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女孩2006

剧情片美国2006

主演:西耶娜·米勒,盖·皮尔斯,海登·克里斯滕森,吉米·法伦,塔拉·萨莫斯,米娜·苏瓦丽

导演:乔治·海肯卢珀

播放地址

 剧照

工厂女孩2006 剧照 NO.1工厂女孩2006 剧照 NO.2工厂女孩2006 剧照 NO.3工厂女孩2006 剧照 NO.4工厂女孩2006 剧照 NO.5工厂女孩2006 剧照 NO.6工厂女孩2006 剧照 NO.13工厂女孩2006 剧照 NO.14工厂女孩2006 剧照 NO.15工厂女孩2006 剧照 NO.16工厂女孩2006 剧照 NO.17工厂女孩2006 剧照 NO.18工厂女孩2006 剧照 NO.19工厂女孩200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18:25

详细剧情

  伊迪·塞奇威克(西耶娜·米勒 Sienna Miller饰)出身于显赫的家族,她曾是剑桥艺术学校的高才生,而后来到纽约发展。在一个画展上她遇到了她的偶像——前卫艺术大师安迪·沃霍(盖·皮尔斯 Guy Pearce饰),而安迪亦被她的美丽与独特气质所折服。  安迪邀请伊迪到他的工作室拍电影,她欣然接受,随后他们的作品风靡美国。  由于不断地享乐与放纵,伊迪的经济出现了问题,她将要破产。而她的父亲对于她的生活状态并不满意,甚至不会给她留下任何遗产。  也就在这时,伊迪遇到了民谣大师鲍勃·迪伦(海登·克里斯滕森 Hayden Christensen饰),两人很快坠入了爱河。  安迪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决定不再与伊迪合作。  伊迪该何去何从?

 长篇影评

 1 ) 《工作室女孩》:瞬息荼蘼

(芷宁写于2007年7月30日)
    或许是知道自己人生苦短——手相师告诉她,她的生命线是断开的,活不过30岁;或许是有过不堪回首的成长期——性骚扰、厌食症、抑郁、治疗;再或许是重要选择判断的失误;伊迪·塞奇威克肆意挥霍着她的生命,就如同她肆意挥霍着金钱,于是,她那短短28年的旅程便如昙花一现般耀眼瞬息,又如火红罂粟般开得绚烂而荼蘼。
    如果说,上世纪60年代,她的装容是年轻女孩争相模仿的对象的话,那么她对风尚的影响延续至今,如今的时尚T台上,隔三岔五地就来个向经典流行元素致意的回潮,如烟熏妆、长吊坠大耳环、长下摆衬衫、露背臀连身裙、挂满首饰的紧身衣、裸身穿皮草等等。作为《时尚》杂志曾经的平面模特,被誉为60年代青年运动风潮的代表人物,以及“波普之父”安迪·霍沃一手打造的“堕落缪斯”,伊迪·塞奇威克短短的半醉人生里充满了的故事和传奇。
    1943年伊迪出生于加州的一个即超级富有又历史辉煌的家庭,家中拥有农场和油田,然而上帝给了他们财富,却让他们不幸,塞奇威克家族有精神病史。伊迪自8岁起就不断遭到父亲的性骚扰,两个兄长都因精神疾病的困扰而早早自杀或车祸身亡。伊迪的青春期如同恶梦,她曾目睹父亲和邻居有染,便告知了母亲,然而父亲却说她有幻觉,把她送进了康复中心,在那里她经历了此生的第一次以及堕胎之痛。后来,伊迪前往英国追寻艺术梦想,21岁时,她离开剑桥艺术学院去了纽约,不久便认识了安迪·霍沃。
    影片从1964年伊迪(西耶娜·米勒饰演)离开剑桥开始,着墨于1965年遇到安迪·霍沃(盖·皮尔斯饰演),开始参加独立电影的拍摄并成为明星,以及她和鲍勃·迪伦之间的爱情。在片中,鲍勃·迪伦被叫做丹尼·奎恩,由海登·克里斯腾森饰演,他一张口模仿迪伦说话的腔调,就差点让本人笑喷。作为伊迪·塞奇威克此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爱过的男人,如今老迈的鲍勃·迪伦对往事重提十分反感,甚至愤怒,并为此打起了名誉官司。
    片中,伊迪认为丹尼·奎恩的歌充满了智慧和思考,而丹尼·奎恩对伊迪说,全世界的人都追逐模仿你,叫你的名字“伊迪·塞奇威克”,(他指着她的心说),但是你这里是空的,你和安迪·霍沃制作的那些可笑的罐头没什么区别。从此,伊迪的心便迷失了,落入此生唯一的爱中。
    敏锐的丹尼在得知安迪·霍沃从来不付给伊迪片酬后,便指出安迪·霍沃只是在利用她,迟早会丢弃她,要求伊迪跟他走,但是,伊迪认为她和安迪是朋友,她选择了留下。事实证明丹尼是对的,而这次错误的选择让伊迪后悔终生。
    声称“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名人”的安迪·霍沃一手打造并捧红了伊迪·塞奇威克,也最终令她身陷绝境。初见伊迪,安迪便邀她出演他的电影,加盟他的“Factory”工作室,他看出这个出身富贵的年轻女孩有故事,也有潜力。当伊迪与丹尼陷入爱恋时,安迪这个永远面孔惨白,戴着银色假发和不变眼镜的双性恋男人极力反对,表现出吃醋的一面。伊迪在所谓艺术名流聚会的场合沾染上了毒品,并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之后,安迪找到了一个酷似伊迪的女孩来替代她,且开始力捧从东柏林来的乐队女孩……
    伊迪被彻底地遗弃了,没有钱(嫌她是瘾君子的父亲断了经济支援),又找不到新工作(很多人不屑于采用安迪·霍沃的道具),公寓失火,伊迪的手脚被烧伤,而此时丹尼已婚了,身为有妇之夫的他只能继续自己的生活。身无分文的伊迪去找安迪·霍沃理论,安迪表示他已给过她50美金。而当年每次的外出挥霍,伊迪都抢着记在自己的帐上,仿佛这样做她就能拥有永远的友谊和成功似的。吸毒、酗酒、潦倒、邋遢、伤残的伊迪为了生存和不认识的男人上床,任由他们对她的身体肆意拍摄,磕了药的她只能迷迷糊糊地看着那些人拿走她的银器和貂皮大衣……
    当老友Syd拿出她当年笑容灿烂健康美好的照片,问她是否记得这个女人时,伊迪流着泪说:“我不记得她。”她跑出计程车,在街头狂奔。那个当年在剑桥对绘画艺术有着美好向往的女孩早已逝去了。虽然曾经丹尼认为她有才华,鼓励她重拾画笔。
    伊迪渴望新生,她在戒毒中心接受采访时,平静地说她有信心和毒品打一场持久战,她相信她能。但是,她最终于1971年秋因吸毒过量而死,电影中说她最终因药物过量死去。
    片尾,很多艺术家纷纷对伊迪发表了看法,有人认为她是所有女人悲惨命运的集合。有人认为她的确是被利用了。更有人说——她是个容易信任别人的人,只要你对她说爱她,她就会加倍热情地说爱你。在伊迪死后的第二天,有媒体采访安迪·霍沃,他对她的状况和死讯回答的前后矛盾,又解释说——对于伊迪·塞奇威克,我不太了解她。然而当年,安迪·霍沃对伊迪的夸赞(事实上,安迪对每个漂亮的人都这么夸)则让这个白羊座女子信以为真,以为他就是赏识她才华的真正朋友。正是这个朋友,伙同她的另一个朋友Chuck在电影拍摄时,用强迫问答的方式揭开她小时候的伤疤,让她痛苦,并且在她陷入危难的时候,冷言冷语,袖手旁观。
    整体感觉该片多多少少带有主创们的个人情绪,对于一个不幸来到这个世上,又在花好之年离世的人,对于一个吸毒致死的昔日波普明星,对于一段著名的名人恋情,在外人看来,或许都是雾里看花吧。
    顺便提一下,自从和未婚夫著名的英伦小生裘德·洛的公开分手后,西耶娜·米勒似乎会演戏了,较之詹妮弗·安妮斯顿以及妮可尔·基德曼的经验,米勒貌似颇有星途了。
http://nicolew.blog.hexun.com/11286511_d.html

 2 ) 她打动了我

看完后的感觉就是难过,一种贯穿始终的悲伤。
情节等说不上十分出色,但我也说不清为什么,就是觉得好难过,也不是想哭,就是眼睁睁看着一个天使离开,很无力。
她的善良,她被背叛,都深深打动了我。
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别人看,说的大抵就是这种感觉吧。

 3 ) 《工作室女孩》:只为那瞬间的光芒

《工作室女孩》通过伊迪丝•明特恩•塞奇威克于1968年在她家乡圣巴拉拉的一所医疗戒毒所的述说开始。镜头下的伊迪丝,不是那个化着夸张黑色眼线,戴着大耳环,穿着时尚古怪衣服,生活放荡的女孩,而是一个正在努力戒毒,衣着素雅素面朝天的普通少女。在记者面前,曾经的波普女神,谈到过去那奢靡颓废的生活时,已然没有了太多的痛苦,而只是一脸淡泊的表情。1968年的伊迪斯也只是一个27岁的女子,其言谈却已然超过了她实际的年龄。一年后,伊迪斯因服用药物过量去世,那时她也不过28岁。

28岁本应该是一个女人一生中的高潮,不管是事业家庭还是爱情。但是,对于伊迪斯来说,她人生中的高潮来的太早,却是非常短暂的。瞬间的光华后,是凄惨的收场。这个曾经引领了60年代波普时尚风潮的女人,悲哀的成为了艺术界时尚界的一种文化符号。现今,我们唯有在时尚杂志在T型台上还能够看到她曾经的影子,那些属于60年代气息的着装打扮,偶尔会让人想起她。

在这部表现伊迪丝悲惨一生的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影响其生活的两个重要人物,两个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纽约吸引无数镁光灯的人物。一个是安迪•沃霍,一个是鲍勃•迪伦。这两个分属于艺术界与摇滚界的男人,是伊迪丝短暂一生中最重要的过客,却也是匆匆离去的过客。无论后人怎么看待这两个男人,无论他们是否真的应该对伊迪丝的死亡负有责任,不能否认的是,他们在造就了伊迪丝的同时,却也同时毁灭了她。

安迪•沃霍,美国上世纪60年代艺术界的标志性人物、先锋地下电影导演人、画家、出版人和“波普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艺术创作,使他成为当时的明星艺术家,受尽娱乐界的各种献媚和无数镁光灯的包围。他黄白的头发,纯黑色的墨镜,永远苍白的面无表情的脸,懒散的说话口气。使他本人成为自己的一件艺术作品,一种吸引眼球的包装品。他建立的艺术车间Factory,集中了那个时代所有奇怪的人,叛逆的艺术专业大学生、不出名的小画家、各种渴望从他这里出名的演员模特、摇滚乐队、地下电影的创作者,也有和艺术根本无关系的人,比如同性恋者、吸毒者和各种各样的变态。这个艺术车间成为奇特社交圈子的驻扎地,堕落糜烂生活的也就是从这里开始。

在影史上,曾有过12部和安迪•沃霍相关的电影,不能说谁是扮演安迪扮演的最好的演员,无论是本片的安迪扮演者盖•皮尔斯还是其他演员。安迪•沃霍本人就是一件冰冷的艺术展品,所以这个世界上,只有他能够演好他自己。在本片中,安迪本人和其创作与生活只是一个背景,最主要的是他是如何造就伊迪丝又是如何将其毁灭的。他的冷漠和残酷,以及整个艺术界的虚伪嘴脸,在本片中较好地反衬出了伊迪丝的悲哀命运。

可以说,当伊迪丝第一次走进这样的圈子,走进这些肆无忌惮的人们的时候,她是如此的好奇。作为一名刚从剑桥毕业的艺术类大学生,伊迪丝渴望能有这样的一个艺术环境来激发创作灵感。而安迪的出现,则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规划。从一个画家转变为了一个模特一个演员,安迪把她当作一件美丽的艺术品,在摄影机前在灯光下的伊迪丝是兴奋的却又很稚嫩。

伊迪丝最大的致命伤是过于轻信别人,过于纯真,本片一直在强调这一点是伊迪丝最终悲哀收场的关键原因所在。她从安迪那里想得到的其实并不是财富和名气,而是爱,来自朋友的爱。所以,伊迪丝努力的和周围的人融合在一起,取得他们的信赖和关心,为此甚至不惜开始注射海洛因。来自一个冷漠富有家庭的伊迪丝,八岁时被父亲性骚扰,有精神病史的家族,使其两个哥哥先后死去,伊迪丝害怕孤独害怕被隔离,所以她才会如此地信任安迪,信任周围的每一个人,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他们的世界里。在伊迪丝的心里,安迪的地位不仅是朋友更是父亲,当面对安迪之后的冷漠和抛弃,伊迪丝才会做出那些过激的行为才会如此绝望。

鲍勃•迪伦,著名摇滚音乐人,引领了美国上世纪摇滚界的民谣风潮,是伊迪丝短暂一生中“唯一真正爱过的男人”。在本片中的名字是丹尼•奎恩。只有过几面之交的丹尼,却一语道破了伊迪丝的内心所想,接下来便是一发不可收拾的激情。如果说,本片大部分时间都处在一片模糊和烟雾缭绕下,那么两人一起出逃一起相拥睡觉的色调则显得非常温暖和明朗,与工作室的放荡形骸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两人的那场床戏,也处理的非常唯美。

实际上,在安迪即将要抛弃伊迪丝的时候,丹尼是她唯一的救命稻草。丹尼是爱伊迪丝的,却因为伊迪丝对于安迪的执迷不悟而失望。在电梯前的选择,留给了伊迪丝永远的后悔。如果当初选择和丹尼走,那么伊迪丝可能现在依然健在,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正常的摇滚明星的妻子,有幸福的家庭和孩子。本片算不上是一部成功和标准的人物传记影片,却是一部真实表现伊迪丝与安迪相遇后那些奢靡生活的影片。在虚构与真实间的故事,充满了导演的愤怒控诉。
这美丽的波普女神,真似那飞蛾扑火般,充满勇气不管不顾,却也注定付出惨痛代价。
形容她是烟花璀璨绽放便只留漆黑夜空也罢,是那昙花一现便匆忙凋零也罢,那斯人以长眠于地下,回头相望,却也只剩时光遗骸,寻不见她肆无忌惮的踪影。
她命中注定是手掌中那条断开的生命线,是注定与刹那璀璨光华相互牵绊的女神。

 4 ) Factory Girl

伊迪·明特恩·塞奇威克,美丽的艺术家及演员,无所不能的疯子,因纵火烧毁世界及逃离家人魔掌而名垂青史,朋友遍天下,所到之处无不鸡飞狗跳。离婚和结婚的次数一样多,她死后只留下无数美好的心愿。

是Andy与Edie聊天时为她想到的讣告。这个有纯美笑容的女孩子,如同妖娆的花出现在Andy面前,她是他工作室里闪耀的星,是他的superstar。他们联手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时尚界和电影界的滔天巨浪,他们肆无忌惮地享受滚滚而来的名声,财富,谄媚和镁光灯。然而,他与她的感情,并不能算作是爱。她仿佛是他所寻获的猎物,是具有他所喜欢香气的花。她在他的工厂工作室里,是那么美丽妖娆而堕落。神情散漫地吸烟,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仿佛世界上只剩她一个,或是回答他的提问,“谁是你最好的男友?”“你的初吻给了谁?”……工作室里散发着腐烂奢靡的气息,有同性恋,有海洛因,有各种变态者,有她,Edie。这是个梦幻的艺术世界,亦是一个纵身跃下边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们一同出入各种场合,有那么一瞬,让我想起了萨特和波伏娃,也是那么闪耀地出现在镁光灯前。但绝不相同。萨特和波伏娃是彼此的依赖,而Edie对于Andy,更多的是工具,是激发他灵感最后被弃置的工具。也仅仅是一年的时间,在摄影机前,在Andy的身边,已不再是Edie,而是别的女子。Andy仍旧问着相同的问题,“谁是你最好的男友?”“你的初吻给了谁?”……谁又能记得那个总是抢着付账单,总是笑着说“我爱你”的女孩?谁又能知道在她破产之后,是怎样躲在小公寓里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天?她什么都没有得到,只是众人的嘲笑,以及Andy淡淡的一句话:“我已经给了你,五十美元。”

与Andy这个银色头发脸色泛青的诡异形象相比,Bob Dylan则显得充满阳光。Edie与他的相遇让人觉得温暖。在Bob的演唱会上,他们初次相见,他把手臂搭在她的肩头,略微腼腆地笑着,而她则错愕继而是欢喜的笑容。她看着他登上台,吹口琴,弹奏吉他。像是甜蜜的情侣。他在她的楼下喊她的名字,带着她出去,她环着他的腰,格外开心。一起放肆地笑。而她终究还是离开他,她舍不得Andy,或者说,她舍不得她的流光溢彩的生活。尽管她也明白,她已经失去这世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她爱的人。

故事以1970年Edie的叙述开始。那时的她已回到老家圣芭芭拉的一个医院接受强制戒毒。脸上没有脂粉,穿着连衣裙,除却眼神里的沧桑,依旧是年少时的干净模样。在工厂工作室的画面始终是昏暗不清的,而与Bob在一起的每一分钟都是阳光溢出的样子。据说,这部电影有两个版本。一个更倾向于关注工作室的日子,而另一个则着重于他们的情感。我所看的,应该是前者。

在最后,Edie因为吸食过量毒品而死。当采访Andy的记者问起是否还记得Edie时,他仍旧是淡漠的表情,我们已经很久没见,而且我们并不了解彼此。此时影片回放他们的对话,是曾经在一起时,为她写的讣告:

伊迪·明特恩·塞奇威克,美丽的艺术家及演员,无所不能的疯子,因纵火烧毁世界及逃离家人魔掌而名垂青史,朋友遍天下,所到之处无不鸡飞狗跳。离婚和结婚的次数一样多,她死后只留下无数美好的心愿。

故事终于划上句号。最后显现的,是那个微笑着对人们说“我爱你”的女孩。那个在死后留下无数美好的心愿的工厂女孩。而爱情,并不重要,也毫不相关。

 5 ) 《工厂女孩》:轰轰烈烈的悲剧

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浮滑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魅力和大企业式的。
                                       ―――理查德•汉戴尔顿(英)

我不清楚有多少中国观众能够知道影片中的主角伊迪•赛奇威克,但对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这个女人所掀起的风潮丝毫不弱于玛丽莲•梦露,即便到了现在,这个被称作波普女神的风格还引领着现代的时尚界。
这是一部传记片,在讲述此片的时候有许多背景似乎必须提及,包括那个年代以及年代中的人,这所有的一切都给现代人造就出一个具有梦幻般的岁月,而笔者认为上个世纪二战以后的十到二十年几乎影响了整个世界的价值观,甚至可以毫不隐晦地说,现在世界的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那个年代的。
战争结束后,全世界人都陷入了信仰危机中,寻求精神寄托是人们必然的选择,东方由政府发起了某些寻求信仰的运动,具体的在这里不须赘述,而西方则完全由自由的群众自发性地寻求着自我价值。当然,寻求自我价值的第一步要审视自我的价值,以及与社会存在的意义等。尤其在艺术界,电影,绘画以及文学这些东西都只是形式,而利用这些形式展现出自我审视与追求成为那个年代西方社会年青人最热衷的事情。欧洲与美国都为此做出了直接影响到现代的成绩,而影片中所涉及到的波普艺术则更是在商业,艺术以及平民文化之间建起了某种充满了形式主义的暖昧无表达的桥梁。
一般来说美国的波普艺术是缘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达达主义,而情况相似,达达主义的产生也是在战争之后,一战的伤痛令所有的事物都面临着崩溃,毁掉所有是达达主义的精神内核之一。而波普艺术在继承达达主义的基础上运用了所有可以运用的废弃物,商标等东西建构自己的艺术作品,其风格给人一种单调重复,甚至冷漠而毫无激情,但正是这种没有激情的排列后面,其毫无情感表述的艺术作品所带来的却是一种商业社会中疏离感,而这种空虚无疑是透过作品而表露出来的。
谈及上面的波普艺术主要是引出影片中的安迪•沃霍,这个被称作波普大师的人在此片中是伊迪的创作者,换句话说,伊迪的波普之路与安迪是密不可分的。而从影片的镜象来说,无论是片中那些极具粗砺感的黑白色的安迪电影还是动荡的伊迪的镜像,其创作风格也多是仿波普风格而制作出来的。
回到影片的故事,伊迪是一个被抛弃的富家年轻故事,从前史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充满了魅力的女人有一个绝对悲惨的童年,两个哥哥的死亡以及父亲的冷漠以及暖昧都令她只想着脱离开这个家庭。于是,我们看到了伊迪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她的父亲。
作为一部影片,伊迪的父亲出场的机会并不多,但我们从伊迪的讲述中可以知道,父亲带给伊迪的绝没有一丝父爱,而是冷酷无情,甚至是暖昧的占有。伊迪是一个缺失父爱的人,一个缺失父爱的女人,这一点将贯穿着伊迪与安迪的所有故事。
人物的悲剧在于悲剧的隐忍,伊迪也是,一个可怜的富家女,由于父亲的冷酷而不得不独自漂流在外,以绘画追寻着自己对摒弃崇高的理念。按照常人的思维,伊迪应该是一个被痛苦所纠缠的女孩,但事实上她并不是,她有着美丽的外表,有着火热的激情,而有一种友善不设防的真诚,这种前史与性格的隔裂感却将悲剧性提升到了更让人唏嘘的层面。
安迪的发现造就了伊迪的成功,伊迪放弃了自己对绘画的追求而拍摄着安迪的波普电影,从而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伊迪几乎成为安迪的缪斯女神,她的时尚感引领着当时所有激进或不激进的艺术青年们,包括她的穿着,包括她的笑容,更包括她在镜头前表现出来的那种性感与真诚。一个堕落却深受观众喜爱的独立女神出现了,有人甚至将其与玛丽莲梦露相较。
这段日子对于伊迪来说是幸福的,但她显然并没有真正的爱上安迪,她在安迪的身上找到的是一种真实的纵容,一种与自己父亲截然相反的处事哲学。换句话说,伊迪更多的是将安迪作为自己的父亲一样看待,所以她显然是寻求着一种自由没有冷酷的生活。
安迪与伊迪父亲是对立的,不仅从年岁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从社会观念上而言的,而这种对立恰恰迎合了伊迪的心中渴望。所以安迪无疑是伊迪的第二个父亲,如果说第一个父亲用金钱禁锢着伊迪,那么第二个父亲则用艺术令伊迪实现着自我的价值。
但安迪对波普艺术的追求显然更为强烈,当伊迪结识了真正的流行人物鲍勃迪伦的时候,冲突便产生了。从某种角度来说,鲍勃的流行与安迪的追求是水火不容的,安迪试图在流行与平民之间建起一座真正的桥梁,但鲍勃显然是不会这样理解的,他对波普的嘲笑也刺激了安迪。在这里不能说普波艺术与鲍勃流行的民谣摇滚之间孰优孰劣,但重要的是,艺术是无法摆脱现实因素的。
毫无疑问,鲍勃是伊迪的第三个男人,而这个男人也是伊迪心中真正的爱情,在她看来,爱情与亲情是可以共存的,于是将鲍勃介绍给了安迪,这是一个善良而又单纯的举动,但事情的发展却是十分恶劣的。由于鲍勃的在世,编导显然不想过份表述这段爱情与追求之间的矛盾,所以伊迪也因此而失去了爱情。这里要提到一部影片《蒂凡尼早餐》,片中男女主人公在追求金钱地位等因素中迷失了自我,鲍勃很敏锐地反引了这个故事,暗示着安迪与伊迪之间不可能存在爱情,安迪只是利用了伊迪以达到自我的成功。而伊迪虽然成为了波普女神却也是失去了自我,甚至放弃了自己曾经衷爱的绘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伊迪的寻父过程同样是失败的,当自己的父亲终于放弃了对伊迪金钱上的支援,当伊迪放弃爱情而竭力追寻安迪的时候,安迪的波普女神却已经换了其它人,伊迪被父爱完全抛弃,她始终没有活出自我来。于是,她只能沉沦,只能堕落,吸毒而失去作为一个女神应有的尊严。
影片讲述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伊迪作为一个普通女人时最大的弱点,那就是脆弱,当那张充满了理想主义的照片再次呈现在她的面前时,她甚至根本无法接受所有的失败,无法面对自我的誓言,她在父亲面前是一个弱者,是一个不敢完全背叛的弱者,而面对安迪,她不但为了这个新的父亲而放弃自己的爱情,更因为过分的依赖而失去了自己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我们不难想象,这个引领着风尚界的女神其实还只不过是一个未有长成的少女。一个从来没有找到自己真实价值的少女。
当影片结束的时候,伊迪似乎心如止水,她不后悔发生的一切,也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举办了一个小型的画展,但这一切似乎都已经晚了,她死于毒品,一个脆弱的人是无法摆脱毒品的侵扰的,她用她的死书写了一段悲剧,也书写出她性格中最为脆弱的一面。
前面已经说过了,影片中许多画面是极具波普艺术风格的,镜像的黑白以及粗砺感,还有那个混乱的“工厂”中堆放的所有商品等,这不仅仅是布景的效果,当时真实情景的现再,更是影片主题的体显。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生命中同样是波普的女孩,她的时尚与她悲惨的生活交织在一起,她的乐观与她的脆弱集中在一起,她的爱情与她的亲情暧昧在一起,所有崇高被拒绝,所有低俗被放纵,没有任何的感情动力,平实的,重复的,甚至机械的生活片断,可以说伊迪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波普理念,但这却是极度可悲的!这也许是后现代主义的另一种寓言!

2007-9-5于通州
韩兮

 6 ) 零的戏剧

这世界上的偶像实在太多了,整个高速运转的文化工业无时无刻不在流水化的生产和包装这各种偶像,而人们却又念叨着:“这是个没有崇拜的世界。”多尴尬!被各种个性娇惯的现代人越来越不容易为某种价值观买单,别抱怨哪个姑娘一掷千金买件西太后的飞行夹克,却对你的人生嗤之以鼻,没办法,icon全死了,只剩物质包裹的阿弗洛迪忒。
    
所以大家全部都缅怀起过去,所以各种传记电影这几年火爆到不行,导演们在致敬之余多少有对现世的不满和对盛世的缅怀。看那些海报吧,卡波特挽手腆肚,站得藐视一切,标志性的圆眼镜后面,那双小眼睛极尽轻蔑嘲讽之能事,仿佛对站他面前的全世界狗仔晚辈们发话:“小样儿,你们现在干得真挫!” 《factory girl》里的伊迪•塞奇威克的回眸一瞥,却是意味深长的看透,这是种温柔的“空”,站在factory大门口说再见,毫无留恋。

提到波普,沃霍尔是个怎样也无法跳过的人物。全球单幅画作拍卖桂冠属谁?毕加索?也许前年是,去年开始,沃霍尔的丝网印刷作品《绿色撞车》接过了这把交椅,也许过几年会是金宝罐头汤,会是玛丽•莲梦露,会是电椅,他的,都是他的,这个酷似鼬鼠的小个男人站在艺术史坐标的次近端,淫威波及中世纪。

关于沃霍尔的八卦太多了,多半围绕他是gay的主题转,看多了反而见怪不怪,我总抱着无风不起浪的心态看旧戏,臆想andy和lou reed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潜规则”的原型朋克版。这次轮到伊迪•塞奇威克,这位“icon”了40年的传奇女子,加入的猛料是“三角恋”,这是个挺不靠谱的噱头,看完电影,你会发现压根儿构不成三角形,连其中两者之间的关系都有待考证,花絮里伊迪的闺密如是说:“那个民谣歌手绝对不是bob dylan!”时隔40年,两死一生,不知老bob无端被卷入陈年花边,还被塑造成主流价值观的卫道士,作何反应?那就释怀地把整个电影当成一部纽约波普的房内考,结果我发现还是上当了,“没什么,根本没什么,艺术除了无聊,就没什么了”,似乎印证了沃霍尔的这句话。我想得到的些许“对我有用”的内容压根儿没有,不过,谁在乎对你有用?再说了,“有用”就是你思想落后!

既然关系不可靠,资料不诱人,我最后只好转向关注伊迪和沃霍尔本身。这么心无旁骛地介入角色的生活与内心世界,才是普通观众的良好心态。偶像可能是一系列综合推力的结果,但有一点我却坚信,那就是“风格”,一个人的精神气场它不等同于潮流,后者只与服饰有关,而风格却是以个人魅力为中心的综合体。若不是伊迪殷实的家境,童年的遭遇,剑桥的学习,时刻濒临崩溃的精神状态……她怎么穿衣还只是模特,她的“符号化”是有理由和时代背景的,甚至需要某些“毒害”来促成颓唐。这些“好时候”都已经过去了,所以,姑娘们,黑眼圈、糖果袜、连身裙和缎发带拯救不了你们中的大多数,因为你们再也回不到八岁被生父性骚扰,再也抽不到那么棒的麻烟卷儿,所以,姑娘们,如果还能做自己,你们照样可爱。

必须承认,沃霍尔是个狡猾的家伙,当时混迹于factory的龙尼•卡特龙后来回忆道:“在工厂里根本没人吃药,除了安迪,他吃懊百错(obetrol),一种橘黄色的小药片…别人都在楼梯间扎针…只扎脱氧麻黄碱,我们都有纯正癖…我只扎脱氧麻黄碱,因为你必须发神经,‘发神经’意味着一种好内涵。”是啊,发神经意味着一种好内涵,而沃霍尔本身却从来不“发神经”。工厂是一个多么有趣的地方,这条艺术流水线上,沃霍尔是唯一的制造者,而那些“发神经”的人们(当然包括伊迪)却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生产原材料。“工厂”之所以为工厂,其中深意也就那个不“发神经”的人才明白。

回到伊迪身上,影片中当沃霍尔第一眼望见她时,他震慑地有点失去大师风范,好莱坞式的充分放大内心活动的剪辑方式让这一幕带上引人发笑的情感喜剧的味道,表现方式上的错位还真会让人以为当时的沃霍尔一见钟情于“纯正英伦风味”的伊迪,错了,沃霍尔只是突然在她身上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完美的表达方式。

沃霍尔的自卑是外表带来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情绪是他自恋的源头,这种自卑很强大,以至于他的思想满溢出身体充满了侵略性,这时候,伊迪出现了。整部影片没有一处让人感觉伊迪真的是大众所谓的沃霍尔的灵感缪斯,也许伊迪本身的展示已经够诱人了,也许工厂的艺术生产促成和稳固了伊迪的icon地位,也许沃霍尔给伊迪的启发与催化要比伊迪给他的多得多。沃霍尔只是他自己的缪斯,他的自卑促成他的强大和不可侵犯,他源自丑陋的自卑需要漂亮伊迪的缺陷补偿,在她身上,他找到了自己最优雅和到位的表达方式,他充满侵略性的思想(而不是阳具)进入伊迪身体,结合成完美的艺术。他这么做了,并取得了成功,他的自卑在他自己的艺术中得到了最好的抚慰,要是非说伊迪是缪斯,也说得通,伊迪所给予的是沃霍尔认为自己几近完美的幻想,大多数艺术家为这种幻想而活,而通过作品获得幻想的肯定回声。

伊迪离他而去之日,便是沃霍尔幻想遗失之时,可以想象这种失落对于沃霍尔是多大的痛苦。自卑之人的强大之处在于他重拾幻想碎片之后还能重组坚实外壳,太早到来又匆匆而去的名声与地位却给这位二十出头的女孩以毁灭性的打击,最后选择脱氧麻黄碱和海洛因来超脱。这场游戏里,安迪丢失的是幻想,伊迪丢失的是梦想,也不知道谁更可怜。

“每个人都可以成名15分钟,潮流的寿命还比不上用尽即弃的纸尿片和安全套。”这位波普大师规定了流行的保质期限,但讽刺的是,“15分钟定律”却完全不适用于沃霍尔经手的任何人或物,他的作品成了谁都舍不得扔的高价收藏,而伊迪也成了至今拜膜者甚众的长青偶像。用脱氧麻黄碱和生命换回来的永久流行是不是代价太高?也许沃霍尔现在还在嘲笑所有人的太当回事儿,把艺术太当回事儿,把生活太当回事儿,把死亡太当回事儿。影片开头与结尾相互呼应的忏悔构成的环形结构让人生厌,忏悔室太逼仄,根本容不下沃霍尔巨大的讽刺,他不需要导演自作多情为他寻求正当的道德出口,他的存在就是为了无情嘲笑。伊迪年轻桀骜的另一面是韧性不足,在主流与边缘的撕扯下,不小心就断了。成名、暴富、陨落、贫穷都来得那么纯粹和突然,那是个充满戏剧张力的年代,在纽约,沃霍尔是好些戏剧的导演,伊迪就是其中一出,而他自己,正如比利•内门所说:“连反英雄都不是,他根本是零。”

 7 ) 若你也愿意用漫长而重复的生命去换取一场奢华的梦

话说世上无难事,只要不要脸。
如果把每个人最内核的东西挖掘出来再扩大看,都是一个独特的样本、就是一股潮流、甚至成为一个明星。
执着于自身理想或者幸运的人可以自己找到那个点,去成功、去毁灭。
但还有更多的美丽是借助别人来发掘。
edie是幸运的,她拥有异于大众女子的美貌与灵性,于是一出场便赢得了潮流制造大师的倾心。
后来她们都红了。
后来她被抛弃了。
后来剧情急转直下。
到底是她太过慷慨?不懂算计?还是混错了圈子?

影片末尾时候有一个镜头是edie刚离开艺术学校时候sid为她拍的照片。
那时的edie完全是一副踏实未开化的样子,她就是那种一心想要变坏的好女孩,身上有着生涩的努力,眼神里有令人担心的火苗。
还记得第一次为了见到andy而细心准备的妆容,这场悲剧到底是无意识的蝴蝶效应还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飞蛾扑火?
命运被把握在别人手里,而且是一个也不是很能把握自己方向的、不够男人的男人的手里,那么,从她成功的那一刻就注定要陷入迷失自我的深渊。

如果她从一开始只是安心地画画,或者后来随某个摇滚歌手找到生活的意义,摆脱那些流行的、虚伪的、吞噬时间生命乃至美丽的毒又会怎样。
但是她没能及时清醒,于是她成为了一个每个年轻女孩都梦寐以求的标志。
像红白相间批量生产的可口可乐易拉罐、梦露或者其他人五颜六色大幅版画海报、一代又一代供人娱乐、崇拜、窥探的神奇偶像。

但是如果不去疯狂的挥霍,我也想不出edie那样明耀的美丽又该如何消耗才能老得其所。
美丽的好像天生就该毁灭,在最美的时候作为一道无法挽回的伤被封藏起来,再加以时间的酝酿就拥有了传奇的沉香。

话说,看了太多美丽人儿香消玉殒的故事,让我一度以为奥黛丽赫本也理所应当是死于非命的。。。

电影毕竟就是电影,比如真实的edie与某个摇滚歌手的爱情并不像电影里描写的那么纯真无暇。真实的她经历的或许更多,再想了很久才终于觉得已经没有可能再挽回什么了。
不喜欢女主角脸上自带的悲苦的表情,很多人觉得她缺乏edie的灵和洒脱,但这也已经不重要了。
电影里讲述的除了女人的故事,还有令人兴奋的美国梦,当然还有美国梦的阴暗面。
反正,但当字幕映出,电影落幕的时候,我听见我的心对我说:梦醒了。

 8 ) Enjoy Your Applesauce by Yourself

好几天没干点正经事了,大概因为写了一堆杀时间杀脑细胞的稿子,太辛苦。前天晚上把Fatory Girl塞进电脑,还没看到3分钟就关掉。其实是有点叫我失望,一开头。女演员和Edie差太远了。
整个过程里我一直在想,能演Edie的,大概只有Amor Perjudica Seriamente la Salud, El里的Ana Belén,但也只谈得上和Edie有些神似——正好,也是六十年代,也是富家女。对Beatles迷得要死。黑色长发从正中分开,黑刷刷的长睫毛,浓眉。恩,还有Bob Dylan的早期女友,后来特别能“作”的那个Joan Baez。
Bob Dylan真可怜——这里再次引用戴锦华女士极为八卦的名言(她本性八卦,否则当不了大众文化专家)“对于名人来说,比有一个作家遗孀更可怕的,就是有两个。”这话虽然是说给著名的死名人王小波的,而且还十分八卦地暴了王名人的隐秘八卦,而且还多少流露出对该死名人的未免有情(虽然未能成为第三个遗孀),但仍然是鞭辟入里啊。对于Bob Dylan来说,早在这部似乎影射他对其死亡负不可推卸的责任的Edie传记片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利用他的若干绯闻女友来作文章的例子。比如Joan Baez的名歌,Diamonds and Rust。
Bob Dylan不虚此生啊,即使还没到他死!虽然Edie绝对不是因他而死,但人们出于八卦的本性,在无法拿上世纪最出名的男同性恋之一的Andy Warhol作文章时,就瞄上了他。没办法啊,女明星都像Janis Joplin说的那样,虽然表演结束仍是回家、仍是一个人睡,可她主要的生命是在台上度过的。在那里她和几万人做爱。几十年来,Factory的Super Star,悲剧性的美人Edie红了又红,红了又红,成为时尚界不老的旗帜;这就摆明了,即便死了,她仍然要和大众做爱。而且,正如坊间名言,“重要的不是和谁睡,而是和谁睡过的人睡”,那么这部Factory Girl正是在告诉那些热中于和Edie做爱、至少是精神做爱的大众们,一些关于Edie的事情,一些关于他们在和谁睡过的人睡的事情。
没错,就这么简单。这可不是一部悲剧。这可不是对Edie悲惨一生的眷顾。就连Andy Warhol与Edie父母见面餐会上,父亲在她小臂上那不伦的一摸,也不过是要附会坊间关于她自小被父亲性侵犯的传言,就连她破产后找经纪人借钱时,提及她自8岁起就夜夜担心父亲上她的床这一说法,也被她往经纪人肥胖的身躯上那色情十足、毒瘾十足地一靠,而消解了大半。对于Edie的一生来说,与Andy找到Nico后,再也不肯多抛洒一寸目光给她相比,8岁那年的夜里,父亲摸上床的那一瞬,要可怕得多。与Billy站在铁笼电梯外冷漠的指责和虚伪的邀请相比,Mindy把自己挂上农仓房梁的景象,要可怕得多。
“女性只有裸体才能进入博物馆”——游击队女孩的疑问再次有了答案。虽然,作为一个美国西部富裕实业家的小女儿,进入剑桥艺术学院实在不算什么;就算不富裕,进剑桥艺术学院也不算什么。何况,60年代的剑桥艺术学院并不是世界艺术的中心,那时候连Jackson Pollock都开始过时,酒后追尾死得十分难看。在那个古典派闭门自大的学院的宿舍里,Edie墙上贴着抽象表现主义作品和当时新兴起的Pop Art海报——要知道,这两个艺术流派可是水火不容啊,这位剑桥艺术学院的女才子,她在想什么,要做融合两派的女革命家?还是仅仅是一个爱赶时髦、不务正业的文艺女青年(而不是女艺术家苗子,注意)?
哦,没关系,我没说女人一定要当艺术家,也没说当文艺女青年有什么不对。只是在陈述一条貌似仍旧成立的真理(真理永远不会在所有范围都有效,此条真理的有效范围参见前一分句):女性只有裸体才能进入博物馆。
Bob Dylan是个艺术家?貌似是。而且他还言之凿凿地向Edie揭发Andy是个吸血鬼。可是,艺术家谁不是吸血鬼?就连伟大如歌德,也不过是从若干次爱情中汲取能量,简直是乐此不疲地多情善变。一旦爱情威胁到了他的创造性,他立刻会采取行动。Bob Dylan难道真爱过Edie,眼看着她要毁灭了,也没有认真拉她一把。
怪谁哪?自己的事情自己当心,要当艺术家,而且是女艺术家,就要付代价。Andy一早就说了,Edie不是艺术家,而是超级明星。谁都知道Andy的超级明星是什么意思,Edie把这明星光环当了真,只说明她不懂艺术,她的剑桥艺术学院是白念了,没关系,她有钱。Andy当然也受不了她有钱,Andy也说过这样有钱而不在乎的人很可爱,虽然这不说明他爱。
Edie,当然了,有钱,有貌,她会在地下艺术圈里受欢迎。艺术家也是人。人不爱财天诛地灭。难道她以为自己受欢迎了,就成了艺术家?这也太蠢了。而且她还嗑药。Andy成天和他们混在一起,但他可没嗑药。他拍了那么多狗屁不通的电影,印了那么多无聊的丝网版画,可他家里只收藏古典油画。谁说伟大的艺术家必须要真诚?他只需要拿出作品;拿出真诚来当宝贝、且再无其他宝可献的,那是社会新闻记实节目里最受安享饱食终日碌碌生活的正常人欢迎的苦情戏主人公。
完善,要完善地生活,这是第一步,过上非正常生活并不是成为伟大艺术家的第一步,而是走上悲惨人生的第一步。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不管有多残酷。
啊,顺便说一句,这电影是用的假冒记录片的形式,真虚伪。编剧才华不够,剧情说明不了的,就叫主人公原形出来诈尸,很不好。也不是所谓的前卫电影,而是好来坞大片,虽然涉及了当代艺术,可是大家都知道,当代艺术就是Pop Art。从可口可乐到康宝浓汤。从地下丝绒到染色梦露。最好的艺术不在博物馆,而是在百货商店。Pop Art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完成了对世界的复制,而是成为世界的一部分。就像勃拉姆斯的遗言,“如果有下辈子,我要……不,我不会再做音乐,我要成为音乐本身。”总之,我不想说这是部好电影,但是我实在太饭Andy,不容他人借Edie之名给他抹黑,所以我要证明Edie实在是咎由自取。虽然好象也证明不了。
最后,应该提一下Andy和Edie初相遇时,说You Are the Boss, Applesauce。Edie应邀去Andy家时(那时她刚遇到Billy,Andy终于承认爱上了她,于是请她去家宴),Andy母亲跟Edie说了同一句话。最后,在被弃边缘的Edie对Andy又说了一遍。但是,她显然没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再来说说Andy吧,他是个冷漠的人吗?没错。想想吧,一个人说:最好的是我,而大家是有才华的。一个人说:每个人都可以在15分钟内出名(他隐瞒了下半句,也可以在5分钟内消亡,这是关于Edie的谶语,可惜她没有明白)。一个人说:可口可乐就是可口可乐,可口可乐都是一样的,没有更好的可口可乐。这就是美国。这就是现代。这也就是Pop-Art的真实含义。在这里,任何温情(不论虚伪的还是真诚的——不过,真诚存在吗?或者说,存在一个真诚的概念?)都应该和Bloomingdale的商品一样贵重、易碎,但决非无价,也决非不可复制。这就是现代的意义,也就是说,智力的发展及发现。所以,Edie死不足惜,而且,因为她的美,她的悲剧性,她的与名人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她死了几十年还陪着大众睡。
没办法,她是她自己的boss。生活嘛,人家跟你说You Are the Boss,并不等于说You Are My Boss;人家叫你作Applesauce,其实意思是Enjoy Your Own Applesauce。

 短评

看的时候不停地想到Jude Law

5分钟前
  • 有猫万事足
  • 推荐

十分想了解60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

8分钟前
  • 一只野鸡
  • 推荐

非常好的电影,其实我身边也不乏Edie这样因为进入某个圈子而开始发生质变的姑娘,大多是被那些表面光鲜的东西迷了心窍,她们也许也早就忘了那张旧照片里的女孩是谁。PS:演NICO内女的真丑!

9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又一个缪斯女神,两者是谁成就了谁.

14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还行

顯得B好俗啊哈哈。B和E做愛拍得真美~

19分钟前
  • 胖丁
  • 推荐

如果单纯去看 即在不知道那个同性恋是安迪沃霍 不知道那个摇滚歌星是鲍勃迪伦 那么 这就是一部败家女的堕落史 但是 她都让我们看到了美丽都让我们抑制不住的悲伤了一小下

23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力荐

女神

26分钟前
  • 滋滋滋
  • 推荐

具有意思

27分钟前
  • 教主饶命
  • 推荐

缘分。真是神奇。原来《鸭子与野鸭子的自动存放柜》里的bobdylan就是这个呀~~~~哦,my god~

28分钟前
  • 薇啸
  • 还行

这个Dylan巨像克隆出来的么

32分钟前
  • luc1en
  • 还行

great acting from guy pearce~

33分钟前
  • ling
  • 推荐

我是来看天才的 天才在哪里 我找了好久找不到 伊迪是个大傻妞 沃霍尔成了同性恋

37分钟前
  • Frank
  • 还行

http://www.56.com/u24/v_MzE1OTI4OTM.html,http://www.56.com/u86/v_NDkwMjI0MTE.html,http://www.56.com/u89/v_MzQwNzU1MjY.html

38分钟前
  • 果酱☮
  • 还行

好伤感。

43分钟前
  • Gaby
  • 推荐

so cruel

45分钟前
  • 科华北路街溜子
  • 推荐

SO,I know

48分钟前
  • T.L.P
  • 推荐

beautiful

52分钟前
  • GOGO Dr.Gore
  • 推荐

安迪+伊迪·塞奇威克

55分钟前
  • 蕾蕾
  • 推荐

星光熠熠啊

56分钟前
  • 胖纸史蒂文森
  • 力荐

事实证明,西耶娜·米勒演伊迪·塞奇威克再合适不过。

57分钟前
  • 妈渴-瞪啃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