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

剧情片法国2010

主演:凯瑟琳·德纳芙,热拉尔·德帕迪约,法布莱斯·鲁奇尼,嘉莲·维雅,朱迪丝·戈德雷什,杰瑞米·雷乃

导演:弗朗索瓦·欧容

播放地址

 剧照

花瓶 剧照 NO.1花瓶 剧照 NO.2花瓶 剧照 NO.3花瓶 剧照 NO.4花瓶 剧照 NO.5花瓶 剧照 NO.6花瓶 剧照 NO.13花瓶 剧照 NO.14花瓶 剧照 NO.15花瓶 剧照 NO.16花瓶 剧照 NO.17花瓶 剧照 NO.18花瓶 剧照 NO.19花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22:46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1977年的法国,罗伯特(法布莱斯·鲁奇尼 Fabrice Luchini 饰)是一位作风十分独断专行的工厂老板,他不仅对手下的工人们十分严格苛刻,在家庭里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丈夫”。长久以来的压迫令工人们愤怒的呼号声到达了顶峰,他们举行了规模浩大的罢工示威,他们要更少的工作和更多的薪水,还逼迫罗伯特下台。

 长篇影评

 1 ) 大爷大妈的片子

要下线了跑去Gaumont 18点这场人很少,加上厅小,很有点儿私人影院的味道。

看了周围,除我之外,都是爷爷奶奶大叔大妈年纪的观众。找了中间靠后的位子,舒舒服服地等。

开始对片头的广告不耐烦了,20分钟有点儿太长。大屏幕的广告影像效果好,但唯一留下印象的是看阿凡达时的糖果广告,感觉飞到手边,广告的3D效果比片子好。

看过花絮,以为Ozon会表现Suzanne怎么在厂里大刀阔斧改革,没想厂里部分轻轻略过,他走得更远,让女主参政去了。

当选不是Happy end,但显然对Ozon来说,女主当选是有代表意义的,更深的东西他不想去挖。片子到此结束。

有几点不太明白:

秘书小三的转变太快,她怎么受女上司影响的?

儿子给人gay的感觉,和他同父异母兄弟貌似有点儿牵扯。我不是腐女,但怎么看怎么觉得他提到的女友,也就是他爸的私生女,面包店老板的女儿是烟雾弹。

女主的一夜情人过于积极,过于旧情难忘...

宣布竞选结果时虚晃一枪是干嘛的?

女主过于完美。不是说家庭主妇没能力,可对于一出身良好,在家呆了30年的主妇来说,即使她注意观察生活,喜欢写诗,也不可能表现得这么好,比所有男人都有思想,有魄力,甚至有颗年轻的心:去欣赏漂亮的男人,挑逗货车司机...

片子里的时政笑料,当年的电视节目都让观众会心一笑,片尾的老歌许多人还随着哼了几句。这就是文化差异,毕竟不是在这个国家长大的,也没有经历那些年代,很多时候共鸣不起来...

片子结束,从Gaumont的红色扶手椅上起来,感觉和Deneuve一起老了一回,可老归老,架子在那儿端着呢,发型不变,姿态不变,优雅地老去...


Ps: Gaumont 网站每周一晚有vente flash, 3.5欧一张票,这是目前看到的最低的票价了...不过可选片子有限,适合没有pass,偶尔去影院,周二又有空的同学们...



 2 ) 搂搂抱抱,唱唱跳跳

如果你喜欢《八美图》,那么这部《花瓶》也不应错过,这是近五年来最成熟的一部奥宗作品。没有黑色,没有阴谋,只有随意插入的浪漫抒情,偶然来点香艳。虽说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然而影片还是用服装、布景以及几支香颂,营造出了柔美的怀旧感。《花瓶》大胆地切入社会政治和性别议题,这在奥宗个人创作中也是比较少见的,但不用被女性主义等字眼吓到,它基本上还是一部唱唱跳跳的轻喜剧,并无太多的大道理。尽管岁月不饶人,凯瑟琳·德纳芙的身材发福走样,好在女王的气质始终不减。电影基本属于她一人的独角戏,可爱之余又不失强势。【经济观察报】

ps.今年6月上海电影节也会放映

 3 ) 值得一看, 輕鬆一番

電影節首天看的法國電影, 還算令人笑逐顏開. 揀此片除了因為François Ozon(原來自8 Femmes以來他的電影都有看, 除了一齣短片)外, 另一原因是Catherine Deneuve, 近年都看了不少她的電影.

揀片時發現很多電影都比較低沈或灰, 看著看著原來又不至於. 起碼暫時看了十二齣(才開始寫!!!)都有數齣是令人會心微笑的.

1977 年的法國, 整天被迫賦閒在家做trophy wife的Suzanne Pujol(Catherine Deneuve), 把家打理得頭頭是道. 丈夫是繼承外父雨傘廠的老闆, 大男人得不得了. 他們的兩個兒女都長大成人了, 女兒的婚姻面臨危機, 因為丈夫經常出外公幹, 而她要照顧兩個孩子不能跟他四處跑. 兒子是個藝術家, 吊兒郎當的, 有一個父親非常不喜歡的女朋友.

"Potiche"英語解作vase, 即花瓶也, 就是家中的花瓶. 當然Catherine Deneuve又怎會只是家中的花瓶呢? 她甚至頂替丈夫繼承父業把雨傘廠攪得有聲有色, 更安排兒子好好運用他的藝術創作天份, 在雨傘廠裡幫忙. 電影終段更決定參政, 令人嘩然.

Gérard Depardieu的戲份雖不算多, 不過和Catherine Deneuve都有好幾場對手戲. 飾演兒子的Jérémie Renier, 我也看過他多次演出了. 各演員都有很不錯的演出, 劇情攪笑幽默, 沒有冷場.

差點忘了一提飾演秘書兼丈夫情人Nadège的Karin Viard, 由忠於老闆到後來忠於老闆娘兼情敵, 笑料百出.

服飾都很吸引, 有機會值得一看, 輕鬆一番.

 4 ) 一部轻松但并不简单的女性电影

最近看了电影《花瓶》,虽然里面讲到了男女平等、婚外恋,但是故事的总体情节是很轻松愉悦的,有种谈笑中灰飞烟灭的感觉,不是苦大仇深的那种阶级斗争。 这部电影讲1977年的法国,罗伯特是一个非常严苛的工厂老板,他在家里也是一个暴君。结果工人们罢工了,罗伯特身体不舒服就暂时去外面休养,家里的花瓶妻子苏珊顶上去了,让工厂恢复稳定,结果罗伯特又回来,希望重新夺得工厂的所有权。妻子苏珊最终失败了,因为女儿扯后腿了,但是她又出去参选当议员了,并且参选成功。 1.花瓶,不要。之前苏珊公开被丈夫罗伯特声称她就是一个花瓶,告诫她不要进厨房,因为厨房是女佣的位置。不要去酒吧,因为那里也不适合她去。后面工厂明明被妻子力挽狂澜,也不让妻子去了。哪怕工厂是她父亲开办的,是当年她陪嫁时候的礼物,但是现在她却完全没有发言权。 直到最后妻子快当选为议员,马上丈夫罗伯特的态度就变了。开始用新眼光去看待妻子,不再说妻子是花瓶了。果然男女平等的基础是女性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而且有权力的人大家都会尊重,不论男女。 大家经常去误导女性,你不用工作特别努力,你不用爬上去,你好好照顾家庭就行。但是如果对方有良心,那么好好照顾家庭是可以的。如果对方没有良心,很可能他期望的人生三大喜事是升官发财死老婆。 还有把自己人生的主动权放在对方手里,你觉得安心吗?所以我建议女性不要管社会上怎么说,说的没有做的好听,请看大家是怎么做的,尤其是男性是怎么做的。 请尽可能的往上爬,爬到权力和经济的顶端。高处的风景确实更好看,更迷人。你也会更受尊重,在家里更有发言权,其实亲人爱人也可能很势利的。 2.处事温和。苏珊上任前草拟发言稿,她不要称呼 “先生们”(Messieurs),改用“朋友们”(Mes amis)。她丈夫的秘书是小三,苏珊很可能都知道这件事情,但是他没有去跟秘书恶言恶语。反而是很欣赏秘书的优点,尽量的去重用秘书。最后秘书选择去做苏珊的秘书,而不是她丈夫的秘书。 天底下最强硬的东西,都玩不过最柔软的东西——水。《道德经》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所以建议大家为人处事的时候,无论男女,可以柔和谦下。态度温和,但是要有自己的原则。用战争的观点来看,是我们不要局部胜利的战役,我们要全局胜利。所以没必要去争口舌之利,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就好了。 3.自信一点。像苏珊说自己,她不说“我不过区区女子”,坦荡荡改为“没错我是个女人”。我觉得我们都可以学习一下苏珊的坦荡自信的态度。很多人觉得特别是女性,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但往往有个很大的可能是并没有充分去锻炼自己的能力。所以没必要去急着否认自己,特别是在语言上,语言是有魔力的。就去认真做自己经手的每一件事情,并感受自己在过程中的成长,既不自我贬低,同时又不太过高看自己。

 5 ) 女性引领欧容飞升

■入评理由: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近五年来最成熟的一部欧容作品,2011年第八届法国电影展映开幕影片。

在各路大师面前,欧容不用拜山头,他不断尝试,寻找过往时代的电影感觉。这一回是70年代,他选中了女性自主题材。当欧容跳出了性取向所带来的新生困惑,汤姆·提克威却用无聊的花哨方式,拍出了一部欧容式的男男女作品《3》。藉此我产生了一种混乱,进而反省到,是否以前对欧容的印象太过死板,其实他的风格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还要灵活,不应框定。

应该说,《花瓶》带来的新鲜感还是很突出的。稍显矫情的开场,晨练的德纳芙有如女王般,享受晨光沐浴,怜惜万物生灵。由家庭入手,蔓延至社会,不加避讳的男女关系,意外频发,台词灵光,这些都制造了许多惊喜。有些人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了世纪初,那好,《花瓶》恰好是最靠近《八美图》的一部欧容作品,卡司不弱,服装布景都下足了功夫,只是就故事而言,少去了反转的黑色。电影音乐多,演员表演舞台化,人物载歌载舞,唱唱跳跳的,观赏性很强。有人又觉得《花瓶》很奇怪,不像文学性较强的欧容作品(《沙之下》、《游泳池》等影片),这是题材选择的必然。毕竟当《天使》、《瑞奇》和《庇护》无法引起外界的评价兴趣,《花瓶》却轻易做到了。原因有很多,比如用上了老牌的凯瑟琳·德纳芙和杰拉尔·德帕迪约,但仅以完成度和故事流畅来说,《花瓶》确确实实是近年来导演发挥最好的一回。

影片呈现出传统的法国喜剧风格,说的是女性和上世纪70年代,里头却大有讽刺。精选观众若熟悉法国社会文化,可能还会看出针砭时政的地方,调侃即将被拍成传记片的萨科齐政策。《花瓶》从头至尾都伴随轻松的诙谐幽默,欧容又延续了一贯的中产阶级题材,报以不信任,加以“调戏”。但在另一部分看来,电影的女性主义恐怕要更为突出,至结尾的众人高呼,德纳芙登台,完全成为了一种致敬和影射。女性通过争取获得了话语地位,而这个画面更让人想起许多法国电影,从德米到特吕弗。虽然德纳芙也承担一部分搞笑功能,更多时候却以主导者形象出现,既有可爱之处又不失强势,从盲从、逆转到反抗,可以说是一气呵成,让人意想不到。

如果揣测欧容与女性的关系,按照常理,一般人都会觉得是他是好闺蜜,很懂女人。然而在面对前两部作品的新生问题时,欧容又显得特别困惑,希望有更为主动的行动介入。《沙之下》和《游泳池》时,欧容只是对女性人物有逐渐的剖析深入,注重内心领域的精神分析。而被人嫌弃的《天使》,其实只是假布景面前的另一个女性化身,他未必就认同人物本身。直到《花瓶》,他才举重若轻,你觉得他很严肃,他其实是在玩。你觉得他是在玩,但电影隐藏有严肃的东西,而抛开这些,电影又能带来实打实的享受。

《花瓶》没有沦为一部平庸的室内剧,也没有被各种噱头所淹没。欧容很好地把握了富师奶的心理变化,有花瓶之名,却没有成为一部摆设用的花瓶电影。如果对比忠实于个体和个人情感的《巴黎小情歌》,《花瓶》的表征就明显出许多,它果断介入了家庭和社会,选择稍微复杂的政治议题——虽说整个过程处理得未免有些法式浪漫情调,然而这不就是电影想要的结果吗?无比融洽,皆大欢喜一场。

而即便是在这样一部电影,欧容依然没有忘记有酒吧,伴着音乐伴奏,主人公要来上那么一段舞蹈。闪回出现两个人在海边的逆光背影,这些都已成为了欧容的个人标签,在以往电影中反复出现。因此,我们很难不把欧容看做一名作者导演。不好说他长年累月的尝试是重要的,但绝对是有益的,毕竟不是人人都可以看明白《人与神》,而法国电影的财富,未必就是高深莫测的符号或者美学批判,轻喜剧同样可以有一片天。

 6 ) 花瓶的秘密

                        花瓶的秘密

小时候看西游记,最想要的其实不是金箍棒,是观世音菩萨手里的花瓶。这个小花瓶,用的时候一甩,要水有水,起死回生,所向无敌;不用的时候摆在菩萨手里,插上柳枝,迎风那么一摆,又浪漫,又优雅。把菩萨叫成花瓶阿姨会不会引起人神共愤?

后来多看了看八卦,就明白了,花瓶不是随便可以加在人名前面或者后面的。

《花瓶》的故事大概就是一个法国版的娜拉,当然法国人讲起故事来,总要要浪漫的多,美好的多。

时值欧洲罢工狂潮,丈夫无力挽回僵局,妻子临危受命,独抗大纛,知人善任,以科学温和的管理手法重整河山,开创了公司发展的新局面。后来,丈夫归来,以卑鄙手段重掌公司,妻子无奈,只好离开公司,在儿子的帮助下,步入政坛,成了众人之母,一代巾帼。其间还穿插了各种八卦和少年时的风流韵事,家庭关系、夫妻关系、父子关系、甚至小三、小四、小五的关系,错综复杂,引人入胜。

这与《玩偶之家》故事的结局截然不同。

也记不大清楚了,当时易卜生的娜拉出走之后,鲁迅先生好像还写了篇《娜拉出走以后》,说娜拉的结局无非两个,一是堕落,二是回家。大概是因她并没有掌握经济权。

大概是时代地域之不同罢。因为电影里的妻子,是拥有公司百分之二十(不确定)的股份的。对啦,这就是股份制的优势。

尽管涉及到了女性独立,女权主义,涉及到了政治、社会,但导演并没有装出一副严肃认真的嘴脸。我们都知道,现实并不像故事里那么美好,那么理想主义。但在看了这部片子以后,在跟着高兴了、疑惑了、愤怒了以后,谁又有理由抨击这样一种稍微轻松一点儿的态度呢?难道非要决裂,非要你死我活,非要暴力吗?导演说,呵呵,大概也不一定罢。也许这是法国的传统,毕竟和平主义的旗帜一直飘扬在法兰西的天空中。可普通人谁又希望战争呢?

对着银幕两个多小时,你就可以在一个尽管有纷扰但还是充满了人情味的、欢乐的、放肆的乌托邦里畅游。即使你觉得最后,大家一起喊着mama这样的场景太过小清新,可这毕竟是一种和解的希望,这应该没错吧?

当然,你要相信,家还是家,你回或者不回,它就在那里。


 7 ) 花样人生

我又是看了一张海报,连简介也不读就被吸进去。冰雪美人卡特琳.德纳芙(Catherine Deneuve),大鼻子情圣吉哈.德帕迪约(Gérard Depardieu),专长神经质小人物的法布西斯.卢奇尼(Fabrice Luchini),颇具谐谑旋风的卡琳.维亚德(Karin Viard),杰莱米.赫尼耶(Jérémie Renier)好像是初见,却极端面熟--他酷似已故香颂巨星克罗德.弗朗索瓦(Claude François)。外带名噪一时《八个美人儿》(Huit Femmes)的帅导演弗朗索瓦.奥宗(François Ozon),如此这般壮阔人马,兼营惊喜与惊吓,哪怕端个势儿,已确保跌宕腾挪,你几乎都立时感应非同小可。

的确,《花瓶》(Potiche)是部很好看的电影,虽然《世界报》(Le Monde)和《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éma)不约而同认为它不够颠覆(guère subversif),如果以《八个美人儿》为佐照的话。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70年代,劳资纷争云涌,老牌制伞厂厂主罗伯特.布如勒(Robert Pujol,法布西斯.卢奇尼饰)处理一起大罢工不当,险丢性命,其阖府上下统一认定只配作“花瓶”的女主人苏珊(卡特琳.德纳芙饰)不得不浮出台面,她出乎意表挽转颓势,荣升大器晚成铁娘子。

奥宗拍片,吸收前辈导演多样风貌,假若侯麦是哲思散文,苏提沉静如诗,戈达尔领衔实验场,特吕弗像情感小说,奥宗就有点类似侦探小说兼话剧。前者表现在他一点一点丢包袱的方式,不动声色,借由人物对话揭启剧烈矛盾,你被暗处的他诱惑着,疑思团转,不知前途何处,又会弯一道惊险弧。此片为例,观者随众角耽搁在疏离小室,根本触不到血腥格斗,仅靠一次次抛面的讯息,获知罗伯特.布如勒遇困,发飙,不服,而恰恰因为形同拘禁无法亲临,观者的不安会逐步升级。儿子罗兰(杰莱米.赫尼耶饰)的婉转身世,也是透过罗伯特和苏珊零碎的对话,泄漏端倪,刺激你的窥私欲。说奥宗有话剧之风,无妨从鲜艳浓厚的画质,镜头里极突出的人物,人物颇夸张的动作和语言得以印证。戏中女子更赢得洋娃娃之誉,德纳芙一头蓬松服顺黄金卷,维亚德干练火辣红短发,苏珊之女茹艾尔(茱迪特.戈德赫齐(Judith Godrèche)饰)瀑纹起迭金发翩翩;贴体裁制,暖色系、呢面、轻绸为主的装束,人人耀目。《花瓶》原本也确为知名话剧,如今可谓良佳改版。但也有评论认为奥宗过度局限于后方家庭,一笔带过火线之剑弩,喜剧效果虽显然,时代创痛轻描淡写,实属“突破”不足。

我看片,其实不过好奇老戏精们怎样斗戏,最意外这次法布西斯.卢奇尼居然演大老板。他一般主攻中产阶级及下,与富贵花德纳芙全然无涉,现在却正面开火了,大呼小叫,激愤刻薄,明谋暗算,半遮半开养外室,非得闹到要离婚,讨求与老婆同床获首肯时孩儿气一笑,低眉乖眼靠向她颈窝,方才恢复点常态。卢奇尼角色大变身,气场腾升,绝对是个看点。

德帕迪约呢,这是他与德纳芙第七度合作了,自《最后一班地铁》(La Dernière Métro),三十年云烟 已逝 。那出手挽手的开放结局之后,但凡他俩同时出镜,总好像提供了某种可能性的延续,两人真的很登对扮“老情儿”。无独有偶,他在《花瓶》里饰演的莫里斯.巴邦(Morice Babin)也是“革命”领袖,倾慕的苏珊偏偏也是有夫之妇。老德近年发福,戏路咋呼,貌似移动的巨冬菇,喜剧范儿十足。然而别忘了大鼻子情圣的凯撒奖演技,还有一把低沉深情嗓音,虽能轻易为《花瓶》贡献几次笑料,他事实上常常延时喜味的迸进。小轿车中黯然道别,咖啡厅前苦苦含情,一见到苏珊,巴邦大爷即水准失衡,忧伤的背景音乐烘托着标识他们性格的问答,男:你怎么这么理智(Comme c'est raisonable),女:我们都不年轻了呀(C'est notre âge)。苏珊无法回应莫里斯,德纳芙、德帕迪约之间痴缠戏码还得继续下去,她终究,还不够爱他。

此次的德纳芙,自是核心中的核心。习惯了她那打上生人勿近标签的美丽优雅,我在她的苏珊身上,感到一点不一样的东西,也许可以称之为“可爱”吧。以我的思维定势,我毫不怀疑苏珊能找到营救丈夫的法子,可她情逗巴邦时含嗔半羞、电眼那么一轮,十足小女儿娇憨,看得我一怔。她和工会代表谈判,四两拨千斤化散戾气为暖气,过程仿如在厨房里收理盘碟、削胡萝卜似自洽、自信,而她温柔而了解的笑容,毫无芥蒂,像春风杨柳,使人无力招架。这苒弱的新女主,上任前草拟发言稿,她不要称呼 “先生们”(Messieurs),改用“朋友们”(Mes amis),说自己,她不说“我不过区区女子”(Je ne suis qu'une femme),坦荡荡改为“没错我是个女人”(oui je suis une femme)附书“但是”提出与男权平等或更优的固业大计。她美而不带杀伤,柔软而秉以坚持,婉静而头脑清醒。她不时在记事簿上速写几行小诗,只不过粉饰单调主妇生涯吗?我看未必,她有一份乐观、纯真,总能提拨对象更好的一面,在物,升华成诵,对人,化敌为友。

特吕弗评价德纳芙是个可以盛放各种花的花瓶(un vase dans lequel on peut mettre toutes les fleurs),你也无妨说,她是多色系的干燥花。奥宗相当配合为她定制两支老香颂,《今晚带我起舞》(Emmène-moi danser ce soir)描刻思妇心境,片末《多美啊,生活》(C'est beau la vie)则流露珍存惜福,点滴展望。我深深动衷于她吟唱拂过金发的微风、地平线上的夕阳、歌里偶得几个字、那些差点失去、那些重新拥有。戏里,罗伯特彻底服输,戏外,《费加罗报》提议向德纳芙起立致敬。两个我都同意。


Emmène-moi danser ce soir原声:http://www.youtube.com/watch?v=KqBCzbg3iUQ

德纳芙演唱 C'est beau la vie:http://www.francois-ozon.com/fr/accueil-infos/131-potiche/246-potiche-musique,点击粉色播放器。

 短评

还是《花瓶》这个名字贴切,非常有讽刺意味。复古的服装与女权。通篇的小幽默,以及各种有趣的对白,轻松的法式小品。

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开始时Catherine Deneuve 看到小松鼠等小动物之后拿出黑色小本子,我当时竟然以为她要发微博!

10分钟前
  • vivi
  • 推荐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14分钟前
  • 还行

70年代女权,法式传统喜剧,欧容除却了沙滩和密室带来新的可能性。噱头和政治讽喻的微妙平衡,性观念的轻巧介入,甚至还有德纳芙和雨伞这样的致敬小细节。女权政治的严肃话题被举重若轻,欧容近年来最漂亮的作品。

19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德纳芙与雨伞,德纳芙与资产阶级,德纳芙与德帕迪约,所有关于德纳芙曾经的一切都被有趣的塞进这个电影,该称作关于德纳芙的一切吧~峰回路转的作品,不到最后不知道导演到底想干嘛,讽刺却不单纯讽刺,抒情却不单纯抒情,当你觉得他也许野心很大后,却发现,他还是那个欧荣

2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说实话我只对摄影喜欢,或许是题材的缘故。

26分钟前
  • Morning
  • 还行

上海影城

30分钟前
  • 南团
  • 推荐

CD太可爱了

31分钟前
  • |
  • 推荐

德纳芙的个人秀,复古、轻松。

32分钟前
  • 胖胖
  • 还行

看到一半就拍案叫绝!凯瑟琳德纳芙的各种梗都运用得精巧有趣,讽刺很犀利但总体还是幽默开朗的,电影主题和托德海因斯的《远离天堂》遥相呼应都是复古+女权+贵妇生活,一个幽暗一个明丽,简直秒极了。最近连续看了几部欧容的电影都喜欢到不行,跪求全套资源!

3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完全女权主义啊。风格好像又回到90年代后期的感觉。港版译名是有多囧!!!

41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女性当自强!

45分钟前
  • Louis
  • 推荐

要想别人尊重你,首先得活出自己的样子

50分钟前
  • Tina_L
  • 还行

《花瓶》(Potiche)是一部“向女性主义致敬”的轻喜剧故事片,令人振奋地论证女性风格能带来更强大的领导力。画面色彩浓艳,人物装扮复古而华丽,台词和表演谐谑却不肤浅,观赏性很强。

52分钟前
  • 女权之声
  • 还行

复古法式小品剧。

56分钟前
  • 人类学科研究员
  • 推荐

这些老搭档啊,一配就是几十年

57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Très bien

1小时前
  • 小乙
  • 还行

和前几天看的达格南制造有异曲同工的地方。不甘当花瓶的女人,要有所作为的女性,都是追求

1小时前
  • 井戒
  • 推荐

男同性恋导演大多女性主义者。

1小时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D+/ 《瑟堡雨伞》后传混搭法式《华盛顿邮报》前传既视感。尽管整体还是太像第二波性平运动样板戏也依然有不少段落拍得激情澎湃浪漫恣肆。然而换个角度审视也是欧容诸多局限集中体现的作品。长片打卡完毕√

1小时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