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2009

恐怖片韩国2009

主演:金惠子  元斌  晋久  尹宰文  全美善  宋清晨  千玗嬉  郑煐禥  高圭弼  李美度  朴明申  李姃垠  

导演:奉俊昊

播放地址

 剧照

母亲2009 剧照 NO.1母亲2009 剧照 NO.2母亲2009 剧照 NO.3母亲2009 剧照 NO.4母亲2009 剧照 NO.5母亲2009 剧照 NO.6母亲2009 剧照 NO.13母亲2009 剧照 NO.14母亲2009 剧照 NO.15母亲2009 剧照 NO.16母亲2009 剧照 NO.17母亲2009 剧照 NO.18母亲2009 剧照 NO.19母亲200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20:36

详细剧情

  因为儿子尹泰宇(元斌 饰)是智障,所以母亲(金惠子 饰)总是担心他受伤。一天,泰宇被一辆奔驰车撞倒,朋友镇泰(秦久 饰)带他去高尔夫球场找打球的教授报仇,结果被带回了警局。因为镇泰踢坏了后视镜,教授向他们索赔,泰宇被当成了挡箭牌。 从警局出来后,在家吃过晚饭,泰宇去找镇泰喝酒,但此时镇泰趁着夜色回到球场找出了白天扔进湖中的球杆。泰宇酒后尾随一个名叫文雅中的女学生,结果第二天雅中的尸体就出现在屋顶。泰宇被当做唯一的嫌疑人带回了警局,接着在警察的威胁下画押认罪。得知儿子入狱,心急如焚的母亲委托著名律师为他翻案。但是,泰宇的病影响了他的记忆,母亲在替儿申冤的道路上步履蹒跚……

 长篇影评

 1 ) 理解奉俊昊

镇楼

奉俊昊出生于1969年,1988年考上延世大学。注意一下这个时间点,对理解他的电影有很大用处。1979年朴正熙遇害身亡(对,就是朴槿惠的爸爸),全斗焕政变上台,绞死了金载圭,逮捕了金大中,光州事件爆发,韩国政府在美国授意下对民众进行镇压,政局动荡到什么程度呢?1987年6月国际奥委会明确表示,如果韩国政府再不改善状态,将撤销汉城1988年的奥运会举办权。结果是全斗焕和金泳三会谈,卢泰愚发表6.29宣言,全斗焕辞职,金大中获得特赦,在其后的总统选举中,金大中和金泳三决裂,导致卢泰愚渔翁得利胜选。全斗焕和平移交总统权力,遁入深山寺庙,闭门思过,承认光州事件是一次大屠杀,并为此道歉。在《请回答1988》中,金正锋跑去寺庙吃素,撞见的那个神秘的秃顶人,就是全斗焕。

卢泰愚上台之后,民众的主要诉求是清算光州事件,释放当年被抓的民主人士。但政客哪有清白的,一旦清算,卢泰愚很担心必然会清算到自己头上来,而他仅仅36%的当选得票率权威性显然不够(对比1992年金泳三88.4%的当选得票率),因此卢泰愚不打算清算光州事件,导致社运团体将他的政府当作威权政府的延续来进行抗议。《请回答1988》中成宝拉作为首尔大学的学生多次参加游行示威,说得也是这件事。另外,成宝拉在第一集,痛打正在备战奥运举牌小姐的成德善,万能的网友考据出来台词被改过,导致姐姐成宝拉看上去像疯子。原来的剧本台词是成宝拉说:你得意什么,当奥运小姐了不起啊,知不知道为了开奥运会建场馆,有多少老百姓被逼迁?所以她才拒绝观看奥运会开幕式。后来改了台词了,毕竟八点档合家欢电视剧,没必要。

《请回答1988》为什么选了这一年,说到台面上的理由是这一年举办了汉城奥运会,更深刻的理由是从这一年开始韩国民主化进程开始走上大道,老百姓的生活总算安稳一点了,直到1997年,全斗焕被判死刑卢泰愚被判17年,光州事件才正式在法律上得到平反。奉俊昊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都在是动荡不安中度过的。理解了他的青年时代,理解了他的现实关怀,就能理解奉俊昊几乎所有电影。《杀人回忆》原型事件发生在1986年,是政局最为动荡的那一年。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反类型片,讲得虽然是一个连环强奸杀人案,但和标准类型片不同,最后没找到凶手。看过悬疑探案类型片的观众都知道,哪怕最后抓不到凶手,也得让大家知道凶手是谁至少做成《老无所依》那种,否则你的重心要放在哪,故事和情节的向心力在哪?但《杀人回忆》中大量的细节描述的都是侦破过程,而它的轴心,简单说,就是处在新旧世界之间的痛苦的人们。死了人,整个警察系统都是腐败、瘫痪的,现场随意破坏,证据保存不住,警长玩忽职守,两个警察一个刑讯逼供一个糊弄大师,这是旧世界的警察形象。从首尔自愿来了个年轻的警察,专业、科学、文明、正义,像是新世界的代表,但又怎么样呢,这两伙人先把一个底层傻子打得不成人型,后来把一个工人无辜者刑求到爆发民众抗议,最后差点给掏枪把一个书生气的无辜者打死在涵洞里。

宋康昊是坏人吗?不是。他是病人,女朋友老来给他打针吊点滴,但他得了啥病?一直没说。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隐喻。刑求的警察最后被他打得最惨的傻子废了那条惯于践踏人的腿,截肢了,这显然不可能出于偶然,作者意图在这里太明显了。金相庆某种程度上还可算成好人,但影片里特别明显地插入了民众示威时他血脉喷张、挥舞警棍殴打示威者的镜头,最后掏枪说“我一枪打死你都没人知道”这种暴徒言论的人也是他。

打最底层的傻子,傻子家人也只敢客客气气对待这两个警察;打教友,就生了民变;打一个书生气质的人,此人可是会单枪匹马坚定地抗议和反抗。天下滔滔,时局动荡,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境地,美好的人死在阴沟里,无辜的人在地下室被吊打,而警察也疲于奔命毫无成就感——日子何以变成这样?每个人怎么都这么痛苦?而最后的结局,是造成这一切死亡、不公、痛苦、挫败的凶手始终没有被指认,始终活在你我之间。宋康昊最后穿越第四堵墙那个镜头,可以看做寂静的警报。

奉俊昊能不能选一个抓到凶手的真是案件来做呢,当然可以,他一样可以做出超强悬念来。他为什么选了这么个题材呢? 《汉江怪物》豆瓣归类科幻片。故事情节很简单,汉江里出了一只怪物,抓走了小女儿,一家人去救孩子,最后消灭了怪物。汉江是韩国境内最重要的一条河流,从上世纪60年代起沿岸的出口经济迅猛发展,韩国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被称为“汉江奇迹”,所以“怪物”生在汉江这个设置要认真体会。

这个怪物是哪里来的呢?是一个美国人命令一个韩国人把有毒的液体倒进汉江,最后滋生了一个怪物。又是一个美国人帮着江边的韩国人逃生,被怪物咬伤了。韩国政府抓了宋康昊,在一个美国人的主导下开颅取病毒,最后电视里还是美国人在胡说八道。只要看看二战后朝鲜半岛的历史,也确实很容易理解奉俊昊要说什么:这一个美韩合谋搞出来的大怪物来搞我们老百姓了。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物的设置。弟弟是个搞社运的大学生,片中他说我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这个国家,而且扎起燃烧瓶来轻车熟路,但他找不到工作。妹妹我印象里没开一枪,武器是射箭。怪物被淋了汽油,弟弟要去扔燃烧瓶结果脱手了,是姐姐像点圣火似的一箭射过去给干倒了,虽然实战还是枪好使,但韩国传统强势项目是射箭,你可以想象一下中国人用乒乓球干倒大怪物,这里面多出来的那点意思。

最奇特的是宋康昊这个人物的设置。就故事发展情节而言,他是典型的台灯人物,你把他换成一个台灯也不影响故事发展。试试把这个人物删掉:一个小女孩,父母双亡,跟着爷爷在汉江边开了个小卖部,有天被怪物抓走了,爷爷,姑姑和小叔三人合力把她救出来了——故事几乎可以原封不动的进行。宋康昊贡献了哪些不可替代的情节呢?就是被韩国政府抓走,被美军开颅。只有这里。

这个情节甚至跟抓怪物的主线都不挨着,删掉它故事甚至更紧凑:爷爷拿着手机,接到小女孩电话,去救孩子被怪物杀死,叔叔去找人定位手机地点,小姑去救孩子,把怪物赶到江边,搞死怪物救出俩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写宋康昊的这个角色呢?他懒,无能,迟钝,偷奸耍滑,很不像个男人,留不住媳妇连累弟弟害死了爸爸,但就是善良,一心一意爱孩子,女儿奴,为了孩子怎么都行。就是这样一个人,就想安安稳稳过日子,遭此横祸,女儿被抓走,爸爸被摔死,自己被抓去开颅,唯一一次用强也只是为了救女儿————这不就是勤劳善良爱好和平的韩国老百姓么?宋康昊演技实在太好了,这么个讨人嫌的人物居然可爱的不得了。

《雪国列车》就不多说了,完全的极权隐喻,看得时候难免把战后韩国民主化过程与之一一对应,卡司大,野心也太大,感觉没完成。但在雪国列车里,奉俊昊对空间的把握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列车的“头尾”和后来《寄生虫》别墅的“上下”一样是很直白但有效的用法。但这也不能算新鲜,《高斯福庄园》和《唐顿庄园》(同一个编剧)对空间“上下”和阶级“上下”的关系就做了描述。从《母亲》开始,奉俊昊对现实的关照进入了具体而微的层面,我感觉《母亲》是奉俊昊最重要的电影严重被低估了,即便剧本毛刺一如既往的多。我看豆瓣上在批评什么畸形的母爱,觉得是不是边刷手机边看电影了。理解这部片子的核心,是理解一个孤女如何意外死亡的。这片子和李沧东的《诗》几乎是处理了同一个性质的题材。

在《母亲》里,一个女孩,没有父母,还得赡养奶奶,只能依靠出卖身体来换大米吃,最后意外被一个傻子砸死了。在《诗》里,一个在校女孩,被一群不良少年强奸最后投水自杀。两个电影都是通过老年人的视角展开的。《母亲》中儿子意外被卷入凶杀案之中,为了救儿子她展开了一系列洗冤行动。《诗》里奶奶得知了孙子的罪行最后将孙子送给警察。这两个故事都有刑事案件要素,但都没有大肆渲染案件本身。《母亲》跟女孩交易过大米的男人从未成年人到老翁,从流氓到智障人士,触目惊心。母亲对儿子的愧疚感来自于活不下去带着儿子喝农药,结果没喝够,没死成,把儿子脑子搞坏了。再多想一步都觉得胸口发紧:遭遇了什么样的艰难,让一个少女可以这样活着,一个母亲可以带着孩子去死。对社会底层的盘剥、忽视,底层之间互相的倾轧,对光天化日下的罪恶之无动于衷,让《母亲》这部电影有一种特别阴郁的基调:活着就无法忘记,忘记就丧失自己,可不忘记又活不下去。

《寄生虫》反应的现实就更当下:贫富巨大的悬殊,毫无尊严的生活,全无可能的将来。李沧东和奉俊昊先后拿出《燃烧》和《寄生虫》两部反应贫富巨大差距的被撕裂的韩国社会,应该不仅仅是巧合。奉俊昊的影像确实没话说,调度,速度,力道,节奏感,运镜,刚猛有力教科书式的好看,一力降十会,有时候剧本毛刺多得让人摇头也会被快打慢得盖过去。把严肃的主题放进一个刺激的故事里说清楚说好看,虽然难得圆满,但确实是条不跌分也不丢观众的好路子,然而潜在存在的问题也挺明显的,就是…..我们…..始终……还是……要回到……李沧东……

李沧东

 2 ) 奉俊昊的母亲在跳舞

前几年,因为看到《杀人的回忆》,奉俊昊一举超越金基德,成为我最喜欢的韩国导演。在作品的数量上,奉俊昊根本无法和金基德比肩。到目前为止,奉俊昊只有四个长片作品,这只是金基德作品数量的一个零头。屈指算来,金基德差不多有十五部作品。金基德早期的《鳄鱼藏尸日记》和《真相》,我还没有看过,其余都了如指掌。而奉俊昊的电影我都看过了,其中还包括前不久看的短片《震动东京》。
毫无疑问,奉俊昊是电影天才,相比之下,金基德只能算个优秀的电影工匠。还有人会把奉俊昊和朴赞郁放在一起比较。我同样看过朴赞郁的全部作品,无不透露着浓重的精英气质,故事更极端,更肆意于挑战观众的承受能力。而奉俊昊更喜欢巧妙地化解矛盾,关注平凡而龌龊的小人物,他的电影更像电影,运镜和演员的表演无不精湛到位。
2009年是个好年份,奉俊昊和朴赞郁都推出了新作。奉俊昊的《母亲》我刚看到。朴赞郁的《蝙蝠》还没有飞来。我现在不好说谁胜过谁。就《母亲》而言,仍算奉俊昊的天才作品,可惜并未超越《杀人的回忆》。或许,奉俊昊这一辈子都不会拍出比《杀人的回忆》更好看的电影了。《母亲》算是奉俊昊的二号作品。三号作品是处女作《绑架门前狗》,四号作品是《怪物》。
目前韩国电影一片荒凉景象,《母亲》一出,毫无疑问,是冲着年度韩片最佳去的。我前几天看的《金氏漂流记》,质量上乘,是不可多得的韩片佳作,但比《母亲》还是差了一截。《母亲》的故事有《杀人的回忆》的影子,同样是乡村、傻逼警察、三教九流的小人物,黑色幽默却少了很多,整个故事不但流畅刺激,而且内敛深沉,让人看完后感觉闷了一口气,非得用劲儿呼吸几口,才能舒缓过来。
奉俊昊的作品总是流露出对国家机器的不满。这是我最欣赏的一点。《杀人的回忆》里的警察无能而卑鄙,《怪物》里一家人,主要是要逃避政府的追查。这两个片子都有一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主人公不直接参与政治运动,却深受其害。《母亲》的社会背景比较淡化,警察还是奉俊昊的风格,他们仅凭一个高尔夫球,就定了儿子的罪。打苹果那场戏拍得很好,是难得的黑色幽默片段,让我想起《杀人的回忆》里戴鞋套踢人的那个二逼警察。
扮演母亲的是韩国特别著名的女演员金惠子。爱看韩剧的中国人,对她并不陌生。据说,为了让她来演母亲,奉俊昊三顾茅庐,好话说了一卡车。老妈妈确实会演戏,影片开头,她在荒野中跳舞,那感觉马上就出来了。她看儿子的眼神,明显透露着一种偏执。也只有这样一个好演员,才能撑起这部电影。元彬的表演欠些火候,我能看出他的努力,只可惜被母亲光芒闪耀的表演所遮挡。

 3 ) 同样相关记忆与遗忘——对影片结尾的几点感触

儿子出狱后和母亲吃晚饭,儿子对母亲说出自己关于凶手为什么将尸体拖到天台的猜测——她正在流血,为了让大家尽快发现,施以救助。这正是弱智儿的单纯逻辑。母亲的脸色很难看,因为儿子能想到这一点也许就离回忆起杀人过程不远了,而那一刻的来临将为这个不能再承受“真实回忆”的家庭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所以看似导演为观众留下了开放性的结局,实际上只是一个残酷的留白而已。

结尾处,儿子把针灸盒送给母亲。这是一个设计上非常完美的细节——母亲是个健全人,但是记忆在不断折磨她,为了继续生存她渴望遗忘,包括想毒死儿子和杀死老人;儿子是个弱智儿,他渴望完整的记忆,于是他拼命尝试回忆,但他无法预判这些记忆是否美好。这个巨大的矛盾反复纠缠。维系这个居于韩国社会最底层家庭生存的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母爱,但是记忆的链条将慢慢摧毁它。

将针扎入大腿中的穴位就将忘却不美好的记忆,母亲最后的选择了它。这与其说是个神奇的逃避方式,不如认为是个美好的童话。那一刻让我想起了《老男孩》的结尾。
两段具有相当超现实色彩的舞蹈桥段一头一尾相互呼应,片尾的逆光剪影镜头像是梦境般摇曳。大胆的臆测一下——这也许是人在极端状态下的癫狂和灵魂出窍,那一刻关于生活的记忆或许洁白如纸或许柔软如纱。

 4 ) 奉俊昊学希区柯克的错位与尴尬,以《母亲》为例

《寄生虫》让奉俊昊一战封神。戛纳金棕榈,奥斯卡最佳电影,商业电影圈、艺术电影圈同时买单,夸张一点的广告词,“亚洲版希区柯克、库布里克”呼之欲出。遗憾的是,影人历史地位的获得从来不纯依赖奖项、票房,只有时间以及持久的影响力才能证明一切。

并不需要把奉俊昊放在世界范围比较,降格一层,在亚洲电影圈,他有没有独树一帜的形式风格?在叙事艺术、场面调度层面,他有没有显示出明显高人一筹的能力?奉俊昊的同胞洪常秀,经常以重复与差异的叙事结构,来折射记忆的不确定,情感的暧昧,生活的可能性直至自我的反讽。泰国的阿彼察邦,以佛教的无常不定、似曾相似的轮回式时间结构来构筑幽冥空间。日本的北野武,以动静对比强烈、刹那间生死转化的场面调度艺术,予生命体验以澄明之感。即便与艺术片导演比有错位,那香港的杜琪峰则算是相当契合的对象。举凡看过银河映像电影的影迷,都不能忘怀其过于鲜明的形式风格:复杂的叙事诡计、无限放大静态空间张力的场面调度、多人之间不可捉摸的关系矩阵、黑色宿命的母题。

在《杀人回忆》、《汉江怪物》、《母亲》、《寄生虫》这些奉俊昊拍摄的韩国本土电影中,以作者化标签来说,奉俊昊确实构筑了一个非常奉俊昊的世界:罪案类型、游戏化叙事、阶级对立、反抗强权。他在叙事和场面调度层面给观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恐怕就是反转叙事。但反转,实在是不能算什么高明的叙事。其感官效果简单形容,即是一时爽。这有点类似近年国人饮食口味的嗜辣特色。辣,本就不是什么味道,只是痛感,但却有即时到来的爽感。辣,不需要精雕细琢。简单粗暴,即时即出,瞬间满足。这与传统的淮扬菜、粤菜耗时耗力打造出的回味无穷的鲜味风格大相径庭。

杜琪峰银河映像团队可以动作片的节奏与母题拍出即时爽的《孤男寡女》、《单身男女》,在《枪火》、《PTU》、《暗花》这样的电影中,他们又能集体脑力激荡,炮制出需要观众不断回味、解析才能体会妙处的无限余味,而这一切又都应和了江湖社团世界看破不说破、台面下运作黑色政治的内蕴法则。

在《杀人回忆》中,奉俊昊使用的反转,密度频次已经很高。不过倒是与整部电影的母题有关。不断的搞错凶手,其反转带来的一惊一乍效果,根源来自案件发生年代韩国社会低下的人治、人情社会的运作机制。愚蠢低智的办案方式带来了反转,不断的反转成为一种讽刺。《母亲》中的反转则是与影片设置的角色认同机制有关,不断的反转,使得观众对母亲的认同感发生变异。但问题在于,认同感变异对角色本身的塑造以及母题的拓宽并没有带来实质影响。到了《寄生虫》,则完全降格至为了反转而反转。

奉俊昊在无数次采访中,都坦诚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导演是希区柯克和夏布洛尔。审视其作品,夏布洛尔的影响更多的是体现在阶级对立的母题,而实质性影响最大的肯定是悬念电影一代宗师希区柯克。《母亲》是奉俊昊作品中所获赞誉颇高的一部电影,有大量的影迷为母亲主角的夕阳之舞所沉醉,以至于贾樟柯后来让赵涛在《山河故人》结尾起舞的原创性打了很大折扣。而以《母亲》为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明显见到奉俊昊使用希区柯克法则所遭遇的尴尬以及错位。

《母亲》对于希区柯克的借鉴不是仅仅停留在几个小场面。开场母亲用铡刀砍药材的镜头与儿子陶俊耍玩镜头构成的交叉剪辑,构成强烈悬念感,但这剪辑中有特别意味的母亲凝视镜头,这是非常希区柯克的手法。在母亲潜入振泰家中寻找罪证的一场戏中,母亲蹑手蹑脚逃走,不慎碰倒水瓶,水缓缓流出,眼看就要碰到振泰手指,触发危机。用博尼策的术语来说,这是污点的扩散,在调动知觉注意力,嬉戏观众的同时,嵌入了罪行的母题。这场戏的历史性源头是《惊魂记》──女主玛丽昂的白色轿车被诺曼·贝兹推入沼泽地,车沉到一半突然不动了,凝视的贝兹和观众一起陷入惊恐,未曾想到几秒之后,车又沉下去了。这场戏,希区柯克在调戏观众的同时,让观众与诺曼·贝兹产生了可怕的认同感。不过《母亲》这场入室盗窃戏的调度过于简陋,和希区柯克《艳贼》里玛尔妮入室偷保险箱里钱财那场戏的繁复、惊魂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西方电影学界对希区柯克的研究汗牛充栋,其规模之大、强度之高、影响之深远,早就形成一门堪比莎士比亚学的希区柯克学。但不论各家各说如何争奇斗艳,有一些基础性的共识是早已达成。希区柯克电影美学的轴心原理,是控制观众的机制。戈达尔的说法是,“凯撒、拿破仑和希特勒失败的事业,希区柯克成功了,那就是统治世界”。但希区柯克控制观众的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票房。他控制观众的方法是利用悬念,让观众对角色产生认同感,在此基础上挖掘出人性深处潜藏的普遍性恐惧与罪恶。以《惊魂记》为例,女主玛丽昂在开场的时候,类似换车、警察跟踪等一系列细节性很强的动作,都是为了强化观众认同感。一旦认同感产生,一系列希区柯克的母题,罪与非罪,罪行的转移,所知太多即危险等等就开始渗透出来。在希区柯克登峰造极的《迷魂记》中,对死亡、性、幻觉的迷恋与拒绝的母题正是在认同的基础上慢慢表达出来。希区柯克是以认同为基础,凝视为依托,制造出关于人类普遍性的罪恶母题。如侯麦、夏布洛尔早年所总结的,这确实是天主教的艺术,是人面对一个超越性的外在客体发出的告白与忏悔。也是在这个意义上,罗宾·伍德会看似不可思议地把《惊魂记》、《迷魂记》与莎士比亚《麦克白》、康拉德《黑暗之心》、济慈《拉弥亚》、《夜莺颂》放在一起相提并论。

再来看《母亲》的内核。影片讲述的是母亲(没有名字)在弱智儿子陶俊被抓捕后,竭尽所能地要找出真凶,解救儿子的故事。影片的悬念在于母亲能否解救儿子,真凶到底是谁(“凶手是谁”是最被希区柯克唾弃的悬念)。

奉俊昊在整部电影中,都成功控制住观众,整个叙事机制、视点都围绕母亲展开,对母亲的认同感贯穿整部电影。与此同时,影片有好几个反转点。振泰洗去怀疑是一个反转,接着是捡破烂的老人被怀疑是真凶,最终发现真凶就是陶俊。尾声处再来一个反转,另外一个弱智儿童被当做替罪羊被捕。弱智,奉俊昊的标签式人物,其功能不外乎是无法觉醒的愚昧个体的隐喻。

几个反转中最重要的反转当然是饶了很大一个圈子发现真凶就是最初的怀疑对象儿子陶俊。当这个反转被揭示出来后,之前大量剧情铺垫形成的对母亲的强烈认同、同情的机制,在这里也会产生变异。但这种变异并不会像希区柯克电影中的认同机制那样所导致的复杂化。观众对母亲的认同,在反转之后,造成的结果不过是更加的同情,强度的提升罢了。

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小个体,反智、愚昧,被强权势力侮辱,每日的生活不过是苟且偷生,当生活突然出现严重危机时,在源自血缘的本能性的母爱驱动之下,能做的不过是疯狂的挣扎求生。为不少影迷沉醉的结尾,母亲的夕阳之舞,渲染的是凄迷哀婉的华丽抵抗。而整部电影的真正内核,就是在控制观众的认同机制驱动下,让观众对母亲这样一个弱小个体疯狂抵抗的举动产生情感共振,继而对韩国社会的不平等结构进行批判。这其实就是韩国电影的国家主义美学,弱小个体自我悲情化的、一味死扛、扭曲至狰狞变态的抵抗。绝大部分韩国商业类型片、艺术片都无法跳脱这个美学怪圈。

这种反超越性、向心力极强的儒教威权系统在韩国畸形变异之下催生的局部的、特殊的、具体的、实际功利的美学叙事、政治伦理,与希区柯克天主教机制下对人性普遍性、整体性、超越性的自我反刍与忏悔,完全是两重境界。

这是奉俊昊学希区柯克真正的荒腔走板之处。

(首发于虹膜公众号)

 5 ) 电影真的是以余味定输赢

       奉俊昊的电影看的不多。一部《杀人回忆》,一部《汉江怪物》,《母亲》是第三部。原以为是一部催人泪下但是情节恶俗的亲情电影,没想到带给我的震撼远超于此。从金惠子拿起扳手杀了乞丐,徒劳地擦拭满地的脏血之后,我开始真正喜欢上这个有风格的导演。并且决定为这部影片写下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篇影评。
       看过讲亲情的片子不少,我也是每次看这种片子都会哭的跟个傻逼一样。唯独奉俊昊的《母亲》没有让我流出一颗眼泪。我想导演的本意也并非煽情,那种冷到骨子里的绝望紧紧地抓住了我的神经,甚至让我觉得嚎啕大哭一场并不能驱散这种冰冷,反而会让我觉得羞耻。就像面对一个极度悲伤的人,你无法拍着他的肩膀轻松地抛出一句:“不要紧,开心点。”我形容不好这种绝望,甚至不知道将这种感觉称呼为绝望是否恰当。只是觉得这部片子非常冷,让你恍惚觉得这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当所有的粉饰太平都烟消云散之后,你发现原来人生彻头彻尾竟是个“冷”字。
      影片的开场很是抓人。绝对可以进驻我的10佳开场。夕阳映照下的一片麦田,镜头慢慢拉近,一个看起来背负着巨大秘密的中年女人低着头缓缓走来,然后跳起了扭曲的舞蹈,此刻的音乐也配得很合适,浑然天成一般。不禁让我想起《杀人回忆》里也有一片金灿灿的麦田。似乎导演很喜欢麦田,可是站在这片麦田中的角色没有一个充满希望。宋康昊的一脸迷茫和不甘,金惠子的扭曲和痛苦。影片结尾也同样是一段舞蹈,一样是耀眼的阳光,扭动的身体,你看不清此刻母亲的表情,但是肯定感受到了她的挣扎和无奈。故事的发展很像是《杀人回忆》的补充版,一样是小镇发生了凶杀案,一样是误抓了一个傻子当替罪羊,只是元彬版的傻子要可爱多了。出乎意料的是,当真相慢慢浮出水面时,原来杀人犯真的就是元彬,而此时金惠子扮演的母亲也变成了失手杀人的凶手。金惠子饰演的母亲并不伟大,她只是做了所有母亲都会做的事情。我想要是我杀了人,我妈妈也一定会抡起扳手狠狠地砸向那个唯一知情的乞丐的头。让我动容的是金惠子去监狱探视那个代替元彬的傻瓜。当得知他没有双亲时,在整个事件发生后第一次痛哭。那是属于母亲的眼泪,没有当过父母的人是一定不能体会到那种心情的。我也愿意相信这一幕是最贴近影片名字的。
       
       最近在看讲解小津电影的书。小津说,电影是以余味定输赢。看得影片多了慢慢明白这句话的深意。有些电影看后一笑而过,并没有在心里留下什么瞬间。但是有些电影看过之后却能在心里留下痕迹,时不时便冒了出来,让你回想起当时的心情和天气。奉俊昊能做到。比如《杀人回忆》里,宋康昊最后坐在水沟旁的眼神,比如《汉江怪物》里父亲最后挥手告别的画面,再比如这部《母亲》里,金惠子片头的舞蹈和走在马路上失魂落魄的身影。
       的确,现在再反过来看当年的那些老片子,听时代的那些老歌,也一样会被击中,会感动会流泪。不管画面有多旧,歌词是否听得懂。有些东西总是共通的,比如母爱,比如善意,这是否就是人们常说的关于人性的东西。
      
       
        
       
      

 6 ) 血与火的母子悲歌

■一句话点评:面对被视为无法超越的《杀人回忆》,奉俊昊告诉世人他可以出乎所有人意料。


有智力障碍的儿子,记不清事情。含辛茹苦的母亲,千思百虑为孩子。儿子被当作杀人案件的嫌疑犯被捕入狱,周围没有任何援手,只有母亲一人去拼死抗争。铁窗泪、母子情,这样的题材放在中国,必定会催生悲情版的事迹。放到日本,前年刚好有一部《即便这样也不是我做的》,儿子被错抓,母亲极力为他争取机会,请到了负责任的律师相助。在《母亲》里,母亲并不是一开始就想铤而走险,无法回头。对她而言,那样的做法就显得过于非常规,不符合一般人的逻辑思维。她也找了律师,可惜对方贪钱且不负责任。她动用直觉判断,结果证实是假象。她被误导,虚惊一场。最后接近了真相,结果当即崩溃,酿成惨剧。

影片没有耗费大篇幅去渲染母子亲情,更准确的说,《母亲》一片并非要追求建立在母子关系基础上的依赖与信任,正好相反,看待里面的母子关系不能选择常态角度,一旦你这样做了,那么就被导演很顺利地牵着鼻子走了。在相同的场景里,母亲忙着手头的事情,双眼一直离不开儿子。虽说儿子就在不远处,也是个眉清目秀的大人了,可在母亲眼前,他依然是个稍有不慎就会出事的小孩。然而别人说她儿子是傻子,但这个小哥也不是智商全无。他知道很多事情,会抗拒母亲无时无处不在的出现,会向母亲证明自己有正常人的能力了。《母亲》遗留给观众的最大问题就是儿子到底傻不傻,有几分傻,暗藏了多少事情。

孤儿寡母的人物设置令人同情,儿子锒铛入狱,母亲悲痛无语,这完全是老天不公,法律不正。过了开场序幕,《母亲》就进入了找凶手时间,一个几乎所有观众都会感兴趣的话题段落。原因就在于多数人都秉持了善恶有别的天性定论,一定要把凶手绳之以法,不能冤枉好人。更何况影片用一些黑色手法去表现了不中用的警察还有贪得无厌的律师,这些令人厌恶作呕的嘴脸,成为了引发悲剧的根本原因。

可以注意下影片人物的出场顺序,高尔夫球场事件带出了警察,对儿子朋友印象不佳导致母亲有了怀疑对象,朋友的分析进一步误导了观众,母亲又借他来审问学生,所有的内容都是环环相扣,没有错漏。再到后面的垃圾老头和猥琐学生,他们的出场也完全是精心设置过的。老头就在指认现场的前景处,母亲在路上问他拿了把破伞。两个男学生一开始都是以背景人物出现,后面才有正面表现。就连警察嘴里的某个案件、女学生流下的鼻血,最后都成了关键的细节点。

奉俊昊也擅长指导群戏,《杀人回忆》里的案发现场,《怪物》里的混乱葬礼,《母亲》同样有类似的戏,指认现场后紧接着葬礼,一样的精彩独到。有恶搞的细节,像人模的头部掉了下来。有暧昧的细节,儿子脱下面罩和女学生招手示好。有影片必须的细节,母亲在现场发传单,争取民众支持。换到葬礼那边,家属故作悲伤的姿态,疯老太的出现,双方扯打,激化了矛盾。再到可以单独分出的段落戏,母亲的两次小屋探访都相当有代表性,前一次涉险过关,后一次万劫不复。朋友意外来访、游乐场审问两段更是采用了不同拍法,前面的阴冷诡异,后面的血腥暴力,奉俊昊掌握了如此的技巧,一点都不会有堆砌的嫌疑。处理过去时空的闪回闪念上,影片就好像在一道滑动门上任意穿越,在不同部分的讲述里跳来跳去。死者的现身说法,更加重了电影的悬疑气息。

《母亲》能轻松地把一般杀人犯罪片比下去,原因就在于它一直鼓励找凶手,也明确告诉观众有凶手,到头来观众发现原来凶手就在那里,是自己失去了判断能力。然而《母亲》不是一个推理片,它用了亲情伦理片的包装手法,母子情的存在让很多人失去了分析的依据,更加重了反思的难度。如何跳出母与子的泥潭,影片似乎给不出答案。当母亲用针灸让自己暂且忘却伤痛,随着车内的人欢歌起舞,记忆能否随之而去显然是个麻烦问题。在儿子身上,记忆表现为毫无征兆地出现,也毫无征兆地消失,他会不时记起,又时常忘记。那场大火,那个黑夜,母子的记忆之殇就在这里。他们无法离弃对方,也不存在伤害。从内在的血缘到外在的身份,由始至终,他们本就是一体,命运将他们紧紧地捆在一起。【……】

 7 ) 腐败 沉重

他似乎知晓了一切,似乎又遗忘了一切;她似乎知晓了一切,似乎又遗忘了一切。 所有的弱势群体都遭到了草率的对待,他们的利益是不被重视的,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也只能依靠直觉来解决这些不公平的事情。 迷案发生时的阴雨绵绵,以及结尾的温暖夕阳,智障,腐败,沉重的情感。奉俊昊的独特元素已经让人如此熟悉了,因此剧情不丰满的时候难免会让人觉得是这些元素的堆砌,导演的自我复制。个人感觉元彬演的不好。 母爱,究竟是疯狂的,还是伟大的,还是既疯狂又伟大的呢? 疯狂,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还是既褒义又贬义的呢?恨由爱生,恶由善生;杀人并不是单纯的善恶争端,这其中掺杂了太多情感意志人性,甚至母爱。

 短评

叙事更见功力,但还是封闭起来的世界;题材较《杀人回忆》少了些内涵,所以很多地方虽然处理得很微妙但却欠缺力量,回头再看就显拖沓了

8分钟前
  • 东遇西
  • 还行

比弱势群体更弱势的群体,是没父母的弱势群体....这所谓的“母爱”真的太讽刺了....

13分钟前
  • 怂囧小赫
  • 力荐

《杀人回忆》之后又一次逻辑的崩溃与常识的颠覆。最不可能成为杀人犯的弱者,却做出惊天骇闻的事,只是因为荒诞。但这种荒诞更像是这对母子的命运本身。开头与结尾两段母亲的独舞,是一个人与世界无缘的狂欢(《山河故人》结尾是否受本片影响。。。

16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终了,一针扎下,一场舞,但面对不是凶手的凶手时撕心裂肺的痛楚是否就此抹去?

21分钟前
  • 苇间疯
  • 力荐

金惠子独角戏,结尾挺厉害的,元彬长得帅也不是什么都能演,尤其是大傻小子,不如车太贤演的入味

23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迷案发生时的阴雨绵绵,以及结尾的温暖夕阳,智障,腐败,沉重的情感。奉俊昊的独特元素已经让人如此熟悉了,因此剧情不丰满的时候难免会让人觉得是这些元素的堆砌,导演的自我复制。个人感觉元彬演的不好

28分钟前
  • Orchid
  • 还行

当你所不愿意接受的事实即是真相时,该有多绝望?

3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吹毛求疵一下吧,那个女孩连拾荒老头都接?以她的姿色,拾荒老头根本就排不上队。

32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28/12/2018重看加满五星

3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A / 构图、运镜皆蕴含着极端残酷的浪漫。克制的叙事节奏达到了极佳的反类型效果。和《杀人回忆》比很难说哪部更优秀。没有后者广阔的维度,更专注刻画畸恋般入骨的亲情与痛不欲生的底层。最精彩的隐喻莫过于高处“晾晒”的尸体:他们自以为向世界伸出了求救的手,最终不过是徒劳的示众。

41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为什么那个老头也会出现在那个手机里呢?

42分钟前
  • Ephemera 嘉炜
  • 推荐

既要避免打人痛处,自己也要小心不要暴露。以前经常觉得自己作为纯粹的放养长大的小孩,能长得这么上进、善良、健康真是天赋异禀、运气非常(。),现在看来没准就是因为放养。人生的浮沉几多激烈,你可知广场舞大妈心底的负罪与伤悲:如果她跳得足够快,她的孤独就追不上她。青春期的混混最危险。

46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开篇不久,母亲喂药、儿子撒尿,母亲尽力遮掩那流淌一地的尿渍,而后来当她砸破拾荒老人脑袋时,她又忙不迭地拼命擦拭地上的血液,她的所有习惯动作都在示范如何抹去,她一定会扎下那一针。

49分钟前
  • Alain
  • 推荐

母亲用爱心浇灌下的恶之花,前后的舞蹈很诡异却很贴合心境,奉俊浩没有让我失望

52分钟前
  • 二甲
  • 推荐

母爱,究竟是疯狂的,还是伟大的,还是既疯狂又伟大的呢?疯狂,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还是既褒义又贬义的呢?

55分钟前
  • 不许没未来
  • 推荐

金惠子饰演的母亲让人毛骨悚然。两个犯罪嫌疑人的寓意再明显不过:先天智障的孩子作为弱势群体,其被牺牲的命运一开始就注定了;所不同的是,其中一个有着疯狂爱他、会为他付出一切的母亲。

6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所有的弱势群体都遭到了草率的对待,他们的利益是不被重视的,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也只能依靠直觉来解决这些不公平的事情

1小时前
  • 卡卡同学『弗洛Y德』
  • 力荐

他似乎知晓了一切,似乎又遗忘了一切;她似乎知晓了一切,似乎又遗忘了一切。

1小时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两次震惊,一次是在母亲杀人,二次是在儿子递给母亲针灸盒。

1小时前
  • 宇宙塑胶魔怪
  • 推荐

一头一尾两段舞蹈,改变了我对广场舞大妈的既定偏见。如果她舞得足够快,她的记忆就追不上她。

1小时前
  • 刘康康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