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韩国剧韩国2021

主演:金瑞亨,李宝英,玉子妍,郑伊书,朴赫权,李铉旭,朴元淑,芮秀贞,车学沇

导演:李娜静

 剧照

我的 剧照 NO.1我的 剧照 NO.2我的 剧照 NO.3我的 剧照 NO.4我的 剧照 NO.5我的 剧照 NO.6我的 剧照 NO.13我的 剧照 NO.14我的 剧照 NO.15我的 剧照 NO.16我的 剧照 NO.17我的 剧照 NO.18我的 剧照 NO.19我的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22:27

详细剧情

《MINE》是一部悬疑痴情剧,讲述聚集在上流社会的野心勃勃的人们的现实和悲伤爱情故事。将聚焦于那些看起来华丽的人们的不幸生活以及那些被抢走的人们对不安不公平的世界的愤怒,是一部欲望宣泄题材的电视剧。

 长篇影评

 1 ) 在试图抹去我们痕迹的世界里,顽强抵抗

如果没有原著小说所构建的宏大社会背景,电视剧凭空而出,《我的天才女友》究竟会不会如HBO的其他剧集一样,在观众里有着今天如此大的影响力和反响?

看完四册书和第一季的电视剧,写了一些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把电视剧(第一季)和小说第一曲在剧情对白、场景、演员表演等上方面做个讨论,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情节比如课堂竞赛、界限消失、第一次出走看海的对比;

第二部分:整理了影响小说里所有主角命运、目前仍然活跃在意大利南方的克莫拉犯罪组织的一些信息;

第三部分:在暴力的世界里,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

第一部分:电视改编形似意略欠

《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时间长度横跨半个世纪,讲述了那不勒斯旧城区成长起来的女孩莉拉和莱农之间时近时远的友谊。

虽然用了四年时间出版,最终我们其一的女主莉拉去向并未明了(正如她那消失的孩子一样),《那不勒斯四部曲》是一个完整且持续发展的故事。

HBO目前所出的第一季基本就是小说第一部的情节,《我的天才女友》也成为HBO创台以来,制作并播出的第一部非英语类原创剧集,联合意大利公司Wildside(制作过由裘德洛主演的《年轻的教宗》)共同制作。

这样的首次尝试并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部意大利语的剧集,更主要的是因为《我的天才女友》采用的是50年代的那不勒斯方言,这是一种意大利本土人也需要字幕来帮助才能明白的发音。

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电视剧改编高难度是来自全方位的,单是剧本本身就需要做相当多的改动。原著小说以莱农的第一人称角度推进,大部分场景都是通过莱农的角度来进行解读,角色之间的对白在整个体量比例来说相对较少,所以在剧本改编上就需要大量增加角色对白,以适应电视剧的拍摄。

而这只是改编工作中极其细微的一部分,要还原这样一个在小说里有着无数细节的世界,需要在选角、场景搭建、服装(Valentino的创意总监加持)和配乐上有着足够专业的团队去执行,当然了,还得有足够大的预算支持。

HBO的电视剧版本几乎已经达到小说读者对影视改编可以要求的一切,选角和场景还原近乎100%精准,甚至不需要背景介绍,光看片头各主角们的衣着和神态,书迷们就已经可以脱口而出他们的名字,这可是一部有着超过二十个主角角色的作品,要准确记住这些人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角色神还原

Elena Ferrante所打造的那不勒斯文学世界居民数量庞大,除却那些一略而过的名字和我们的两个小女主,拥有有独立故事线、在莉拉和莱农成长过程中产生过影响作用的角色就有五十多个。

这对电影制作来说无疑是一个梦魇一般的存在和难题,因为电影绝对无法在两个小时内(左右)成功平衡这么多角色及其背后的故事(观众在这么短时间内能够记住角色名称就已经算很不错的了)。即使勉强将这些人挤进剧情里面,也不得不裁剪掉或缩减小说中那些让这些角色之所以吸引人和栩栩如生的细节和故事,但这样处理无疑是对原小说所构建的层次丰富的恢弘世界的一种亵渎和退化。

若退而求其次,直接将边角角色剪掉,这样的取舍必然会削弱主角对观众的影响力,因为主角形象的丰满度很大一部分也是由这些配角们牢牢支撑着的(没有一个成功的角色是独立存在的)。

但这样的一个关系交叉、情感复杂、角色们命运紧紧纠缠于一体的世界,却是每一个电视剧主创梦寐以求的宝矿,电视剧特有的连续长度和季播传统,给予了这样庞大的小说世界以视觉形式重现在读者眼前成为可能。

别误会,这样一个可能性的存在并不代表着还原成功的低难度,过去我们都已经见证过无数个灾难级的电视改编作品出现又淹没在观众的口水当中(原来庞大的书迷群体尤甚)。

但若能成功还原,绝对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一件事。

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唯有像HBO这样的有线台才能拥有如此的魄力、财力(非常重要)和野心去支持(当然了,现在流媒体有过之而无不及)。

目前来说,起码在选角上是躲过了书迷的口水。

电视剧版《我的天才女友》光是第一季的CAST,已经包括了150个角色和近5000个临时演员,这个规模与《权力的游戏》相比,也绝对是毫不逊色的(后者的电视剧改编版本可是砍了不少原著角色)。

在选角过程中,重现时代感是选角总监Laura Muccino和Sara Casni所带领的团队首要考虑的。

抛开演技水平问题,单是寻找独属于意大利那个年代的身材、长相、神态和肤质的演员(莉拉瘦弱却狂野和倔强,莱农丰满健康拥有寻常少女水平之上的姿色,但却活得忍让和安静),就已经成为一个极大的挑战,必须要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做到。

在历史角度上要做到足够令人信服,并不能简单地由妆化来完成转变。前期所收集的大量50年代那不勒斯的家庭照片成为了选角团队其中一个相当有用的辅助工具。

其次,为了尽可能还原小说中那不勒斯的完整印象,那不勒斯方言的使用也成为了电视剧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这再一次增大了选角难度。因为那不勒斯方言,很多意大利人其实也不会说,这就意味着HBO团队必须要从那不勒斯所在坎岶尼亚大区里寻找本土演员出演(剧中如此慎重完整地使用的那不勒斯方言,在意大利区播放的时候,片方也增加了字幕)。

从2017年一月开始,选角过程持续了整整八个月。Laura和Sara面试超过9000名儿童,而这仅仅是为了莉拉、莱农及其他几个主要小孩的选角。

表演力和身材面貌不是唯一的选角标准,演员本身的性格也成为了他们是否能够成功被导演看上的标准之一。最后由11岁的Elisa Del Genio和12岁的Ludovica Nasti扮演少年版的莱农和莉拉。

Del Genio来自那不勒斯的富人区,有半个挪威血统,拍摄期间都一直和妈妈姐姐粘在一起,有点怕羞;来自那不勒斯周边城市Pozzuoli的Nasti则刚好相反,非常大胆,甚至还主动向记者自我介绍。四岁就因为白血病接受化疗的Nasti,对生命的理解可能比大部分成人都要更透彻,那种对身体的无力掌控感和对生命的强力握力,统统都隐藏在那双倔强的双眼里。

对导演来说,这种天然的性格相似性,在表演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极大地增加了电视剧对小说的还原度和可信性。

事实证明,选角成为了电视剧版本最为亮眼的一环。

虽然青少年的主角们不甚好看(童年演员们都非常可爱),但各个人物身形和神态却完完全全像是从书里走出来一样。

莉拉(青年时期由Gaia Girace饰演)身材的干瘪和眼神的凶狠,莱农(青年时期由Margherita Mazzucco饰演)越来越丰满的身材和无时无刻不安定的眼光,斯特凡诺的油腻和圆滑(那两条又粗又黑的大眉目,真.超级.抢戏),米凯莱的阴险和霸气,尼诺斯文败类式的身材和长相、恩佐的坚定(当然也少不了那全场唯一的金发,让他颜值提升几个水平。BTW,恩佐ins上和米凯莱的演员有奸情),安东尼奥的沉默和老实,街区的破败(那条深深的隧道还原得略弱了一点儿),小院子的封闭和伊斯基亚岛的明朗……小说里所描写的那个灰暗的那不勒斯小城区和里面生活着的起码超过二十个主要人物角色的小型社会,被HBO完美地构建了出来。

小说中的致命吸引力

但仍然的,电视剧少了原著小说字里行间充盈着的那一种致命吸引力。

很难解释这种落差究竟是哪个方面导致的,或许出现在时间跨度太大之上?但现在下这个评论还言之过早,或许在四季完成之后,再作评价会更为准确一些。

无论如何,一个很明显的地方是,第一季的《我的天才女友》在搭建莉拉和莱农友情的方面,显得有些单薄,而她们的友谊正是小说对读者有着致命吸引力的根源和基础所在。

横贯莉拉和莱农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长河里发生的那些相互博弈和寻常对话,即使是放在四本小说里也仍然略显不够,但小说作者成功用大量的心理描写为读者搭建起一个统一且无缝连接的悲怆情感世界,在这种洋溢着浓厚感情的世界里,时间的跳跃不再是一个缺点,反而是一个帮助读者站到一个更远更高的角度来解读两个主角之间友谊的有力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见证社会变迁的透视镜。

但在电视剧上(起码在已播的第一季当中),这个在小说里至关重要、超越物理时间线的两个女生的情感联结,并没有被很好地架构起来,甚至还略显仓促。虽然导演Saverio Costanzo也试图通过大量的莱农读白来达到这个目的,但这种方式在电视剧这个载体上,本来就充满着矛盾。用得太少,观众没有办法产生共鸣,用得太多,就变成了有声读物。

第一季《天才女友》看下来,感觉自始至终导演都处于在读白多与少的挣扎之中。

很多在小说中被认为精彩的高光时刻,拍得并不尽如人意,不是一带而过,就是错落重点。比如小学时期阿方索/莉拉/恩佐/莱侬问答竞赛、莉拉和莱农的第一次出走看海(没看成功)、界限消失(成功了,通过对里诺的刻画和恢弘的配乐)、莉拉与斯特凡诺的婚礼(第一曲的高潮)等。

第一曲里的小学竞赛男女生对决(可怜的阿方索),这一段在小说里描写得相当精彩,第一次将包括莉拉、莱农、恩佐和阿方索等四人在内的性格生动且极富预言色彩地刻画了出来。

但导演似乎忽略了这一段背后所代表的深层意义,最后拍摄出来的效果平淡无味,虽然通过其他小朋友的口里说出了莉拉在比赛初期故意放水的意图,但这样的简单处理却无法让观众了解到莉拉特有的远超这个年纪的复杂且早熟的心智,也无法昭示其他三位小主角的未来,失去这个桥段应有的震撼力。

阿方索的天真与无辜(最后的结局令人惋惜)、莉拉天才般的深思熟虑、莱农毫无心计的一根盘和恩佐的数学天分(后面可是要发大招的),无一不暗示着这四位小主角将来的命运。

在这里就断定说莉拉是精心布局有点言过其实,小小年纪的她甚至可能还不太了解自己这样做的具体原因,但在内心里有一个自己都不知道的恐惧,让她不敢打败阿方索。

同样带着这样恐惧的还有恩佐,但他的内心过于想引起莉拉注意,同时也对莉拉这种回避态度感到极度不满,所以最后他还是忍不住出手了。同时,莉拉的好胜心也战胜了她还不明了的恐惧,最终驱动她无意识地打败阿方索去和恩佐竞争。

小孩子的世界,总是由最深的潜意识来直接驱动行为,恐惧也好,骄傲也好,轻视也好,爱慕之心更是如此,全部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人世界则相反,欲望驱动之下,情商不高,智商感人。

恩佐和莉拉之间的第一次化学反应也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阿方索的傻白甜倒是非常明显。阿方索幼年的演员实在太萌了,青年时期的演员颜值大幅度下跌,但考虑到未来的人生轨迹,倒也实在是适合了。

这一段并没有说拍得不好,但在我的想象中,导演可以放更多心思去展现一个如此有趣的情节。

但电视剧版本有一点比小说要更具象,或者说胜过小说的是,它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了莉拉,让莉拉这个角色更直观、立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除莱农双眼之外的角度来解读这个倔强的女生(再次表扬演员)。

在小说里你几乎没有办法感受得到莉拉的懦弱,虽然我们都确信在她和莱农相伴的这一生当中,出现信心动摇、不知所措、被莱农的成就所产生的威胁感绝对不止一次两次,马尔切夫的逼婚、斯特凡诺的婚前背叛和婚后暴力、哥哥里诺因为她的承诺而不断膨胀的内心、尼诺在她心里编织的爱情梦但又迅速打破……这些时刻,即使是对于坚强如莉拉来说,当时都有着无法突破的绝望。

在小说中,作者也被自己自身的情感所蒙蔽,描述莉拉的文字无一不用她所能想到的坚韧词汇,但在电视剧版本中,我们能够很好地从演员的表演当中感受到她当时所能感受到的脆弱。

第一曲最后的婚礼在小说中有两个作用,第一个是马尔切洛的出现,成为了压破莉拉和斯特凡诺关系最后一根稻草,这在主线情节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关键是要吸引读者购买第二曲);第二个是从莱农的角度出发,非常形象地重新演绎了“庶民”的局限性和悲剧性,是那不勒斯四部曲里第一次浓墨重彩地陈述了阶级差异。这里引用书中摘要:

在那一刻,我更清楚什么是庶民,要比几年前奥利维耶罗老师问我时更加清楚。我们就是庶民,庶民就是争抢食物和酒,就是为了上菜的先后次序、服务好坏而争吵,就是那面肮脏的地板——服务员正在上面走来走去,就是那些越来越粗俗的祝酒词。庶民就是我的母亲,她喝了酒,现在整个背都靠在我的父亲的肩膀上。我父亲一本正经,因为佛罗伦萨的古董商人讲了一个淫秽的段子。

虽然从莱农的角度来说表现得未尽如人意,但却在莉拉的角度上有了一个超越小说的高光呈现,是“界限消失”式的另一个震撼人心的描述(虽然小说里并没有特别提及到这一次的“界限消失”),而这都多得了演员们的精彩表现。

可以说导演对悠长时间线的把握失控和情绪切割,被演员们的表演补回来了。演员的表演非常到位,特别是两位小主角。除了上面提及的婚礼,边界消失的哭戏、莱农对莉拉说要去伊斯基亚岛度假时,莉拉的眼神和那两句重复的It’s wonderful都让人动容。

BTW,弯弯字幕组的翻译实在太糟糕了,推荐人人影视版本。

重建50年代的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四部曲中主要角色们成长起来的那个从来未被作者点名的旧社区,灵感来源于工人阶级集中的Luzzatti区。Luzzatti位于那不勒斯火车站附近,兴建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主要是为铁路工人提供一个住得起的便宜住宿区,随后不断得到发展,当时的社区建筑风格具有非常明显的理性建筑特征:空间狭小但极具功能性。

尽管如此,《我的天才女友》并未实际在Luzzatti区进行拍摄,主要原因是这个区域多年失修,目前的状态已经没有办法用修复的方式来恢复到当初的状态(而且,HBO也没有这么大的财力去支持修复,修复好了也不属于他们的)。

你在电视剧里所看到的那些场景,是由剧组场景设计团队在离Caserta城市一小时车程外的一个废置的玻璃工厂(80年代后就已经停止使用)上凭空搭建起来的,耗时4个月,12英亩的空旷郊区足以让团队完整搭建起莉拉和莱农童年共同成长的那个小城区,而这也让《我的天才女友》的场景棚成为欧洲最大的景棚之一。

场景总监Giancarlo Basili从毕加索名画《格尔尼卡》中吸取灵感,根据Ferrante在书中所刻画的细节,耗时四个月营造了一个超现实的氛围,完整建造了14幢建筑(索拉拉酒吧、莉拉家的小鞋店、斯特凡诺的熟食店、,教堂的表面、莉拉和莱农两家的室内场景,当然还包括了那个见证着两个小女主第一次出逃的又长又深又黑的隧道(虽然还原得不怎么样)。

有一点和现实的那不勒斯不同的是,在电视剧中你所看到的那个传奇城区虽然老旧、灰尘滚滚、居民们衣衫褴褛,但无论是莉拉和莱农的住所、还是街与道之间都相当宽敞,还有某种程度的整洁性,而这在50年代(甚至现在)的那不勒斯是不可能存在的场面。

导演对此则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虽然在还原场景时他尽量遵照Ferrante在小说里所描述的那样,但他希望在电视剧中营造出一种解构-重构后超现实主义的氛围。

自始至终,Ferrante都没有提及到莉拉和莱农童年时期那个破坏吵杂的城区的名字,但当主角们走出那个承载着他们童年的小城区、前往城市其他地方时,她却巨细无遗、清楚地写下了主角走过的每一条街道、停留过的广场、工作的商业区名称,随着故事情节的慢慢展开,那不勒斯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也逐渐清晰和丰富了起来。

Waterfront Chiaia是另外一个小说里出现得比较多的一个地方,里诺口中所说、心中坚信唯一能够让他们塞鲁罗鞋子大卖的方法就是让他们的鞋子出现在这个区域的Piazza dei Martiri广场的商店里,这促成了斯特凡诺和索拉拉家族的生意合作的同时,也直接断送了斯特凡诺和莉拉的婚姻,从他们婚礼的那一天、马尔切洛穿着莉拉亲手所做的那一双鞋子走进婚宴的那一刻,这个婚姻就已经结束了。

而后来在这个广场成功开出来的索拉拉商店不仅仅见证了莉拉又一次的惊人创造力,还成为了莉拉生命里第一次为爱疯狂(也可能是唯一一次)的战斗堡垒。

Ferrante的那不勒斯四部曲成功把意大利的这个城市重新放到聚光灯之下的同时,也为它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因为小说而不断涌入(呈现火箭式的增长)旅游参观者催生了一个专为小说书迷服务的产业,涉及到周边产品、导游、餐饮、住宿、观光等一系列的相关的商业。

直到目前为止,各大媒体还是不建议读者/观众深入真正的Luzzatti区,因为该区域实在是太穷太乱太危险了。

欲罢不能的配乐

Max Richter的音乐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虽然可能说不出名字),他也不是第一次和HBO合作,在2014年就已经为HBO的神剧《守望尘世》创作过原声音乐,他的首本名曲《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出自2004年他第二张的个人专辑《The Blue Notebooks》)更是多次被各个影视作品改编,包括小李子主演的《禁闭岛》、2016年Amy Adams的《降临》等。

推荐《She Was Running》、《Elena & Lila》和《Whispers》(片头曲)。

HBO已经宣布续订第二季,今年九月回归。在《新名字的故事》及其后的故事里,我们将会更明显地看到帕斯卡莱口中的克莫拉黑手党如何影响着我们所有主角的命运走向,这个隐藏在黑暗当中的势力,渗透那不勒斯贫民区每一个角落,谁也逃不掉。

第二部分:是谁杀死了堂阿奇勒

是谁杀死了堂阿奇勒、曼努埃拉太太、索拉拉兄弟?是谁让里诺染上了吸毒的恶习?莱农的两个弟弟又是在为谁卖命?

甚至,是谁让莉拉的女儿消失了?

这些在Ferrante那不勒斯四部曲中不断消失的角色,这些在小说里说得模棱两可的、甚至被作者尽量日常化的骇人事件,在了解了真实历史之后,脉络或许会变得稍微清晰一些。而你会很容易发现,矛头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了同一个在意大利切切实实存在、且势力相当庞大的犯罪网络:克莫拉。

在《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甚至在第三曲的《离开的,留下的》,你会被发生在莱农和莉拉身边的事、那些出现在她们身边的或好或渣或坏的男人,那些她们曲折的成长而纠结,被书里那些节奏明快(作者真的很会把握读书的节奏)的情节抓得紧紧的,不能自拔。

但在最后一曲《失踪的孩子》里,隐藏在前三曲的影响着战后意大利的社会变局慢慢地被作者明朗化,被作者更加明显的与各个主角配角结合在一起,前三曲里那些虽然被作者轻描淡写、但仍然略显离奇、无法理解的事,在后面也慢慢地有了一个统一的说法。

这些看似与小民众生活毫无关系的大环境,却不断地塑造着他们的生活轨迹,情人的分与合,个人职业的明与暗,生活选择的困局,那些在前面三曲看似对生活有着相对控制力的主角配角们,几乎全部人都疯狂失控地被卷入到这个动荡的年代、急剧变化的社会漩涡中,被急速前进的时间火车冲撞得披头散发、四处逃跑。

无论是影视还是小说,但凡涉及到意大利这个神奇国度(尤其是二战中的脑回路精奇的作战计划和前后阵营的大转变),Mafia黑手党都是无法避开的话题。

但少有作品如此自然又隐晦地将这一元素穿插在故事构架之中,在Ferrante的笔下,甚至将这种无法回避的、支配着南部广大贫困地区的力量刻意平常化(不是淡化、不是美化),使之成为那不勒斯四部曲这座宏伟建筑的钢筋铁架,暗暗地支撑起所有主角故事的起承转合。

人物的命运看似在自我选择之间走向必然,却无时无刻被这股隐藏在阴影之中的力量影响着,那些看似是主角自主意识的决定,背后却透露出浓浓的个人命运无助感。这种力量如此强烈但几乎无法被感知的驱动力,也正正是克莫拉在意大利的真实样貌。

提及黑手党,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起西西里黑手党,但意大利黑手党并不是仅只一家,发迹于南部的克莫拉在二战之后也成为了让政府非常头疼的一个社会问题(南部还有另外三个比较大的黑手党:西西里黑手党Sicilian Mafia/Cosa nostra、农村发迹的Ndrangheta和Apulian Sacra Corona Unita)。

作为意大利最为古老的黑手党之一,克莫拉崛起于17世纪,大本营在意大利的坎帕尼亚地区及其中心城市那不勒斯,且在19世纪势力就已经渗透意大利南部监狱系统了。

和西西里黑手党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不一样,克莫拉犯罪集团采取平行式的分权组织架构,没有一个权力集中的最高机构或组织,不同地区拥有自己独立的党派,因此不同地区之间常有党派之争。正因为不似西西里黑手党那样有一种明显的权力中心,平行的组织架构令到政府对他们的打击也非常力不从心。

有趣的是,克莫拉里虽然几乎全部都是男性,但在各个体系的最高级都会有一个“神圣的妈妈”灵魂人物,比如索拉拉家的曼努埃拉太太和她的那本传奇性的、几乎成为权力象征的小红本(后来被莉拉骗到手)。

克莫拉组织的活动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赞助政客、在社区各种敛财和公路抢劫。

但他们并没有任何政治理想,他们对政治的干预纯粹是出于利益考虑,他们资助大量的政治议员竞选,对竞争对手进行打击,拉取选票无所不用其极,对投反对票的选民进行恐吓、刺杀、绑架等,但极少会受到制裁,因为受他们财政支持的政客非常之多。

在坎帕尼亚地区,克莫拉集团深入到几乎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他们营造了一种紧密的、相互依存的社区氛围,通过为年轻人提供各种各样的就业机会而不断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年轻人也会被他们牵制着从事各种各样的犯罪行为。

经过政府的大力打击,克莫拉势力在一段时间内似乎有被熄灭的势头。但在那不勒斯四部曲开始之初的50年代,克莫拉却迎来了他们的辉煌复兴时期,而这一切都利益大洋彼岸的美国。

在二战期间,美国军方与西西里黑手党和那不勒斯克莫拉达成了某种协议,克莫拉团伙为美国军方提供情报和保护他们的造船厂不受破坏,作为回报,美国军方也允许他们在本土继续发展。

就这样,已经贫穷了几个世纪的那不勒斯(一直都得不到意大利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战后更加破败,基础物资严重短缺、公共设施也在战争中严重破坏,人民贫困不堪,而贫穷,成为克莫拉迅速复兴的温床。他们借机发展了大规模的黑市交易,并从中获取大额利润。

60-70年代,那不勒斯成为全球走私烟草的大本营,在70年代更是已经达到了2.15亿美金的年交易量(数据来自《Blood Brotherhoods》,著者John Dickie)。从80年代开始,烟草走私慢慢转向利润率更高的毒品(可卡因和海洛因为主)交易,比如莱农的两个弟弟被马尔切洛所控制进行毒品走私、大小里诺的毒品问题。

在80年代,尤其是1980年一个6.9级大地震之后(莉拉的另外一次“界限消失”出现),克莫拉势力利用震后重建的机会大量渗透政府机构和公共建设工程,对反克莫拉的官员和法官也展开了更加明目张胆的暗杀。

在这一时期虽然势力非常庞大,但都在在阴影当中,媒体从来都不敢当面去提及、更别说去报道和这个团伙有关的任何事情,小说中莱农所出的第三本书、后来联合莉拉所写的那篇报道,可以说在当时的整个意大利都是非常罕见的,带来的影响也相当之大。

所以在小说里莱农丝毫无损几乎成为了小说的一大bug,而莉拉的女儿(极有可能被当成是莱农的女儿)的失踪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莉拉失踪的孩子蒂娜,和小说里其他的谋杀和死亡事件一样,Ferrante都并未给出一个确切的解释,一直到最后都没有清楚说明去向或者背后是谁操纵,在坊间猜测中还结合了意大利不断复兴的城市兴建所产生的危险(有点类似于我们小时候对汽车的认知,不要把手伸出窗外,不然会被其他来往的车撞断)。

但克莫拉组织的嫌疑是最大的,因为无论是莉拉公司大力为他们所支持的政治议员的对手拉票,还是当时莱农所出的书和所写的报道文章,都是对一直乐于暗中控制社会的克莫拉集团的一个曝光和打击,我并不是说这是索拉拉兄弟所为,以米凯莱和马尔切洛对莉拉的感情和纠结,应该还不至于会出手这么狠。

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克莫拉是一个有着平等组织架构的犯罪网络,不同地区之间的克莫拉有着自己独立的运作组织和权力中心,但莉拉和莱农的这些行为对于他们整个网络都有着非常危险的影响,所以即使是索拉拉兄弟不采取行动,其他地区的克莫拉也绝对有理由出手,而索拉拉兄弟根本就没有办法去控制。

80年代在克莫拉内部,有个叫Raffaele Cutolo的首领也曾经有过一个秦始皇般的统一大梦,纵横四海般要统一南部克莫拉,形成像Cosa nostra那样有明显权力中心的体系,最后不仅没有成功,还差点将这场一统大战变成了国民内战。(犯罪小哥也有大梦想还失败系列)

那不勒斯四部曲用了四年时间所编织的这个世界,之所以令人无法忘怀,不仅仅是因为作者为我们打造了一个跳出原有阶层的梦想和童话,见证了两个女孩持续且坚韧的友情,更重要的是,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不是虚构的,也不是历史曾经存在现已消逝的,而是就在当下、就在我们正在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是触手可及的,那些暴力和死亡威胁,你一转身就可能遇见。

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

第三部分: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

即使在最后,Ferrante也并没有意向要填上自己在小说开篇之初挖的那个坑(最后莉拉去了哪里?为什么突然决定离开),给全球千万读者一个不奢求完美、但起码是完满的结局,甚至在最后,还加了一个坑:

当年被她们丢入地下室的布偶,为什么会重新出现在莱农的家门口?

她/他对于慰藉读者这件事,似乎一点儿都不在乎,正相反的是,她想要把那些明晃晃摆在我们面前、然而我们并不愿意看清和接受的事实,耐心地用四年的时间,一点儿一点儿、但持续不断地、残忍地逼着我们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残暴的世界里,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

就算顽强如莉拉一般,也未能躲过。

那些我们自以为理解的事情,并不是事实的全部,甚至,我们的理解和事实相差甚远。(2018年,吃瓜观众亲眼见过的公共事件反转还少吗?有些不了了之,有些好歹有了个真假未明的结局。)

那不勒斯四部曲说的是莉拉和莱农两个贫穷区女孩之间长达数十年的真实友情,他们互动激励着对方不断进步的同时,也成为了照清对方内心欲望的棱镜。友谊不仅仅是关于爱的挽歌,也是恨的故事。

这是大部分媒体对那不勒斯四部曲推介的重点所在,但莉拉和莱农之间的友情在Ferrante的心里,其实并没有我们所想像的那么重要。莉拉和莱农之间的竞争和互助关系虽然贯穿了整个小说的始终,但真正影响着她们人生发展轨迹的却是战后意大利社会结构剧烈变化不可逆转的结果。

一个动荡的社会,无论是处于政治还是经济混乱的社会,对人性都是一个考验,目光短浅者有了短暂的耀武扬威,态度随风倒的人混得风生水起,正直之人遭到压迫,有先见之明的人总是将逃离作为第一目标来努力,创造力被牢牢地困在权力之下,人权被流放到无光之地、无人之荒。

热衷闹剧的观众在书中看到了两位女性之间的相爱相杀,敏感的读者看到了在她们背后悲伤的战后意大利(社会),绝望的人看到了暴力之后并没有好转的世界。

而这并不仅限于意大利,2018年的中国,若要写成书,令人大跌眼镜、不乏惊悚剧情的魔幻事件绝对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担任巴斯大学主讲意大利文研究的课题讲师、同时也是一个那不勒斯人的Adalgisa Giorgio这样来形容小说里莉拉和莱农之间的友情:虽然充满着冲突和对抗,但这坚实友谊的背后却是对那个总是尝试抹去她们痕迹的世界的一个无声抗争。

A world which tries to erase it.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一个残暴的世界,一个试图将所有人淹没在暴力和麻木中的世界,它需要你的服从和忍让,无视你的存在,禁止你走出它的疆土,而更令人恐怖的是,这个疆土没有一个明显的边界,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走出去了,又或者是,其实身陷囹圄不自知。

Ferrante笔下的这个世界真实得可怕,没有单纯,没有对待的回报,只有视野永远模糊的暴风雨。

政治腐败、披在家暴(父亲、丈夫)外衣下的男权社会、强奸、高利贷、克莫拉黑手党、宗教压迫等,组成了这个对女性毫无怜悯之民的残暴世界。

这是她们的世界,也是我们的世界,这是一个权力之下人人无法自安的世界。

在读者眼里,先不提那些被作者刻意隐藏(起码在前三曲中)的无形力量,家庭暴力是所有人能够明明白白感受得到的,莉拉因在课堂上打败阿方索差点被斯特凡诺扯掉舌头、小学升学考试问题和父亲争吵时被整个丢出窗外、新婚之夜被斯特凡诺强奸……所有的看似荒诞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会发生的事情。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写的,男人们在外头喝了酒、欠了债、被别人打了、被工作截止日期压得喘不过气、东西被抢或无法得到,他们带着浓厚的怨气回到家,妻子或者子女随便一句不合时机的话都可以成为他家暴的导火线,错误总是一环接一环地发生。

战后的意大利家庭早就已经告诉过我们,在和平年代,拳头比枪支更频繁地发生。

但那些曾经或蔑视、或欺压她们的男人们,就真的比他们压下的女性命运要更好吗?

一时风光的堂阿勒被谋杀、索拉拉兄弟的突然被杀、里诺最终被毒品夺去了生命、斯特凡诺的家道中落、帕斯卡莱的政治逃亡、弗朗科的自杀、尼诺的仕途骤然中断几受牢狱之灾……唯一似乎能够在这些漩涡中置身事外的,似乎只有莱农前夫、专心学术的彼得罗,而即使是他,在这过程当中也遭受了不轻的指责和暴力对待。

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人性早就已经不在可以讨论的范畴,有的只是在高压权力下扭曲的生存法则。

在这个暴力的世界里的子民并没有失明,他们一件不漏地目睹所发生的一切,但又看不到任何东西。在那不勒斯四部曲里,真正能够看清楚的,可能只有莉拉一个人,正如她自己所说的:

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以前不知道,现在仍然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法理解发生的事情。这个城区的每样东西、每块石头、或者说每块木头,都是在我们之前就已经出现的了。我们在这里长大,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从来也没有想过,也无法了解。不仅仅是我们,她父亲假装之前什么都没有,她母亲也一样。我父母,包括里诺,大家都假装不知道斯特凡诺的肉食店“之前“是佩卢索的木匠铺子,属于帕斯卡莱的父亲;堂阿奇勒的钱,还有索拉拉他们家的钱是”之前“挣的。她试探了一下她父母,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谈论这些。没有法西斯,没有国王,没有压迫,没有欺压,没有剥削,这些都没有存在过。

多甫拉托夫说过,我们以自己唯一的天赋——冷漠,抵抗生活中的全部诱惑和恐惧。

今天的我们,又记得起多少曾经发生过的魔幻事件的细节。即使是受教育程度最高、已经出走那不勒斯辗转佛罗伦萨米兰的莱农,常常也只是被动地往前走着。只有莉拉,在每一次界限消失当中,随着当下自己无法控制局面的意识清醒的瞬间,看清了自己以前看到却不曾明白的事情。

这是一件需要智慧、善良、勇气和强大意志才能经历的事件,缺一不可。

对莉拉来说,每一次界限消失的出现,都是对这个世界的重新认识,都是她对身边所有事物失去控制的全面崩溃。

界限消失这件事,对于心思敏感的人都会经常发生,是我们对旧有所熟悉的世界突然变得陌生的一种感觉,身边的一切都没有变化,但在心里所完全不一样了,以往紧紧牵绑着我们、让我们得以感受真实的那些人和事,在这一刻都突然松绑,这是一种孤独感,这是一次蜕壳般的成长和变化,不可逆转。

即使是原作者所用的那一个海上明月的例子,也无法很贴切地形容这种感受,但孤独的人会懂,这种孤独不是无人理解的孤独,是无论理解魔幻世界的孤独。

界限消失是一种祝福,也是一种诅咒,这决定于你在经历过它之后,是否还有勇气孤独往前,是否还有勇气在这个荒诞的世界里寻找、建立、维持自我一方的理性角落。

在此共勉。

最后

相比于最后莉拉的下落,作者Elena Ferrante的真实身份是一个更大的迷。从她的第一本书开始,没有人知道这个神秘的Elena Ferrante究竟是男是女,年龄多少,生活在哪里,那不勒斯四部曲是不是她的自传式作品,甚至和HBO的合作,她都是以邮件的形式进行所有的沟通,没有任何一个工作人员见过她或他。在2017年意大利甚至还拍了一部关于她、但却完全没有本人出镜的记录片《Ferrante Fever》。

一本书在完成之际,就已经和作者本身脱离了关系,作者再也没有办法控制它在读者心中所产生的影响,所以若你喜欢、热爱甚至迷恋那不勒斯四部曲,那就好好享受它所带来的震撼,所带来的唏嘘,所引起的思考,这些才是你真正需要去探索的。作者是谁,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不是吗?

就好像你和人谈个恋爱,不一定就要了解对方的母亲是吧。

去他妈的。


个人公众号:DramaMatters

 2 ) 女性身份,就是裙子上那块羞辱而刺眼的血污

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弱势群体,大概就要数女性和穷人了。

那么贫穷家庭出生的女孩,人生到底得有多么艰难?在埃莱娜和莉拉的故事,我看到的答案是:难到让人掉泪。

不幸出生在贫穷家庭的女孩,生来就有原罪,她们无论做什么,几乎都是错的。

如果你学习不好,你太蠢了。

如果你学习好,你为什么要学习成绩这么好,若你不那么优秀或者不那么努力,你就不必继续读书浪费我们的钱。

如果你不美丽,你太可厌了谁会看你一眼。

如果你美丽,你为何擦着口红在街上走,你这个荡妇。

活着呼吸是错,死了都是错。女性身份如裙子上那块血污,是羞辱而刺眼的标记。母亲叫女儿小心地夹好卫生垫,千万不要掉出来丢人。流血是你的错,弄脏裙子是你的错,生为女性天生就是错。

贫穷的女孩被富裕的男孩强行拉走性侵,没有任何人指责男孩,反而女孩一下车,就被自己的哥哥一个耳光扇过去。你死去哪了,你为什么不在家好好呆着?

埃莱娜因为想继续读书,被母亲反复羞辱。最后他父亲说,我们可以让你读书,但你必须是全班最好的。仅仅“好”是不够的,必须是“最好”的,才配得到读书的资格。

然而这样的父亲,和莉拉的父亲比起来,已经是极端慈爱和通情达理的了。

在一街之隔的另一扇窗子里,全镇最天才的莉拉依然配不上读书的资格。因为坚持要继续读书,她被父亲从窗户里扔出去摔断了胳膊。

甚至后来莉拉放弃了读书,在父亲的鞋匠铺里帮忙,有资格学手艺的仍是哥哥,天才的她却只能负责打扫卫生。

富裕家庭出生的男孩子,每一点进步,每一处成就都获得精心的呵护与鼓励。就算处处比不上莉拉,他也是家庭的骄傲,也是老师的宠儿。

而女孩子们面对的环境呢?每一点努力、每一点梦想都得小心藏好,才可能侥幸不被羞辱。看书是偷偷的,写书更是不能说的秘密。

即便是最看重莉拉的班主任,也会在女孩和男孩们比功课前好心地提醒:虽然他们是男孩,我们还是可以展示一下我们的水平。

“他们”(男孩)比“我们”(女孩)强,原是应该的。就算是思想进步、重视女性教育的班主任,潜意识里仍然接受了这样的预设。

对贫穷的女性而言,教育是奢侈品,自由、梦想、和希望更是遥不可及的幻想。“家里的兄弟都要工作,你怎么有脸在学校里读书?”

连开书店的女人都没读过自己卖的书,“生活这么苦,我哪里有时间去读这些呢?”

而学龄女童的惨淡生活,还远不是女性命运最悲催的部分。

月经来潮的时候,埃莱娜惊恐得哭了;莉拉甚至说来月经的人肮脏,不愿意再和埃莱娜做朋友。

她们如此恐慌,是因为身体的成熟,才意味着终极苦难的来临:接下来,她们的人生是结婚、生很多孩子、黑乎乎的家、做不完的家务、似乎永远不会停止的孩童的吵闹和哭叫……

若没有奇迹发生,她们都会变成自己的母亲。那些女人粗俗可厌、脾气暴躁、歇斯底里。然而是什么让她们变成了这样?小小的埃莱娜觉得,母亲脾气暴躁,是因为有很多藏在暗处的小黑虫,每夜爬进母亲的口鼻。

那些小黑虫是什么?不就是处处压迫女性的天罗地网吗?

在那个社会里,丈夫帮妻子买东西、推婴儿车会被邻居指指点点。当妻子质问“你连打女儿都不会,你还是不是男人?”的时候,连慈爱和通情达理的父亲, 也会瞬间踢开门把女儿打得鼻青脸肿。

女性是这样低贱,你不去侮辱与损害她们,简直有损你自己的尊严和血性。

所以每一栋楼里,都有歇斯底里的疯女人,和蓬头垢面、破口大骂的主妇。人们厌弃她们之前,可曾想过那些从出生开始就被侮辱、被损害的女人们,那些终身生活在痛苦和不安中的女人们到底要怎样去优雅?

可怜的是,女人最激烈的反抗不过是摔锅打碗,或者跟别的女人撕逼而已。

可怕的是,几十年后的今天,女性裙子上的那块血污仍没有被完全洗去。

仍有人质问为什么被强奸的女孩要半夜三更在外面走。

可为什么被谴责的不是强奸者,而是被强奸者?

仍有人说女性与其争取什么“女权”,不如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比男人更优秀。

可为什么女性必须克服所有不公平,做到比受优待的男性更优秀,才配获得权利?

仍有老师对学生说:“女生数学不行”、“别看女生小时候学习好,长大了后劲儿就是比不上男生”。

且不说许多教育方面的数据早已经是女性优于男性了,就算从小资源少、不受鼓励的一方真的比另一方做得差,难道就能证明她们比较笨?

仍有人说女人缺乏理性、遇事只会歇斯底里。

可男性有男性的思维方法,女性有女性的思维方法,如果因为权力的不对等,后者始终不能发声,或者发声了也被忽视、被呵斥,到底要如何“优雅”、“理性”地跟男性对抗?

努力如埃莱娜,天才如莉拉,仍然活得那样悲惨。在系统性的压迫面前,指责个人奋斗不足是最大的不公平。

在表现女性友谊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两个主题。一个比较阴暗的主题是嫉妒和算计;而另一个比较忧伤美丽的主题是:你要为我活出我无法得到的生活,你要为我做到我不能做到的那些事情。

埃莱娜和莉拉的友谊中,也出现了这两个主题。莉拉也许是抱着让埃莱娜和自己一起辍学的心眼,约她逃学去海边。但几年以后,已经辍学的莉拉对还在上学的埃莱娜说:你要为我好好学习,因为我有别的事情要做。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表现男性友谊的作品中,友谊的主题却常常是并肩奋斗、携手作战,共同追求希望和梦想。男性挚友往往被刻画成一片赤诚、心无间隙,以至于时常滑向基情的边缘。

其实埃莱娜和莉拉也有过这样的时刻,那是在她们一起读《小妇人》的时候,是在她们梦想着未来共同写一本书的时候。可是那个美好的片段很快就过去了,因为那个美好的梦想很快就像泡沫般破碎了,因为现实很快就如黑墙从四面夹逼过来,让她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和险恶。后来我们看到的是莉拉一度开始嫉妒和伤害埃莱娜。心气如此之高的莉拉为何这样?我想,女性友谊里常常出现嫉妒和算计,并非因为女孩们生性卑贱,而是她们在残酷的生存中早就发现和男性斗争毫无胜算,只有卑劣地倾轧同性,才能抢到一点可怜的利益。身处劣势如何不攻心计,这种意识几千年来几乎已经写进了女性的集体意识中。不管是在楼道里互揪头发的家庭主妇,后宫里满头珠翠的妃嫔,还是心比天高的莉拉,面对的都是女性共同的绝境。

而第二个忧伤而美好的主题呢?为什么电影里的女孩们总是含着眼泪对自己的挚友说:请你一定要为我活出那样的生活?要知道那眼泪里除了深情的托付,更多的终于不得不选择放弃的绝望。女性的人生仿佛天生就应该有更多残缺,有时候是事业和家庭的矛盾,有时候是爱情和学业的选择,两者无法兼得。人们对此习以为常,完全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两个男孩可以并肩奋斗一起去追求他们的梦想;而两个女孩,只有拼尽全力,才能分别获得一半,拼起一个完整的人生。

而仅仅因为两个女性没有互相倾轧,作为观众的我们就已经觉得这是清新又美好一幕了。因为黑色看得多了,灰色似乎已经算得上白色。

 3 ) 缓解非原著党的脸盲症

看弹幕好像大部分人都说脸盲这部剧的角色,导演太忠实于原著反而有些人物小时候都没介绍清楚。导致我自己看过原著也有些懵,大概到了第四集才分得清楚。所以归纳整理下,也方便自己也看剧。

(大部分的姓都记不得,有几个名字可能还有错误,一边看一边改吧~)

【莱农一家】

格雷科一家。埃莱娜(莱农),爸爸妈妈,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妈妈有点跛足,一直很凶。爸爸的工作是政府的看门人。

老年莱农
小莱农
格雷科一家
青年莱农

【莉拉一家】

赛鲁罗一家,莉拉(除了莱农别人都叫她莉娜),哥哥里诺,爸爸,妈妈

-注意莉拉姓赛鲁罗,图书馆颁奖那段意味着莉拉用了家里所有人的名字借书。

-哥哥里诺小时候想帮着莉拉念初中,但是没成功。长大后和莉拉一起做鞋子,几乎要被赚钱的梦想折磨疯。

-爸爸是个鞋匠。

小莉拉
赛鲁罗一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个弟弟
青年莉拉
哥哥里诺,在放烟花的时候

【斯特凡诺】

卡拉奇一家。斯特凡诺,弟弟阿方索,妹妹皮亚诺奇(或者皮诺亚奇),爸爸堂.阿奇勒,妈妈

-放烟花那集邀请他们做客的有点胖胖的男人,小时候因为莉拉表现的比他弟弟优秀而扇莉拉巴掌的人。但是后来也爱上了光芒万丈的莉拉,他应该爱上的是莉拉的颜值。

-弟弟小阿方索时候和莱农以及莉拉比赛,被莉拉指出回答错误,长大之后和莱农一起上高中。

-妹妹目前还没什么剧情,以后会被记住的。

-堂阿奇勒是放高利贷的,侵占了帕斯卡莱和卡梅拉爸爸的木匠铺开了肉食铺,是小区里人见人怕的角色。在莉拉和莱农的娃娃丢了的时候给过她们俩钱。后来离奇死亡。

卡拉奇一家
小阿方索
小斯特凡诺
堂阿奇勒
阿方索,皮诺亚奇,斯特凡诺
阿方索
斯特凡诺

【帕斯卡莱一家】

佩卢索一家。帕斯卡莱(卷毛),妹妹卡梅拉,爸爸,妈妈。

-帕斯卡莱,电视剧里小时候甚至没喊过他的名字,我都差点记不住,共产党员,政治倾向明显。也很喜欢莉拉。应该还是个木匠。

-妹妹卡梅拉,小时候和莉拉他们一起上学,后来也没有念书了。

-爸爸是个木匠,木匠铺被堂阿奇勒n夺走。第一集在大街上大骂堂阿奇勒,后来被索拉拉家招聘过去。因为当街对着阿奇勒的手下大喊要杀了阿奇勒,所以后来被当做杀死阿奇勒的嫌疑犯带走。所以和卡拉奇一家有些仇怨。

佩卢索一家
木匠
卡梅拉
帕斯卡莱
帕斯卡莱

【安东尼奥一家】

安东尼奥,妹妹艾达,妈妈梅丽娜

-安东尼奥,长大后的安东尼奥长得这么着急呢。小说里的工作应该是汽车修理工。

-妹妹艾达,被索拉拉兄弟俩拉上车子。

-妈妈梅丽娜,丈夫已经去世,爱上了住在一个小区的诗人气质的萨拉托雷。和萨拉托雷的妻子在楼道里大打出手。萨拉托雷搬离了小区的时候狂扔东西。大家都觉得她是个疯女人。

安东尼奥一家
梅丽娜和多纳托
安东尼奥
左:卡梅拉;右:艾达
左:帕斯卡莱;右:安东尼奥
艾达和安东尼奥

【恩佐.斯坎诺】

-小时候比赛的时候坐在台下话很多的男孩,和莉拉用石头互砸,砸伤了她脑袋。后来在卖水果。数学很好。算得上是比较有头脑的一个了。长大之后的恩佐如果记不住就找最矮的头发金棕色的那一位。

斯坎诺一家,小时候的剧情里他们家只出现了恩佐
恩佐
少年恩佐

【索拉拉一家】

哥哥马尔切洛,弟弟米凯莱,爸爸妈妈。

-街区里最有钱的一家人,哥哥比较高瘦,有次给莱农买过单,在试图拉莱农上车的时候被莉拉拿刀威胁。爱上莉拉(这个女孩好清新好不做作,我好好喜欢噢)。跳舞的时候把帕斯卡莱推到一边自己上。疯狂追求莉拉。

-弟弟米凯莱,肾虚脸。目前还没啥剧情,就帮哥哥打打人,开开车。

-爸爸妈妈目前没剧情,放高利贷,家里有杂货铺(或者是面包房)。

索拉拉一家
马尔切洛
马尔切洛
米凯莱

【萨拉托雷一家】

哥哥尼诺,应该有两个弟弟,还有个妹妹。爸爸多纳托,妈妈。

-哥哥尼诺在第一集坐在莱农家的楼梯附近说长大了要娶她。然后在第四集别人喊了一声“萨拉托雷”之后出现的卷毛戴眼镜的忧郁男生。目前人设是又帅又有才华,是莱农的梦中情人。

-爸爸多纳托,铁道部门工作。看起来像是铁饭碗的样子。在第一集梅丽娜的丈夫去世后,坐在她边上安慰她,戴眼镜的男人。出了一本诗集(或者小说)。总而言之有婚外情。

-妈妈就是和梅丽娜在楼梯上大打出手的女人。

萨拉托雷一家
左. 阿方索;右.尼诺
尼诺的告白
尼诺
尼诺

【吉耀拉】

和莱农他们一起上学的女孩子,也念了初中。爸爸是索拉拉家的员工,面包房的厨师。

吉耀拉一家

【奥利耶维罗老师】

-莱农莉拉的小学老师,很重视人才

【吉诺】

花10里拉看了莱农的胸,算莱农第一任男朋友。爸爸是个药剂师。

 4 ) 二刷才发现,埃莱娜和莉拉各有三名演员扮演!

剧开篇,一年级的埃莱娜和莉拉,个头很小,坐在课桌上几乎要俯在桌面上了,莉拉和老师一起站在黑板前的时候,也可以看到莉拉头部刚好到老师腰部,头顶也才到黑板三分之一高处。

一年级埃莱娜
一年级莉拉和老师

而到了和男生班竞赛时,埃莱娜坐着时已经比课桌高不少,而莉拉站着时,头部已经接近老师肩部高度了,头部也已经到了黑板三分之二的高度。埃莱娜就更高了。

竞赛课上的埃莱娜
竞赛课上的莉拉
竞赛课上的师生三人
莉拉和黑板高度对比

很明显这是两对演员了。因为一年级埃莱娜和竞赛课上的埃莱娜太相像了,我第一遍都没发觉两者不是一人扮演。而一年级的莉拉,则始终没露出正脸。我原以为是导演刻意营造神秘的他视角度,现在看来,还可能是没有找到面容与竞赛课上莉拉极其相似的小小莉拉扮演者,所以才做了这样的处理。

一年级莉拉捣蛋时给的模糊远景
老师翻阅一年级莉拉作业本时,镜头为俯视模糊镜头
一年级莉拉回答老师问题时,头发遮住了面容
一年级莉拉上台时只给出了背影
莉拉在剧中的第一个正面镜头是竞赛课上才第一次出现

因为喜欢一部剧,喜欢导演的用心和细节控制,又发现了一个可能并非秘密的小秘密,真是令人开心的一件事情。

 5 ) 我的天才女友:从未有人如此完美地讲述女性友谊

就在前些天,我最好的朋友在纽约的深夜给我发微信,说心情不好。本来走在路上要去吃午饭的我,在休息区的长椅上坐下,立刻给她打了电话。她说现在总觉得迷茫,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也不知道该在哪里停下,日子过得都差不多,不像从前中学时,我们两个人你追我赶,谁都跑得很快。

我们在电话两端笑了起来。我想起我们别扭的青春期,彼此成绩不相上下,从来没有虚情假意的夸耀和赞美,只有真枪实弹的较量。如果我的名次比她低一点,我会不甘心,但又很高兴——因为如果我比她考得高,她就会接连几天对我不理不睬,反而和别人欢声笑语。她勇敢又聪明,我总是想要追上她,但很多时候我也搞不明白我们到底是战友还是对手,我们像双生子一样出没,却又迫不及待地把年轻的锋芒扎在对方身上试一试有多尖锐。当时年级里有一群很出名的男生,她在和其中的一个谈恋爱,后来我和另一个谈恋爱,我想这次我又追上她了,但她非常生气,说她觉得那个男生不好,不希望我进到这个圈子里来。我也生气了,为什么你行我不行?那之后的两年,我们几乎没怎么说过话,关系非常尴尬,直到我和那个男生分手。我跑到她家里嚎啕大哭,她耐心地给我一遍一遍擦眼泪。

HBO新剧《我的天才女友》在豆瓣拿到9.4的高分,我在读小说时就已经想象到了这一天。很难描述翻过原著最后一页时的心情,曾经哽在我喉咙里的千言万语,都被作者写出来了。就像豆瓣上一条热评说,感觉有人在关心并触摸到了我的童年。

在电视剧版《我的天才女友》第一集的一个场景中,女人和女孩们站在那不勒斯一幢公寓的天井中,没有一个男人出场。两个互相咒骂、搏斗的情敌,试图劝解的围观者,以及两个仰着头、困惑又恐惧地观望一切的两个小女孩——故事的主角,埃莱娜和莉拉。

2011年至2014年,费兰特以每年一本的频率出版《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语言文化的壁垒、厚重的内容以及繁杂的人物关系丝毫没有阻挡那不勒斯四部曲席卷全球之势。这个故事如史诗一般描述了两个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生长的女孩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

除了勾心斗角的后宫剧以外,我们很少看到女性角色站在舞台中央。当然,这也并不是女性友谊第一次出现在文学或影视作品中,比如在这个故事中埃莱娜和莉拉一起阅读的《小妇人》。比如《绿山墙的安妮》中的安妮和戴安,《傲慢与偏见》中的简和莉兹,《末路狂花》中的塞尔玛与路易丝,还有《七月与安生》,《破产姐妹》,《绝望主妇》,《欲望都市》,《绯闻女孩》,《粉红女郎》,《欢乐颂》,太多了。但我们从没有见过屏幕被这样慷慨地交给两个女孩,让她们谈论拉丁语、月经、考试和书本。

男性的兄弟情义(brotherhood)向来雄浑厚重,可以载入史册。而很多人(尤其是男性)反过来觉得女性情义(sisterhood)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女性在种种叙事中了解了男性,而男性却从不被要求理解女性。我不太喜欢“闺蜜”这个词,像女孩房间的纱幔,粉色的糖果,旋转的裙边,逛街时的自拍。在男性叙事的刻板印象中,男性友谊就可以是桃园结义和两肋插刀,而闺蜜的友谊永远是配角,是调味料,是发生在私人空间里轻快浅薄的交谈,儿童般幼稚单纯,无需他们探索和了解,更不必赞美。就像作者费兰特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在小说历史上,男性友谊有其严格的规律——对其内在规律的尊重、背叛的后果,都是非常明确的。而女性友谊是一片未知区域,更多为我们自己所知,没有固定的规则。任何、一切都可能会发生。在小说中,对这种女性友谊的探索,非常艰巨,这是一场赌博,一种艰苦而激烈的承担。每走一步,你都要面临那种风险:即故事的诚实会被好心、伪善的算计,和那种令人作呕地拔高女性友谊的意识形态所蒙蔽。”

她们展现的并非《小妇人》中真善美的姐妹情谊。埃莱娜和莉拉公开竞争,就像粗砾、破败的街区里,她们生活中每一个成年女性的样子。在丛林一般弱肉强食的那不勒斯,埃莱娜写道:“我们的世界就是这样,充满了致命的词汇:哮喘、破伤风、毒气、战争、机床、废墟、工作、轰炸、炸弹、肺结核和传染。那些年听到的这些词汇陪伴了我一辈子,是我很多恐惧和担忧的根源。”她们不得不过早地学会战斗。

《我的天才女友》同样关于女性的愤怒。愤怒的火焰来自于埃莱娜和莉拉,来自于她们的邻居和母亲,来自于老师和售货员。两个女孩意识到她们最初的梦想,接受教育的梦想,竟然仅仅因为性别就如此艰难,那便是她们愤怒的起点。两个女孩在各自的家里与父母争吵,倔强地表达要参加考试,要上初中的决心。当埃莱娜告诉莉拉她来了月经时,莉拉为此表现出愤怒。当莉拉在婚礼上终于发现斯特凡诺的本性,她们因为望到了前方的深渊而愤怒。

这是一个女性逐渐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怒火的时代,被遗弃的女婴不是理所应当,无法接受教育的女孩不是理所应当,变成性暴力的受害者不是理所应当,依附男人生存也不是理所应当。在埃莱娜和莉拉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中,还有对故乡的愤怒,对家庭的愤怒,对时代的愤怒,对命运的愤怒,而这些愤怒,也在小说的后三部中逐步展开。作者在向这个世界证明,女性叙事,也可以成为史诗。

费兰特在她的另一本书信集中这样阐释埃莱娜和莉拉的感情:“在莉拉和埃莱娜的生命中,有很多事件显示了一个人如何从另一人身上汲取力量。但要记住这一点:不仅仅是在她们帮助彼此的层面上,同样也体现在她们互相洗劫,从对方身上窃取情感和知识,消耗对方的力量。”她们爱彼此也恨彼此,她们帮助彼此也伤害彼此。

相比于少女时代文静的埃莱娜,莉拉“好像比我们所有女生都强大”“禁止她做任何事情都是没有用的”“她知道如何跨越界限,但又不会真正承担后果,最后人们会做出让步。尽管很不情愿,人们还是不得不赞赏她。”她聪明,执拗,令所有人着迷。埃莱娜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在《我的天才女友》中,成功地骗过所有读者和观众,让大家以为莉拉是那个“天才朋友”。而在电视剧的最后一集中,莉拉已经不再上学,准备结婚。她看着埃莱娜说,你一定要继续读书,并且要做最好的那个,因为你是我的天才朋友。

埃莱娜的自卑,嫉妒,羞怯,紧张,都变成了莉拉注视的目光,温柔又坚定地落回自己身上。

我为人类之间能拥有这样的情谊而感动。

 6 ) 细说天才女友·第一集:娃娃

莉拉坚毅地站了起来,她整个身子一直笼罩在黑暗中,但那层坚毅的神情相当分明,她决然转身,走了出去。

最近HBO又出了一部大作,由埃莲娜·费兰特原作“那不勒斯四部曲”改编的《我的天才女友》上线了。这是一场关于两个女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和战争。看得我大感兴趣,干脆把时间浪费在这个上面,写写观剧笔记,打算每集写一篇剧集分析,具体结构是跟着场景来走,以场为单位来细说。

今天趁夜开始第一篇,基于第一集《娃娃》。

第一场:一生的战争

年老的女主之一埃莲娜接到莉拉之子里诺打来的电话,原来莉拉离家出走了。从埃莲娜的表现来看,她对莉拉的突然之举并不感到意外,反而对喋喋不休的里诺感到厌烦,从那句“别再给我打电话了”可以推测里诺经常烦扰埃莲娜,烦她的原因则可能是和莉拉有关的,这说明莉拉可能经常会出状况。

埃莲娜无法再入睡,想了想她还是给里诺再回了一个电话,这次她确认了莉拉是想彻底地消失了,因为她清除了自己存在的一切痕迹。

埃莲娜坐在自己的书房,望着前方的休闲椅,她似乎又看到了她的好友莉拉,少年模样的莉拉就躺在椅中,缓缓坐起,目光和她相接。年老浑浊的目光和少女时代的目光对视着,仿佛望穿了沧桑变迁的岁月。

莉拉坚毅地站了起来,她整个身子一直笼罩在黑暗中,但那层坚毅的神情相当分明,她决然转身,走了出去。

情绪翻涌的埃莲娜打开了自己的电脑,戴上眼镜,开始敲字:

“你总是我行我素,莉拉。从年少到如今老了,一直没有改变。六十岁了,你不光要人间蒸发,还要彻底抹去自己存在过的痕迹。我对你发过誓,我绝不会这样做,你的行为让我很生气。我要写下你的整个故事,不仅是我亲眼所见的,还有我所知的,和这些年来你告知于我的一切。这次我也不管不顾了,看看谁会赢。”

显然,这是一本书的第一段,埃莲娜决定将莉拉的一生用文字写出来。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莉拉的出走再度激起了她心中的战意:既然你要抹除一切,我就偏要用尽全力留下一切,走着瞧,看谁会成功!从这段话就折射出埃莲娜和莉拉之间贯穿一生的竞争关系,也看出莉拉对埃莲娜的影响力很大。这份竞争或多或少都带着孩子气的意味,又可见两人之间友谊的深度。

第二场:天才的对手

一年级的小埃莲娜正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地练习笔画,受到了班主任女老师的表扬,她感到十分窃喜。这时,莉拉忽然捣乱,大笑着扔过来一个带墨水的纸团,作弄埃莲娜,引起老师的呵斥。结果老师走过去看到莉拉本子上的内容,声音立刻变得温和,莉拉的本子上画着简单的实物图案,而图案下面写着对应的文字。自尊心很重的埃莲娜意识到当自己在练笔画的时候,对方已经会书写文字了,她忧伤地低下头去,感到自卑。

老师将莉拉的母亲请到了课堂上,让她见证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一个单词,然后询问学生有没有人认识,全班小女生全部懵逼,但是当老师点名询问趴在桌上的莉拉时,莉拉轻轻松松地答了出来。接着,老师加大测试难度,让莉拉上来写下“粉笔”这个单词。走上来的莉拉身上脏兮兮的,头发也乱糟糟的,显然家境贫穷。但是莉拉很自然地在黑板上写出了这个单词,只写错了其中一个字母,这对一个一年级学生来说已经相当难得,更别说这还是在没有任何人给她开小灶,全靠自学的情况之下。

台下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一切的埃莲娜一开始不服气地磨着牙,得知莉拉全靠自学之后,她自卑地垂下头去。

这时片头出来了,片头很有特色,以全家福的形式,将每个出场的家庭做了一次先行预告。为便于大家理清人物关系,我将原著中的人物图表贴在这里,不过电视剧不一定全按小说来,还是以剧集为标准,这个只是起一个入坑的辅助作用。

人物表

赛鲁罗一家(鞋匠的家人)

费尔南多·赛鲁罗:鞋匠。

农齐亚·赛鲁罗:莉拉的母亲。

拉法埃拉·赛鲁罗:所有人都叫她莉娜,只有埃莱娜叫她莉拉。

里诺·赛鲁罗:莉拉的大哥,也是鞋匠。

莉拉的几个孩子中,有一个儿子也叫里诺。

其他孩子。

格雷科一家(看门人的家人)

埃莲娜·格雷科:家里的长女。

后面还有几个弟弟妹妹:佩佩、詹尼和埃莉莎。

埃莲娜的父亲:在市政府做门房。

母亲:家庭主妇。

卡拉奇一家(堂·阿奇勒的家人)

阿奇勒·卡拉奇:童话中吃人的怪兽。

玛丽亚·卡拉奇:阿奇勒的妻子。

斯特凡诺·卡拉奇:阿奇勒的儿子,杂货店经营者。

皮诺奇娅和阿方索:阿奇勒的其他孩子。

佩卢索一家(木匠的家人)

阿尔弗雷多·佩卢索:木匠。

朱塞平娜·佩卢索:阿尔弗雷多的妻子。

帕斯卡莱·佩卢索:也叫帕斯卡,阿尔弗雷多和朱塞平娜的长子,泥瓦匠。

卡梅拉·佩卢索:也叫卡门,帕斯卡莱的妹妹,杂货店售货员。

其他孩子。

卡普乔一家(疯寡妇的家人)

梅丽娜:莉拉母亲的一个亲戚,是个疯寡妇。

梅丽娜的丈夫:菜市场卸货工。

艾达·卡普乔:梅丽娜的女儿。

安东尼奥·卡普乔:艾达的哥哥,技工。

其他孩子。

萨拉托雷一家(铁路职工——诗人的家人)

多纳托·萨拉托雷:铁路职员,诗人。

莉迪亚·萨拉托雷:多纳托的妻子。

尼诺·萨拉托雷:多纳托和莉迪亚的大儿子。

玛丽莎·萨拉托雷:多纳托和莉迪亚的女儿。

皮诺、克莱利亚以及西罗:多纳托和莉迪亚的其他孩子。

斯坎诺一家(卖蔬菜水果的一家人)

尼科拉·斯坎诺:卖蔬菜水果的男人。

阿孙塔·斯坎诺:尼科拉的妻子。

恩佐·斯坎诺:尼科拉和阿孙塔的儿子,也是卖蔬菜水果的。

其他孩子。

索拉拉一家(他们家有一家酒吧兼点心房)

西尔维奥·索拉拉:酒吧和点心房的主人。

曼努埃拉·索拉拉:西尔维奥的妻子。

马尔切洛和米凯莱:西尔维奥和曼努埃拉的儿子。

斯帕纽洛一家(糕点师傅的家人)

斯帕纽洛先生:索拉拉酒吧和点心房的糕点师傅。

罗莎·斯帕纽洛:糕点师傅的妻子

吉耀拉·斯帕纽洛:糕点师傅的女儿。

其他孩子

吉诺:药剂师的儿子。

几位老师

费拉罗:小学男老师,兼任图书馆管理员。

奥利维耶罗:小学女老师。

杰拉切:中学男老师。

加利亚尼:中学女老师。

内拉·因卡尔多:奥利维耶罗老师的表姐,住在伊斯基亚岛。

第三场:身后的目光

莉拉在黑板上庖丁解牛一般地在进行四则运算,老师在旁赞不绝口。镜头给到课堂上的孩子们,她们都长大了不少,因此这已经不是一年级了。埃莲娜的扮演者也换人了,从小萝莉变成了少女萝莉。

埃莲娜注视着莉拉在黑板上笔走龙蛇,眨巴着明亮而柔弱的眼睛,时不时卑怯地低下头去。

下课铃响,蔬果小贩的儿子恩佐·斯坎诺被老师揪住耳朵提到门口罚站示众,脖子上还吊着一块牌子,上写着意语单词:驴。淘气的莉拉跑过去对恩佐胸口一推,嘲笑他:“蠢驴!”一股风一样地跑了。埃莲娜像个淑女一样地走着,默默地注视着莉拉的一举一动,莉拉对她来说像是一块吸力强烈的磁铁。

第四场:明河与暗流

卡梅拉的父亲阿尔弗雷多·佩卢索浑身脏兮兮的,坐在街边,望着眼前的一家杂货店,眼神悲哀。原来这家杂货店之前是归属于他的木匠铺,只因他借了阿奇勒先生的高利贷无法归还,只能以店面抵偿。

但是他心中的怨气却就此郁结难消。他忍不住挑衅了阿奇勒的大儿子斯特凡诺,更失控辱骂了阿奇勒先生。街面上所有人都开始紧张起来,纷纷望向一栋房子的四楼阳台,那是阿奇勒的家,是街道最高的所在,也代表着最可怕的权威。阿奇勒就像童话故事中的食人魔,孩子们都开始惊恐逃散回家。阿奇勒家杂货店的老店员粗鲁地将阿尔弗雷多推走,其实是在救他性命。阿尔弗雷多虽是口上不松,脚底下却怕了,牵着女儿卡梅拉跑走了。

这时镜头跟着转移到了街尾的索拉拉一家。这家男主人叫西尔维奥,女主人叫曼努埃拉,他们是唯一敢对抗阿奇勒的人。他们经营着一家酒馆,意图取代阿奇勒的生意。

莉拉的尾随者埃莲娜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莉拉却不知怎么了,一直站在街心,若有所思地观察着眼前的细节。她和所有孩子都不一样,只有埃莲娜发现了这一点。

第五场:暗恋和奸情

埃莲娜上楼后,得知安东尼奥和艾达的父亲卡普乔死了,死因不明。埃莲娜跑到卡普乔家中看死尸。她看到卡普乔的遗孀梅丽娜生无可恋地坐在卡普乔装殓好的尸体旁,神色枯竭,但是一个男人的到来,令她死水一般的目光光泽骤燃。这个男人就是多纳托·萨拉托雷,他不遗余力地帮助卡普乔一家,街区风传他和梅丽娜之间存在私情。两人间不知羞耻的耳语也证明着这一点。连梅丽娜三个孩子也觉察到了两人非比寻常的关系。多纳托这个人举动不同于一般男人,他写诗,还帮妻子莉迪亚照顾孩子,与这个环境中的其他男人的行事作风格格不入。看起来,这是个善于讨女人欢心的男人。难怪是诗人嘛!

多纳托的妻子梅丽娜到来,多纳托惊慌站起,夺过自己在梅丽娜手中的手,而梅丽娜眼中的光也立刻死了,面色枯槁。莉迪亚表达了冷傲的哀悼。

这时镜头交代了埃莲娜对多纳托长子尼诺的爱慕,尼诺和埃莲娜对了一下眼,尼诺显得有些羞怯。

埃莲娜的母亲从身后忽然拉住了她,将她带出梅丽娜的屋子。埃莲娜下楼回去时,莉拉正好奔上来,一照面,莉拉就不怀好意地挑衅埃莲娜:“你见了死人吗?尿裤子没有?”莉拉抓着害怕起来的埃莲娜,又编了一个可怕的故事:“是阿奇勒先生吸干了卡普乔的血,害死了他。”埃莲娜落荒而逃。这个情节体现出莉拉栩栩如生地胡说八道的本领,也就是说故事的文学天赋。也可见莉拉小朋友和同龄人的脑回路的确不一样,拥有一个古怪离奇的精神世界。

第六场:阿奇勒的手

在教堂,牧师在致悼、祈祷,街区的家庭将座椅塞得满满当当。坐在首排的阿奇勒的长子斯特凡诺忽然回头冷冷朝最后面坐着的阿尔弗雷多瞅了一眼,莉拉很快发现了异常,最关注埃莲娜的莉拉则从莉拉那里接收到了异样的讯息,回头望去。你看,镜头语言一直在暗示莉拉对埃莲娜的直接影响。

恍然不知危险将至的阿尔弗雷多背后忽然呈现半个宽大的身子,他被一只有力的手揪到教堂之外,从阿尔弗雷多妻子的哀求声中可知,是可怕的阿奇勒先生来了。刚开始大家还想装作若无其事地将仪式进行下去,可是接下来的一声惨叫让大家纷纷奔出教堂。埃莲娜从人群的遮蔽中晃见阿尔弗雷多瘦弱的身子被高高抛起,重重砸在墙上,一声闷响,阿尔弗雷多摔在地上,不知死活。周围没有人敢伸出援手,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离开。

埃莲娜目光逡巡,搜索到坐进车中的阿奇勒先生硕大如熊的背影,车子黑漆锃亮,绝尘而去。

埃莲娜发现莉拉站在离自己不远处,她也在盯着阿奇勒离去的车子,不知她又在脑袋里构造着关于阿奇勒怎样的恐怖故事。

阿尔弗雷多在家人的搀持下缓缓离开。

第七场:女人的战争

莉迪亚与梅丽娜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战争的导火索自然是诗人多纳托。观众就是街区所有窗子里、阳台上探出的人脸,剧场则在梅丽娜和莉迪亚正好上下楼相对的阳台。

莉迪亚举着根烧黑的扫帚棍,使劲在莉迪亚晾晒的床单上搅抹,两个妇女一上一下开始对骂。长舌妇们则为这场战争添油加料,渲染多纳托对梅丽娜种种异常的关照和梅丽娜陷入不伦之爱的癫狂。莉迪亚的女儿玛丽莎为母亲莉迪亚抱不平,骂了一句梅丽娜,莉拉冲过来朝她脑袋上一掌,因为莉拉认为错不在梅丽娜,错在多纳托。

镜头给到莉拉手中的娃娃,一个跟她一样脏兮兮的布娃娃,一头凌乱的黄毛,脸型干瘪,五官扭曲好笑,一点也不好看,显得粗制滥造。莉拉举着娃娃的手,轻轻碰了碰埃莲娜手上的娃娃:“你叫什么名字?”埃莲娜眼神不敢看莉拉,轻轻回答:“蒂娜。”埃莲娜的娃娃蒂娜是一个像她一样漂亮精致的小芭比,银白色的长发,扎着红色头带,身体匀称可爱。两个娃娃一对比,一个像巫婆,一个像公主。

莉拉继续用娃娃来交流:“你不怕我吗?”埃莲娜的娃娃倒没被吓到,吓到的是埃莲娜自己,她往后退了两步。莉拉对埃莲娜说,过来,给你看点东西。对莉拉的好奇驱使她走了过去。结果莉拉掏出一个带着锈针的工具,泰然自若地扎进了自己手上的皮肤,看得埃莲娜心惊肉跳。莉拉用自己特有的古怪的方式和埃莲娜完成了初次交流。

本剧有个特点,视角一直是埃莲娜,从镜头语言之中,我们一直看到埃莲娜对莉拉超出寻常的关注,看出埃莲娜受莉拉一举一动的影响。可是这回,其实是莉拉主动跟埃莲娜搭上了线,这说明什么?莉拉其实也在关注着埃莲娜,甚至说不定,她也在受着埃莲娜的影响。莉拉的视角是隐藏着的。只有将二者密合,才能窥见全剧的完整图景。

楼上的争吵将两个孩子吸引过去,只见莉迪亚和梅丽娜正在楼道中吵架,互相辱骂,两个人终于大打出手,失足的梅丽娜从楼梯上滚落下来,昏死过去。刚刚对莉拉自承“勇敢”的埃莲娜见状稻草般栽倒在地。

接下来一组镜头是埃莲娜昏迷中的想象。黑暗的街区,从下水道钻出蚁群般的蟑螂,四散开去,蔓延上墙,穿窗入户,旁白说男人们尚且会消停,而女人们总在争吵。这幅想象中的景象,既是童年埃莲娜对街区中女人们的印象,也暗合着埃莲娜、莉拉一群孩子的生活环境。最后那些蟑螂爬到了埃莲娜家中,上床上被,全都钻进了埃莲娜母亲的嘴中,这暗示着埃莲娜和母亲之间恶劣的关系和她对母亲的恨意。

第八场:寂寞的高手

课堂上,班主任女老师奥利维耶罗宣告她将和校长费拉罗举办一场小竞赛的事情。台下莉拉撑着脸,漫不经心地听着,而万年偷窥狂埃莲娜正用那双幽幽的眼睛看着莉拉。班主任宣布她们将和五年级的男生进行一场竞赛,展现她们的能力,证明她们和男生一样优秀,以免受到男生欺负。女权的意味从班主任的言语中散发出来。班主任接着宣布本班参赛的代表名单。第一个就是莉拉,听到自己的姓氏,莉拉波澜不惊。第二个被叫到名字的是埃莲娜,她美滋滋地笑了,一脸受到荣宠的小女孩的矫情劲。这时罕见地给了一个莉拉看埃莲娜的镜头,莉拉的个人镜头一直很隐晦,意思不明确,看不出她在想什么。这是有意的,交代清楚也就没意思了。

校长将男孩子们带到了女孩子们的班上,走进来的前两个就是莉拉和埃莲娜将要面对的对手,冷峻的尼诺(多纳托长子)和阴弱的阿方索(阿奇勒的幼子)。第三个则是被莉拉嘲笑为“蠢驴”的大孩子恩佐。他和莉拉有一个眼神的对碰。埃莲娜的目光则越过人群,远远落在尼诺的身上。

班主任向校长提出质疑:“卡拉奇(阿方索的姓氏)不是你们班上的啊。”校长闪烁其词,其实他让阿方索出战的小九九定然是为了让阿方索出风头,以讨好阿奇勒家。这里给了莉拉一个注视阿方索的镜头,她望着阿方索,若有所思。

答题开始,尼诺、埃莲娜、阿方索都抢答成功,来来回回,互不相让,只有莉拉嗫嚅着嘴唇,一言不发,她低着头,偷看着阿方索,那神色分明是:畏惧。其实从她的嘴型来看,她几乎每次都比别人反应要快,这说明:莉拉其实比在场所有答题者都更厉害。阿方索通过莉拉的唇形说出了一个答案。

而尼诺也在最初答出一题后,则紧抿着嘴,停止了作答。只有埃莲娜傻乎乎地在全力和阿方索战斗。看见埃莲娜还在抢答,尼诺朝对面的埃莲娜和莉拉投去了隐蔽的眼神,似乎在说:不要再回答了。这下,没有人再同阿方索争抢了。

该考算术了,阿方索说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尼诺看出莉拉知道答案,摇头叫她别说,可是莉拉最终没有忍住,脱口说出了正确答案。自卑的阿方索低下头去。莉拉知道自己犯了错,接下来一个题目她宁可说自己不会,也不肯再回答。校长又出了另一个算术题,估计只等阿方索答对就结束战斗,可是阿方索答错了。坐在场下的“蠢驴”恩佐忍不住跳出来说出了正确答案,阿方索都快哭了,他自己知道莉拉一直在让着自己。

可是这时,莉拉决定不再承让,接管比赛。下一道题目,她飞快说出了正确答案,场下恩佐比她稍慢一点。哭泣的阿方索被请下场休息。

校长将恩佐叫上来和莉拉展开个人对决,顺带挖苦他留级三次的“光辉历史”。校长又出了一道算术题,莉拉用胜利者的眼神目不转睛地看着恩佐,带着讥诮和轻蔑,像在说:我等着你先说呢,倒是说啊。见恩佐说不出来,莉拉才从容不迫地说出准确的答案。班主任扑克般的脸上开出了沟壑纵横却灿烂欣喜的笑容。

从这场竞赛可以看出,埃莲娜挺后知后觉的,莉拉和尼诺倒是高人一等的人才。

放学后,当别的女孩子说莉拉因害怕阿奇勒不敢答题时,埃莲娜出言维护了莉拉。

第九场:友谊和爱情

一段旁白告诉观众,埃莲娜决定追随莉拉的脚步,不让自己落后,为的是——用她的话来讲——不让母亲的跛脚威胁到她,隐隐约约女性要自决命运的意思出来了。

输给莉拉的恩佐带了一帮男孩子拦在半路上,同莉拉展开了石头大战,莉拉矫然不畏,以一敌众,不落下风。一枚尖石滚到躲在一边的埃莲娜脚下,她拾起石子,跑到莉拉身边,为她输送弹药。莉拉用这枚诞生友谊的弹药击中了恩佐。可是眨眼之后,恩佐击中了没有防备的莉拉的额头,莉拉仰面栽倒。恩佐面色焦迫,过来道歉,都哭了,倒不是因为脆弱,而是他暗恋着这个敢戏耍自己的女孩。这是独属于莉拉的魅力,因为她和周围的任何女孩都不一样。

莉拉的父亲过来询问莉拉和埃莲娜,谁造成了莉拉头上的伤,有担当的莉拉绝不供出肇事者,也用眼神制止埃莲娜说出真相,埃莲娜顺从了她。

独自回家的埃莲娜在楼道上遇见了自己暗恋的男生尼诺,尼诺拦住她的去路,问埃莲娜是否可以做她的女朋友,他仍是表情冷淡仿佛在说着一件平常事。埃莲娜内心却不能像尼诺那样平静,她惶恐地拒绝了尼诺,逃到家里,终于忍不住靠在门后,绽开了灿烂的笑容,脸都笑得肥了。

第十场:初恋的中断

住在对面一楼的莉拉抓着脏兮兮的娃娃来埃莲娜家楼下叫她下来一起玩,埃莲娜快乐地抱着娃娃下去了,却没有看见莉拉的人影。原来莉拉被阿方索的哥哥、阿奇勒的长子斯特凡诺拉到了巷角,他正在殴打她,逼她向在竞赛中落败给她的阿方索道歉。莉拉倔强得如同一匹马驹,坚决不低头,她竟然还对高大的斯特凡诺露出了轻蔑的笑。

无法胁迫莉拉认错的斯特凡诺气急败坏,扯走她手中的娃娃,扔在地上,莉拉愤怒地骂了斯特凡诺。斯特凡诺掰开莉拉的嘴,伸进莉拉嘴中,要扯断她的舌头。埃莲娜冲上去,施以援手,力量薄弱的她被斯特凡诺推倒在地,斯特凡诺又将莉拉也推翻。外强中干的斯特凡诺心虚地看了看自己的战果,拉着阿方索颠了。

莉拉若无其事地站起来,捡起埃莲娜漂亮的娃娃递给她。埃莲娜跟着莉拉来到一个地窖的通风口外坐着。莉拉望着埃莲娜的娃娃,突然说:“想跟我换吗?”这句话似乎说出了莉拉心中埋藏的真实渴望:埃莲娜的干净优雅,才是她希望成为的模样。

善良的埃莲娜将娃娃递过去,莉拉却马上做了伤害埃莲娜的事情。她将埃莲娜的娃娃从黑漆漆的通风口扔了下去,还挑衅埃莲娜。莉拉这样做,是因为嫉妒与不平。埃莲娜看似柔弱,却内心强硬,他将莉拉的娃娃也扔了下去,与之争锋相对。

俩人一起去黑暗的地窖找娃娃,这个地窖仿佛一个社会环境的隐喻,之于莉拉和埃莲娜这种居住在贫民区的女孩子来说。现在,她们将闯入这个黑暗、未知因而可怖的世界,为了找回属于自己的娃娃。

一走进地窖,莉拉就开始讲自己编的有关阿奇勒先生的恐怖故事,恫吓埃莲娜。妙的是,莉拉运用了精准的词汇、形象的比喻和高明的想象,她在语言和文学上的禀赋展露无遗。埃莲娜被她栩栩如真的故事吓得差点尿了。女巫一般镇静的莉拉若无其事地找娃娃。恐惧的埃莲娜则心不在焉,担忧地打量周围的环境,她忽然发现一个人形的东西,一动不动地“站”在那,莉拉的故事看上去成真了。埃莲娜急忙拉着莉拉逃了出去。

出来后,莉拉还不依不饶地说阿奇勒的故事,恐吓埃莲娜,埃莲娜被她吓得心里已经相信了,只有嘴上硬着否认。

她们忽然发现居民楼下停着一辆马车,多纳托·萨拉托雷一家人正在搬家。两个长舌妇在阳台讨论多纳托搬家的原因,一个说铁路局给他分配了新房子,一个说是多纳托的妻子莉迪亚强迫他离开的, 为的是摆脱半疯狂的梅丽娜。

闻言莉拉拧着眉头,像个心事重重的大人闷声不说话,埃莲娜则茫然失神地望着不远处多纳托的长子尼诺冷峻的身影。

梅丽娜家中开始从阳台抛出碗碟家具,伴随着的是梅丽娜癫狂的哀嚎一起飘荡出来,邻居都被惊动。

听着梅丽娜的哭嚎,莉拉受到刺激,瑟瑟发抖,她对梅丽娜的处境感到同情和愤怒。而心智尚浅的埃莲娜还不具备这样敏锐、深刻的思想,她还只会为初恋的无疾而终而伤悲。她的眼泪慢慢流出眼眶,碎在尘土里。尼诺走了,毫无眷恋地离开了,他不是才跟我告白吗,为什么就这样不辞而别了?

马车缓缓消失,尼诺的背影消失,围观的人脸缩回去,断续的干嚎之中,初恋随之中断。

第十一场:紧握的小手

心情郁闷的莉拉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她要去阿奇勒家找回失去的娃娃,她当然知道娃娃不是被阿奇勒拿走了,她是在宣泄着对女性附从地位的不平,这也意味着出于弱势女性主动对自我命运的克服。埃莲娜不容自己落后给莉拉,虽然害怕,她还是追上去了。看见埃莲娜跟上来,莉拉又露出熟悉的自得之微笑,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埃莲娜像个傻子一样被她牵着玩。

两人都怕,怯生生地拾级而上,眼睛一直盯着最顶楼阿奇勒的家门。当站在阿奇勒家门外时,两人对望一眼,脸上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莉拉抿抿嘴,探出手臂,咚咚!她敲了阿奇勒先生的家门。饶是胆肥如牛的莉拉此时也在打战,身侧的右手摸向埃莲娜的左手,埃莲娜想都不想,一把反抓住了莉拉的手。

望着那扇未知的门,她们好像不再恐惧。

请大家帮我顶上,我会每集一篇,连载下去。

点此关注豆列,全集剧评全收入

细说天才女友·第二集:钱

细说天才女友·第三集:嬗变

细说天才女友·第四集:边界消失

细说天才女友·第五集:鞋

细说天才女友·第六集:岛

细说天才女友·第七集:未婚夫

细说天才女友·第八集:承诺

公众号:段雪生。微博:段雪生(已卒)

 7 ) 【原声篇】克制与华丽的悲伤-剧情与对应配乐收集-Max Richter一生推

关键词:配乐、剧情、原著

四星给剧集,因为宏大的叙事还没有展开完,但相信很多童鞋都非常喜欢契合剧情编排的配乐,所以因为Max Richter的配乐必须要把星星加满!

本文分为非剧透部分与剧情与配乐对应着解析的剧透部分供大家选择(包含原著与剧情的出入),安心食用。官方的原声集还未在大陆上架,欢迎童鞋们移步我的网易云歌单://music.163.com/playlist?id=2527056358&userid=435647761,我会陆续收集原声并找出剧集中对应的剧集为大家解析,Richter的配乐有着怎样的魔力。

配乐介绍-非剧透部分


My Brilliant Friend的原声由Max Richter全部包揽,也许你对这位将电子与古典结合起来的配乐大师还很陌生,但看过《禁闭岛》、《断线》、《降临》的童鞋应该对“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这首曲子有印象吧,我也是因为《降临》被Richter的曲子震撼到了。

16年年末,我和好友坐在偌大的巨幕厅中看完了《降临》(强烈推荐在安静、音效良好的环境下观影),贯穿全篇的“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似乎就是在诉说着她们一声的故事,从此我开启了Max Richter的无限循环与安利之路,17、18年的网易云音乐最多循环应该都是他的歌。Richter的曲子有这样有点小悲伤和阴冷的“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也有华丽丽的重制维瓦尔蒂“四季”系列,最适合在熬夜还要充满斗志赶着早点去打图交作业的画图狗了┭┮﹏┭┮。

所以当正在翻译My Brilliant Friend的Incanto小姐姐(大家可以在人人版的翻译君名单中看到她哦~)第一次告诉我,她喜欢My Brilliant Friend中的一段曲子时,直觉告诉我,这是Richter的杰作。当时My Brilliant Friend第一集才刚刚出,我俩就觉得这部剧可能会是个爆款(今日看了果然是王炸)。对于我来说,更多是因为Richter做配乐的私心。

以下是Richter出的My Brilliant Friend合集曲目列表,Richer用了已有的曲子为My Brilliant Friend配乐,但剧集中有好些首我都没找到,所以我觉得可能还会推出官方的My Brilliant Friend新原声。之前Richter也制作了The Crown的配乐,同样是精品剧集。

原声(非剧集中出现的顺序)

1. "Spring 1" (from the album Recomposed by Max Richter: Vivaldi – The Four Seasons, 2012)

2. "Summer 2" (from the album Recomposed by Max Richter: Vivaldi – The Four Seasons, 2012)

3. "Cypher" (from the single Cypher, 2018)

4. "Aria 2 - Pt. 1" (from the album Sleep, 2015)

5. "Infra 5" (from the album Infra, 2010)

6. "Infra 8" (from the album Infra, 2010)

7. "Love Song (Cascade)" (from the album Perfect Sense, 2011)

8. "Organum" (from the album The Blue Notebooks, 2004)

9. "Dream 13 (Minus Even)" (from the album From Sleep, 2015)

10. "Vladimir's Blues" (from the album The Blue Notebooks, 2004)

11. "Iconography" (from the album The Blue Notebooks, 2004)

12. "Chorale/Glow - Pt. 1" (from the album Sleep, 2015)

13. "Circles from The Rue Simon - Crubellier" (from the album 24 Postcards in Full Colour, 2008)

14. "Dream 19 (Pulse) - Pt. 6" (from the album Sleep, 2015)

15. "Interior Dreams an Idea" (from the album Henry May Long, 2008)

16. "Kierling/Doubt" (from the album 24 Postcards in Full Colour, 2008)

17. "Space 11 (Invisible Pages Over)" (from the album From Sleep, 2015)

18. "Space 17 (Chains) - Pt. 7" (from the album Sleep, 2015)

19. "Space 21 (Petrichor)" (from the album From Sleep, 2015)

20. "Sublunar - Pt. 1" (from the album Sleep, 2015)

剧透警戒线-剧情与音乐


持续更新锵锵锵……也欢迎各位童鞋帮我补充

第一集

NO.1 她想将一切抹去

曲目:"Space 21 (Petrichor)" (from the album From Sleep, 2015) / "Space 17 (Chains) - Pt. 7" (from the album Sleep, 2015) / "Space 21 (Petrichor)" (from the album From Sleep, 2015)

深夜,老年的埃莱娜接到好友莉拉的儿子里诺的电话:“Mamma’s missing.”里诺的声音中略带哭腔,原著中说:“他哭了起来,我耐着性子,让他把绝望和痛苦都展示出来。他开始假装啜泣,后来是真哭了。”而埃莱娜则是由些许的不耐烦,她讨厌这个照顾不好自己的母亲、吊儿郎当地虚度光阴、还会时不时张口向她要钱的中年巨婴。里诺的无助、埃莱娜烦躁,都暗示着,也许莉拉也不是第一次任性地逃离她原有的生活了。多年后,银发的她仍然懂得好友所希冀的是什么,她希望里诺放弃寻找:“For once, act the way she’d want you to. Don’t look for her.”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终究放心不下,主动给里诺打电话询问他母亲的踪迹,此时笨儿子才发现母亲带走了属于她的一切。“在她六十六岁时,现在的她不仅仅想自己消失——她还想把过往生活留下的一切都彻底抹去。” 放下电话的埃莱娜坐在宽敞的工作室中思索着往事,准备写下她们的故事,却依稀望见年幼的莉拉坐在前方木质的藤椅上,目光稚嫩而坚强。此时"Space 21 (Petrichor)"缓缓述出,勾勒起这一段复杂微妙的感情。(后面又加了弦乐,我没有找到更像的了,暂定就是Space系列的吧)

剧集中阴暗的部分几乎都是Space系列,和Space 系列一样,剧集中有许多歌都出自Sleep From Sleep(Sleep的精简版)这两张专辑。曲如其名,这是两张“摇篮曲”专辑,Max想让听者“fit a full night's rest”,私底下认为服用后可起到致郁疗伤、于灰烬中涅槃的疗效。

比起专辑中其他曲子,Space系列更带一丝诡谲神秘,所以当莉拉出现背景音响起时,听得我好怕下一秒文艺片要变成惊悚片。与其说是摇篮曲,更不如说是写给宇宙的乐章,但不是为星爵的熙熙攘攘的宇宙而作,而是《星际穿越》那样的浩瀚孤缈的宇宙,就像有人说,这是“黑暗的真空里有量子潮汐的涨落,无奈的人生中有人心波浪的涟漪。”(网易云音乐ID:Mathred)

No.2 暴力之声

曲目:“Iconography” (from the album Blue Notebooks, 2004)

曲目 Iconography 出现在大家在教堂做礼拜时的一幕。剧集中貌似改成了卡普乔先生的葬礼,在教堂中,卡梅拉的父亲佩卢索先生突然被堂•阿奇勒的走狗拖走,暴打一顿,扔在街上。在这个破败的那不勒斯城区中,暴力如同黑暗中的野兽,在阴影下肆意生长,堂·阿奇勒就是这样一类“吸血鬼”般的存在,他放高利贷榨干了佩卢索先生,收走了他的木匠铺子改成了自己的杂货铺,于是就有了卡梅拉在放学途中遇见她那陷入绝望的父亲,无力对着杂货咒骂的一幕,我们可能猜想,就是因为这次在自家店门前争吵让堂•阿奇勒感觉到了羞辱,于是想在大家聚在一起时杀鸡儆猴。原著中倒是没有这样的因果关系,是佩卢索先生在大家做完弥撒后情绪失控对着堂•阿奇勒大骂,让堂•阿奇勒露出了让人毛骨悚然的本性,亲自将佩卢索扔向一棵小树,半死不活。编剧们将零散的线索改编,串联出了这个小城的暴力之声。

“Iconography”出自Richter的第二张专辑 The Blue Notebooks,Richter本人说这是一张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抗议专辑,也是对他自己陷入困境的童年的冥想。“Iconography”给人一种在昏暗的灯光下摇摇欲坠之感,就如同在暴力危机四伏的那不勒斯,人人自危。

Richter在这张专辑中尝试了新颖的表现方式,比如打字机的敲击声伴随Tilda Swinton(没错,就是奇异博士中的古一法师)朗诵着的卡夫卡的The Blue Octavo Notebooks。今年Richter也出版了“The Blue Notebooks”的15周年重制版,重新编曲了包括降临、禁闭岛与断线的配乐“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在内的18首乐曲。

NO.3 她像位勇士

曲目:"Spring 1" (from the album Recomposed by Max Richter: Vivaldi – The Four Seasons, 2012)

算术比赛中,莉拉击败了留级生恩佐,于是在放学后恩佐召集了他的喽啰们朝莉拉扔石头。此时“Spring 1”响起,埃莱娜做出了一个巨大而重要的决定:莉拉“像勇士一样光彩照人”,我决定要“跟随她的步伐”。莉拉的确比同龄的小女孩勇敢太多。作者童年记忆中的那不勒斯是一个看似普通的东西也能要人命的城市,如果一块石头大众太阳穴,就会丧命。恩佐与莉拉的恩恩怨怨不止这一次算术比赛,石头混战也不是仅此一次,所以面对恩佐们的石头攻击,埃莱娜会躲起来,而莉拉似乎精通躲避石头的生存法则,她擅长预测石头的轨迹,不紧不慢地优雅躲过,所以她敢于以一敌十,像一个勇士。

Richter运用电子乐将创作于1723年的最为世人熟知的Vivaldi的作品《四季》重新改编,呈现出全新的活力,增添了些许浪漫的氛围(网易云音乐ID:网易云UFO丁磊)。

对比两首我大爱的spring,“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带着克制的悲伤,"Spring 1"则是一派万物复苏兴兴向荣,欢快的弦乐,沉郁的低音,仿佛是终于经历万难,沐浴在绚丽的日光下。献给勇士莉拉,也献给决定要勇敢起来的埃莱娜。(美剧 The Crown第二季第七集中玛格丽特公主和 Tony那一段的配乐也是它)。

第二集

NO.1 我们写小说吧

曲目: "Dream 13 (Minus Even)" (from the album From Sleep, 2015)

这是莉拉和埃莱娜在读《小妇人》和埃莱娜拿着莉拉写的书找莉拉的时候的背景音。《小妇人》是莉拉之前看过的,由奥利维耶罗老师借给班上成绩好的女孩看。莉拉非常喜欢,后悔没能多看一遍,也遗憾没法和埃莱娜分享,所以当两个小姑娘从堂那里“敲诈”来“巨款”后,买走了在橱窗里晒得发黄的《小妇人》,兴致勃勃得一起阅读。莉拉幻想着能她们俩自己写一本小说,聪明的她也动手也快,当埃莱娜拿到莉拉写的《蓝仙女》开篇时,也被她稚嫩而精彩的语言惊艳到了。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抛开那些无奈的现实因素。

相较于Space系列的空灵低沉,Dream系列更温柔、舒缓,让人可以安心做个好梦,像是弯弯河流述说着温暖的故事。

NO.2 不该扑灭她骄傲的火苗

曲目: "Infra 5" (from the album Infra, 2010)

在Infra 5的诉说下,莉拉消失了,确切说是她被奥利维耶罗老师破天荒地教训一顿后,消失了一段时间。原著中是买书-莉拉写书-奥利维耶罗老师收走莉拉的小说-奥利维耶罗老师奚落莉拉-两个小姑娘逃学去看海-莉拉被父亲扔出窗外,剧集为了增加冲突,改编为买书-两个小姑娘逃学去看海-奥利维耶罗老师奚落莉拉-莉拉写书-奥利维耶罗老师收走莉拉的小说-莉拉被父亲扔出窗外。仿佛莉拉的小说是忍受着巨大压力下证明自己的产物,而奥利维耶罗老师却扑灭了这骄傲的火苗,让莉拉强行请求父亲送她上学,导致了最后的极端冲突。

Infra 5出自Richter在2010年的这张“Infra”专辑,是以2005年伦敦恐怖爆炸事件的中心主题为主题的,Pitchfork将这张专辑描述为“令人痛苦的华丽”,也是恰如其分了。

Infra 5也是一首充满冲突的歌,4分钟之前是暗流涌动,4分钟之后是波涛汹涌。这首曲子同样也是《寿司之神》的配乐,配上小野二郎的名言服用效果最佳:“我会继续向上,努力达到巅峰,但没有人知道巅峰在哪里。即使到我这年纪,工作了数十年,我依然不认为自己已臻品至善。”

NO.3 暗杀-堂•阿奇勒

曲目: "Infra 8" (from the album Infra, 2010)

堂•阿奇勒被暗杀后,埃莱娜去找莉拉时,“Infra 8”响起。弦乐让丝丝悲伤如刀一般刺痛着人心,但在堂•阿奇勒的死亡中,更像是不安尖锐地在人心中嘶吼。聪明如莉拉,不但编织着谋杀的细节,还镇静地推断着真正的杀手。“Infra 8”一直给我一种冷静而克制的悲伤感。就像:

“夜里突然起了风,沙沙作响,扰的人思绪凌乱,辗转难眠,纵有千言万语在,燃于心头,蝇尘穿纱终归落,手抚过,才知沧海桑田。(网易云音乐ID:DL衡川)”

未完待续~欢迎各位童鞋关注我的网易云音乐歌单 //music.163.com/playlist?id=2527056358&userid=435647761

 8 ) 细说天才女友·第七集:未婚夫

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子而取势。 ——《棋经·合战篇第四》

细说天才女友·第一集:娃娃

细说天才女友·第二集:钱

细说天才女友·第三集:嬗变

细说天才女友·第四集:边界消失

细说天才女友·第五集:鞋

细说天才女友·第六集:岛

本集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莉拉嫁给斯特凡诺意味着什么?我不是说在事实层面上,而是说实质上意味着什么?这一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说到这个实质,这也是我以《棋经》中的这句话作为引语的原因。

第一场:余悸

这一集开始的地点在贫民区的隧洞下,这是本剧的一个典型坐标,不论出去,还是回来,它都是必经之路,它是分割内外的界线,也是连通进出的鸟道。

当这个地点出现时,在关注人物和情节的同时,我们可以留意一下背景逐渐发生的微妙变化。第二集童年看海经过这里,一路上出现的车子几乎都是货车;第五集从市区吃冰淇淋回来,夜色中已经穿行着不少的小汽车。一部有明显时代背景的电视剧,自然应该从布景之中做到严谨体现时代的变迁。

历经伊斯基亚岛那难言之旅,埃莲娜回来了,不同以往,她的面部所蕴含的内容已经更为复杂。当她重新站在贫民区的“门口”,她静静站了一会儿,看着这灰尘漫天的熟悉街道,她感到的是无法脱离的失望,还是逃出生天的余悸呢?

疯寡妇之子、艾达之兄安东尼奥在修理厂当技工,埃莲娜回来后碰到的第一个熟人就是他。安东尼奥看着一身健康棕色皮肤的埃莲娜,赞叹她很漂亮,他心中已暗种情意。两人这次见面是为后面相恋情节做个铺垫,等于先让接下来的主要人物亮个相。

安东尼奥热情地伸手过来要帮埃莲娜提行李,埃莲娜惊慌地退开了,是因为经历昨晚的事,还没完全缓过神来,她现在对异性的接触是很抗拒的。

埃莲娜敲开家门,父母的头两句话中提到了“老师的朋友”和“港口”这样的词,从她的眼神中可知,这样的字眼又勾起了她的恐惧记忆。当父亲欣喜而关怀地接过她的行李,让她进门时,她才露出了一个漂亮的笑容。

这个笑容是给她自己的亲生父亲的笑容。从前,她只会感到自己父亲的粗俗野蛮,因此她才会被多纳托这样伪善的长辈迷惑,将一个女孩子对慈父的渴望寄托在多纳托身上。只有当这种幻想和寄托破灭之后,她才忽然发现,自己的父亲对自己才是真心、真诚地好,这是任何人都无可替代的。

第二场:试探

莉拉在楼下叫埃莲娜下来,埃莲娜在阳台上应声走下楼来,发现莉拉不在楼下。

在第一集也有一个类似情节,当时埃莲娜下楼后发现莉拉被斯特凡诺拉在巷子里殴打。现在又这样拍,正是为了与第一集那段做个对比,交代莉拉和斯特凡诺关系的反差变化。这次埃莲娜看到莉拉和斯特凡诺站在一起时,两人相谈甚欢。

这反常的现象令埃莲娜有些诧异。从莉拉和斯特凡诺的交谈中可以发现两人已经关系匪浅,现在莉拉甚至要坐斯特凡诺的新车去兜风了。

斯特凡诺的新车很自然就让人想到马尔切洛那辆车,莉拉坐进斯特凡诺的车,还让他从索拉拉家店铺前经过,正是为了向马尔切洛宣告自己对他的强烈拒绝,而且,这个举动意存羞辱马尔切洛,对马尔切洛之前的威胁是个有力的回应,莉拉强硬地展示了自己不怕他,以及自己不怕他的原因——斯特凡诺成为了她的靠山。

但是莉拉为什么让埃莲娜也一同上车呢?从这点看出莉拉真是个心思缜密(或者说城府很深)的人。她上车之前对斯特凡诺说:“我们走吧,但是记住,你邀请的是她(埃莲娜),不是我。”

她找来埃莲娜同行是为了向斯特凡诺表示:“别以为老娘找你帮忙,上了你的车,就是答应跟你好了。”如果莉拉是在做生意,那么我得说,莉拉将自己的底牌保护得很好,她是那种步步为营的人,十分冷静,绝不冒失。她知道,和斯特凡诺交涉,她最大的资本就是她自己。

那么从这一个情节我们也可以看出,莉拉并不是因为喜欢斯特凡诺而和他在一起的,本质上她是在做一场生意。我们知道,斯特凡诺自称是个生意人,在圣诞前夜他放低姿态,将穷人们请到自己家中,做出相互和解的姿态,这正是一个生意人的表现。莉拉看中的就是他的这一特质,所以莉拉才会和他做交易。

埃莲娜和莉拉都才十五岁,可是十五岁的莉拉已经这么可怕了,同龄的埃莲娜还无法理解她的行为,兜风的一路上都在晃神。

莉拉找到斯特凡诺,我们知道直接原因是为了要摆脱马尔切洛。莉拉够狠,走了这一步,但是斯特凡诺和马尔切洛之间有区别吗?莉拉自己心里是打鼓的。

兜风途中,她直截了当地问出了自己的疑惑:“但是你跟他真的不一样吗?”

斯特凡诺自然表现得不一样。

但是莉拉无法凭他的口头承诺就放下心来,她要看行动。

因此她忽然命令斯特凡诺停车,要求回去,她不相信空头支票。

在这之前,两人的一小段对白,是两人谈判的第一个阶段,结果不如莉拉所愿,因为她没有从斯特凡诺那里得到真诚,斯特凡诺只是满嘴口炮,和她玩虚的。

莉拉的强硬之举为她赢得了先手,斯特凡诺处在下风,这时他忽然说起了鞋子的事:“橱窗里的鞋是你做的吗?”

看看,两人的对白都是没头没尾的。正因没头没尾,反而可见私下两人早有交涉,而且两人都各有企图。

莉拉不满斯特凡诺避实蹈虚,斯特凡诺便开始谈实际的了。莉拉在观望:“所以呢?”

斯特凡诺:“很漂亮。”

莉拉锁定目标:“那就买啊。”

这时轮到斯特凡诺做一个关键性的选择了,如果他退了,那么这笔交易就此流产,之后两人什么事也不会发生。

斯特凡诺微微沉吟后,没有后退,他迎上来了,两人达成了共识,于是谈判继续进行了下去。

第三场:亮牌

于是斯特凡诺来到了鞋匠的修理铺,看那双莉拉和里诺共同制作出来的鞋。这双鞋是本剧第一季的最重要的道具,它的涵义相当丰富,稍后可以梳理一下。

斯特凡诺来试鞋,等于是他向莉拉的一次示好。莉拉怎么回应的呢?莉拉也更进一步,放上了自己的筹码。

莉拉果断走上去,蹲在斯特凡诺跟前,为斯特凡诺换鞋。

这里的拍法是富含暗示的,莉拉背身蹲在地上的动作就好像在口交一样,而斯特凡诺的表情也是酥爽发颤的。而莉拉更有意地将身子前倾,从领口露出了自己的胸部。

莉拉抬头看着斯特凡诺的意思,就是在询问斯特凡诺的意向,如果斯特凡诺接受莉拉的筹码,那么交易进度就可以更进一步了。

莉拉的暗示十分明显,斯特凡诺完全领略到了她的意思。

他象征性地问了一句埃莲娜:“我穿着好看吗?”

埃莲娜说:“很好。”

斯特凡诺便买下了。

斯特凡诺当然不是因为埃莲娜觉得好看买下的,事实上和埃莲娜的话没有丝毫关系。这个结果的促成者,是亮出王牌的莉拉。

事情进展到这一步,两人间的交易内情也越来越明朗。斯特凡诺看了许多设计草图,询问了鞋匠有关制作工艺的事,询问了制鞋的成本和利润(问单价就是这个意思)。

斯特凡诺买下了鞋,这几乎意味着几乎是签章画押了,但是交易还并没有板上钉钉。斯特凡诺拿走草图,他要再去做一个全面的评估。

莉拉心里门清,她不开心了,她认为斯特凡诺太奸猾了。所以莉拉追出去,和斯特凡诺发生了争吵。斯特凡诺也直说了自己的担忧,承认自己留了一手。这时,斯特凡诺夺回主动权了,他已经验了莉拉的货,知道了莉拉的底牌,也得知了莉拉的目的和迫切程度,所以主动权掌握在他手上了,他没必要急着出手自己的王牌。

放到桌面上来说,莉拉和斯特凡诺的交易具体是什么呢?看到这里,观众多半也都明白了。莉拉要斯特凡诺投资自家的制鞋生意,作为交换,莉拉奉献出自己。

不过我们要明白,斯特凡诺可不只是看中莉拉的人而已。他是一个生意人,他自己一直这么说,我们也要一直记得这一点。如何做到利益最大化,才是他行动的绝对标准。

因此,莉拉以自身为底牌,那是不能真正促成这笔交易的。

那么,斯特凡诺看中的到底是什么呢?是赛鲁罗家的制鞋技术和经验,是赛鲁罗家的门面,更是新的商机,而赛鲁罗家是为他提供商机,并可以为他所用,将商机变现,甚至变成产业(制鞋工厂)的人。

斯特凡诺的这个目的是十分明显,势在必得的,因此在来之前,他就已经将旁边的店面租下来了。他是做了充分的准备才来的,正如他所说:

“我不会花冤枉钱,我投入一分钱,就要有百倍回报。”

这才是斯特凡诺,获利是他的第一准则。莉拉,只是次要目标,是“锦上添花”中的“花”,而不是“锦”。

好,斯特凡诺的动机我们已经完全看清楚了,但是莉拉的心思,还并没有完全说清。

有人认为,莉拉之所以选择斯特凡诺,是因为斯特凡诺不像马尔切洛一家那样穷凶极恶。说实在的,莉拉在第四集和第五集就已经从帕斯卡莱口中和图书馆的书中,知道了这方面丰富的理论和历史,烟花之夜更将这些理论催化为她深刻的认知。她知道阶级是怎么回事,也知道资本家是怎么回事,马克思的学说她肯定看了,只是作者没有明说而已,但是从许多言语细节中看,她所受的这种影响是很明显的。这是意大利当时的大环境和风气,只要接触外界,愿意读书,你不会不知道这些。

所以我说,莉拉其实知道斯特凡诺和马尔切洛本质上是一样的。那么问题就转化为:为什么还要从他们之中选一个?既然选哪个都一样,又何必非要拒绝马尔切洛而选择斯特凡诺?

还记得马尔切洛也到修理铺试过鞋吧?斯特凡诺和马尔切洛试鞋的事要对照起来看。

试鞋在剧中的隐含意思是什么?重点当然不在买鞋和卖鞋。对于赛鲁罗家来说,他们希望的是,对方能投资,扶持自己的制鞋生意。那么,是否能得到投资,就看你马尔切洛或者斯特凡诺有没有诚意了。

马尔切洛是没有诚意的,他答应里诺过来看鞋,只是拂不下面子,他试了鞋之后,毫无资助的意思。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莉拉,他只要得到莉拉。

而斯特凡诺就不同了,他看中的首先是生意,因此他愿意投资。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出来了,马尔切洛对莉拉是真心的,因此某种程度上,他还挺让人同情的。

对莉拉来说,这两个人,她都不喜欢,而且厌恶。不仅是厌恶他们的为人,也厌恶他们所代表的剥削阶级。正常情形下,莉拉不会和他们中的任何一人结婚。

但是到了上一集结束,莉拉已经到了一个不进则退的处境。马尔切洛一直对她穷追不舍,而他的耐心是有限的,当他走到最后一道程序——拿出戒指,此时你还不答应,他就再也忍不住,露出獠牙了。莉拉一家人,已经很危险了。

这种情形下,本来莉拉除了同意马尔切洛,没有别的路可走。可是我们记得吗?上一集末尾,在被马尔切洛威胁时,莉拉笑了。那时候,她想到了解局之法。

她将一个新的变量——斯特凡诺引进了游戏之中。斯特凡诺足以帮他抵御马尔切洛的威胁。虽然,与此同时,她还是得把自己搭进去——这当然是她不乐意的,但是她却也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下,做到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得到斯特凡诺的投资,使自己的家人有了发家致富的前景。

你得佩服莉拉的决断和远见。她现在暂时牺牲了自己,从阶级和经济的角度来说,她的家庭却因此得到了第一桶金,也提升了社会地位。如果赛鲁罗家把握住了机遇,未来莉拉还有摆脱斯特凡诺,重新掌握自己命运的可能。所以,她也为自己保留了继续改写命运的希望,而不是简单的一锤子买卖和无谓的牺牲。

莉拉生在春秋战国,就是纵横家。莉拉作为围棋手,也是狠角色,因为她懂得弃子取势之道。 《棋经》说:“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子而取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我们可以来说说,目前为止,“鞋”这个象征物,在剧中有哪些涵义。它至少经过了三次内涵的转化(第八集还有新的转变)。

一开始制鞋的时候,这双鞋象征着莉拉致富和逃离的希望,也就是象征着财富和自由;

后来,技术不过关,加之父亲掐灭了这个希望,莉拉目睹了里诺的疯狂和执迷,这时鞋子象征的是庶民的劣根性;

现在,这双鞋成为莉拉与斯特凡诺交易的筹码,它使得两个对立阶级的人走到了一起,它的内涵前所未有的复杂。它象征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相互博弈,相互妥协,共同合作。但这种合作只是权宜性的联合,它必将在无产者再次看清残酷唯利的资本家的真面目之后宣告破产。只有血淋淋的教训,才能让他们见证到这种联合的基础有多么薄弱,这正是人类走过的历史。

第四场:取胜

现在莉拉做出了选择,她要解决的只有一个问题,就是马尔切洛。但这对她来说,已经不是很困难了。

马尔切洛还像往常一样,来到莉拉家中等着莉拉。而莉拉一家人在旁边一间屋子里开会,这关系着他们一家的命运。莉拉在这次家庭会议中将她和斯特凡诺之间的事情清楚解释了一遍,让全家人都明白了其中的关窍,也消除了他们的疑虑。和斯特凡诺的联合,就这么确定下来了。

里诺出来后,面对马尔切洛,口气都硬了,还嘲弄了马尔切洛:“你看到斯特凡诺的新车了吗?”

父母则还在里屋劝莉拉出去,应付一下马尔切洛。真是开玩笑,莉拉奋战了这么久,为的就是甩脱马尔切洛,如今她已经不怕他了,她怎么可能还向马尔切洛低头?她当然拒绝了。父母只好代她出来,应付马尔切洛。马尔切洛十分不爽,但也只能无奈地离开了。莉拉从门缝后面看着马尔切洛吃瘪,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她靠着自己的智慧和手腕,赢得了这场战役。当然,胜利的果实能否保住,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第五场:兑换

斯特凡诺带着莉拉父兄二人,见证隔壁店铺打通过来,扩大店面的施工现场,莉拉的鞋样设计图也被张挂在墙上,这自然意味着斯特凡诺已经决定投资赛鲁罗家的制鞋生意。

也就是说,交易的其中一方,斯特凡诺已经兑现了自己的承诺。那么现在,他要拿到对方承诺的报酬了。

他虽然声称是想求婚,实际上此时已容不得对方拒绝自己。莉拉既然决定做这个交易,自然知道要走到这一步,她波澜不惊地答应了。

此时,盖章画戳,交易达成。

第六场:反杀

如今要做的,只要让马尔切洛接受莉拉暗度陈仓的既定事实。

莉拉母亲农奇亚没有按时做晚饭,自然是不再留马尔切洛吃饭的意思。但还是莉拉聪明,她叫马尔切洛和他一起去吃冰淇淋,将马尔切洛引了出去,然后告诉了他真相。

马尔切洛的反应证明他对莉拉的爱意是真实的,即便莉拉将他当猴子耍,他也没对莉拉下得去手。

莉拉有了斯特凡诺作为靠山,也丝毫不惧马尔切洛的势力,她底气十足地讥讽了马尔切洛,并且反过来威胁了马尔切洛,称如果马尔切洛如果敢动她的家人,她会杀了他全家。

“叫人把电视机抬走吧,我们不需要了。”

当然不需要了,她现在是“富婆”了。

第七场:订婚

莉拉的麻烦解决了,该讲埃莲娜的故事。

场景转到埃莲娜的高中,尼诺主动向她打招呼,她也不理,因为尼诺令她挥散不去多纳托留给她的不齿记忆。

希腊语老师让埃莲娜朗读黑板上的句子,作个正面示范。埃莲娜看不清黑板,老师告诉她,这是近视了。

埃莲娜戴上了难看的眼镜,脸上的青春痘又冒出来了,在伊斯基亚晒出的漂亮肤色也没了,她照着镜子,非常自卑。

她想到了莉拉,莉拉现在有了男朋友,打扮得漂漂亮亮,每天悠哉悠哉。她当然自卑了,自己努力学习达成的对莉拉的超越,如今看来,一点用都没有,莉拉略施手腕,她的优势旋即瓦解。

为了展现二者间的落差,下一个镜头就切到了莉拉身穿华衣,戴着时尚墨镜,坐在小汽车中悠然自得的情形。

斯特凡诺又特意从索拉拉店铺门前开过。

待在休闲区的一帮穷朋友们对莉拉的选择做了一次集体评价。

艾达认为莉拉太招摇;卡梅拉表示理解莉拉和斯特凡诺订婚是为了养活家人;埃莲娜认为莉拉和斯特凡诺是真爱;帕斯卡莱认为莉拉忘本,出卖了自己,被包养了;恩佐不满帕斯卡莱的说法,两人差点打起来;吉耀拉点了把火,说莉拉曾经每晚给马尔切洛吹箫,这自然是她在帮索拉拉家败坏莉拉的名声。

索拉拉家显然已经在着手报复。

但索拉拉家散播的这个谣言却激怒了帕斯卡莱和恩佐等人,他们作为莉拉的仰慕者,坚决维护其名誉,愤而点了一把火,烧了索拉拉兄弟的车。

马尔切洛站在自己着火的车旁,神情惨淡,回过头来,正看到莉拉灿烂得意的笑容。

目前为止,莉拉是账面上的胜者,她享尽风光。

莉拉告诉埃莲娜自己的结婚日期,这让埃莲娜更为自卑了,她低下头,好半天才挤出一个苦笑,祝福了莉拉。当然,她也为莉拉高兴。只是这两人之间的感情,总是这么矛盾,较劲又扶持。

两人拥抱时,那凄凉的背景音乐又阴魂不散地出现了。所以,结婚注定又不是什么好事。莉拉的命运,并不会就此变得更好。

第八场:威胁

马尔切洛频频吃瘪,惊动了自家老爸西尔维奥。西尔维奥来到正在装修的鞋店,找场子。

和斯特凡诺一样,西尔维奥在和费尔南多说话时也开始在他名字前加一个尊称“Don”,这代表赛鲁罗家的地位升高了。

但这种名义上的尊重,并不是真正的尊重。赛鲁罗家如果无法自立门户,永远都不能真正翻身,在这种社会中其他的无产者也是一样。赛鲁罗家现在充其量还只是富人家的穷亲戚,离改变命运还很遥远。

西尔维奥让费尔南多给他做一双鞋,他说,这种鞋是给绅士穿的,这个社区除了他没有别的绅士了。这话的意思是威胁费尔南多,自己有能力让他的货卖不出去。

走的时候,西尔维奥又提醒费尔南多,小心胶水和油漆,它们容易着火。这是在威胁他可以毁了费尔南多的店铺。

西尔维奥的威胁是后面的一个铺垫,这的确是一个重大隐患。

第九场:婆媳

埃莲娜上斯特凡诺的杂货店买东西,阿方索跑过来的亲昵举动显示阿方索喜欢她。

斯特凡诺的母亲玛利亚向埃莲娜抱怨莉拉好吃懒做,还没过门,婆媳矛盾已经凸显。

阿方索向埃莲娜表达了自己对莉拉的看法,他很害怕莉拉,说要是自己结婚的话,肯定选埃莲娜而不是莉拉。

第十场:老师

走出杂货店埃莲娜就看到了多纳托,他站在墙角张望着自己,埃莲娜非常恐惧。

这时小学老师奥利维耶罗遇见了埃莲娜,埃莲娜陪着老师回家,老师给她介绍了一个假期赚钱的活儿。

老师也对莉拉的婚姻做了自己的评价:“小时候她拥有多么聪慧的大脑,全用错地方了,最终她的聪明都长在胸、屁股和腿上了。”

老师并不了解莉拉所经历的,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她自己衣食无忧。阶级真是局限人的大脑,老师的思维就无法超出阶级的局限。所以一方面她鼓励学生奋斗,一方面又忽视她们的生存处境。

第十一场:慰藉

埃莲娜得到了假期赚钱的差事,帮人带孩子到海边游泳。

埃莲娜坐在沙滩上,她身体发育明显,正望着一个身材健美的男人,这透露出她蠢动的春心。

上帝帮助她了,赐给了她安东尼奥,虽然他那么干瘪,也不英俊,但他是个男的。

游完泳,埃莲娜带着安东尼奥来到试衣间,因为门坏了,她要他为自己抵着门。

我觉得这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因为试衣间不止一个,不可能锁全都坏了,埃莲娜就是想发生点男女之事。

孩子大了,要谈恋爱了,而且自己最好的女友都要结婚了,她能不急吗?

安东尼奥在门缝里偷窥没什么奇怪的,埃莲娜在试衣间望向外面的眼神,则分明泄露了她希望发生点什么的期待心理。

欢迎关注段雪生的公众号

最后安东尼奥没忍住,埃莲娜也没拒绝。而且在安东尼奥有点害怕的情况下,埃莲娜还淡定地对他稍作了引导。于是两人缠绵在一起,埃莲娜从安东尼奥那里得到了自己需要的慰藉。

代表宁静的淡蓝色墙壁和柔和的夕阳光线,让整件事非常美好,没有邪念。

第十二场:取胜

埃莲娜和安东尼奥回来,发现疯寡妇正在街上游荡,她声称多纳托回来接她了。

多纳托果真又来了,守株待兔等到了埃莲娜。面对多纳托的纠缠,埃莲娜靠自己无法解决问题,她只好骗多纳托在隧洞那儿等着,自己把名义上的男朋友安东尼奥带了过来。安东尼奥和多纳托讲道理,让他不要再来这里,多纳托反而理直气壮得很。安东尼奥见状动了粗,将多纳托吓跑了。

埃莲娜和安东尼奥牵着手回去了。

莉拉通过斯特凡诺克服了马尔切洛给自己制造的危机,埃莲娜靠着安东尼奥摆脱了多纳托对自己的纠缠。表面上,她们都取得了对自己仇恨之人的胜利,可是她们都不是凭借自己的实力,而是借助了外力。

不是靠自己取得的胜利,并不是真正的胜利。

这集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莉拉选择斯特凡诺的内在原因和这个局面透露出来的讯息。这个问题说清楚了,其他部分也就没有过多值得一说的了。

点此关注豆列,全集剧评全收入

细说天才女友·第八集:承诺

 短评

和中国的厂区故事、胡同故事、小城故事气质完全相通,你说它是《孔雀》也好是《血色浪漫》也罢,无论在何时何地,永远都会有一帮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想从所谓的故乡逃出,而最终多半还是会被命运的浪潮打回起点,现在也一样。

3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威尼斯看完两集出来想那不勒斯了,想佛山了,想长沙了。再回忆了一遍童年,这故事太有魔力了

7分钟前
  • 一顷
  • 力荐

小说读来酣畅淋漓,一边看就觉得太适合拍成电视剧了,竟然成真了…… 高度还原,电影质感,莉拉小小的身躯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小莱农未免也太漂亮了吧,帅帅的恩佐尼诺阿方索,还有这个城区的暴乱。青年时期的莉拉与莱农简直不要太贴切啊,赞叹

10分钟前
  • 叫不醒
  • 力荐

女性友谊到底是怎样的?是如今男本位糟糕文艺作品里,和“闺蜜”、“小三”、“出轨”、“渣男”联系在一起的牺牲品,还是其反对者言之凿凿下的只有真心真情,无私互助?《我的天才女友》再一次就怎样写好女性人物和情感作出表率:只需要把对象当“人”而已。五六十年代的那不勒斯郊区,尘土飞扬中一模一样的灰色水泥小楼,充满贫穷愚昧和暴力的街区里,女性的外表和头脑,甚至性别本身就是怀璧其罪。一颗温润的珍珠,一颗疯狂的钻石,在几乎不见天日的前现代旋涡中争相沉浮,暗自闪耀。纵然倾慕中掺杂着艳羡、失落和怨怼,她们始终知道,只有对方才是和自己对等的灵魂,除彼不作它想的二重身。

14分钟前
  • 子酉
  • 力荐

电视电影的春天? 五星好评!

17分钟前
  • 麦芽糖少年
  • 力荐

想起了生命中许多决定性的瞬间,以及走散了的那些朋友。

20分钟前
  • Kalpa
  • 力荐

多么像童年里你看到一扇门缝里的阴影,欲推开门前或许会联想到坚利的獠牙怪......

23分钟前
  • 鹤鹤崽
  • 力荐

“女性友谊里常常出现嫉妒和算计,并非因为女孩们生性卑贱,而是她们在残酷的生存中早就发现和男性斗争毫无胜算,只有卑劣地倾轧同性,才能抢到一点可怜的利益。”这部剧拍出来要比原著表现得更好,烟花的边界消失,老师的转变,最后一集lila对Elena说的那句,你一定要读书一直读下去,那是一种你替我挣扎,你替我走出那不勒斯,对E的期望,更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种绝望。

25分钟前
  • elvira
  • 力荐

莉拉的颜值怎么回事?每集一个质变,到第8集已经井喷了。

28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如果不能理解莉拉贯穿全局的执拗和结局的崩溃,那只能庆幸我们没有遭遇她那样的人生——天赋异禀却只能选择被浪费,本以为出卖自己作为女性的外貌和身体可以换来放手一搏的机会,奈何所有的理想和付出最后却被人踩在脚下……在男权世界里,女性的早慧与独立就是对她们的折磨与惩罚。ps.满屏的“渣男”“绿茶”评论只能让我感叹如今大家的情感为何如此贫瘠,面对真实只能用非黑即白和标签化的思维来体认,可悲。

33分钟前
  • 帕尼尼
  • 力荐

我从小也有个好朋友。我们很像,但是她比我漂亮,比我聪明,家庭比我幸福,认识她以前所有的男孩子都喜欢我,认识她以后所有接触我的男孩子甚至女孩子都是为了她。大一的时候她就考完了托福,而我还在迷茫,她说你陪我一起准备gre吧,我说好,因为那样她就可以每天来我家,上午一起练作文,中午吃妈妈做的饭,在大床上午睡,下午有时出去看个电影逛街有时就继续练作文。可是有天她打来电话说她不能继续学了,她爸不让她出国。她爸是大官,在家很有权威。我后来浑浑噩噩地考g考t来了美国读博毕业找工作,看着她在她爸的安排下做着安稳却远低于她能力的工作。看完my brilliant friend, 我的思绪漂回到十六岁那一年,我们晚自习前在一家快餐店吃加了麻油的肥牛米线,辣得出汗,她眼睛亮亮地说等二十六岁了咱们俩就去周游世界。

37分钟前
  • 光明小卖部🐵
  • 力荐

3.5;原著还原度较高,贫民窟场景及群戏甚至比文字更具张力,阶级差异与冲突更为凸显,各自利益趋向或自身所属阵营的立场导致群体分化与站队,在大量琐细的事件中逐渐明朗,课堂上关于宗教与党派的争论,可视作社会大背景的隐约植入。互为镜像的两生花,彼此映照的灵魂凝视(大量眼神戏是亮点),在对方身上体认到认同的欣喜、矛盾的撕扯以及嫉妒的尖锐刺痛,怀揣同样的逃离梦想,却深陷原生家庭的羁绊与街区人际关系的沼泽。拥有莉拉这样的朋友是危险的,随时都会被碾压到自信全无,或被其光芒灼伤,你唯有成为更好的自己。

3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太喜欢!画面调色偏灰蓝,有评论觉得太压抑,但事实上,她们的童年、那个城区本来就不是令人快乐的记忆;相反,几乎每个月都有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开播前我也觉得埃莲娜比lila更漂亮的选角不合理,但想到作者是有参与选角工作的,而且认真回想过后我发现,埃莲娜的漂亮其实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很有意义的——书中的视角都是埃莲娜自卑的视角,觉得自己长痘、胸太大、头发黯淡——但事实上没准埃莲娜真的比lila漂亮呢?Lila受大家追逐,其实更多是依赖于她的敢为人先,而自卑的人总是不如自信、有感染力的人容易成为焦点。

42分钟前
  • 出走的羊
  • 力荐

建议阅读原著再来看剧,一部对应一本。莉拉实在是太特别太优秀了,但除了埃莱娜和几个爱慕她的男性之外,没有人能够真正欣赏这种特别——其他人对这种特别要么蔑视、要么抵制、要么恐惧,而莉拉自身对自己的这种特别,仅仅当作生存呼吸的一部分,却没有机会加以利用,以摆脱她童年就认知的社会阶级之间和人性的本质。但她的消失就像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如果她无法用埃莱娜的方式挣脱禁锢,她就必然会用一种更极端的方式来打破它,她最终还是做到了。很多年以后她们会明白,自己一直以为活在认为挚友是天才的阴影之下,其实那“阴影”是照耀着她们彼此一生的微光。希望这系列能一直拍完四部曲,实在是太喜欢太喜欢了。

47分钟前
  • 墨梓
  • 力荐

1.聪明而且独立的女性在暴力金钱至上的地方,太难生存了!周围没有善意,生活全是痛苦。连逃离都没有能力,太绝望了2.你替我学(泪目啊!)命运真是不公。3.图书馆颁奖,前四名都是lila,而lila却是一个没有上学的人。第一名的奖励《罪与罚》也是讽刺。4.女老师这个角色指引lenu的命运。5.从小镇到城市,要实现阶级跨越太难。6.当大海出现时,我又哭了,想起了她们手牵手奔跑的样子。不知道如果lila看到大海会怎么想。7.lila第一次哭了,被欺负时她没哭,被打她没哭,但是当被“误解”时,她哭了。8.镇上的两大阵营终于在圣诞开火了。压抑了很久的哥哥爆发了,让lila感到害怕。9.lila不卑不亢,家庭里的人也不理解她。10.现在只剩lila一个人了,她该如何与这么多人对抗啊!

51分钟前
  • n美4
  • 力荐

拍得比原著好,再次证明:二流的小说才能拍出一流的剧集。ps:莱农本来就是比莉拉漂亮的设定啊,只不过莉拉的灵魂让她生动充满魅力,而不是木头美人(莱农)

54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季终更新:婚礼拍得好好哦,“我们就是庶民。” // 第一集英字看完我泪流,HBO是什么神仙改编啊妈耶……选角贴合到片头只放每家合照没写姓氏都能猜对八九成。教室比赛,恩佐砸石头,梅丽娜扔东西,通风口玩娃娃,每一场戏的布景色调+角色状态完美还原我看原著时的脑补,跪了。看到斯特凡诺掐着莉拉脖子逼她道歉,被尼诺告白后莱农进屋靠在门背后欣喜不已,再想到以后他们的命运,我摸着手臂上的鸡皮疙瘩感概千百遍。

59分钟前
  • 青色閃電
  • 力荐

可能是意大利人的人情事故太像中国人了,搬到任何一个中国小镇这个故事也不违和。

60分钟前
  • 貓小三的意思其實是如果先生
  • 推荐

所谓命运,就是你和你一生都在试图逃离的东西撞了个满怀。

1小时前
  • 鸟枪换炮
  • 力荐

好到什么程度呢,感觉有人在关心并触摸到了我的童年

1小时前
  • 老晃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