人非常有理由期待他的奥斯卡叨逼叨脱口秀,又是个自high届的天才

9分钟前
  • 油漆未干
  • 推荐

感谢豆瓣字幕组让人第一时间看到这片啊

14分钟前
  • 桃色響尾蛇
  • 还行

迷人的风光

18分钟前
  • mmhh
  • 还行

内牛满面啊 延续我所喜爱的每部户外电影的主题:对自然常怀敬畏之心,又有超越自我之意。丹尼鲍尔功成名就后终于可以鼓弄点个人化的东西了 如此狭隘的空间 却在摄影技巧上有诸多创新之处 这一点也非常值得致敬

20分钟前
  • 周鱼
  • 力荐

导演过分卖弄技巧了,为了叙事而叙事~~~

24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James Franco的单人演技秀!可惜缺少同样气场的对手配戏,情节略输。

2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额。。。作为一个有事儿没事儿就喜欢躺在床上玩儿的人,不是很理解登山爱好者哈哈哈哈。不过在看的时候,也有被他们的精神震撼到。

33分钟前
  • ╯^╰
  • 还行

出行必备瑞士军刀,不能自救尚能自裁。

37分钟前
  • vin
  • 推荐

长镜、枯镜、暖镜、深镜、手持镜的完美结合,Danny Boyle大师级的摄影,Franco漂亮的独角戏和臆想穿插,热泪盈眶的OST,华丽流畅的剪辑,关于人生存价值的探讨和启发,全片充满了亮点,割手筋那儿牛逼的有点过了看的我浑身不舒服,2011年到目前为止看过最好的电影

40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Danny Boyle和James Franco合作的新片。断臂的镜头太R级了,电影院还有人晕倒的 。。

44分钟前
  • Bingshu
  • 推荐

不血腥,断臂求生是勇士行为。比《荒野生存》里那个不懂求生技能的傻逼聪明多了。OST好听。

48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最有感触的是Aron最后的顿悟“这块石头一直在等着我,即使它曾经是块陨石,在一万万亿年前,穿过大气层,一直在等我。我的一生都是为了此刻,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动作,都是为了将我带到这,地球的裂缝中。”不知换做我是会在那乖乖等死还是突然爆发出濒临绝境惊人的力量?

52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没有失望,十分揪心扣人心弦的电影。尽管出现的人物十分有限但不可否认JF真的有能力一个人撑起整部电影,冷静、乐观、绝望、纠结、孤独……主人公的各种心理拿捏得很棒,即便你拿不到小金人前途仍旧不可限量;Danny Boyle的影像语言很赞,一些混搭的幻像和音乐。断臂戏因为真实更显惊悚。

57分钟前
  • Hey Johnny
  • 力荐

看到后半段最大的愿望就是割了吧、割了吧,不要再胡思乱想了。好在割手臂割的很过瘾。依然是丹尼·鲍耶式花哨的电影,不过分屏实在是太烦人了

5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看剧情还以为Danny Boyle换风格了,结果看完了发现内容换了,模式依然十分Danny Boyle!快速剪辑,摇动的镜头,节奏感十足的配乐~James Franco的表演也很到位,有望冲奥!

1小时前
  • TheGrimmauld12
  • 力荐

生命中的巨石很可怕……

1小时前
  • 楷威
  • 推荐

比《荒野生存》懂事儿多了,丹尼博伊尔懂得卖乖讨巧,音乐,编剧,用的都是富翁里那一套,除此之外他也没有别的追求,荒野找的是圆寂,他找的是圆场

1小时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和《活埋》属异曲同工,丹尼.保尔的电影则更阳光、戏谑一些,一直以温暖的色调、high的歌曲、各种臆想贯穿始末,给予希望。但臆想过盛,不及《潜水钟与蝴蝶》适量。三条银幕分割很有象征性,中间那条始终是孤身一人的阿伦,与左右夹击的各种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任何五体健全日子满足的人,都该感恩吃下的每一口饭喝下的每一口水,感恩有幸坐在空调房里呷着咖啡看片翻书上网,不必像Aron撅折自己的手骨,挑断手筋裁掉手臂,在60英尺深的谷底绝望嘶喊。每个人生命中或许都有块石头在等你,而遇上石头之外的每天,都是幸福的。我要说谢谢,就像Aron一样。

1小时前
  • 匡轶歌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