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马1973

动作片香港1973

主演:狄龙  姜大卫  陈观泰  井莉  井淼  

导演:张彻

播放地址

 剧照

刺马1973 剧照 NO.1刺马1973 剧照 NO.2刺马1973 剧照 NO.3刺马1973 剧照 NO.4刺马1973 剧照 NO.5刺马1973 剧照 NO.6刺马1973 剧照 NO.13刺马1973 剧照 NO.14刺马1973 剧照 NO.15刺马1973 剧照 NO.16刺马1973 剧照 NO.17刺马1973 剧照 NO.18刺马1973 剧照 NO.19刺马1973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18:44

详细剧情

  清朝乱世,草莽中人张汶祥(姜大卫)、黄纵(陈观泰)与马新贻(狄龙)不打不相识,结拜为异姓兄弟,马新贻被推为大哥,张汶祥做了三弟。马新贻的勃勃野心引来黄纵妻子米兰(井莉)的爱慕眼光,但因力求上进的雄心和道德观念的约束,马新贻没接受米兰的爱,到升任两江总督后,马新贻变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并在道德和感情防线彻底崩溃的情形下占有了米兰,同时设计杀害了粗豪鲁莽一心向他的黄纵。  张汶祥查出二哥的真实死因后,一改平日的跳脱灵动,郑重地约为女人舍弃好兄弟的马新贻出来清账。

 长篇影评

 1 ) 勾引二嫂不如勾引二弟

  
  首先这个电影的马术部分我很喜欢,我脑子里香港都是的士自然不会有好的马师,妻子抢白说你别忘记香港最多的就是跑马啊。里面的马腿长而瘦,以前讲矍铄总不知道什么意思,感觉这些马都比较矍铄。

  井莉这样看比其他女星明显好看很多,目前和她可以比的好像只有一个何莉莉,不过何莉莉是乳房派的,井莉则是非乳房派的。就是说前者会让别人最后只看某些部分,而后者最后才想到:哦,天使也有乳房。

  这个片子说实话bl的确厉害:你们两个一起上吧,你给我过来,我们两个去瞒住里嫂子

  诸如此类的话分开听没有什么,但彼此裸着上身满头大汗的的确奇怪。

  奇怪的根源就是老三为什么要帮老二。

  这个电影和历史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刺马一案无论如何传说,慈禧要削湘军势力,湘军杀马而立威是个大的前提,而这个里面就是勾引二嫂然后兄弟出头,虽然情感纠葛但毕竟是家务事。

  百度知道新浪知道百度还知道

  老大心怀大志,而且的确除了二嫂没有找别的女人(连别的男人也没有找),前前后后,算是和两个山贼兄弟共富贵,现在的办法大概最好就是老二离婚,但两江总督要入军机处其实还是身不由主的。狄龙大喊:谁能相信我们是真心相爱。相爱又如何呢?

  井莉就是一句话:我跟你二哥的时候不知道要找什么样的男人,只知道他最好,连性格暴躁也当是男子气概,可后来见到你大哥。这个里面我觉得如果都是没有结婚,选择老大还是选择老二几乎是不假思索的问题,但时间地点都不对,不对之后又硬扳,自然什么都来不及了。电影没有写井莉的下场,其实前后左右她还是最苦。

  姜大卫演的老三其实心机不可谓不深沉,他知道老大都是对的,但问题老大是外人,老二则是发小,这里又有多少人事的无奈,最后奋然刺马,表面上是兄弟的义气,和众好汉的鲜血染红了他的顶戴,可不说他第一次有顶戴的兴奋,就是问一句:他对二嫂喜欢吗?这个悲剧的一部分就是老二觉得老三平时也是有这个心的,是没有得手才诬陷仪表堂堂的狄龙,说实话,狄龙和姜大卫站在一起,谁勾引二嫂的摸样更像呢?

  陈观泰有一种非常质朴的味道,所谓野性的呼唤,这种单线条的人物虽然第一个被宰掉,其实总觉得是最幸福的。“你嫂子喜欢我就是喜欢我……”说出这样话的人一般都留不住嫂子。

  这个电影有个很重要的情况就是剿灭长毛,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历史变成了没有强盗土匪只有农民起义的历史,记得写林则徐在赶赴剿匪的途中病亡还说他避免了人生一大污点云云,岳飞这样的也不免说在对付太湖起义领袖杨幺的过程中充当走狗云云,那怎么样:有土匪上门,献上自己的妻子金银,然后说农民兄弟好吗?

  李修贤在演员表上标明是友情出演,我很耐心的在找,姜大卫带人攻城(第一次看到绳梯卷起来的样子,说实话当时的道具真是一丝不苟),有个长毛——发匪(我很喜欢狄龙的这个说话)一路滚下来,我想这个镜头未免过长,想不到一路滚下来后,仰面一躺:李修贤。咳,张彻大叔啊,李修贤那个时候还没有他演金蛇郎君的时候那么胖啊。


  电影的音乐还是乱七八糟,真叫人挠头。布景里有坐桥,在双侠和水浒传里都出现过,这才知道我们大陆真正的叫做地大物博。
  这个里面兵器还是很有讲究:

  姜大卫是三节棍,可放可收,会拐弯。最后刺杀用了攮子,极刺,拔出马的身体时候刀刃卷成了麻花,可见刺杀的决心有多么狠绝。

  陈观泰是雁翎刀,锋利易折。

  而狄龙用的是宝剑,配上身形骏马,纵然杀人好像也是堂堂正正。

  最后姜大卫刺杀狄龙从刁斗一跃而下,我想到《神雕侠侣》里面杨过和黄药师从刁斗上一跃而下了,姜大卫演杨过,狄龙演郭靖撇开年龄倒也登对:

  只听得左边旗斗中一个苍老的声音哈哈大笑,说道:“杨过小友,咱们一起下去罢!”右边旗斗中一人应声:“是!”两边旗斗之中各自跃下一人。
  星月光之下,两个人衣衫飘飘,同时向高台跃落,一人白须青袍,一人独臂蓝衫,正是黄药师和杨过。两人都是是斜斜下坠,落到离台数丈之处已然靠近,黄药师伸右手拉住了杨过的左手,在半空中携手而下。众人若不是先已听到了两人说话之声,真如陡然见到飞将军从天而降一般。郭芙生怕父亲要自己相谢杨过救命之恩,抢着向黄药师道:“外公,幸好你老人家的弹指神通功夫,免得我受那奸人双掌的一击。”
  杨过跃下高台,走到郭襄身前,笑道:“小妹子,我来得迟了。”
  郭襄一颗心怦怦乱跳,脸颊绯红,低声道:“你费神给我备了三件大礼,当真……当真辛苦你啦。”杨过笑道:“只是乘着小妹子的生日,大伙儿图个热闹,那算得甚么?”说着左手一挥。

  左手一挥的时候杨过心里该是快乐的吧。

 2 ) 只道江山情重,岂料儿女情长

“江山”与“美人”开始成为一对矛盾,究竟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我实在不得而知。

最早的传说大约是夏桀和妺喜,其后有了商纣和妲己,姬宫涅和褒姒,李隆基和杨玉环,直到后来的吴三桂和陈圆圆等等。长长的一批名字,知名的不知名的,几乎可以轻而易举地灌满三个二十五米长的泳池。而且据我所知,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郎才女貌,绝世佳偶……可何以最后都成了孽缘呢?何以偏偏是江山情重被赞赏,儿女情长的便被骂成昏君呢?何以红颜都成了祸水呢?…… "That is the question." 莎士比亚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知道几乎所有问题的关键,都是 "To be, or not to be” 。 好了,我的问题是:刺马,是一部关于兄弟情义的片子么?当然是,但也不尽是。《刺马》的英文片名——"The Blood Brothers",是最有力的证据,被无数人拿来引证过。不过可惜的是,单就兄弟情谊来说,《刺马》实在并不出色。渔色负友,杀弟弃义的老戏路早已演烂,张彻并没有多少挖掘。三人结义,远不如刘关张的桃源歃血来得荡气回肠,结义之后,三人之间的感情又始终隔膜,缺乏应有的张力,所以最后张汶祥煞有介事的拍桌砸凳,吹胡子瞪眼,实在是让人觉得莫明其妙……更有甚者,说是在这个片子里看出香艳,看出断袖的,就忒有些“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的味道了,不足论矣! 但如果把焦点都集中到马新贻的身上,我以为却是极佳的作品——且不论狄龙是如何帅到掉渣!张彻为马新贻的出场,做了很长的铺垫。一开场,乱哄哄的校场上,官兵们忽然喊道:“总督大人被刺啦!”,疑云顿生,掉足了观众的胃口。可他并不急于讲故事,却让一脸坏笑的张汶祥上来写供状。姜大卫神情坦荡,双眼里流露着不共戴天的仇恨,悬念升级。之后,才终于开始慢悠悠地追忆三人九年前的初遇…… 当时黄纵和张汶祥正青春年少,虽身怀绝技,却只能剪径为生,困顿潦倒,前路茫茫……简单的一段对白,两人的性格已经了然——黄纵粗放,张汶祥机灵。在这长长的铺垫之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袭白衣的狄龙终于翩翩而至。这不得不说是个宿命式的相逢。马新贻和黄纵相互打量了一下。从狄龙的眼神里,我们可以知道他已经看出黄纵勇武非凡。可是黄纵是个粗心的人,虽然打量了一遍马新贻,却依旧是一副不可一世的神态。张汶祥很聪明,他先听到马蹄声,就找了个隐蔽处打了埋伏。可是,一看来者英雄盖世,气宇不凡,便知道非等闲之辈。于是不再躲藏,反而坐在一旁观看。那种惺惺相惜的男儿情怀,已经渲染得恰到好处!接下来三人的一场打斗,看似乏味其实却颇多象征。单就三个人所用的兵器,就深可玩味:黄纵的柳叶双刀是最血腥的兵器,适合近身肉搏,很符合黄纵的率性;张汶祥的三截棍,柔中带刚;马新贻一开始摊开那把扇子时吓了我一跳,还以为狄龙又准备把马新贻演回风流倜傥的盗帅留香。幸好后来终于拿出宝剑,才显露了王者之气——用徐克的话说:“剑是兵器之王,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风度、心态和修养,内容非常的丰富。” 这一幕即将结束,另一个关键人物才突然登场。马张激战正酣,黄纵之妻米兰忽然纵马而至,俯身拾起马新贻丢在路边的银两,抛下一句:“该下手就下手,该走就走”,扬长而去……这个亮相,很有象征的味道。本来三个男人打作一团,早已忘记各自的目的,而米兰的出现打断了一切,成为整个事件的转折点。这个细节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像是一个谶语——这三个男人的戏终究将会因为这个女子而发生变化了!这样的故事结构,让我想起古典小说里的楔子。之后,张彻还特意留了半秒钟的特写给马新贻。虽然这一个照面,未必能给马留下多深的印象,但是这女子的与众不同也一定让马新贻吃惊不小!这,是第二个宿命式的相遇…… 这里我要先抽离马新贻,来谈谈米兰。其实,米兰这个人物是有一个性格变化的过程的。起初她的确全心全意地爱着黄纵,“觉得他是天下最棒的男人。”黄纵的勇武、鲁莽、粗放,她都当成是男人气概,是豪迈。她抢到银子之后,开心地抱住黄纵,喊着:“我们不用再憋在山沟子里了!”这个时候的她还很天真,只希望日子能过得好些,能有钱,能不憋在山沟里,还远没有想过什么将来。因此,当马新贻问道:“这点银子就值得那么高兴!?”的时候,她冲口而出,反问道:“有银子还不高兴,什么时候才高兴?”这,和她在三人夺了严振风山寨后所说的话,简直判若两人——“别没出息了,做一个山大王就够啦?”,“我可不想我的丈夫做山大王。大丈夫,要成伟业,要像大哥那样。”这个时候的米兰,才开始觉醒了。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原来认定的男人,其实多么幼稚。在和马新贻的比较下,黄纵是多么逊色。米兰虽然已是一个少妇,心中却还有那种少女式的对浪漫的憧憬和向往。看到路边的漂亮的野花,她会驻足;知道心上人出征归来,她会特意换一件水红色的新衣……而一介莽夫的黄纵,又怎么会知道她的这许多心思呢? 可有人于是就要说米兰“蕙质兰心”了,我只好说我不能苟同。她让我想起《黄河东流去》里,徐秋斋老人的一句话——“这种女人都像贪嘴的猫!”。其实,简单地说,这世界上有三种女人,一种你想捅死她,一种她会捅死你,还有一种,你会为她捅死你自己。至于为什么,我不想多说。“何以不说之故,也不说”,这是鲁迅说的……米兰,属于第二种。她之所以不属于第一种,是因为她并不是一个心机深重,心性卑劣的女子。她只是很天真的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而这是美的,是我们可以理解,愿意宽恕,甚至同情的。我们都在茫茫人海里寻找那第三种女人,可往往遇到的都是第二种。感情总是很轻易地蒙上我们的双眼,让我们误以为那就是第三种,于是我们死心塌地,为她英勇地捅死了自己……当然,总有少部分人幸运地找到了第三种,虽然你愿意为她捅死自己,可她是不会让你捅死你自己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愿意为她捅死自己的原因……记住,如果有个你深爱的姑娘,在你最艰困的时候离你而去,请你不要悲伤太久,因为她并不真的爱你;如果有一个姑娘,在你最艰困的时候站在你身边,默默地为你分担——请记住我的话——她就是黑夜里为你点亮的星辰!好好地握紧她的手,余生相守!对不起,话题扯远了…… 米兰是个美丽的女子。但她的美,以及她对美的追求,却和世上所有相似的故事一样,是悲剧的肇始!当美的她与她所追求的美一同陨落,悲剧之美就诞生了。可要把全部责任都推在这样一个追求“美”的美好女子的身上,说她是祸水,是祸胎,却是何等残忍!我不知道该对这样的女子说些什么——人,是有感情的……有时候,我们别无选择。 因为马新贻而改变的,其实并不只有米兰,还有张汶祥。别忘了,这个故事是以张汶祥的视角来回忆的,所以他的细节尤其多,而这些细节,正是张汶祥心理活动的表征。姑且不论在处理这样的片面视角时,张彻是如何不小心——他一直都这么大意,懒得纠错了,习惯就好——只注意那些逻辑上站得住脚的细节。张汶祥原本属于放浪不羁的一类人,在人世间游走,对人生名利看得很淡泊。一直面带微笑,豁达开朗。之前,在山上抢劫,半天没有路人,黄纵着急,他也笑笑说急不得;黄纵说要去投太平军,他也只是笑笑。对他来说,似乎人生如戏,怎么样都可以。可是马新贻的那段宣言般的对白,彻底折服了他——“大丈夫,当求封疆裂土,光宗耀祖!”“有这样的志向,才有这样的将来!”……那种坚定执着,让他开始凝眉深索,考虑生存的意义。这让我忽然想到杨德昌的《麻将》里,红鱼对轮轮说的那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们就等着别人来告诉他们。所以,只要你用很诚恳的态度告诉他,他想要什么,就对了。”张汶祥的困惑就在这里,原本他以为自己知道,可是当马新贻义正辞严地告诉他大丈夫当如是云云的时候,他迷惘了。他觉得也许马新贻是对的!他心底里是佩服马新贻的。所以在打下严振风山寨之后,他也和米兰一样口口声声地——“大哥说……”但是骨子里,他还是个游戏人生的浪子。所以与其和马新贻一样去求什么功名富贵,实在不如和黄纵一起花天酒地更对他的胃口。再者,他也知道黄纵虽然贪图玩乐,但是本性善良,坦白直率,二人又是相交于患难,感情自然不是相识较晚,又一向不苟言笑的马新贻可比。而他和马新贻之间,却始终是隔膜的。张对马的感情出发点是敬重,也就到敬重为止,从来没有更深入的发展过。唯一的一次可能,是马新贻下山来搭救两个兄弟,并因此中了飞刀那场。原本这次的流血事件很可能加深三人之间的兄弟情谊,可是马新贻的一句,“这不算什么,我还要统领大军冲锋陷阵,难道能永不受伤?”直接把手足情深升华到英雄气概,将黄、张二人,远远地拒于千里之外……黄、张二人只落得哑口无言,甘心佩服。心思单纯的黄纵,至此之后真是为大哥马首是瞻了,而张汶祥却因此得以一直都保持着一个相对清醒的视角,观察着马新贻。但他也并不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从一开始就世事洞达,而是交织着迷惑和担忧。在这一点上,张汶祥显得相当延宕。因为他无法相信那个他所崇敬,一身正气的大哥会真的做出负义之事。所以最后悲剧酿成,不能不说他有一定的责任。 说了这么多,终于再回到马新贻。我始终认为马新贻是全剧里最悲情的人物。首先要说的,是他的志向。其实,出言狂放的英雄,往往都是天真的英雄。譬如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譬如李白,“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学文章,历诋卿相”,大抵如是。而像诸葛亮这样的英雄,是不会到处说自己“天下英雄”的,而是隆中耕读。因为天天睡觉,所以干脆就叫“卧龙”。床边上写一副对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意思是说:天下事,于我无关!再有像刘备这样的,就更恶心一些,逢人只说:“吾本汉室宗亲”了……准此,马新贻一开始实际上是一个在学业上不肯放松,在个人情感上恪守道德准则,相貌堂堂,健康向上的有志青年!仅此而已。其次,是他实现理想的方式。也很简单——读书,考取功名,然后“有了出身,才好做大官,成大业。”他也一直很努力,果然考中进士,随曾国藩出生入死,一路爬到两江总督的位置。并且为官任上,治军严谨,清正廉洁。(这一点,根据高阳《清末四公子》)因此,公正的来看,马新贻可以说是个堂堂君子。三人第一次狭路相逢,他最后很慷慨的把自己所有的银两都送给黄、张二人;打下严振风山寨,黄、张喝酒玩乐,他却日夜不休操练兵马;搭救兄弟受伤,不能练功,便在溪边读书;即便爱上了米兰,也一直压抑自己,匆匆离寨上京……做了官之后,他没有忘记山寨的兄弟们,提拔他们入了军籍——要知道,土匪就是土匪,都是杀人越货之徒。能够当兵,吃一口粮饷,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已经很不错了。不要脑子里装着梁山好汉那一套,都觉得这是利用。而且这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对马新贻的仕途是很有影响的,他能够小心处理,不忘旧日弟兄,实属不易!这里还要提到一个细节。黄、张二人下山投奔马新贻,而马并不出迎,却派了些手下来。大家大概第一个反应就是马新贻摆架子,不念旧情。事实上,我认为这有两个原因,第一诚然是怕这样公然把一群土匪迎入山寨,影响不好;其次,大概也是不小的原因,就是米兰——他还没有做好见米兰的准备,他还不能忘记米兰……他怕这一见,又要激起风浪。所以特意交代,把米兰直接送去南京城中。实际上,在和米兰的爱情上,马新贻一直都是被动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溪边的湿身相拥。(我所不明白的是,米兰那时为何突然一直向河边倒退,难道就为了跌倒,然后让马新贻来救她?)这样的亲密接触,才让他乱了男女大防,把米兰紧紧抱在怀中。之后,他虽然一直无法把米兰忘掉,但却有意疏远她,并不靠近。只是在夜静无人的时候,怀念二人相拥的小溪。可是米兰还是找上门来……但马新贻之所以对黄纵起杀心,还另有一个更直接的原因,就是手下的挑拨。说黄纵整日在秦淮河上鬼混,对他的影响不好。他气得砸了茶碟,嘴唇颤抖、踢倒护栏,说出一句:“凡事阻着我去路的东西,都要把它踢开!”说这是马新贻本性败露也好,说马新贻心性大乱也好,总而言之,这不是他的常态。我更愿意认为是心性大乱。因为马新贻最后遇刺的那场,他一脚踢开那个挑拨离间的手下,说:“没有你,事情也未必到这个地步!我现在还没有死,一样可以杀你!” 但是,苦果已经酿成,一切为时已晚!兄弟之间的事,还是一定要兄弟之间自己解决!所以他要最后和张汶祥打一场,不让任何人插手。这场打斗意味深长,有一种将要把自己交托给什么地方,做一个了结的味道。可是还有说不出的什么,沉入水面之下,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描绘…… 其实,从头至尾口口声声要成伟业,要踢开一切绊脚石,去追求功名利禄的马新贻,最终却什么也不曾踢开。他本该彻底放下对米兰的感情,断掉米兰的想望,而不是屈从自己的欲念,闹得兄弟失和,前功尽弃;他本该好好珍惜自己辛苦奋斗取得的地位和权力,而不是去提拔旧部,惹得飞短流长;他本该让行刺未遂的张汶祥死在乱刀之下,而不是选择决斗……可惜,马新贻做不到!感情是这世界上最致命的武器,所以“动什么,也别动感情”……马新贻是真情真意的真汉子!虽然他内心总是很矛盾……而真汉子最敌不过的,是儿女情长! 请原谅我的再次信马由缰,因为我忽然想起了拿破仑。由于长期耳濡目染的关系,现在的我们很习惯用“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考察历史人物。认为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必然的历史中的偶然。最常被引用的是恩格斯的一句话——“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而我要用他的前辈叔本华批判康德哲学时的一句话来反驳他——“部分和全体之间基本上并无什么时间关系,部分和全体倒反而是互为条件的,并且在这种意义上永远是同时的”(《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p675)。那么既然拿破仑——这个因果律巨网中的一点,是偶然的,可以取消,那么经由这一点的所有因果联系必然在同时轰然崩塌。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将完全不同!当然这里需要再次指出的是,我所针对的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事实上马列的经典文本到了中国是经常被误释的。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两个伪命题。黎澍早在1984年的《历史研究》上就已经发表文章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苏联哲学家对《联共布党史》中某些观点的引申和误解,始作俑者是尤金;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对之深信不疑,而且进一步更改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他们只说了“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因此,仔细考察这些人类历史上关键的节点人物的个性,我认为很有必要。转入正题。拿破仑的失败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这个问题太庞杂,我们无法面面俱到地一一分析。我想说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情感。且不说他对约瑟芬的爱情怎样困扰了他一生,即便是对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元帅,拿破仑也真的用情过多……他让根本没有才华的哥哥约瑟夫作了西班牙国王,结果西班牙经年累月的人民战争,拖垮了他的帝国;他让自己最得意的元帅贝尔纳多特做了瑞典国王,以为这样就北方无忧,结果贝尔纳多特背叛他,加入了反法同盟;他以为娶了奥地利皇帝的女儿,奥地利就不会再与他为敌,可第一个吹向反法号角的,还是奥地利……因此,不要再对我提库图佐夫和威灵顿怎样打败了拿破仑了,因为和拿破仑比起来,他们真的是可悲的庸才!说了这么多,只为了证明一点——真汉子,最敌不过儿女情长…… 兄弟三人的纠结,终于以兄弟三人的死告终。只有米兰,还在高楼之上独自凭栏……那一夜,兄弟反目,她也是在这个高台之上,望见马新贻孤独的背影。那些江山情重的壮语豪言,早已在儿女情长里消磨殆尽。两人隔帘相望,无语凝噎。我不知道马新贻这时候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因为太痛苦,太复杂,我不愿设身处地,再体会这样的辛酸。他的那句“谁能相信我们是真的相爱!”还犹在耳畔——那时,他是怎样的无奈和怅惘呵…… 最后,用罗文为电视剧《刺马》唱的《戏说人生》中的一句来结束全文罢!——“风吹衣袖月上西楼昨夜的梦中,几番往事几番忧无人懂……” 其实,这时候我脑子里响起的,却是张国荣的那句——“往事不要再提……” (突然写一点东西就写得太长,不好意思) 2008.1

 3 ) 邵氏张彻之《刺马》

终于下定决心看这部电影,却找不到清晰版,只好先在优酷上看。有些取景很不张彻,尤其是两江总督府里的回廊屏风近景,以及山涧的绿树流水。不过一旦拉出远景,立刻又恢复了西风暗夜黄土沾身的景象。这是所有张彻电影中唯一不囿于90分钟的一部,而大概由于是基于真实历史事件的缘故,总督府好歹显得不那么山寨了。

马新贻和玉兰在水边的那场戏实在是太好了,完全不是张彻惯有的风格,但是也正因为这样才使这部电影与众不同,在男性的打斗之外多了一点动人之处。玉兰最初的紧张、马新贻的难以自已、到最终两人相拥后的陶醉,推进十分的细腻。同样还有两人在总督府书房里的那场戏,玉兰把手放在书桌上,两人彼此将手伸向对方,牵手,碰倒笔架,这一连串的动作都那么自然,而且丝毫不显得低俗。想不到张彻拍感情戏可以拍得这么生动,也想不到他把一场奸情处理得这么纯情。唉。——虽然我的确很喜欢,不过大概民间故事里对奸夫淫妇之间的关系肯定不会有这么美好的描述。。

狄龙在马新贻考取进士封官之后,唇上多了那一道胡须,实在是恰到好处:把他脸上的稚气和凛然正气遮住一点,呼应着他的那两道又黑又浓的眉毛,竟然显出一丝煞气来。而他很好地克制了自己的表情,不用皱眉也不用撇嘴,只用一双眼睛就把马新贻的深沉心机表达得淋漓尽致。正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虽然还没看《倾国倾城》,不过我猜李翰祥应该是看过马新贻的表演之后才决定找狄龙演光绪的,因为他需要的大概也是一个懂得克制、隐忍的人来演光绪吧。

井莉演戏比李菁好太多,多亏这部戏张彻没找李菁做女主角,否则很难演出一个柔弱女子对自己倾慕的男人的那种既渴望又压抑的复杂心情。第一眼看到马新贻的那个远房亲戚的时候,我还真觉得他很狄龙有那么几分相似。真是奇妙。

这个电影最凄凉的,既不是三兄弟的死,也不是那个女人最后的眼泪,而是马新贻一班属下最后的笑声。这种荒芜的感觉,在马新贻张文祥决斗的时候就感觉到了,周围那么多总督府的官兵一概作壁上观,旷野里只有他们两人打斗的声音,围观的人仿佛都是雕塑。最终的镜头里,马新贻的灵牌单薄地孤立在野风中,前面是张文祥的心脏和尸体,而不远处则是一群人在得意说笑。满怀野心抱负的年轻人,千辛万苦地向上爬,到底为谁做了嫁衣裳;张文祥赔上自己的性命为二哥报仇,纵使杀死了马新贻,可他自己又做了谁手中的刀呢。。

 4 ) 从刺马到昆汀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作乱,清廷无能,不得不依重曾国藩麾下的湘军。后太平军被湘军“荡平”,慈禧太后为了防止曾国藩独大,于是她把曾国藩调离江宁,任命马新贻为两江总督,并迅速裁撤湘军。上任没多久后马新贻被刺身亡,慈禧于是又赶紧调回曾国藩至江宁,任命为两江总督,自此,两江总督宝座长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问津。

与此同时,马新贻被刺案疑点重重,在民间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一场预谋已久的政治谋杀,有人说这是另有别情。这就是清末著名的四大奇案之一,张文祥刺马案。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邵氏电影就将这一故事改编成了电影《刺马》,导演张彻,编剧倪匡,主演狄龙、姜大卫和井莉。这在当时的香港算是超华丽阵容了。再后来,香港导演陈可辛根据张彻的《刺马》又改编了同题材的电影《投名状》。这两部影片都采用了当时民间的马新贻夺兄弟之妻后为兄弟所杀的说法。这种题材因为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而且更有戏剧性,所以更为普通老百姓所接收。至于历史真相到底如何,那就无所知晓了。张彻的《刺马》据传当时编剧倪匡只用了三天就搞定了剧本(倪匡是一个写作速度惊人的作家每小时八千字)。但是不难想象,即便如此神速,这样的剧本肯定也有着这样那样的漏洞。好在张彻驾驭武侠片轻车熟路。

老港片的所有打斗戏份有着很明显的拆招的痕迹,演员的每一式都像是摆拍好后然后再人为的一帧帧的拼凑到一块。那时的武术指导只能做到这样了,预先设定好演员之间的每一个动作,然后连成一长串打斗。我相信看惯了徐克武侠片的人,现在倘回头看张彻肯定特别没耐性,我差不多就这样,全程快进看完。这部电影最让我受不了的倒不是那打斗,而是拖沓的镜头,电影时长近两个小时,实际上真正的戏份估计只有一个小时,很多镜头都浪费在了一些无谓的场景上,比如远处看到一人骑着一匹马,镜头非得让你看清楚这匹马是如何从远处一步步走过来,生怕你盯错了人似的。主角们的台词也有待考究,反正你只要愿意回发现这部电影真心有够粗糙,不过外行如我者,只能看到粗糙面了。还有就是当时的电影剪辑水平其实是最最大的限制。电影的剧本和题材这是在任何年代都没有限制的,它之于每一代电影人都是无比公平,不会因为早一些就有更好更多题材,晚一些就只能吃剩下的。这部电影里面演员的塑造也有问题,比如姜大卫饰演的张文祥在剧中始终嬉皮笑脸浑身痞气,但是导演硬是给这个人物塑造成一个悲剧英雄,有违和感,不过好在姜大卫演技不错,片中的每一个坏笑都好的没话说。昆汀·塔兰蒂诺特别喜欢张彻的电影,他的《杀死比尔》系列就是像张彻致敬之作。我唯一能找到一点张彻痕迹的就是,我记得在《被解放的姜戈》里面,莱昂纳多第一次出场时,从他扭头摄像立马给了一个由远及近的快移的特写镜头。这种快移镜头在这部电影里简直是数不胜数。恕我外行,只能牵强的找到这么一点“模仿”痕迹。

像我这样的外行只能挑这么一堆无关大雅的刺了,再深刻的东西我就自恨眼拙了。但是我知道这样看电影的态度很可取,这就够了。

 5 ) 有这样的志气,才有这样的未来

“拍《刺马》那时候他很公开,问谁愿意演反派?当小生的一听有点抗拒,演反派会不会不讨好呢?那么我就想,戏里面只有一个反派,就是马新贻。这个反派如果在表演的艺术领域来说,是一个突破,而且对我来说没演过,陈观泰也没有表示要演反派,姜大卫更加不会演反派,我就头一个吃螃蟹,我说好,我来试试看。导演一开始不同意,那我只好又求又哄,最后得到了这个角色”,谈到刺马的马新贻这个角色,狄龙这样说。最终,他凭这个角色获得了金马奖优秀演技特别奖和亚太电影节优异演技奖。戏中的马新贻有一句台词:“有这样的志气,才有这样的未来!”狄龙也是这样。

当年,狄龙还是小裁缝时,还在邵氏工作的嘉禾的创始人之一的何冠昌对狄龙说:“男人要建立自己的终身事业,你做洋服可以成终身事业吗?我们这是艺术啊,艺术是可以成为终身职业的。”这句话让狄龙彻底的放弃了月薪两千多的裁缝工作,变成了月薪四百的邵氏演员。那么,在《刺马》之前的狄龙是怎样呢?

他在《独臂刀王》出演了有一句台词的龙套,当时影片片头对他打出特别介绍的字样还有名字。张彻要拍《死角》这样一部文艺片,十个人中选了他,他很快就了自己做男一的第一部电影1969年的《死角》,并在《死角》上映的七月开始了自己的第二部男一的电影《鹰王》(有人说《死角》的失利让狄龙大半年没有拍戏是不对的,《鹰王》的拍摄就是《死角》上映没多久就拍了)狄龙的事业有了一个好的开端,然而这时的张彻开始因为姜大卫是故人之子开始捧他,拍了《保镖》。狄龙的这两部电影,《死角》是先有了剧本后找的演员,《鹰王》是本来给王羽准备的,王羽当时和邵氏闹翻,才找了狄龙来顶替。《保镖》是张彻找来倪匡为姜大卫量身打造的。《保镖》中姜大卫是男一,他饰演的的骆逸借鉴了古龙小李飞刀中阿飞的人设(《多情剑客无情剑》1968年开始在香港武侠世界连载,《保镖》是1969年9月开拍),狄龙的向定则和他是情敌关系。这部剧可以说骆逸有多讨喜,向定就有多讨厌。

1969年10月,张彻又开拍《大决斗》与《报仇》。当年的报道中的《报仇》的剧情是“姜大卫和狄龙在片场中饰演一对患难知己,联合各自的力量将恶势力打倒“。不过,《报仇》电影中狄龙就出现了十几分钟,人物单薄,只是姜大卫报仇的引子,全片都是看姜大卫怎么耍帅。剧情出现偏差,那可能是张彻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剧本进行了修改。当初的《独臂刀》倪匡把剧本交上去后,张彻只给他留了五个字:独臂刀 倪匡 ,其他剧情全改了。《报仇》让姜大卫获得了亚洲影展最佳男主角奖,成为香港历史上第一个影帝(台湾的柯俊雄1967年获这个奖,比姜大卫早)。《报仇》姜大卫是绝对男一,狄龙男二,而和《报仇》套拍的《大决斗》狄龙男一,姜大卫男二。《大决斗》中姜大卫的男二是名杀手,外号江南浪子,飞刀用的溜得飞起,身体不好,常常咳嗽,武力值很高,狄龙打不过他。这个角色现身后,《大决斗》电影名字才出现在屏幕上,贯穿影片始终,结尾也是两人死在一起。

《报仇》的宣传片中第一次提出“一夜之间,双星辉映”的口号,然而从套拍的《报仇》和《大决斗》的戏份,人设,镜头来看,这只是一句口号,双星只是用来让一颗星衬的另一颗星更亮。拍完《大决斗》,狄龙除了1973年的《大海盗》,他和姜大卫合作的片子中都是男二(《刺马》他是男二),戏份少,除去那些背景板酱油角色,连广受好评的《新独臂刀》中的封俊杰,从出场到死亡撑死不过三十分钟,更像是姜大卫报仇的引子。人设大多是有勇无谋的莽汉形象,和狄龙为人谨慎,做事深思熟虑的,平时沉默寡言的性格截然相反。镜头更不用说,导演的爱一目了然。

虽然张彻一再说他对狄龙、姜大卫是一样的,当时就有有媒体这样写:“张老师要如此地反复说,也是他对狄龙的爱护,一片善心所在,狄龙也算是爱徒,怕他感到委屈。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无法用理智来衡量的,张彻的反复强调只会让人越来越好奇,越来越关注,这带来的反效应估计也是张彻所想不到的。”多年后采访张彻时,记者写到:“张彻说:我捧新人,从来都不是一个一个的,打十几年前开始,我就不是捧一个一个,记得吧?王羽是跟罗烈一起捧的,狄龙是跟姜大卫一起捧的,后来加入陈观泰和王钟,不是四个人一起捧过吗?捧傅声的时候,我也同时捧戚冠军。张彻说:不过后来王羽是比罗烈红……傅声又比戚冠军受欢迎罢了。张彻说到这里,我们几个打了一个眼色,原因是他在比较王羽与罗烈,傅声与戚冠军时,「故意」的漏掉比较姜大卫与狄龙。 姜大卫与狄龙,是很难比较的。既要分阶段,又会令当事人不快。” 张彻公认的三对双生中的两对,他承认都只捧红了一个,姜大卫和狄龙也是一样。在没有《刺马》之前,就像红花还需绿叶配,狄龙身高身材武功都是一等一的好,然而在张彻的电影里,他脑子比不过姜大卫,武力值比不过姜大卫,狄龙越优秀就衬的姜大卫更厉害。常常有人说,在电影里姜大卫的风头盖过了狄龙,那是当然了,在戏份人设镜头不对等的情况下,男一还盖不过男二,那真是小看张彻的导演功力了。当两人戏份人设镜头相对公平点的戏里,比如《拳击》《刺马》,到底谁更出彩,就仁者见仁了。

《刺马》,狄龙凭反派男二的形象获奖,演技得到了肯定。以前的狄龙多是人设单一的人物,为什么演这样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反而成功呢?我觉得一方面是他一直在钻研演技,没事看看剧本呀,到片场看别人演戏呀,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和他的性格有关。他性格沉稳内敛,做事稳重,又爱照顾人,所以那些沉稳的角色他把握的比较好。然而,在张彻以前的电影里,他就是一个愣头青的存在,特别容易冲动,只会打打打。所以,马新贻这个角色难得的让人看到一个沉稳的他,角色气场和他自身的气场比较吻合,能让人静下心来欣赏他的表演。

1975年,狄龙和姜大卫开始有不和的传闻,后来两人绝交,不再合作。姜大卫说是因为拍倾国倾城时,他一开始因为是配角不想拍,后来碍于狄龙情面才接拍,这是他们不和的导火索。接着有人传是因为姜大卫戏好,李翰祥加了不少戏,引发了狄龙的不满。而狄龙否定了《倾国倾城》是导火索这个说法,说两人是性格不和。

《倾国倾城》加戏是一定的,李翰祥给姜大卫加的戏,让他演的小太监在慈禧面前慷慨陈词,给人印象深刻却不符合人设。一个小太监能这样做,他比李莲英牛多了。《倾国倾城》豆瓣的的评论大多也提到了这点,主次不分,结尾不明。不过也可以理解,李翰祥和姜大卫的继父关系不错,姜大卫的哥哥秦沛的艺名就是李翰祥起的,《倾国倾城》里慈禧的配音是姜大卫的妈妈红。而且根据姜大卫的说法,狄龙是一个只顾着自己的利益的人。如果真如他所说,那两人一起合作,狄龙一直当配角的六年又算什么,离开张彻的狄龙,演的戏可是部部男一。其次,狄龙交的朋友不多也不少,对他的评价都是耿直,仗义,缺点就是做人过于一板一眼,克己甚。难道狄龙对姜大卫和对其他朋友不一样,不一样还能合作六年?狄龙在姜大卫心里就是这样一个形象吗?怪得不得狄龙说两人性格不和。不过因为《倾国倾城》不和是姜大卫说的,报纸和大部分人都相信这个说法,认为狄龙心胸狭窄,只想到自己,不够朋友,狄龙对不起姜大卫。到现在,这种说法也广为流传。

以前采访时,狄龙说有三个他,一个戏中的他 ,一个生活中的他,一个被人误解的他。《倾国倾城》的误解是消不掉了, 张彻的葬礼又涉及到生前尽孝和死后尽孝的问题,狄龙在张彻生前对张彻的照顾,不仅仅是金钱,还有生活上的,平时去邵氏宿舍看他,生病到医院看他,给他钱希望他能安度晚年。这些在《武侠大宗师:张彻》这本书里都有说到。可是因为葬礼他在拍戏,让他的儿子代为出席,他就备受谴责,那些谴责他的人有的在张彻生病的时候可一次都没有看过张彻,更别说平常了。狄龙一向以大侠的标准要求自己,然而这些事情会一直伴随着他,不义不孝是对于不熟悉他的一些人对他的印象。

(PS:澄清两句流传甚广的话:

我的爱意总是抵消不了愚蠢

“我这个人,知道朋友打架,会打电话长篇大论去劝谕,但人家会说,你这样爱说教,不如去教书啦!我的爱意总是抵消不了愚蠢。”这句话狄龙不是针对他和姜大卫的不和说的。 我和姜大卫是不分彼此的 在邵氏话当年座谈会上,狄龙在场,有个影迷说她喜欢狄龙,她的朋友喜欢姜大卫,为此两人经常争论不断,狄龙说:“其实姜大卫和我是无分彼此的,影迷爱姜大卫亦等于支持我狄龙,我也会感到骄傲。”)

“有这样的志气,才有这样的未来!”,狄龙把演戏当做终身事业,所以当张彻开始捧傅声戚冠军时,狄龙又演了《倾国倾城》和《瀛台泣血》中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光绪皇帝,一个演惯了武戏的英姿勃发的武打明星,演起懦弱的皇帝来也是有模有样,当时的报纸写到:“自从看了《刺马》和《倾国倾城》,没有人在说狄龙不是一个好演员了吧。”演完这两部片子,狄龙又尝试不同类型,演了歌舞剧《蛇王子》和恐怖片《降头》和《勾魂降头》(这些片子中的角色设定很好的说明虽然导演不同,但是比起他的武功,大家更喜欢狄龙的脸)。当楚原找他演《天涯明月刀》时,《流星蝴蝶剑》还没有上映,楚原的古龙能不能成功,还是未知数,而且《天涯明月刀》里的狄龙还沾上了胡子,穿的和犀利哥一个风格,大家能不能接受这个造型也很难说。幸运的是《流星蝴蝶剑》很成功,《天涯明月刀》也很卖座,从此古龙+楚原+狄龙被称为铁三角,拍了一系列古龙片,成为票房的保证。再后来,邵氏电影停产,狄龙没有拍电视剧,坚持在电影上寻求发展,两年后,他遇到了《英雄本色》,又以黑社会大佬的形象再次受到关注,并获得金马奖的影帝称号。又过了几年,他的手臂的伤发作,开始减产,再后来黑社会控制香港演艺圈,他的戏演的更少了。

“有这样的志气,才有这样的未来!”,作为演员实力很重要,运气很重要,坚持更重要。狄龙在张彻时期做绿叶的时候,他一直坚持,靠着自己争取来的《刺马》的反派男二,让自己获得了认可。张彻开始捧新人后,他又通过挑战宫廷片,歌舞剧,恐怖片来寻求其他的出路。他的坚持又让他等来了楚原的古龙系列,事业再上高峰。邵氏电影停产,他没有随便接片,两年的低谷后他的坚持让他等来了《英雄本色》赢得金马。

为了演员这个他视为终身的事业,他付出了很多。他自小家贫,书读的很少,身边没有人当过演员,他在演艺圈的一步一步都是靠他自己摸索来的。他十几岁时出过严重车祸,左手臂断成三截,医生让截肢,后来在中医馆用跌打药才治好。刚入行的时候,有人因为手臂的原因骂他是残废,这样还想做武打明星,他套着护具咬牙继续做。拍《大决斗》时,狄龙的左臂严重受伤,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左臂一直没有好。72年,医生就说过手臂不能再受伤了,否则筋要断,劝他转行,可他还是坚持。公司给他找过替身,他想:人家也是人,他们能做到的,我自己应该也能做到,我情愿自己冒险。《英雄本色》过了几年,手臂的旧伤再次复发,连杯子都端不住,他不得不息影养伤。他的脊椎骨,先天性的少了两节,医生劝他站立时,不要把腰身挺得太直,最好两脚一前一后的站,让重心移到一只脚上,用来减轻脊骨的压力,可是他说 “做英雄,大侠,总不能弯腰驼背的。”他笔挺的站姿带给他的是坐骨神经的痛楚,电影里狄龙按在腰上的手其实是在缓解这种疼痛。

《新独臂刀》封俊杰对龙异之的大战,有场戏NG了一百多次,最后道具全部打坏,直接上真刀,真三节棍 ,终于通过,但两人都负了伤,狄龙额头有道很长的伤痕上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拍摄《双侠》期间,狄龙脸部再次受伤,被对方戟尖差点戳中眼球。早期拍戏时常用长兵器,狄龙常常受伤,入行不到两年,就换来了一身伤痛。拍《拳击》被重炮打的戏,他一次次摔到地上,背部都呈现斑驳的红色,被打到周身淤青,左臂肩膀处也打到红肿。拍《年轻人》时,为了表现狄龙在球场上受伤流血的真实性,这个镜头拍了好多次,结果狄龙膝盖真的摔伤流血了,这个镜头才算过。《八道楼子》时 ,有个演员因为算错了炸药的位置,导致直接在狄龙面前被炸死。那时候拍戏,真是不要命。此外,他因为一直演古装,那时候的古装发套很伤人头发,他很快秃顶了。他的鼻子骨折过,他的脸因为拍戏时马受惊,脸被马头撞伤,牙齿全部掉光,换了假牙后,牙龈萎缩,脸上的肌肉撑不住,五官下移。有人觉得他的鼻子和脸型变了,那都是因为受伤太厉害。可以说他的每一道伤痕,都是一部电影的勋章。

现在属于狄龙的时代已经远去,时不时看到踩狄龙的一些言论,说他没演技(金马金像都拿过,评审还不如你),说他只会努力,没天分(没有任何演艺经历,四年不到的时间就靠《刺马》拿奖,这可不是单靠努力就能办到的),说他太正气凛然,没有魅力(《刺马》里的反派,古龙小说里的人物,《英雄本色》的黑帮老大,哪个是没有魅力),说他苦大仇深(《楚留香》看过吗),说他五大三粗(个子高身材好还有错),说他人品不行(圈里人对他的评价网上都有,你和他接触过吗),说他台词不好(因为要讲国语,大部分演员都是配音,这也要怪他)有时候有人夸狄龙帅,常常出现虽然狄龙帅,但是我觉得谁谁谁更帅,谁谁谁气质更好,谁谁谁更迷人,我更喜欢谁谁谁的言论(关联词用的真好,都没提到谁谁谁,这么缺存在感吗)。作为一个演员,作品才是资本,以后当人们想起张彻时会提到《刺马》,想起李翰祥时会提到《倾国倾城》,想起楚原时会提到《天涯明月刀》,想起孙仲时会提到《冷血十三鹰》,想起牛马时会提到《侠骨英雄传》,想起吴宇森时会提到《英雄本色》,一个演员能在不同导演的手中发出自己的光芒,这样的演员就是一个好演员,这样的演员只要你知道他的存在就能感受到他的光芒。

“有这样的志气,才有这样的未来!”狄龙有这样的志气,靠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虽然演艺之路高低起伏,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未来。

PS: 看到对一些古龙电影的误解,作为古龙的书迷,我要说狄龙既不是楚留香的原型,姜大卫是也不是阿飞的原型。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是1968年开始在香港武侠世界连载的,比《保镖》要早,《楚留香》在1967年开始连载,狄龙那时还没有进影视圈。古龙拿这两人作原型写小说简直是无稽之谈,就是不知道楚原为什么会拍《天涯明月刀》,这部书在台湾不受欢迎,惨遭腰斩,都没写完。如果不是电影的成功,《天涯》不会写完出版,更不会有后面一系列的书。比起傅红雪,我更喜欢叶开。不过《天涯》的结尾很温暖,傅红雪有个很好的结局,周婷是个好姑娘。

重温狄龙拍的张彻电影,《刺马》真是他演艺的一个转折点,脸、气质和演技都有很大的不同,以前身上带有很重的戾气,拍完反而贵气初显。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大决斗》里的唐人杰,因为太喜欢反而不知道说什么好,漂亮又脆弱的小老虎。

 6 ) 枉费英豪刺马

今天看《刺马》

真好看。

以前我在一部张彻电影写影评写当时张彻电影后期的姜大卫:暮气和朝气的结合。皱眉暮气,一笑朝气。

我现在的状态就是这个样子。非常值得警惕。

这部戏里,姜大卫演一个顾全大局,又耳聪目明的一个通透角色,重视道义、真情,又愿意去消化灰色和黑暗。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的悲情英雄。

用网友的话说“亦正亦邪的坏笑”

我不想成为这样的

太“重情”的人,非把感情过成偶像剧的人,太纠结,太拧巴,太迁就,有一种执念。不好,不通透。

这么说吧,枉费英雄刺马。

这样的英豪,刺马可惜了。

有限的生命,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本片中的姜大卫敢作敢为,敢爱敢恨,快意恩仇。没有纠结黏糊墨迹。还是挺好。

依然可惜。

 短评

客观说,陈可辛的翻拍是超越前作的。其实我真的一直认为张彻的武侠不太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太生硬,人物单薄,而且过于迷恋男性肌肉和血浆

7分钟前
  • 37°2
  • 还行

果然是前辈,暴力美学已经初见雏型。人物中刀中剑后用高速摄影表现身体痛苦扭曲,像跳舞一样。全片充斥着大量的现在槽鄙视的变焦距推拉镜头,用来改变景别,烘托气氛,很有时代特点。真是会调教演员,狄龙在《倾国倾城》中那么懦弱,在这里就真的有几分阴唳,姜大卫看上去有点老,要看他们最青春的样子,《新独臂刀》比较好。里面大量的武戏看上去很假,比如一倒地就自动在地面上不停的滚,还有打斗时的音效,就像一个个小炸弹爆了。

11分钟前
  • 李子鲤|Lilith
  • 推荐

这绝对是纯爷们儿影儿,3位都是。姑娘也是找最男人的那位。狄龙是真正的帅哥,而且这次演的真是不错。姜杰伦年轻时候青春活力可爱!说回故事,纯粹从当时来说,这个故事分明是难得的好。当然冲着狄龙那张脸,怎么能演坏人呢?顺便说女人,其实选大哥有错吗?其实最惨也最自私又最不忘情的还是女人啊~

13分钟前
  • 冰点之1234
  • 推荐

旧时的观念,如武松杀西门庆,与他和潘金莲是不是真爱没有关系。

14分钟前
  • 请尊敬王道长
  • 还行

大哥、三弟、二嫂的价值观都是极为暧昧复杂纠缠矛盾的,唯一没想法的二哥最早死去。故事其实蛮奇怪的,建功立业官场斗争这些都没显露出来,只是以红颜祸水来组织悲剧,有点弗洛伊德的意思。

16分钟前
  • xīn
  • 推荐

都说温柔乡是英雄冢,其实名利乡才是。美人是英雄欲兼顾的鱼或熊掌。二哥不听三弟劝,有一点命运的味道。姜大卫一副惫懒模样,狄龙气度不凡,两人难道没演过小鱼儿和花无缺?当以为自己志气未变时,曾经的远大前程已变成了狭隘格局。

19分钟前
  • 溪 上
  • 推荐

三兄弟本不是一路人,翻脸分裂只是迟早的事有没有女人的介入结局都会一样。马新贻临死前那句“张文祥我拿住你了”真是要多色气有多色气,ps张老师总算让小姜总算露了那么一秒钟

23分钟前
  • 小雀斑饲养员
  • 推荐

7/10。导演太偏爱张汶祥了,先拍衙门匾牌再摇到内堂门外两排侍卫,奠定完庄严的环境气氛才亮相关键人物:仰拍张汶祥面对法官轻蔑的笑,其对兄弟隐情的明察秋毫没金城武杀嫂那么思想幼稚,其余二人均脸谱化甚至不及单骑顺走银两的嫂子有个性,武打场面发力点配合全景到特写的变焦缺乏动作速度和紧凑感。

26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黑泽明《罗生门》、张艺谋《英雄》叙事结构与此类似,陈可辛《投名状》翻拍自此,狄龙因此片扮演反面角色而荣获第11届金马奖最佳演员特别奖。《刺马》情节虽仍显细节不足,但比早期的张彻复杂性增加了。狄龙内敛到位的演技,更是立起了整部电影,像是京戏里的鼓师,掌握着节奏和调性。“大丈夫应该封疆掠土……有这样的志气,才有这样的将来。”从基于三兄弟不牢固友谊的结拜,到内部相残,再到三弟张汶祥(姜大卫扮演)在众官员的笑声中被剖心挖肺死掉,宣告了三个人的全部落幕,可以解读到官场和欲望之吞噬人性、变异人性的可怕性,导演虽并不着力刻画这部分,但这部分仍能使有心人脊背一凉。

29分钟前
  • 张敞
  • 推荐

当年邵氏的草台班子,人物关系粗暴直接,不如陈可辛版的细腻浪漫。不过大哥在军营里的威势压迫还是相当到位,人情炎凉瞬间爆表。狄龙的杀气重而霸气,姜大卫很帅很帅。。。

32分钟前
  • 你的益达
  • 还行

20100412:自然是有老片子的瑕疵和不习惯,但姜大卫真是绝了!原来周杰伦长得真的好像他啊……// 20171128:7年后重看,评分没变,但想把所有星都给狄龙,给他不再毫无自觉的美和突破自我的演技。佳人难再得。

35分钟前
  • 微子
  • 推荐

全片始终从略高于狄龙视线的角度拍摄他的面部特写,所以片中马新贻多是垂首抬眼看人,更显阴狠之气。狄龙的造型突破了张彻电影素以黑白分割人物正邪、处境的惯例,其刚出场时一派正面小生打扮,但细端详下,化妆师已刻意将其双眉画得斜飞入鬓,更添一折纸扇耍帅,已然与《保镖》中的白衣形象有了区别。

40分钟前
  • hoffman
  • 推荐

狄龙姜大卫是何奇俊悄啊阴功!

43分钟前
  • snowinter
  • 推荐

1,米雪在本片扮演一个妓女。2,李修贤是太平军守门的武将。3,本片可以叫《翻滚吧,刺马》,好几个长镜头的刻意在地上翻滚,最夸张的是李修贤,滚的我看不下去了。4,狄龙的肌肉实在太帅,演技也好。5,姜大卫明显的鸡胸,太瘦。没看见他赤裸上身过。6,女主井莉,身材好,77年拍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扮演武林第一美人林仙儿。7,真实案件是唐朝到近代史第一个刺客案,真相扑朔迷离。官方2个说法,本片采用是民间说法。8,陈观泰在《义胆群英》中顶替伤病的狄龙,表现非常好,近期参演了《师父》。9,武术指导是当时金牌武指唐佳和刘家良10,1990年,张彻的2个弟子翻拍了《刺马》,吴宇森《喋血街头》午马《西环的故事》。11,两江总督历任:曾国藩(湘军)-马新贻(慈溪委派)-曾国藩(湘军),所以有湘军下手之说,是个权力的游戏。

44分钟前
  • 君心可晴
  • 推荐

看完看了一圈短评,几乎都在说三件事,第一,本片里龙叔的美貌简直是巅峰了,绝代公子;第二,赞叹井莉的妩媚风情,对了,还不忘记踩一脚徐静蕾;第三,导演,人死了为什么要在地上滚啊滚啊滚啊,好累的啊喂。哈哈。我都赞同!

45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二十年后老姜又演了龙哥演过的马新贻。张老师这部运镜叙事很好看,而且男女之情欲也不差。龙哥的颜值身段造型演技还有和小姜双人舞时各种爱的假摔值(张)百万颗五星!有位说看这部截了800张图,当年看投名状完完全全理解不了徐静蕾李连杰,然而龙哥一出场我就秒懂了。1.15@国立アーカブ大屏幕龙龙肉体真美好。这张老师让死者在坡上多滚一会的动作安排全场笑疯了

46分钟前
  • 力荐

狄龙倍儿起范儿 大卫式淫笑也很正

50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刺马案这种奇事,历史上穿凿附会的东西很多,要出彩实在很难。狄龙的反派倒是不错,狄龙和陈观泰都偏弱,张文祥也搞来几乎只有一个表情,就是咧着嘴笑。最后的刺马和剜心段落过于拖沓,大大丧失了力度。此外要说看点,几乎都在狄龙和井莉的戏份上。

55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放在今天看也不失为一个好剧本。张彻难得将男女感情拍得这么好。狄龙的马新贻可能是他演过的最有深度的角色,前期白衣翩翩的公子到后期欲望写在脸上的野心家都演绎得非常好。马和张若不是狄姜来演的话肯定不会有这么多遐想,其实片中三弟明显对大哥比较疏离,张是个聪明人,其城府不输马,只是他没有马那样的权力欲。最后一班小人在马的灵前弹冠相庆,无疑是对所谓英雄与权力的最大嘲讽。

59分钟前
  • 吕六一
  • 推荐

别的都不说了,就说说演员吧:天啊,两大男主那可真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啊,那气质,那魅力,还真想不出现在的青年男演员有几个能拿得出手?一个玉树临风,英俊潇洒,一个狂放不羁,豪情万丈,使人难舍难弃,欲罢不能,哎,不说了,我一个大男人都快花痴了...还有女主,那叫一个中国味儿啊...

1小时前
  • D.KING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