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沉尸

犯罪片法国1960

主演:阿兰·德龙,莫里斯·罗内,玛丽·拉福莱,埃诺·克里萨

导演:雷内·克莱芒

播放地址

 剧照

怒海沉尸 剧照 NO.1怒海沉尸 剧照 NO.2怒海沉尸 剧照 NO.3怒海沉尸 剧照 NO.4怒海沉尸 剧照 NO.5怒海沉尸 剧照 NO.6怒海沉尸 剧照 NO.13怒海沉尸 剧照 NO.14怒海沉尸 剧照 NO.15怒海沉尸 剧照 NO.16怒海沉尸 剧照 NO.17怒海沉尸 剧照 NO.18怒海沉尸 剧照 NO.19怒海沉尸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6 05:08

详细剧情

汤姆(阿兰·德龙AlainDelon饰)是一个穷小子,最近,一桩好差事找上了门,好友菲利普(莫里斯·荣内特MauriceRonet饰)的富豪父亲找到了汤姆,希望他能够替自己找回成日在外风流潇洒的儿子,作为回报,汤姆将得到价值不菲的报酬。循着菲利普的踪迹,汤姆来到了拿布里,见到了菲利普和他的未婚妻玛奇(玛丽·拉福莱MarieLaforêt饰)。菲利普纸醉金迷的生活让汤姆十分羡慕,玛奇的美丽和温柔更是摄取了汤姆的心魄,一个邪恶的念头应运而生。一次出游中,汤姆设计杀死了菲利普,之后,为了掩盖罪行,汤姆又杀死了菲利普的好友。一个谎言,要用无数个谎言来掩盖,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后,汤姆终将面临审判。

 长篇影评

 1 ) 怒海沉尸——杀死我成为你

    这是部冷漠且捉摸不透的电影,我们已经对《天才瑞普利》的小说以及安东尼•明格拉的版本耳熟能详,但雷内•克莱芒的《怒海沉尸》为故事注入的法国式的轻巧暧昧依旧让人感觉陌生。
    派翠西亚•海史密斯所写的小说《天才瑞普利》出版于1955年,一开始只被视为纯粹的娱乐读物。后来,人们才意识到书中那些堕落的幻想可以被理解成为战后美国版的《基督山伯爵》,或者说,至少让战后的美国人对汤姆•瑞普利的被剥夺感以及无限膨胀的欲望感同身受。
    《怒海沉尸》是个超越了道德判断的故事。汤姆•瑞普利,一个聪明狡诈美国“食客”;菲利普•格林里弗,一个自大讨厌的花花公子,最开始这只是段充斥着胡闹显摆的不平等友谊,随后故事却急转直下变为“摆脱自我的欲望”、偷窃身份以及谋杀。但必须说明的是——我们的“反英雄”汤姆•瑞普利绝不是恶魔,不是什么让精神学家临床分析的样本,他只是偏执的想要一切都最好——不过,必须以欺骗或者毁灭他人为代价。小说结尾处更是以瑞普利的胜利点明了一条真理:你能得到所有想要的,只要你愿意杀人并且足够聪明能掩盖住罪行。
    我们忍不住将《天才瑞普里》与《怒海沉尸》相比较,安东尼•明格拉煞费苦心的加入瑞普利的悲恸以及描述他对犯罪的无比渴望,而雷内•克莱芒似乎对瑞普利的动机不怎么关心,他更精密而冷静,热衷于炫耀着类型片的技法。或许以现在观众的标准看来,《怒海沉尸》太过举重若轻,优雅却难以让人感同身受。不若《天才瑞普利》那般直白展示所有的残忍、嫉妒、无法平息的欲望以及疯狂的算计。
    《怒海沉尸》充分的显现了雷内•克莱芒作为一个技术派导演的细腻与精巧。影片一半是瑞普利的眼镜观察到的世界,冷静,但是阳光绚烂,手提式镜头中的意大利景色更是充满流动性。另一半则紧紧扣住希区柯克式的主题,从背后拍摄的镜头似乎在暗示瑞普利对他所做的一切毫无悔意。如果说雷内•克莱芒确实想给予这个故事及瑞普利的心理些解释,那么大量的特写镜头似乎能透露出端倪,年少的阿兰•德龙俊美的外表,掩盖在睫毛下闪烁的迷人眼神,让瑞普利更像是布列松电影中的人物,天真固执,一心想要对付世界的不公。
    并不让人意外,影片忽略掉了故事中暗含的同性欲望。原著(以及明格拉版本)中迷人却又空虚的富家公子迪克变成了影片中娇惯恼人的菲利普——他简直是在找死。瑞普利-菲利普-他未婚妻玛吉的三人关系更似乎秉承了法国电影中感情的游移与不确定性,你怎么理解都成。
    最后,《怒海沉尸》改变了小说的结局,当菲利普的拖船被拉上岸,而他腐烂的尸体顺着纠缠螺旋桨的绳子一起浮出水面。即使如此,汤姆•雷普利也像个胜利者般走向前来的警察。
    《怒海沉尸》是对雷内•克莱芒的导演事业有着决定性意义的一部电影。克莱芒开始是以摄影师的身份进入电影界的,随后,他拍摄了一些纪录短片以及纪录片风格、宣扬“法国抵抗运动”的电影《铁路战斗队》(1946年)。他最初赢得现实主义大师的声誉是由《禁忌的游戏》(1952)以及小心谨慎改编左拉原著的《洗衣店女人的一生》(1956年)带来的。但以《怒海沉尸》为转折,克莱芒开始抛弃了纯自然主义和宣扬人文精神的影像方式,开始探索更深层的人性(或许也因此,克莱芒没少被他的新浪潮同僚们攻击)。
    但有意思的是,纪录片的经验一直影响着雷内•克莱芒的创作,比如片中瑞普利杀死菲利普的段落就是以即兴的方式拍摄的,克莱芒说,他能感觉到每个演员都已经“明白了”情节,所以没必要把它们写出来,让演员顺着情绪发挥最好。结果,这场戏短促却充满了爆发力。

派翠西亚•海史密斯作品:

火车怪客(1951)希区柯克导演,这部阿加莎•克里斯蒂式的缜密故事成为希区柯克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美国朋友(1977),维姆•文德斯导演,改编自瑞普利系列第二部《瑞普利的游戏》。
告诉他我爱他(1977),克劳德•米勒导演,改编自小说《甜蜜的恶心》
意乱情迷(1987),克劳德•夏布洛尔导演,改编自小说《猫头鹰的哭泣》。夏布洛尔将弗朗茨•朗式黑色冷酷笔法的剖析命运的扭曲,使其代表作之一。
天才瑞普利(1995)安东尼•明格拉导演。
瑞普利的游戏(1999),莉莉安娜•卡瓦尼导演,约翰•马尔科维奇的这版相较起来类型化很多。

 2 ) 观影随感

这是作者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天才雷普利》的1960年电影版,片名英文为purple noon。
与1999年安东尼明格拉的《天才雷普利》电影版本不同的是,这版《怒海沉尸》更为侧重展现人性的恶是多么没有理由,人性是如何贪婪,以及雷普利本人是如此聪明、如此幸运,没有展现雷普利对于菲利普的同性痴迷。在杀死菲利普之后,次次能逃脱警察和熟人。直到片中最后,已经看到船后菲利普尸体之后,警察让女仆叫雷普利过来,而雷普利兴高采烈的过去了,片子到此,戛然而止,我们没法猜测雷普利的结局,有可能他被绳之以法(这是普世观念:正义得到伸张,杀人者必将付出代价),但更有可能的是雷普利凭借着自己的狡猾和机智又逃脱嫌疑(这才是现实中,会发生的事情:杀人者逍遥法外,正义迟迟不来)。
而安东尼明格拉的版本,更多展现了菲利普的自私、残忍,让雷普利最后忍无可忍、恼羞成怒,最后铤而走险,杀了菲利普,某种程度,这是雷普利的杀人行为做辩护,雷普利选择杀害菲利普是被逼无奈,是不得已而为之。
但其实真的是这样吗?
雷普利靠撒谎获得接近菲利普的机会,却被菲利普发现其各种欺骗行径,甚至是被菲利普发现雷普利对他有同性的情愫,并惨遭拒绝之后,然后雷普利为了掩饰这一切,选择杀死菲利普,然后是发现真相的胖朋友,还有自己的同性恋人。
雷普利是一个聪明、幸运的家伙,同时还是一个极端残忍,喜欢扮演上帝,视别人生命如同草芥的冷酷的、反社会人格的人。

1999年的裘德洛与1960年的菲利普扮演者,很神似,可能选择裘德洛来扮演的主要原因吧。

阿兰德龙果然不愧是“欧洲第一美男”,真得是太美了,同时又有点阴柔。
阿兰德龙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一举一动总是那么“优雅”,脸庞是那么迷人,但是他内心却是一个早已“腐烂”的人:他一举一动的看似“优雅”,掩藏不了他的粗俗、残忍、冷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怒海沉尸》的导演,很好地捕捉到了他这些特点。

 3 ) 最冷的海

最冷的海
是阶级

雷普利不是个好人,但他一开始是怀有善意的
他是菲利普的父亲顾来的,那是份工作,他没有任何目的
他对菲利普的友情和对玛姬的爱情都是真挚的,可能是他一生最深的一次

但是他太天真了。纸牌屋里有一句名言,接近权力让人以为拥有权力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喜欢吹,我朋友有什么什么

雷普利看见了另一个生活,美好资产阶级仿佛为他打开了大门,我把自己想象成菲利普,一个富二代,拥有美女玛姬
这认识几天友情和爱情是真的,还只是这幻想生活的一部分,仁者见仁

但是资产阶级对他说no
那对男女都不信任他,只是高高在上的表示自己的风度
那个胖子更是把瞧不起和怀疑写在了脸上
他不会签字,叫不出酒的名字,他不属于那个世界

在船上,菲利普和他穿的一样
其实他杀死的就是他自己
杀死自己,然后变成别人,这是通过阶级之海唯一的方法

他当初可能用同样的方法从流落街头的阶级里爬出来

对比那些生出来就拥有一切的人,他们显得愚蠢无能,从不尊重别人
他们的斗争也是残酷的,一不小心,就被不知名的野小子拉下马
阶级之海,只有沉浮

雷普利不会成为菲利普,但会成为他爸爸

 4 ) 真谛与真相

二者时常相偏离,在爱情上,因为进入的时间差。
例如我老就想不通,为何玛姬就爱上了那位暴躁的二代?
简直没有道理。
但是容易的是爱上,难的是坚持,不是吗?
显然更阔的人更容易挥洒他的性情,使人容易觉得,诸多感应与行动,他只是非不为也,非不能也。
至于没钱的人,那显然另说。
但是即便如此,流浪野望青年的反拨也没有十足的理由。
所以他俩合该去死,一个为他的粗心,一个为他的狠心,——留下玛姬一个人尖叫。

虽然看内容是个通俗电影,阔少美女各一极,然而终究以不平青年为主角。
这么看,也算公平了。

祝大家幸福。

 5 ) 影史上的两分钟灵魂出窍,一只最美的兽在西西里海岸出没原创 张三的歌 面包和葡萄酒 3月31日

杀人犯和被害人的女友来到位于西西里海岸的老城喝咖啡。

六十年前的谋杀悬疑片《怒海沉尸》在故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来了这么一段,接下来的两分钟推开影史上最不可思议的跑题:男人突然站起身来,我要去散散步,把女友抛在一边离开。帅气逼人的杀人犯离开女友,并没有从事与犯罪有关的任何行动,也没有积极构思犯罪计划,而是逛起了位于老城边上的生鲜市场。只见这位帅哥穿着白衬衫,随意在肩上兜搭着外套,在腥臭咸湿的市场里走走停停,兴之所至与摊主各种聊天,接过剥了壳的牡蛎肉放入性感双唇。香烟总是缭绕着他的脸,嘴角一抹无可调和的疏离与羞涩,脸部犹如大理石雕塑般投下阳光的阴影,西西里海风吹乱金色的发,星样的眸子映衬着西西里海湾之蓝。音乐像是扬琴与钢琴简单敲击的打击乐节奏响起,与老城市集上市井往来之声互相唱和。帅哥就这样毫无目的地闲庭信步,摄影机很难离开他的脸。

这毫无头绪的两分钟被放在了两次杀人之间,长达两分钟的独自闲逛,毫不相干的生鲜市场,毫不相干的人群来往,他甚至没有她陪同,这位他最想得到的女友就在身旁。若说其是展现人物内心表现杀人后紧张情绪的平抚,看过影片的人都会认为相当勉强,杀人犯也就是男主角,是一个毫无感情的天才。同时,这两分钟无论从叙事角度还是镜头语言都更像一段可以独立成片的纪录片,忠实记录西西里岛的世人如何带着虔敬的神情迎接天神降临人间,神对世人如何嘘寒问暖、享受人世供奉。

还是那两分钟。帅哥身后的蒙吉白罗老城的圆拱门进进出出着西西里居民,文艺复兴开始,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然而——也许文艺复兴以降,人们再也没有见过如此天神般美男子,尤其他的侧颜——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调和着一丝邪性。鲜美流淌的美男子与古老嘈杂的蒙吉白罗老城,两者相互被观看,在镜头里一起迸放着久已遗忘的来自远古极乐世界希腊的古典遗风。

“王座、神庙今安在?

交错的觥筹何处觅?

何处是满斟的琼浆玉液和取悦于诸神的颂歌?

何处、何处还闪耀着远播的神谕?”

荷尔德林诗歌《面包与葡萄酒》,王座神庙已倾颓,唯天神再次降临人间。人群或远或近地伫立,悄悄打探着瞻仰着美男子,他是来自希腊的纳喀索斯吗?人群越聚越多,警察不得不维持起了秩序。大家都要争相观看美少年,就连海鲜市场的鱼,嘴巴尖尖的旗鱼,赤身裸体的老板鱼,都睁大好奇的眼睛,万鱼空巷地想一睹美男子风采。

这部电影的很多宣传海报选用就来自这两分钟,包括六十年来谈论此剧的很多影评人。但是对这两分钟背后深意的谈论却远远不够。把这两分钟情节剪掉完全无关宏旨,客观说剧情更为紧密。这完全就是一段天外飞仙、灵魂出窍,一段不能被又不能不被影史原谅的失魂落魄的两分钟。影史能够缺席这两分钟吗?

导演雷内·克莱芒是法国人,他把这两分钟或者说用纪录片手法刻意打断故事片叙事节奏,或者说将一部名为希腊古典美复兴的纪录片强行剪接进悬疑片。无论哪种,似乎都无法掩饰导演的灵魂出窍,但我还有一种更为夸张的说法,这两分钟纪录片才是主片,而剩下的96分钟都是插曲。

没有这两分钟,电影史何以以加强音得到一位名叫阿兰德龙的男人?没有这两分钟,本片构思如何精巧也无法令观众这样坦然接受冷血杀人犯;没有这两分钟,如何让世人知晓因迷恋而灵魂出窍能如何让人原谅?没有这两分钟中的阿兰德龙,本片将无法超越道德欣赏。

这个令导演克莱芒灵魂出窍的美男,就是阿兰德龙。这是阿兰德龙进入演艺生涯的第一部电影,按照媒体说法,这个精致又冷峻,阳刚又阴郁,又美又浪的男人从此吸干法国男人的血。

虽然大家恍然大悟,但我要说24岁的阿兰德龙像极一只美丽的小兽。皮光水滑、柔韧灵巧、狡诈残忍、毫无灵魂,他像一只美丽的兽出没在西西里海岸。导演怎么忍心让如此销魂的动物只服从于杀人犯的人设,浪费是另一种谋杀,他必须被万众瞻仰、被整个西西里瞻仰、被穿过文艺复兴的历史瞻仰,甚至一切有生命之物和没有生命之物瞻仰。不是吗,蒙吉白罗城阳光里静静的秤,地上被斩首的鱼头不都对美男子瞪着眼睛吗。阿兰德龙配那不勒斯老街,众生颠倒,万众瞻仰美男,镜头瞻仰万众,影史瞻仰着这段六十年前就注定的经典。

那不勒斯海湾的光线,那不勒斯的天空独一无二,让人想起贝里尼的音乐。导演克莱芒唯独没有谈及他对美男子的迷恋,然而他拍摄他大量侧颜,从右到左,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尤其是右侧颜。

1960版法国和意大利合拍的《怒海沉尸》尽管有如此出格的意外情绪,但六十年来还是被放在悬疑片的框架内反复讨论,毕竟这部电影主题是讲一个天才如何杀掉好友从而谋取他的身份的故事,阿兰德龙饰演的就是这位天才杀人犯汤姆。1999年美国翻拍此片名为《天才瑞普利》(采用原著名),无论从情节还是选角还是调性,都无法与《怒海沉尸》相提并论,无奈后者导演安东尼·明格拉名气太大(《英国病人》导演),反而让《天才瑞普利》比《怒海沉尸》的讨论度要高很多,豆瓣上也居然还要高出0.1分(《天》8.2分,《怒》8.1分),我认为二者分数相差不止1分,这是一次误判。其实前者导演雷内.克莱芒也是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的获奖大户。

还有一个误判,《怒海沉尸》被始终作为悬疑片和道德片讨论,作为悬疑片该片尚有不少漏洞,作为道德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见证又是原作者派翠西亚·海史密斯(据说是个伟大的悬疑小说家)最想超越的。

“是默默承受那无情的命运的暴虐的毒杀?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在奋斗中扫清那一切,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俊杰大才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得势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

哈姆莱特这段历史独白似乎是为天才杀人犯汤姆量身定制,如果把汤姆定义为命运不公的叛逆者、对抗者、清扫者的话,而后来的很多影评人无法承受太美丽的阿兰德龙和太轻巧、毫无悔意的杀人所带来的巨大撕裂感而不得不把汤姆上升为因被侮辱和被损害而起身反抗命运的人,以此回避对杀人犯本身歌颂带来的巨大不道德感。就连导演克莱芒本人在一次采访中也向公众透露,他多处参考了伟大陀翁的《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怎么说呢,技巧——以唤起观众对汤姆的同情,“怎么让汤姆讨人喜欢,侮辱他。”仅就技巧而言。

但克莱芒自身是矛盾的,他既不愿意博取观众廉价的道德感,这点从他从不塑造汤姆内心,也不交待他的人生来历得到应证,他也不愿意或者不敢留给影史一个口实:他以某种轻巧暧昧越过道德藩篱,食色性完全压过正义天平之一端,克莱芒害怕被道德口水淹没,毕竟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所以影片结尾处,克莱芒不得不匆匆暴露尸体,将警察遣送上海滩,我们美丽的男主角正在那里正午艳阳下情色迷离,一边啜饮着“最好的”饮料,一边喃喃自语“最好的,最好的。没有比现在更好的了。”汤姆起身接电话,正午阳光、海岛、花伞,死亡的黑帆。一切嘎然而止。

克莱芒留下一个开放式结尾,杀人者有可能继续逍遥法外。但仍然受到原作者派翠西亚的诟病,她反对让天才罪犯落入法网,一个超越道德判断的故事,不仅不涉及正义,还应反复论证,你可以得到最好的只要你足够天才而不被抓住。我也觉得克莱芒的结尾完全是一种折衷主义,两面不讨好。如果把结尾取掉,《怒海沉尸》可以得到8.5以上的高分,就凭一只最美的兽在西西里海岸出没。

《怒海沉尸》高潮是三只美丽的兽海上狩猎的故事,是生命对死亡进行报复的故事,是原始生命伟力之美的故事,总之不是道德故事。

男主角汤姆是另一个美国人菲利普的食客,两人如影随形在西西里一带鬼混,在罗马和蒙吉白罗来来去去,菲利普的女友玛姬住在蒙吉白罗一处海边别墅。他们四处游荡无所事事,戏弄瞎子调戏醉妇,表面两人亲密无间不分彼此,实际由于两人巨大的出身和财富落差,菲利普内心十分轻视汤姆,高兴时让他分一点残羹剩炙,不高兴则时常出言轻侮,有一幕戏汤姆穿上菲利普全套行头对着镜子喃喃自语,模仿菲利普的声音和神情说着对其爱人玛姬的爱语,这是片中汤姆对菲利第一次窃取身份,窃取他的衣服、声音和神情——在镜中。其实菲利普也在镜中,在匍匐的汤姆身后,他挥动了鞭子。

但他依然邀请他出海,和女友玛姬一起。那不勒斯的蓝,正午阳光的金,白墙粉墙,他们出发了,一场真正的海上猎杀开始了。三只美丽的兽,都有着微褐色调着蜜油一样的肌肤,和阳光与海洋互相反射着,在挂着白帆的游艇反复出没。男配菲利普的扮演者莫里斯·罗内也极具法国情调,双眼深沉,有点像斯巴达克斯,极具古希腊之高贵肃穆之美。女主角玛姬的扮演者玛丽·拉弗莱颇具新浪潮气质,撕去了娇脆的甜蜜,带点审慎的目光,如果男人愿意甜言蜜语依然俯首帖耳。一切杀戮争夺的目标都指向玛姬,她是最好的,菲利普这样认为,以窃取菲利普身份为目标的汤姆必得这样认为。真是一出美丽的充满原始洪荒的戏,三只兽在原始生命力澎湃的海洋上互相嬉戏,超越了原始森林里人类体力的比拼,更是心理试探智力比拼,力与力的角力。

夜晚,一切安睡,等待时机的兽动了。阿兰德龙像一只矫捷而悄无声息的爬行兽,一步步爬向他的猎物——玛姬,随后穿衣镜打开了,镜中反照出熟睡中的菲利普——他只是汤姆要得到猎物必要清除的路障。真实世界只能存在一个菲利普,汤姆准确地把耳环放入菲利普外套中。这只耳环早在他俩罗马调戏醉妇时就被汤姆暗藏在手,可见杀掉菲利普取而代之并非汤姆一时兴起,或者仅仅是被曝露海上烈日灼伤后的激愤之举,汤姆杀心早起,只待时机。这点从两人最后关头对话得到应证,你拿着我的银行存折,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回去,是的。你会被抓住,我想我不会。

玛姬被气走了,剩下两只兽独自面对海洋,死亡的帆挂起来了,可是死亡的脚步如此轻柔,像海浪温柔的拍打。Nino Rota西西里式音乐响起来了,比起《教父》配乐的宏大,吉他、钢琴、小号、口琴、萨克斯风用得相当克制,若有若无像流淌的轻雾,法国人的调调。

二只兽只能存其一。深蓝色的海面上,身着蓝衣的男人略有所思地盯着另一个身着蓝衣的男人,那个男人正侧着脸在微笑,嘴中喃喃,带着一丝模仿者的羞涩,汤姆被菲利普要求再模仿一次他自己。菲利普不相信汤姆真的有能力取代他。男人沉思的脸占掉大半个镜头。

打牌赌表。汤姆温柔地把表贴近耳畔,这是他唯一的财产。汤姆给了菲利普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然而后者使诈。最后一次对话,你不可能一整封信都模仿我的笔迹,我可以用你的打字机。我把它(打字机)扔掉呢?那你就太蠢了。菲利普试图捡起他使诈的那张牌,他以为一切还是游戏。匕首。一切都结束了。玛姬,菲利普大叫一声,一滴血都没有。一艘白船驶过对面。死亡的白船。

片刻慌乱后,汤姆回舱换上菲利普的衣服,甩头啃一口桃子,生之蜜汁四溅。这是一次终极窃取,从此我就是你。

杀人前静静等待时机,杀人后如饿狼般进食,兽的行径,食人习性。第二次杀人依然如此,杀掉弗莱迪(菲利普朋友)后汤姆从烤箱内拿出烤鸡如饿狼般进食,然后静静等待天黑后抛尸时机,地上是已经死亡的胖子弗莱迪,墙上是一副不知出处的油画人物,汤姆如画中贵族一样,两人都袖手望着这个世界。

“报复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他享受了一种艺术家创作时的愉悦。”导演帮天才汤姆辩解,但其实影片真正的艺术性部分来自兽性的原始美,兽与美的混合,阿兰德龙完美演绎原始兽性与现代男美的完美合体,设置于海上的精巧干净的对垒与猎杀,两名男美的一次次合体,才有导演的天降神兵、神来之笔,让一段似乎可有可无的情节成就影史上一次著名沉沦。当然最美丽的兽依然是出没于西西里海岸的阿兰德龙。

“我爱回忆那些赤身裸体的时代,

福玻斯爱给雕像抹上一层金色。

那时,男男女女度着轻松的生涯,

真是无忧无虑,

也不弄虚作假,

多情多意的天空抚爱他们的脊梁,

锻炼他们身上重要器官的健康。

······

今天的诗人,

如果他要想象出这种自然的伟大,

置身在男男女女露出他们裸体的场合。”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赞美古代黄金时代和原始人性,导演克莱芒显然继承了传统。作为老欧洲的印记,克莱芒明目张胆地灵魂出窍,这是计算到毫厘的好莱坞学不来的,美国佬学不会欧洲人的调调。

至于汤姆对玛姬的爱,我觉得要没有太多讨论必要,争夺并非是为了爱。可是两人在蒙吉白罗城边,那颗美得不像话的开满红花的大树,衬着老街的白墙,苹果绿大巴开过来,汤姆跳上车,一身白裙的玛姬留在原地,萨克斯风温柔地吹着。

如果有一天我来到西西里,来到那不勒斯,我一定要到海鲜市场逛一逛,然后要一杯咖啡放在红红的小圆桌上,每人一份意面,再来一瓶Ruflino,不两瓶。在那不勒斯黄昏的清甜中,清咸的海风中,伸直一条长腿,就像坐在玛姬房间的阿兰德龙,然后无关道德、毫无悔意地回想那两分钟:成就阿兰德龙的两分钟,让右侧颜永恒的经典一刻,也是让观众对西西里梦牵魂绕之所在。

 6 ) 阳光明媚的电影

       相比于“怒海沉尸”,直译片名“阳光明媚”更为适合。影片色彩艳丽、人物光鲜、风光旖旎,就连杀人也是那么光明正大、行云流水,仿佛艳阳下最正常不过的活动。正如一则短评所言,“将犯罪拍摄得写意而明媚”。阿兰·德龙长了一张英俊帅气的脸庞,而黝黑的肤色和瘦削的颧骨又显出一丝纯朴与粗粝。覆盖着长睫毛的蓝色大眼睛扑闪着,眼神时而无辜、时而轻佻、时而深情,让人情不自禁想去原谅他的一切行为。他的形象确实很适合扮演这种出身底层、聪明伶俐却又心机深沉的年轻人。
      记忆中自己看过的二战后拍摄的影片大都有着色调明亮的画面,如《茜茜公主》《埃及艳后》《尼罗河上的惨案》。所以看这部同样明艳如风光片的电影时心中难免升腾起浓浓的怀旧感——年幼时对西方世界的印象与想象不少来自于这些影片。它们埋于心底,很长一段时间内如茫茫大海上的灯塔,虽然灯光遥远而微弱,却带给人希望与安慰。看着这部56年前的老片,听着上译厂舞台感浓郁的配音,以及从小就熟悉的童自荣老师的声音,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一切皆有可能的年纪。
       片中有一场景是在意大利,人群抬着圣母像举行庆祝活动。画面左边一男子正迎着镜头走来,突然间脸露慌张,微微踟蹰后将脚步偏到一边,略带犹豫地继续走着,表情明显已有些不自然。明眼观众一看就知道这是个因无意间发现摄影人员而手足无措的普通游客。当代影片中的行人们早已习惯了面对镜头若无其事大步如风。而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不少普通人也像今天发展中国家的边远小镇居民一样拙朴可爱吧,呵呵!

 7 ) 在上帝面前,掉头而去

2017年刚开始的几天就一口气看了《艳阳下》,《朋友再见》,《神机妙算》,并重温了一遍《红圈》,基本奠定了今年的基调。因为太过激动,太动感情以至于一想起来就心力透支,所以一直拖到现在冷静下来才写影评。这部电影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主角不完全是书里的Tom Ripley,更不是马达的那个Tom Ripley,而完完全全是阿兰德龙的雷普利。一个对所有人都那么温和,对每个人都很好的人,内心里却是彻骨的冷漠。也许正是这个反差深深迷住了我吧。
       不能忘怀那样一个Alain Delon,一个Tom Ripley。他的魅力就在于冷漠。如果他还会起波澜,如果他内心深处归根结底还有除了他以外的其他人,雷普利就不是雷普利。如果Ripley一开始动手的时候受了情绪的影响,如果他不是出于自己的思维而是因为爱恨情仇,一时冲动,或迫不得已,他就不是雷普利,而无异于任何一个谋财害命又因自己的所作所为惶惶不可终日的平庸者,就不是天才。一个在感情上和常人一样细腻,会因为谋杀而暂时精神恍惚的人,绝做不到在警察面前一丝不苟,充当双料骗子而从不露馅。Ripley也有失误的时候,但从不是因为情感。Ripley的悲哀不在于通常意义上的罪恶,不是没有人爱他或者不爱任何人。Ripley的悲哀高于他本人的感受能力,因此他自己也并没有悲哀这种情感。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个天才,有能力支配身边的一切人,知道自己配得上谋杀得来的地位。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他是天才雷普利。默默无闻,埋没一生,他是天才雷普利。Ripley不爱任何人,也不需要任何人爱他。我个人看来,甚至在这部电影里,Ripley也不爱Marge,他最终攻略玛吉只是需要得到一切Richard,或者在这部电影里,菲利普有的东西,包括爱情,因为他值得。他在镜子前说的那些话只是单纯的模仿。尽管这个雷普利与玛吉最后柔情蜜意,我毫不怀疑假设尸体浮上来的时候只有他们二人亲眼所见,雷普利不需要怎么思考就会扭断玛吉的脖子。Ripley不仅会为了自己牺牲所有人,而且是毫无罪恶感地牺牲任何人。假设这世界上有一个人以为自己可以用真情感化雷普利,到了危机时刻,需要杀人灭口的时候,Ripley还是会游刃有余,不为所动,并在一切都处理干净之后长出一口气,对着窗外的艳阳天点上一支烟。就像刚刚杀掉Freddy之后,在那间躺着尸体的房间里默默吃完房东送来的鸡,就像书中的Ripley望着弗雷迪的尸体无动于衷地说:
        你可是你自己龌龊想法的牺牲品。
        所以Alain Delon的Ripley是那么完美。无声无息中定下了计谋,甚至已经把刀摆在身边的时候还在纸牌游戏中给了菲利普最后一个机会,或者给自己最后一个借口。菲利普不出意外地因为习惯了欺压雷普利失去了这个机会。完美的雷普利,面对警探的时候连睫毛都不动一下。完美的雷普利,弗雷迪的尸体和篮子里的食物一起倒在地上,和无助而凄惨的肉鸡如此神似,与雷普利吸食他谋杀的人何其相似。完美的雷普利,走在集市上的时候每一条死鱼都仿佛死掉的同学,在水底的菲利普,表情是痛苦的,还是诡异地笑着,还是如同熟睡的?连观众都不得安宁,雷普利不屑一顾,对可能跳出来作祟的良心冷漠到不可思议的地步。那杆如同代表法庭和正义的天平的秤,仿佛一个上天刻意降下来恐吓罪人的征兆,在任何一部电影里都可以让主角心烦意乱,雷普利眼神空泛,掉头离去,与对待警探和良心无异。天才雷普利!对天网冷眼相待,冷漠地抬头望一眼上帝,抽身而去,无动于衷,甚至不屑于蔑视。
        那么Ripley的悲哀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原著只是一篇悬疑小说,而艳阳下是一部悲剧。Ripley的悲哀是与命运的斗争。是一个穷途末路的人砸碎了命运的枷锁,抛弃一切也毁灭一切,咬断无辜者的脖颈吸食血肉,然后向命运露出自己血淋淋的獠牙微笑:我的牺牲品,就是你的。因为这是个不公的世界,我无力去砸碎它,但为了它不妨碍我,我可以不择手段。
        Ripley误入了一个他本来见都见不到的贵族的世界,这个世界和其他的一样,充斥着庸人甚至是恶人。同样的一个人放在不同的背景下,人生就会截然不同,如同雨果所说,这个人有钱,人们叫他佳公子;这个人没钱,人们叫他流氓无赖。但Ripley,除了Ripley没有任何东西能觉得Ripley是谁。闯进了自己不属于的阶级,被没有资格享用(他坚信)自己应当拥有的东西的人包围,被当成玩物,被冷落和嘲笑。按现行的标准他是个失败者。Ripley可以忍耐所有,但一个对所有人微笑的人,可以流所有人的血。我甚至相信如果把他放在菲利普的背景下,他真的可以做一个更好的人。然而Alain Delon的Ripley失败了。艳阳下Ripley含着笑容去接那个判了他死刑的电话,自以为是个胜利者。他当然会失败,因为世界不允许这样的手段获胜。但为什么和Ripley相伴而生的,永远是那段伤感的音乐,悲伤的钢琴?Ripley,当那个电话把你从天堂打入地狱的时候,你还是会以这样的冷静,在艳阳下抬起头来,冷漠地望着审判了你的上帝和最终胜出了的命运,和伴随你的钢琴声一样,露出一个伤感而冷淡的笑容。
        结束了,但是你以为你赢了吗?从我挣扎的那一刻开始,你就步步后退,一败涂地。你夺取了赢家的名义,但是我,你是打不倒的。
        Ripley走向地狱的时候心满意足。
        一个美丽的Tom Ripley并不是一个温柔深情但会杀人的Ripley,那是女性观众的白马王子。Ripley的美丽在于冷漠,不会表现出来伤害任何人的感情,而只会摧毁一切障碍铺平道路的冷漠。不需要担心这样一个Ripley会不真实,Alain Delon已经展现了他最鲜活的一面。那是我认为Alain Delon在整部电影里最宝贵的一幕。年轻美丽的Alain Delon有点孩子气地套上同学的全套衣服,理好头发,望着镜子里那个焕然一新的自己,闭上眼睛贴在镜子上,给自己的倒影深深一吻,宛若希腊神话的美少年Narcissus,也早早埋下了伏笔:这个孩子一样的美少年,在这个恶意的世界上,只爱他自己。就像这个阳光灿烂但暗藏杀机的电影本身,温暖美好,令人迷恋,心里裹着的是你触及不到的冰冷。
        此后每次见到这个镜头,都无法控制地泪流满面。

 8 ) 艳阳高照

雷内·克莱芒导演阿兰·德龙主演的老片,法语原题为《艳阳高照 Plein soleil》,出自影片最后瑞普利先生惬意的躺在海滩躺椅上时发自内心的抒情自白,影片出品于1960年。原作是派翠西亚·海史密斯的小说《天才瑞普利》,另有1999年拍摄的同名作电影,由马特·戴蒙主演。

本片是阿兰德龙的成名作。讲述瑞普利先生怎样天才的计划杀人、窃取死人的身份,然后千方百计隐瞒真相迷惑众人。故事结局当然不能说。

除了阿兰·德龙俊朗的外表出众的演技,另外克莱芒的导演,简·拉比尔的摄影以及电影配乐在当时都获得了一致好评。片中还有阿拉德龙当时的女友罗密·施奈德(茜茜公主的扮演者)友情客串。

该片的叙述结构独树一帜。最后2分钟是全片的最高潮,看到这里的观众无不拍案叫绝。

在拍摄手法上有两处很值得一提,一是瑞普利抛尸的场景,波涛汹涌中镜头的剧烈摇晃和紧张的背景音乐完美的表现了瑞普利当时孤独与慌张的心态。据说摄影师简·拉比尔是把自己独自绑在帆船的桅杆上完成拍摄的;二是瑞普利在自由市场闲逛的场景,闲散舒缓的背景音乐突然将人拉入一个与犯罪格格不入的世界,是对犯罪者备受折磨继而渴望平静的矛盾心态的一次成功描述。

阿兰德龙凭借此片一举成名,在这之前他是一个市井小混混。全凭不正当的手段与女人的钱聊以度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能走入演艺圈,完全是“得了女人们的恩惠”。亦可以说片中的瑞普利与真实的他有着类似的背景,因此阿兰德龙对该角色把握得得心应手,极其成功的塑造了这一俊朗狡桀的犯罪天才——瑞普利先生的形象。

 短评

法国人拍的意大利就好像自家乡下,每个礼拜天都可以随时回去逛的后花园一样,熟透熟透,不由羡慕他们自在的亲密态度;相比之下美国人镜头里就把意大利捧到天上去了,倒是反而更加像ripley眼睛里面看出来的。阿兰德龙不知怎么的有点乡村气息;一开始有罗密一个镜头呢,好惊喜。

8分钟前
  • selenesun
  • 推荐

马特达蒙像特工,阿兰德龙才更像骗子。除了阿兰德龙外,其余一切都不及明格拉的翻拍版本。

13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雷内·克莱芒代表作&阿兰·德龙成名作,碧波蓝空下的完美命案+身份替换一步登天之途。炎炎夏日的意国风情,配上导演冷峻克制、干练爽利的镜头语言,冷暖调和,恰到好处。阿兰·德龙本色出演,帅气逼人自不必说,那一股子冷酷、阴狠与自恋劲儿实在让观者欲罢不能。女主演玛丽·拉福莱的清纯美貌也是看一眼就忘不掉的级别,当时还是德龙女友的罗密·施耐德客串亮相。同样根据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天才雷普利]改编,本片比安东尼·明格拉的版本有魅力得多,尽管删去同性场景,结尾也作了更改。片头两人各自假装盲人跌撞走路并与自愿上钩女子调情的戏份相当喜感。雷普利换装打扮、以菲利普身份对镜自High与亲吻自己镜中像的段落亦是对自恋之心与内在欲望的凝缩外化。雷普利两次杀人与处理尸体时都足够紧张,逛鱼市虽是闲笔,瞪眼的鱼却似洞穿一切。(8.5/10)

1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阿兰德龙长成这样,也是没想给这个星球的其他男性留任何生路。光嘴角笑起来的弧度就值得投保三千亿。和新版有个致命的差别,这版男主是直男,爱的是富少的女友,新版男主爱的是富少,又想成为他,交织在一起就变成恨和杀意了。这版最后男主居然落网了,有谱没谱,我恨政治正确性。原版小说多厉害。

22分钟前
  • 又烧包小队长
  • 还行

安东尼·明格拉的99版《天才雷普利》全面超越该原版!不过,除了马特·达蒙……

27分钟前
  • 科林
  • 还行

CC的蓝光《怒海沉尸》美得不忍看完,蓝得像宝石一样晶莹剔透的地中海,星星点点的海边小城是生活背景,阿兰.德龙雕塑般俊美沉静,一点点迷茫,即便腹黑也让人同情,他那么痴迷羊羔一样的朋友的女友,他们古铜色的肌肤触碰在一起,快要在夏天燃烧起来。1960年就有这样梦境质感的彩色胶片,奢侈极了。

3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完全笼罩在阿兰德龙光芒下的一部电影,或许克莱芒自己也意识到了,这部片最终变成了跟随阿兰德龙的漫长逃亡

35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劫命劫财劫真爱啊。阿兰老师美得太不像话了,差点原谅你。

40分钟前
  • 57
  • 推荐

这个版本几乎比好莱坞版还要好莱坞化:流畅自如的故事,暗示真相大白的结尾,特别是雷普利那贯穿始终的性格,这使他在作案时几乎没有一丝的道德挣扎。阿兰·德龙的明星魅力确实太强大了,观众们对他的感觉不可能有同情、憎恶、恐惧,只会被他毫无忌惮地直视别人时露出的蓝眼睛深深吸引。

43分钟前
  • 石墙
  • 推荐

对于此版,女作家本人整体而言比较欣赏。特别夸奖德隆饰演的雷普利“非常出色”。但同时她却批评了影片那个天网恢恢的结局,将其视作“一种对罪犯必须伏法的公共道德的可怕妥协。”伊伯特也持有相似观点,认为此结局“无法令人满意”。感觉“之所以如此收官,只因导演克莱芒缺乏海史密斯的讽刺勇气。”

44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帅得过火

4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阿兰·德龙倜傥魅惑之美与地中海旖旎风光之美交相辉映,但用美去消解简单粗暴的罪恶,这种尝试似乎并不成功;而最后事实败露导致的结果,甚至让人对克莱芒的意图产生疑惑。

5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幸亏我先看的马特的版本,阿兰实在是太夺人眼球了,我看完之后都不去想新版的剧情什么的比原版的好,只有阿兰德龙在眼前晃啊晃

56分钟前
  • 呆毛柒
  • 力荐

通篇几乎都是德隆的个人秀,其实从德隆的生平来看他也确实适合这个角色,他应该非常的明白雷普利的感受吧,当然他没有去冒名顶替,他只是去拍电影了(冒名顶替更多的人?!)。。。PS德隆对着镜子那段自恋表演真是绝了,而且还十分直观的阐述了这个角色的分裂。。。

1小时前
  • 秦诺诺
  • 还行

《怒海沉尸》就像是一部阳光下的黑色电影,拥有悦人的古典基调,同时充满迷人的惊悚魅力和弥漫的虚无,以光明之身诉说黑暗之心。阿兰·德龙饰演的穷小子丝毫不会具有任何正面价值,他是一个不择手段的罪犯,但是观众可能会一直很想他能逃脱,在整部电影中,观众这样被完全地征服。

1小时前
  • 韩伯愚
  • 推荐

色彩实在是太漂亮了。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其实我一直暗暗希望他能成功,不过最后两分钟的逆转令希望落空;杀人者固然狡诈心狠,被杀者亦让人痛恨,女主之前的逆来顺受和后来的转变也证明其感情并不坚贞,还有那位无辜卷入被杀的朋友也是颐指气使,维系他们的不过都是金钱;结构紧凑,剧情抓人,cast养眼!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精致,迷人,出人意料。

1小时前
  • 艾小柯
  • 推荐

老版“天才雷普利”。细节和娱乐性都很赞,可惜缺少同性暗线让故事失去了不少神采,阿兰·德龙也许是唯一例外——太性感、性感到爆炸啊!放在任何时代都是极品美男...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虽然瑞普利的天才度不如重拍版,但阿兰德龙好帅好帅好帅好帅好帅好帅好帅

1小时前
  • Multivac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