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是我

喜剧片日本2013

主演:龟梨和也,内田有纪,加濑亮,木村绿子,高桥惠子

导演:三木聪

播放地址

 剧照

是我是我 剧照 NO.1是我是我 剧照 NO.2是我是我 剧照 NO.3是我是我 剧照 NO.4是我是我 剧照 NO.5是我是我 剧照 NO.6是我是我 剧照 NO.13是我是我 剧照 NO.14是我是我 剧照 NO.15是我是我 剧照 NO.16是我是我 剧照 NO.17是我是我 剧照 NO.18是我是我 剧照 NO.19是我是我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2

详细剧情

  胸怀摄影师梦想的青年永野均(龟梨和也 饰)是某家家电商城的员工,无论在职场还是家中他似乎都是一个不太讨喜的人。这一天,在快餐店吃饭的永野偷偷拿走邻座某个白领职员的手机,之后更假冒那个名叫大树之人的身份从对方母亲那里骗钱。谁知奇怪的是很快发生,大树的母亲将永野真的当作自己的儿子,而永野则被自己的老妈当成陌生人赶出门外。和老妈住在一起的,是自称大树却与永野一模一样的男人。不久,名叫阿直的大学生出现,他同样顶着永野的脸。三个永野聚在一起,相同的思维和爱好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他们利用这个便利得到不少好处,但是随着“永野”们不断增殖,杀戮也尾随而至……  本片根据星野智幸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荒诞如我 俺俺

*先坦白自己是冲着某票房毒药来的,看到豆瓣上评论辣么低 也便释然了。

听说是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幸好没有看过小说不然指不定我又要发作如何如何比较了。
片名オレオレ(俺俺)其实很有日风的感觉,台湾版取为33个我,瞬间揭露了一半的核心——没劲了。

看宣传海报猜测可能是搞笑为主的轻喜剧,看完后才意识到,什么嘛!简直是无厘头的好兄弟——荒诞呐~!

一个在电器店工作的男青年,有着普通的家庭(et 唠叨的老妈)自己住在小格子间内为了生存忙与盲的奋斗着,但钱总好像不够用,也没有心中的女神突然降临成为甜蜜女友。糟糕的是还有“交际恐惧症”“如果世界上就我一个人就好了”“别人都不懂我”等的毛病。

这个再普通不过的青年“不当心”顺了人家的手机,于是世界开始颠覆,他成为了另外一个他~像是双生花一般,世界上另外一个他。

还想着这是个唯美的、讲人性两面的故事呢(类似黑天鹅)。可是故事的发展告诉我,骚年你还是太天真了!
普通少年均,最先成为另一个他的大树,然后又出现了一个类似高中生的阿直。
均& 大树&阿直,三个“我”在一起互述衷肠互相逗乐的场景看得我好窝心。其实都是我,但是又以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侧面呈现出来,能够完全懂我,不必废太多口舌。ps 看到咩咩一个人演三次的样子 觉得好好笑。没有人对戏 自己跟自己较劲。阿直的性格也夸张了点点吧?真的觉得有些做作额

如果故事已越来越多的自己出现并互相认识,然后幸福安稳的生活下去,那才是真的荒诞吧?
索性并没有如此,越来越多的奇怪的自己遭到了狙击,一个一个的被杀消失。均!可不要被其他的自己所代替了呢!

写到此已语无伦次,讲不清各种关系与感受。只记得事后看导演的对谈访问说到自己想拍一部有距离感的影片,也就是说影片所呈现出的怪异生疏 感是故意为之。

嗯 也许一开始觉得荒诞无常,但是还是有逻辑可循也不难看懂。咩咩演戏还真是有趣 so funny ~~mua~

 2 ) 《俺俺》 监督桑处处用心,原作者心思细腻,主役完美诠释

题记:说烂片的,应该是没看懂的!

星野桑的《俺俺》于去年被映画化,因为主役是龟梨和也的缘故,就一直在关注。
之前看making和访谈,只觉得这是一部讲述电话诈骗的,看完之后的我觉得完全被不剧透的主役和监督桑给骗了,噗~

在我看完整部之后还是完全不懂它在讲述什么,只知道因为电话诈骗,增殖了一个又一个的“俺”,之后一个又一个的“俺”被删除了。
前前后后不断的翻过来倒回去看了几遍,甚至翻了其他人写的分析才大致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不得不感慨:监督桑真是用心良苦,处处是细节处处是伏笔;也不得不佩服原作者星野桑,这是多细腻的心思才能写出这样一部著作。

越来越多的“俺”增殖出来,大家也是性格迥异,其实这是代表真是自我的丧失,主要的三个“俺”:均、大树、NAO,这3个俺是三种不同的性格代表的含义也不一样,就连作为背景出现的豚鼠也是有颜色上的区分。
虽然辨别大家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途径就是,佩戴的手表。豚鼠参见手表的区分方法。
红色手表最先消失,最终留下的是黄色的,这表明主人格已经确立了自我,回归最终的自我。

片尾搭配KAT-TUN的《FACE TO FACE》算是对主题的呼应。

对这部映画我还是蛮力荐的,适合慢慢回味,但胆小的人不要在晚上看哟,整个过程我的小心肝儿都被吓得砰砰跳,噗~

 3 ) 假发泥壕(・_・)

晚上吃饭的时候有喜欢的藕,于是心情很好地打开了B站(* ̄ω ̄)
一边吃一边看得就是这部俺俺。因为其实好久没看到kame的剧看到B站有马上就把持不住了ojz

一开始以为是人格分裂,但是最后十分钟又推翻了自己的想法。感觉比较像是一个本身就很在意别人,无限放大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的青年做了错事之后的内心撕扯……以不同的人格来表现,其实并不是分裂出的人格,而是一个人的不同面。而最后死掉的是疑似本体的大树,留下了略显木讷的均,感觉是经过这次事件一种性格的改变?
不过这样说的话还是不大懂结尾为何母亲变了……这又是在暗示啥呢?世界线已经开始变动?做错事情之后就算想要重来其实微妙的也有些地方呗改变了?(喂你好中二啊☜(咳

造型每个都充满槽点,假发特别引人发笑,小学生看了根本把持不住(。当然其实我更想看到的是直白表现人格分裂的片子;(>_<)不知我理解的跟编剧希望观众了解的到底有多大差距,不过如果真的是像我一开始想的那样是表现人格分裂的话,那可能就只会打三星了……所以我还是相信kame是正常的和我一样中二的少年好了(咦?

总之大概就是一部人际交往障碍的中二青年生存现状纪录片。(不

 4 ) 太爽了

意大利第十五届乌迪内远东电影节开场日的最后一部片子,十点半导演跟演员入场,突然场内少女们(难怪超多小女生,亚洲意大利都有)开始尖叫。。。
电影很好看(个人感觉中间部分稍稍有点长),不透剧了,摘一段电影节手册上的介绍:

Never, ever could Hitoshi imagine what would happen to him after committing a small scam. A serious double of him pops up and then another one, more on crazy side. After some moments of terror, Hitoshi adapts to his new circumstances and even finds advantages in being one of triplets, but strangeness escalates with the emergence of more Hitoshi copies and deterioration of everyday reality into a surreal nightmare。

重点是。。。结束后龟梨和也被少女团团团围住,工作人员几次想带他走都没有成功,结果最后龟梨发话给每个人都签名跟合照。。于是排队半小时后俺也拥有了三张照片一个签名跟一颗感动的心!很辛苦吧龟梨君!听场内记者朋友说他第二天一早就又飞回日本了。唔还听到意大利小女生说Lui è l'uomo più bello del mondo!(他是世界上最帅的帅哥!)XD只可怜了一直等着却无什么人问津的好导演先生!
(龟梨跟我一样高…哈!)

p.s. 龟梨被采访的时候说是第一次跟自己的影迷一起看自己的电影
p.s.2 俺俺赢得了第十五届意大利乌迪内远东电影节网络投票优胜奖

 5 ) 接受自己

一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也是摸不着头脑,但是为了看龟梨我就继续看下去了。而且这种充满悬念的电影,对我来说吸引力还蛮大的。
先说演技,我倒是觉得龟梨演得很好。因为从角色里来看,没有一个是像他本人的性格的,反差特别大。而且没有一个角色是让我觉得重复了的,看起来就像是不同的孪生的龟梨。
背景音乐跟拍摄的色彩都很赞,是我喜欢的世界颜色。海报跟挂坠,手表这些小细节值得推敲,也是十分有趣。
然后来说说剧情,每个人看的感受都不一样,我就说说我理解的。我觉得是一开始主角偷了手机,然后进行了【是我是我】的电话诈骗,骗了人家的钱,于是内心开始不安,产生了幻觉或者这部剧其实就是主角的心理斗争。然后主角不断分裂出不同的自己,有好的有坏的,进行不断的消除与增殖。
中间出现主角跟一个女的婚外情,而他也分裂出了女性的【俺】,这里可以看出主角内心的挣扎,他觉得是罪恶的,所以并不想与太太在一起,所以最后太太死去了。
主角中间分裂出的戴眼镜同事,我觉得是主角羡慕他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所以觉得产生了嫉妒而又羡慕的心理,在他的世界里同事被杀,而自己又分裂出一个跟同事长得差不多的【俺】。为什么会被杀呢,我觉得应该是主角把同事要考税务师的事情告诉了大妈,大妈管不住自己的嘴,这件事被别人知道了,也许是产生了流言蜚语,导致那个同事失去了追求梦想的念头,所以在这个世界里那个同事就像死去了一般。主角心怀愧疚,又分裂出来一个同事。
而小直我觉得是意味着他的纯真,不过也是他逃避的自我。当他逃避的时候就会产生出新的自我,而他把这一切都归咎于那个纯真的自我,因为无知所以可以逃避。当他不想上班,约妹子去开房的时候,他就把这一切视为逃避了。
最后结局大树说的,他最可能是那个真正的自己,我觉得他是对的。因为大树的形象是沉稳、残酷、不择手段的,也许是主角的本性,所以他才选择偷别人的手机,进行诈骗。而那个看起来有点懦弱,工作懒散的均才是分裂出来的,也就是自己的良知。所以最后面的善良的均灭掉了大树,应该也是代表了良知战胜了邪恶,所以均把钱还给了那一家人。一切都回复原状,他接受了更好的自己。就算是穷,工作懒散,没法追求梦想,那也是他自己。
而电影的一些细节我仍然没有想明白,例如为什么那个女的要让他去拍照片,那代表了什么?同事大妈的形象在海报上是什么意思?疑问还是有点多,但是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十分有意思的,也不像大家说的那么无聊。
毕竟我觉得好电影才会留给人想象的空间。

 6 ) 33个大脑洞

本来以为是个电话诈骗者反被骗之类的推理喜剧。
已经擅自脑内出了一个诈骗集团。
什么大树故意把手机落在永野盘子里,大树妈妈也是假装把他当成自己孩子,大家要一起把永野带坑里搞精分之类的。
而且内田有纪那个角色真的特别像个骗子,直到她死之前都觉得她是幕后黑手。

但是光电话诈骗满足不了作者。作者要哲学,要文艺。

但是什么“现实中无力追求梦想,受到工作、家庭的压力,所以抵触他人,希望世界上只有自己就好了。于是以装作他人诈骗为契机,世界上就真的变得都是「俺」了,但自己内心还一直在挣扎,真正的自己要摆脱伪装的「俺」”之类的,太沉重了。压力青年迷失自我认同感什么的,虽然容易引起共鸣,但又抽象又繁琐,表现不好还容易把观众绕进去。这种开脑洞的哲♂学系剧情更适合写小说,不知道原著怎么样,不过拍出来总会受视觉印象的局限。

“干了坏事就觉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自己是个坏人了,所以感觉干什么都被人盯着。装作大树向妈妈要钱,相当于创造出了第一个大树身份的「俺」。大树身份的「俺」与永野身份的「俺」发生冲突,只有向大树妈妈承认了永野身份的「俺」,才能消除那些别人身份的「俺」”之类的,新人骗子的心路♂历程之类的不好么~不过要是只骗了大树一家就会出现那么多别人身份的「俺」,永野作为一个新人骗子脑洞也太大了。要是也装作过小直,也装作过女生诈骗,还创造了许多人身份的「俺」。然后因为假装的人太多了,自己不再作为永野被认同,「俺」们也逐渐失控,会更自然点吧。当然也更俗更中二。

而且真的诈骗犯的话,应该已经心理强大到不会怀疑自己了吧。

小龟把永野大树小直演的个性分明,尤其是小直身上真的有学生感。不过开始听说要演33个「俺」,以为会《云图》那种。但这里除了主要的三个「俺」以外,基本都没什么戏份,也就大概凹个造型。

对加濑亮spec里的印象太深,觉得他梳个小分头装土逼上司又喜感又别扭。 总觉得还是濑文桑,只是蹩脚的伪装成上司在进行调查。

 7 ) 增殖与删除,否定之否定——俺俺

一开始很容易被某些简介误导,以为是“撒谎冒充别人愈演愈烈最后人格分裂”的桥段,其实撒谎骗钱只是个契机,整个故事就像致命ID一样,所有人格都具象化成不同的角色,然后相互杀戮直到剩下最后的人格,大部分情节都是妄想。

1.均
主人公均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为生活所迫放弃成为摄影师的理想(也有可能是才能不足),对周围世界都不冷不热地敷衍了事,被上司欺压也很少反抗,与母亲关系冷淡(一直不愿意用她喜欢的名字称呼她),典型的碌碌无为青年,说是loser也不为过。

这样一个存在感全无(服务生都记不住他的脸)的废柴在汉堡店遇到大树:嗓门大,极其自我(餐桌礼仪很差),豪气冲天地宣称决定放弃工作干一番大事业——正是他想做而因为陷入名为现实的泥潭做不到的事情,出于嫉妒、厌恶(平凡的自己总是被这样的人忽略甚至侵害)和一丝微妙的好奇心,均拿走了大树的手机,顺势骗去大树妈妈90万。

*均在汉堡店里用手机搜索自己的名字这一段很有意思,名字是代表个体的符号,本应该同这个个体一样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均不这么想,他对此时此地的“永野均”充满厌弃,渴望过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于是他好奇顶着同样的符号的其他“我”都有怎样的人生——这就是妄想增殖人格分裂的征兆。叫永野均的人,一个是“准教授”一个是杀人犯,看过《红与黑》的人一定马上想到于连在当家庭教师之前去了教堂,在教堂里发现一张报纸,写着杀人犯于连·约黑尔的报道,二人名字只一字母之差,后来果然也重复了同样的命运。所以名字在这里有很强的预言意味,暗示了他将要与其他自我殊死搏斗。

手机几乎就是现代人的生活记录,占有了一个人的手机相当于占有了他的实际社会身份——人际圈日常安排甚至各种私密信息——可以说是彻底侵入了另一个人的生活。虽然出于安全考虑扔掉了大树的手机,但是此人的成功现充人生(包括温柔地关心支持他的母亲)令均无比羡慕——

要是能成为那样的人就好了……

【妄想开始】

2.大树(桧山)
均幻想自己的母亲是大树的母亲那样的人,幻想自己成为大树,于是大树的母亲出现在他的家,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大树也变成了有摄影天分但不幸放弃了的人);
但是他不可能放弃内心作为“均”的部分,于是强势的有控制欲的“大树-均”顶替他瞒住了亲生母亲,摆平了本应出现的混乱场面;
但是事业成功家庭破碎(母亲的话暗示他与恋人未婚生子并且已经分手)的大树绝对不是均想过的生活的全部,于是天真活泼任性妄为没有生活压力的山本直久(小直)出现了:工作朝气蓬勃也懂得耍小手段反击和争取利益,对待异性游刃有余(均就只会盯着汉堡店女招待的胸部看)——有了这样一刚一柔两种人格,似乎人生已经完美了。

可是内心的欲望很复杂,除了这样积极正面的理想人格以外,其他阴暗的卑劣的欲望也要求着存在感:暴力嗜血的、畏畏缩缩的、(过分)有男子气概的而略嫌迟钝的、变成女人的,一旦欲望冒头,新的自我就在想象当中被具象化出来,而且越来越多——在各种人身上都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又总对自己的人生不满意,于是便不停地想象着变成他人的生活。这种妄想越来越熟练,也就意味着“本我”(这里就是增殖的欲望——建立一个“我”的帝国的欲望)越来越不受控制地膨胀,整个世界都被各种糟糕形态的“我”包围了。此时大树开始动手剿灭所有“多余的”我。

大树并不是“超我”,只是披着超我外皮蠢蠢欲动的本我(他本身就是应欲望而生的),但这样的人可以从容地按照规则玩转生活,在社会上游刃有余,是普通人在很多时候愿意放弃真正的自我去成为的那种人——他在死前说“也许我才是真的我”就有暗示这个意思——所以均一直对他言听计从,直到他在铁路边与大树分手,说“我想一个人走”的时候,自我才终于开始努力摆脱这个“伪-超我”的阴影(不愿一起行动这个情节在前面也有暗示,就是在“我”们开始自相残杀以后,大树邀他一起走被拒绝)。

想成为大树的强烈愿望,使得他成为所有人格里最强的,第一个开始“删除”的是他,干掉最多的也是他。大树最有独占欲和“自我意识”,开始三人碰头的时候,他很不情愿地说“为了方便起见我就是大树吧”,就表明这个人跟小直不同,一直想要成为唯一的那个本体。

3.猥琐上司
此人变成均那一段是理解剧情的关键,他代表均最讨厌最害怕成为的那部分劣根性——纯粹地随波逐流,被同质化的世界所吞噬而浑然不觉,还洋洋得意。在与同事的交谈中被诱导出来。

仔细看的话,他的脸一会是自己,一会是均,表现均受到极大冲击摇摇欲坠的心理状态,同时,这就是导演很直白地告诉你:其他长着一样脸的人,跟这个人一样,都是幻觉。

4.三个警察
此段有个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这三位是剧中唯一出现的没有长着我的脸的“我”——警察代表强制性的社会规则,和电影背景里时常出现的眼睛、黄色警告标语一样,代表社会的禁锢,跟福柯的《规训与惩罚》里对监狱监视塔的“全知之眼”的意思差不多,是独立自为个体的绝对对立面,是社会同质性对个体异质性的规约。所以脑补能力如此强大的均也没法把想象中的这种形象同化成自己的样子。

这几个人可以作为超我的代表,均在与他们遭遇之后受到了极大震动,于是跑去最能给他安全感和存在感的“别人”,也就是内田那里——后来意识到内田也是自己以后崩溃了。。。

5.内田姐姐之死
内田姐姐也是“我”,她的原型是均在工作中遇到的美艳人 妻,家庭疑似不幸福,均自然对她产生妄想。但两人接触仅限于商场。从她不再出现在工作场所那时起(后半段就只有均的分身们会提到她了),情节中出现的内田其实都是均“想象中的”谜样美人而已,与真实的原型完全分裂了——被拜托拍照的房子前面,和均锁门时,都出现了表情诡异的欧吉桑欧巴桑,其实就是均沉入妄想世界的信号,他们的出现代表这段时间的事情都不是真的。

在强烈的Narcissus complex驱动下(当然整部电影都弥漫着极致的自恋氛围),均和源于自己想象的内田发生关系。事实上在三个主要人格均、大树、小直的欢乐聚会上,就已经表达了“世界上只有自己最懂自己”的看法,这是自闭的均的心声。均和小直配钥匙,说好像自己做自己的女朋友,还想到了自己跟自己做 爱。均虽然一直渴望遇见一个将平凡无奇的自己从人群中辨认出来的人,但是他内心深处其实根本不相信这个人会真的出现。所以虽然渴望通过美丽的异性(男性——自我;女性——他者)与除了无休无尽的自我以外的这个世界发生关联(内田姐姐:“你在这里,和我在一起……我能够这样感觉你。”),但是他“承认”内田的存在,其实就是承认了“作为自己”的“内田”——内田这个他者的符号最终还是被渴望理解害怕孤独的主体同化了。然后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为自我和自我的交流只能是没有结果的单调回声,而且,均和小直开始就说了,跟自己做 爱好恶心,他不能容忍自己这种超乎伦常的自恋,于是杀死了作为“内田”的“我”。

*不得不提一下内田的丈夫及其手下,这也是超我的另一个较软弱的变体。警察针对他的盗窃和诈骗,内田丈夫则针对他妄想有夫之妇,是均犯的两个错误。这个角色的特点是声音很小,意味着类似社会道德之类的规约软弱无力(内心道德挣扎的小声音)——毕竟没犯法,而且在均的认识里他对妻子很糟,所以作为道德律令的化身的内田丈夫是个战斗力只有负五的渣渣。

回归正题,按照情节进展补完的话,“内田”是被均杀死的:
欢好→一起入浴→杀了自己→睡觉→睡醒→发现尸体落荒而逃(这里的惊慌很可能暗示着他自己明白凶手是谁,毕竟一直都是两个人在一起)

6.谜样的结尾
按照一般治愈系情节的发展,消灭掉自己多余的、不符合社会规则的欲望“们”之后,均就会变成一个对生活有透彻理解的,欲望简单、乐天知命、珍惜当下幸福的年轻人,然而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高潮出现了——

穿着均的母亲的衣服,接受了“正惠”这个名字的女人,是大树的母亲。

最后一张特写,均——或者现在名为“均”的男人,带着从未出现过的开朗表情,头发是(像小直一样)染了黄色的。

所以最后的最后,大树和小直与均合体了。。。三个正面人格成功归一,算是“带着新的面貌生活下去”的意思吧。。但是这么想又似乎太过光明,也有可能,死掉的是均,小直假装成均的样子,杀了大树,活下来了。。毕竟他在前面情节里也显示了暴力倾向。

无法解读的是手表这一部分,据L.137710说黄色手表代表原初人格,红色代表派生人格。红色的手表,虽然借给小直戴过几次(都是为了代班),但一开始其实都是均在戴,后来才改成黄色。反倒是死掉的小直手上戴着红色手表,让人忍不住疑惑死的到底是谁。。

7.some details
这些看了L.137710的评论《他人即地狱》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130482/,已经讲了很多了,补充一个:

 忘了在电影后半部的哪个地方,均身后的巷子尽头是个黄色的广告牌写着dejavu,就是似曾相识的意思,整个片子都是不同自我不同欲望的多重声部的回响,遇见每一个自我都是似曾相识。非常震撼。

暂时不知如何结尾,因为手表的问题没解决。。。

 8 ) I'm what I am &It's all what I am

        第一次长评论给喜欢了9年的龟梨和也。没有什么叙述逻辑于是仅仅从细节入手讲一下自己的理解,特别希望大家能讲一下不同的看法。

一 影片拍摄手法呼应
       影片开头和结尾都是高层住宅楼层的特写,作为一个建筑专业的学生可能对建筑相关的镜头敏感过度,但是这种大面积占据现代都市的统一平面,统一功能,仅仅在高度和层数上越来越无限制叠加的住宅楼莫不是影片中“我”作为人类的一员高速无限同质化的暗喻?

二 故事情节呼应
       故事情节的开合是以主人公永野均诈骗90万再归还的线索来联系整个“我”的增殖和削减。起初我觉得很无厘头,难道这个片子就是教育小朋友:不要随便骗人家钱不然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哦~看到后来才觉得这种坦率和真实或许是整部影片的价值观,坦率的承认,真实的面对,不论是诈骗这类普遍违背基本价值观的犯罪事实还是内心深处的自我。最后永野和大树直面冲突的时候也有体现,大树觉得自己才是真正的”我“,但是永野最后承认了自己。

三 细节的幽默感
     觉得日本人真是对细节迷恋到不可救药的地步,里面有很多细节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一个是上面画了熊,还写了No Proliferate(不要增殖)的标语,这个标语出现了两次,并且两次还有差异(第二次在上面画了红叉)还有就是我山基地里墙上贴的白纸,上面写的字也非常贴近主题。还有最后永野打电话的时候背后的影片宣传海报,电视荧幕的内容随着影片节奏和内容的变化等等,这种着迷的态度让我非常敬佩。自己也是学设计的,这种精神真的值得好好体会。

四 It's all龟梨和也
     最后让我来抽抽风带有私人情感的来抒抒情,看见小龟能有这么好的机会,在这么多风格别具的角色里展现自己的演技真的特别欣慰,看电影的时候也会有时走神不由自主的把里面的人物带到他的现实感里,大树真的好像面对媒体上番组,拿着话筒一脸严肃的官方小龟,每次切入大树的镜头我脑子里都是成员脱退时和也那张憔悴脸真是烦躁,小直可爱的要死那么小孩私下一定更过分的在卖萌吧~龙,修二,勇也,弘人,默默数着印象最深的几部片子里他的脸,好多好多演过的角色在我脑子里回荡着,点开豆瓣影人条目,发现他的角色真的越来越多,虽然里面有莫名其妙的人设(私心觉得绝壁是耕作。。。)但是每一部都能直观的感受到他在好努力好努力的演出,全身心投入,KAT-TUN永久的担当,一直在成长,作为龟梨和也这一独特的存在。而我也从初中买着Easy,推荐身边每个人看海贼帆的花痴少女变成了快要大学毕业的适婚年龄女青年了。想矫情的带着日剧feel的对你说:认识你真的特别好,正好昨天是11.8,入社15年了,请一直闪耀吧。

 短评

不然对不起那位5月4日看了然后打了一星的给三更攒孽力的北京姑娘啊

4分钟前
  • Penlin
  • 力荐

不像三木聪的三木聪电影,故事压缩一下拍成世奇正好,现在有点拖沓。PS,主演选了龟梨和也是因为这家伙女装也OK吗【笑

5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还行

确实不同于以往的三木聪,除了几个配角仍展示脱力元素外,整个故事并没有他以往电影那么有趣。不过故事却一如既往的荒诞,又有些惊悚。这种故事总像是逐级拓展的,先有个简单的想法,然后逐渐叠加,则越来越离奇。或者可以简单的看成男主角因为贪念而陷入深渊,最终战胜贪念,回归正常。略像科恩那样

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荒诞又诡异。给咩一个星星

8分钟前
  • Sato 。♠
  • 推荐

怪异混乱意识流片?看完电影居然得去翻影评才能知道隐喻了什么,导演你有必要拍这么晦涩么?咩表现的还不错(无论他表现成什么样俺都会喜欢的,脑残粉就是这样╮(╯_╰)╭)。

13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力荐

荒诞题材所以。。觉得配乐还不错的,很日本的安排。书应该比较精彩,电影的后半部分就很诡异了,而且最后剩下来那个到底是谁我也不确定。感觉前面埋太多伏笔,到结尾也没完全揭示。不知道是不是导演的关系,这片我觉得应该严肃恐怖点的,可是中间总有些莫名其妙的笑点让人出戏= =

15分钟前
  • 菇凉有礼
  • 推荐

荒诞又好笑。

16分钟前
  • Mademoiselle B
  • 还行

最霸气的地方 莫过于 电影结束的演员表了> < 唔咩V5

19分钟前
  • Stardust
  • 推荐

好多个俺,简直神经病得出彩!

22分钟前
  • Jz....
  • 力荐

丢脱力,保哲学。坏演员,好命题。多分裂,少繁殖。新视野,旧手法。冷幽默,热创意。前松散,后激荡。小配角,大风头。我是谁,你来猜。

23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不愧是文學改編,以令人難解為企圖

24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不知所云`日系意识流,一股虚无+游荡+莫名"身份·意识识别障碍"症候群~日本电影中刻画的”青春“迷惘走失挣扎诡谲。。这部里都稍微瞥见些,但又像大杂烩,东拼西凑~整体空洞乏味,为找回Me而”ME",很无趣。"对小日本的*斜阳影像,果然无感。" 那抹惆怅装逼味道十足!=

29分钟前
  • Evangeline8
  • 很差

可看成是人格分裂在电影里的无理表现么?

31分钟前
  • hitlike
  • 还行

最后均的特写真是好看惨了 反正我是觉得咩咩演技大成长了 face to face也好好听

35分钟前
  • Lareina
  • 力荐

三木本色脑残粉还是蛮残念,因为只在期待一部如常那放松中自由发挥仿佛啥都没在想的状态但充满三木式点子的作品吧。这次如此“正经”好乏味。因为是改编别人的原作的原因么。虽然故事的立意深有意义。identity的溶解和消失、“失去自我(我变成了别人)”和“别人都变成了自己” ?...

37分钟前
  • 还行

不管你做什么我都给打一百分,客观能当饭吃吗。三十三个一个都不像我熟悉的那个,足够了

41分钟前
  • 137710
  • 力荐

三木聪很会拍,可惜龟梨和也不会演。是我就让加赖亮来演主角,如果内心戏能演好,电影的逻辑也会增强。

43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的确喜欢看着你不断成长。TM谁说这是喜剧的,后半截吓死我了……

47分钟前
  • 瓜胖子
  • 力荐

加瀨亮再演這種油頭店長就要正式跌出男盆友前三的位置了!

50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还行

人性本恶哟。

52分钟前
  • 柴犬妹妹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