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对,那时错

剧情片韩国2015

主演:郑在泳,金敏喜,尹汝贞,奇周峯,崔华静,刘俊相,徐永嬅,高雅星

导演:洪常秀

 剧照

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2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3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4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5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6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3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4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5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6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7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8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9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7 04:26

详细剧情

  影片由两部分组成,男主角HamChunsu是一位电影导演,他偶然的一次机会下邂逅了女艺术家YoonHeejung。两人通过咖啡、寿司晚餐距离渐进,当YoonHeejung得知HamChunsu已经结婚后,十分失望伤心。第二部分展示了一个相通的故事,却有着微妙不同的结局。曾在东京、戛纳、洛迦诺等国际电影节屡获大奖,以独特文艺风格闻名世界影坛的韩国独立电影导演洪尚秀,今年最新力作《这时对,那时错》也将亮相福州。《这时对,那时错》今年一举摘取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最佳男主角、最佳评委推荐等奖项,一部风格独特的文艺片佳作。

 长篇影评

 1 ) 荞麦推荐这部影片的时候这样说

荞麦推荐这部影片的时候这样说: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影评将侯麦、伍迪.艾伦拿来跟洪尚秀比较,而因此判断洪尚秀是一个不那么好的导演。看到那篇影评真的非常生气。
首先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类型的导演。说是知识分子,但侯麦和伍迪.艾伦无论如何自嘲都还是非常认同以及热爱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而洪尚秀显然不是,他对自己这个身份毫不在意,他一直想解构的恰恰就是文艺青年这种东西,简直是要剥开来,剥出那个“小”字。
跟伍迪.艾伦一样的是:产量大,重复性高,作品良莠不一。
但《这时对那时错》,是相对完整有趣的一部。
电影分为两个部分:一次失败尴尬的男女勾搭。另一次相对美好,留下了不错的余味。
而差别在一些极其微妙的地方。第一次郑在泳那个角色甚至并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最后却一塌糊涂。第二次他甚至做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举动,比如醉酒后脱得精光……但对方却反而觉得他很可爱。
最后为了省力来借别人的话讲一下洪尚秀厉害的地方:“无可否认的是他已经成为将重复变为电影和人类学结构的专家。他的电影举重若轻,达到了非凡的深度。一般来说重复是一项精细和困难的活儿,因为看似一样的东西迟早会发展成意料之外,只有有耐心的导演能捕捉和控制这些非固定的变化。”

 2 ) Cinema Scope:洪尚秀自评《这时对那时错》

<图片1>洪尚秀作品具有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他并不只是在一味重复自己,而是已经成为将重复变为电影和人类学结构的专家。他的作品已经连续三年入围《电影手册》十佳名单,今年的新作《这时对那时错》在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一举夺得金豹奖。网上已经有了本片的中文字幕,相信很多影迷已经观看了这部作品。
 
Cinema Scope的这篇文章帮我们梳理了洪尚秀的创作风格,尤其是后边的Q&A访谈有料好玩,顺便洪尚秀还跟记者上了一堂哲学课(画的图简直了...)。从文中我们可以一窥这位深受文艺青年喜爱的导演的创作秘笈,从此影迷朋友们可以细数洪氏拍摄电影的怪癖(真的很怪…)。比如:洪尚秀是怎么写剧本,挑演员,选景,如何与演员排练,使用几台摄影机,喜欢那些艺术家。以及解答洪尚秀电影为什么主角是导演,为什么喝烧酒场景多,洪氏推镜的来历。还有关于《这时对那时错》中为什么尹希静之前的工作是模特?影片最后尹希静看的到底是哪部电影呢?

以下文字译自Cinema Scope 杂志第64期(2015年秋季)▽

重复与区别:洪尚秀自评《这时对那时错》
文 | Roger Koza
访 | Francisco Ferreira & Julien Gester
译 | 帕拉多克斯

洪尚秀《这时对那时错》荣获金豹奖(译者注: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本片在水原市(首尔向南大约30公里)取景拍摄。这部大师级作品由两个几乎完全相同的部分构成,甚至在一小时处影片重新开始时,片头重复出现了一次。细心的观众会注意到到微妙而明显的区别:影片标题第一次出现时是“那时对这时错”,第二次则颠倒过来成为“这时对那时错”。影片的两部分是相同的两个主角和几个配角,故事发生在相同的地点:寺院,酒吧,餐馆,大学礼堂,一条小巷和一条街道。主题依然很洪尚秀:一个特定社会阶层的男女日常言语和非言语交流中所表达的欲望。结论也相同:男性与女性间的交流往往出于善意,但最终以缺憾收场(若不是完全失败的话),因此包含潜在的幽默和苦涩。
 
《这时对那时错》的情节由最简化的情景构成,由此建立了延缓的和一系列变化中的简单场景。洪尚秀的叙事方式是延缓初始前提,而通常其他导演会立即发展前提以期获得满意的结果。洪尚秀构建的小品故事往往开头了却不完全收尾,当主角走出镜头,电影可能结束,但结局仍然保留所有的可能性。《这时对那时错》讲述一位叫咸春洙(郑在咏饰)的电影导演(是的!)到水原市参加电影节,其中有他最新作品的放映和交流活动。因为弄错时间而提前一天到水原,咸春洙有时间去参观一个寺庙,在一个供参拜的宫殿里,他偶遇尹希静(金敏喜饰),一位美丽恬静的女孩,她希望成为画家。寺庙闲聊之后,他们一起去咖啡厅,去画室,之后他们一起吃饭喝酒,然后还去了尹希静的朋友聚会,最后咸春洙送尹希静回家(尹希静与母亲同住)。第二天,电影放映结束后,在映后交流会上,咸春洙与主持人间的交流火药味十足。以上为全部情节。
 
洪氏电影的叙事力度是基于延缓和拉伸时间,通过延迟动作加强角色的行为特征,并由角色间的对话加以修正。我们发现所有洪氏作品都是同一个副本,同一个语法模式。《这时对那时错》中的一小时被复刻了一遍,像是电影在电影里翻拍了一遍。电影场景按相同顺序再次出现,在重复中产生差异性这在洪氏电影中很常见,我们无法解释其中缘由且很大程度上这是偶然的。角色的情感发展和某些情况下的剧情发展,积少成多,微小改变将导致大的变化。任何关系或者状态的不确定性是重复和复制游戏的前提。举个例子,影片第一部分,在尹希静的画室,她表现得没有安全感,作为反应,咸春洙使劲夸赞她的画作,电影里有详细呈现(这些夸赞之词后来将他置于尴尬境地)。第二部分,不管何种原因,尹希静表现得更为自信些,咸春洙带批判性的评论了画作,此部分中画作并没出现在电影画面里。尹希静的态度的微调将相同人物相同情节引向了不同的结局,由此说明洪氏结构和剧情对偶然性的依赖程度。
 
看似不用力的洪氏喜剧的主要笑料来自于语言的、口头的纠结,基于角色的所说与所为的轻微的却可感知的分离。与洪尚秀的其他很多电影一样,《这时对那时错》的“机构”的可能由一个词的发音而“触发”,也就是“敏感”。在对话中某个词的特别的发音可能另有所指,而没有明说,这就可能造成误会。这往往是由某个角色描述另一个角色引起,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角色的未知性格,从而引发下意识的快感。《这时对那时错》第一部分的接近结尾部分是个高明的桥段,尹希静朋友意识到咸春洙关于她画作的评价,和咸春洙在采访中评价他自己的作品用词基本一样(她不知这会造成什么结果,因此想探究更多,虽然这个过程很不顺利)。这就是一个明显的“机构”:他从她身上看到了他自己。
 
值得提起的是获得洛迦诺影帝的郑在咏,他表现非凡。洪氏电影的其中一个标志是他的男演员的本色表演,但是郑在咏细致入微的表演(尤其是寿司店的段落里,他醉酒示爱和求婚,表情混杂了害羞和高兴,因为喝高了的缘故而面容扭曲)令人印象深刻,因为洪尚秀喜欢拍长镜头,一般不会有特写镜头使演员有机会用面部表情传达感受和深刻的情感。在洪氏典型画框中,演员唯一有机会表达内心戏的机会就是镜头接近的时候,前后推拉镜头往往与对话中的情绪改变相匹配(有时是为了过渡场景)。《这时对那时错》共有32个推镜,无一例外都是在对话的逻辑的拐点处或是在对话激起情感变化的地方运用。第一部分里的咖啡厅场景,尹希静发现她爱上的这位导演竟然有了家室,当搞清楚状况后,镜头缓慢推向尹希静,将她至于画框的中央位置,强调她的情绪变化。
 
批评者可能会认为洪尚秀只不过是在一味重复自己,但无可否认的是他已经成为将重复变为电影和人类学结构的专家。他的电影举重若轻,达到了非凡的深度。一般来说重复是一项精细和困难的活儿,因为看似一样的东西迟早会发展成意料之外,只有有耐心的导演能捕捉和控制这些非固定的变化。在同一部电影里复制一遍自己的电影,洪尚秀达到了他的主题的真谛,关键不在于文本,而是拍摄典型人物(本片是自大的导演和奋斗的年轻艺术家)间的有缺憾的交流,特别是在建立性吸引的过程中玩的不戳破的对话游戏。秘密在于利用典型却高于典型,从而可窥行为母体。
 
在《这时对那时错》的两个小时里,典雅景致或者体裁修饰缺席,却并没有丧失美感。最后一个镜头,尹希静离开电影院走在铺满白雪的街道上,无疑是在表现这个世界的美好。开头不张扬地插入尹希静家附近的佛像的画面同样如此。如此这般的美丽镜头贯穿了整部电影,起点缀作用,却不露声色(仔细看的观众可以发现),作为整体来看,接收到了的观众会有惊奇的视觉体验。生活在《这时对那时错》的场景里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是一部平和美丽的电影,且是稀缺型电影。

—Roger Koza
 

Q & A
Cinema Scope:我们从电影节表单上看到你这部电影标题是“这时对那时错”,但在我们得知这部电影有两部分之前,片头字幕显示为“那时对这时错”,有人会以为你在世界首映前的最后时刻更改了电影标题。这将我们引向你电影中并不鲜见的,此片则更加明显的,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意识到,却在电影中构建重现了。
 
洪尚秀:可以说,是这样的。我不认为似曾相识是我的形式结构,还有…嗯,在第二部分,那位导演并不认识他遇见的女孩,不能说她使他想起某人或者从前的某事。但是观众在第二部分开始时已经认识他和她了。我给郑在咏导戏的时候,让他表现得像是他与她有亲密的奇怪的联系,一种强烈的认同感,觉得自己认识她,却又无从解释原因。这样理解的话,讲似曾相识是说得通的。
 
 
Scope:你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过,你拍完第一部分后,完成剪辑,然后给演员看,所以演员知道了情节结构,却不知道第二部分中他们的角色。也许因为这样,可以说在第二部分中有了某种道德提升,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改善。但也许正是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使得第二次重来一切没有走向完美的原因,因为这是一种糟糕的感觉。
 
洪:比较这两部分,如果我能称它们为“部分”的话,一些元素能很好的联系起来,让观众感觉自己能解释两部分的道德和态度的变化。但有的元素并不是这样的,两个世界是十分独立的。如果有人能将这两部分的关系解释清楚,会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但这会终结一切事物…你们懂我的意思吗?这样能讲得通,但还是会觉得这两部分是非常独立的。并不是说教,让我画图解释……

<图片2>

图中的两个圆圈代表两个独立的世界。若你相信这两个世界同时存在,一旦你发现它们间的关联,两个世界就会消失。一旦我们弄清了这两个世界的关系,它们就走到尽头了。还好,弄清它们的关联并不容易。若世界存在无限的可能性,所有的疑问都将有活力,像是永恒的回响一般。

 
Scope:即使这两部分是平行世界,电影的先后顺序还是重要的,第二部分跟在第一部分后边。如果你是为艺术馆拍摄视频,则可以同时在两个屏幕上展示两个部分,事物可以平行发展。
 
洪:即使像那样展示,你总是得先看其中一部分,再看另一部分。不能回避时间范围。重要的是思考时间范围上事物的历程。
 
 
Scope:你之前没在水原市拍过电影。
 
洪:是的,这是第一次。
 
 
Scope:那座城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你在那里拍电影的感觉如何?
 
洪:现在我几乎不作任何准备就开拍电影,我的意思是,还是要准备两件事:地点和演员。我对水原市完全不了解,也许我在很久以前读到过有关它的资料让我对这个地方有最初印象。水原是个阴冷的城市,我某天去了那里,见了一些人,在周边逛了逛,然后决定在这拍摄。比如,电影里出现的寿司店是我偶然间发现的,店主是一个很好的人,我跟他说:“我是洪尚秀,是电影导演,我会与我的小小的电影团队拍摄三周时间。我工作的方式很奇怪,所以我不知道确切时间,你能允许我拍摄吗?也许我还会回来两三次,但我知道行程后会立即通知你的。”他说:“好的,但不要在周末。”这样,我与这些地方达成了协议,但我当时并不知道我要在那干什么,我只是凭直觉选择它们。
 
 
Scope:当你与将要合作的演员见面时,第一印象重要吗?
 
洪:这也许是我的偏见,我相信与演员见面的第一印象决定了所有事情的开端。能让我感兴趣最为重要,这是核心:我把它们当做平常人看待,对他们作为演员参与的作品不作评价。我经常不知道他们之前参演过什么电影。基于这种印象,有时我能记起很久以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一些情景,一些困境或者丢失的记忆。
 
 


Scope:这次与金敏喜合作怎么样?你们之前从没合作过。
 
洪:很简单:我问她这段时间是否能和我合作。然后我有了两个主要角色和一些拍摄地点。那时离开机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一些想法开始浮现,但没有完全定下来。开机前三四天我做了一些重要决定,比如我会在宫殿前面拍摄一个场景,两个角色会在这相遇。所以我联系了宫殿管理者,告诉他们我们要在这拍摄。开机的第一天很早的时候我开始写那天的剧本,在办公室里或者直接在拍摄地点。我一般早上5点或者6点开始写剧本,写三个小时,有时候写五个小时。
 
 
Scope:你从什么时候开始采用这种方式工作的,没有完整剧本?
 
洪:我拍最初的三四部电影时和其他人一样。后来我开始拒绝剧本,但有20页左右的整个故事的概述,我以前称它为“treatment(疗法)”。即便如此,这些年来也越来越被压缩了,当我拍摄《玉熙的电影》(2010年)时变得更随意了,只剩下几个备注,“treatment(疗法)”没有了。
 
 
Scope:在压力下你写得更好?
 
洪:我有点享受这样,是的。
 
 
Scope:我对你的电影与现实及你的生活和经历“调情”很感兴趣。举两个例子:当我谷歌金敏喜的时候并不知道她,我读到的第一条信息是她在做演员之前是一个模特,她在电影里的角色尹希静就引用了这个事实。在第二部分的结尾,她在电影院里观看咸春洙的最新电影,你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听到的声音来自你的上一部作品《自由之丘》(2014年)。你的电影可能不是基于你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但总是有一种转化。

洪:当然,这是必须的。对你重要的事情可能对你的电影也重要…

<图片3>

想象一下,这个矩形是现实生活。我想尽量接近它。怎么办?利用我生活的细节,我经历过的事物,我从认识的或者刚遇见的人听到的事情。我总是混合不同的信息源,从来都不是关于我自己,但看起来像是发生过的事一样,或者看起来像是关于我的故事,我喜欢这种效果。当我23岁的时候,在写一个基于真实故事的剧本时就意识到了这点。我当时很紧张,不能动,我需要距离。同样的,我的电影不是与现实生活平行的存在,我要做的是跟随离弦之箭射向现实生活,并在最后一刻阻止它。

 
Scope:你刚才说过你不在意演员在与你合作之前演过什么作品,但是你还是几乎总用职业演员,这说明你看重和信任他们的演技和能力。
 
洪:我之前合作过完全业余的演员,《江原道之力》就是。他们很有天才,展现了本色表演,但他们的厚度不足,虚弱无力。比如说我写的台词,看起来自然,实际上是加工过的,所以要求精准,业余演员不能适应这点。这是我与职业演员合作的原因:他们可以很精准,做到我想让他们做的。但是我与他们初次见面时并不把他们当做演员看。
 
 
Scope:你开掉过演员吗?
 
洪:有一次我几乎这么干了,我想开掉一个演员。他有很多愚蠢的点子。我打电话给他,他来了我公寓,晚上我们在操场进行了交谈…他同意改变做法。
 
 
Scope:昨天你说你总是想到同样的角色和同样的场景,因为你是同一个人。但是现在你已经制作电影20年了,你不在是同样的你了。就像你电影里表现的那样,当故事重复,保持不变的就是改变。
 
洪:是的,比如我现在对我母亲的感觉跟20年前不一样了。但我可以使用同样的元素展现我所经历的变化。有时候我会有全新的元素,但不会在每部电影中寻求新元素,我不觉得我需要他们,怎么处理相同的元素很重要。使我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困境和难题变化的很少。我的电影的主要角色是导演,他也可以是不同职业的人,但是我非常了解一个电影导演是怎样的,所以这样对我来说更容易一些。
 
 
Scope:你不断的寻找新面孔,新演员,但对技术团队却保持忠诚,尤其是对你的摄影师Park Hongyeol。保持家人一般的关系对你重要吗?
 
洪:嗯,制作电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之一。当我制作电影的时候我希望我能高兴和被好人围绕,他们不需要很有技术或者出名,他们不是混蛋这点对我很重要。


 
Scope:总是你决定摄影机位吗?
 
洪:我决定机位!
 
 
Scope:只有一台摄影机?
 
洪:只有一台。我决定摄影角度,角度能说明很多东西,镜头运动也能。
 
 
Scope:举个例子,第一部分我们能看到她(尹希静)的画布,第二部分却不能…
 
洪:两次不同的视角的镜头。当我第一次与摄影师见面的时候,我会告诉他要接受我来决定摄影角度,这是首要问题。
 
 
Scope:你有时间与演员排练吗?
 
洪:早上演员读我的剧本的时候他们开始记忆第一个场景。我给他们看大约30分钟剧本,然后与他们见面,他们读台词。这是很宝贵的时刻,我很享受其中。然后我修改一点点,不会太多,大约花个30多分钟的样子,然后开始拍摄。之后我们进行这天的下一个场景,利用换拍摄场地和布景的时间,我们重复这个过程。
 
 
Scope:你拍的条数很少?
 
洪:一般少于10条,有时候15条,极少的情况下我能拍个30条。但一般是七八条。
 
 
Scope:为什么你电影里很多场景都是在喝酒?
 
洪:因为我喜欢喝酒,这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为什么要回避自己如此熟悉的情形呢?我没有爱好,很多人喜欢钓鱼和旅行等等,我不喜欢。
 
 
Scope:你有考虑过与不喝酒的演员拍一部电影吗?
 
洪:我拍过!我尊重他们每个人的品味。有些人不能喝酒,他们的脸会红,然后我就给他们假的烧酒。对我而言,坐下来喝烧酒然后喝咖啡会很舒服。
 
 
Scope:你总是被与相似的导演作比较,比如埃里克·侯麦。有不太明显的影响你的别的艺术家吗?
 
洪:我不知道该说谁,但他们几乎都是作家、小说家。海明威对我很重要,契科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但我最敬佩的艺术家是塞尚,当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注意到他的画作时,我觉得它们简直完美,我不再需要其他任何东西了。我感觉到了亲切感,这很打动我。我觉得我处在完美的面前。
 
 
Scope:我犹豫要不要提出来,但在新闻发布会总有人问你关于推镜的运用,在这部电影中也有你使用推镜的不同的方式,有时候是引入画框之外的角色…
 
洪:我不能向你解释为什么我使用推镜,真的不能。我在第六部电影的时候开始使用它们,我只是某一天觉得这样做不需要剪辑就能接近演员了。使用它们,我发现能创造一种特殊的连续节奏,而且很容易。从那以后我就保持这样做了,我没想过它成为我的标志。
 
 
Scope:这是个意外?
 
洪:我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事情都是意外!成为导演也是其中一项,我遇到的人,我爱上的女人…20岁的时候我无所事事,甚至没准备大学考试,然后我遇到了一位剧作家,他醉醺醺的,我坐在他旁边,然后他问我:“尚秀,你都干些什么?”“没什么。”我回答。“嗯,你能成为一个好的戏剧导演。”然后我开始朝这方面想,然后上大学学习戏剧。但是戏剧学院太烂了,我不喜欢戏剧教义。然后我看向窗外,旁边那栋楼是电影学院,两三个家伙拿着摄像机在拍摄。所以我转到了电影学院。
 
 
Scope:你与你妻子相遇也是意外?

 洪:是的!当我从大学图书馆出来的时候她刚好经过,我喜欢她的面容,她也很友好。我鼓起勇气要了她的号码。早晨的时候我去接她,我们去了她家附近的海边,然后问她是否愿意做我的女朋友。两三个月后我向她求婚了。
 
 
Scope:你会参演自己的电影吗?还是你太害羞?
 
洪:我会害羞,但不是太害羞。但我知道我会是一个糟糕的演员,所以我想这永远不会实现。或者说,这至少超出了我的范围。

—Francisco Ferreira & Julien Gester

----------------------------------------------------------------------------------------------------------------------------------------------
原文:奇遇电影:关于《这时对那时错》,洪尚秀都说不清楚,只好画给你看
更多迷影资讯请关注奇遇电影公共号,渣号搜“cinematik"。
<图片7>

 3 ) 这时尴尬,那时微妙

洪常秀喜欢在电影里玩转各式游戏:

《夜与日》是一篇有趣的巴黎的旅行日记;《北村方向》是轮番式重复情景与人物的梦境结构小品,堪称他的“盗梦空间”;《玉熙的电影》是同个故事的四重变奏演绎;《夏夏夏》是两位喝酒大叔将自己的恋爱人生经历以排列组合的方式吹出来;《剧场前》将嵌套的戏中戏颠覆运用,把人生的真实与戏剧的真实并列探讨;《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则是梦与现实的庞杂交织;而《我们善熙》里,三位不同的男性以“我的善熙”,拼凑出了一位“我们善熙”。 不同的男女两性故事在他花样翻飞的叙事手法和恒久不变的变焦镜头下,不断揭露着我们的生活原貌,《这时对,那时错》则是他的最新的尝试。

如果只是将这部电影当作一部普通的爱情片来观看,也许是会失望的。因为它对话过多,两段相通故事间的剧情也看似稀薄。甚至在洪常秀电影的序列中,剧情也显得较为寡淡无趣。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实际上,这是一份剖析男欢女爱的两性关系的精微剖本,更是一部将矛头指向观众的批判之作:爱情何尝不是这时尴尬,那时微妙。《这时对,那时错》的片名,也许就是对它最好的注脚。

影片由两部分组成,男主角是一位电影导演,他偶然的一次机会下邂逅了落魄的女艺术家。两人通过咖啡、晚餐距离渐进,当女主在之后的晚会上得知导演已经结婚后,十分失望伤心。第二部分则展示了一个大体相通的故事,却处处存在微妙的不同,改变了不少细节之后,才是这部电影的蓄力点。

出现了两次的电影名,两个相同的时间点里,两个相同的主角相遇,两段极简故事映射互文,微妙而不可言的情绪和氛围,重复之中暗含冲突,真真假假互相融合,在日夜与酒烟之中,洪尚秀的尴尬美学被发挥到极致。而人物的行为,则更多地产生与细密的差别里,营造出人生境遇的细微差别和偶然,并以最后的错过进行自嘲,着实有一种过尽千帆皆不是之感。 在第一个故事里,男导演显得是一个老辣的“伪君子”,对一切事故都彬彬有礼,说话的氛围中总是带着微妙却奇异的道德高地,说出口的对白仿佛经过层层的安排,以至于在最后,女艺术家发现了导演对自己只不过是婚外恋的情感之时,对他的道貌岸然产生了厌恶,反而是其姐姐假惺惺地赶去了他的讲解会。

第一个故事里的男导演形象在之前的洪尚秀电影中时常出现,他们圆滑世故,心中充满心思,小心翼翼,但总还是会败露。在这样幽默且富调侃的电影语境下,这群“伪君子”其实反而令人徒生可爱、可怜之情,但也毋庸置疑,他们的原貌和目的是显得如此猥琐。

在电影的后半段,外表与身份同样的两个角色将故事重演,这时候的男主角显得笨拙而诚恳,但他是个截然不同的“真小人”吗?答案似乎没有为我们揭晓,不过可以确定,他有着袒露的欲望,是一个脆弱而真诚的文艺大叔,甚至于在欲望无处发泄的时候,会酒后闹事。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第二个故事中多出了不少洪尚秀的小情绪,类似于“陌生男女的相遇,不是戴上面具做完人,而是更多地进行真诚的表达。” 值得探讨的是两次男导演的作为,一个显得讨好,另一个则仿佛背道而驰,其实暗含两种不同的恋爱观。在恋爱之中,有什么元素、因素会导致什么后果,这也是主题的一个方面。但洪尚秀真的想做这样肤浅刻意的表达吗?疑问依然存在。 我看了一位朋友对此作的见解,方才注意一处此前忽视的重要细节:在电影后半段的结尾之处,其实有这么一节:“男主在酒后失态后送女主回家,女主对他的真性情表达了理解和宽容之意,而后男主得寸进尺,希望能继续深聊。女主则提议让他先在外面小等一会,容自己进去再偷偷出来,男主欣然应好。镜头一转到了第二天,电影院里两人最后话别,女主向男主致歉,原来昨晚她进家门后并没出来。男主则笑着替她圆场称没关系。彼时两人轻声呢喃、甜言蜜语,你侬我侬的气氛微妙又暧昧,简直像在谈恋爱。” 爱情的状态和与之相配的形状,就这么表露出来了。我们常常说男欢女爱,但爱情,似乎通常由口是心非催生,在稀里糊涂的过程里成长,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幻灭,它没有根基,更是脆弱,甚至于爱情里的“真小人”是小人么?不是,他是比前者更高手的存在。

人心的难以把握和不可靠,则在这样的氛围里渲染,宛如一场妙不可言的“爱情实验”。我们看懂了两个字:虚伪。 电影中的男主角,无论是以何种态度,在偶遇的恋爱面前,总会有虚伪一面,这也许才是他最终的答案。他做了这般在两个相同的时间点里,两个相同的主角相遇,两段微妙的故事互文的爱情实验,实则是在解剖人这个动物。在重复之中暗含冲突,在真真假假互相融合,在日夜与酒烟之中,洪尚秀的“尴尬美学”被发挥到极致。

而人物作为的差别,则演化出人生境遇的细微差别和偶然。一个更显得讨好和主流的答案和一个真实的观察,仿佛背道而驰,其实暗含两种不同的恋爱观。在恋爱之中,有什么元素、因素会导致什么后果,这也是主题的一个方面。

那么被改变的究竟是什么呢?

被改变的最后的结局,导演在电影开场时离开。电影散场后,成群看完电影的人们从资料馆出来,女主角一个人从门口出来,步入雪地,一点点消失在镜头里,她之前对着那位导演说,“我要看完你所有的电影”,这也许便是这次洪尚秀电影里的一点关窍——两人的心境已经和第一版本的结尾全然不同。

这两段不同的梦境慢慢交织回旋,宛如不真实的生活本身。

 4 ) 十个前后不同,以及猜想

1、女工作人员宝拉
PART 1:想要贴上导演。刚见面,说对我来说你是最重要的导演,我孤单的时候如何如何,滑冰,尖叫。结束时,单独与导演相处,可以去首尔找你么?主动拥抱导演,导演好帅等等。
PART 2:中性。片尾放映结束时和另一位主持人一起与导演在门外抽烟。没有主动提出送导演。
猜想:女人主动,男人很容易就回避了。

2、从宫殿去希静工作室的路上
PART 1:导演画外音,她说要给我看画,就去了工作了。
PART 2:无画外音。
猜想:Part 1中,导演在为自己做的事找借口。

3、希静工作室的调色板
PART 1:暖调(有些肉色)颜料。
PART 2:绿色颜料。
猜想:导演所感觉到女人的态度。

4、在希静工作室导演对画作的评价
PART 1:(旁白,一瞬间有一种去了很远地方旅行的感觉。)对画的评价大抵是,想走一个很难走的路,很敏感很有勇气的一条路。
PART 2:为了自己而作的作品,希望从中得到安慰。太辛苦孤单,好像有伤处一样,有伤心处,心里要有爱才行。希静生气了。
猜想:在Part 1中,导演评价的是画作。Part 2中,评价的是女人的心。导演主动。

5、诗人与农夫咖啡馆门口
PART 1:到的时候无人,走的时候也无人。
PART 2:到的时候男店主在门口抽烟,走的时候与男店主道别。
猜想:不懂。

6、大姐1(戴眼镜、黑衣)
PART 1:爱评判人。在咖啡馆喝酒的时候,导演谈对希静画作的评价,大姐1说,我读过你的访谈,跟现在讲的话是一样的。导演走出放映厅后,她送上了自己写的书,扉页上有很长一段字,看不懂。导演敬而远之,说我会好好看的。
PART 2:很和蔼,导演钻到桌子下,她去查看。原谅导演,因为是艺术家。
猜想:女人爱评判人,男人讨厌。

7、大姐2(棕色衣服)
PART 1:八卦,爱显摆。在咖啡馆喝酒的时候说,听说导演跟女性工作人员关系紧张。还没结婚么?我记忆力好。我人脉广。
PART 2:我是粉丝,你是最棒的。是个不错的大叔。
猜想:女人爱八卦,男人敬而远之。

8、在寿司店
PART 1:感觉希静主动。贴近导演耳边说话,我一个朋友都没有,没有那个呢。导演的表情很奇怪尴尬(描述不好这个表情),起身出门抽烟。女人似乎在后悔自己说的话。
PART 2:希静说:你不花心么?我看起来很孤独么?事实上我没有朋友,全是我的错吧。为什么那样看我,很奇怪。导演说:我好像爱你,想跟你结婚。好像不能结婚,结过婚,有两个孩子,但还是很爱你。哭……互相感谢。给了这样的感觉。一生都会好好珍惜的。
猜想:在Part 1中,女人主动,男人回避。Part 2中,导演主动,得到回应。

9、半夜骑自行车的邻居
PART 1:无。
PART 2:路过。
猜想:不懂。

10、最后的告别
PART 1:听说了导演已婚,希静趴在咖啡馆的桌子上。她让导演离开,这样会好些。导演说,对不起,我走了。
PART 2:在影院。导演:我要走了,昨天不好意思没能出去。希静:我很想你呀,我要好好看你的电影。互相感谢。希静落寞低头,不多久抬头认真看电影。
猜想:PART1中,女人主动,得不到寻求安全感的男人的更多反馈,心情如光秃秃的树枝。Part 2中,两人互相感谢对方给予的这一刻,都知道没有将来,镜头结束在纯洁的雪地中,哀而不伤,为这段相遇画上句号。



如果,我当时那样表达,一切会有不同么?会的。

但最终,男与女,终将孤独一人。无论是在不告而别,还依依不舍之后。

男与女,就像电影院中坐在前后排的两人,被座椅阻隔,不能接近。而不管言语中的互动,我走了,亦或是想你。也如在电影院,一个人在大屏幕上,而另外一个人只能静静观看。

 5 ) 这时对那时错:天真的文艺女青年

在想这应该是做文艺青年的第三个冬天,文艺青年对我来讲就是往深刻深入,对庸俗保持警惕以及高尚的逼格和创作能力。2013年看了洪尚秀的《夏夏夏》,2014年看的《在异国》,2015年看《这时对那时错》,前两部都记不清具体的细节了,不会超出爱情、性和出轨的范畴,大抵就是想入非非的男人和迷惘脆弱的女人,他们有一些文艺情怀,与现实若即若离,我在这个离不开烧酒的导演那里总结了一下文艺青年的生态环境,喝酒,抽烟,聊天,勾引,以及惆怅,他的电影总有远处的声响,变焦,男女主角在镜头里会显得尴尬和窘迫,失意的年轻人很容易从他的作品里找到饮酒之后微醺的状态,暖暖的,如沐春风,可又让人觉得怅然若失。倒不是因为导演在刻意地反复论证男人的不忠与女人的善变,每当电影结束的时候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长长地叹一口气,“噢,这一次又失败了呀”,心里就想问,为什么电影里会这样,而现实中的局面会比这更糟,悲伤不可安慰,欲望不可拦阻,真诚不可久长。




《这时对那时错》里有两种版本的导演春洙和希静小姐。第一种版本里导演春洙觉得希静小姐很美,在表白的同时掩盖了自己已经结婚并且有两个孩子的事实,直到在希静的朋友面前吐露真言,希静觉得很受伤,春洙也恼羞成怒,在第二天的电影展映上发了彪;第二种版本春洙表白的同时也把事实告诉了希静,虽然酒后失态仍然赢得了希静的爱慕,希静去看了导演的电影,两人最终愉快地告别。虽然电影名字包含了相对的时态和相反的结果,却没有点明到底哪种是对哪种是错,毕竟讲的是有家室的男人异乡艳遇的故事,虽然没有往性的方向走,暗示虽不如裸露直白,效果却很明显,这部没有什么肌肤之亲的电影在韩国被列为不适合19岁以下的人观看,男人约女人喝咖啡,女人陪男人饮酒,男女之事大抵如此。

这两个版本最大的区分在于表达的困境是否大于语境,第一个版本中春洙在展映上激烈地陈述了“语言的力量,真是搞笑,有什么了不起的,都去寻求这个,我不觉得有那种重要的语言,只会阻碍我们。”,场面结束得非常不愉快;第二个版本里不知道春洙到底讲了什么,但是活动举办得很成功。表达上的保留和矫饰会阻碍情感的流动,放弃表达就是在规避对真挚和坦诚的渴求。春洙作为国内名声响亮的艺术电影导演受人爱戴和尊重,很容易获得女性的崇拜和仰慕,他并不珍视这些,甚至有信息表明他对女性的态度很不友好,倒是希静遗世独立的敏感人格很吸引他,那种不需要听众和观众的孤绝对他而言很新鲜。男人最容易吸引女人的方式可能就是展露自己不轻易示人的一面,春洙在希静面前喝得很醉,大声表白,送给了希静他的婚戒,并且在女性朋友面前脱光了衣服(因为热),希静觉得他有趣可爱。一起走在深冬的深夜里,希静大概30出头的年纪仍然和母亲住在一起,因为门禁和母亲的看管,春洙没有等到希静,第二天希静跑去看了他的电影,只有短暂的交流,春洙很感谢她来看他的作品,最终她只是一个他的影迷。

这大概半个白天,半个夜晚的时间,两个陌生人搭讪、聊天、喝酒然后分手,都无法确定这种暧昧是化学反应还是逢场作戏,看上去更像是中年无聊的大叔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在与希静认识前春洙还在溜冰场与女性工作人员度过了充满尖叫的刺激时光,与他一起共事的姑娘说“我孤单的时候,您的电影给了我很多力量,看您的电影的时候,我一直想,还有这样的电影啊,就感觉活着还是挺好的”,电影开始的时候很像是网友约炮,这位声名卓著的导演看见她的时候告诉自己“要小心点,太漂亮了”,毕竟一起共事,克制谨慎才是他的作风,希静不过是他打发无聊的一个路人甲。扮演希静的演员是个气质型美女,并没有抓人眼球的五官,所以电影中希静并不觉得自己好看。两个版本中的春洙都是圆滑狡黠的,不管他是否愿意说真话,语言的力量仅仅作用于女人。希静与母亲住在一起,寡言、害羞、脆弱,如鸽子一般清白,她对春洙说“对不起,昨晚没能出去”,春洙说“没关系,天太冷了我等一会儿就走了”,希静“是吗?”,春洙“是”,看到这里大龄文艺女青年的困境让我焦虑。



电影末尾,天下起了雪,电影散场,文艺青年的“刻奇”时刻结束,希静与人流分开向不同的方位走去,带着满足和愉悦。留着长发的文艺男青年害羞地过来与春洙握手,一身“性冷淡”打扮的女知识分子送给春洙签有自己名字的书,突然就想到文艺也是一种市场营销,问题就在于春洙毫无真诚可言,他像一个手艺超群的杂耍家,可是人人都爱他。洪尚秀拍出这个电影反而显得很实在,天真的文艺青年,有些人不仅想要你的精神,还不会放过你的钱包,如果有机会肉体也要尝鲜。我想起了另一部反电影的电影,莱奥卡拉克斯的《神圣车行》。那些语言,是台词,是手艺人的作品,并不值得被写进给男朋友的情书里。观众,听众和读者,不过都是消费者,可毕竟有美国文学巨擘梅尔维尔笔下“巴托比”这一“我宁愿不”来拒绝一切的诡异角色,创作者这一身份还是值得回馈以鲜花和泪水的。只是在电影这一领域内,天真的文艺女青年要相当小心才是,“你们必须像鸽子一般清白,像毒蛇一般精明”。

 6 ) 对与错

在生活态度上,前篇中女主有颓废倾向,比如进工作室就抽烟,还说“就想什么都不考虑,平静地生活”,“每天确认自己还活着就可以了”;而在后篇中,女主提到自己戒烟戒酒了,在谈论“无聊”话题时,她不理解别人为什么会无聊,她说:“能做的事那么多,我是不会感到无聊的”。在男女交往的仪态上,前篇中的女主过于主动。比如,虽然男主热切地邀请她一起喝咖啡,但她也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当男主说想看她的画,她暗示“以后可以给您看,如果您真地想看的话”,而后,又主动要给男主看画;在工作室内,几次三番地要给男主到楼下超市买咖啡,显得过于殷情;在邀请男主参加她朋友的聚会时,也表现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样子。在后篇中,女主是犹豫半天才答应一起喝咖啡,男主同样表达想看画,女主是在他再次要求看画时才答应带他去工作室;在工作室内,女主也没对他那般殷情;邀请男主参加聚会并没表现那么强势,一副“不去则休”的态度。

 短评

总是很想砍死洪尚秀电影里的男主和摄影师

6分钟前
  • 凹凸
  • 还行

尴尬和真情,其实离的很近。

9分钟前
  • 阿巴厮
  • 推荐

影片弥补了每位文艺青年在现实生活中无人可聊、无人可以交心、无人可以理解自己的缺憾,而且本片特别优秀的地方是你不用重新买票或重新双击文件,就可以立马再一次观赏同样的剧情,再一次投入“尴尬”之中,简直太人性化处理了。

1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想起英国老片《贵在真诚》。金敏喜跟尹汝贞说这是艺术片导演你不认识,要笑死。第一段被戳穿时郑在咏反复撩头发也好笑。全片表演没问题,但第一段的尬聊太乏味,男人尬聊套路,所以失败。第二段重新来过,真诚了所以……成功?别忘了这片子是这时对错/那时对错,第二段也错了,是文艺男转移性欲的窝囊

15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洪尚秀的尴尬美学太高级了,令人捧腹。而且就算当时不觉得,回头细想这个剧本怎能写成这样自然呢,服。两位演员特别好,在全是很长很长镜头并不断放大到不同的人脸上的情况下,全部情绪都搞掂... 加到五星还有个原因是洪尚秀虽然没有来电影节,但他把对问答环节的憎恨拍出来了哈哈哈

16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这时对,能怎样。那时错,又何妨。男女之间,脐下三寸。洪氏猥琐,意味深长。

18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非常非常有趣!自由之丘不太喜欢但这部很喜欢~笑点实在太多了 两段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那时对这时错和这时对那时错 郑在泳喝醉之后不造哭着还是笑着的告白实在笑到不行 恭维男跟真挚男的结果 女人的心思还是没法猜

19分钟前
  • Xaviera
  • 推荐

从最后一下送回家开始。真诚像是洪尚秀写给某个恋人的回忆。于是就理解之前所有的简单和无聊。

21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哈哈,好吧。所以这片子是要告诉我们,只有坦诚相待才能约到妹子是嘛。我试过了,没用的……

26分钟前
  • 远子
  • 推荐

果然人面对欲望最成熟的手段是坦诚,而坦诚又能让欲望减少

31分钟前
  • 一事无成孟烦了
  • 还行

洪尚秀的片子谈不上情节,注意力放在絮叨对白上更容易发呆跑神,任何男女的调情和煞有介事的说爱,都经不起镜头的端详和第三方视角,主角们明明在认真勾兑,镜头下却傻逼兮兮。观众阵阵翻白眼、阵阵哈哈哈,尴尬出了欢乐来。可最后无聊猥琐的男女客客气气鞠躬、握手,尴尬中竟有了一丝肝胆相照的动人。

36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如果只是作为一部电影,它一般般,不算好看。但作为一部洪常秀作品——在第二次进入咖啡厅后,《这时对那时错》开始变得怪趣横生,像一个四维空间,某个段落的具体时刻,指向了全然不同的洪常秀作品。江原道的力,转门外的落水狗,猥琐男势利女,玉姬的中老年嗟叹,海媛的梦,北村方向的热气……

41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4 洪尚秀很聪明,两段故事简简单单,文本对应却极度丰富巧妙有趣,而且也一点不缺爱情境遇里两性关系与人性复杂的深度与细节。重复式故事里台词的表述差别以及镜头调度上的微妙变化,都让观众有种很奇妙的“找不同”的参与感。爱情之外更难能可贵的是对自我电影艺术创作的思考和自嘲。

45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约炮的两种可能性

46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第一部分将洪尚秀的尴尬美学发挥到了极致,第二部分将角色的性格微调之后,差不多快成浪漫的爱情小清新了,是艺术男用色眯眯和甜言蜜语泡妞,还是艺术男又脆弱真诚加甜言蜜语泡妞,除了性格,更多的是展示陌生人之间人际关系的微妙,爱情和好感究竟是来源于哪些因素,像是做了场实验。★★★★

5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给了两种情况,依然殊途同归。在任何环境里,男人的弱点都是猥琐软弱,女人的弱点都是善变多情。没多大区别。

51分钟前
  • Hana
  • 较差

人生呐,能遇见金敏喜真好。

54分钟前
  • 横折
  • 还行

梅雪风:男人的核心也许是约炮,但他需要一种更有精神性的东西来证明这次行为的独特,而女人的核心却是要证明自己的独特性,约炮只是证明这种独特性后对对方的奖赏,两人在这种不同步的需求中拉扯。

55分钟前
  • nagoshi
  • 推荐

《中年男子出轨指南:失败案例与优秀示范》

59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资料馆2016.4.12.6:30pm 第一段是往回拉的视点后置(看与被看),第二段是横摇的对等交流。前者是紧绷着的欲望,后者是敞开的碰撞。这种重复带来的不是结果导向的商业片奇观,而是每一段节奏复沓叠加后的恍然与会心。也可以说带着一点小小的教益:遭遇身处婚外恋、恋外恋时也要尽量做个敞亮的人。

1小时前
  • xīn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