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

剧情片大陆2021

主演:张子枫,肖央,朱媛媛,段博文,梁靖康,金遥源,王圣迪,孙嘉灵,陈永胜,朴松日

导演:殷若昕

 剧照

我的姐姐 剧照 NO.1我的姐姐 剧照 NO.2我的姐姐 剧照 NO.3我的姐姐 剧照 NO.4我的姐姐 剧照 NO.5我的姐姐 剧照 NO.6我的姐姐 剧照 NO.13我的姐姐 剧照 NO.14我的姐姐 剧照 NO.15我的姐姐 剧照 NO.16我的姐姐 剧照 NO.17我的姐姐 剧照 NO.18我的姐姐 剧照 NO.19我的姐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7 05:05

详细剧情

影片围绕失去父母的姐姐在面对追求个人独立生活还是抚养弟弟的问题上展开了一段细腻感人的亲情故事。

 长篇影评

 1 ) 又是为了“她”

《我的姐姐》热映,女性议题毫无悬念地再次成为焦点。

为此,网友们爆发了激烈争论,内容围绕影片对姐姐形象的刻画,对其在男权社会中困境的描写,以及她在片中的最终选择。

这篇文章我想从这一争论入手,谈谈我的看法。一部分是为这部电影“辩护”,一部分是给它挑刺。

我们先从争论聊起。

01

看过《我的姐姐》的结局,我就知道,这片儿少不了要挨骂。翻看评论,果不其然,很多网友异常愤怒,撂下各种狠话。

首先,我非常理解他们的感受。特别是作为女性观众,看到姐姐安然最终拒绝在合同上签字,领走了弟弟,似乎前面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她最终还是乖乖听话,为守护家族的唯一男根牺牲了自己。这是哪门子独立女性?难道更合理的做法,不该是果断签字,潇洒离开吗?

这个想法很在理,姐姐应该甩掉弟弟——这一“重男轻女”观念的产物,去追求自己的生活,才算是实现了一个受压迫的女性向独立女性的转变。好,那我们沿着这个逻辑,试想另一个场景:如果姐姐签字时,看到弟弟的脸上有明显的伤痕,她还应该签字吗?

你一定觉得我在强词夺理。明明没有的事儿,为什么要假设?

其实我这么问只是想提醒大家,在所有的“女性议题”之下,始终都潜伏着一个更底层也更具决定性的命题,叫作“朴素的人性”。我们在思考任何问题时,都不该绕过“人性”去直接追求更高的东西。

当然,我不是说“把弟弟送去领养”是没有人性的做法,我绝无此意。我只是想说,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想姐姐的处境。她面临着一份合同,签字以后,她将和自己的亲弟弟——世界上血缘关系最近的人——永别。而她和弟弟的关系起初很陌生,她甚至很厌恶这个弟弟,但父母死后,经过短暂的相处,弟弟对她表现出一定的依赖,而她虽然谈不上喜欢,至少也已经接受这个弟弟了。这时,当她面临这样一份诀别的合同时,她还能毫不犹豫地签字吗?

如果导演要她摆出一个独立女性的姿态,大笔一挥,潇洒转身,这非常容易,也非常讨好;但我想了想,如果我是她的话,我很可能也会犹豫,下不了笔。因为这时,比起女性意识,更能影响她的是“人之常情”。换句话说,面对这个具体选择时,姐姐脑子里想的不会是“性别对立”,更不会是对“男尊女卑观念”的彻骨仇恨,她只会想,如果签了这个字,自己就再也见不到弟弟了。她能坦然接受这个失去吗?很显然,她不能。

基于这一点,她拒绝了签字。我觉得这个选择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

当然,你还是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并觉得我在胡扯,我完全尊重。我只是对于仅以这个结局为由就否定整部电影的看法,感到有些遗憾。

02

《我的姐姐》这部电影尽管不够尖锐,不够深刻,但它想要完成的关于“女性追求独立”的表述,还是基本完成了的。

说到底,什么是独立?

其实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主决定未来。而整部影片的故事,其实就是在讲述安然如何卸掉身上的一个个包袱,最后给自己争取到一个“自主决定”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里,她面临着三重障碍。

第一,妥善安排好弟弟;第二,家中长辈的责难;第三,与男友的情感纠葛。

关于第一点,刚才已经说过,安然最终找到了一个理想的领养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夫妻二人也和睦,所以这个障碍基本不存在了。

第二点,长辈的责难,这份责难主要来自于姑姑。姑姑和安然刚好形成了两代“姐姐”形象,前者完全是一个牺牲者,为了家庭、为了弟弟可以付出一切;而安然则是一个因为受到父母不公的性别待遇而极具叛逆色彩、独立意识的女性,父母去世后,为了弟弟的抚养问题,她公然顶撞的第一个人,就是这个父系家族的大家长——“大伯”。而最终,姑姑也理解了安然,不再干预她的选择。

第三点,和男友的情感问题。安然的男友是一典型的妈宝,没什么主见。他一面答应和安然去北京闯荡,一面又不敢把这个决定告诉父母。由于原生家庭问题,安然在情感关系中一直都缺乏安全感,因为连父母的爱对她来说都不是确定无疑的,更何况是他人之爱。因此,安然一直期待有人能无比坚定地爱她,但很显然,她的男友无法做到这点。于是,安然果断与他分手,自这份情感中解脱。

至此,摆在安然面前的三重障碍都已消除,她终于可以纯粹地替自己做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最终就落在了那份合同上。但我想说的是,这份合同签与不签,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安然在做这个决定时,是否自愿,是否不受胁迫。

因为,当我们在说女性权利或说任何人的权利时,不是规定Ta一定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才算是维护了自己的权利,而是看Ta是否自愿做出选择并承担后果。而后者才是Ta真正的权利,也才可视为Ta真正掌握了自己的人生。

那么很显然,此时弟弟已经有了好的归宿(虽然并非弟弟本人所愿),姑姑也不再阻挠,男友也不再构成去北京的牵绊,安然的决定可以完全发自本心。那么到这里,无论她怎样选择,她的女性独立之路其实都已经完成了。

当然,我这么说,你可能觉得我在狡辩。但实际上所有电影都是如此,最终结局不重要,重要是结局之前,主人公是否完成了自己的弧光。

随便说几个例子,比如漫威电影,钢铁侠最终死或不死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死之前由一个吃喝嫖赌的花花公子,成长为一个救世界的英雄,当那句“I am iron man”说出之后,他的身份确认就完成了,结局是什么无关宏旨。

再比如《我不是药神》,片中的程勇最终是被释放、被判刑、或者出逃他国,重要吗?也不重要。重要是,他从一个唯利是图的小商贩,成长为一个散药救人的平民英雄,当这个弧光达成后,这个人物就已经立住了。

回到《我的姐姐》,当安然身上的一个个包袱被卸掉,当她重新拥有决定未来的权利时,她就已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女性了。怎么选,其实无所谓。

当然,你仍然可以说,她的选择让人感到不舒服。我部分同意,但我也能部分理解安然的决定。除了上述的关于“人之常情”的原因,还有两点变化可以参考。

一是她当初要去北京的决定,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考研、自我追求,还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她要逃离绝望的此地,但随着故事发展,当父母离世、姑姑转变、男友离开、与弟弟的关系缓和等一系列事件发生变化后,北京还是非去不可的选择吗?

其二,安然内心其实一直都在期待一种无须怀疑和戒备的亲密关系的建立。这点上,父母不能提供,男友无法胜任,姑姑和舅舅也无法替代,那么当她和弟弟之间存在这种可能时,是否也影响了她的选择呢?

我觉得这些都是主创们留下的一些合理线索。

当然还是那句话,你可以完全当我在胡扯。但我只是觉得,这部电影在它有限的表达上,还是尽可能地将其合理化了,这点不该被忽视。

03

最后来说说问题。

在我看来,《我的姐姐》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它已经完成的部分,而在于它没能完成、甚至不敢触碰的部分。

这部电影看似展示了当今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种种痛苦,但其实它给自己加足了各种保险,淡化甚至回避了更深的痛楚。

首先,我们看全片的“反派”,也就是安然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找来找去,发现几乎没有。在她的家族中,最适合出演“反派”的其实是大伯,他作为整个家族的大家长——男权象征,秉持着传统的传宗接代的观念,最可能对安然的自由构成威胁。可是,这个大伯只在影片开始露了一面就彻底消失了。反而是姑姑——另一位女性,成了家族中最大的阻挠力量。这其实已经把矛盾悄悄转移,甚至淡化了。

再来,片中的弟弟是一个过分“宜人”的存在。他只在有限的时间里,表现出一个被父母宠坏的“小皇帝”的形象,但更多时候,他像一个听话的、识趣的、令姐姐难以割舍的“情感工具人”。这无疑严重削弱了姐姐面临的困境,也使得最终的“团圆”结局显得轻易而廉价。

再看安然周围的那些男性角色,舅舅、男友、肇事司机……他们都有各自的性格弱点,但这些弱点其实都是小骂大帮忙,相反对于女性,他们都是极其友好的存在。至于曾经伤害过安然的姑父、表哥,前者已瘫痪在床,彻底失语;后者则直接沦为隐形人,毫无作用……

而以上所有因素加起来,就使得这部电影在女性议题上根本无法走得更远,因为它在各方面都小心翼翼、步步谨慎,不去触碰更深、更血粼粼的伤疤。

终究,主创们还是不够大胆,他们只有心闯入一个时髦的话题,却无力为这个话题提供新鲜的观点。到头来,这部电影又成了诸多“女性故事”里一个毫无新意的案例,难以留下任何印记。

也许从片名中,我们早该意识到这点。

“我的姐姐”中的“我”,到底是谁?为什么在一部以女性为绝对主角的电影中,“姐姐”再次成为了“他者”?

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

但可怕之处或许就在于,我们对答案的缺席早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子戈说电影

只写不一样的深度影评。

 2 ) 这部电影太压抑了

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太压抑了 真的太压抑了

看电影全程我一直处于一种想哭又哭不出来的怅然若失中 安然和弟弟都太懂事了

我爸妈在我高三的时候生了个弟弟 但幸好与安然不同的是我爸妈在生弟弟前和生弟弟后都很爱我对我很好

我很爱我的爸妈 也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喜欢弟弟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 要是我爸妈突然走了 就剩我和弟弟了 我会不会养他呢

应该会吧 我甚至不会反抗 因为安然没有和弟弟有太多接触 但是我不同虽然弟弟还小话都不会说几句 但是小孩子的爱有时候真的能感受到 并且因为我爸妈我会照顾好他

好像很卑微 但又觉得自己好幸运 从小在爱的家庭中长大

高三妈妈的意外怀孕问了我意见(或者是政策出台了妈妈早就想生二胎了 我反抗过但是也不忍心让妈妈打掉他

很担心我妈但到医院都不愿意上去看他 我真的好崩溃或者说我好自私我从来不愿意把爸妈的爱与别人分享

那个时候我爸每天陪我聊天 整个高三我通校了 他每天都接送我 我逃课崩溃抑郁 高三压力也大 幸好我也挺过来了 虽然我闹但是只跟我爸闹 我妈怀孕的时候我也没对她发过火

后来我就妥协了 反正除了我全家都很高兴 其实我真的不理解有啥好高兴的 从他生下来那一刻起除了月嫂给他请保姆一个月四五千 疫情期间工资减少了甚至觉得我爸妈生活拮据了 给他上的幼儿园一年几万块钱 还要每天接送他 真的感觉爸妈压力很大 妈妈生了他以后身体越来越差 爸爸也经常睡不醒

我真的不能理解 可能我生来就更爱自己罢了 但是他们乐在其中

我知道我爸妈生二胎并不是不爱我 可能真的是意外罢了 我妈在产房的时候我在外地他们说我不必回去 我爸站在产房门外的时候 我崩溃的给他打电话 我说我接受不了

我妈刚出产房的时候给我打了一个电话 第一句话是爸妈最爱你 第二句话是我真的很痛

所有都冰释前嫌了 我好像突然就释然了 现在想到这个都想哭

现在大二 我感觉他很乖 哦对了 他睁开眼第一个看到的人是我

大人说小孩子记性不好 但是我每次放假回家他都记得我

还感觉很幸运的是 现在也觉得和爸妈关系越来越好了 好像有弟弟和没他没啥区别 虽然我偶尔跟他争风吃醋 我爸分草莓的时候会把大的给我吃哈哈哈

他们也不会跟我说大的让小的 也挺好

还有就是好遗憾安然和他男朋友分手了 我也有男朋友 我们一个学校的 但是我们家离得好远 我浙江他内蒙的 我想回家他可能也想吧 反正我们还没商量好 可能一起去个大城市 反正我不愿意远嫁

要是我像安然一样 我们大概也会分手吧

“他喜欢吃麻辣烫 我想去海边冲浪”

害 她比我优秀多了 我花钱大手大脚大概存不了钱 爸妈走了自己都没法养活自己

照顾弟弟是姐姐的宿命吗 大概我爸妈在的时候不是我的宿命 我跟我妈说好我绝不照顾他 我爸妈也同意 我妈现在让我帮忙照看一下都会付费哈哈哈

但是要是我像安然一样面对这些事 那真的会变成我的宿命 虽然我平时是个只爱自己的自私人

呜呜呜呜我在说什么 想到什么写什么了 害

这个电影对我来说真的挺好看的 幸运就是我从小在爱的环境中长大 有一说一我舅舅和电影里的舅舅也挺像的哈哈哈哈

还有就是我们家生弟弟 不是我爸想是我妈妈想哈哈哈 笑死我了我妈怀孕的时候我奶奶还很难过 说我妈干嘛怀孕哈哈哈哈

坐在路边瞎写的 不算影评 突然想到的一些东西 走啦 一个人在外上大学真的好想爸妈

 3 ) 替《我的姐姐》结局愤愤不平,大可不必

到底怎样才算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好电影,我们又是依靠什么标准给电影打分?电影往往没法直接解决问题,但它能够暴露问题,花整整两个小时用大银幕强调某件事情的存在。无论正确与否,都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谁也不能装作没看到。

影片《我的姐姐》其实并非《你好,李焕英》那样主打亲情的煽情之作,它更像是一只隐形的手,引导着我们去窥探那些在生活中一直存在,却很难被注意,又足够戳到痛点的东西。

电影原名为《踢皮球》,而弟弟安子恒正是这个皮球,在父母因故去世后无处可去、无人照料的皮球。但这个皮球,最终被踢向的正是在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中早早独立的姐姐安然。

按照固有的思想,姐姐之所以为姐姐,正是因为这个身份应该舍弃自己想要追求的人生,而选择提前当妈。就像姑妈一开始说的,“你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把你弟弟好生养大。”似乎这就是她是唯一的选择。但在安然的吼叫和不服输中,我们才会恍然发现——对啊,凭什么!

安然是姐姐。“姐姐”这样的头衔,在传统的父权社会和这样的四口之家中无疑蕴含了太多沉重的含义——女性、有一个弟弟的女性、需要为弟弟有所牺牲的女性。

在影片开头的家族争吵中,我们便足以感受到这种让人喘不过气的氛围。像安然所处的这样看似正常运转的家族中,有多少女性背负着类似“姐姐”这样沉重的称谓,又有多少像大伯、舅舅这样的男性只是一味喊口号。如此畸形的观念中,女性扮演的家庭角色除了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对男性的责任外,还要因为性别原因受到社会的不公待遇,甚至是人生轨迹的束缚。

在如今男女平权问题极度敏感的社会环境下,影片《我的姐姐》选择将这个问题引入家庭,就像是为它披上了一层坚硬的马甲,无形中掩盖掉很多本质的残酷。在亲情、责任、感动和时间的催化中,所谓的“男女不平等”问题似乎都被融入进家庭角色中,每个人都视而不见。

影片中的“姐姐”,不仅仅只是安然。姑妈也是安然爸爸的姐姐,是由传统家庭和社会观念培养出来的,完全合乎那个时代的完美的姐姐。

姑妈的生活始终以儿女为中心,以瘫痪的丈夫为中心,以弟弟的儿女为中心。对于她,我难免会想起一句话:“有些人生来就善于牺牲”。姑妈试图将安然也培养成像她一样甘于奉献的姐姐,她不仅选择自我牺牲,也想教会安然自我牺牲。她是旧思想的受害者,在一开始却也试图成为旧思想的帮凶,套娃似的把安然也装进父权的遗骸中。

印象很深的一幕,有位孕妇在生命危急时还要坚持生产。当两个小女孩哭着追向母亲的病床时,残酷的现实便显而易见;母亲为何要赌上性命生下腹中的孩子,因为那是男孩。

安然追上去的那一瞬间,她所追赶的不只是这个孕妇,而更是成千上万个在男女不平等观念的荼毒下、在畸形的家庭责任问题中,看似尽职尽责、实则对自己处境浑然不知的女性。

安然跑得再快,也终究敌不过一句“孕妇自己的意愿”;她丈夫说,“看见没,是我老婆自己要生。”这句冷冰冰的话,用所谓的个人意愿把自己的妻子推上了鬼门关;而所谓的个人意愿到底仅仅是个人的选择,还是社会主流的选择,抑或是男性作为既得利益者的选择。这不过是父权思想对女性的洗脑,让她们都误以为这是真理且毫无反抗之势,这才是最可悲的。

影片中的姐姐,不只是兄弟姐妹中较年长的女性,更是在整个社会中迫于传统父权观念而深受束缚和歧视的女性角色。当这部影片将男女不平等问题摆在台面上,我就开始担心结局。简而言之就是,姐姐究竟是选择属于自己的、更好人生,还是选择照顾弟弟、提前当妈?

这样的二选一的抉择,其实无论结局如何,都不会是标准答案。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念,不同的价值排序便会衍生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而给出具体的答案,并不应该是影片所承担的任务,因此,开放式的结尾无疑是最为保守、也最为安全的方法。

看豆瓣评论,很多人都对影片结局表示不满。凭什么姐姐不能再直接一点、再果断一点,在协议上签字,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这个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

如果结局是这样的,那真正带给我们爽感的,其实也不是姐姐终于有机会去追求自由人生,而更在于她的离开就像一记响亮的巴掌,毫不犹豫地落在这个男女不平等的家族上,落在整个社会中套住无数“伏弟魔”姐姐的枷锁上。然而,正是对这份爽感的追求,一定程度上混淆了我们真正仇视的对象。

影片中的“姐姐其实并不讨厌弟弟,姐姐真正讨厌的是弟弟的含义”。姐姐也并非不愿意做个好姐姐,她真正难以接受的是家庭关系中对“姐姐”这个女性角色的各种不公,对责任的强制加持,以及对其命运的无端束缚。

姐姐是重男轻女的家庭的受害者,弟弟是不负责任的破碎家庭的受害者,本是再正常不过的血缘关系,却在中国传统父权社会的残留思想中形成对立;而这份对立却让我们恍惚以为,姐弟是对立的,个人与家庭是对立的,男性与女性是对立的。但其实,我们真正的对立面应该是男女不平等观念才对。

电影并没有妖魔化这个家庭,我也是后知后觉才有所感受。影片前半部分描摹安然的形象,用她的独立、倔强和难以挣脱的困境,把问题和矛盾一步一步加深。但影片后半部分却难免会给人一种为结尾而不得不打亲情牌的感觉;用眼泪、血缘、情感和责任逐步消耗并统一观众感情,以求最终能够以相对圆满的结局落下帷幕。

看似老套、浑水摸鱼、提出问题但态度模糊;但在我看来,安然对弟弟情感的转变,显然并非血亲感情深化那么简单。它更是一种选择,但绝不等同于对重男轻女家庭的屈服,更不代表安然就此失去了冲撞传统观念的勇气。

姐姐离开弟弟这样的结局固然能让人拍手称快,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姐姐或许是真的想选择跟弟弟一起生活,她或许无法接受从此不再跟弟弟见面。所以,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弟弟,才算是男女平权,才算是新时代女性?

姐弟俩在家庭中彼此相依,并逐渐产生情感是符合现实的,因为家庭本就是一个教人去爱的港湾。只不过,安然向来是不善表达感情、有点倔甚至固执的女孩,无论是面对男友还是面对堪比母亲的姑妈、堪比父亲的舅舅,她的感情都是隐忍的,更习惯于以鞠躬、蜻蜓点水的亲吻和送皮衣等行为表达感情。

最开始,全家福中缺少安然,警察甚至需要通过证件才能确定安然是死者女儿。这对于从小被姑妈带大、父母甚至想把她变成真正残疾人的安然来说,家庭是渴望亲情却无果的缺失。

但在与弟弟的长期相处中,安然才终于找到了亲情中曾经缺失的那一块。影片中有个情节是我意想不到的,弟弟安子恒主动给领养家庭打电话,要求跟他们一起生活。虽然难免有刻意和不自然的成分,但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安子恒的“弟弟”身份只是相较于安然被人强按上的“姐姐”身份而言的,他本身并没有错,他的身份只是我们基于传统父权观念而赋予他的。

安然对弟弟的选择,与孕妇执意冒着生命危险生产的选择其实是不一样的,这是安然对“弟弟”这个称谓理解上的改变。从全家人都因为她要“抛弃”弟弟而破口大骂,到姑妈和舅舅真正能够理解她的处境,对于安然来说,“弟弟”已然从那个在重男轻女观念下需要她舍弃自由的“施暴者”,变成了在彼此相处中让她真正感受到亲情的男孩。

什么是男女平权?它并不是要求女性与不公平的原生家庭坚决对立,更不是对男性角色的憎恶与仇视,它更是在健康观念中真正遵从本我而做出的抉择。由此看来,无论是选择将弟弟送往领养家庭,还是选择跟弟弟一起生活,都是对传统畸形观念的冲击,都是新时代独立女性的选择。

影片的可贵不止在对男女平权问题赤裸裸的聚焦,更在于它是通过小人物的挣扎、反抗、选择,让我们在不平等的束缚中找到答案。如果说影片结局是所谓中国式的happy ending,是对以爱为由的道德绑架的迎合,那么,我们的这份质疑又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道德绑架呢?

作者| 鹌鹑蛋;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4 ) 应该叫《我的弟弟》

1,我觉得这电影应该叫《我的弟弟》,主角是安然和她的回忆、现实和梦想,她首先是她自己,先于“姐姐”这个身份。

(补充,后知后觉的后觉,我发现《“我的姐姐”这个说法有很强的凝视意味,引导观众用弟弟的视角去评判姐姐的选择,作为女性观众这确实是让我不舒服的,因为我从来不会想着用生活中哪个男性的目光来审视自己。)

然而这个故事虽然说主角是安然,但是从头到尾都使用了弟弟的视角,各种情绪处理也都使用了弟弟的意愿。然后最后一幕,安然向“姐姐”的职责屈服,用来“催人泪下,着实有点讽刺了哈。 2,领养那家人就很怪?领养到最后了开始拿出协议了,一开始没有协议好吗?最后一定要出现牺牲的戏码吗?安然完全可以继续和这家人协商,时不时从北京回来看看弟弟,互相拜访,也可以像弟弟一样和这家人温暖地相处啊!

这里处理得很像为了煽情而煽情。很多部分,还有安然放弃追究肇事人责任的部分,处理得也太模糊了,像是为了煽情而强行忽视掉了一些东西。 3,安然本来就该是自由的,她很坚定,行动力强,敢走敢闯,能担大事,女性一贯屈从的地位并不能使她屈服,心中没有锁链,有形的锁链也休想困住她的。她是可爱的存在主义姑娘(私心。

整个故事乱七八糟的部分太多了,感觉把安然和姑妈一家几个人相处的剧情处理好就完全够用了。(而且姑妈的女儿还住着别人家的房子,没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儿子则住在家里,卧床的丈夫曾经偷看侄女洗澡,她家岂是姑妈一个人自顾自内心宽慰就能说得过去么?)

补充,后知后觉,这里也有点怪,像偷换概念。安然所做的是去摆脱父母强加给自己的女孩子的命运,她的个人意志被处理成了“其实我是想父母认可我才这么做”。然后,仿佛只要她和以弟弟、姑妈为代表的原生环境互相理解,追求个人的梦想反而成了次要的事情。这里很像把严肃的问题降维处理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个人感觉)亲情只能宽慰到人的心灵,不能用来解释重男轻女、强加命运这么沉重的话题。

(因为重男轻女并不只是父母个人的意愿,可能父母一边重男轻女一边觉得自己还爱着女儿,实际上他们给出的爱经不起推敲。而安然如果只和父母家庭和解,那她反抗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所以我倾向于最后安然还是走了自己的路去了北京,哪怕她最后摔下签字笔抱着弟弟哭泣。

(但是结局处理得确实不好,开放式结局也使得影片提出的问题没讲清楚,究竟是生而为人的反抗还是珍惜地忍让,结尾是该表态“坚持歌颂”还是“息事宁人”,却表了个意味不清,要观众去猜。)

3,我忍不住开始思考,如果安然是我的恋人,我在这样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如果安然是我的恋人的话,首先我应该在立场上和她站在一起,并不会出现试图用我的家庭绑架她的场景,也不会傲慢得试图替她考虑,对她指手画脚。(但显然,我的身份是她的恋人,另一位独立的、爱她的人,而显然她男友并没有独立人格,比起弟弟更像是她的拖油瓶。)

4,(喜欢子枫,这部里她几乎是合我胃口的——“故事性复杂性感的”)她冲出去追生育的那家人,大声得质问为什么只“保小”,男人像驱赶苍蝇一样驱赶她,其他的女眷把她拽住,捂住她试图为“女人”发生的嘴。她被推倒,伏在地上恨恨向上望过去,子枫很强,这个镜头十分戳我。

 5 ) 这电影不假也不矛盾,想为它说几句话。

身为一个比自己弟弟大17岁的姐姐,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因为这电影没有迎合任何群体的喜好或者对它抱有的期待,它拍的只是真实的人性(的多重可能之一)。

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我很小就跟家里人说,你们生可以,但不要想着以后靠我养他,我不会因为任何人而牺牲自己的人生。但这并不代表我不爱我弟弟,因为被生下来不是他的错。

本来想表达很多,但还是附一段和死党的聊天记录,她特别明白我的意思(有这样的朋友我真的感觉非常幸运),表达的也比我清晰有条理。

并不需要赞同,我只是想为这个电影发声。

 6 ) 作为一个姐姐,我为什么讨厌这部电影?

我是1988年出生的。

爷爷在电话里听说妈妈生了个女孩子,就只是满月的时候去城里看了我一次。而奶奶则是在我刚出生的时候就摔了一跤,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在老家养伤。

我四岁的时候差点有了个妹妹。那时候计划生育还不怎么严格,妈妈迫于家里长辈们的压力又生了一个。但那个妹妹比较可怜,从出生开始就不停地哭,一直吐奶,从医院抱回家之后几天仍旧不见好转,再去医院查,才知道是得了一种“先天性巨结肠”的病,肠子的某几段都是粘连在一起的。她吃不了任何东西,但很难受,一直哭一直哭,辗转了武汉的各个医院也没能治好病。后来,在各种并发症的折磨下,她离开了这个世界。

再后来,就是1994年,我突发心肌炎,差点连命都没了,连夜送往医院,打激素药、吃激素药,在床上躺了大半年,整个人胖成了个球。

那个时候计划生育的政策已经很严格,但因为我这场大病的关系,爸爸妈妈向社区申请,他们获得了生二胎的资格。(是的,就是片中开的那个证明,我经历过一模一样的。)

1995年的7月,我大病初愈。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我迎来了我的弟弟。

听到弟弟出生的消息之后,爷爷奶奶自然是高兴的。

奶奶决定住到我家里,专心照料弟弟。而爷爷,每两周就会从老家挑着扁担长途跋涉去一次我家,带上现宰的鸡、现捞的鱼、新鲜的土鸡蛋、现割的牛肉,兴高采烈地“看孙子”。

弟弟出生之后,我原本就不高的家庭地位更加一落千丈。当然了,作为一个懂事的姐姐,我并没有觉得有多难接受,也尽可能站在一个“七岁大孩子”的立场上去接纳这一切。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非常努力的学习,因为只有在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之后,我才会得到父母、爷爷奶奶短暂的关注。

其实,弟弟小时候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他小时候挺乖的,有点像片中后半段的弟弟的样子,很讨人喜欢,也很黏我。他总是喜欢跟在我身后,无论是过马路还是走台阶,他一直都喜欢拽着我的衣角不肯松手。

爸妈工作忙,奶奶身体不好,所以大学之前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和弟弟黏在一起。

冬天我会担心他受寒,夏天我会担心他太热,虽然当时我的年纪也不大,但我已经被教育着学会了任何东西都要先考虑到他,再考虑自己。

我一直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我甚至以为全天下所有的姐姐都和我一样。

在所有人的关心之下,弟弟渐渐长大了。他开始变了,变得我一点都不认识了。

他不爱学习,受不了一点委屈,也吃不了一点苦。爸爸经常因为他倒数的成绩暴揍他,但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躲到爷爷奶奶身后寻找庇护,而且每次都会成功。

(此处省略一篇长篇小说)

好了,打住。

后续的糟心事,我不想再继续说了。我不想把自己变成祥林嫂一样讨厌的人。而且,我这篇文章是影评,并不是想要来讲一个负面的糟心的故事给大家听的。

一句话总结我的生活就是:作为一个同样因为弟弟的出生而改变了人生轨迹的姐姐,虽然我身上的剧情并没有电影里这么狗血和理想化,但很多场景、很多台词、很多情节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太TM窒息了,我的代入感太TM的强了。


---------冷静的分割线)

好的,说点开心的。

这么多年过去,事情已经好转了很多。

我和爸爸妈妈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和解,我也非常清醒的知道,弟弟的生活和我的生活不必绑定在一起,他需要为他自己的将来负责,我也是。

目前,我觉得我人生99%的事情都可以由我自己来掌控了。

我在努力去做到100%,我也相信我能做得到。

我是个成年人了,我不应该把所有的负面原因都归结在别人身上,我应该力所能及去做出改变,不是吗?

我能自豪的说,我现在已经从那个可怕的深渊里跳出来了,我想要去奔跑,去追求自由,去拥抱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是,我想说的,是但是!

我花了非常多年,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去克服这些大众所谓的“甜蜜的负担”。

我并不恨它,但也请不要逼我一定要去感激它!

我认为作为姐姐确实应该要在某些时候负起责任来,但也请不要因此而去绑架所有那些无法负起责任的姐姐们!

她们没有错啊!

她!们!没!有!错!

在影片中段,弟弟突然就又恶魔变成了天使,而安然被弟弟的可爱、无辜、懂事打动了,姐弟之间产生了更深的牵绊,因此在后续选择时,安然突然一改之前的坚定、强硬,作为姐姐的她,突然就有了犹豫、有了挣扎。

但我非常想问导演和编剧们啊——

仅仅因为弟弟是可爱的懂事的,一切伤害就都能轻易一笔勾销了吗?

后半段弟弟说的那些可(做)爱(作)的台词,你们拍拍自己的良心,你们觉得是一个真实的小孩能够说出来的话吗?

你们有调查过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废材的、不懂事的、混账的弟弟们吗?你们知道现在还有多少深处深渊中没有办法挣扎出来的姐姐们吗?

因为弟弟突然变得可爱了,懂事了,大家突然从被动变为主动承担,一起手拉手,拥抱爱,呼唤爱,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一代又一代,一起再重新往深渊里跳,然后安慰自己,这tm就是姐姐该做的事情吗?

没有在那种重男轻女的环境下的受过煎熬的人,可能真的完全不会明白我为什么会因为一部电影而这么愤怒,且更没有资格劝我不要愤怒。

从弟弟出生开始,我存在的意义似乎就只是“给弟弟做个好榜样”,我不再有自己的快乐、悲伤,我不再是个独立的、立体的个体。

我知道会有些杠精看完这些话会觉得我矫情,觉得我脆弱,觉得我不够宽容,但是,未经他人事,莫劝他人善。

——这些也是我很想对本片的导演、对编剧说的话。

你们戳了社会的痛点,戳了大部分人的泪点,戳的开心了,赚得盆满破满了,然后扬长而去。

你们揭露了所有的不公和肮脏,最后却还是劝姐姐要承担责任,要劝她们回归“正途”,用爱发电,无私奉献。

这种创作,真的有什么积极的、现实的意义吗?

我不鼓励生二胎这件事,我甚至不鼓励人类生孩子。

我不希望大家拿苦大仇深的“牺牲”和“成全”来说事儿,不希望在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理所当然的责任与义务。

我觉得,我们人类首先应该照顾好自己,然后再照顾好自己所爱的人。

我觉得任何人都有选择自己想要生活的权利,这些权利不是“姐弟情”、“父女情”、“母女情”就足以绑架的。

大部分人类其实是不具备繁衍、教育后代所必备的足够的“情感力”的,可怕的是她/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能力不够,更可怕的是他们至今还在拼了命的繁衍。

大家需要的不是洒狗血,不是站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而是反思,反思啊!

整个观影的过程,我都是在气得发抖中度过的。

片中唯一一个让我痛哭不已的片段,就是那个已经生了两个女孩子的高危孕妇,被家人强迫着继续去拼一个儿子。

安然声嘶力竭的指责他们,这是在进行一场“谋杀”,质问他们为什么“已经有了两个女儿,还要继续生男孩”。

感谢安然的怒吼,因为这些其实都是我曾经想要对我的爷爷奶奶和爸爸说的话。

我甚至在很多年的成长经历中都在问自己:我到底哪点不好?为什么他们都不喜欢我?为什么他们一定要再生一个?我到底做错什么了?

在自我责备与自我鼓励中反复挣扎——这是像我这样的姐姐们终其一生都要克服的事情。

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这是一个社会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小问题,这是无时不刻正发生着的、沉重的社会问题。

这种沉重,不应该只交给一个女孩子去承担。

这种沉重,不应该被廉价的“感动”给轻易地美化掉了。

这种沉重,不应该被呼吁二胎的声音给淹没了。

子枫妹妹未来可期。

但是这种揭人伤疤之后又不痛不痒的“用爱发电”的电影,我希望将来都别拍了!

--------------

 短评

坚持了47分钟,一边剧烈精神呕吐一边出来了。我以为我受得了这种题材,算了,放过我自己。没看完,不打分,不是受众,及时止损……(听说结局了,还好提前出来了,不然我可能会徒手拆了电影院)

7分钟前
  • Virgil
  • 还行

21世纪的女性回归自我了吗 没有

11分钟前
  • 废物仙子罢了
  • 还行

姐姐天生就是没有底座的套娃,是没有残障的瘸子,是挖掉了西瓜瓤的瓜皮,是装进了保温杯的咖啡。生育证明像与生俱来的一纸符咒,经文是女孩要被迫独立和牺牲。天生沾染了长女如母的气味,却跟弟弟拥有不同的爸爸。可尽管他是肉包子里的花椒,仍是姐姐要捐出的功德。她说从此经文她来诵,而功德都赠我。

1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看完最大感触:只有成为真正冷血无情的人,才有可能摆脱痛苦,这是儒家的诅咒,能破除的中国人寥寥无几。情节看似由急风骤雨般的冲突构成,实际上全是如履薄冰的斡旋。剪辑是加分的,几乎抹除了所有令人“生疑”的空隙,让这场风暴尽量逼真。

19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从强制一孩到开放二胎,历史的组合拳就这样无差别地打在姐姐们的身上。而当姐姐们转身想为自己的生活奋力回击时,却只绝望地发觉无处下手——因为往往并没有什么十恶不赦的大坏人,让她们窒息的正是这充盈各处的厌女空气,以重男轻女之手,穿梭于日新月异的时空,如出一辙、驾轻就熟地扼住一代又一代女性的咽喉。(姑妈送走安然后喃喃自语俄语单词的那一刻泪崩了😭

22分钟前
  • 狗不见🌈
  • 力荐

姑妈那条线 就是两代人的悲哀

24分钟前
  • WRONGCOLOR
  • 推荐

垃圾结尾。结局是这样,这部电影的意义又是什么。为什么现在的电影都喜欢讲四川话。

28分钟前
  • XM7–局外人
  • 还行

摄影很好很有设计感哦。女性电影,隐隐担心并非女权电影,我也分不清楚。跟《82年生》相比代入小男孩视角柔化了冲突,弟弟表演过于小大人了,台词写的也有点糟糕,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女性视角。一二幕搭建的特别好,第三幕有点拉胯了,每一场戏都煽情等于没一场煽情。仔细想想拍的太MV了,咔咔怼特写上音乐,何必呢。结尾很喜欢,好的电影应该带给观众思考而不是瞎给答案。今年是张子枫年。如果迷雾剧场能上就是肖大宝年。

33分钟前
  • 牛奶很忙
  • 推荐

我其实不喜欢这个结局,如果在签字的地方就留白,可能会更好吧。这个故事没有解决实际性的问题,人物也不能算跟自己和解了,很难受,让我想起地久天长的那种难受

36分钟前
  • 杨骁艾
  • 推荐

全片最震惊的一句话“从小被表哥当沙包,被姑父看洗澡”。

38分钟前
  • 滋养丰富风味绝
  • 推荐

其实可以不要那么多刻意煽情,有些话从小朋友口中说出来就假了。好的是关注到了中国姐姐这个身份带来的苦难以及长久以来做出的牺牲,但结果是新时代追求个人价值的姐姐仍有可能选择老一辈的“苦难”,从被逼迫到自愿,这弧光不值得鼓励,无法展开的某些原因和结尾的亲情绑架让人叹气。张子枫的演技还是顶得住怼脸特写的。

41分钟前
  • 理易封
  • 还行

《感动中国》好歹还能做到——主题明确、态度明朗;本片,并不。从独立到奴隶,这是不敢动。

43分钟前
  • [未注销]
  • 还行

它本可以是《何以为家》,但它选择了《以家人之名》。

46分钟前
  • 關於藤井樹.
  • 还行

看到结尾我就知道,这片儿肯定要挨骂。很多人肯定觉得它不够女权,甚至是打着女权反女权,不然最后姐姐怎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我觉得吧,电影好坏先放一边,姐姐做任何选择都是可接受的,只要影片给足了理由和铺垫,以及只要这个选择是她自愿做出的就可以。我们说女权或说任何人的权利的时候,不是规定Ta一定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才算是维护了自己的权利,而是看Ta是否自愿做出选择并承担后果。后者才是Ta真正的权利,才是Ta真正掌握了自己的人生。

49分钟前
  • 子戈
  • 还行

最后安然带着安子恒跑出领养家庭的时候,忘了把银行卡带上,这个事儿让我很挂心。

51分钟前
  • 查无此人
  • 推荐

原剧本叫踢皮球一语三关,编剧设计了三组姐弟关系用女主产科护士的身份设定勾连起几代女性的困境,困境中细密编织了无数议题,扎实严肃,尽管琐碎但克制沉稳。人物之丰满,几乎每个角色都在最后翻转出来立住,被迫放弃念书的姑妈,不得已放弃孕妇的产科女医生。第二幕结尾连续两场震撼人心的和解与独立的大戏,对孕妇家属怒吼发问“你都有两个女儿了,为什么还要生儿子?”它讲的不是一位当姐姐的女性的个体遭遇,是强制引产上环计生政策到二胎政策放开被迫生子之下所有无法摆脱命运的女性,生育困境的背景笼罩于全片。最巧妙的是开放式结局,当所有人跟随导演的细微视角去体会她溺水般挣扎的困境,选择似乎不再重要,因为这是一个拍给所有人看的“知晓我命运”的故事。无论是社会意义,还是行业意义(有话语权的女编剧把女导演带了出来),都是典范。

55分钟前
  • 冷水浴缸
  • 推荐

可能还不够好,但它值得被看到。它所涉及的东西在过去的大部分时间,都探讨得太少,而在这个时代也尤其需要,即使只是被提起。演员们真好,坚强的张子枫格外可爱;朱媛媛的角色让我想到很多身边的人,她像妈妈、像姑姑、像她们那个年代过来的很多女性的集合,你可以轻松地质问很多“你为什么不……”但最后她就是选了最难的一条路,出于本能、规训或者爱,但她本身终归是伟大的,但也不该被伟大绑架;肖央彻底改变我心里的印象,很有戏的人,层次全出来了。影片的节奏有问题,情感有多次的断点,转折强硬,太突出戏剧性了。很多生活化的段落太过“工整”,少了闲笔,流露出太强目的性;尤其是弟弟的台词,句句“一针见血”,没了孩子本性的天真,只有大人“睿智”的设计,就会让看的人识别出来,再难融入,好在小朋友太可爱了,所以依然抓人,哭了好几次

56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作为有两个姐姐享受社会红利的弟弟,我一直对我的姐姐们抱有亏欠感,即使如此我也无法完全了解她们作为女性所遭受的困境。而《我的姐姐》则真实地将这种困境展现出来,女性就像套娃,一代代被装进重男轻女的男权社会套子中,压抑感和无力感充满我的胸膛,眼泪不争气地在眼眶里打转。除此之外,我还蛮喜欢这个结尾的,因为它展示了女性最强大的情感力量:爱与善良,影片通过姑妈鼓励年轻女性“套娃不必非得装在同一个套子里,自己的路自己走”,同时用这样的结尾告诉她们不要放弃爱与善良,因为女性独立和爱与善良从来都不是二选一。作为男性和弟弟,我们能为姐姐们做点什么?或许就从尊重她们的意志、了解她们的困境、支持她们的发声开始吧!男人要有内自省性。P.S.张子枫拿影后吧!PP.S小时候的安然是王圣迪(普普)演的,她未来也会拿影后的!

58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三星给演员们,结局让人太恶心了。典型的男权社会下的“政治正确”,女人就要牺牲,被亲情捆绑。就算不从情感角度出发,那大家理性思考一下,姐姐现在只是小姑娘,如何养育好一个娃,送出去给富裕的家庭养对两个人都好,弟弟还小不懂事,姐姐也不懂事吗?还要媚男到什么时候?

1小时前
  • Whatever
  • 还行

我能理解喜欢这片的人,但我是很不喜欢的,甚至看不下去。因为几乎每个情节都在意料之中,大多数地方的拍法也全都提前猜到。哪里什么情绪,哪里该发火哪里该哭,观众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很有规划,但换句话说就是极其套路。所以,哪怕背后是非常好的真情实感,哪怕张子枫、肖央、朱媛媛都很精彩,也被套路给损耗了。这对新导演或者院线片来说也许算好事。但我只能刷手机了,尤其是这个弟弟,太假,那些台词都不是小孩说的,而且句句精准到位,编剧实在让我受不了。而且对主题和人物的表现方面,编剧也不用废笔,场场为他的目的服务,实在太刻意了,缺乏生活中真人的感觉。

1小时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