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1998

动画片美国1998

主演:温明娜,艾迪·墨菲,黄荣亮,哈维·费斯特恩,米盖尔·弗尔,吴汉章

导演:巴里·库克,托尼·班克罗夫特

播放地址

 剧照

花木兰1998 剧照 NO.1花木兰1998 剧照 NO.2花木兰1998 剧照 NO.3花木兰1998 剧照 NO.4花木兰1998 剧照 NO.5花木兰1998 剧照 NO.6花木兰1998 剧照 NO.13花木兰1998 剧照 NO.14花木兰1998 剧照 NO.15花木兰1998 剧照 NO.16花木兰1998 剧照 NO.17花木兰1998 剧照 NO.18花木兰1998 剧照 NO.19花木兰199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20:19

详细剧情

花木兰是家中的长女,性格爽朗率真,父母极力想帮女儿找到一个好归宿,可是多次努力未果。此时却收到了北方匈奴侵略的消息,朝廷召集各家各户的壮丁。木兰父亲也在名单之内,木兰不忍年迈残疾的父亲征战沙场,决定割掉长发,偷走父亲的盔甲,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花家的祖先为了保护木兰,便派出了心地善良的木须从旁帮忙。从军的过程中,木兰凭着坚强意志,通过了一关又一关的艰苦训练,她的精神也感动了所有战友。就在战况告急的时候,她也被发现了女子的身份。她被遗留在雪地中,而最后也是她的及时出现,顺利协助大军击退了匈奴。

 长篇影评

 1 ) 经典中国故事的美式解读

       1997年迪士尼公司根据中国古代花木兰男扮女装代父从军的传统民间故事制作了喜剧动画片《花木兰》,由此,中国人心中的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通过好莱坞的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在迪士尼动画高超的特技和唯美的音乐的衬托下,这部借鉴了中国画的一些技法,虚实结合,工笔水墨结合,意境悠远,颇富东方韵味的影片将这个传唱了千年的女英雄似乎穿越了历史,以一种美式的轻松乐观的方式,呈现在她曾经征战的国土上,带给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民前所未有的关于女性的美式解读。
在享受好莱坞电影讲述中国经典故事带来的震撼与快感的同时,动画片《花木兰》引发的对女性认识的传统观念的冲击,更值得观影者深思。
    在两千年的传统儒家文化的感染熏陶下,中国人心目中女性的形象就应该是小家碧玉的小姐、弱不禁风的柔弱女子。在中国这样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里,女性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女人永远是男人的附属。那么花木兰的出现,自然具有划时代的悲壮色彩与影响深远的丰碑级纪念意义,影响的深远足以成为后来女权主义的百试不爽的力证。这一点,美国人的解读尤为明显。在影片《花木兰》中木兰替父从军的桥段,木兰勇敢的担当起重任,男扮女装,替父冲上前线,这体现了中国所弘扬的孝道,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也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女性的解放与自由发展,不仅是社会的问题,更是女性自身的问题,需要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花木兰作为社会的成员,她自觉的拿起武器去保家卫国,正是她作为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的主体,自觉的唤醒意识里自身社会主体地位的行为。奋勇杀敌,凭借女性的智慧与勇敢,终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好莱坞影片《花木兰》基于中国传统的经典故事,大胆想象,虚实结合,张弛有度。在对中国故事的叙述中不乏美国式幽默,同时又大胆的改编,一改传统中国“三从四德”对女性的束缚,在影片中,甚至出现“美女救英雄”、“救了中国”的颠覆性解读。“救了中国”这一说法明显太夸张了,但西方人自然不会去为了制作一部动画片专门去考证历史中的花木兰到底立了多大功,只要把这个女人塑造成英雄就够了。这个西方人心中的女英雄,勇猛到能救了长官李翔——也就是她未来的丈夫。以往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常常是英雄救美,女性扮演的是弱者的角色,他们需要强者的保护。但是在影片《花木兰》中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却成了“女救男”的反传统模式,而且一救就是两次。壮汉竟不如女子,这正是女性主义者非常愿意看到的。
    在分析了影片《花木兰》中女性主义的成分以后,有一点还是需要注意的——归宿。影片中的木兰凯旋后与李翔有情人终成眷属,,南北朝民歌《木兰辞》中木兰写到“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英勇善战的木兰终究是个女人,在她铁甲戎装下面也终究是个女儿身,她还是要一个归宿、一个家的。这一问题上东西方文化惊人的相似,这似乎在传达某种东西,也是女权主义者极力回避的话题,女人还是需要男人的,需要爱的。抛开西方女权主义者的激进,同样抛开中国传统的大男子主义,用中国传统道家观念解释也许会简单一些:相生相克,阴阳相济。

 2 ) 木兰不是花木兰

本来题目想写花木兰的,但是因为去年年底屡出烂片不断的中国电影拍出了雷人大片,花木兰,所以这篇关于迪斯尼1998年拍摄的动画电影只能用原名:木兰。
作为迪斯尼2D动画的收官之作,(虽然99年又推出了一部泰山,不过两者都是同一时代产品,泰山的制作历时三年,仅仅是上映时间不同而已)花木兰已经是2D动画的巅峰了,匈奴骑兵雪地冲锋那段的气势后来只有在指环王中能感受到。影片的故事情节糅合了好莱坞因素,但是不觉得突兀,因为第二部的情节实在是太雷人了,所以这第一部就没啥了。
虽然以中国元素为主题,但是迪斯尼做得相当不错了,背景的绘制颇有水墨的意思,当然看起来还是美式卡通。而且故事情节,人物设置也完全是美国式的英雄故事,小人物经过不懈努力改变了大局。遗憾的地方也有,比如整个中国看起来好像只有一个小山村,征兵都征到老头和残疾人了,可是京城还有大批的壮劳力。匈奴虽然骑兵厉害,但是打仗其实完全没有战术可言。面对一小队残兵,用得着全军冲锋吗?而且就算冲过去又能如何,就算木兰不制造雪崩,难道让那几千骑兵直接骑马冲到悬崖下面?那段骑兵冲锋太有气势了,无论如何也不像能立马停住……另外看起来片中的中原太像广东或者香港了,不太像汉代的北方民族。不过这一点倒是无所谓了,既然中国导演都敢让战国时代的人超越人类历史2000年驾驭热气球升空了,我们还能埋怨迪斯尼弄不懂南狮和北狮吗?可笑的是,十年之后,美国人制作的《功夫熊猫》更加无懈可击,中国元素更加浓郁而正宗,十年后的中国电影却在雷人的道路上越走越欢

 3 ) 美国人的想象力

今天看了迪斯尼的大作《花木兰》。看完之后有几个感想:
 
1、中国传统故事绝对能够成为好看的动画片的题材。国产动画片低劣的根源在于那些家伙贫乏的想象力和对孩子心理的一无所知,而不是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缘故。《西游记》让迪斯尼一样能拍得非常精彩。
 
2、再一次被美国人的想象力征服。《阿拉丁》、《狮子王》、《玩具总动员》,没有一个不精彩。那种想象力,不知道我们中国的动画工作者,再过几个世纪才能企及。
 
3、影片中夹杂着太多美国式的东西,尽管我看的是中文配音版本(比如爱情,爱情永远是国产动画片的禁区,不知道那些家伙脑子什么时候才能开化,我们的孩子不能有这样好的机会理解爱情,必然会通过其他更危险的渠道)。虽然有点不伦不类,但是实在是太幽默了,仍然觉得十分精彩。
 
4、影片并不只是搞笑。木兰替父从军那一段真的很感人,很少看见动画片刻画感情这么成功的。还有被匈奴践踏过的村庄的惨状,真的也是让人笑不出来。这也是让国产动画制作者学习的地方,不要把作为主要观众的少年儿童定位为没有深刻感情的弱智。
 
5、主题曲<Reflection>很不错!Christina唱的嘛。李玟唱的中文版也很不错!
 
6、感觉真的很好看!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4 ) 美式中国故事

1.花了心思挖掘中国文化,尊重传统中国价值观。2.从叙事,主题到表达方式都非常美式,坦率的说正是这种美式表达是本人所熟悉和乐于接受的。3.因为其中的中国元素,成为本人目前最喜欢的动画电影。4.触动情感最深的是木兰父接征召令的凛然;视觉效果最佳的是蛮族在雪山上的冲锋。5.影片里面中国人的形象是珍惜荣誉,忠于国家,敬天法祖,美国电影里面很少见如此正面的华人形象。最后想反驳一下批评老美歪曲中国文化的,人家毕竟讲的是英语拍了自己看的,为什么不能按自己的方式去解读?

 5 ) 动画木兰——重温童年记忆

今天和朋友去看了花木兰,回家顺带把动画片复习了一遍。当年非常喜欢这部动画,但因年纪小,很多细节其实似懂非懂,而且看的是中文配音,有些意思没有完全领会到,这次算是查缺补漏了。开头随着水墨勾勒长城,尘封已久的记忆也逐渐显形,变得清晰。当看到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在祠堂里割发,音乐一起,竟然感到眼眶有些湿润。说实话,音乐真的为这部动画加分不少,不仅旋律好听,每次响起也恰到好处地推动了剧情或渲染了情绪,影版少了音乐,实是巨大败笔。军营里的打闹依然那么搞笑,皇宫救驾依然热闹得像过年。花木兰她对象长得也帅,比电影里刘天仙的CP不知高到哪里去。

看过动画再与电影比较,更容易看出问题所在。诚然,作为外国人的东方想象,不会完全依照史实,动画的情节也有不合理乃至夸张之处,但你并不会有太强烈的违和感。因为动画毕竟是动画,不合理、夸张,本来就是动画的一部分。真正的木兰,怎么会带着家族守护神上战场呢。然而,观众潜意识里对电影的要求和期许,无论真实性、情节合理性,都与动画有一定差距。动画中的效果变成真人电影,就显得古怪许多。比如影版木兰的家族守护神,那只五彩斑斓的凤凰每次在她头顶盘旋,我都感觉特别出戏。而制造雪崩来消灭敌人,也显得不那么靠谱,虽然是依照动画里的设定。当然,对于影版里这些情节的纠结,也可能是年龄增长引发的无趣作祟,如果是那样,以上批评可以忽略。

重温动画木兰,最大的收获是从心理层面意识到了木兰的可贵。比如在“同萧关”,木兰带来的木须误射了一枚火炮,导致队伍踪迹暴露,火药发射到只剩最后一枚。如果是我的话,面对这样的局面,一定会陷入深深的自责。然而木兰不但没有自责,反而更加过分,抢过最后一枚火炮对准雪山射击。这一举动完全是在赌,且是拿整个队伍的身家性命赌。幸好,她赌赢了。若非拥有足够强大的自我,是万不能顶着巨大的压力做出此举的。而这种强大的自我,正是我梦寐以求的。

 6 ) 叽叽复叽叽,木兰当户织

古代文学课程刚好讲到南北朝乐府民歌。提到乐府,自然要提到乐府双璧,自然也要提到乐府双璧中的北朝民歌《木兰辞》。
所以,昨天晚上下了迪斯尼的花木兰回来。刚看完。很好看。

本想下到原声来看,不过第一部的原声版本没有搜到。看配音版本也不错吧。恩,是不错的。
表现最出色的配音演员应该还是陈佩斯先生,而且整部影片因为木须在变得轻松有趣,的确适合给孩子看,当然也适合给还没有长大的成年人看。

当然还是可以埋怨迪斯尼动画剧情有些老套,即使拿到了中国的乐府诗也还是没有跳出原本的叙事结构,用典型的好莱坞思维来塑造英雄,同时也不忘记找一个可爱的搭档,和他进行完美的配合。如此,虽然有英雄,但是并不显得影片是在宣扬某种理念,虽然有笑料,却也不显得影片流俗肤浅。反而是两者在中和一下之后,就诞生了如此好看的电影。
这让我想起昨天我们的料理鼠王小米把两种食物同时放到口中品尝之后所体会到的美妙味道——艺术总是有相通的地方。

第二部花木兰是原声版的。看了一下,是有些别扭,一群中国造型的动画形象说着英文,所以在考虑是不是要重新下一版国语配音的。
所谓的某种情节还是有的,而且有似乎也并非有什么不对。但是,还是要说一句,艺术没有国界,迪斯尼把花木兰做成这个样子的确也证明了这一点。不论心里是不是不舒服,我们首先要做的还是应该反思下,自己的资源为什么没有利用得这么充分,近水楼台为什么没有先看到月亮而是眼睁睁看着人家用我们的传统文化大赚我们的钱。

记得初中时候看动画电影宝莲灯,一样的是中国传统题材,很巧的是也有陈佩斯的配音,但是给人的感觉却并不如花木兰好看。故事情节、角色设置其实看看和迪斯尼还真的是很相似,就干脆说是模仿好了,好歹是开始模仿了。
可是之后呢?不见了动静。还是日本漫画和迪斯尼大行其道。我初中到高中看的基本都是日本动漫。柯南、多啦A梦、灌篮高手、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现在电脑里还存着蜡笔小新,指望着情绪不高的时候能靠着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孩给自己长点精神。

回头接着说花木兰。
剧情并不复杂,对原作进行了一些改动。当然一首诗改编成一个电影,增添情节、设置角色是必须的。
除却搞笑的剧情,电影中另一个亮点还是音乐的使用。不论是见媒婆那一段,还是军事操练的一段,音乐和剧情相得益彰,听觉视觉都是享受。

好了,电影就说到这里吧。虽说这个花木兰拿着美国护照,但到底还是说着华语。第二部我想是需要好好适应一下,因为下一个花木兰似乎已经准备长期在好莱坞发展,英语说得很是地道了。
当然,还是希望,她完成任务之后能够早点回来。毕竟,华夏的北方,才是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地方。纵是洛基山脉巍峨,也不能比得上阴山之上的朔风更能唤起北方少女的豪爽英气吧。

 7 ) 当迪士尼遇到花木兰

这部动画片,说看过100遍肯定是夸张了,但50次,却是不为过的。不为别的,纯粹的喜欢而已。
虽然借用了一个古老的中国故事,但一看就是老美的手笔:创意、敬业,诚心诚意地做给孩子看,令各年龄层的人都着迷。这就是真正的动画精神吧?而其中尤以敬业最令人赞赏,只有认真才能造就经典。
一部片子做得是否精致,看第一遍就知道了,如何精致,却是要拿着放大镜翻来覆去研究细节的。以我看过50遍而依然乐此不疲的资格,可以判定,迪士尼的《花木兰》绝对是精致的动画片,经典中的经典,堪称完美。
来看看美国人的认真劲儿吧。

1、人性化——用美丽演绎死亡:
动画片本来就是给孩子看的——你可以反对,但是你必须承认,这部片子是给小孩子看的。所以虽然讲述的是战争杀戮的故事,除了木兰伤口的那一点血色,看不到任何血腥。
那场惊心动魄的雪山大战,匈奴的大军损失成了零丁,并不是靠刀枪棍棒,而是雪崩。多么用心的构思啊,用诗意的雪白掩盖了所有残酷。
最后可汗的灭亡则更加美丽,他化作了烟火,在深夜的皇宫上空,散开五彩斑斓。多么俏皮的想象,野兽般的匈奴用死亡成就了最后的浪漫。
而李翔父亲所率的部队全军覆没,则是用战火焚毁后的断垣残壁来表现的。一顶头盔,一个布偶娃娃,就足以传达死亡的讯息,不必直面血淋淋的现实,依然可以渲染沉痛的气氛,这种会意手法已然是中国文化的真传。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只有全心全意为孩子考虑的人,才会如此竭尽全力。

2、阴影——恰到好处的生动
画面中有没有阴影,够不够多,是我用来评价一部动画大片制作是否精良的武断标准(另类画风如水墨动画等不在此列)。我们都知道,油画对光线要求十分严格,有了光影,会更加真实立体。动画世界不追求具象,可以不管,也确实有很多片子是不画的。但是,可以不做,却非要做到最好,这才是真正的完美主义者。
《花木兰》的绘画者们让我们见识到什么是认真,有光就有影。最着力的是在雪山上,匈奴的大军密密麻麻,从地平线上跃马狂奔而来,铺天盖地。用了一个航拍的镜头,每个骑兵都画出了阴影,突然一只鹰的影子急速掠过。千军万马而盖不住一只鹰,迅雷不及掩耳却能让你清楚看见,恰到好处,生动无比。

3、表情——细心描绘毫不惜力
人物的表情多姿多彩,十分细腻,很多只是几秒钟的镜头,但是画了大量的图片。比如木兰相亲之前的化妆,中途要穿过一条街,街上有一胖一瘦两个老翁在下象棋,一个将了另一个的军,木兰移了一个子,扭转乾坤。人物表情细腻无比,胖子先是愁眉苦脸,继而惊讶,继而狂喜,甚至幸灾乐祸。瘦子的眼神更是千变万化,先是沉着思索,继而是稳操胜券的挑衅,然后是决绝落子的笃定,接着是叉手闭眼看你怎么死的狂妄,突然被声音打断之后的大跌眼镜,继而不知所措,最后愤恨。而这一切,总共只有十秒而已。(插播一个穿帮镜头,瘦子的“将”走了对角线)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群众演员,就是主角身后充当布景的人物。在日本动画片,绝大多数TV版甚至剧场版如《名侦探柯南》者,人物一旦不说话,就“石化”了,说话那位也是只动嘴,十分生硬。而《花木兰》就算远远站在后面没有任何戏份的虚化人物,也是有表情的,比如“花瓶”这个名字诞生的那一幕,一群鼻青脸肿的士兵站在三位主角后面,和观众一起听着主角的搞笑对话,正常人看十遍也不会注意到他们,可是他们的形象并不静止,不是这个晃了晃脑袋,就是那个转了转头,总有人是动态的。光凭这个画面,就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4、道具设置——草蛇灰线不浪费
我一直认为在话剧中道具越少越好,一个道具用途越多越好。《花木兰》也有这么点意思。比如木兰座驾的铺布,既是马的装饰,显得威武,又是马儿内心柔情的昭示,木兰仓皇出浴时,马儿用它掩护撤退,木兰被驱逐在寒风中时,马儿替她披上做了寒衣,多么绅士的一匹座驾啊。还有那把纸扇,刚开始是相亲的作弊工具,最后关头又是救命的武器,靠它才缴了可汗的武器。还有些首尾呼应的东西,比如小狗和母鸡,其实这些都不算高明的创意,只是因为同一样东西,出现的次数超过两次,就说明设计者是考虑过的,这比那些连人物设置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导们要负责多了。


5、中文配音——同样出色
中文版的翻译和配音同样出色,基本没有损伤,有两处细节作证,阿尧向木兰发火时说了句:“It’will make your ancestors dizzy。” “ancestors”的发音是张大嘴的,不能用“祖宗”直译,如何对上口型呢?中文翻成“包你老祖宗两眼冒金星”,用“两”对应就轻松化解了。
还有宰相整队时说了句:“Order ,people order!”本意应该是立正点名之类,士兵们则顺势点起了菜来了。“I’d like a pan-fried noodle……”如果直译就不搞笑了,中文版改了改:“还吵,吵什么呀?”“我要炒个葱花蛋。”一样的效果,真是不知花了多少心思。
这得归功于成龙、陈佩斯、李玟等本土明星,还是美国人花重金聘请的团队呢?

当年,美国人要拍《花木兰》的消息传来,国人纷纷怒斥,就像端午节被韩国人拿去申遗一样愤怒。《花木兰》的造型出来,国人更是生气,怎么把巾帼英雄画成这个德行?美国人理都没理,只说了一句:“我们研究过资料,那时的人就长这样。”国人立刻闭嘴了,因为没人研究过,不好立刻反驳。
我也没研究过,我也觉得木兰长得确实有点对不起“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意境,不过我相信,美国人是做足功课的,片中充满了中国元素,三从四德啦、老祖宗啦、算盘啦、象棋啦,风筝啦,纸扇啦,饺子啦、舞狮啦、笔墨纸砚啦、武术啦,除了京剧,能想到的都放进去了,刻意而为之显出他们的可爱。还有绘画中融入国画技巧、配乐中使用民族乐器。据说总共动用600名动画师,花了四年。光这两个数字,就值得我们闭上嘴巴了。
“迪斯尼公司为了使影片具有鲜明的东方风情,特别派出一组创作人员赴中国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他们的足迹遍布北京、大同、西安、洛阳、敦煌等文化名城,参观各地博物馆、美术馆,还曾亲临嘉峪关感受长城的壮美,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此外,几百名迪斯尼动画师不惜耗费时间,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所讲究的凝练传神的艺术风格和平衡和谐的艺术哲学,琢磨模仿中国国画的画风和手法。”还能说什么呢?
唯一令人生气的是,他们借了中国的故事,借了中国的手法,借了中国的票房,推销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美国文化。而且他们还没有错,我还不能对此生气,这就是我最最生气的地方。

 短评

故事很好莱坞,但不得不说人家来中国是做足功课的,首先开始的几个女人的服饰很符合南北朝时期的样子,高胸襦裙,还有那些发髻,相比我们一些古装片各种非主流造型人家至少用了心的了

5分钟前
  • MIKI莉莉
  • 还行

李玟唱的主题曲我很喜欢

8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很经典啊这个故事…很多年前看的…也是为数不多我看的非真人影视作品…反正我觉得挺好看的…所以我还是有点期待真人版的哈哈哈哈哈哈…动画的总是…我还是有一点偏爱真人演出来的戏吧…尽管很多时候不尽如人意…但是还是会想给真正想演好一个角色的演员们一个机会…

12分钟前
  • EL_CR
  • 推荐

为什么涉及中国题材的我都觉得老外实在不能理解我们的文化。。。。。

17分钟前
  • 老六
  • 还行

中国学外国 外国赚中国

20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力荐

原版的艾迪·墨菲和国语版的陈佩斯都碉堡了

21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这是一个真正“人文主义”的中国,所以它一点也不像中国。但伟大的迪斯尼们又把所有关于中国最美好的意向编织在一起,所以它又是最中国的故事。想象一个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古典中华,就是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梦。我真希望我能看见这个中国梦实现。

24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东西只有中国人才能拍出精髓,因为老外都是浮于表浅,但让人心痛的事,中国人自己根本不抓,抓不住自己的文化。

29分钟前
  • ᥫ᭡້໌
  • 还行

拍我们的素材还能让我们看得津津有味,我们有的努力呀!

30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推荐

这是迪斯尼唯一一部完全的中国故事的动画电影。音乐很好听,里面那只苜蓿的小龙特别有趣。但是故事里的文化底蕴不完全是中国的,有点不中不洋的感觉,各位主创们对于这一点功课做的不够。听说要拍真人版了,希望能够改进。

33分钟前
  • 露咪亚
  • 还行

虽然少了些创意,但这部电影的内核很强大,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不需要三从四德不需要贤妻良母也能为家族争光,迪士尼太会挑选主题了

34分钟前
  • 喜悦之地
  • 推荐

我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

35分钟前
  • 嘉沐難再續.K
  • 推荐

唯一遗憾是没有细致刻画中国的大好河山,希望真人版可以好好弥补,人设简直教科书级的可爱

40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这是一个美国女兵,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巾帼英雄,效果和动画都很赞,但是get不到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她只是一个叫花木兰的人,并不是那个雌雄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花木兰。

44分钟前
  • 花落 思量错
  • 还行

外国人YY下的中国古代社会

47分钟前
  • 暴富的女孩是我
  • 还行

“你的孙女居然是变装人士!”哈哈哈哈这句话承包我的笑点。太久没看2D动画了好怀念~~~

5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除了对中国文化理解有些误差以外,本片的制作堪称上乘。

56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喜欢这部片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木须龙实在是太招人喜欢了

1小时前
  • 宇宙
  • 推荐

刻板印象太明显了,西方思维披上东方的外衣。没啥意思。

1小时前
  • 海鲜高汤面
  • 还行

陈佩斯延续了他在《宝莲灯》中的高水准配音~~

1小时前
  • 战国客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