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1958

剧情片法国1958

主演:让·迦本,布尔维尔,费尔南·勒杜,西尔维亚·蒙福尔,丹尼尔·德洛姆,贝尔纳·布里埃,René Fleur

导演:让-保罗·勒沙努瓦

播放地址

 剧照

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1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2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3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4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5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6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13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14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15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16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17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18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19悲惨世界195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30 15:05

详细剧情

十九世纪的巴黎,贫困的冉•阿让(Jean Gabin)因为偷一块面包被判处十九年的苦役。出狱后,走投无路的他被好心的主教(René Fleur)收留过夜,可是他却偷走了主教的银器。警察将他抓获,准备再次将他投入监狱,临危之际,主教的谎言将他拯救,他也得到感化,化名开始了洗心革面的生活。  十年过去,冉•阿让通过努力成为成功的商人并当上市长,得知妓女芳汀的悲惨遭遇后,他担负起照顾其私生女儿柯赛特的责任。他没想到的是,多年后会重遇以前缉拿过他的警长沙威(Bernard Blier),对方不信他已改邪归正,一心要找他的麻烦,只因证据不足迟迟没能得手,然而,他的好运没能持续到八年之后。

 长篇影评

 1 ) 镣铐与自由

看了新版的悲惨世界,男主角是由Liam Neeson演的。为什么最后警察会把冉瓦让放了,自己却带着手铐自杀了呢?有什么寓意吗?个人人为戴着手铐的警官其实在一直追捕冉瓦让的同时就已经戴上了无形的手铐了,这个可能也是当时雨果认为当时的政府与政治都是带着镣铐的,最后的警官的自杀也许是象征着当时腐败政治的毁灭,冉瓦让的自由也许是象征着底层人民获取自由。我不知道我的解释是否正确,如有指正不胜荣幸。

 2 ) 悲惨与荒唐

在18世纪的法国,法律与警察有特殊的含义,世界被分为了两个部分,一部分人富有但遵守纪律,另一部分人没有工作,没有吃的,没有住的地方,他们经常做出违反法律的事情。根据这样的情况,警察把工作分为了两部分,针对第一部分人采取保护政策,针对第二部分人采取抵制政策。

其实富有的人遵守法律是因为法律维护了他们的富有,贫穷的人违抗法律是因为法律侵犯了他们生存的权利,于是法律成为了独裁者,法西斯。成为了自由的天敌。

穷人们无法生存,又无力反抗法律和贵族,于是他们选择了两条出路,一条路是欺负比自己更穷的人,另一条是努力争取成为富人,欺负所有穷人。

富人们挥霍钱财,嫖妓,赌博,吸毒,穷人们没有饭吃,甚至因偷一片面包而被服刑5年。

军人和妓女成为了脱贫致富的两个行业,因为这样就可以吃饱肚子。成为军人是为了成为富人,进而脱贫,然后继续欺负穷人;成为妓女结果是服务富人,能得到当权者的芳心是最好的结局。

善良的当权者永远不会清楚穷苦人真实的情况,因为有太多的人在欺骗他。

愚昧的当权者永远不会知道穷苦人如果拥有了思想会多么可怕,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统治是完美无缺的。

比大海更为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心。

冉·阿让是一位仁慈的市长,但是却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妓女的地位比公民的地位还低,可是却为最有地位的人们服务。

小孩犯法可以原谅,王公贵族犯法可以原谅,犯人犯法就必须死。

这个世界不仅悲惨,而且荒唐。

一个卑贱的女人在王公贵族里面当杂工,被主人看上了,这时她该反抗还是屈服?从感情上说,我们欣赏反抗的人,可是我们是否知道,反抗的人会死,从此不再世界上存在,她的反抗只是获得了多少年后别人的同情,像个木偶一样,可是她死了,我们谁会救活她。我们鄙视屈服者,可是屈服的人只是不想死,只是用行动换取一个活下去的权利,我们为什么对这种人那么残酷,我们只想让人死不想让人活,不是最残忍的人是什么呢?

雨果的小说中好人太完美,坏人又不太坏,完美的好人是他的希望,又好又坏的人表现了他的怜悯和更深的希望。

仁慈的人在穷苦人中的地位中是什么样呢,是利用的对象,剥夺的对象。仁慈人的帮助不会换来感恩,相反,会另那些人认为是自己的努力博得了白痴的同情。这就是悲惨世界的变态关系链锁。

人民反抗了,起义了,可是最后被镇压了,又恢复了从前的生活。

我愿意把《悲惨世界》改为《冉·阿让传记》,这个因为偷一片面包而被判刑的人,用他的爱最终感染了他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他是有大爱的人,他一生中给与别人的爱远远大于自己接受的爱,看到别人痛苦,他就心痛,用他的智慧和财富帮助他们,在临死的前一刻,他终于让他代养的孩子和其丈夫明白了他的爱,这个结局令人欣慰,如果冉·阿让孤独的死去,那么我的心将不会原谅雨果的安排。一个有大爱的人临死前被世人理解,这是光明的开始,同时象征着悲惨的结束,在悲惨的世界里,有大爱的人注定孤独,在光明的世界里,人们彼此相爱,爱成为标准,成为真理。

历史的潮流将永远前进,一次起义失败了,但这不代表反抗的结束,一切的一切都将通往光明。

雨果看来认为人类的内心也会随着历史的潮流前进,人们之间会变得彼此越发相爱。这也许是雨果的浪漫主义的特质,直至今天,人类也不清楚人性是走向邪恶还是走向光明。与古人的道德相比,我们在哪些方面进步了呢?

当真理在世界行不通时,人类就必然走向邪恶,那时的世界是又一种悲惨。

在特定的社会关系链中,正义无论如何挣扎都会输给邪恶,这就是----悲惨世界。但我仍然相信,任何事物,包括人性,悲惨到极致就会是光明。

 3 ) 悲惨的世界

      知道这部电影是在收音机里听到的,当时印象很好,后来有了机会,于是就看了,虽然片子长达近三个小时,但看完它之后没有无聊的感觉,更多的是冉阿让带给我的思考,以及由冉阿让和主教带给我和这个世界的很多人们对比的随想。
      这是一部很好的片子,一部过去和现代人都应该看看的片子,片子里面以德报怨主教,以及之后冉阿让的很多选择和行为,相信都让作为文明社会中的现代的一些人们感到羞愧吧!他们不会理解冉阿让和主教的一些想法和行为,就像片子里的那个警长一样,但他们是可怜的!同样可怜的还有德纳第夫妇,他们是现在这个悲惨的世界两大主角!

 4 ) 人性的光辉

《悲惨世界》是1958年法国、东德、意大利联合出品的一部法语电影,根据维克多雨果的同名世界名著改编,曾于1978年5月被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在大陆公映。

本片根据世界名著改编,描写的是法国拿破仑战争后几十年中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故事,电影基本上忠实于原著,略有省略。

今天看来,世界名著不愧是名著,电影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小时候,我只是喜欢这部电影的故事,但没有更深的触动和感受,这部电影和世上的所有事物一样,依观者的内在而不同。

用一句时髦话说,这是一部“心灵的救赎”的电影,故事的主人公冉·阿让被救赎了,同时,观众也被这部电影救赎了。这部电影感人的地方很多,其中的很多细节也耐人寻味,如果说感动人心的画面,整部电影都是。

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了一个面包被判苦役,电影中只是从旁白中一笔带过,但是小说却曾诠释过他偷面包的原因——是因为让姐姐的七个孩子不至于被饿死。

随后在服苦役的过程中他因为逃跑被继续增加了刑期,直至被关押了十几年。释放后的冉·阿让偶然的机会在米里埃主教家里借宿一晚,期间又偷走了主教家里的银质餐具逃走,后被士兵拦路检查时发现,随后被押送回到了主教面前。

米里埃主教向士兵解释银器是他送给冉·阿让的,并且说他还忘记了拿烛台。那个烛台其实也是一个隐喻——代表“光明和奉献”,主教把世间最宝贵的奉献精神送给了冉·阿让。

冉·阿让经历了这一幕之后只是在内心中被种下了一粒种子,真正促使他彻底改变的,是一个引子——路上,他抢了在他面前炫耀的烟囱工小皮埃尔的钱,事后,他内心中隐藏的人性的善良底蕴被唤醒了,他第一次产生了愧疚感,并依此决定过一种从未有过的与狼不同的生活。

随后,他用一生的时间来践行米里埃主教传输给他的奉献精神。

小说中描述他经历了十年的奋斗终于成了富翁,改名马德兰,电影中也是一笔带过。他乐善好施,帮助穷人,最终成了蒙特意市的市长,他常常在自己的住宅窗户下仍一些硬币,扫烟囱的小孩知道了就纷纷来捡。

维克多·雨果有着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世界哲学般的思考,这些全部都在电影中体现了出来,只是,如果没有同样思考的人,就很难看透这些细节,这方面的细节非常多。

警长沙威是故事中的另一条线,他代表着对于秩序和准则的遵守,维护的是阶层的利益,在他的眼中,区分一个好人坏人的标准,就是阶层。

电影中也通过旁白,揭示了准则的不同,准则有上层的底层的、善的恶的、公正的不公正的。。。

一个人如果没有智慧,一切优点就都可能会转化为错误。

沙威是冉·阿让当年服刑的土伦苦役厂的监工的儿子,他后来也到了蒙特意市当警长,随后他发现了马德兰市长就是原来的苦刑犯冉·阿让,并告发了他。

但是后来抓住了一个形象和冉·阿让很像的穷苦人,名叫沙马迪欧。警长沙威随后觉得自己搞错了,向冉·阿让来主动寻求撤职。

这一点,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一面。沙威尊重秩序,自然有他信奉的一套行为准则,能主动在市长不知情的情况下承认自己的错误,表明沙威有对人对己一贯要求严格的特点。

冉·阿让随后陷入了沉思,一边是无辜的沙马迪欧为自己含冤,一边是市长的责任可以帮助更多的穷苦人,这里面包括了他正在帮助的妓女芳汀。但是,冉·阿让最终选择了告诉众人真相,为沙马迪欧还以清白。

在法庭上,当众告诉了大家真相后,冉·阿让火速赶到医院来安抚芳汀,因为他答应把芳汀遗留在滑铁卢旅馆内的女儿小库塞特接来,他谎称小库塞特已经带来了但是马上还不能见,这时候警长沙威也赶到了。

绝望中的芳汀因为剧烈的刺激而死,冉·阿让走过来合上了死不瞑目的芳汀的眼帘,并对她说:我一定照顾好你的女儿,我发誓。

随后,冉·阿让一生都在履行自己的这一承诺!

电影的最后,弥留之中的冉·阿让坐在椅子中,幡然醒悟的库塞特和马里尤斯来到他面前(之前因为马里尤斯的误解而离开了他),他说出了最后的一段遗言,冉·阿让最后幸福地离世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在上译译制版本中,删除了几个微小的部分,可能是由于缩减剧情的需要,也可能是其他动机的需要。但是,其中两处的删除却是这部电影中比较关键的部分。

一处是在米里埃主教劝走了士兵之后,手拿着烛台(也是银质的)送给冉·阿让时说:你答应过我你已经是一个好人了,我救赎的是你的灵魂。

一处是在电影的最后,弥留中的冉·阿让转身指向台子上的烛台说: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爱。就像是那个烛台,它只会默默地奉献。

电影用烛台非常清晰地扣住了整个电影的灵魂——爱和奉献。

这简单的几句话里面,有很深的内涵,了解世界真相的人,就能逐渐明白这一点。

冉·阿让最后还说: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我死后,安放一块不刻名字的墓碑,这是我最后的愿望。

他的最后的这段话,很好地诠释了他一生奉献的动机——奉献就是不求任何回报!

剧中还有很多触动人心的小片段,德纳第埃的小儿子,不愿意与奸懒馋滑的父亲为伍,不帮助他行骗,这也诠释了他为什么能与起义者为伍的原因。

起义者的领袖,被士兵们最后堵在了房间的最高层,这时候躲在暗处本可以脱身的另一位起义领袖主动走出来,与同伴一起赴死。

电影中描写的人性还有很多,人性的复杂性也有不少。。。

德纳第埃和冉·阿让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典型,一个自私贪婪,只会索取,一个无私奉献,包容大度。结果,这两个人的命运也是截然相反,德纳第埃的家庭一直困苦不堪,而冉·阿让却总能体面而有钱。

电影中有一幕很有意思,那就是德纳第埃在下水道中碰到了背着受伤的马里尤斯的冉·阿让,当冉·阿让拒绝了他把马里尤斯扔到水里的建议后说了一句:真自私。

事后,德纳第埃跑去找已经康复了的、变成男爵身份的马里尤斯,本想告发冉·阿让是为了钱杀害了一个年轻人,但结果适得其反让马里尤斯幡然醒悟原来冉·阿让就是起义那天自己的救命恩人。

可见,小人眼里,都是小人,即使是像冉·阿让这样无私的人,站在他面前,他也看不出来真相。因为他没有高尚者的境界!

小库塞特小时候在德纳第埃家里被当佣人使唤,他的两个女儿不愿意小库赛特碰她们的洋娃娃玩具。但是,成年后的她们的命运也是截然相反,库塞特送给德纳第埃的女儿爱潘妮自己的漂亮衣服,就像是一场因果的轮回。

冉·阿让身上,具备着东方文化中菩萨所有的特点,无私、大爱、奉献、布施、救度。。。在西方文化中,维克多·雨果无疑是对人性的光辉理解得非常透彻的大师。

最后提一句沙威,沙威一直不明白冉·阿让的动机,为什么会以德报怨地放走他。最后,沙威跳河自杀了。

不相同的内在,确实就像是有一条鸿沟,人和人之间,有的人之间就是无法相互理解的,因为没有别人的内在,就无法理解别人的动机。

冉·阿让对沙威的询问回答:你真的不懂吗?我很遗憾。

当一个人坚信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坍塌的时候,他是绝望的,这也就是不要强求的原因。

 5 ) 从土伦出来的奥德修斯

  曾几何时,奥德修斯用人类在地中海的首次航行犁开了他那波澜壮阔的旅程,又不知千年之后,冉阿让从土伦匍匐着穿过了泥泞的巴黎,既便沧海早已桑田,但阳光下,他的旅程也无愧于被称之为“奥德赛”之旅。

  我们当今所处的世界早该已经不是“还有愚昧和困苦,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的世界,不过我还是逆水行舟地作一次回眸,只是为了向那种“挣扎与奋斗的悲怆”致敬,为了这种悲怆既便目前看来“都不会是无益的。”

  首先明确一下讨论的主要对象是德国德发电影制片厂、法国巴黎百代影业公司、意大利罗马塞雷纳影片公司联合出品,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10)译制的电影,涉及的小说蓝本是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卷本《悲惨世界》(李丹先生翻译),而主要聚焦的则就是那个让·迦本主演,胡庆汉配音的冉阿让。

  这里先从小说的角度列一下目录:

  第一部 芳汀

  第二部 珂赛特

  第三部 马吕斯

  第四部 卜吕梅街的儿女情和圣德尼街的英雄血

  第五部 冉阿让


  如果把第四部看作小说的一个高潮,那么整部小说从主要人物而言雨果就写了四个人:
  芳汀、芳汀的女儿——珂赛特、芳汀的女婿——马吕斯、芳汀的恩人——冉阿让。
  而从电影角度,主要的人物又可以归纳成这么几个人:米里哀主教——冉阿让的恩人;沙威、德纳第-冉阿让的仇人;芳汀、珂赛特、马吕斯-冉阿让所拯救的人。
  比较之后不难发现,冉阿让无论是从电影还是小说,都是整个世界的灵魂人物,所有事件都以他为枢纽缓缓展开,那么他的“奥德赛”之旅究竟经过了多少风波呢?

  -、土伦
  1.苦役场——拯救同伴、释放、被排挤
  2.借宿——被拯救、迷惑
  3.小憩——抢劫、坚定信念

  二、蒙特易
  1.拯救市民
  2.拯救芳汀
  3.拯救沙马帝奥
  4.拯救珂赛特

  三、巴黎
  1.对抗沙威,拯救沙威
  2.对抗德纳第
  3.拯救马吕斯
  4.死亡

  这样整理之后,我觉得在冉阿让的一生中基本就在干两件事:拯救和反抗,而反抗是为了不断的拯救。

  冉阿让由于偷了一个面包被判了五年苦役,然后由于他是个极度危险的人物最终服了十九年的苦役。这里首先要讨论一下他的危险在什么地方。首先当然是他不断的越狱,其次是他在服役其间还会拯救狱友,而这两点表明他并没有被体制化,他始终以自己的方式思想和生活,这就是老沙威为之痛恨,小沙威为之追捕一生的“危险”。

  从入狱到出狱,到遇见米里哀主教之前,其实他的生活虽说是阴风浊浪寻常事的光景,不过其实他是平静的,“在人象狼一样生活的世界上,做个善良的人有什么意义?一些人想发财,另一些人就得自卫”,天经地义,大不了横死街头,或者变成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将会看见的另外一个人。

  不过,他遇见了以德报怨的米里哀主教。
  不得不说雨果是浪漫的,所以说他相信那个世界里还会有米里埃主教牢牢地抱住那支觚,所以说相信那一个夜晚的宽恕可以抵消十九年惨绝人寰的销蚀。虽然这个宽恕对冉阿让的确具有巨大的意义:他可以有一次机会重来一次,重新确定自己的生活该往什么地方走。
  冉阿让的直接悲剧开始就在于没有被救赎的可能,为那些挨饿的孩子偷了面包被饱食终日的法官带上了镣铐,苦役场主教的祈祷带来的是更浓重的悲惨,他没有资格悔罪,只有一次次地加刑,加刑,再一次加刑。哪怕形式上离开了土伦,“穷人无法帮助他,富人见到他就把大门关上。”,那张黄颜色的证件还不是跟苦役场的镣铐和子弹一样沉重吗?!
  当警察问到:您是真的送给他的吗?
  冉阿让面无表情,他兴许正如释重负,他不用再在这个人象狼一样生活的世界上被人歧视、欺骗、辱骂,不过,不过也许又是一个“十九年”罢了。但是他听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一句话:
  “您怎么不说是我送给您的?您还把蜡台忘了。我把蜡台也送给您了,干吗不拿走?玛格罗娃太太,去把蜡台拿来给他。快一点儿。去!”
  这一刻的冉阿让被雷击了,被一道温柔的雷把曾经压得他透不过气的镣铐击得粉碎。不过,任谁都受不了这种温柔一刀的:冉阿让整天漂泊流浪,他脑海里思潮翻滚,……(是不是有些熟悉:记不记得沙威被冉阿让拯救之后?)
  他为了平息这种混乱,他生平也许是唯一一次真正犯了一次罪:抢了一个扫烟囱童工小皮埃尔的钱。
  不过,这最后的一点恶从冉阿让身上翻腾了一下,给我们从此留下一个只会拯救别人的冉阿让。开个玩笑,就这点,德纳弟和沙威都得感谢这个小皮埃尔。

  接下来的拯救就像一部侦探动作惊险小说,冉阿让发了财并最终折了现,他一次次化险为夷,一次次让本来被这个上苍折磨到跳线的人们相信:只要是值得拯救的就会得到拯救。如果仅仅是这样,雨果就变成了大仲马,最多也只是欧仁·苏了。

  雨果不只是一个浪漫的人,所以他一气呵成的写出了三个男人:沙威、德纳第和马吕斯,警察、无赖和一个大学生。

  沙威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警察,就一个警察而言。他克尽职守,从来不想为什么,只去思索怎么做。看他追捕冉阿让那段不亚于最精彩的武侠小说,所谓相差只隔一线,电光火石。问题是,他最后竟然被一个他鄙视的,他要予以消灭的人宽恕了生命。他是不折不扣的毒蛇,却被一个放生他的农夫惊呆了。
  就雨果而言,他把人道主义的感化力量视为改造人性与社会的手段,不仅创建了滨海蒙特勒伊这样一块“世外桃源”,而且觉得可以淘洗一个经过严格锻炼的沙威这样的灵魂。换而言之,不过是个剂量问题,人道主义无所不能。
  就像冉阿让可以被主教感化而弃恶从善,沙威也可以。但既便他可以默认他所认为的恶有善的一面,让他去反抗简直就已经复制到他的DNA里的善竟然也有恶的一面……他唯有一死了之。
  如果沙威不死,雨果就会遇见一个很尴尬的局面,人道主义有时候什么都不是。

  雨果不见得不知道这点,因为毕竟他写了德纳弟。
  如果说电影我和小说相比之后,最不满意的就是对德纳弟的刻画,那是靡费斯特,而不该是牛头马面。既便这个角色经过上海著名演员邱岳峰的演绎有了一点点的突破,奈何剧本上的限制使得这个雨果笔下“底 层”社会的“鬼上当”(巴尔扎克《幻灭》中的人物)到底有些薄弱了。
  不过,毕竟布尔维尔先生和邱岳峰先生不是吃素的,到底演出一些风采,特别是当在巴黎已经过了很长平静生活的冉阿让再度遇见这位前蒙凡合威滑铁卢中士客栈的无赖的时候,《牛虻》中那句著名的话出现了:所以还魂的鬼都是丑恶的。
  不知道大家看见德纳弟和冉阿让相遇的时候想到了什么,我想到的是冉阿让在照镜子。
  冉阿让如果变成恶人,就是德纳弟,最多不过是剂量的不同。而且当他把滚烫的烙铁放在自己的臂膀上的时候,我闻到了地狱的味道。我丝毫不怀疑他一番大杀之后会摆平眼前这个小团伙,不过接下来就是他面对沙威,面对还是毒蛇的沙威:“我不是一个人,你们六个,我们十二个,反抗没用。啊,蒙特巴那斯、噶布里埃糜、整个集团都在,好,你敢开枪就把你绞死。”
  他是否还能选择过自己希望过的生活呢?
  “他抢劫过一个通烟囱的童工。正在抓他,他又偷了苹果。这对孩子来说是调皮,对大人来说是违法。而对苦役犯就要终生服苦役。”
  …………
  德纳弟不同,他安于自己的命运,虽说不得不不断的坑蒙拐骗,但他以自己的方式和上层建筑分享着这个世界,奈何明月照沟渠,他不管明月,他是沟渠里的国王。
  那么,他和冉阿让谁更幸福呢?冉阿让最后出场是在心爱的女儿(不知道能不能说是心爱的女人)注视下上了天堂,德纳弟则是完成了又一次的讹诈,虽然不是用他以为用的上的办法。不过,德纳弟就更不幸福吗?

  如果说德纳弟是冉阿让的阴影,沙威是冉阿让的伤疤,马吕斯是什么我不清楚,我只知他夺去了其实是冉阿让在这个世界上最后得到的东西。不过,难道让珂赛特一直陪着这个苦役犯吗?马吕斯可是个大学生啊,还是个会写诗的大学生。

  谈电影自然要谈表演,谈译制电影自然要谈配音,既然我谈的是冉阿让,自然最后再说说让·迦本和胡庆汉。让·迦本是那种让动作说话的人,厚实的身材托着一个没有表情的脸,日月淘洗,所以我只记得住他的声音,当然是为之配音的胡庆汉先生。

  首先当然是胡庆汉的冉阿让。就像每一个演员都会遇见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配音也是如此。如果不是胡庆汉的话,毕克也许可以。但毕克先生还是稍微华丽了一点点,乔臻显得不够老,盖文源又太野了。在这个角色上,胡庆汉的声音感觉比整个人都重,所以在表达的时候有一种拖动的质感,似乎在犹豫,似乎在思索,似乎又在挣扎,当最后吐露心中的话时,一个决定,一个选择,他已经做好一切准备。和毕克相比,胡的声音没那么有力;和乔臻相比没有那么象大学生;而盖文源则会让冉阿让变成瓦尔特。

  如果说我庆幸冉阿让碰上了让·迦本,那么更值得被庆幸的是冉阿让碰上了胡庆汉,那个上译最辉煌时代的胡庆汉。


  轮回流转,冉阿让一直寻找着理由,一个给主教大人的理由,一个他的确那么值得被拯救的理由。当生命的最后一刻,当大家都明白他为了别人付出了什么,他终于安息了,他找到了真正属于他的烛台。

  “奥德赛之旅”的锦标,原来,是一只烛台。

 6 ) 从记艾灵来

听窦唯的记艾灵,有58上译版的这部悲惨世界对白。找了很久找到了上译配音版。音乐里的对白摘自两段,艾潘妮替马吕斯挡了一枪,临死前: 噢⋯⋯這有封信,我在長凳上拿的,本來不想給你,真奇怪,我不忍心看你傷心。你還記得嗎?我告訴你她的地址,我說,你怎麼謝我?

元旦親我好嗎?可現在才六月,你答應我,答應我,我死後,親我一下。我相信我愛過你。真正伟大的爱情就是成全吧。

为了女儿卖掉头发和牙齿最终沦为妓女的芳汀也是我很喜欢的角色。记艾灵里有一段对白提到了她。冉阿让临终前:我心裡曾經很難過,可現在,你來了。還記得蒙費眉森林嗎?當時我提起你的水桶攙住你的手,還有那,布娃娃,她現在還在我這兒,在修道院,你耳朵上掛了櫻桃,聽著孩子,你該知道妳母親的名字了。她叫芳丁,好好記住她,芳丁,你是多麼幸福,她是那麼不幸,她太愛你了,吃盡了苦。呵啊⋯⋯我的孩子們,願你們相愛,永遠相愛」。

 短评

貌似高中看过的吧

5分钟前
  • 菊菊
  • 力荐

电影时长限制了所能展现的故事情节,以至于与原著小说相比(没看过全书但看了简介),很多情节要么直接被省略,要么也就通过些许台词交代。虽然避免不了这样的缺陷,但这部1958年的《悲惨世界》依然足够吸引我耐心一次性看完,对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还激发重温2012年版的想法。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的贫富终究无法消除,在善恶并存的世界里,生下来活下去总不会顺风顺水,会遇到很多麻烦挫折,那些能在各种问题下活到老死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其厉害之处。—— 只要世界上还有愚昧和贫困,那么像本书这一类的作品,不会是没有用的。-维克多·雨果 —— 在这个把个人幸福建筑在许多人痛苦上的世界里,有用的东西往往是丑恶的。—— 8.61G,189分钟,国法双音轨,本想看原声,无奈字幕匹配是国配版,时间轴不时对不上原声台词,索性就看了国语版……

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9分。从冉阿让的个人遭遇看整个法国的社会变迁。德纳迪埃演的很好,贪得无厌又滑稽可笑,原来是喜剧大师路易·德·菲耐斯的搭档;珂赛特长得还不错,但表演的太花瓶很呆板。

9分钟前
  • 瑶瑶
  • 力荐

经典版的好处就是比较克制、内敛,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雨果的人道主义我一向不怎么感冒,但比起音乐剧版的小资狂热式梦道主义无疑高出好几个数量级。

13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力荐

3.6星1.你放心,这些钱都是干净的,我一生就偷过一个面包和两法郎;2.我父亲至死还衷于法兰西,他唯一做错的是忠于忘恩负义的我和他的祖国;3.突然,这个世界明亮了,一位姑娘的目光具有无穷的威力,在心灵的土地上生长着一株奔放而又辛辣的鲜花,人们称它为爱情.

18分钟前
  • 丰饶之海
  • 还行

中文配音太不靠谱了。

20分钟前
  • 小焱筅笙
  • 力荐

上译配音加一颗星,华丽厚重有力!

22分钟前
  • 浆糊瓶
  • 力荐

冉阿让

2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即使没有战争,没有饥饿,这个世界依然是愚昧无知的悲惨世界,冉阿让的形象依然只能出现在文学作品里。

30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 一个关于革命的故事 在一个悲惨的世界讲的却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33分钟前
  • 气急败坏女疯子
  • 推荐

儿时最爱听的一部电影

36分钟前
  • Wish&Hope.com
  • 力荐

上译

40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还行

小时候和爸爸在电视上看的,一直以为是让阿让。

45分钟前
  • Muggle、佑。
  • 力荐

对于一个曾经有过过错的人,应该如何给予公正的道德评价?

50分钟前
  • Grey
  • 力荐

不mark一下怎么行!

55分钟前
  • Angeline
  • 力荐

我不知道算不算看过,因为电影只看了一点点,但是从电影改来的广播剧却是听全了的

57分钟前
  • 轻烟若凝
  • 力荐

小时候我姥姥骗我说这是一部科幻片

1小时前
  • 达斯佛™
  • 推荐

应该小时候看的是这个版本。

1小时前
  • 贾偲旻
  • 力荐

置顶!!!

1小时前
  • 樊星ç+若羽
  • 力荐

【补標】蓝光收藏2019-8-31电影频道上譯經典重新再看毕克(影片旁白)杨成纯,孙渝烽,胡庆汉(冉·阿让)富润生(罗马教皇使节)于鼎(米里埃主教)潘我源(主教管家)苏秀(主教妹妹)富润生(省长)尚华(警长沙威),刘广宁(芳汀)严崇德,邱岳峰(客栈老板)赵慎之(德纳迪埃妻子)于鼎(医生)李梓(嬷嬷)严崇德(法庭庭长)胡庆汉(苦役犯沙马迪欧)翁振新(检察官)金琳(珂赛特)苏秀(巴黎修道院嬷嬷奥布迪辛)富润生(保皇党人吉诺荷芒)卫禹平(拿破仑党彭梅西上校)童自荣(彭梅西之子马里尤斯)程晓桦(德纳迪埃之女爱潘妮)刘小庆(德纳迪埃之子伽夫罗什)丁建华(成年珂赛特)伍经纬(革命小组负责人昂若阿斯)卫禹平(巴黎警察总监)于鼎(起义市民马博弗老人)

1小时前
  • 与碟私奔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