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科幻片美国2013

主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阿曼达·李尔,布朗提思·佐杜洛夫斯基,克里斯·福斯,克里斯蒂安·范德尔,德温·法拉奇,戴安娜·奥班农,德鲁·麦克维尼,加里·库尔茨,H·R·吉格,让-皮埃尔·维尼奥,迈克尔·赛杜,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理查德·斯坦利,丹·欧班农

导演:弗兰克·帕维奇

 剧照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2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3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4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5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6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3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4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5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6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7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8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9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1

详细剧情

  影史传奇中的传奇。《圣山》后佐杜洛斯基誓要改编科幻小说《沙丘》,目标远大到要改变世界,改变思维。他筹组史上最强战队,作实参演有奥逊威尔斯、米积加,甚至达利! Moebius 当年的分镜图接成一个长镜头,满足何止影痴,更可确定随后而至的,从《异形》到《普罗米修斯》,都活在 那巨大魂魄下。佐杜洛斯基激情澎湃现身说法,「我强姦了原著」,谈组班过程奇情过瘾。筹备两年大洒金元,荷里活却步,巨作成泡影。献身的幕后战士,尔后在无数科幻片大放异彩。影痴必修的一课。

 长篇影评

 1 ) 小行星擦过,万物萌生

我太迷恋这种“找到对的人一起做对的事”的过程了,像海上花里侯孝贤和team的互动也是。当然老佐可爱一点。

当一个idea越来越趋近成形,它对其拥有者来说更像是一种宗教,“哪怕要砍我手臂我也愿意”,这种belief会膨胀到把这个人bit by bit吃干抹净。但这种obssession是一种天生神力,并不为大多数人所拥有。最可怕的是当一个人的originality值满格,但他竟然不是sociopath!他是people-person(脑子里是Jen)!He has the charisma,让人自动倒在石榴裙下(雾)。当然要说服达利,说服Orson Welles不是什么不费吹灰之力的事,过程也未必如片子里那样一张塔罗牌一瓶红酒就能俘获芳心(雾),我仍相信老佐的个人魅力played a big part in it,还可能有一种“痴人”之间的telepathy,电波同频。不只俘获,还要让他们心甘情愿为他干活——干出他要的活。Foss说:

He motivated you and left you to interpret it.

越是年长,我越是迷恋对于“天生有motivate能力”的叙述,因为太显而易见了,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无从培植的能力。一间打满鸡血的公司(每天早上要听老佐进行传销式洗脑宣教hhhh)。

之后项目拉不到钱,有人说了句,好莱坞不太喜欢这种spiritual and metaphysical idea,哈哈哈。制作这样一部电影本身,就是一个spiritual的过程。可能真的很吓人,如果拍成了,会有自己的教徒 = = 好莱坞要把好意识形态关

Well, it would have been a *mother*piece.

以及关于改编作品是否要终于原著?老佐不是个导演啊,他是艺术家……一切最终都将写出他自己的声音,最后一个scene是所有人无意识地大喊“I'm Jo!” 而且搞了半天好几个人都没读过原著哈哈哈哈哈哈。Lynch也没读过 - “他们找我,我以为问我有没有读过 - June- ,笑死。

【最惨的还是没有最终剪辑权的Lynch】

其实第一次看这类介绍没有被拍出来的电影的电影,是Lost in La Mancha,谁又想到二十几年后,Terry Gilliam真的拍出了The Man Who Killed Don Quixote(虽然好像不太行?)。Lost in La Mancha是非常无力的,最后是要跪在天地间向老天爷无声悲恸的。但老佐不是,虽然这部片本身就是赞美老佐的,刻意拔高也无可厚非,但老佐的精神无从伪装。我要拍片为什么要拦住我?!I will die and they will make my movie.

所以拍没拍成是另一个维度上的成就感。

这个idea在老佐的脑袋里发芽,窜高,成熟,已经完成了一件作品应该完成的使命。

我特别喜欢最后影评人的一个比喻:这个Dune project像一颗擦过地球的小行星,它们错过了,但是地球上被小行星触到的地方,万物萌生。老佐的legacy。

原来St. Regis就在MOMA旁边

不知几时才有机会再去到New York,但下一次我一定要去一下St. Regis的King Cole,那将是我离这部并不存在的电影最近的时刻。

PS 老佐的西语语速和咬字太感人了,非常适合给我这种程度的人做听力练习……

 2 ) 佐杜洛夫斯基没能拍出《沙丘》,但他的《沙丘》无处不在

70年代年,佐杜洛夫斯基为自己的《沙丘》筹备了一支超级队伍,达利、Mick Jagger、Orson Welles、Dan O'Bannon、Pink Floyd等名字赫然在列。虽然他的雄心最终在资本面前悲壮地败下阵来,《沙丘》巨大的魂魄依旧笼罩着我们,从《星战》到《普罗米修斯》,我们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科幻巨作改编电影《沙丘》有消息了:与你们的“甜茶”提莫西·查拉梅正在商谈主演,他将在片中饰演主角——年轻的贵族保罗·亚崔迪。已在最后谈判阶段。

由传奇影业出品,导演是拍出过《银翼杀手2049》、《边境杀手》、《降临》等片的维伦纽瓦,曾凭借《阿甘正传》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的艾瑞克·罗斯将为它执笔,“甜茶”担任主演,预计之后还会有重量级的演员加入。这部《沙丘》还未开拍,我们已经可以想见其上映后的盛况。

此片改编自小说《沙丘》,是美国科幻巨匠弗兰克·赫伯特1965年的作品,于1966年获得了雨果奖和首届星云奖。与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比肩,被称为“科幻小说史上的里程碑“、“科幻文学中的《魔戒》”。

小说是一部庞杂宏大的空间史诗,聚焦在阿拉吉斯星球上,它是一个沙漠星球,出产一种香料、混合物。这种可以引起强烈幻觉的药物是整个宇宙中最重要的商品之一,这使得沙丘变成一个非凡的战略要地,就像银河系里的阿富汗。保罗·阿崔迪是年轻的贵族,被逐出家门,然后带领阿拉吉斯的土著人佛曼人重夺星球,摆脱邪恶的殖民者哈空能人的控制。

1984年大卫·林奇版本《沙丘》中的保罗·亚崔迪

光看这个介绍,你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一个科幻外壳下的“王子复仇记”吗?看着还挺老套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如果你习惯用情节概括去判断一部作品的可读性和好坏,那你可能因此错过许多好东西。情节概括是用来答高考语文题用的。

这部作品的过人之处还真不在三言两语能概括出来的情节上——他他事无巨细地构建出了一个“第二世界”,包括沙丘独特的生态系统、语言、宗教、文化、风俗、阶层等方方面面,每个方面都充满巧思,一旦你真的沉浸在书中,展现在你面前的将会是一个此前从未感知过的世界。赫伯特还汪洋恣肆地生造出一些专有名词,有一大部分在现实中根本找不到对应,比如沙虫、啸刃刀、沙丘骑士、浮空器等。

沙虫,沙丘生物,吞噬一切,最长能达400米

事实上,赫伯特是首位在科幻题材中引入环境生态观念的作家,其作品中对“魅力型领袖”如何奴役人民和对政府治理结构的探讨,则暗藏了他的自由主义政治观。他对宗教、政治和权力三者关系的探讨,在50年后全球聚焦中东局势的语境下,显现出惊人的先见之明。

而且这可能是一部少见的不存在电脑、机器人或是人工智能的科幻作品,因为按照小说的交代,“在故事发生的几百年前,人类摧毁了所有会思考的机器。人类相信,这样就不会被其他物种取代。”作者没有拿一般科幻中常用的科技细节做文章,而是着墨于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为作品注入了更多的文学性、社会性和人文精神。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浪漫宏大又充满野心的作品。

这么好的本子,怎么会没有导演想拍?真的拍出来了的主要有两部,一部是1984年在美国上映的大卫·林奇版。女主角也就是后来《银翼杀手》的女主角Sean Young、男主角则是林奇的老伙伴,《双峰》、《蓝丝绒》等片的男主角Kyle MacLachlan、演员还包括Sting、Patrick Stewart等一众欧美知名影星。配乐阵容包括Toto和Brian Eno,投入了四亿成本。但很不幸地是,它扑街了,只收回了3亿成本,口碑也很一般。

林奇版《沙丘》剧照,依稀还是有他的风格在里面的

由于种种原因,林奇没有获得影片的最终剪辑权,影片至少有三个版本被释出。在有的版本中,导演中大卫·林奇的名字被用Alan Smithee——一个西方导演惯用于表示对失去影片掌控权表示抗议的假名,替代了。大卫·林奇认为这部《沙丘》是“自己拍过的最垃圾的片子”。2003年葛·艾坦尼斯又拍了《沙丘》的番外篇《沙丘之子》,由“一美”詹姆斯·麦卡沃伊主演,但口碑票房也差强人意。

相比于这两部拍出来的,还有一部没拍出来的反而影响更为深远。那就是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在后来很多牛逼的科幻片,比如《星战》、《异形》、《银翼杀手》里,你能看到它的影子。

喜欢Cult片的朋友应该对佐杜洛夫斯基这个名字不会陌生,生于1929,智利裔法国籍剧作家。老爷子这个人就比较传奇了,从1948年起,他的身份有: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导演、制片人、电影和戏剧演员、编剧、音乐人、作曲家、比较宗教哲学家、木偶戏演员、哑剧演员、精神学家、心理分析学家、画家、雕塑家等等。

但最为人所知的,还是他的带有强烈实验性的先锋电影。他电影中有强烈冲击力的超现实主义图像、神秘主义元素与宗教讨论以及大量隐喻一直备受邪典片影迷的推崇。去年北影节还放映了他的自传性影片《现实之舞》。

《现实之舞》

1968年,他执导首部长片《凡多与丽丝》,该片在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电影节演出时引发骚乱,最终被禁。佐杜也由此奠定了他影片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1970年,他执导了迷幻西部片(Acid Western)《鼹鼠(EL Topo)》,在约翰·列侬的帮助下得以在美国影院上映,也是公认的午夜电影及Cult 片鼻祖。

《凡多与丽丝》,1968

《鼹鼠》,1970

1973年在约翰·列侬的投资支持下,他执导了《圣山(The Holy Mountain)》,这一是部探讨西方神秘主义的超现实电影。此片预算150万美元,是当时墨西哥预算最高的影片。在《圣山》取得成功后,佐杜的野心也膨胀起来。

《圣山》,1973

1974年12月,《圣山》的制作人,也是他的好友米歇尔·西多克从巴黎打电话给他说:“《圣山》很成功,想合作一部新片,你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我都出钱。你想拍什么?”佐杜说:“《沙丘》。”于是他们去找好莱坞买了版权,然后开始组建队伍。

他以每分钟10万美元的价格来请达利饰演宇宙最乖戾邪恶的霸主——沙丹皇帝,没错,就是那个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他去巴黎找达利的时候,达利设了个局,在十二个人的围坐下,达利跟他说:“在我小时候和毕加索在沙滩玩耍的时候,发现过一块钟,你在你的一生中有发现过吗?”佐杜想,如果我说有的话,就会显得自己虚荣又滑稽,如果说没有的话,又太像一个poor guy了,于是他说:“我没有发现过,但我曾经丢失过很多。”这使他获得了继续与达利谈判的机会。演员还包括Mick Jagger、Andy Warho最好的男演员Udo Kier、Orson Welles以及佐杜的儿子等。

达利可能是想故意显摆一下自己的名作——《记忆的永恒》吧

美术师是后来设计了异形的HRGiger。他们本来想找Trumbull,也就是后来《2001:太空漫游》的特技师,佐杜回忆说“当时他说话非常虚荣且自以为是,而且在和我们谈话时接了整整40个电话。他是个非常好的技师,但不是个能与之进行精神交流的人。”于是拒绝了与他的合作。转而选择了“落后于技术”的特效师——Dan O'Bannon,用一张报纸形的特制大麻征服了他。

艺术指导是Chris Foss。如果你是《异形》的铁粉,对Dan O'BannonHRGiger这些名字应该不会陌生,他们后来成为了《异形》的主创人员。配乐则选择了Pink Floyd和Magma。当时Pink Floyd正在Abbey Roud录音室给《Dark Side of the Moon》混音,佐杜一行人去找他们的时候,摇滚明星们正吃着汉堡,对佐杜的计划显得心不在焉。于是佐杜怒了,说:“你们不知道我要给你们的,是给人类史上最重要的电影配乐的机会,而你们却在这里吃他妈的麦当劳?为什么?!”然后他们就停下来和他说话了,之后的一切都非常顺利。并且佐杜最终想拍一部14个小时的片子。

《沙丘》图稿

这个阵容和时长,光是想想就已经让人心潮澎湃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然而,钱不够了,他们还差500万美金。在去好莱坞筹集资金的时候却处处碰壁,迪斯尼因为这部片子太过超前和怪异而拒绝了他,佐杜洛夫斯基没能实现他疯狂的计划。

后来弗兰克·赫伯特的女儿后来把拍摄权给了大卫·林奇,这让佐杜洛夫斯基痛苦不已,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梦想被别人完成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特别是林奇这样的大导演。这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大卫·林奇版《沙丘》,幸好,林奇拍砸了。

虽然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最终没能拍出来,但是在许多后来的科幻电影之中都可以看见它的影子。比如《星战》中的剑斗场面、主角在沙漠的成长背景设定、与Luke在“千年隼”上练剑的可以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的球形机器人、《终结者》中对面部进行识别分析的电脑。从设定和情节等受它影响的还有《飞侠哥顿》、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超时空接触》乃至于《银翼杀手》、《异形》、《普罗米修斯》等。后来好莱坞也开始使用佐杜的团队——这让他本人也很吃惊。

《沙丘》和《飞侠哥顿》

《沙丘》和《普罗米修斯》

《沙丘》和《夺宝奇兵》

似乎兜兜转转了一圈,历史最终印证了佐杜的超前眼光与构想,他所期待的电影制作乃至于好莱坞观念的转变,在几十年之间慢慢发生了。希望对于对于佐杜洛夫斯基来说,这不会太晚,毕竟倾注了如此多的激情的作品最终没能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这会像梦魇一样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但正如他所说的:“《沙丘》就像一个梦一样,一个改变世界的梦。”虽然没人真正地看过《沙丘》,但你总能听到它在你耳边的

 3 ) 说说几点本片有意淡化甚至无视的事实,以及我的看法

首先说事实:

1.佐杜洛夫斯基(下称佐杜)在决定拍沙丘之前,虽然因其导演的《圣山》、《鼹鼠》有了一定知名度,但这些片子的内容和科幻并没有什么关联,而在是在他的沙丘项目流产后,他的片子也没有与科幻有关系的。他甚至在本纪录片中亲口承认,他当初想要拍沙丘纯粹是因为其原著小说当时卖的很火。

2.在本片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佐杜都在眉飞色舞的讲述他是怎么拉拢那些牛人的故事,而不是电影本体。即便涉及到电影本体构想的部分,也大多是诸如飞船,服装之类的草图,至于剧情部分,仅从本纪录片所提供的信息来看,佐杜会原著小说进行“强奸新娘”(本人原话)般的改动,以及最后那个“一个保罗倒下去,千万个保罗站起来”的革命英雄式结局。(关于这个结局的局限性,我会在后面自己的看法中详细讲述)

3.为了让艺术家达利出演皇帝,佐杜答应了其提出的“10万美元每小时”的历史最贵片酬(之后甚至提升到10万美元每分钟),同时还答应了达利在片场布置“燃烧的长颈鹿”之类的诡异要求,而本片的预算据佐杜所称仅有1500万美元。

4.为了拉拢奥逊威尔斯出演哈克南公爵,佐杜在威尔斯本人明确表示对沙丘原著小说及本电影项目没有任何兴趣的情况下,提出了“聘请其最喜欢的厨师到片场,让他天天吃自己喜欢的菜”的条件,这才让威尔斯同意出演。然而威尔斯尽管因《公民凯恩》等影片在影史上拥有重要地位,但70年代时的他早已离开好莱坞多年,艺术创作上也早已大不如前,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过气明星。而他之所以离开好莱坞,除了后期多部影片票房失利,其暴躁且难以与他人相处的脾气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5.为了拍摄自己心目中的沙丘,佐杜请了平克弗洛伊德、奥班农、HR吉格尔、米奇贾格尔、达利、奥逊威尔斯等一大票名声在外的人物,而本片的主角保罗的扮演者,他的选择是自己的儿子。而他的儿子无论是在此之前还是之后,其演艺生涯都和自己的父亲死死的绑定在一起。

6.关于本片的时长,佐杜对制片厂提出的一个半小时表示鄙夷,称自己要拍“12甚至20个小时的电影”。然而,在时长如此之久的电影应当在什么样的渠道放映的问题上,佐杜并未给出哪怕是他自己的解决方案。

7.(重点)本纪录片后半段一直在讲述好莱坞制片厂如何不待见佐杜本人,特别是不希望佐杜本人指导的事实,并以此得出“他们都是大傻逼王八蛋”的结论。然而,本片除了佐杜及沙丘电影拍摄相关的人士外,并没有对当时的好莱坞制片厂高层进行采访,探寻为什么他们不待见佐杜的原因。即使存在没有采访渠道或者当事人不愿接受采访的可能性,本纪录片导演也没有在片中向佐杜以及其他人提出这个问题。换言之,本片提供的观点仅仅是佐杜的一面之词。

8.(重点)本纪录片在讲述完佐杜的沙丘项目流产后,立马跳到了大卫林奇版的沙丘上映,给观众一种“好莱坞高层在舍弃佐杜后立刻选了林奇”的印象。然而只要稍微了解过相关幕后历史的话,你会很容易就查到最初好莱坞选择的不是大卫林奇,而是雷德利斯科特,后者是因为其哥哥去世才决定退出沙丘项目的。而在接手沙丘之前,雷德利斯科特刚刚拍了《异形》;而在退出之后,他拍出了《银翼杀手》,两部影片都是科幻电影史上不朽的杰作。

 4 )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片好壞復誰知

假如這部片在1975年受待見拍成了,可能會如片中強調的那種可能性,讓沙丘的招牌名暴天下,超越星戰,重新定義科幻電影主流嗎?
老實說,我覺得不一定。
光是這部電影企劃的參與人員之傳奇性,就足夠發起人佐杜洛夫斯基自豪終生。全片被提出的重要參與者有:
△原作:Frank Herbert ,小說版《沙丘魔堡》(Dune)作者
△導演:尤杜洛斯基(Jodorowsky),邪典系電影人
▲編劇:Dan O'Bannon,《異形》(Alien)編劇
△配樂:Pink Floyd,英倫搖滾樂團(音樂我不熟)
▲人物設計,人物美術,分鏡初稿:Moebius,法國漫畫界的漫畫之神
▲怪物設計,怪物美術:HR Giger,《異形》(Alien)中的異形模樣便出於他手
▲演員:Orson Welles,這應該不用多說是誰
▲演員:Salvador Dalí,對就是那個畫家達利
△演員:Mick Jagger,滾石樂團成員
(▲=我知道是誰而且知道很重要,△=不大清楚)
這名單一排出來,在2014年的我們看,誠然能稱是電影界的明星隊。
1973年提出企劃,終究因為資金問題,電影企劃在1975年遭到棄案。
1975年,喬治盧卡斯的星際大戰系列一喝雄雞天下白,太空歌劇與科幻電影的時代來臨。此時電影公司又想起動《沙丘魔堡》(Dune),但不想用尤杜洛斯基的燒錢版本,改請另一個本來要拍星戰的導演取走改編權,掌鏡演出。
1979年,《沙丘魔堡》正式版上映,四千萬美金成本,僅換來兩千多萬美金的票房,成為年度最慘賠的電影,也令該導演的經歷抹上汙點-那個導演叫作大衛•林區。
大衛版的沙丘,我沒看過。而尤杜洛斯基則說,當他在戲院看到他的企劃被他愛的導演拍成垃圾的一刻,心如刀割。

尤杜洛斯基很努力強調了這部片的劃時代,事實上裏頭也有太多難以想像有如此現代性的概念。例如他所構思的電影序場,他想要的效果是鏡頭從宇宙的一端疾馳進入沙丘星系,穿過星雲與戰艦的殘骸,切入沙丘星的平流層俯觀全鏡,再慢慢拉進到在沙漠中騎車移動的主角身影.....光聽就知道這是電腦CG時代才該玩的第一幕阿,在1973年想到了也拍不成,模型辦不到的,這能怪老闆看完企劃想不給錢嗎?

當然,要歌功頌德這部片的陣容有多麼無出其右當然很輕鬆,但電影史上空有黃金陣容最終拍成爛片的紀錄何其之多阿。這票怪傑們當年多半是小伙子,在今日看來則各在其領域闖出成績,但各別的長處不一定能挹彼注茲,讓整體更出眾。何況當年拿不出成績單的小伙子們,怎麼說服得了老闆與觀眾,自己有那股改變世界的潛能?
我們對這票陣容的看法,又或許尤杜洛斯基有意的誤導下,我們都偏向用現在的成就去看待當時的狀況。2014年的我們,因著看過1979年《異形》的出色,才知道了異形的原案出於沙丘企劃告吹後,編劇Dan O'Bannon跟怪物設計HR Giger勾搭上連袂去找雷利史考特,所以理所當然的把沙丘原案的精彩度或多或少與《異形》的成就,扯上正比。我們也太容易用一種粗略的加法,把沙丘原案的精彩度,換算成尤杜洛斯基與Moebius與Pink Floyd與Orson Welles昔日成就的總合。
電影沒有如果,萬事在片子剪完前,都不能說準。
也因此,當我們看著《曠世奇片之死》(Jodorowsky's Dune )感到震撼時,我們所想的,究竟對電影未成的感嘆,亦或發於一種我們想看到黃金陣容的好電影的軼聞心理呢?
這組團隊雖然沒拍成電影,但分開後斷斷續續的創作都大紅大紫,異形成了電影經典,墨必斯成了漫畫高人。如果當年還年輕也還很便宜的他們一起搞出電影,是不是星戰異形以降的科幻影史都要改寫了?這,都是逆推後來成就的妄想了。

反正,電影沒拍出來,讓影迷們看一看當初企劃的全貌,南科一夢,靠想像力過過乾癮,也不會怎麼樣。又或著說,欲觀眾以想像力腦補出一部沒拍成的電影,有夢最美的快感,才更是《曠世奇片之死》希冀的藝術效果吧。
本片原名"Jodorowsky's Dune",尤杜洛斯基的沙丘,片名上挑逗的對1979年版本的沙丘作出劃地盤之舉。然而台灣金馬影展的中文片名《曠世奇片之死》,或許能傳達更好的意旨。真正的曠世奇片電影,不是大衛林區的沙丘,也不是尤杜洛斯基的;最引人入勝的神品,其實應是觀眾想像出的沙丘。

 5 ) 再度奏响吧,佐杜洛夫斯基的梦幻狂想曲!

70、80年代曾有神光闪现,而他们是最后一代光之子。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更像一部动态的概念设定集,一台有声万花筒。

神作因未被完成的缺憾而封神,幻想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没有句点,皇帝的新衣其实是超出时代理解能力的光学迷彩服。

辉煌绚丽又浪漫新潮的70、80年代,那个时代达利、 奥逊威尔斯还活着,科幻片野心勃勃摩拳擦掌,乔治·卢卡斯、 雷德利·斯科特等人进行着太空竞赛,惟独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只留下《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和项目见证者无限的哀惋,像一场少数人的狂欢,如梦似幻。

如果,如果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能像皇后乐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那样坚持下去,会是如何一番风景,会否撼动《星球大战》的地位,会否改变好莱坞大片的结构、格局,我们不得而知。毕竟没有人有远见,敢冒那样的风险。这是受制于时代和技术所流下的眼泪,超凡的想象力被金钱粉碎。

截图自《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截图自《波西米亚狂想曲》

两部作品的关联还存在于,佐杜洛夫斯基打算找平克·弗洛伊德为《沙丘》谱写乐章,而以”6分钟太长“为由拒绝发行《波西米亚狂想曲》的金牌制作人,制作过平克·弗洛伊德的《月之暗面》。

好莱坞将《沙丘》交给了更为信任的大卫林奇,大卫林奇拍砸了。而皇后乐队一意孤行要发行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在英国单曲榜连续九周冠军,并在英国国内销售超过200万张,创下当时英国史上销售最高单曲纪录。此曲直到今日仍被视为皇后乐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我觉得之一可以去掉)。

《沙丘》成为了佐杜洛夫斯基永远的意难平。


没想到《沙丘》串联起了我最喜欢的三个幻想片导演:佐杜洛夫斯基,雷德利·斯科特,维伦纽瓦。

佐杜洛夫斯基拍摄《沙丘》时找H·R·Giger做概念设计,而后者后来凭借雷德利执导的《异形》获得了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

纪录片中有一句话,“没有沙丘就没有异形,没有异形就没有银翼杀手,没有银翼杀手就没有黑客帝国”,沙丘影响了后世无数的科幻片,像巨人的尸体哺育了陆地上的生灵,像“鲸落”壮丽寂静的过程(注:一座鲸鱼尸体在沉入海底的过程中可以供养一套以分解者为主的循环系统长达百年)。

以死哺生,才能生生不息。维纶纽瓦既延续了雷德利的《银翼杀手》,又准备开启新的《沙丘》宇宙。

*说一个有趣的共同点,《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和《 黑暗之星:H.R.吉格的世界》两部纪录片中均出现了暹罗猫。猫既是迷思,又是打破迷思的象征。喵呜~

今年佐杜洛夫斯基已经90岁了。

我希望他的狂想曲能再次响彻好莱坞。

拓展阅读:《黑暗之星:H.R.吉格的》仅作为补充

 6 )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失望于今年《沙丘》对沙虫的拍摄,我打算看一看这部著名的影史奇迹:1974年,著名cult片(笑)导演佐杜洛夫斯基打算拍摄这部恢宏的科幻史诗,那时候最著名的科幻莫过于《2001太空漫游》,而《星球大战》尚在1977年。他为了拍摄招兵买马,各种偶遇和话术,幸运和命中注定,请到了吉格尔、滚石乐队主唱、平克.弗洛伊德、奥尔逊.威尔斯(《公民凯恩》的导演)甚至大名鼎鼎的达利。这部片子完成了大部分纸上的部分以及选角,但是最终没有人投资,导致破产。其思想、分镜、造型影响了大量日后的科幻电影,尤其是著名的《异形》系列。2013年拍摄的这部记录片即是对佐杜洛夫斯基以及相关制片人的采访。 但我在看到1/4之时就放弃把这部作品当作简单的纪录片了。为什么不干脆直接把它当作虚构电影,讲述一个导演想要拍摄旷世奇作最后失败的故事呢?在这样的故事里,今昔对比,分镜草稿与现实对比,当时的失意和如今的重振对比,再加上佐爷那股压都压不住的兴奋和有趣,实在是精彩至极。我甚至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迷影自指涉电影、电影套电影以及电影史诗——如果这部片子不局限于记录就好了,真希望有一天会有人像拍《灾难艺术家》那样致敬这部电影。 我一定要推荐每个人看这部电影,它切切实实地做到了毫无虚构的现实的浪漫主义,而且是太空浪漫:纪录片风格,一个老人讲述当年想要制造自己的宇宙、星球的故事,为此他费劲千辛万苦,那么激动人心的创作故事,那么美妙绝伦的机智对决,他寻找到能为其效劳的“Worrior”,甚至让自己12岁的儿子练了两年剑,为了让他成为主角,成为帝国的救世主!画出今日都无比超前的飞船、形象,还有疯狂皇帝达利,一分钟要10万美金!全部同意,通通想办法,老爷子讲的振振有词,满脸微笑,所有人都仿佛回想起黄金时代那样,没有表演,没有恢宏壮丽的特效,只有图片、分镜草稿衔接还有陷入理想乡的人们。37年的时光,巨大的流产,传奇的经历,他们的理想已经庞大到把整个宇宙纳入地球人的视野,他们的脑海里一定已经有了无数史诗般的旅程和梦想;而现实中佐老爷子已经有20多年没拍摄电影,其他人则大放异彩,靠着《沙丘》的创意开启了大科幻时代。 我们始终知道这部作品的失败,甚至知道失败的原因,但这些完全不重要,作品结尾处佐杜洛夫斯基被逼着去看大卫.林奇的《沙丘》,他满脸兴奋地说:“我不再绝望,因为它拍的糟透了!”这泯然一笑不是更让人感到那种绝对现实主义的科幻的浪漫主义吗?尤其是如今我们已经能看到维伦纽瓦那略显无味的《沙丘》,怀旧之情便更加明显。画面是简单的采访,但我们却仿佛被来自未来的技术包围,作品的时间线是错综的,是一群想要去往未来的人(如果在今日,他们的创意或许真的可以实现)在他们料想的未来怀念过去对今日的料想,并继续期待着更久远的未来的故事;作品的文本是多重的,采访镜头,采访拍摄分镜稿的镜头,1974年的历史资料,以及些许分镜稿实际做出的画面,这使得空间也有了多重性,再加上经历的传奇本身,以及我们最终也未知的《沙丘》故事(我xx了原著!),更使得虚构非虚构的界限消融,片中洋溢的艺术家的理想主义和克制到冷漠的镜头之对比,更是回味无穷。《沙丘》结尾,保罗死了但每个人都成了保罗,他的意识为所有人共享,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在这个意义上,或许真的是“open the mind”的伟大吧! 佐老爷子最后说:我可以死,他们可以拍我的影片。这当然部分实现了。据说好莱坞当时想让雷德利.斯科特接手《沙丘》,而斯科特后来拍了《银翼杀手》,今日的《沙丘》是维伦纽瓦,正是《银翼杀手2049》的拍摄者。更多的也不用列举。如今我们看到的是《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但或许有朝一日我们可以去掉这层书名号,或者再给它打上一层书名号。

 7 )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无处不在的未完之作

(芷宁写于2015年1月4日)

    纪录片《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Jodorowsky's Dune)》,以稠密而充满激情的调子,带领观众回溯了一部旷世奇作从思路到雏形到半成品再到夭折的过程,看后令人不无感慨。
    佐杜洛夫斯基大概是一个才华横溢又特立独行的导演,在他的几部颠覆人类固有思维理念的作品《鼹鼠》、《圣山》等获得好评之后,于上世纪70年代初,他开始野心勃勃地致力于将科幻经典《沙丘》搬上银幕。
    大概天生血液中充满了创新和革新的因子,佐杜洛夫斯基从一开始就构想了一个极其宏大的梦,而他要将这个梦付诸实践,就仿佛一场豪赌。作为一个想象力惊世骇俗、敢于启用有才华的制作新人、有魅力将一干大咖(如达利、奥森·威尔逊、米克·贾格尔等等)收至麾下参演、不按牌理出牌的导演,需要大笔制作资金的佐杜洛夫斯基在求利的好莱坞金主那里,逃脱不了四处碰壁的命运。
    如今回看当初的那些激情澎湃的创作理念和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的确充满了超越那个时代的诡异多变的想象,仿佛将彼时人类的幻想能力提速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程度,也将人类对电影的哲学艺术诉求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这样一部堪称空前巨制的影片,却在历时两年的筹备,花掉大把大把的预算后,夭折了。以现代视角反思其夭折的原因,大抵是过于超前的意识、脱缰野马般的野心和巨额的制作费用令资本方感到失控,继而望而却步,于是,这样一部似乎本可以创立一个科幻王国巅峰的作品,“顺理成章”地被利益至上的好莱坞大佬们搁置了。
    虽然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夭折了,但当年摄制组为这部作品所做的人设、置景乃至拍摄理念,都藉由那本彼时由佐杜洛夫斯基分发给各位金主的厚重的《沙丘》筹划书,流传在了如今的光影科幻世界里,观众们在诸多的影片中发现了那些似曾相识的“遗迹”,从《异形》到《普罗米修斯》,几乎每一部重要的科幻题材作品都在图文并茂的《沙丘》策划书中获取了营养,于那壮志未酬的强大灵魂下滋生出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胎死腹中的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已然超越了它的形式,以灵魂的姿态延续着它的价值,这一点和《沙丘》中被割喉的英雄保罗死后所达到的精神力量如出一辙。
(杂志约稿)

 8 )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Jodorowsky's Dune, 2013

法兰克·赫伯特撰写的科幻小说《沙丘》可谓煌煌巨作,六卷的大体量听上去就让人又敬又惧,遑论通读;而对电影人来说,恐怕更多的则是改编和呈现的巨大野心。1984年,刚出道不久的大卫·林奇就曾借着广受好评的《象人》的余热对《沙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并将之搬上了荧幕,最终结果以惨败告终。尽管如此,他又是幸运的。毕竟,大卫·林奇还有机会完成自己的作品供世人赏鉴,其他一些人却不一定有这样的运气——邪典大师亚利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便是其中之一。纪录片《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讲述的便是佐氏费尽心力制作《沙丘》,最终未能付诸现实的真实故事。

这样的开头似乎总会给人一种苦兮兮的错觉。然而,《沙丘》的结局固然有些悲惨,导演弗兰克·帕维奇却没有着意渲染那份似乎没有什么说服力的悲痛,而是颇富技巧地展开了佐杜洛夫斯基的记忆图谱,对《沙丘》整个团队的组建和创作过程进行了一番细致而幽默的梳理,比如佐氏和他的制作人是怎样用每分钟十万美元的超高片酬骗得了萨尔瓦多·达利这个金牛男的芳心(其实只给了达利三五分钟的戏份),又是如何假装雇佣一家顶级饭店的大厨让贪吃能喝的金牛男奥逊·威尔斯自愿上钩。当然,除了佐杜洛夫斯基行事风格当中自带的幽默之外,纪录片本身也在这个方面与之契合。就拿剧组说服奥逊·威尔斯一段来说,在其刚刚同意加入剧组之后,一张肉山般的威尔斯(晚年的他与年老的马龙·白兰度并称好莱坞二“人山”)举着酒杯嘿嘿直乐的照片就赫然出现在眼前,直可让人笑破肚皮。

故事的结局来得干脆而有力:毫无意外,佐杜洛夫斯基失败了。面对佐氏“二三十小时”的巨型史诗级影片,制片公司根本没有可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从墨西哥而来的无名小卒身上。要知道,六七年前耗资1050万美元之巨、时常不到三个小时的影片《2001:太空漫游》都已经让制片方米高梅公司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沙丘》的要价是1500万美元。“这部影片没有被制作出来是因为人们害怕它”;或者说,好莱坞根本没法再次承受手法如此先锋、想象如此大胆的启示录般的作品,所以梦想终究化为了泡影,永远停留在了纸面上,哪怕连那本静静躺在桌子上的分镜脚本差点摄去了几大片场的魂魄。另一方面,人们也有理由怀疑佐杜洛夫斯基的能力。不过事实上,如果看过佐氏六十年代的影片《凡多和莉丝》(1967)和恰在《沙丘》之前的《鼹鼠》(1970)和《圣山》(1973),这种顾虑也会被彻底打消,因为佐杜洛夫斯基邪典影片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不按常理出牌的镜头调度和其中深刻而朦胧的宗教意味,恐怕时至今日都难有出其右者。《沙丘》所需要的,正是所有这些的结合。

“我们兜里的魔鬼,这些不可置信的金钱!它们什么都不是!这些纸片里没有任何内容!……为什么我不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84岁的佐杜洛夫斯基对着镜头怒吼。一个艺术家的高尚、激情与无奈,似乎就在这一瞬间跨越了时间的罅隙,重新依附在这尊似乎再未有过生气的躯壳之上。讽刺的是,《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虽然入选了2014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初选名单,但随后便在争夺五强席位时败下阵来。佐杜洛夫斯基在好莱坞-奥斯卡的双重“失利”无疑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这不免让人想起佐杜洛夫斯基1973年拍摄的震惊世界的作品《圣山》中的一段绝妙的自我嘲讽:当一群圣徒义无反顾地远离了圣山脚下一个外形寒碜的酒吧时,主人抓耳挠腮地大叫说,“我建造了学院!你们可以每年赢得一次奖杯!白痴,你们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你们本来可以创造历史,但现在我们会忘记你们!”

在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结尾,保罗为全人类牺牲了自己,但他其实并没有死去,因为作为全人类的弥赛亚,保罗已经降临在了每个人的头上,所有人开始高喊“我是保罗”,恰如佐杜洛夫斯基梦断《沙丘》,但《沙丘》却拯救了科幻电影,成为了所有软科幻电影的“救世主”。从《星球大战》、《终结者》到《决胜时空战区》、《超时空接触》,直至新世纪的《普罗米修斯》,所有这些无不继承着佐氏《沙丘》的衣钵。“我的一生都在创造,成果随之越来越多。人的头脑就像宇宙,一直不停地膨胀。”佐杜洛夫斯基这样说着,思绪仍在“红移”。他的新作《无尽之诗》,也在无尽的“红移”之中,缓缓写就。

 短评

热血cult片电影人的组团之行。从其对后世的影响看来,好的艺术作品是完全可以超越其形式而延续自身的。不知为何又想到《Southland Tales》了

4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老头说他想拍一部让观众看着就能感受嗑药感觉的电影……啊,放心,后人帮你实现了好多部,太多部,多得都有点烦人了

7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佐爷构思的那个宇宙长镜头如今被吕克贝松在超体里用CG动画完美再现了!!!整部片子看下来,感觉佐爷实在是超前了30年!!!看看他组的团队,尼玛太NB了!全是我的本命啊!!没拍出来真是太可惜了!

9分钟前
  • 般若死火
  • 力荐

这几天的阴霾(尤其是昨晚的女人步上楼梯时)一扫而光:彻底被Jodorowsky治愈了啊!他一个个攻略那些奇形怪状的天才们的过程太搞笑太有爱了哈哈哈~找到那些保持自己的mind在expanding的人是我人际交往生活中的唯一乐趣。

12分钟前
  • 力荐

艺术家真是聚集了各种weirdo和萌点,配乐特逗B,如此伟大的拍片计划好莱坞也是醉了,对比前几天看的frank有异曲同工之感哈哈~

14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最伟大的失败品

17分钟前
  • RIC
  • 力荐

如果这片能拍成,大概是什么样子呢?平克·弗洛伊德的音乐,米克贾格尔、奥森威尔斯甚至达利的加盟。吉格的设定。当然,也仅是假想。艺术家终究要向资本低头,这就是电影的资本性吧。

1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电影片头引用了奥地利心理学家Viktor Frankl的一句话:"What is to give light must endure burning.",这也是对Jodorowsky的注脚吧!看到最后觉得非常感动,"open your mind! open your mind everyday!"

20分钟前
  • Helicopter
  • 力荐

在豆瓣上标记过的纪录片不少,能看哭的却也不多,这部算是其中之一。本来是一个水瓶座天生就应该去完成的诡异工作,结果梦断好莱坞。艺术从来没有错,错的是善于妒忌和拜金至上的体制。那要妥协吗?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你到底愿意成为耶稣还是犹大。富有激情,十分神圣。

21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不存在的電影都從屬夢的領域。那又如何,夢想也可以改變世界。

24分钟前
  • 何倩彤
  • 力荐

希望在某一个平行宇宙,这部属于未来的片子得以问世。祝福他们拥有一个更加绚烂更加辉煌的电影史。

26分钟前
  • tiiiiin
  • 力荐

本来没拍成就已经够可怜了……

30分钟前
  • 午叶星
  • 较差

漫画大神墨比斯,嬉皮编剧奥班农,造飞船的福斯,吃麦当劳的pink floyd,一分钟10万美金的萨尔瓦多达利,异形之父吉格,哈克南音效师magma,大胖子奥森威尔斯……这不是一部电影,这是一个有趣的人终将相遇的故事。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人改变这个世界,而他创造一个宇宙。

31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力荐

就像最后主创们说的,虽然佐渡洛夫斯基的沙丘没有拍成,但是,以后的每一部科幻类电影似乎都在说“我是沙丘”

32分钟前
  • 伏夏
  • 力荐

暮年的佐杜洛夫斯基拿着故事板,让我看到了“激情”这东西是一辈子的。每个大师都有一部没能拍成的电影,没拍成又如何,那会变成一个封存的梦。庆幸的是,他已经让《沙丘》的文字变成了视觉化的故事板,其概念也影响了后世科幻片。“我会死去,他们会拍我的电影。”看到这句还是很桑感…

3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好好看啊。不过容我黑一句,佐氏《沙丘》如果真的拍出来,肯定不会有这部纪录片来得有趣吧 = 。 = 反倒是这个生动刻画了梦想家和一部不存在电影的电影让观众对那个永恒缺失抱有了无尽且完美的幻想。

38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非常自吹自擂,但DUNE這企畫的傳奇性確實夠有料讓佐杜洛夫斯基大吹特吹。這組團隊雖然沒拍成電影,但分開後斷斷續續的創作都大紅大紫,異形成了電影經典,墨必斯成了漫畫高人。如果當年還年輕也還很便宜的他們一起搞出DUNE,是不是星戰異形以降的科幻影史都要改寫了?當然,這是逆推後來成就的妄想了。

42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Jodorowsky编剧执导、Dan O'Bannon特效、Moebius和H.R.Giger艺术指导、Pink Floyd配乐、Dali、Orson Welles主演。看看这都是些什么样的大神妖孽,我能感到纪录片中所有人深深的遗憾,因为我现在也是一样的心情,一部或许能够改变科幻影史、甚至电影史的作品,最终因为资金胎死腹中。

45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力荐

佐杜洛夫斯基把钱拿出来那一段挺动人的

49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关注旷世奇片之【死】。“Bigger than 2OO1” 这是一部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但它却永远也不会被我们看见,仅仅因为1500W。看完之后估计每个人心里都有模糊的影像,被佐杜洛夫斯基的梦想和激情震撼,同时也为世界感到深深遗憾。现实永远是现实,特别是他想控制电影的野心,太难实现。 /8.5/

53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