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浪的远方

喜剧片大陆2018

主演:周子龙

导演:宋媚

 剧照

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2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3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4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5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6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3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4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5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6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7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8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9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59

详细剧情

  电影《阿浪的远方》讲述的是酷爱诗词的阿浪毕业后在一所中学任职语文老师,因为在中学不能发挥他的诗学天赋,所以他毅然决然的怀着梦想告别喧嚣的城市,来到偏远的二郎山小学任教,在这所只有16个学生1个校长的小学里, 李阿浪开始实施他的“诗学栽培”计划。

 长篇影评

 1 ) 《阿浪的远方》近几年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没有之一

《阿浪的远方》简介

《阿浪的远方》讲述的是一个酷爱诗词的青年教师,告别城市的喧嚣,追求自己诗词的梦想来到了贫困山区任教,在一所只有16个学生一个老校长之间发生的温暖而又励志的故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阿浪酷爱诗词,为了追求他的诗和远方,来到了二郎山小学,开始了他的诗词栽培计划。

刚开始,当村民知道阿浪只叫诗词对他强烈的不满,人们渴望孩子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但是阿浪的教学理念与这里的家长还有孩子相违背,无法理解阿浪对诗词的热爱还有想要发扬中国诗词的理想。

剧中王小花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孩子,她带头反抗阿浪的教学方式。

在老校长和阿浪争吵的一段,也是我在剧中最喜欢的一段,阿浪与校长相辩论,阿浪阐述自己只想教诗,老校长为学生的学业成绩与阿浪争辩,说过一句:“一个老师最大的梦想,就是成就学生的梦想。”

阿浪在做思想斗争之后,很快他改变教育方式,认真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

这就能阻挡他追求远方么? 答案是否定的,他课后创办了扫地王诗社,吸引了孩子参加,这应该是阿浪最开心的事了。

故事总会遇到曲折,当所有人正开心的时候,他们出游作诗却突然下暴雨,阿浪保护了孩子,有心结的小花由于妈妈也是下雨找她,走了,她一直都有心结,在此时阿浪也在这里解开了小花的心结。

安全到家后,县里要求合并学校,阿浪力争留下学校,带领孩子编排了天籁之音。

最后引起关注,留下了这所学校。

观后感

昨夜熬夜看完了《阿浪的远方》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内容引起极度舒适,也推荐反复观看。

是的,在当今社会,阿浪的远方以乡村教师的题材,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夸张的剧情。山川之美,人文情怀之美,简简单单的叙述,却是一个极其有意义的人生。

作为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在面临家长的质疑的时候,还有面对苦口婆心教授却不听的学生的时候,在被别人嫌弃,你一个男孩子跑去教书? 每当这个时候都想放弃,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到底正不正确,但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可以说心灵得到了净化,当老师不就是要像阿浪这样,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孩子么?

所以,如果是同行,我强烈推荐这部电影,你会得到很多的共鸣,不是同行也可以看看,毕竟这么好的电影,很难遇到。

《阿浪的远方》近几年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没有之一

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工——众——号:剧透360 回复电影名直接观看://pan.baidu.com/s/1IWfrOc5YdYZ7B5vt1-othQ

 2 ) 为梦想,努力都将不负余生

一座大山,一所小学,一位老校长,一名老师,十六个孩子,原生态秀丽的风景,韵味十足的诗歌,光是脑补一下这画面就已经陶醉于这诗意人生场景中了,而片名《阿浪的远方》本身,也直接让人感受到仿佛来自田野的自然芬芳。

影片中韵味十足的古诗词,总是让人心旷神怡。从课堂上传出朗朗的读诗声,飘荡于幽静的大山中,将诗的意境展现的淋漓尽致。壮美悠扬的侗族大歌也给影片增添了很多精彩,而加入古诗词韵律的《声律启蒙》以侗族大歌的形式传唱出来,更是惊艳了我,全新改编的歌曲如若天籁,为影片增分不少。

这部电影还很现实,它接近于我们的生活。李阿浪其貌不扬,普普通通,有点“轴”又有点“拧”,甚至有点“一根筋”,典型的“憨人”形象,但他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他愿意放下一切,为了心中那份执着,敢不顾一切、只身一人远赴他乡,寻求他的梦想所在。当看到影片高潮部分,山中遇暴雨的那场戏,阿浪与孩子们一起齐声歌唱《赤壁怀古》时,不禁为之感动,眼眶湿润。实现梦想的过程虽然充满艰难险阻,但《阿浪的远方》让我们相信,只要是为了梦想,所有的努力都将不负余生。

 3 ) 孩子们唱出来的诗词 真的好美

其实有点尴尬 开头 就知道结尾

但是看完之后 小孩子们单纯的眼神一直在回放 清亮的歌声还在耳边回响 莫名的感动

孩子们唱出来的诗词 真的好美

现实和理想 是可以共存的 真的很治愈了

云对雨 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三尺剑 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

两鬓霜 一客行

新绿对酒红

七颗星 一袍风

尧舜对苍生

颜巷陋 阮途穷

白叟对黄童

沿对革 异对同

冀北对辽东

天浩浩 日融融

弯月对长虹

我对你 嘴对心

九夏对三冬

 4 ) 远方就是梦想吧?

生活不知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看完这个影片,这首歌的韵律的一直在我脑中回荡,突然真想扔下面前的所有事情,好好的追求自己的远方。

影片

一个老师因为在原来的学校里不能实现自己教育诗词的梦想,跑到了一个偏远山区去教学,去追求自己的远方,并把名字改成李阿浪。

剧中解释到,“浪”不是浪子的浪,而是去远方流浪的浪。

我没出去真的到那种山区看过,但我看到影片中的山区教学环境真的是感慨,看到自己的生活,想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群人,这一群人吃的饭原来是这样!这些人住的房原来是这样!这些人穿的衣服原来是这样!这些人的快乐原来是这样!拥有比他们多的资源,现在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上进呢?真想帮助他们

去到了学校,人们很热情,阿浪开始自己的教学计划,每天的课都是学习古诗词,时间久了,校长和家长都不满意了,感觉每天都在学诗词,这怎么能够让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嘛,他们商量决定应该好好的找老师商量一下,老师和家长们的冲突就这样发生了。

说二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王小花: 一个喜欢唱歌,思想独立非常聪明的一个女孩子,从小父母都不在了,只有爷爷养着她。第二个是刘二球: 他是淳朴憨厚的性格,特别老实,但喜欢诗词,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因为她(王小花)冲突就直接爆发了,在课堂上直接和老师说出了自己的不满,要求老师不应该只教诗词,还要有其他学科。老师直接把她赶了出去,家长们看到了,于是都到学习找阿浪理论,最后阿浪不得不向家长道歉,宣布以后课上全部按着课程表进行。

看到这里,影剧中的故事马上告一段落了。老师就是因为在这能够实现自己兴趣,才到这里来的,最后诗词课都没有了,自己也就没兴趣了,他想到自己在这没有必要了,准备想走。这个时候刘二球出现了,向他背了一首李白的诗,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老师听后欣慰的笑了,决定留了下来,在课堂以外开了一个诗词兴趣社,一大群人都报名了。他们一起上课,上完课业余一起作诗,一起去爬山涉水。最后结局是,他的学生参加比赛,获得了奖项,然后就没了。

 5 ) 和而不同

如果说前两天看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告诉我生活是用来相处的,那么今天的阿浪的远方告诉了我和而不同的意义。至于成熟怎么被定义,老师怎么才算是合格,往往给出的标准答案是为了世界更好的运转,可是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当一个天生多愁善感的人坚信成熟的标志是宠辱不惊是心如止水,当一个天生感性眼角不争气的你误以为流泪是不成熟的象征,她就会变成小花,拒绝做自己。当你表现的都不是发自内心你将变得空洞,此时你就算得到所谓的承认所谓的成功,又有什么意思呢,东拼西凑的性格又怎么能有灵魂呢。我不是再说要惯着自己性格的一切,更不是在自己与外界有矛盾时不做出任何改变,而是在与万物相处的达到一个平衡点。而今天悟到的就是与万物相处不是事事做妥协,不是强行要求自己融入各种圈子,这绝不是和平相处,而是逐渐卖掉自己的“格格不入”变得圆滑无比,是,我承认,这样也许会让你变的刀枪不入在不同的环境都能显得游刃有余,也许再也没人能伤害到你。就像你在豆瓣里摸爬滚打多年,看的电影越来越多,最终却变的却不敢为自己喜欢的电影打高分,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这让一些人觉的这是自己的思想跟上先进潮流的表现,爱人所爱,恨人所恨,至于自己,早已变的东拼西凑,面目全非,这已经不是爹妈都认不出的问题了,这是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的问题了。

who are you?

 6 ) 出发,便是远方

这个电影是满满推荐我去看的,她只说了这是讲一个老师去山里支教,看哭了她,我应该也会喜欢。 那我就只带着对支教,对山区的念想,看完,有欢笑,有感动,最后细想还是有一点真实的触动。再看完第二遍,才敢写下这一篇文,结合个人经历的一点点想法,不求苟同,也接受意见。 关于剧情 一位向往诗和远方的老师,钟爱诗词,不喜欢在县城学校应试教育一般的教书,便申请去山区二郎山小学教书(诗)。当最纯净的灵魂(小朋友),遇上最纯粹的古诗爱好者(阿浪),当一心想着读高中,考大学的孩子,遇到只教古诗的老师,当城里的小伙子,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山村,遇到最淳朴的农家生活,故事便开始了…… 关于人物 阿浪。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某县城当语文老师,不喜欢为了考试的教书,而唯独喜欢讲诗。为了自己喜欢的诗,或者说心中的诗和远方,勇敢地去往了山区教书(诗)。 王校长。当初插队来的二郎山,在这扎根便是五十年,一直陪着这小学和孩子们,到现在也一直操心着孩子们的上学问题。也算是这村里的一个leader,思想和眼光还是清晰和清楚。 王小花。喜欢诗词,喜欢唱歌,但却因为小时候父母离去的阴影,不愿去热爱自己喜欢的东西。性格有一点点小孩般的叛逆,却也着超越她这个年纪的成熟。 刘二蛋。一个懂事的孩子,一个典型的山村里朴实的孩子,勤劳,踏实,有礼貌。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关于诗和远方 对于诗和远方,我一直以来的态度是不刻意追求,但有些许向往。喜欢接触有趣的人和新鲜的事物,一直在路上,朝着远方。 电影中的阿浪,也算是像大多数年轻人的缩影。热爱心中的远方,也勇敢地在追寻。可是,现实总会让你有所改变,也会让你有不一样的收获。 阿浪的远方可能就是简单纯粹的教诗,让更多人喜欢诗词,具体点就是在一个学校,只教孩子们诗。因为他对诗词的热爱,他觉得孩子们对诗词的喜爱,这一切都是真实的,绝对比考试和试卷强多了。可是,当他到了二郎山,似乎并没有他想象的远方。由于一些矛盾冲突,他还是得按照教学大纲,教孩子们语数外等课程。这时候,他有点失落,这点失落,也改变了他的想法,或者说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远方,就这样变成了“扫地王诗社”。一个社团活动,在之前的学校他也能搞的,与其说这是他在追求远方过程中的屈服,倒不如说这是他认识自己的责任,明白自己内心热爱的事物的开始。 我们大多数人也会经历这样的过程,远方,永远值得你出发,在哪里停下,在何时明白,那便是远方。 关于山区支教 阿浪最初想到去支教,第一个原因是,当下学校的教学安排他适应不了,他热爱诗,所以喜欢教学生诗,但学校只能给他教学大纲。所以他想逃离,想去远方,去教自己喜欢的诗。这样子的心态,也是少数年轻人才有的吧,我不说对与错,但至少很纯粹,也许他的想法也只有到二郎山,和这一群小孩儿在一起,才有有所实现,有所改变。 最纯净的灵魂,最需要的是陪伴。我一直以来对于支教这个事有一点向往,想去试试,可又不确定它的意义,纠结着便没有出发了。如果说,我只是作为名老师,在那个地方待一个两个月,上课,考试,改卷,然后离开,留下他们。就像电影里的王小花一般,他们并不开心。我听到过一个观点,如果你去山区支教,仅仅是短暂性的,那就完全没必要。确实,短时间内,你不能改变什么。不能改变,却可以唤醒。你可以像阿浪一样,有着自己热爱的事物,去影响他们,去唤醒最纯净的灵魂。你也可以只是短暂的陪伴,只是和孩子们讲讲外面的世界,多年之后,他们可能会记得,小时候有外面的大哥哥大姐姐来过,告诉了他们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关于淳朴的人们 在城市里,多的是霓虹灯,车水马龙,没有山村的清净,秀美。城市的人们,来来往往,互不相识,小山村的邻里老少,确是有说有笑,相伴多年。在电影中,二郎山的村民迎接李老师的盛宴,王校长把娃娃的花名册交给李老师的那种仪式感,都透露着里的一种淳朴的气息。阿浪也会喜欢这里,热情的人们,世外的桃源。 这样的人们过于淳朴,可能只有陶渊明的文中才有的。在电影当中,这些都是表现的淋漓尽致的,每次王校长和家长们的对话,阿浪去家访二蛋时,村民们为了小花一起过来找李老师时,雨天又一起出来寻找孩子们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总会为利而往,铜臭味便由此而生。也许是我经历过一些不好的事情,才会这样子想吧, 这样的王校长就是一个leader,也许就是这里拎得清的唯一一个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衬托,以其他村民的一点“愚昧”来衬托王校长的文化人的眼光,大局观。其他的家长们有什么事都能听王校长的一番话,就在小花的事情那里,王校长的一番话可谓瞬间点醒了一群人。这样淳朴的生活,这样淳朴的人们,可能都是因为有人一直的陪伴吧,但现实生活中不一定有。

 7 ) 阿浪,且继续流浪;诗,在远方,有多远走多远......

近日,朋友推荐了一部电影,叫《阿浪的远方》,据说豆瓣评分很高,于是找来欣赏一番,影片拍的确实很清新质朴,风格类似早年的《那山那人那狗》,讲述的都是有志青年扎根偏远山区的故事,但看完后却有些不一样的想法。

故事一开始,县城中学的某间教室里,校长正在教训一个原名李元,现在改名李阿浪的青年教师,原来这个老师是个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在学校担任语文老师,学问不错,但教学方法有问题,在课堂上除了古诗词,其他什么都不讲。

校长就很郁闷了,这怎么行,教学计划和任务如何完成 ,出于“爱惜人才”的目的,苦口婆心的劝他老老实实的按教学大纲来,结果李阿浪非但不听劝,反而以追求诗和远方的名义自请调到偏远的地方去。

李阿浪终于得偿所愿,来到了二郎山小学。

这个小学所在的村子十分偏僻,出门连桥都没有,要靠船(奇怪的是村子里倒有一座很坚固的桥)。

学校也很小,总共只有十六名大大小小的学生,各年级都有,却只有李阿浪一个老师。刚开始,小学校长和学生家长对他寄予厚望,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极大的支持,毕竟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嘛,希望在他的带领下,孩子们能够考上县里的中学,走出大山。

但是这位勇敢追求理想的家伙依然我行我素,除了古诗词,其它统统不教。更有甚者,他连教材都换成了自己带来的“妈妈送的礼物”。

这下学生们不干了,我TM还想考进县中,还想考上北大呢,“我就是不想天天念诗”!——合着你这除了唐诗宋词什么都不教啊,数学怎么办,英语如何弄,好好一个小学被你搞的连私塾都不如,私塾好歹还教四书五经呢,这么搞下去别说中考高考了,连"科举"都没法考。于是以王小花为首的同学们直接在课堂上开怼,还把他的教材扔地上。

主角恼羞成怒,将王小花和吴富贵赶出了教室,这下家长们不答应了,积累的怨气开始爆发,群起而攻之。迫于压力,李阿浪被迫开始正常的教学。

但李阿浪内心及其不爽,在水边吟诗抒发自己的失落之情,并且又(为什么要说又)萌发了去意。

看到这里,不禁想到影片弄这么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当主角到底要表达个什么。为了他所谓的诗与远方的理想,不管教学要求,不顾学生前途,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于人,丝毫不顾及他人感受,恣意妄为。这样的人还是不要误人子弟了,一个人去追求理想好了。

影片继续,在李阿浪被迫恢复正常教学后,仍然贼心不死,在小跟班刘二蛋(后被李阿浪自作主张改为刘二球,这里笑喷,在四川、贵州二球是骂人的话)的协助下,搞了个诗社。

开始只有寥寥数人,不过在二球作了一首称之为诗的东西后,诗社仿佛开了挂,应聘者络绎不绝。小胖子来了,双胞胎也来了。

但李阿浪仍然不满足,因为反对他最激烈的王小花没有来,在若干次的游说无果后,王小花勉强答应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诗社的郊游活动。然后影片老套的安排了暴雨来袭,师生遇险的剧情,原来王小花的父母就是在暴风雨中来找她不幸摔死了,所以她一直抗拒诗词。然而我们牛逼的李老师却用诗词的力量不仅化解了王小花同学的心结,还成功帮助同学们脱离里险境。

就是不知道找来的家长会不会放过李阿浪,电影没有交代。不仅如此,在影片最后,得知上级要撤销二郎山小学的消息,李老师剑走偏锋,组织学生去参加歌咏比赛,用一首”声律启蒙“ 外加侗族原生态征服了评委,夺得了第一。

二郎山小学因此得以保留,从此大家过上了幸福生活。

看完影片,有鲠在喉,不吐不快。先不说剧情的生硬,细节的疏忽(比如一个个细皮嫩肉的山民),单说把古典诗词拔的这么高,有必要吗?

从中兴华为的遭遇看的出,我们更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而不是成天只知道吟诗作赋的所谓高材生。因为古典诗词弄不出5G、芯片、软件、疫苗、核弹和杂交水稻,也建不成高铁,机场和大坝,我们不仅要学习语文,同时也要学好数理化和外语,这样才能涌现更多的袁隆平、钟南山、邓稼先这样的国士,而不是一些于国计民生毫无用处的民国大师。

在截稿之时,听闻北斗导航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全球导航系统即将投入使用的喜讯,衷心为祖国的成就感到自豪,这样的自豪只靠古典诗词怕是永远也做不出来的吧!

 短评

侗歌版的声律启蒙是什么神仙音乐

5分钟前
  • 曲若木风
  • 还行

不知道最热门赞的那个人心里是什么状态。泥石流场景里面,老师可能比有些“男子汉”更有担当。如果一个人只能凭外表就看出性格的话,那世界就单纯多了

10分钟前
  • 是只源石虫
  • 力荐

太造作了啊啊啊啊

15分钟前
  • llao
  • 还行

通过影片也许你能更多关注这个支教的群体,他们产生的价值,评论区请好好说话。

18分钟前
  • 纤纤
  • 还行

喜欢看电影的其中一种享受是:在留下新的记忆时也唤醒了曾经的美好回忆。虽然电影在故事编排、拍摄表演等方面都有让我不满意之处(好些故事情节跳跃、缺乏起承转合;蛮多演员表演不太自然,王小花扮演者李媛媛算是儿童组个人感觉比较好的一个…),但整个观影过程却蛮舒服(因为电影让我想起了一些往事):青山浑水与我的家乡地貌有些相似;阿浪是个喜爱诗词的老师,教小学生们诗词知识、带他们游山玩水……而我则是喜爱影音的“孩子王”,曾经有一群经常玩在一起的小朋友,一起看电影玩游戏(电影看多了,以至于后来都玩起“听歌或配乐猜片名”等比赛…),一起爬山涉水(拍合照时喊的口号是“大龙猫”…)……P.S.:看片时经常联想起上个月刚看过的《孔二皮进城记》。& 外甥杨有一件和二蛋穿的那件“黄色飞机”同款的T-恤。

1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诗词最终还是带来了梦碎,是其本身就属蒲柳之姿。也许有天各种体裁都将被遗弃,但诗意本身会与人类纠缠到灭亡。

23分钟前
  • Sahara
  • 推荐

二蛋这个名字不好,所以改名为二球……

28分钟前
  • 飞侠式拼搏
  • 较差

年少时的诗和远方,随着长大慢慢进入心底,如果条件允许我也想回到那种“诗”的生活。

29分钟前
  • 简单
  • 力荐

初看略显尴尬,看完片尾曲还在耳边回响,淳朴风就该是这样嘛。

34分钟前
  • kooperl
  • 推荐

我擦,不到90分钟我竟然哭了三次,诗与远方为什么感人,就是因为它们都能让你逃离庸常,但最重要,还是能让真情相接。编剧很会煽,孩子很会演,人物有前史,广普最经典。

36分钟前
  • 开膛手贝塔
  • 推荐

从剧作到表演都太成问题了。故事老套不说,态度也极其暧昧,诗歌教育与应试教育看似触及了对教育理念的批判,可主创自己也知道,对于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应试教育是唯一的出路。所以这个浅尝辄止的批判从一开始就是矫情的。后半段,诗歌彻底成了课外兴趣,但它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呢?影片几乎没有涉及。看到最后,学生们一起唱诗看起来和唱《团结就是力量》没啥区别,成了纯粹的集体主义的鸡汤。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明明是个现实性很弱的故事,最后还要整个纪录片式的照片墙,给我们交代剧中人后来的命运改变。意淫得也太过了吧。

40分钟前
  • 子戈
  • 较差

最后的大合唱真的好听

43分钟前
  • 青石
  • 推荐

三星

44分钟前
  • 请保持高冷
  • 还行

一个关于教育和梦想的故事,像阿浪这样的老师不多了,这样的电影也不多了。被贵州山区的孩子们质朴的歌声打动,强烈推荐!

48分钟前
  • 敲钟小和尚
  • 力荐

很质朴的电影,喜欢它讨论的问题、美丽乡村的景色和小演员的“演技”。

53分钟前
  • 津五渡
  • 还行

其实这种最单纯的喜欢什么的人,就是看见就两眼放光的样子吧,但是明显喜欢诗和教诗也不是这样子的,剧情太不合理了。不忍心两分,勉强三分吧。

55分钟前
  • 微苒
  • 还行

据说演员都是素人,所以演技方面我不做评价,但是这导演和编剧总不是新人了吧,用点心可好?粗制滥造的剧情和牵强附会的梗。两星,多的一颗星给最后的歌

60分钟前
  • 云烟过雨
  • 还行

题材关注山区教育,淳朴感人

1小时前
  • 星月孤痕
  • 力荐

电影清新可爱,但一开始把老师设定成一个智障,并且花很长的篇幅教育这个智障老师,实在让人无语

1小时前
  • 白木香
  • 还行

不好看

1小时前
  • 输入昵称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