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台儿庄

剧情片中国大陆1986

主演:邵宏来,初国梁,江化霖

导演:杨光远,翟俊杰

播放地址

 剧照

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1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2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3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4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5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6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13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14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15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16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17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18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19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25

详细剧情

1938年,日寇占领民国首府南京之后,计划由南北两面包抄津浦路遇陇海路的枢纽——华东重镇徐州,以实现对华东的全面占领。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邰宏来 饰)临危受命,指挥保卫徐州、抵抗日寇。日寇入侵山东,陆军上将韩复榘畏战逃跑,将济南拱手让与日军,蒋介石(赵恒多 饰)整饬军纪将韩某枪决。为了增强作战实力,李宗仁将四处受排挤的川军将士纳入麾下,又力劝蒋介石恢复张自忠指挥权,构筑了强有力的抗日统一战线。与此同时,日寇矶谷师团南下临沂,屠杀当地百姓,张自忠为一雪前耻,率部奔赴临沂,与庞炳勋部死战日军,拉开了台儿庄大捷的序幕……

 长篇影评

 1 ) 汤恩伯功过是非

注:文章摘自互联网,窃以为有参考价值。

发生于1938年3月至4月的举世瞩目的台儿庄战役至今已经过去76年。漫长的76年过去,人们才渐渐明晰了当年发生的真实事情。这其中,汤恩伯居功卓著,却一直以来饱受诬责。这应当是很多误读中最不可原谅的也是最让人瞠目的误读。 事实上,误读不成其为误读,而是撒谎。 汤恩伯这个人一向是国民党中央军的嫡系主力将领,至始至终受桂系李宗仁排斥和诟病。在李宗仁的回忆录中,这种斥责有很多处,且大都出自国共决战的关键时刻。直至最后防守京沪杭的汤恩伯自然而然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草包司令、忘恩负义之辈!而且从来就没有人为此质疑过! 汤恩伯被丑化被污蔑,背后自然显现的是蒋介石用人不善。这样的指责自然大有市场,历来为党史军史的编撰者所重视。 李宗仁晚年口述回忆录称:台儿庄战役,在孙连仲部损失惨重,急需救援时,他“严令汤恩伯军团迅速南下, 夹击敌军, 三令五申之后, 汤军团仍在姑婆山区逡巡不进。”以至李宗仁“训诫汤军团长说, 如再不听军令, 致误戎机, 当照韩复榘的前例严办。汤军团才全师南下。然此时台儿庄的守军已伤亡殆尽。” 李宗仁回忆录里的这段话,被很多著作特别是影视作品所引用,被视为正统和真实。在李宗仁的“指导”下,不仅仅中央军溃不成军,汤恩伯等众多血性将领被“胆小怕事”、“保存实力”、“见死不救”,等等。 汤恩伯在台儿庄战役中军功何以显著? 汤恩伯在台儿庄战役中任第20军团军团长,辖三个军,总兵力7.2万余人,装备精良。1938年3月中旬,蒋介石将第20军团划归第五战区,参战台儿庄。 李宗仁给汤恩伯部下的第一道命令是:“第4师先头之一部,应即开滕县附近增援。”第4师随即前往滕县救援,在路上与日军第63联队遭遇,激战于龙山、虎山一带。 3月21日,李宗仁再次命令第20军团“应集中主力于峄县东侧及枣庄西北方焦山头附近一带山地,于3月24日拂晓全线开始进攻,务先击破峄、枣之敌,向临城、沙沟两地附近侧击……”第20军团也遵令,参与峄县、枣庄等地反攻。 显然,汤恩伯部对李宗仁的命令并无抗拒。 汤恩伯之所以未能立即开往台儿庄支援孙连仲,乃是事出有因——汤若径直南下,势必将使所部陷入日军夹击,非独不能支援孙连仲,反将牵累整个战局。故汤恩伯采取迂回战术,消除临沂方向的危险后,才南下台儿庄。此即行政院所说,“汤军团长恩伯指挥主力军队,迂回枣峄等处,侧击敌军,获取胜利之基础。” 以上可知,李宗仁对汤恩伯的指责,属于无中生有。 同属桂系领袖之白崇禧,晚年在台湾接受中研院访谈,曾明确言及:“汤恩伯司令用兵适宜,当敌攻击台儿庄之际,迅速抽调进攻峄县而逞胶着状态之兵力,反包围台儿庄之敌人与孙连仲部相呼应,同时,并调关麟征、周碞二部击破敌人由临沂派来解围台儿庄之沂州支队,于任务完成后,仍回师台儿庄,此为其用兵灵活、合适之处。” 台儿庄战役被贴上桂系标签,李宗仁的作用其实有限。 台儿庄战役开始阶段的滕县保卫战,参战国军为第2集团军第122、124师,此为王铭章指挥的川军。到了临沂保卫战,国军方面为第40、59军,这是庞炳勋、张自忠率领的西北军。 在关键的台儿庄保卫战中,与日军血战的孙连仲所部第2集团军,也属西北军。孙连仲4月5日给蒋介石的电报中说,“……连日激战, 结果第27 师仅余战斗员千余人, 第31师千余人, 第30师2千余人,独立第4旅2千余人。负伤官兵之未退出者, 誓与阵地偕亡, 杀声振天, 足寒敌胆……”战后统计,第2集团军伤亡2万余人,功勋卓著。 汤恩伯非但没有瞧不起这些“杂牌军”,反而主动与他们合作。如在滕县失守后,汤恩伯即命参谋官找到张自忠、庞炳勋,“双方确定了相互通信联络的具体办法,并决定由第二十军团兵站支援庞、张两军步机枪子弹40万发,以补充他们弹药的不足。” 汤恩伯与孙连仲的“里应外合”,更是制胜关键。正如历史学者韩信夫所言,“没有孙集团军在台儿庄坚持阵地战,便没有台儿庄的胜利;同样,没有汤军团在台儿庄侧背的运动战,也不可能有台儿庄的胜利。它们在台儿庄战役中一守一攻,相辅相成。” 李宗仁所属的桂军,李品仙的第11集团军、廖磊的第21集团军,奉命在津浦线南段一带坚守,防备、监视日军救援部队。在淮河北岸小胜日军的,是于学忠的51军,属东北军系统。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桂军固有其功劳,但远非主力。 战后论功行赏,孙连仲、汤恩伯、冯安邦等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其他参战将领,被授予四等宝鼎勋章、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勋章等,被授勋者无一人出自桂军。

 2 ) 英雄们的结局,英雄城的未来

用了两个晚上搜了一下台儿庄英雄的结局:
池峰城1949年4月1日因“历史遗留问题”受审。1955年3月16日在北京监狱病逝,冯安邦1938年襄樊殉国,庞炳勋最后和孙连仲在台湾合开餐馆。1975年,仵德厚刑满释放回到了老家,学起了放羊,当起了农民,隐居在乡间长达30年之久。
清明去了枣庄,作为一个有着抗战情结的人,原本想趁着假期去台儿庄拜谒,上网一搜,门票已经160元了。枣庄作为一个资源性城市,在煤炭资源枯竭的时候寻求城市转型,发展旅游无可厚非,但是如此票价,也许只有那些花公款唱红的人才会去吧。

 3 ) 本片的神仙选角,相似度99%

客观讲,这部电影在不熟悉那段历史的年轻人来看可能真的是。。看不太下去。而对比较熟悉那段历史的人来说,恐怕起到的是纪录片一样的记忆加深作用。就是,“啊,这段拍的很客观啊,的确是这样的。。。” 。当然,完全理解这部影片除了观赏角度外的重大意义,所以完全支持高评分。

就说一个本片最绝的,演员选角和真人的相似度。

李宗仁一出场我就服了,这简直就是从照片里走出来的人啊

委员长稍逊一筹,但身形气势也是非常相似

浓眉大眼国字脸的张自忠真的是相似度五颗星!

连没出来两个镜头就被干掉的韩复榘也是贼眉鼠眼相当神似!

英雄王铭章师长,相似度五颗星,简直是神仙选角

老将庞炳勋也是非常神似,气质神态超符合

孙连仲形似

池峰城大概是最不像的

汤恩伯感觉还蛮像的

关麟征,咋说呢,我觉得脸型是像的,只是演员是瘦版的(●ˇ∀ˇ●)

 4 ) 请告诉孩子们,应该如何面对侵略----写在“台儿庄大捷“70周年

 题记:
      我们把堆积成山的血肉之躯筑起在了台儿庄的中正门前,换来了这场歼灭日寇上万人的胜利。
      这里不缺少英雄,精忠报国、大气凛然的张自忠将军;舍死抗敌、慷慨就义的王铭章师长.....更多的却是一个个鲜活的默默无闻的生命,他们有一个共同 的名字--中国人,他们从容赴死只为一个共同的目的--捍卫国土,捍卫尊严。
      这部影片提醒人们,请告诉孩子们,中国人曾经是这样面对敌人的侵略!
 


  你已经多久没有唱过国歌了?
  看到影片结尾,油画般的画面,史诗般的镜头,“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悲壮的歌声回荡在心中。
  我们把堆积成山的血肉之躯筑起在了台儿庄的中正门前,换来了这场歼灭日寇上万人的胜利。
  也许换算双方伤亡人数的比例,我们胜利的代价太过庞大。也许一次胜利,不可能阻挡整个战区最终的沦陷。
  但是通过这部纪实性的影片,我们多少能够了解到一些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真实情形,多少能够体会到一些在民族存亡之际有血性中国人的不屈精神。
  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战争影片中,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被塑造得过分高大典型的战斗英雄形象,足够多的英勇就义前高呼的崇高革命口号。
  我们需要英雄,同时,我们也想了解那些在战场上如草芥般死去的普通中国人。面对侵略时,那些人们是怎么战斗的,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赴死的。
  这些,也许在这部影片中,你都能看到。
  杨光远导演身为一个山东人,立誓要把1938年发生在家乡土地上的这场战争真实的呈现给世人。我想,他做到了。
  这里不缺少英雄,精忠报国、大气凛然的张自忠将军;舍死抗敌、慷慨就义的王铭章师长.....更多的却是一个个鲜活的默默无闻的生命,他们有一个共同 的名字--中国人,他们从容赴死只为一个共同的目的--捍卫国土,捍卫尊严。
  这里没有过分艺术化的“万岁”“打倒”之类的口号,人们走向死亡时喊的是“替我多杀几个鬼子!” 或者去以血肉之躯阻挡一辆日寇的坦克,却只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清明想着给我烧点纸。”
  固守台儿庄的最后时刻,国民党守军已被逼入绝境,而汤恩伯的援军还在畏首畏尾地按兵不动。守军将领孙连仲接受李宗仁的命令和建议,用大把的洋钱给部队打气,“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显然,用错了地方,这不是在打内战,而是在面对侵略。“我们命都不要了,还要钱干啥?留着这些钱,给我们立块碑吧。”最平凡的士兵们身上却往往能闪烁出最伟大的英雄主义光芒,他们就这样踏着扔了一地的洋钱,走向死亡。
  所以说,这场胜利,不仅仅是一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大捷,不仅仅彰显了李宗仁领导下一批抗日将领们的功勋,更加是广大中国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意志和决心的体现。台儿庄残破的城墙上,烈士们用鲜血渲染着几个大字“宁死不当亡国奴”!
  这部八十年代拍摄的影片,尽管受到拍摄条件,资金,特效水平上的种种限制,但是无论是在规模,布景,画面,人物的表现力上,都不逊色于现在拍摄的任何一部国产的同类题材纪实性战争电影。影片的成功是因为多达二十几个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因为处处力求还原历史真实的严肃拍摄方式,以及油画般唯美的画面;更是因为这部电影通过真实的历史告诉了人们,在中华民族受到侵略,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国人是如何不屈地面对这一切的。
   看过这部影片,请告诉孩子们,中国人曾经是这样面对敌人的侵略! 

 5 ) 语录

外国记者:自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军队转移阵地的说法已成了失败的同义词。 李宗仁:太原会战,我军曾转移阵地,但十八集团军却在平型关取得重大胜利。淞沪会战,我军也曾转移阵地,可日军为此付出伤亡惨重的代价。 李宗仁:只要我们吸取抗战初期的经验教训,我们完全有把握战胜敌人,粉碎他们的进攻! 李宗仁:以我之见,今日徐州绝非昨日南京。 李宗仁:夫人千里迢迢送来家乡茶叶,无非是在激励宗仁要像保卫家乡那样保卫徐州。 孔老先生(对李宗仁):乘马过街市,信步定人心。 韩复榘:我抄日本人的后路,老蒋抄我的后路。整整一个炮兵旅,一炮没放,全他娘的给调走了! 韩复榘:不是我韩某不抗日,实在是老蒋不仁不义,欺人太甚! 韩复榘:今后,谁敢说我韩某不抗日,我就毙了他! 李宗仁:从今天起,没有我的命令,五战区的一兵一卒不容许任何人随便调动! 李宗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蒋介石:照我们国家现有的物资储备,只能够打半年的!所以对付日本人,能够用政治解决问题的,就决不能采取战略。 蒋介石:既然大家都不要川军,就让他们回四川称王称霸好了! 李宗仁:世界上没有无用之兵,只有无为之将。 韩复榘:我韩某最喜欢直来直去。 韩复榘:如今这个世道,我他娘的看透了!没有枪,什么也王八盖儿! 韩复榘:把老子的队伍打光了,咱们还不如一群要饭花子! 1937年12月27日,韩复榘为了保存实力,擅自放弃了津浦路北线重镇济南,致使津浦路正面大门洞开,北线日军主力矶谷廉介第十师团乘虚南下,长驱直入。 1938年1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集第一、第五两战区高级将领在河南开封举行军事会议。 李宗仁(对蒋介石): 只要委员长答应我两个小小的要求,我们五战区很可能打一个不大不小的胜仗。 1、在津浦作战期间,委员长有什么指示请直接吩咐宗仁,千万不要越级指挥。 2、请委员长放张自忠回去率部参战。 蒋介石:从抗战以来,我们一败再败,就是因为军纪不整,各自为政! 韩复榘(对蒋介石):山东丢失是我的责任,那南京丢失又是谁的责任? 1938年1月24日,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兼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在武昌被执行枪决。 1938年1月12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在渤海的崂山湾、福岛两处强行登陆。 占领青岛后,日本坂垣第五师团为策应,矶谷第十师团沿胶济线西进,至潍县转南,循莒县诸城进迫鲁南军事重镇临沂,与中国守军展开激战,从而拉开了台儿庄会战的序幕。 徐祖贻:救兵如救火啊! 张自忠:现在国难当头,山河破碎,一切私仇旧怨就不提它了。 张自忠:不灭日寇,自当拼死疆场! 板垣征四郎:支那军队在作战上有一个很大的弱点,那就是被突破一点就会全线崩溃。 徐祖贻(对庞炳勋):张自忠主张以攻代守,强渡沂水,赴敌背后。这样既可以解临沂之围,又可以包抄敌后,歼灭敌人。 张自忠(对徐祖贻): 我军伤亡是大,可日军的伤亡更为惨重啊!我五十九军在苦撑,坂垣师团不也在苦撑吗? 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双方最后时刻的较量啊!请你无论如何代我禀告李长官,批准我再打一天一夜。就是苦撑最后五分钟,我也誓将坂垣击溃! 1938年3月16日,日军矶谷廉介第十师团不待东南两路日军的配合,以先入关中者为王的骄横气焰孤军南进,直扑藤县。川军122师在王铭章师长的督战下与日军在藤县展开激战。 汤恩伯:淞沪会战就是因为我们逐次使用兵力,把一个师一个师的部队白白地填进去,结果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蒋介石:我们身为军人,要以王铭章师长为榜样,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李宗仁:诱敌深入,背水一战,这就是我的决心。 孙连仲(对池峰城):日本人的炮火厉害得很。巴掌大的庄子,你把那么多部队投进去,人家一顿炮弹你就垮了,往后的仗还怎么打? 池峰城:娘的!日本人真鬼,冷不丁地给老子来发流弹。 1938年3月23日,日军矶谷廉介第十师团组织强大火力,在飞机、坦克、火炮的掩护下,两千多名步兵绕过南洛的王郁彬团,经刘家湖向台儿庄大举进攻。 孙连仲:不打破敌人的空中优势,这个仗没法打下去了。 1938年3月27日夜里,孙桐萱部隐蔽前进,成功摧毁了日军大汶口机场。 孙连仲(对池峰城):你想撤退?那就提着脑袋来见我,我提着脑袋去见李长官! 李宗仁(对孙连仲):现在撤离阵地,阵亡将士的鲜血岂不是白流了? 李宗仁(对孙连仲):我现在悬赏十万大洋,你把后方凡是能拿枪的人全都集合起来,组成敢死队。 孙连仲:传我的命令,当兵的打光了,军官们填进去。大家都填光了,老子就来填! 孙连仲:本总司令以成仁之决心,誓与台儿庄共存亡! 孙连仲:前进者重赏,后退者杀头! 敢死队(对孙连仲):长官,眼下咱命都不要了,还要大洋干什么?留着这点钱,等抗战胜利了,别忘了给咱们立块碑就行了。 池峰城(对张静波):在这个节骨眼上,你擅自脱离战场,阵地都让日本人占去了,你还留什么种子啊? 汤恩伯:我们背后已经发现了日军。现在出击,一旦暴露了军团主力位置,我们完蛋,台儿庄也保不住。 1938年4月6日,汤恩伯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严令下,率部从日军侧后发起攻击,于底阁、杨楼地区重创日军坂本旅团,随后进抵台儿庄外围。 与此同时,台儿庄一线守军展开全面反击,日军矶谷师团主力撤退不及,陷入重围。 台儿庄大战结束,我军歼灭日军11984人,生俘日军719人,缴获步枪一万余支、机枪913挺、火炮127门、战车40辆。 击毙日酋福荣真平大佐,伊藤敏雄、奥谷勤部队长,金田幸弘、宫川喜一、市村满少佐。击伤安永、中川部队长。 日军残部逃至易县。

 6 ) 正面打垮日本鬼子

小时候至少看过两次,不过那时候只会看战斗场面,讨厌说话说半天的,前边七十五分钟都在为台儿庄会战铺垫,明确表现出中国军队内部矛盾重重,日本鬼子当年能占领大半个中国,除了武器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内部派系众多,都想着借机消灭对方,甚至不惜借助日本鬼子的屠刀,也有坚决抗日死战到底的,比如张自忠和王铭章,四川没有被日本鬼子踏足过,但是四川在抗战时期出钱出人反而是最多的省份之一,驻守藤县的川军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让人肃然起敬,陈宝国的英雄无敌系列里就有一个原型是王铭章,片子中提到了张云逸,恰好记得他跟邓小平一起领导了百色起义,创立红七军,百度一下才知道这是个牛人,资历比朱总还老,军衔大将,领元帅工资,以前在国军里打工的时候他已经是师参谋长,跟他在同一个部队里的林还是团长,粟还是小排长。不得不说化妆太认真了,不像现在的抗日神剧一场激烈的战斗下来我方英雄发型不乱衣衫整洁脸上白白净净的,片子结尾比较匆忙,没有讲明台儿庄一战胜利的意义,这不光是一场对日作战的胜利,它还有着巨大的政治意义,让中国人看到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希望,我们现在都知道日本鬼子最终输掉了战争,可是当时的中国人还在为会不会亡国而惶恐不安,甚至会有预测什么时候亡国的念头,正面战场击溃日本鬼子的军队,鼓舞中国人的士气,打击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这才是血战台儿庄最大的胜利。

 7 ) 汤恩伯功过是非

注:文章摘自互联网,窃以为有参考价值。

发生于1938年3月至4月的举世瞩目的台儿庄战役至今已经过去76年。漫长的76年过去,人们才渐渐明晰了当年发生的真实事情。这其中,汤恩伯居功卓著,却一直以来饱受诬责。这应当是很多误读中最不可原谅的也是最让人瞠目的误读。 事实上,误读不成其为误读,而是撒谎。 汤恩伯这个人一向是国民党中央军的嫡系主力将领,至始至终受桂系李宗仁排斥和诟病。在李宗仁的回忆录中,这种斥责有很多处,且大都出自国共决战的关键时刻。直至最后防守京沪杭的汤恩伯自然而然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草包司令、忘恩负义之辈!而且从来就没有人为此质疑过! 汤恩伯被丑化被污蔑,背后自然显现的是蒋介石用人不善。这样的指责自然大有市场,历来为党史军史的编撰者所重视。 李宗仁晚年口述回忆录称:台儿庄战役,在孙连仲部损失惨重,急需救援时,他“严令汤恩伯军团迅速南下, 夹击敌军, 三令五申之后, 汤军团仍在姑婆山区逡巡不进。”以至李宗仁“训诫汤军团长说, 如再不听军令, 致误戎机, 当照韩复榘的前例严办。汤军团才全师南下。然此时台儿庄的守军已伤亡殆尽。” 李宗仁回忆录里的这段话,被很多著作特别是影视作品所引用,被视为正统和真实。在李宗仁的“指导”下,不仅仅中央军溃不成军,汤恩伯等众多血性将领被“胆小怕事”、“保存实力”、“见死不救”,等等。 汤恩伯在台儿庄战役中军功何以显著? 汤恩伯在台儿庄战役中任第20军团军团长,辖三个军,总兵力7.2万余人,装备精良。1938年3月中旬,蒋介石将第20军团划归第五战区,参战台儿庄。 李宗仁给汤恩伯部下的第一道命令是:“第4师先头之一部,应即开滕县附近增援。”第4师随即前往滕县救援,在路上与日军第63联队遭遇,激战于龙山、虎山一带。 3月21日,李宗仁再次命令第20军团“应集中主力于峄县东侧及枣庄西北方焦山头附近一带山地,于3月24日拂晓全线开始进攻,务先击破峄、枣之敌,向临城、沙沟两地附近侧击……”第20军团也遵令,参与峄县、枣庄等地反攻。 显然,汤恩伯部对李宗仁的命令并无抗拒。 汤恩伯之所以未能立即开往台儿庄支援孙连仲,乃是事出有因——汤若径直南下,势必将使所部陷入日军夹击,非独不能支援孙连仲,反将牵累整个战局。故汤恩伯采取迂回战术,消除临沂方向的危险后,才南下台儿庄。此即行政院所说,“汤军团长恩伯指挥主力军队,迂回枣峄等处,侧击敌军,获取胜利之基础。” 以上可知,李宗仁对汤恩伯的指责,属于无中生有。 同属桂系领袖之白崇禧,晚年在台湾接受中研院访谈,曾明确言及:“汤恩伯司令用兵适宜,当敌攻击台儿庄之际,迅速抽调进攻峄县而逞胶着状态之兵力,反包围台儿庄之敌人与孙连仲部相呼应,同时,并调关麟征、周碞二部击破敌人由临沂派来解围台儿庄之沂州支队,于任务完成后,仍回师台儿庄,此为其用兵灵活、合适之处。” 台儿庄战役被贴上桂系标签,李宗仁的作用其实有限。 台儿庄战役开始阶段的滕县保卫战,参战国军为第2集团军第122、124师,此为王铭章指挥的川军。到了临沂保卫战,国军方面为第40、59军,这是庞炳勋、张自忠率领的西北军。 在关键的台儿庄保卫战中,与日军血战的孙连仲所部第2集团军,也属西北军。孙连仲4月5日给蒋介石的电报中说,“……连日激战, 结果第27 师仅余战斗员千余人, 第31师千余人, 第30师2千余人,独立第4旅2千余人。负伤官兵之未退出者, 誓与阵地偕亡, 杀声振天, 足寒敌胆……”战后统计,第2集团军伤亡2万余人,功勋卓著。 汤恩伯非但没有瞧不起这些“杂牌军”,反而主动与他们合作。如在滕县失守后,汤恩伯即命参谋官找到张自忠、庞炳勋,“双方确定了相互通信联络的具体办法,并决定由第二十军团兵站支援庞、张两军步机枪子弹40万发,以补充他们弹药的不足。” 汤恩伯与孙连仲的“里应外合”,更是制胜关键。正如历史学者韩信夫所言,“没有孙集团军在台儿庄坚持阵地战,便没有台儿庄的胜利;同样,没有汤军团在台儿庄侧背的运动战,也不可能有台儿庄的胜利。它们在台儿庄战役中一守一攻,相辅相成。” 李宗仁所属的桂军,李品仙的第11集团军、廖磊的第21集团军,奉命在津浦线南段一带坚守,防备、监视日军救援部队。在淮河北岸小胜日军的,是于学忠的51军,属东北军系统。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桂军固有其功劳,但远非主力。 战后论功行赏,孙连仲、汤恩伯、冯安邦等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其他参战将领,被授予四等宝鼎勋章、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勋章等,被授勋者无一人出自桂军。

 8 ) 川军的蜕变

“十万火急。徐州李长官,并转蒋委员长,目前,日军已攻破腾县城防,我方援军至今杳无音讯,职部王铭章及全师官兵决心以死报效国家,以遂成仁之志。谨此急电。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十七日下午,下午三时。” ——122师师长王铭章

台儿庄一役由桂系将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指挥,战争最终以惨重代价获得了完全胜利。这场战役对中国抗日有着巨大影响,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大陆及台湾两方面均较少宣传。1986年上映的电影《血战台儿庄》较为真实客观的反映了当年战场状况,没有过多的煽情。蒋经国通过香港的渠道看到此片后大为感慨,并于次年决定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在骨肉分离了37年后,终于把苦苦的乡愁化做了喜悦的重逢,从而揭开了海峡两岸公开互动往来的序幕。

四川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如果各方齐心协力经营则大有可图。但四川军阀混战20余年,荼毒川中,更兼川军装备差劲、军纪散漫,战斗力极差,被其他军阀称之为“草鞋军”、“双枪将”——一把是烟枪一把是步枪。四川军阀混战可谓菜鸡互啄,为其他中国军人所瞧不起。 七七事变后,川军摒弃前嫌,一致抗日,“四川王”刘湘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这才有了川军出川抗日,1938年刘湘留下遗言“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南京、武汉相继失守后,国民政府建都重庆,四川成了抗日大本营,为抗日出力颇多。

川军整编队伍出川抗日,有许多青年学生弃笔从戎加入军队。青年学生王建堂出征前,他的父亲给儿子一面写有“死”字的旗帜,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川军出川时集结于今日成都市人民公园誓师,此时的川军不再是争夺地盘的军阀私军,而是一支抗击外敌的正义之师。

现存建川博物馆的川军出川图
原物早已遗失,此为复制品

但尴尬的是川军千里迢迢出川,为的是抗日报国,一、二两个战区却因旧时川军名声太差都不肯要他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说川军“抗战不足,扰民有余”,给蒋介石电话说不要他们,蒋介石想把川军打发给一战区的程潜,程潜一口回绝:“阎老西不要,你们要送给我?我不要这样的烂队伍!”气的蒋介石说出“还是让他们回四川继续称王称霸吧!”这样的话来。川中子弟遭受如此冷遇,恐怕是有天下之大竟无处容身之感吧。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宽厚大度,不仅收留了川军,并且给他们补充了许多军械。师长王铭章深感李宗仁高恩厚德,决心抗日救国,报答四川父老,报答李宗仁将军,以洗川军耻辱,以赎川军20年内战之过错。

左为王铭章,右为李宗仁。看到“天府子弟 抗日报国”这面旗瞬间泪目了。

日军第十军团矶谷廉介不等左右策应直取藤县。李宗仁命122师守卫滕县,为其他部队行动争取时间。川军122师在王铭章的指挥下,浴血奋战三日半,在滕县全军牺牲。最后在城中的三百余重伤员,在日军破城后能行动的都冲出去与之肉搏殉国,剩下已无力行动的伤员则一起拉响剩下的两箱手榴弹,以此殉城。师长王铭章战至最后一人,抽完一根烟后,举枪自尽,而那面“天府子弟 抗日报国”的锦旗也早已弹痕累累、残破不堪。此役,川军将士中没有一个被俘虏的,为川军赢得了全国的尊重。

王铭章身上的军装已残破不堪,与第一次出境时的样子状若两人
全军覆没,仅剩旗帜

李宗仁说: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国民政府明令予以国葬,蒋介石亲自祭奠了王铭章师长;八路军、新四军的领导人联名向王铭章敬献了花圈和挽联;日本人也承认了川军的英勇,表示如果没有重炮的支援,日军登城之战的损失会更加惨重。

蒋介石祭奠王铭章
毛泽东献的花圈

从无人愿意收留到各方祭奠、建墓立碑,川军终于通过艰苦卓绝的鏖战与视死如归的勇气为自己正名,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光彩,打出了四川军人的光彩。

影片中除了川军外,还有众多英勇将士。 中原大战时庞炳勋与张自忠结仇,台儿庄战役中同属第五战区指挥。庞炳勋率第三军团死守齐鲁襟喉临沂,狙击坂垣第五师团;张自忠指挥五十五军与日军鏖战数昼夜于左翼强渡沂河,与城内庞炳勋协同作战保住了临沂城,国家大义面前,两人一泯恩仇。后张自忠将军为抗战中以最高军阶牺牲的将领。 炸掉浮桥破釜沉舟的师长池峰城、说出“士兵死了军官填进去,军官死了老子来填”的第二集团军司令孙连仲以及众多扔掉银元举起大刀跑步驰援台儿庄的敢死队将士,他们中有的是西北军、有的是桂系、还有的是中央军嫡系,来自四川、陕西和全国其他地方,但是在敌人面前,他们都是中国人。

师长池峰城,他的一个营最后打到只剩几个人
第二集团军司令孙连仲,对手下池峰城说“人打光了你填进去,你填过了老子就去填”
敢死队将士扔点手中银元,片刻后他们将跑步支援台儿庄,用大刀与日军展开肉搏战
战斗结束镜头一转,一面墙上用石灰写着“生在陕西,死在山东”。应该是西北军将士所写

战争是残酷的,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我们不应该忘记当初离开家乡到前线去的将士们,他们并不是抗日神剧中喝着红酒、抽着雪茄、抹着发蜡、骑着哈雷摩托,一枪一个潇洒的消灭小鬼子,甚至用中国功夫飞檐走壁,而是穿着草鞋单衣、拿着大刀和土制步枪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赢面极小的战斗。 滕县保卫战中阵亡人数比为59:1,就是说每消灭一个敌人我们就要牺牲59个人,这是何等惨烈! 伤亡人员不是简单的数字,他们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他们本可深处后方川中,但是为了共同的国家与民族,千里出川赴戎机,在战场上如草芥般死去,默默无闻,八十余年之后,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甚至无处祭奠,我们只知道他们是与我们一样的中国人。

 短评

一寸山河一寸血,青天白日满地红

9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台儿庄战役是整个徐州会战的一部分,也是被国内历史教材宣传的最多的抗战战斗。战役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桂系李宗仁指挥,中央军,桂系,川军,西北军都参加了战斗,可以说是“杂牌军”的胜利。电影罕见的正面描写了国民党将领,也相对客观的评价了国民党军队的功绩。虽然人物还是有一些脸谱化,对人物性格刻画较少,但是也算是为了宣传需要。战斗场景比较逼真,士兵和将军的精神状态的确像是那个时代的人。现在的电影就差远了,一个个的都干干净净,体格强壮,表情坚毅。川军王铭章师长殉国,地方派系部队不计损失,出工出力,才有了这次战役的成功。只是这种情景在后来的几年里变得比较少了,国民政府内部也没能真正团结起来抵御外侮。我们真正要记住的是那些死去的士兵与百姓,他们很多人连名字都没能留下来。最后,向曾经为民族独立而牺牲的他们致敬!

13分钟前
  • 追风少年
  • 推荐

这部电影和《大决战》一样是好片,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影厂拍摄的一系列的战争片中的经典。排第一的那个短评说:“上个世纪国内唯一拿得出手的战争片”,这是典型的带着立场看问题。

18分钟前
  • hsihsia
  • 推荐

中国牛逼战争片之一

1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这么好的片还有人给打一星的,我看你被什么敦刻尔克之类的垃圾东西喂屎喂太多了

24分钟前
  • 月满丶轩尼诗
  • 力荐

《八佰》受阻的时候,重温意义不一般的《血战台儿庄》

28分钟前
  • 何殊我
  • 力荐

很好看啊,大量战争细节,非常克制的煽情,没有主旋律逼逼。觉得特别好。

32分钟前
  • 支离疏
  • 推荐

诚意,所以能在几毛钱一张门票的时代斩获2.7亿票房

36分钟前
  • 马田宝
  • 力荐

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了此片能够客观正面描写国军将士浴血抗日的史诗!它用血与泪猛扇现代抗日神剧一耳光:战争不是儿戏!本片音乐的运用也是一大亮点!

40分钟前
  • EVA_征服天堂
  • 推荐

蒋委员长不惧日机仍然坚持讲话和最后的血肉长城都是经典镜头,尤其是前者,更是大陆电影首次让蒋以较正面形象出现。

43分钟前
  • 说的对啊
  • 力荐

四星半;主力部队包夹的场面再多拍十分钟最好,不然略显头重脚轻;影片完成度非常高;没矮化蒋介石,没贬低日军,非常客观,是我看到的最好的抗日电影

45分钟前
  • 花景
  • 力荐

日军作战记录:"敌人为第27师第80旅,检讨从昨日以来之战斗,不愧为蒋委员长所信任之部队,决死奋战,据壕死守,士兵全部均抵抗至最后。视其七十九个战壕,尸体垒垒,令人感叹。透过传译劝告投降,无一人接受。由此可见所谓尸山血海坚守至最后一兵一卒,并非日军所独有之事……“

46分钟前
  • Zoo
  • 力荐

这部电影拍的还意外的中立,委员长空袭时面不改色打嘴炮的正面形象也是蛮神奇的。国军浴血奋战打残了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和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这俩都是战斗力不亚于英苏的精锐师团,另外日本指挥官矶谷廉介的演员不是王司徒嘛………以前都没发现

47分钟前
  • AS9462
  • 力荐

但愿朝阳常照我土,勿忘烈士鲜血满地。

50分钟前
  • 粪海狂蛆
  • 推荐

现在看有多处情节是用很刻意的方式展现,好在感情是真挚的。当时国家是那样的困顿,还有不放一枪就弃城的让人失望的军队,大多国人还是在努力,现在有些青年碰见一点难,就以对国家失望的借口或出国或谩骂,还好意思以进步青年自居?

55分钟前
  • 轻风羽
  • 推荐

数度流泪,抗战真的不容易,虽然通过史料知道国军当年的英勇和壮烈,但观影过程中还是被震撼了。八十年代的片子放到现在依旧是抗战影视剧作品中的巅峰之作。现在有了技术,有了资金,为什么拍不出当年那么优秀的电影呢?老兵示范炸坦克的片段,儿时有些印象。

57分钟前
  • mingming1988
  • 力荐

就想知道王铭章将军率部殉国,在得知援兵不济时,心中作何感想?孙连仲在面临部队拼光,孤立无援时,心里作何感想?这些顶天立地的大英雄马革裹尸,可后方那些蝇营狗苟的小丑却忙着钻营,到底值不值

60分钟前
  • 走丢的stitch
  • 力荐

这部电影可以看成是几年后大决战模式的一种试验,但是更多的,这部电影还架起了两岸思想上沟通的桥梁。

1小时前
  • 半日光辉
  • 力荐

上个世纪国内唯一拿得出手的战争片。

1小时前
  • 多多
  • 推荐

这是我看得第一部描写正面战场的电影,彻底改变了我的近代史观。

1小时前
  • fallingraining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