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枪杀大案

大陆剧中国大陆1999

主演:王双宝  海浪  马继  李少飞  杨新鸣  

导演:刘惠宁

播放地址

 剧照

12·1枪杀大案 剧照 NO.112·1枪杀大案 剧照 NO.212·1枪杀大案 剧照 NO.312·1枪杀大案 剧照 NO.412·1枪杀大案 剧照 NO.512·1枪杀大案 剧照 NO.612·1枪杀大案 剧照 NO.1312·1枪杀大案 剧照 NO.1412·1枪杀大案 剧照 NO.1512·1枪杀大案 剧照 NO.1612·1枪杀大案 剧照 NO.1712·1枪杀大案 剧照 NO.1812·1枪杀大案 剧照 NO.1912·1枪杀大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14

详细剧情

1997年岁末,外出办案的西安沣河派出所民警老张突遇车祸,随身携带的六四式手枪被人窃走。次年四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将访华,第一站就是西安,公安部明令陕西警方三月底前必须破案。西安市公安局八处临危受命,接连破获了一连串枪案,唯独没有12.1枪案的线索。此时,凶犯已用该枪在西安连续作案多起,多人死于非命。抓捕的大网在周边展开,西至宁夏,南到上海、湖北,犹如困兽的凶犯终于乱了阵脚,主犯在逃往北京后被擒获,首犯董雷(王双宝 饰)在武汉伏法。此时,离公安部要求的破案时间提前了两天......

 长篇影评

 1 ) 无比真实的社会纪实

堪比纪录片的好剧,无论是案件纪实还是当时的社会生活现状纪实,都做到了无比真实。

看盲井时就对王双宝老师的演技服气,其他的配角们,秦腔演员以及后来的导演演员们都贡献了超真实的演技。看弹幕很多人以为是当时破案的纪录片。

警察叔叔们本色出演,气质台词动作都比演员们更真实,一点不出戏,全程追的停不下来。

弹幕里都在夸欧式大眼刘宏阳,我是特别喜欢田选龙,尤其喜欢看他审讯,善于攻心,弹幕人送田怼怼。但不知道为什么田警官一审讯说话就吸溜吸溜的。对了,大家有没觉得田警官跟余华挺像的。还很喜欢佟晓明,说话很霸气,不怒自威,经验丰富老道,直指案件关键。刘均龙颜值最高,武力值也高。刘刚刚柔并济,给赵雷100块买棉衣打动了无人疼爱自我放弃的可怜赵雷,引导案件终于走上主线。还有张伟、姜小斌、穆文修、以及西北烟王李全发等等,每一位都极富实力与魅力。

配乐也超出满分,秦腔跟这部剧真是绝配,bgm的打击鼓点一出就紧张兴奋,捉鬼记加入歌单循环起来,ppt式的片尾每次都舍不得跳过。

感触特别深的两点:

一. 警察们太辛苦了,调查主线的过程中,各种副本不断,所幸查下来都有收获。动不动就是搜遍西安市全部**馆,查遍西安市全部**局……查案过程中顾不上吃饭睡觉喝水,大冬天晚上盯人室外一站就是一晚上,长途追人不休息靠吸烟提神,防弹衣等保护措施也不到位非常危险,当年没有摄像头、不实名、不联网,困难重重,太不容易了;

二.97年记忆中我们家乡沿海城市发展已经挺好了,也有偷盗什么的,但生活条件没西北那么艰苦,看着十几岁出门打工的孩子,受教育不够,温饱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各种容易铤而走险,围着炉子就糊弄一晚上,穿的破破烂烂…唉,太苦了…

本来觉得80.90年代更丰富开放自由,但看完121感慨那个年代治安太差了,人们生活水平太低了,各个时代都有各个时代的不易与美好呐

 2 ) 长安乱

一个非陕西的师兄推荐看的,这电视剧嘹的很。非常写实纪实的刑侦片,没有开挂的罪犯,就是个胆肥的愣娃,没有多牛皮的雷子,就是一个个细发的警察。一条条似是而非的线索,搞得案情花明柳暗。事处90年代的西安,看看那个年代的西安,那个年代的钟楼 城墙 南大街 小寨。中间又辗转到关中各地 宝鸡 彬县 陕北 甘肃 宁夏等地,真实的很。全片基本上都是方言,到哪儿就是哪儿的方言,真实的很。在那个年代,那样的技术条件下,把这案子办的这么沃野,真是不容易。这才是长安乱。

 3 ) 真实记录下大尺度的生活本来面目

一谈到史泰龙的《第一滴血》,看过的人可能会给它贴上血腥暴力的标签,但其实整部电影中只死了4个角色,对于动作片来说真不算多。到《第一滴血4》的时候,满屏幕喷血浆飞残肢,当时又有人跳出来说这电影太过于血腥了,史泰龙回应说:

这部电影虽然血腥,但是和探索频道播出的战争纪录片比起来,简直不算什么。

是啊,真实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残酷的多,那些被删减或是被掩盖的大尺度的镜头,其实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前几天看了一篇讲国产刑侦剧的文章,里面介绍了很多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出的刑侦剧,很多都是通过真实案件改编,由真实警察出演的,勾起了我很大兴趣,所以在网上追看了其中的两部——《12·1枪杀大案》和《西安大追捕》。

已经很久没有完整的看国产剧了。因为总是感觉节奏缓慢情节拖沓,不管什么剧情最后都演变成了男女主角的爱情剧,乏味的很。男女主角惺惺作态,不管是演员还是剧组,不管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反倒是打着“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旗号,塑造的人物故意装酷或者装傻,展示的情节只剩狗血。

当年的刑侦剧可完全不一样,根本没有硬塞进去的男女主角恋爱情节,甚至连女主角都没有,就是单纯的“杀人”——“破案”,绝对没有旁逸斜出的多余剧情。电视剧剧情主干很清晰,就是警察找凶手抓凶手,但这样的剧情绝对不缺乏跌宕起伏,相比于现在动辄四五十集的长度,十到二十集就足够让观众见识了在那个年代破一起大案有多难。对于一点可能的线索都要全力追查,通宵监视、千里追凶、与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展开心理斗争,可能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结果发现走错了路,并不是侦破本案的方向,一切又要推倒从头再来。

剧中的警察绝大多数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警察,属于本色出演,根本不需要什么表演技巧,真实感就是最好的效果。警察抓犯罪分子的时候一拥而上的气势,扭胳膊薅头发的动作,让观众一看就感到“没错,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亡命之徒!”因为太过真实了,剧中饰演警察的真警察甚至把演犯罪分子的演员都弄伤了,演魏震海的演员回忆,拍抓捕的那场戏时,他以为自己的胳膊折了。

如果说警察是本色出演,只要把工作中的状态拿出来就好,那饰演犯罪分子的演员真的是演技爆棚了。王双宝,饰演悍匪董雷。他不用故作瞪眼皱眉之态,因为有的人看上去就像坏人。王双包原来是秦腔演员,后来演的影视剧也多是反面角色,更确切的说是恶人。虽然看上去也算是浓眉大眼的长相,但你就觉得其中透露中凶狠和冷血。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掀起了一阵纪实刑侦电视剧的狂潮,无论是元祖级别的《中国西部刑侦大案纪实》,还是轰动一时的《九一八纪实大案》,还是影响最深远的《便衣警察》,再到很多人童年启蒙之作的《重案六组》,一方面是当年男女之风比较保守,屏幕上不可能大张旗鼓的谈情说爱,另一方面自然也是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悍匪横行是有原因的。


我在看《12·1枪杀大案》的时候,对剧中展现的社会环境特别有感触。虽然我没去过当年的西安,但是九十年代的社会相差不大,我脑海中也还残存着一些儿时对周围的记忆。对于北方的主要城市来说,大家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穷。企业改制、职工下岗、市场实行双轨制,一大批当年抱着铁饭碗的国企职工被扔到了社会上,对于绝大多数曾经的双职工家庭,生活水平忽然就下降了一个档次。丢了原来铁饭碗的,和刚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都变成了社会的“闲人”,而众多在农村待不下去的农民涌入城市,又多了个年代感很强的称呼——盲流。

当年哪会有现在这么多的工作岗位,不像现在你只要不懒就有饭吃,当年是你只有胆子大才有饭吃。所以才会像剧中展现的,吸毒贩毒的人一抓一大片,街上动不动就发生持械斗殴,警察总是能抓到私藏枪支——要么是私造枪支,要是买卖枪支——的犯罪分子,而街上小吃摊上的一个看似普通的路人,很有可能是其他省份通缉的身负人命的罪犯。整个社会都是灰腾腾雾蒙蒙,人们肉体与精神都饥渴难耐,有的人觉得自己被国家抛弃了,变得浮躁易怒,而有的人看着别人大把大把的赚钱,满脑子都想着有什么方法能把他的钱变成我的。

看完这部剧我很有感慨,也是因为这部剧真实记录下了当时社会百态,无论是城市里的职工家庭,街上的商贩摊主,还是城乡结合部或农村的农民,都是客观镜头下的真实表现。当年真实的记录,现在却成了大尺度的镜头,而这样的镜头语言也已经不可能在如今的剧集中出现了。现在电视剧,都忙着记录各行各业的人怎么谈恋爱,没工夫记录现实。

开始是有人不想展现生活的本来面目,后来就会演变成有人已经不知道生活的本来面目。

 4 ) 贵在真实

最经典真实的纪实警匪片,不停的开会,不停的摸排,不停的走访,不停的抓人,没有无聊的男女感情戏,有脾气,嘴里有零碎,警察有粗口,群众有粗口,有疲惫,有不耐烦,有警察的霸道,群演的演技都秒杀现在的好些所谓的演员,真实到十五集以后才慢慢摸到最终的线索,不像现在的好多片子,一出现场立马就能锁定,纯粹扯淡,影片里能看到的是活生生的警察和罪犯的生活,没有脸谱化的模式,太真实了,一度以为是跟拍而不是电视连续剧

 5 ) 现代大陆警匪连续剧的鼻祖

仍然记得当时和妈妈躺在沙发上,从第一集吃油完条杀人,到公安局在武汉抓住了董雷。从来没有错过一集,非常精彩。 而且主题曲也非常棒:枪响了,出事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总之,很赞

 6 ) 柏蔚林---城乡隔离是犯罪猖獗的重要原因

昨天看了法清先生的文章《中国人的恐怖》,很有一些感想。法清先生在文中列举了很多令人“恐怖”的事实,感慨“我也分析不了,我只是觉得恐怖”。没有冒犯的意思,看了文章之后,直接的印象就是,作者的文字很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感觉。这些现象其实没有什么不好解释的。犯罪是社会里不可避免的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各种犯罪行为的产生就是自然而言的。但一旦出现犯罪猖獗,难以遏制的现象,就说明社会协调内部利益的功能出现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人都会无可避免地成为猖獗犯罪的受害者。
 
十几年前的时候,国内曾经出现过一个所谓公安破案纪实片的热潮,先后拍摄、播出了一批由真实警察本人演出自己的影视作品,一批有影响的刑事大案被公之于众。据说此类纪实片由于过分详细地介绍了犯罪细节、侦破手段,以及暴露出公安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严重程序纰漏,最后中央有关部门不得不全面叫停。当时在西安拍摄的《12.1枪杀大案》就是其中一部较为出名的刑侦纪实电视剧,还曾经在全国范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2.1》这部片子当时在全国范围播放中,吸引了很多的观众。舆论普遍认为,该片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刑侦警察工作的艰苦,以及与三名案犯斗智斗勇的过程。尤其是饰演主要罪犯董雷的演员,由于其精湛的表演,一度名声鹊起。以至于后来西安市曾经有人公开高价寻找杀手,其中要求之一,就是要有该剧中董雷特有的凶相。现在国内的几个主要视频共享网站,还都可以看到该片。
 
然而在我看来,这部纪实片最大的价值,并不是曲折的破案情节,而在于这个一心要树立刑警高大形象的导演,却在无意间,记录了一个真实的、为平常人所忽视、阳光社会之外的灰色世界:一个犯罪的培养基。这样的一个灰色世界,并不是在西安这座城市才特有,它存在于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城市里。导演想要突出真实感,无意中却暴露了社会现实。任何人通过对这部刑侦纪实片里,写实性社会背景的观察,都可以清楚地看到,现在城市犯罪猖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现行的城乡隔离制度。
 
在这部纪实片中,无论是最早偷枪的盲流少年,还是后来买枪杀人的主凶,还有案件前后牵扯到的多名外来打工人员,其共同的一个特点,起初都是来到大城市讨生活的本份农民,而并非片中蔑称地所谓“混世魔王”。然而这样一座巨大的城市里,由于隔离制度的存在,他们始终都是城市经济繁荣的局外人。他们为这座城市提供不可或缺的劳动力,却不能分享繁荣的成果。他们只能居住在极其简陋的窝棚里,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当他们少的可怜的一点收入还不能被保证时,没有一个人出来为他们讨公道。
 
中国早就有一句俗语,饥寒生盗贼。从来没有人生来就愿意去偷去抢,但是当为生活所迫时,软弱者苟且偷生,强梁者就会挺而走险,自古无不如此。这部纪实片里的前前后后背景,虽然不是导演的直接意愿,却恰恰反映出了在今天的中国,一幕幕随处可见的残酷现实。当一个人背负着农民的身份,他几乎没有可能去改变自己卑贱的命运,只能从事最脏最累的工作,还要受尽社会的歧视。对从受尽欺辱的民工开始,最后成为枪案首犯的董雷和石头而言,在绝望和仇恨中,他们没有忍辱偷生,而是选择了用暴力来回答这个社会,从报复宣泄开始,到肆意抢劫杀戮,就在他们试图平衡自己扭曲的心灵的时候,这个社会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这部纪实片的一大不经意中的贡献,是让观众看到了,在同一个城市,却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一个庞大的人群:打工者。他们多是年轻人,很多还都是未成年人,从贫困的宁夏乡下,来到大城市出卖劳动力。毫无疑问,他们没有机会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员,在城市的花名册里没有他们的名字,他们只是不存在的影子劳动力。他们年轻,却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有病的时候,却没有钱去看医生,更没有人过问他们是否得到雇主的公平待遇。在这座城市里,他们体会不到任何家的温暖,也没有一点点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然而就在警察突袭检查的时候,观众却可以看到,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是有案底在身,有些人甚至已经成为通缉的逃犯。为什么,一个个单纯的农家少年,刚刚离开家就会有如此之大的变化?答案其实很简单,城乡隔离的社会政策,使他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希望的狭隘空间里,而其中的少数几个癌细胞,轻易地就可以使一大批年轻人,通过他们的传帮带,去偷去抢,进而就成为了社会的敌人。当一个人看不到前途和希望的时候,他就什么也不会在乎了。
 
就在警察们最终先后抓住了首犯石头和董雷的时候,他们真的胜利了吗?当然没有,只要看一看剧中看守所里,那一群群因为犯案而被抓,来自各地农家的打工少年们,任何人都能立刻领悟到,此情此景之际,貌似强悍的警察们,在事实上是多么的无能无力。面对那些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了丰富反审讯经验的少年们,谁能说他们将来一定不会比董雷和石头更凶残呢?而这,事实上就是现在很多城市里,抢劫盗窃多如牛毛的根本原因。将来他们又会去做什么呢?
 
同样在这部纪实片中,观众还可以清楚地看到,贫困地区农村的日渐破落。年轻人没有出路,只好进城去出卖劳动力,农村只剩下年老体弱者和儿童。而在城市里,他们永远只能是边缘人,几乎不可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还有很长人生路的年轻人而言,他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其实他们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要么在夹缝中忍气吞声地生存,要么铤而走险去做刀头舔血的营生。
 
在今天的大城市中,还有一个被忽视了的庞大人群,就是所谓的“农二代”。对于这样一个生长于大城市的一代人,虽然他们仍然没有在大城市里合法的各种权利,但他们已经没有了父辈对于城市天生的自卑和怯懦,而且要让他们重新回到农村,已经根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任务。那么这样的夹缝中的一代,会何去何从呢?可以说,他们对于这个社会的态度,是仇恨还是热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社会的未来能否安定与和谐。面对如此庞大的躁动中的人口,任何指望警察来稳定社会的企图,都只能是像梦境一般的幻想。
 
现在很多城市都苦于所谓的“外来人口犯罪问题”,但不知有多少人会去想一想,这个城乡隔离的制度在地方犯罪恶化中的作用。许多人可能会说,改变制度是我个人所无能为力的。是的,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是很容易的,但是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不会成为日渐严重犯罪现象的下一个受害者。记得小的时候,母亲总是喜欢自己发豆芽,就是用一个容器来盛满豆子,然后再在上面压一块很大的石头。我很好奇,那么大的石头不会把豆子压坏了吗?母亲说,不会。有一天,石头被拿开的时候,果然豆芽已经生出来了,沉重的石头也压制不住它们的生命力,但都长得奇形怪状。其实人不也是一样的吗?给他一条出路,社会就少了一个敌人。用一堵看不见的墙把他们与希望隔离开来,绝望之中生长的,要么是泪水,要么就是仇恨。

 短评

三天看完,陕西方言,90年代的大案,可敬可爱的西安八处一大队刑警们自己演自己,一点不怵镜头,演的自然可爱,各个满分。演罪犯的都是演员,表演很真实,方言地道。剧中刑警审犯人时都没打人,在那个破案手段落后的年代是不是有点不现实?也许电视剧刻意回避了。现在已经拍不出这么好的刑侦剧了

5分钟前
  • 于影同行
  • 力荐

主题曲印象深

10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还行

此类片子里罕见的神作。片子拍得给人感觉真实感爆棚……

13分钟前
  • 此日更欲贺初年
  • 力荐

满嘴顺口溜,你想考研啊

18分钟前
  • 二狗同志
  • 力荐

没有字幕!配乐太吵!有时候完全听不清台词!要翻来覆去倒带好几次!

19分钟前
  • 月光剩女
  • 推荐

小时候的记忆,当初还被王双宝演的罪犯吓的要死,总以为这个电视剧就是真实的,老以为它会马上发生在自己身边。现在国内还有这种风格的警匪剧么?貌似越来越不自由了。

23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一定要重新看一遍!

24分钟前
  • 音量
  • 力荐

倭耸口袋有个枪

27分钟前
  • 大风呼一脸
  • 力荐

纪录片风的电视剧,极其强大的真实感,流贼和民警,有黑有白,几乎达到了不溢美不藏恶,不歪曲不神化的标准。p.s因为工作要写一下这部剧,改不掉的强迫症,每次都忍不住刷完。

30分钟前
  • 尘飞扬
  • 推荐

太牛逼了这剧,比现在的新闻拍的都真。突然对我当刑警的老舅产生特别大的崇拜。跟侦探小说相比现实警察太不容易了。郭朝那场戏我小时候看了吓得一个礼拜做噩梦,不敢开门。现在看还是觉得特别震撼。

32分钟前
  • esp吃梦香菇
  • 力荐

民警再现还原扮演决定了里面纪实拍摄手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36分钟前
  • 费新平
  • 力荐

啊~枪响了~~~出事了,哎~~忙活了。鸡鸣狗盗倒(那个)仗势欺良草菅人命(那个)辱没上苍随在光天化日下撒野谁来降妖作怪骨碎筋连(那个)体恤荒野五谷杂粮生(那个)除暴霸王胆谁在光天化日下撒野看我来降妖捉怪什么人浪荡在大街上就,混世魔王我将你降住在公堂上公堂上鸡鸣狗盗(那个)仗势欺良草菅人命(那个)辱没上苍谁在光天化日下撒野谁来降妖作怪骨碎连筋(那个)除暴霸王胆谁在光天化日下撒野看我来降妖捉怪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37分钟前
  • dt66
  • 力荐

警察是个球!

42分钟前
  • 人倒馍散
  • 力荐

千载难逢的好片子!

45分钟前
  • 沈昆莫
  • 力荐

121枪杀大案,光中的处女作亦是神作,豆瓣上得分9.0分!@光中影视

47分钟前
  • Hux
  • 力荐

拍得跟真的一样开始以为是纪录片方言,警察出演抓捕时扯头发不离手的烟审讯时的二郎腿地点都是实名

51分钟前
  • 周扒皮
  • 力荐

宝哥是个好演员!

53分钟前
  • 申由己
  • 力荐

抱着不撒手的看,这种表面枪战式的对决,也是城乡两极化的对决。

54分钟前
  • あおい
  • 力荐

尼玛的这才是我童年心目中的大片啊~“鸡鸣狗盗那个仗势欺良啊,草菅人命那个辱没上苍”

58分钟前
  • 螟与蝗
  • 力荐

气质太野性了,邪气十足的主题曲,当年看的时候有汗毛倒竖的感觉。

60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