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岛的来信

剧情片美国2006

主演:渡边谦,二宫和也,加濑亮,中村狮童,伊原刚志,裕木奈江,松崎悠希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播放地址

 剧照

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2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3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4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5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6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3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4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5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6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7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8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9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1 10:05

详细剧情

中途岛战役失利直接宣布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失败,负隅顽抗的日军依然坚守日本最南端的小岛—硫磺岛。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岛,却上演了二战太平洋上最惨烈的战争。  栗林忠道中将(渡边谦 饰)是日军在硫磺岛的指挥官,负责这道日军最后的防线。栗林中将大力改革日军内部的陋习和不足,并设计出一整套对付美军、以拖延为主的作战方案。虽然他和日军的二万名官兵都上下齐心,但面对占尽空中优势的四万名美军士兵,栗林知道这将是一场没有归路的战争。  在最后的战争之前,栗林写下了他最后的家书……

 长篇影评

 1 ) 可惜我是中国人

如果我是美国人,我一定会给这部电影打五星,因为整部电影叙事流畅,人物刻画到位,配乐精彩,并且有一定的思想性。

如果我是日本人,不是极端的右翼人士的话,我也会为这部电影打五星,因为电影中描写的日本兵角度是人的角度,对于日本人很好接受;还体现了日本军队在陷入绝境之后,表现出了对于国家的忠诚,同时也带来了军国主义的反思。

只可惜,我是中国人,这注定了我无法用一种淡定的态度去审视这场战争。我就是带着我的民族记忆来看的,摘不掉有色眼镜,隐藏不了自己的感情,所以,我最多只能给到四星。

先无知一下,之前只知道这部电影还算有名,海报让我以为这是一个送信的故事,呵呵,然后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知道自己多半是臆断了。只是我想或许如果电影只是刻画了一个普通日本士兵的一封家信的辗转,再配点曲折,老套是老套些,但多半会让我的接受能力会更强吧。

电影讲述的是日本军队在二战后期,遭遇反攻,守卫硫磺岛的故事。这些士兵大都是普通意义上的人,面包师,家里开服装店,甚至有场西和栗林这样,有人格魅力的人(虽然貌似他们都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美国人还真是)。这样的刻画,我一点也不反对。影片导演的意思,多半还是在控诉战争本身吧,一方面是对日本文化当中极端的方面有一定的批判,另一方面,似乎也表现了作为一名军人在面对祖国被威胁时的骨气。这样的两面性抓得还是不错的。

电影当中我最喜欢的一幕,是场西念美国士兵sam的家书(虽然我以为一个有脑子的军官是不会念出来的,因为这多动摇军心啊,汗)。呵呵,暂且忽略上面说的问题吧。这封信最大的杀伤力在于它很普通,就像清水说的,和我妈妈写的一样。是啊,这些美国人,和他们一样都是普通的人,那么战争的意义又在何处呢?为什么一样的人要这样杀得你死我活?电影中,书信是贯穿始终的,也正是书信,将这些士兵都还原成了普通人,或者这是在控诉战争这个机器是如何剥夺正常人的小生活吧。所以看完这电影正常的情绪,多半是深深的同情,并且带着一点点沉思。显然,我做不到。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在这场战争里,这些日本兵,他们是以反抗者,保卫国土的形象出现的,那么作为侵略者的他们呢,那些拿着刺刀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的士兵,他们会写什么,今天我们杀了几个人吗,还是若无其事地讲着其他快乐的事呢?

难免说到了另一部电影,陆川的《南京南京》,虽然很多人不待见它,因为一个日本兵的视角,一个人性化的描写。不过,我对这样的角度并没有什么异议,正像导演说的,我们现在不应该用受害者的姿态贩卖自己的痛苦,而是应该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这场战争。一直记得电影中的一幕,屠杀中国俘虏和这群日本士兵在河边说笑生活镜头的衔接,看得我心中震动,脱下军装,面对自己的同胞时,他们多么普通啊。魔鬼对人残忍并那么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对人的残忍。

这就是为什么我看这部电影,心中总有一些别扭的原因了,导演和编剧探讨的是作为防卫者,甚至是弱者的日本士兵的状态;而作为这场战争的发起者,他们主要的身份是侵略者,对于我的立场而言,从前面的角度去考量这场战争,显然不够深刻,多少也带了美化的成分。

从这个层面上说,《南京南京》在思想上可说是高出了一筹,不过最大的问题在于此,之所以被批判成献媚,是因为这种反思不是侵略者本身做出的,而是我们一厢情愿加诸的。我更希望有朝一日看到日本人自身的反思,关于侵略、屠杀、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日本文化传统。至于时间,呵呵,我一点也不乐观,从目前来看,他们还很难有勇气做出这样的批判。

另外,我想多嘴一下,这个世界,没有正义的战争,只有不正义的战争和为了反抗不正义的战争而进行的战争。
但凡战争总是畸形的,即使是非正义的反抗者,也会让仇恨抓住,变得残忍,尽管我们总是允许这样的。战争也会将这人性中最丑恶最黑暗的一面暴露出来,而它们一般是在侵略者的身上展现得淋漓精致。
战争最可悲的地方,大概就是让双方忘记了对方,和自己一样是人,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吧。

 2 ) 不置可否

《硫磺岛家书》在外界评价高到爆,得了当年美国三大奖,票房成绩也远高于同一题材同一导演甚至同一制作班底的《父辈的旗帜》。所有观众看完了都反映要比《父辈的旗帜》好很多,可这好,又好在哪里呢?

凭借着影片独特的视角,也许现在看来《南京!南京!》以一斑窥全豹的思路是有鼻祖的,或许说来这部06年的片子也算不上什么经典老片,我不知道是它不够老呢,还是不够经典。

美国人的大片思路和个人英雄主义在这里居然玩儿了一下小捉迷藏,让很多人也包括笔者觉得实在不像《父辈的旗帜》的风格了,说来也是,你说他们在《父》里面褒扬完美国人是多么的顽强,多么的强大,多么的团结勇猛,怎么可能又在《硫磺岛家书》里自己砸自己的脚嘛。于是就成为了本片的一个郁结之处了,日本人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到底是顽强不认输,还是柔弱恋家呢?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至少我在电影中没有看到导演和编剧给我多少明确的答复。

Clint Eastwood是个非常出色的导演这个毋庸质疑,不说经典作品《廊桥遗梦》了,就是去年的那部家庭伦理悬疑片《换子疑云》就引来了掌声不断。可是对于这两部作品的处理我却觉得不然了。突然想起王家卫曾经拍《东邪西毒》遭遇了瓶颈,便交出了另外一部完全反方向的作品——《东成西就》。《东邪西毒》生涩难懂,《东成西就》恶搞商业。虽然对于Clint来说,他的两部作品自然跟王家卫那两部没有任何可比性,但电影起初存在就是供人们消遣,虽然后来人们堂而皇之的加了一些内涵发现效果还不错。没有票房和掌声的电影是失败的,《父辈的旗帜》和当初的《东邪西毒》约莫如此,没几个人看得懂,何来意义?

至于《硫磺岛家书》,故事情节本身是可以比较动人的,就算没有信作为表达的一个主要元素,光是反映底层士兵内心汹涌的亲情和对战争由衷地厌恶之情就值得大家称道了。日本人就算对中国人犯下了滔天罪行,日本兵纵然对他人对自己残忍苛刻,但他们毕竟也有柔软的一面。对深爱着的人轻声诉说战场上硝烟弥漫,在身边弟兄一个一个战死之后感到紧迫的压抑。我曾经在《南京!南京!》的影评里有写过,战争最大的杀戮不在于鲜血和肉身,而在于用一把双向的刺刀戳刺着战斗双方的人性。战争中如若能留下些许对家人的眷恋对爱人的思念那已然是最动人的情节了。

可是被翻译成《硫磺岛家书》的这部电影,我却认为家书的主题略轻了点,没有表现出家书那种厚重的情谊。Clint想要表达一种在战争中的人性光辉,我个人觉得没有表现好。影片中带有思乡情节的几个士兵都感觉表现在外的是懦弱而非珍惜生命。说来美国人也很是搞笑,电影中最具亮点的两个十分人性化的指挥官栗林将军和山田一中佐都是常年在美国居住。他们是否想要说日本人各个疯子冷血狂热,要不就胆小懦弱怕死,只有在我们美国受过我们美国文化熏陶的人才是有血性人性的英雄?这个想必不用回答了。

以美国式的视角看待二战本就是一种不公平的态度,美国人无论什么世界大战都是采取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来谋取暴利。如若不是日本心比天高,想要把美国一并吞下,美国还不愿意丧失这么一个赚钱的良机呢。这部电影就算是曾经拍文艺片拍得是让人鼻涕眼泪流一把的Eastwood导演,还是说拍出了《辛德勒名单》这样二战精品电影的斯皮尔伯格监制也怎么也不可能对于这种题材把握得客观公正。
就像你说让中国人,就算是以小见大的贾樟柯导演或者说是数钱数到抽筋的张艺谋来导演,效果说不定会更差,因为面对民族性的问题,让我们为战争的过错方歌功颂德,虽然显得我们是多么有素质有文化宽容不计较,可是却总是没办法消除掉民族偏见。

这部片子应该让日本人来拍,Eastwood与其下工夫以美国人的眼光看是以特殊的视角拍一部拿奖又卖座的电影,还不如干脆把你们传统歌功颂德的《父辈的旗帜》拍好,一年两部这样的戏谑对这样的剧本和故事以及那段历史一点也不公平。他们要一个杀你们10个才能死你们还歌颂他们?我并不觉得像美国这样仅仅是中国没有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就发狂的国家,还能这么宽容。也许你们说文化无国界,请保留我不信的权利。

这种电影也只有在美国能得到票房,顺便再带着伪善的作品去日本转一圈收刮一下日本的爱国财。让美国观众感叹一下:“哇,原来日本人也还是有那么一两个好的嘛,毕竟还是在我们美国呆过。”再让日本观众感叹一下:“哟西,哟西,美国人贼贼的有素质有涵养,对我们大和民族十分优秀!”拿到中国来,鬼大爷才去电影院看这种电影!

 3 ) “不,长官,我只是一个面包师傅。”

茨威格曾说,历史是最好的传记作家。二战题材的影视作品之所以迷人,很大程度也是因为二战本身的惊心动魄,波澜壮阔。

而且,每每看到德、日这两个轴心国大坏蛋最后阶段的殊死搏杀时,不管什么人都喜欢冠以“困兽犹斗”这类词汇。曾经,也很不理解为什么不断有“被洗脑”的年轻士兵冲上前线,为了“帝国的荣光”甚至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

难道,真的仅仅是“被洗脑”这么简单么?

后来看了很多二战德军士兵的回忆录,才开始逐渐解开心中的谜团。至少,从这些回忆录身上,能够从以往并不了解的视角中获得了一些珍贵信息。

比如约翰.福斯那本《黑色雪绒花——党卫军士兵回忆录》中,作者多次强调说:在战争后期,战火开始燃烧到了德国本土,我们年轻人有责任和义务“保家卫国”(原本的入侵者现在变成了受害者,这便是战争的残酷与戏剧性之一)。而且在最惨无人道的东线,也发生了大量苏军士兵强X德国妇女之类的暴行。每一个德国的年轻人,奔赴前线去捍卫自己的家人不受侵害,从这个角度上看,也似乎没有太多值得苛责的。

况且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整个欧洲的公敌除了纳粹德国,还有布尔什维克的入侵。作为德国年轻人反抗布尔什维克的风暴席卷自己的国家,也在合乎情理的范围之内。

作为个体,参加德军未必一定得先成为所谓的纳粹信徒,很可能只是出于一种德国公民的责任感。同样在这部《硫磺岛的家书》中,未必一定出于对天皇的效忠以及追随武士道的殉难精神才去岛上做最后的垂死挣扎。就像剧中主角之一小鬼子兵西村那样,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面包师傅,爱自己的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宝宝,然而在这个悲剧的时代下,面对“为国效力”的强行征召,他根本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我相信无论是在德国还是日本,以这两种方式去参军的年轻人,一定都大有人在。前者主动,后者被动,但两者皆不是我们经常被灌输的那种脸谱化的、一味被洗脑的、只有粗暴没有情感就像一架杀人机器那般残酷无情的法西斯士兵形象。

尽管有人吐槽或者批判说老牛仔“美化”了日军士兵,但不分青红皂白就一句地图炮说日本兵都没有人性,这更加是一种赤裸裸的污蔑。

剧中最打动我的一个情节,来自于粟林忠道与西村的一句对话:

“西村,你是一名好士兵。”
“不,长官,我只是一个面包师傅。”

姜文曾不解为什么一个日本平民那么友善,穿上一件军服就变成了杀人魔头,后来他拍了《鬼子来了》。而在《硫磺岛的家书》中,老牛仔却淡淡地告诉我们,鬼子脱了军服,他也只是个面包师傅。

西村就是这样的一名“面包师傅”。他来到硫磺岛后,并没有什么一定要为国捐躯的想法,也并不打算将来成为英雄躺在靖国神社里被后人参拜。虽然他自己也明白,生还的几率基本上没有了。但还是想努力活下去。嗯,活下去。

这样的人,未必一定能代表所有的日本士兵,但一定大有其人。甚至还有一个曾经侵入我大中华的鬼子兵,在激烈的战事交锋面前,仍旧能够保持一颗小清新般的文艺情怀:

“现在眺望定远城外,风景异常清明秀丽。柳吐新绿,河水淼淼,油菜花一片金黄。平原千里,一望无垠,远处迷迷蒙蒙,但见白云如絮。加之天气晴朗,把春风骀荡、春日和煦、春日迟迟这些汉字的形容词拿来套用,与此情此景完全合适。明丽的春光任何汉字的形容词都可当之无愧。尤其是杨柳之绿、油菜花之黄,颜色鲜艳近似原色,极为悠然自得的构图,那就纯然是一幅Crown Leader 2的插图。”
——摘自《小津安二郎的书信》

这名日军就无需赘言了,将来成了国宝级大导演。如果他只是一个被天皇洗脑到极致的日本鬼子,断然写不出如此轻松、超然的日记来,也绝不会把拍电影和开豆腐店联系在一起了。

或多或少有些“恶搞”的还有这部影片结尾。走投无路的西村面对美军的包围,之前一直怕死的他,此刻却“一心求死”了。这是一出很绝妙的情节设定,由于之前他的同伴清水投降美军后却被射杀,因此绝望之下的西村拿着一把工兵铲在那里歇斯底里起来。但好歹老牛仔还是给了这群注定成为炮灰的鬼子兵们最后一丝怜悯:

他,西村,一个不想当兵的面包师傅,因被美军生擒从而戏剧性地活到了最后!

 4 ) 《硫黄島からの手紙》

PS:硫磺岛是日本火山列岛的一部分,属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岛。该岛差不多在台北正东,东京正南,距东京一千多公里。美军占领了硫磺岛,重型轰炸机从这里出发,轰炸日本全境。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这里爆发了二战中太平洋战场上最惨烈的战争。日军在几乎完全孤立的岛屿上进行抗登陆战,以两万之众,依托工事抗击了十万美军整整一个月之久,若非后来日军储备的弹药物资消耗殆尽,恐怕美军的胜利还没有这么迅速。为了这个地处战略要冲的弹丸小岛,美军付出了近7000阵亡,19000人负伤的惨痛代价。

  我不喜欢日本,尽管我是学日语的,尽管我也喜欢看日剧,或者日影。
  但是一个中国人,很难做到喜欢日本。
  毕竟历史是真的,他时刻提醒我们,何谓战争,何谓敌人。
  但是,这部电影给我的冲击就是让我反思国家与人民,更简单的说,每个打仗的人其实都是血肉之躯。
  硫磺岛?对地理差不多遗忘的我已经记不起他的具体位置。
  只是知道这是一场关于二战,关于太平洋战争。
  并且伤亡惨重。
  片子一开始就是二宫在向自己的妻子写信说,我们不停的挖掘,挖的其实就是自己的坟墓。
  我说过每个打仗的人都有儿,有女,有父母。
  没有一个人愿意打仗。
  打仗其实是国家的意愿,却强迫在百姓身上。
  二宫扮演的西乡只是一名普通的面包师,老婆还有了身孕。
  他一心想着如何回家,如何见到自己的女儿。
  没有什么英雄的含义的限定,每个人都是英雄。
  就像《CRASH》里正与恶的定义从来都不是一定的。
  不喜欢中国战争片里所谓的冲锋陷阵的英雄,每个人都是大义凛然的。
  那不真实,太不真实。
  英雄从来都是普通的,英雄也想过逃跑。
  战争从来也都是残酷的。
  日本人也好自杀,因为他们的人们不会原谅他们投降。
  不知道这算不算一个民族的悲哀?
  影片最震撼的人的地方就是:
  “当那个因为爱马被炸死而垂泪的奥运会马术冠军西竹救治重伤的美军士兵。
  当美军士兵伤重身亡后西竹找到一封他母亲的家书,念给大家听。
  当那个幻想着回家和妻子团聚,看看自己未出生的女儿的西乡掩埋粟林后挥着铲子扑向抢走粟林心爱手枪的美国大兵……”
  如此种种都铭记在心。
  就算再可恶的日本人,他们同我们一样都是人,都是在盼望着回家,盼望着结束战争。
  就如清水所说:我以为美国人都是胆小的,但是读到那封信时,我才知道他的妈妈跟我的妈妈没什么不一样。
  同样的嘱咐,同样的担心。

 5 ) 荒唐的家書

硫磺岛的来信與父輩的旗幟在許多評論裡,前者的評價總是高過於後者,兩部片同時觀賞後,我一直找不到可以稱讚硫磺島的來信的理由,唯一能讓我想到的原因可能就是前者有較多的戰爭場面,比較符合戰爭片的類型,而父輩的旗幟在故事編排上比較類似劇情片,片型上比較不討好一般的觀眾,尤其是因為戰爭題材而觀賞的觀眾可能因此對後者反感。
在我來說,硫磺島的來信很簡單的就是灑狗血的極致加上對戰爭不恥的惺惺作態,一個唯美的攝影和音樂配合上簡單的故事。很吃驚史蒂芬史匹柏也是本片的製片,以他執導過辛德勒的名單、搶救雷恩大兵的歷史看來,令人不敢想像他竟然會製作這樣一部片,這部爛片最大的敗筆就是劇本,我不太懂是否因為兩片合拍較省成本所以趕拍的情況下而在考據上有所偷工減料。
硫磺島是二戰中盟軍首次打上了日本的領土,日本因為瓜達康納爾島戰之後節節敗退,已經失去了強大的海軍優勢,這場戰役從開始就註定了日軍的失敗,失敗只是早晚,所以片中出現的日軍很容易的就成了強勢美軍砲火下的犧牲者,所以想當然爾的就符合受害者保家衛國的犧牲形象。
這部電影的起源據說是栗林忠道中將的圖畫信「Picture Letters from Commander in Chief“玉砕総指挥官”の絵手纸 吉田津由子编」,這本書其實並未收錄任何一封栗林忠道在硫磺島上寫的信,而是由日裔美籍的編劇山下愛莉絲參考並臆想所寫的「赤日黑沙」劇本,我很認同編劇身為日裔的愛國心態,只是當劇本頒上螢幕之後,這部片的立場就值得疑慮了,之前我曾提到製片史蒂芬史匹柏的原因就在於此,試想史蒂芬史匹柏會製作一部奧修維茲集中營的納粹魔頭在柏林保衛戰英勇衛國且犧牲的電影嗎?凡事有因才有果,造成硫磺島上日本人這種下場的原因隻字不提,這就是本片最大的敗筆。
另外電影裡灑狗血的程度已超過片中美日軍死亡所用的血漿,舉一例:片中有位美軍遭槍擊,一名日本軍官不管醫藥所剩無幾還執意為其療傷,在他死後還朗讀死者家書,每位日本兵熱淚盈眶,原來美國人不壞因為他“老娘”寫的家書扭轉了他們對美軍的印象,說真的,你會相信這麼胡扯的事嗎?乾脆大家丟下槍美日兩軍抱在一起想家算了。再說日軍對待戰俘的惡名舉世皆知﹝德軍除了坑猶對他國戰俘至少都還比日軍有些許人性﹞,這位日本軍官對美軍做的事只讓人覺得荒唐,若是如此人道美軍也不會動用火焰槍這種武器對待日軍了。另唸信的舉動尤其好笑,難道中國人及其他亞洲人都沒母親還是都不寫家書,這世上就他老美老日會寫信。片中另外一位主角二宮河野被栗林忠道留下保住一命更顯荒唐,既然如此怎不救其他日軍,自己切腹就好,再說救一人又有何用,因戰爭死傷的人數是千千萬萬,真唾棄戰爭還是溫情主義作祟呢,根本在劇情上就無法自圓其說,所以除了濫情我想不出更好的形容詞來形容了。
電影會造成良好評價的原因就是在於其表面宗旨是以人性角度描述戰爭醜惡進而唾棄戰爭,但全片給人的感覺卻看不到任何人性上的感動,二宮和野因思念妻子而畏戰還是根本上就是一個懦夫呢?當其他士兵在別人國家逞兇鬥狠姦淫辱虐的時侯是否想過今天在硫磺島的下場呢?愚蠢的日軍不聽指挥盲目自殺還是做為滿場亂竄的活體炸彈移動槍靶時,只顯其日軍人性的醜惡低能,根本令我昏昏欲睡;描述指揮官栗林忠道更是以譴責戰爭之名行美化戰犯之實,栗林忠道在廣州跟香港的惡行都因為硫磺島的家書而被神化了,克林伊斯威特拍本片根本就是日本供奉靖國神社的另一翻版,這在於一個資深電影工作者來說可是非常嚴重且不該犯的錯誤,沒有完整的歷史考據,且非常單方面的陳述,只會造成歷史被曲解、誤讀,這個錯誤挾著龐大好萊塢文化之勢影響的後遺症非常之大,如果戰犯可以神話,那二戰中的被侵略國受難者情何以堪。
電影作品裡描述二戰非常的多,因為科技演變,從雷恩大兵之後的戰爭特效越趨完美,但只是單純因為特效而給予佳評而不論是否扭曲事實,這可不是件好事,至少一個電影工作者不應該犯這個錯,現在很多人是不讀書的,如果每部講述歷史的電影皆如此胡搞,難保日本侵華及引發二戰不被扭曲成日本是二戰受害者。
不負責任的臆想只是爲罪惡找理由圓謊,說真的,建議克林伊斯威特下次可以籌拍山下愛利斯臆想下的帝國毀滅,搞不好希特勒在編劇筆下可以成為比耶穌還偉大的聖人,我就不信到時誰還會買他的帳。

 6 ) [用史实还原艺术,告诉你导演没讲完的故事]

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说,分别为:史实、客观性、人性、国家机器和战争本身。若从人性角度来说,那么没有赢家也没有对错

该片比较贴近史实,更多的侧重了人性角度。但在栗林将军在折钵山对美军造成的难题没有重点体现。也因为时长问题没法涵盖更多。因此必有舍和得。再次为国家机器哀叹。大部分日本兵直到殉国那一刻,都没有明白他们是侵略者的角色。

虽然这是一部美国人导演的作品,并且编剧中有日有美。想必也是参考了大量史实来佐证。他们在努力说明的是:在战争中本身,除了少数穷兵黩武人性泯灭的人类,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值得尊重。他们享有人类该有的待遇,比如水,比如治疗,比如活下去的权利。


但是从史实方面来说,这不该被归类为纪实类电影。因为纪实并不是其本身要讲述的重点主题。
以下观点在写影评的时候没有翻阅资料,给出详实数据,仅以本人从同样是太平洋战争中,包括硫磺岛战役相关书籍资料给出的点评。


史实1、硫磺岛战役是美军在二战过程中伤亡最惨重的一战,其次应该是贝里琉。这是美军在二战中首次伤亡超过日军伤亡数量。美军的第一海军陆战队、3团、5团、后进补给(主要以新兵为主)的8团,也几乎全部丧失了战斗力量,可以用溃不成军来形容,哪怕搭配作战都没法成型儿,就是这个架势。

史实2、为什么美军伤亡如此惨重?这就是偏重没有、也没时间、也没办法重点体现的——栗林将军的整体战略思路。放弃滩头,转而死守折钵山等固体坑道,起初遭到了所有手下军官的反对。但其在战略上的意义已经不容抹杀,这个决策的重要性充分争取到了时间,虽然早晚都是一死,但至少迟了一个多月。

根据《硫磺岛战役》所述,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幸存老兵Eugene Sledge的纪实文学《With the Old Breed at Peleliu和硫磺岛》,日本人的导语名字太难记了,连美国人都记不住,我也不记了。全岛虽然面积很小,甚至在地图上仅仅是个星点儿,但栗林带领部下在折钵山等处挖了500多个连接的、贯通的坑道。这让美国人几乎疯了。因为我在明处,日本人在暗处,就像一个强悍的堡垒,美国人迟迟攻不下。

起初在美国军方的情报中,大家都乐观的认为这里部署不足20000人的小岛、日本联合舰队被全歼、并且没有日本空军支援的情况下,美国人会在一天之内拿下这座岛,没想到全程用了一个多月。

尤金在回忆录中说,不知道愚蠢的情报人员为什么把我们送到这里——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要啥没啥,甚至连拉屎都困难。这是真的,因为这座岛本身的土质坚硬异常,连刨坑都费劲,所以美国人更是完全想不通日本人是日和挖通了整个山体,高出了这么多坑道。


史实3、如上所述,可以想象,被送到这里的美国大兵在人数上虽然达到了将近10W人,但其实这个数量在后来证明要迅速拿下该岛,确实太少。仅仅登陆滩头、尚未在山体坑道正面交火的时候,美军就死了1000多人。


史实4、日本人和美国人谁更可恶?略知历史的人都会给出前者可恶的答案。确实,美军也对小日本深恶痛绝,他们想不明白在没有海军空军的支援下,光靠陆军他们负隅顽抗个什么劲儿,况且人数差距还那么大,甚至武器上也有落差。但是大部分美军还是遵守了《日内瓦公约》,在我看到的美军回忆录中,暂时尚未出现虐待战服的情况,但不排除有虐待,甚至屠杀的个例存在。

因为战争本身带给人的震撼是给双方的,美国人也会想着,对方是怎样的儿子,家里有着怎样的老母在期盼。


但是,相比之下,日本人对美国人的战俘,优待比例就要降低很多。正如日本人在中国惯用的老一套,他救你大多是因为你可能带来有利的消息。在贝里琉,在冲绳,美军都有见到被日本人割下生殖器喊在嘴里的美军尸体。

所以我要说,这部片子从人性角度去讲述并没有错。但无论怎样我都觉得有美化日军的嫌疑。当然,这也是接下来要讲的东西。——国家机器。


史实5、日本人海陆空三方协和作战永远不协调一致,达成一致,这是二战史上加速日本失败的重要主因。片中也重点体现了这一点。虽然联合舰队本身从存在那一刻起,就带着优越感,这一点跟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很相像。但Marines在战场上的真的不傲娇,该怎么配合还是怎么配合。尤其在抢滩登陆和步兵配合坦克+炮作战的时候,从来不会计较太多。日本人在这一点上搞内讧,就像几个军官在片中有意见不合就背后咬舌一样,都是具有黄种人特色的一系列基本属性。不责怪也罢。


国家机器: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机器在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会告诉所有国民,我们是在发动一场侵略。这不可能。

洗脑,也是一个成熟的 国家机器所必备的技能属性。包括希特勒,他用惯用的演讲技巧和内容,要鼓动人们相信的是:德国在一战后面对着太多战胜国的不平等赔偿、协约;德国人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间;另外一个就是种族的主题,用美化过后的措辞来说就是:日耳曼的重新崛起。

从老百姓的反应上也可以看出,日本国内有很多东西是强制化执行的,美国和其他国家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当然也跟主权体制、文化本身等方面都有关系。大部分美军事自愿参军,而大部分日军则是被迫。如果你在那时候说一句你不愿意为天皇效力尽忠,丢点脸是正常的,很可能会丢命。日本军队的宪兵队,也就是MP跟美国的不太一样,他们会有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敢于本国人民的生活。这个性质跟希特勒初期的党卫队已经没什么不同,也就是后期的盖世太保。
——以上所有,都在无时无刻的反映着,谁才是侵略者本身。一个为正义而战的国家是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管教老百姓的,因为老百姓的协同程度会很高。只有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感受到自身的生命遭到了威胁,他们才会自愿为你付出。


这一点在折钵山314联队集体自杀的情境中也有所体现,很多人并非自愿,而是被胁迫,或是盲从。他们没有时间做太多思考,加之教育程度本身不够,他们也想不到太远。所以导演在剧中交代了一个线索,西川算得上是个文人,他在家中就常看书。这些都不是无用的情景设置。因为他思维相对开阔,所以再不会太盲从。他的精神也体现了一个追求主体自由的生命,本该有的精神。


至于该片在人性等方面引发的情感共鸣,我就不废话了。我感受到的,跟大家感受到的,应该没什么太大差异。

 短评

难得真实的抗战片,战争真的是令人无比厌恶的,对普通人真是致命的

8分钟前
  • 🐷年大吉
  • 力荐

战争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噩梦,影片很真实,音乐也直击人心

11分钟前
  • 趣多多配红茶
  • 力荐

虽然日本人的武士精神和剖腹自杀的狂热,被日本人珍为瑰宝,但在西方人的眼里不过是“怯懦”以及对怯懦的掩饰。“怯懦者”只看到眼前的荣辱,只能把荣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们自己虚拟出一个“崇高”的准则,并把这个准则看得至高无上,生命反而成了这些准则的牺牲品。他们是不安定的集团,单个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因为他们集体发了疯。人如果想“超越人类而走近神”,结果则只能在自我神化的过程中自我毁灭。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用西方人的眼光不算太煽情的从日本人角度来拍了这部片子,我觉得不是“反战”两个字就能概括一切的。很棒!

12分钟前
  • 绝色天平
  • 力荐

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

17分钟前
  • 推荐

把触角落在了战争中那些怕死的小人物的心理活动上,不一味的追求战争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讴歌,伊斯特伍德无论在镜头的调度还是节奏的掌控上都已炉火纯青,优美的配乐更是把电影提高了一个档次。

22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跨文化拍外语片实在不是个好现象,影片勉强及格而已。

27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每次看战争片都很有触动

32分钟前
  • 诗诗小兔
  • 推荐

严肃的伊斯特伍德拍了有点泛滥的战争人性题材,能让人一气呵成看完近150分钟,功力不俗。爷爷太man了~

36分钟前
  • 阿朽
  • 推荐

别拿军国主义说事,战争这玩意就是立场不同+思想偏激的产物而已。这部电影很棒!渡边谦显的悲壮,二狗果然是我看上的那只二狗

38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力荐

电影在描绘了战争中的残酷,很纪实

39分钟前
  • 倩婧箐菁靓
  • 推荐

一部片面的电影,一部只有本土没被侵略的胜利者才拍出来的电影

41分钟前
  • 小辰
  • 很差

很写实的一部电影,让人回味反思

44分钟前
  • 桃子爱吃鱼
  • 推荐

虽然他和日军的二万名官兵都上下齐心,但面对占尽空中优势的四万名美军士兵,栗林知道这将是一场没有归路的战争

46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感动,好看

47分钟前
  • 恰逢烟雨天
  • 推荐

很少看战争片,只是因为看了之后心中很压抑,久久走不出来,我们总是试图找到人的闪光点,但看到的都是人性的丑陋。

50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真实,触动人心

52分钟前
  • 桦23
  • 推荐

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战争片,影片中战争的画面也在硫磺实地拍摄足够惨烈,而一般的战争片总会给正义与否下一个定论,可导演却意不在此,他认为战争就如人生,没有绝对的正义一方也没有绝对邪恶的一方。对于参加战争的双方来说,死去的英魂都是值得敬佩的。

54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很认真的战争片 值得一看

55分钟前
  • 甜腻的砒霜
  • 推荐

本片是值得愤青们认真看一看的。不过,深思之外,吸引我的是音乐,说不出的深沉和痛苦。

59分钟前
  • 寄意寒星
  • 力荐

尽管电影在试图描绘人在战争中的闪光点,但实际上,战争更多还是在于人性沦陷上。

1小时前
  • 暖鱼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