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暴的男人

动作片日本1989

主演:北野武,白龙,川上麻衣子,佐野史郎,芦川诚,吉泽健,赵方豪,远藤宪一,寺岛进,滨田浩文,石田太郎,平泉成,音无美纪子,岸部一德

导演:北野武

 剧照

凶暴的男人 剧照 NO.1凶暴的男人 剧照 NO.2凶暴的男人 剧照 NO.3凶暴的男人 剧照 NO.4凶暴的男人 剧照 NO.5凶暴的男人 剧照 NO.6凶暴的男人 剧照 NO.13凶暴的男人 剧照 NO.14凶暴的男人 剧照 NO.15凶暴的男人 剧照 NO.16凶暴的男人 剧照 NO.17凶暴的男人 剧照 NO.18凶暴的男人 剧照 NO.19凶暴的男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5 10:05

详细剧情

  作风粗暴的警官我妻谅介(北野武 饰)在警匪两界颇具名望,也因此结下不少仇家。在某次追查毒品贩子遇害事件时,顺藤摸瓜查到青年实业家仁藤(岸部一德 饰)为幕后指使。同时发现,其警局好友岩城(平泉城 饰)亦在毒品犯罪中占据重要位置。然调查才刚展开,岩城即被仁藤麾下杀手(白龙 饰)杀害,并伪装成自杀现场。  杀手清弘为诱我妻上钩,绑架了我妻的智障妹妹(川上麻衣子 饰)加以轮暴,并使其沉溺毒品无法自拔。我妻辞去警局职务,持枪向仁藤和清弘展开报复……  本片为日本喜剧明星北野武的导演处女作。

 长篇影评

 1 ) 流淌在血液里的神经质

“在我看来,它主要是一部关于血、血缘的电影”这是导演北野武在一本传书里的自述。如果说这是导演想阐述的,从影像传达的信息来看,这个说法就显得牵强了,但导演处理电影的手段真的是精彩。

电影的主题就像片名《凶暴的男人》,将凶暴直白地传递给观众。凉介极端、神经质的性格无法给出有理有据的解释,就像妹妹进精神病院一样,无法给出解释,但他们兄妹俩身体里流淌着相同的血液。这是潜藏于影像背后令人费解的内核。对于这两个粗暴的定论,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故事:形散神不散。刚看完影片,脑海中仍然会存有凶暴血腥的场面,试着问问自己:这部电影讲了什么?一时竟很难理清思绪。影片似是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现,很独立,并不能串联起来,实则不然。

将影片情节点一一列出来:乞丐被小孩殴打,凉介暴打男孩迫其自首;接来妹妹一起生活;踢打与妻子吵架的吃软饭男子;与小弟在酒吧戏虐女服务员;(这些琐碎的场景交代了凉介的特性、家人、工作和业余生活)

杀手杀死毒品交易对手;凉介借钱;凉介踢打妹妹男朋友;凉介被同事挖苦,两人起争执;凉介旁笑嫌疑犯打同事;凉介暴击逃跑的嫌疑犯;酒吧暴打与杀手有关联的毒贩;凉介和妹妹在海边不一致的对话;凉介的好朋友涉毒被杀;回家路上被女子搭讪;(第一幕:这里故事才真正织好人物关系网,铺垫好恩怨情仇。这些琐碎的细节令影片的真实感增强同时也是电影刻画圆形人物所必需的)

杀手残忍杀害毒贩;被凉介提醒会被杀的另一个毒贩,随后被杀手杀死;凉介上门寻杀手将其逮捕暴打;凉介欲杀杀手被警局开除;退休后的凉介看画展、打棒球、看球赛;凉介被杀手追杀,路人被误杀;杀手被老板解雇;凉介购买枪支杀手老板;杀手枪杀自己三个小弟;凉介枪杀杀手和犯毒瘾的妹妹;(第二幕:这里称得上是影片的高潮,其实这部影片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高潮,每一个暴击场景都可以称得上是影像的高潮,随后导演会以缓和的场景衔接,因此,观影的过程就像此起彼伏的心电图。之所以将这一段划分为影片的高潮,因为这一段的矛盾不断在加剧,情感的冲突已经达到至高点)

管家暗杀凉介,成为老板;凉介小弟因杀死凉介的好朋友警察前来向管家拿报酬。到这里电影就结束了。(第三幕:故事尾声。为这个近似疯狂的报复判上一个死刑。不受驯化的人处于原始状态,丢入文明社会就像一丝不挂的裸体,令人畏惧,人人避而远之。懂得社会生存之道的人才可游刃有余地存活在这个混沌的社会)

通过大致的划分,故事的主线便跃然纸上了:一个凶暴、神经质的警察与一个凶暴,神经质的杀手向死而生,上演一出暴力事件,最终双双死去。而导演以一个个利落的场景来呈现这个故事,趣味不断,充满一种无法弃之而去的魅力。

场面调度是这部影片不得不说的另一精彩之处。整个影片看下来,不难发现导演很喜欢将他想表达的内容放在视觉中心,而作为辅助的事物,哪怕被切割得只剩一小部分,导演也毫不吝惜。这也就产生了另外一种感觉:画面层次很简单。虽然北野武本人说这部片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但他娴熟的电影理论知识应用依然掩饰不了。个人很喜欢这部影片的场面调度,简单又有趣,很值得自己一遍又一遍地研习。

但影片的摄影方面还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灯光绝大部份都显得很生硬,自然光居多。还有一个很不自然的背景光颜色转变,凉介出现在工厂大门时,背景光是刺眼的白光,当镜头切为近景时,背景光突然变成一片蓝色,视觉上产生了一个很明显的跳跃。影片中的事物大都以低角度被呈现,《凶暴的男人》是自己看的第一部北野武影片,冒然讨论他的风格还缺乏科学的支撑,但就这部影片而言,导演很喜欢采用低机位以及人物和摄影机之间的私人距离。影片会产生低沉、利落的感觉,与固定镜位的采用密不可分,因为这些固定镜头就像角色一样生硬,暴力的味道被进一步渲染。

一以贯之的主题曲令影片蒙上讽刺、戏虐的另一面。尤其是凉介一帮人追捕嫌疑犯的那一段,真是印象深刻。慢动作的相互殴打配以爵士主题曲,充满戏虐意味,令人印象深刻。

电影饱含的知识最终都将达成同一个共识,即为主题。就像利落的场景、浅显的场面调度、生硬的光影和固定镜位最终合而为一刻画出的凶暴,而凶暴背后流淌着的是无法选择的血液。北野武曾说过:对某件事一窍不通,有时可能变成一个强项甚至是一个优势。作为学生我很欣赏北野武的这种胆识,除此之外,还有流淌在他血液里的暴力。

 2 ) 第一次感觉北野武荒唐的有点不正经

毒贩子被女人出卖,警察冲进屋子里,三个警察都被毒贩子一一干倒(大哥你们都是吃屎长大的吗那么不经打还当什么警察?),北野武在背后冷眼旁观(还是根本没有注意到屋子里的打斗情况?),我本来以为他接下来会耍酷上去就把毒贩子给打个稀巴烂然后让他乖乖说出从哪得到的毒品(看来我过于依靠自己的逻辑了,或者我对这个本身烂泥扶不上墙的警察抱太多希望了)。但是,直到他的同伴大叫“凉介,他跑了”,他才开始反应过来!(装酷?装傻?),然后一个条子被棒头。然后开始那场一点也不精彩的追逐戏,北野武明显体力不支(大哥你平时不是很牛吗?打人的时候谁都怕你,怎么跑两下都不行啦?)。

然后是结局那场戏。
变态杀人狂哥哥(是个GAY)因为恐吓三个强奸了凉介妹妹的小子被围殴,“砰砰”两枪后颓然倒地,然后一会儿又翻过身来砰砰给了剩下的那两个小子几枪(太强了,中了两枪还能有力气开枪!)。
结局的枪战戏。
两个人你一枪我一枪打的很开心(为什么不是两个人一起死?为什么?为什么?)北野武爆了变态杀人狂的头后往回走(按照逻辑北野武应该是把枪对着自己的脑袋,“砰”一声血液和脑浆四溅电影结束),但是没有。北野武被大老板身边的老正太给枪毙了(什么跟什么嘛)。
这让我想起我看到一个很搞笑的视频:一个年轻人写信给妹妹,信得内容是他将要被他身边的那个哥儿们用枪干掉,然后他又用枪干掉他那哥儿们,然后又进来一个哥儿们被他的哥们用枪干掉,然后她进来被他们乱枪干掉,然后又进来一个哥儿们,这个哥儿们被她干掉。
(什么跟什么嘛)

 3 ) 叶隐之殇

文_发不沾霓

深作欣二的临时退出令本片的拍摄计划几近泡汤,主演北野武的临时“补位”挽救了这场灾难,他接过导筒,对剧本大刀阔斧了一番,将原先的一出喜剧改造成了如今这幅模样。在这部处女之作中,北野武不仅模糊了道德的界限,同时还加入了大量的直观暴力镜头,也难怪,有影评人将这部作品称作是“肮脏的[肮脏的哈利]”。 黑暗游侠 电影始于一个老流浪汉的面部特写,他正准备享用他的晚餐——一锅白粥,他的门牙已经不见,右眼的镜片也裂了一条缝。他舀了一勺饭送入口中,然后傻笑着望向前方,像是见到了伊甸园的红色玛瑙。忽然,一只飞来的足球宣告了他梦游之旅的终结,流浪汉脸上幸福的表情瞬间失踪,取而代之的是难以名状的惊愕。一群少年随之赶到,接着便是对老者毫无来由的辱骂和围殴。北野武以一段“无因的暴力”再现了[发条橙]里天桥下的恶行。 在接下来的画面中,一个固定的机位对准了其中一名参与斗殴的少年的家门,“凯旋而归”的少年骑着单车驶入画面之中,随即进到了屋内。接着,镜头的左下角传来一阵铿锵有劲的脚步声,北野武饰演的警察我妻谅介从声音的来源之处进入了画面,按响了门铃。前来开门的是少年的母亲,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谅介擅自夸入了对方的门槛,象征性地亮了一下自己的证件后就直奔二楼。少年房门上的恶鬼面具,是虚张声势的标志,仿佛昭示着他对暴力的盲目崇拜。开门的少年显然被面前这位陌生人吓了一跳,只能依靠提高嗓门来掩盖心虚。当年的北野武,还未遭受车祸的厄运,那张完好无损、不怒自威的脸上,即便不做任何表情也足以确保方圆三米内无人敢近,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别让我听到你的呼吸声否则我会让你明白”的霸气。谅介用一记老拳作为见面礼,在一通拳打脚踢之后,先前做恶时还嚣张跋扈的少年只能哭丧着求饶,答应去警局自首。 光是这个开场,谅介的特质就被展现得无比清晰,他虽以暴制暴,但却并不及时制止暴力,这从他习惯在暴行发生之后再予以“裁决”的行为中可以知晓,比如后来在警察局修理“软饭男”的那场戏,起先谅介在后景处,听到男人的叫嚷声之后立刻掉头走向前景,并直接把男人踹翻在地;又如之后抓捕毒贩的那次任务,他和观众一样始终处于“看热闹”的状态,直待两位同事一一被毒贩击倒,他才出手干预。他绝非那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气大侠,而是潜伏在黑暗之中让作恶之人品尝报应果实的神使。 暴力奏鸣曲 如果说话痨的昆汀电影里的暴力偏“热”,那么沉默的北野武电影里的暴力毫无疑问属“冷”。有意思的是,北野武曾表示不喜欢[低俗小说]里暴力镜头的处理方式,他认为那虽然看上去很逼真,但却并不真实。他喜欢够冷的暴力,正是这种冷,让北野武电影里的暴力带着黑色和讽刺,比如四名警察差点被一个小混混给降服,比如在紧张的追逐戏里调侃一下日本人的刻板——追捕嫌犯时也不忘遵守交通法规。 在[凶暴的男人]里,暴力突如其来、毫不含糊,没有任何征兆和铺垫。清弘在街头跟踪谅介,谅介觉察后将清弘推倒在地,后者却忽然从怀里掏出一把枪来,谅介下意识地用脚去踩踏清弘持枪的手,于是,原本打算开枪射杀谅介的清弘由于谅介的那一脚改变了枪口的方向,直接爆了一旁无辜路人的头。这种突兀还体现在反类型化的叙事上,作为终极Boss登场的仁藤被夺门而入的谅介一枪毙命,根本没有那种俗套的正反角决斗前的“谈心”过程,这叫人哑然的“突然死亡”将北野武式暴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与之极其相似的一幕还发生在电影结尾,仓库里清弘对手下发起大战前的动员,这本无可厚非,可他却直接把一位优柔寡断的手下给崩了,而一旁的另一个小弟立刻抄起地上的枪又把清弘打伤,短短几秒内,北野武用一个提前的高潮再度“调戏”了一把观众的预期。值得一提的是,在厕所盘问毒贩子的那场戏,谅介连续抽了对方23个耳光,类似的桥段后来也出现在杜琪峰的[PTU]里。 在电影里,北野武看似是通过谅介的无往不利讴歌了暴力的强效,却也不忘展示暴力的无用。回到电影的第一个清晨,另一场“无因的暴力”正在上演,一群少年(甚至于比起开头的少年来他们更为年幼),站在桥上用手中的饮料罐向经过桥洞的一艘渔船发起“攻势”,被袭击的依旧是一位老者。桥的另一端,我妻谅介背部微躬迈着步子行走的画面出现,他与的孩童擦身而过,显然,他们刚犯下的恶行逃过了这位“恶警”的法眼。没有征兆的暴力无时无刻都在发生,而如谅介这般的独行侠并非上帝,他不可能抓住每一桩恶行,在白天他尚且无能为力,更不用说黑夜里那些发生在阴暗深处的罪恶了。近在咫尺却未察觉、恶的种子在幼年期就已发芽,这种悲观的情绪一直到影片结束都没有消散。 “彼得武”的初稿 许多导演从处女作起就带着个人风格化的印记,北野武亦不例外。固定镜头首当其冲,此乃北野武的最爱,他善于将镜头固定,让演员穿梭于镜头内外,或抖包袱或煽情,或者拍海浪、拍草坪、拍各种站着的人,到后来的[菊次郎的夏天]、[大佬]里,他已经把这门“手艺”运用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一种姑且称之为“北野武类型”的仪式感也初具规模,从冷不丁的暴力到幼稚和温馨的联欢再到最终的死亡,这是北野武百试不爽的套路。本片虽然偏冷峻,但也不乏幼稚和一丝温馨,前者由那个骗谅介妹妹上床的男性白领提供,后者则反应在谅介同妹妹的几次相处之中。 电影里不止一次,花上两分多钟的镜头来展现人物的行走。有的导演喜欢用台词来塑造角色,而北野武则热衷于对人物的专注,或静或动,比如首尾那两段桥上的行走,背景音乐皆为法国作曲家埃里克·萨蒂的《玄秘曲第一号》,只是电影将该曲进行了一些改编,使得节奏与步频更为统一。原曲抒发的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意境,而电影里的改编版本则将其夯实,开头处如同谅介皮鞋叩击地板一般掷地有声,到了结尾菊池的登场又显出一丝滑稽。说起这个结尾,这是北野武又一次诱骗观众的伎俩,当观众都以为菊池继承了谅介的衣钵的时候,他却揭示了一个更为黑色的结局。放荡不羁的配乐,难掩苍凉之感,旧的规矩已经不再适用,新时代是“生意”的天下,问题不再依靠蛮力来解决。谅介的死,不如说是他意识到自己不再适应这个时代后的坦然,好友岩城的堕落、无力保护有精神问题的妹妹等打击,都将他引入宿命的漩涡。他不像那些西部片中的牛仔,还可以找寻未被文明“侵略”的土地继续隐遁,他的世界已经被利益和交易填满,死亡是他最好的归宿。    埋葬武士道 清弘与谅介是一体两面,暴力是两人的交集,但他们却有着截然相反的信仰。对谅介来说,暴力只是通向彼岸的桥梁,他所信奉的是“以暴力来让世界变得更好”的教条,而清弘则完全不同,他身上既有传统武士的特质,但同时又极端迷恋暴力,他可以为了主公不惜一切,但也可以为了享受暴力违主公的令。 君臣戒律是武士道的宗旨,纵然君不君,亦不可臣不臣,所以老大再怎么不拿自己当回事,清弘依旧为其卖命。如果说清弘的主公是仁藤,那么谅介的主公则并非一个具象化的个人或组织,而是他的“公义”,为此,他可以不受规章制度的约束、可以不受舆论道德的掣肘,在他摆平了所有的敌人之后,他将枪口对准了毒瘾发作、身心俱创、生不如死的妹妹(这种解脱式的行刑,正如后来北野武饰演的西佳在[花火]里了结了自己妻子的性命一样)。却在之后,立刻被阴在角落里的仁藤手下给干掉,至此,影片中的两名武士道精神的代言者先后归西,北野武选择用死亡来平息一切的冲突。菊池笑嘻嘻地领受了他干掉岩城的奖赏,仁藤的手下则成了组织的新老大,改朝换代后,罪恶依然稳坐高台,只是其蔓延的形式由暴力转变成了交易。 或许北野武是谦虚,认为自己“当时还不怎么会拍电影,看这部电影就像被逼着看自己小时候的样子,羞死人了”,所以他不断地完善、摸索,又或许是他对武士道的某种执迷。总之,倘若将多年之后,他用更为纯熟的技艺拍成的[大佬]视作对武士道精神的一次挖掘,那么,[凶暴的男人]则可看成是他对传统武士道的一次埋葬。 刊载于《看电影·午夜场》2014年九月号

 4 ) 他的信仰

暴力。
对于北野武的电影,我总是从暴力入戏,然后慢慢发现他内心的温情。

他的出场,莫过于一副凶暴的、漠然的、无所谓的甚至有点吊儿郎当的模样。但似乎难以掩饰一些慢慢流露的情绪。
警察谅介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男人,一如北野武之后很多电影中塑造的男性角色。他的内心应该非常清晰什么是他在乎的,什么是他无所谓的,什么是他必须伸张的,什么是他必须反击的。所以他才会为无故被不良青少年毒打的拾荒老人出拳痛击,才会在新任上司面前冷漠无言,才会用车撞击那个凶残逃跑的犯人,才会对那个与智障妹妹过夜的男人拳打脚踢,才会为好友岩城与杀手清弘殊死搏斗置生死于事外。

面对剧中唯一的女性他的妹妹,这个男人亦有温柔的一面。他沉默的陪她在城市河道的岸边,望着她,聆听她。甚至逼那个西装男人娶她。他一直希望可以保护她。
谅介紧追身穿白衣的逃跑犯人那一段有些蓝色的幽默感,偶尔他的脸上出现一个调皮的笑容。而另外两个之前挨打的警察还在街道上缓慢踉跄的行走。这种对比,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北野武似乎也在挑衅和讽刺日本警界的一些传统平庸的行事作风和等级制度的繁琐难以惩凶缉恶。从而只能通过谅介的个人行为去解决一些激化的矛盾。以暴制暴的观点跃然而出,贯穿始终。这个主题在北野武之后的其他很多电影里也有表现。
正因为在谅介的心中,有他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所以才有最后漠然的毫不抵挡地走向杀手的枪口那一幕。任你射杀,也要置你于死地的胸怀和决然。这个名为凶暴的男人的电影,在此刻,让我体会到的却不是凶暴两字。末了他亲手结束了妹妹的生命,因为他已经无力保护她。
灯开,灯灭。结局还是开始?

我相信,越是所谓凶暴的男人,内心越有柔软的一部分。只是我们很可能觉察不到。
暴力,是他的信仰。温情,也是他的信仰。

 5 ) 文艺黑帮片

  这部电影是北野武从演员走向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它的诞生有一定的巧合性:本来为本片选定的导演是因执导《大逃杀》而名声大震的深作欣二,北野武只是作为男主演出现在影片里。影片拍到一半,导演和制片公司因为某些原因闹起纠纷,由于协调失败,深作欣二甩手走人,电影的制片人劝北野武来完成深作欣二遗留下来的工作,北野武自己也很重视这部作品,便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临危受命的北野武,几乎是一半被逼一半跟自己开玩笑似地初次执起了导筒,于是——一部打破传统的暴力美学电影诞生,一位极具个人风格的世界级的暴力美学大师初露锋芒!
  北野武的暴力美学被称为:冷暴力。特点是简单明了、不动声色。 出拳——流血,开枪——倒下。吝啬得从不给一个涉及暴力的镜头任何多余的动作,看起来却是那么的干脆、硬朗还有很爽!当然如果只是拍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动作,像国内某些动作片大导演都能比北野武拍得更好看。北野武电影的另一种魅力,体现在他电影的文戏上。北野武的电影一如他电影里面的主角,硬朗坚强的外表下却有一颗感情丰富百般柔软的心。既要打,又要知道为什么打——这样的电影才叫文艺黑帮片。除此之外,穿插其中的冷幽默和影片最后出人意料的反转也体现一个大导演出众的思维,也让影片更富趣味和内涵!开场和结尾的镜头和配乐赞。美中不足的是打斗的场面中被痛扁的角色由于过于笨拙显得有些不合理,考虑到80年代末的港片都那副操行甚至更傻,这似乎也情有可原!
  不是山珍海味,却是好吃的蛋炒饭!
   

 6 ) 看影评学知识了

我第一部看的北野武的电影看完了很震撼,然后又看了看影评就完事了。那个时候确实人家真用心了。无论是什么对走路的特写,还是整个剧本结尾的一个反转,片名叫小心恶警。这还是一个双关语。

男主孤家寡人一个,妹妹有病。爹妈没说等于自己带个拖油瓶。看过那个国产那些警察电视剧就知道,有那个师带徒吗,影片时间线从他带徒弟开始的。好友给黑老大当了走狗让他查出来了。之后好友上吊,他自己对抗黑帮组织。黑帮组织软的不行来了邪的。把男主妹妹那啥了之后还让他染上了毒瘾。男主知道以后拿着枪干掉了他妹妹和那几个坏人,最后被黑老大偷袭也嘎了。最后是影片的暗线啊。男主的徒弟是坏人,干掉了男主的朋友,警察局长给他点跑腿费算是很合理了。结尾是徒弟继承了男主的经典日剧走。至于细节的补充,通过塑造一个和男主性格相同的gay来当男主最后大决战的敌人。这种通过补充反一的设定来让男主的角色更丰富。算是奇思妙想了。挺经典的一句台词。你们睡了他妹妹,还让他染上了毒品,让他知道你们就得死。好像是这么个话吧。果然男主辞职拿着枪直接给那几个小子团灭了。对男主的设定其实有点少,男主天天不是在打架就是在打架的路上。反一那个杀手倒是很强,为了保护黑老大把自己给搭上了。这时候是不是该接一句为你孤身走暗巷了?总之这个片除了设定上有的地方不完整,整体节奏把握的不是特别好以外。其他还可以。

 短评

有危险不要责骂,先牵起孩子的手。这公交车上的标语也是北野武处女作里感到担忧的,源源不断的恶从开始的学生到结尾的警察根本不会结束,他的不信任与绝望也在《花火》中延续了那种态度和走势,就是被逼选择以暴制暴自己了结,并且拍了太多一个人各种场景走路的戏和像车内的主观视角。女人都是宿命般的悲惨,还制造出一个史上最狂悍的男同角色,百老汇回顾展胶片版。

7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北野武总是在走来走去……不过我还蛮难理解他到底在想些什么的。。。配乐有加分到~最后的死亡很有舞台的戏剧感,结局的突转再次告诉我们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

12分钟前
  • 囍夭夭
  • 还行

#北野武影展2019#请不要告诉我这是北野武的处女作,因为一点也不像是初出茅庐的人的作品,无论表演或者叙事节奏剪辑配乐全部都在线甚至不落俗套。假如真是的第一次执导话,那么他一定是一个电影奇才!够残酷够悲壮,很多段落简直出人意料,也奠定了北野武“暴力美学”的路子,毫无逻辑却合情合理,因为那只符合北野武乖张叛逆的个性与行事逻辑,比如“原警察”一下就把幕后大boss打成色子,最后就像僵尸一样对着凶残的对手走过去两个人互相射击,还有他竟然把自己的傻妹妹一枪打死了!正像片尾的那句台词,“这个世界太疯狂了!”ps 从本片可以看出北野武受80年代香港黑帮片的影响,有些地方不难让人想起吴宇森的《英雄本色》。

17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都说导演处女作是最见风格的,对于北野武,暴力诉求就是沟通方式。片尾灵光一闪的拉拢了宿命这个悲哀的主题,很见功夫。叙事还是有些糙,90年的日本学院奖看重的应该是它对于电影类型的革新。

20分钟前
  • Obtson
  • 还行

北野武式暴力的起点作,导演很爱演嘛。作为处女作可以说牛逼了。

22分钟前
  • Dreamer-Echo
  • 推荐

原来这是北野武导演的处女作!那时的北野还没车祸面瘫,冷酷而无情,残暴的风格中,依然带着温柔和稚气。但北野武自己的风格和调调,已然形成。

23分钟前
  • 無邊無際
  • 推荐

片中的即兴拍摄,不按常规出牌,又非常好看,在这部处女作中已不难看出日后电影风格的走向,无因的暴力,无助的宿命,风格化的表演等等。故事线索拍的太散,在一些小细节上过于雕琢,但并不影响其观赏性,对了,还有影片配乐非常赞,不是久石让。

28分钟前
  • 像一把刀子
  • 推荐

面瘫爷处女作……给最后二十分钟加一星,按照电影中的台词:“所有人都疯了吗?”

3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Master Takeshi 的首部导作...可见个人风格的雏型...夸大的暴力镜头以及格式化的角色...自导自演很出彩...故事差了点而已...看的是风格...

35分钟前
  • pksky
  • 还行

所有人都疯了,这句话真精辟。以暴制暴便是北野武首秀,当时身为知名喜剧演员的北爷接手过这部电影的导演工作后便决定剔除掉这部作品中所有的喜剧元素,开启了自己黑帮片中独特的自我毁灭风格。可以看出他许多个人元素,当然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枪战和打斗场面实在是忍俊不禁。结局好评。

36分钟前
  • 国产凌凌期
  • 推荐

最后真是个意外结局,人果然不可貌相。寺岛进不愧是北野武的御用,连这部都有,虽然是个只给一个特写就被北野武一枪挂掉的小喽啰。

38分钟前
  • ATM-09
  • 推荐

4.5 “人狠话不多”的处女作,竟让人反射弧般地联想起布列松。大刀阔斧的简洁,冷感人物心理,大段的省略,无预警、无处不在的暴力。最后十分钟拥有的力度几乎是此前所有段落相加,惊为天人。

39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冷面暴力在长片处女作里就已奠基,以暴制暴甚至是各施私刑的背后,似乎总有无穷暴怒难以释放,对于这个坏了秩序的世道,对于那些想要端正却不再可能的局面。林林总总的人物丛林里,大概新人菊池是最有意思的。片末定格在滑过一丝惊诧的小配角打字员上,也给这出大戏整了个特别的结尾。1989年的日本电影就敢给片中最有个性的反派设置同性恋身份,但唯一的评价是“口味很独特”,不知该说先锋还是猎奇。#桃花岛观影团#

40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多年后本片变奏成了名噪一时的《花火》。北野武的海,暴力和被称为暴力美学的暴力——这是作为导演的北野武的起点。其实仔细看去,北野武偏爱拍摄自己走路的独特步伐,由此中景及全景镜头相当之多。剧情什么的,便不去深究了。北野武的形式感相当明确了。

42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本要由深作欣二导演的、北野武的处女作,已经这么厉害了。崩坏的社会环境、暴力的“被迫合理”、被逼入深渊的过程、黑洞般无望的未来,都明晰而自然地呈现。更遑论影史标志性暴力风格的登场。「所有人都疯了」,而逼疯所有人的正是演绎了比暴力更黑的结局的那些没疯的聪明人。//年份1989,No.1989

44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据说这是北野武的处女作电影,他在镜头前面无表情的呆立,走路时一步一顿的肩膀,极度的压抑和凶狠的拳头,男主一般都是内向而纯粹,是北野电影的符号化语言,是北野向死而生的态度的完美诠释。

46分钟前
  • 发条狗
  • 推荐

不说废话是一种境界。

49分钟前
  • 枯川满
  • 力荐

一道劃破黑暗的光造就崇高悲劇,不能多也不能少,因為一旦通亮,就會暴露舞台上躺著的不是任俠,而僅僅是曝死路邊的不足惜卒。暴力之於正義的關係亦是如此。

54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逗个小孩被球棒爆头,开车撞疑犯两次嫌少,看个画展打个球,刀郎撞正恶警,仓库舞台冚家铲开灯返场谢幕;“一个两个全都疯了”,老实收数干活方是正路……拍子武版的霓虹脏哈里,可以有

58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以暴制暴,才是王道。很多细节处才是真正温情所在,比如第一小节,那个男生打人,警察并未抓他归案,而是暴打一顿告诉他明天去自首。果然,男生自首了。教训有了,同时目的达到。如果都有这样用心的警察,世间应该会更太平吧。

1小时前
  • ZeRo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