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之家

剧情片比利时2012

主演:薇儿拉·贝坦丝,约翰·海尔登贝格,妮尔·凯特莱塞,基尔特·范·朗拜博格,尼尔·德·卡斯德

导演:菲力斯·范·古宁根

 剧照

破碎之家 剧照 NO.1破碎之家 剧照 NO.2破碎之家 剧照 NO.3破碎之家 剧照 NO.4破碎之家 剧照 NO.5破碎之家 剧照 NO.6破碎之家 剧照 NO.13破碎之家 剧照 NO.14破碎之家 剧照 NO.15破碎之家 剧照 NO.16破碎之家 剧照 NO.17破碎之家 剧照 NO.18破碎之家 剧照 NO.19破碎之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4 00:06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比利时的根特市,浑身遍布着纹身的爱丽丝(薇儿拉·贝坦丝 Veerle Baetens 饰)经营着一家纹身店,爱情曾经带给她的伤害让她学会了将真实的感情深深的埋藏在心底,尽管表面上看来开朗奔放,但在独处时,爱丽丝依然时不时的被痛苦的往事所戳伤。

 长篇影评

 1 ) 比利时的一抹蓝紫色哀伤

如果可以把比利时的《破碎之家》这部电影比喻成花,我想它是薰衣草。不是一支,而是有十亩地。这些花都开了,蓝紫色的一片,像蓝紫色的烟,有些艳丽,也有点儿忧伤。电影的故事是用生活琐碎堆积的,也像薰衣草的花瓣,轮伞花序,一支上面有5到7朵小花。
电影中男主角迪迪尔的乐队,也恰好叫“蓝草音乐”(Bluegrass Music)乐队。在比利时,他生活洒脱,唱着美国乡村民谣,向往着美国。这就是他最初的自己。后来,他遇到经营纹身店的爱丽丝,一个不羁的男人,遇到一个被旧情伤过多次的女人。爱丽丝外表看上去新潮奔放,内心却沉郁封闭。像土拨鼠要把食物埋起来一样,她将旧爱的名字也全部纹在身上——很显然,这是一个对生活的过往无法释怀的女人。
在菲力斯•范•古宁根(Felix Van Groeningen)的这部片中,最出色的,我想是他的结构。他采用的是旧事新事编麻花辫的方法,剪辑出特别的张力。相对于多线叙事之类,这当然并不是一种什么新鲜的玩儿法,甚至显得陈旧。可是,当无比晴朗、放肆、温暖的婚前恋爱和压抑、痛苦、无法解脱的婚后孩子的病痛放在一起,穿插着讲时,它会让我们在看轻松的剧情时会略带辛酸,而在看悲伤的剧情时,又唏嘘不已——甚至觉得“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在这种结构中,最怕的是前言不搭后语。庆幸的是,菲力斯•范•古宁根做的非常自然。故事从孩子在病房里讲起,其后就是不停的闪回。现在闪回到过去,或者过去再接回现在,剧情真如“黄连树下弹琵琶”,观者苦中作乐,又乐中有苦。
与导演的上一步作品《废男家族》一样,音乐也是片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总是有那么一些无忧无虑的人,在玩着音乐,在和音乐一起生活。《破碎之家》里的迪迪尔和爱丽丝,为爱情和婚姻改造,在他们的乐队歌声中,忧愁像是蓝紫色的烟雾,逐渐盖满了山坡。正像歌词所说,“我本是陌路行者,穿行于伤悲之世。那里并无疾病危难,我此行,前往光明世界。”电影中有很多段唱,可是并不觉得多。每段都恰如其分,很好得表达出当时的情感。
比如剧情还没有进展到一半,他们的孩子已经去世。在大雨中,打着伞,乐队的成员们穿着黑衣,看着墓穴里雪白的小棺材。忽然一个人唱了起来,“睡吧睡吧,小宝贝”,然后大家都唱了起来,“妈妈走了,爸爸留下,不丢下一个人,除了小宝贝”。
全片最华彩最具有冲击力的,是迪迪尔和爱丽丝的最后一次合唱。在乐队演奏完时,迪迪尔发表了对于基督教非常犀利和令人震惊的演说。这估计会成为电影史上最敢于冒犯人感情的片段之一。而迪迪尔,他只是要告诉世界,他不相信!他觉得人会死,信仰无用,看上去一切都是骗局,而“旧约里的神,百分之八十人类曾经膜拜的神,是文献记载中最邪恶的人。看看圣经吧,好好看看,他是操纵者、虐待狂、杀人犯、种族主义者、讨厌女人和同性恋、心胸狭隘和爱慕虚荣、进行宗族清洗、要求儿童祭品、玩虐待游戏考验人们的忠诚,一个独裁者,故意创造天堂、地球和人类,所以我们不得不卑微地祈求他,恭恭敬敬地给他唱赞歌。”这是多么深的绝望!
我从来没有在电影作品中,见到过这样毫不留情、排山倒海的对于基督教的抨击。我想观众一定和剧场中的人一样,鸦雀无声——吓傻了。
“我生来并非如此,我不是神的旨意,我比那要好。我们创造上帝只因为我们害怕。”他继续喊着——其实这也是音乐。这是用言语表达绝望,是心理流泪却没有哭出来的音乐。的确,他结了婚,女儿得了癌症,他之前的生活被无情的打破了。好像有人一个巴掌把他从云端打到地狱,且让他无法翻身。这就像《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他无论如何都不可以摆脱自己“杀父妻母”的命运,尽管他什么都没有做错。
电影讲的是“破碎之家”,其实导演是把两个好人先撮合在一起,再破碎给你看,讲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是让你看一个美好的瓷器从高处跌落,让你听它破碎的声音,并看到一地瓦砾,无从收拾。
也正是因为之前所说的,导演的那种编织悲伤和轻巧的麻花辫的剪辑方式,以及乐队总适时出现,准确的唱起歌来,才使这部电影的故事保持了它的清洁的尊严,哀而不伤。即使是三口之家最终毁灭了两口,也不至于使观者痛不欲生。导演没有刻意表现孩子的可爱与美好,没有特意煽情,他准确的把握了那个点,电影和光同尘,像普通生活一样。
两位主演薇儿拉•贝坦丝(饰爱丽丝)和约翰•海尔登贝格(饰迪迪尔),表现中规中矩,尤其是女主角,在表现这位母亲作为一个有个性的,和无法释怀旧情的、偏执的人时,虽然没有撒汤漏水,但似嫌力度不够。
在整部电影的结尾,乐队在爱丽丝的病房里,守着死去的她唱起歌来。这使人想起一个《庄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蓝草乐队的乐曲,这次是非常欢快和紧凑的,手指弾在弦上是那么焦急和不知前途,这也是他们唯一没有唱词的一次,成员们只是发出一些看似欢快的气声词。随后,镜头移向爱丽丝带着呼吸机的脸,又移向她的腰间,那里是她临死前为自己纹的身,两颗心被箭穿在一起。漂亮的纹身,旁边写着她的新名字:阿拉巴马﹒门罗。
电影留下了余味,是那种波纹状的起伏的气息,也像蓝紫色的薰衣草一般,有着不可排解却是淡淡蓝紫色的哀伤。

 2 ) deep sad beautiful

一个浪漫的无神论牛仔遭遇一个实际的有神论纹身师。他们的小女儿癌症去世后,两人精神濒临崩溃。得知美国政府由于宗教原因不公开干细胞研究成果,导致他们错失救女儿良机,男主人公暴怒异常;而此时女主人公为了寄托哀思认为飞来的小鸟就是女儿,这种行为也让男主人翁无法容忍,他企图用暴力的方式让爱人清醒,爱人用过激的方式予以还击,最后可想而知。

从前对女儿的爱是连接这两个持不同价值观的人的纽带,女儿走了,爱消失了,这个破碎的圆圈就分崩离析。

我一直认为,人类必须有一个信仰,这信仰应该是爱。有爱就会有理解,体谅,同情,世界上很多矛盾就可以被化解。心里有爱,就会有给予的力量,而不是剥夺和占有。有爱的心是独立的,不需依附任何组织和宗教,不需让仪式来填补缺失。

前半部觉得平淡无奇,后半部简直像坐过山车。回味起来觉得前半部铺陈得相当不错。非线性叙事,剪辑一流。第一次觉得乡村音乐这么质朴动人。

 3 ) 来听听蓝草音乐吧

        这个导演绝对是乡村音乐的狂爱者。电影故事很简单,一个失去了孩子之后的家庭的破裂,导演用各种顺叙、倒叙、插叙的方式讲故事,各种剪辑技巧轮番上阵。音乐是电影里最亮眼的部分,可是对于电影来说,音乐是多余,但对于喜欢音乐电影的人来说,这个故事显然和音乐无法联系在一起。无论他用了多少绚丽的剪辑方式,披上了多么文艺的蓝草音乐外衣,也无法掩盖它是个烦琐家庭伦理剧的事实。

 4 ) 唯美而隐晦的恶意

很久之前看的片子,现在才写,一方面懒,另一方面我不愿相信影片竟有那样的恶意,希望是我误读了。现在几年过去了,我仍觉得当时的猜想有一定道理,所以把它从脑海剪切到这里。

这是一部接近4星、有过提名、得过奖的电影,还有好听的音乐。打一星?不是找喷吗?还好没几个人看到。 女主灵魂出窍的那一刻我彻底震惊了,原来这个世界里存在灵魂!原来男主之前一直是“反派”,舞台上的演讲尽显丑态、癫狂。女主的世界观才是正确的,也就是说上帝是存在的,信仰上帝是正确的。 在这个有上帝的世界里,男主绝想不到女儿得绝症,妻子离去,家庭破碎都是上帝的安排,只因他是无神论者。 女主信教,自杀有罪,不能直接自杀,于是引发事故,昏迷不醒,灵魂脱离身体,此时她大概在想:看来我是对的,我去找我们的女儿了,另一边再见,爱你。 最后,男主乐队为植物人女主送别演奏,解除生命维持系统。意味男主终于接受了女主已是没有灵魂的躯壳的事实。换句话说男主终于皈依了上帝。 原来是一个无神论者被成功改造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上帝的笑容。你终将信仰上帝,若还没信,祂会毁掉你珍爱的一切,击垮你,让你痛不欲生,最终你唯有希望上帝存在:女儿和爱人在另一个世界快乐的生活。

不信仰上帝的人们,如果上帝不存在,你对,我蠢。可万一上帝存在呢,祂会怎么对待你?赌上你自己和所珍爱的人的幸福?你愿意冒这个风险吗?还是趁早信了吧,'cos God has a plan for you,你不想让自己的 plan 好点么? 这大概就是本片想传达的信息吧。

也许是我误读了。 我不是无神论者。我不信教。

 5 ) 在明快的蓝莓音乐曲调中,在迷人的和声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悲戚,对生命无从把握的伤楚

影片非线性的叙事,凸显着生活中不可捉摸的最不可抗拒的一面,配合着片中不时出现的蓝莓音乐,在明快的曲调中,在迷人的和声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悲戚,对生命无从把握的伤楚。
影片采用了大量悦耳动听的音乐,那明快的曲风乍听上去与影片阴霾抑郁的气质不符,但稍稍留意后会发现,这是一种很有质感又颇具深意的融合,蓝莓音乐质朴动人的曲调在片中熠熠生辉的同时,仿佛在不疾不徐地告诉人们,人生就是这样,一边被折磨地以头抢地,一边又自寻有乐的度过。最后在如此欢乐的音乐中进行安乐死,看着越发悲痛。

 6 ) 《破碎之家》:质朴音乐伴随下的覆灭

(芷宁写于2013年9月3日)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说:“生命中最悲惨的,莫过于孩子的逝去。一切面目全非,再无法重归旧貌。”
一个家庭一旦失去了孩子,所有昔日的欢笑便会沦为残酷的回忆,人生的有些伤痛是可以相互慰藉的,但有些是不可碰触的,那是致命伤,特别当夫妇一看到彼此就会想起那个永远的伤痛时,继续生活在一起便会演变为对彼此的折磨……
比利时影片《破碎之家(The Broken Circle Breakdown)》以非线性的叙事手法,细腻地讲述了一对原本生活在两个世界的男女从爱恋结婚,到孩子出生,至孩子7岁时离世,再到夫妻二人最终不能善始善终的故事。可以说,整个故事有点残酷,却也真实深刻。片中插叙倒叙等方法被用得相当频繁,而女主角因故被送往医院的过程、起因及结局,更是被剪碎后拼接在每个情绪的拐点。偶尔,带着点晃动感和晕眩感的镜头,给人一种人生如梦的恍惚感。影片的剪辑技术够酷炫,却凸显着生活中不可捉摸的最不可抗拒的一面,配合着片中不时出现的蓝莓音乐,在明快的曲调中,在迷人的和声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悲戚,对生命无从把握的伤楚。
墨西哥谚语说:“家不是建立在土地之上,而是建立在女性之上。”擅长描绘美化生活的纹身师爱丽丝在丧女之后,无法承受这一巨变所带来的痛苦,她开始自我怀疑,又开始抱怨丈夫,她纠结女儿癌症的起因,哪怕是最细微最不起眼的部分也能让她或愤怒或负疚,她想找回那原本欢快的有女儿相伴的六年,于是,哪怕最不切实际的说法和做法,也能给她带来一丝安慰,在思女心切的时候,她开始笃信各种不靠谱的迷信,只是为了让自己好过一些。
在丧女之后,丈夫迪迪埃试图以理性唤起消沉的爱丽丝,可一如那句名言所言的,“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迪迪埃贸然以理性唤醒爱丽丝的做法,则让他们的婚姻陷入了危机。在迪迪埃看来,干细胞的研究因为一些宗教的不可理喻的元素而受阻,才是导致可爱的女儿梅布尔死亡的主凶。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片中有两次入镜,都是以电视新闻的方式,也都不怎么光彩,一次是“911”后的电视讲话,一次是宣布不能通过干细胞研究的讲话。第一次新闻画面入镜时,小梅布尔还在孕育期,第二次,梅布尔已在白色小棺木中沉睡了。小布什关于干细胞研究的讲话似乎刺激了迪迪埃,作为乐队班卓琴演奏者的他,终于在演出时爆发了,大肆宣泄了一番对宗教不敬的言辞,而之后和已改名为“阿拉巴马”的爱丽丝的争吵,则彻底让爱丽丝陷入了绝望。
结婚时,西方人都以自己的名字起誓,承诺无论顺境逆境、富贵贫富、健康疾病都不离不弃。而改了名的爱丽丝是否就背弃了承诺?最后迪迪埃在爱丽丝满是纹身的身体上看到“阿拉巴马·门罗”的纹身字样时,他终于明白了爱丽丝的用情至深——他们第一次见面时,迪迪埃就告诉爱丽丝,他最喜欢的音乐人是美国的比利·门罗,而爱丽丝则称迪迪埃是当地的门罗。爱丽丝依旧爱着迪迪埃,但是,被不幸碾碎过的他们,已经再也无法回到从前,就像所有破碎了的东西一样,无法还原到最初的形态。
饰演爱丽丝的薇儿拉·贝坦丝,演技不俗,将角色的痛苦和绝望表现地酣畅淋漓,有一场和男主角争吵后,讨论人生命题的戏,薇儿拉·贝坦丝用极其生动的表情演出了角色对丈夫的感情以及她对生活本质的看法,她说:“这些想象对我来说很好,但它不能持久,生活不是那样,也并不慷慨,你不能爱任何人,也不能被任何人爱,生活嫉妒你这些,它夺走你的一切,嘲笑你,背叛你……”那声泪俱下的如泣如诉,仿佛一个受伤极深的人在泣血,令人为之动容。
影片采用了大量悦耳动听的蓝莓音乐,那明快的曲风乍听上去与影片阴霾抑郁的气质不符,但稍稍留意后会发现,这是一种很有质感又颇具深意的融合,蓝莓音乐质朴动人的曲调在片中熠熠生辉的同时,仿佛在不疾不徐地告诉人们,人生就是这样,一边被折磨地以头抢地,一边又自寻有乐的度过。顺便说一句,该影片的原声大碟值得收藏。
(杂志约稿)
http://nicolew.blog.hexun.com/89033780_d.html

 短评

失去孩子的苦,就像是《清洁》不掉的纹身、《密阳》下的乌云、《蓝》色的忧郁。生活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打的人一蹶不振,身心俱碎,让生命更重以承受生活之沉。2013比利时选送奥斯卡外语片作品。OST非常好听,配合电影就是《与歌同行》剧情既视感、《曾经》音乐既听感,“If I Needed You”听到心碎。

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一个悲伤的故事。大体分前后两部分,且各自是过去与现在的双线并置。快乐与悲伤的平行让故事更痛苦。音乐同样起到叙事功能,包括不同部分提供不同情绪的音乐。结尾的出窍或者代表两种世界观吧。音乐很加分。现在真是受不了这种亲情伤感的东西

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比国电影,合唱和配乐非常好听,有几首都让人潸然,男女主表演都很不错。别样的《蓝色情人节》,虚幻的西部和乌托邦,真实残酷的生活和爱情,牛仔和刺青、飞鸟和玻璃、找也找不回来的曾经。

9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俩文青最好不要结婚

11分钟前
  • lcsun
  • 还行

其实关于人生和信仰神马问题的探讨得很深啊,关于鸟儿永远搞不懂玻璃永远一头撞死这个比喻,还有帖上假鸟来临时解决问题的这个作法,很为这片子提出的现实与信仰的问题添点生动。音乐很棒。

16分钟前
  • 思阳
  • 推荐

相爱容易,相处难,孩子没了,夫妻感情亦走到尽头。看到最后,越来越无力,越来越悲伤。命运这东西,太欺负人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理无时莫强求啊!比利时的男主竟然怀揣美国梦,女主的加入,完全使这个小合唱团上了一个档次。配乐为整部片子加分。

18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推荐

果然,除了音乐就没什么了。

2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连开心的时候也觉得悲伤。

2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比利时今年的申奥片。好悲伤的一个故事,痛失爱女后渐渐破碎的家庭,最终走向不可挽回。很无力的那种悲,加上亲情的杀伤力,做父母的应该会更触动;过去与现在、快乐与悲伤的双线平行叙事很能调动观影情绪。生活就像个婊子,你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就会突然翻脸;蓝草乡村风的OST太好听了!

23分钟前
  • 正义B胜
  • 推荐

沉闷,有点看不下去

27分钟前
  • 麦子
  • 还行

看开头就觉得好像与歌同行,女主长得也很像,然后就看到女儿和Maybelle Carter同名的情节,想到一块了吧。男主角口口声声说自己不信神,但他实际上是逃避现实的那个。

31分钟前
  • 猫猫
  • 推荐

翠贝卡获奖作品,真的好悲啊... 各种闪回确实很像《蓝色情人节》,发生在比利时的故事,却由美国乡村歌曲串起,给了片子很特别的感觉

3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如果你想看绝望,去儿童医院血液科病房。工作关系采访过很多白血病家庭,家长的眼神里总有那么多无辜与悲戚。迪迪尔在舞台上控诉上帝也易于理解,给予人间悲苦本身已足够狠绝。时间线模块化分割,遭遇变故前的明媚和之后的阴郁交织在一起,带来另类体验。音乐消解了观影的艰涩痛感,来体验生活的无常。

35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菲力斯·冯·古宁根 Felix Van Groeningen前作《废男家族》是在疯狂中呈现无望,这次通过温暖的形式呈现的同样是虐心般的现实。即便有着自得其乐的内心、毫无压迫的环境,也逃脱不了生命的脆弱。

37分钟前
  • 神甫
  • 还行

把叙事中的时空碎片化,重组的结局强化出悲恸。这是痛彻骨髓的绝望和哀伤,看得人难受。不忘星星和飞鸟,不忘争吵及相依。音乐很妙,挚爱安息。

39分钟前
  • 枯川满
  • 推荐

在生命与死亡面前,在爱与痛之间,弹唱一首乡村蓝草音乐。

4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真难看

46分钟前
  • Konec
  • 较差

这种残酷又不一冷到底的片完完全全是我的菜

48分钟前
  • 唐小万
  • 力荐

面临着这样重大的噩耗,夫妻两人的世界崩塌了

50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音乐好。非线性叙事结构增加些许可看性。男主反宗教,女主灵魂出窍,信者有不信者无。

55分钟前
  • 幻影刺客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