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把瘾

大陆剧大陆1994

主演:王志文,江珊,刘蓓,赵亮,史可,李诚儒,张会忠,徐扬,庞燕,周国治,常蓝天

导演:赵宝刚

 剧照

过把瘾 剧照 NO.1过把瘾 剧照 NO.2过把瘾 剧照 NO.3过把瘾 剧照 NO.4过把瘾 剧照 NO.5过把瘾 剧照 NO.6过把瘾 剧照 NO.13过把瘾 剧照 NO.14过把瘾 剧照 NO.15过把瘾 剧照 NO.16过把瘾 剧照 NO.17过把瘾 剧照 NO.18过把瘾 剧照 NO.19过把瘾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3 05:05

详细剧情

  方言(王志文 饰)和杜梅(江珊 饰)就像所有的恋人一样,在吵闹然后又复合的分分离离中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起初,两人的相处并不顺利,先是杜梅误会方言身边已有女友,而后杜梅借意透露将赴舞会,婉转邀请方言前往当其舞伴,然而误会又接踵而至,两人的关系陷入僵局。  方言说“我什么也做不了时”,杜梅说“你可以做我的丈夫”,就如这般跌跌撞撞,方言和杜梅最终也走进了婚姻殿堂。方言外冷内热,对杜梅又爱又拙于表达;而杜梅敏感,与方言的矛盾因此频频升级,两人的身边似乎也出现了各自的“情敌”。然而,当彼此发现自己是对放心中无法替代的爱人时,一切却又已经无法挽回……

 长篇影评

 1 ) 那就过把瘾吧

偶然在邦尼的微博看到《过把瘾》这部剧,恰好最近闲,点开来看。看剧不喜欢开弹幕,但这剧太老,弹幕也少,偶尔点开来看两句,发现多是说杜梅这女人怎样作、怎样麻烦。怪的是没一句说说方言这人。很好奇看这剧的男女比例,我猜男人看了又要跟着抱怨一句婚姻如围城,就跟煞有其事似的,而女人看了也只能怪罪杜梅,就像在怪潜意识里的那个自己。

两性相处,我不知道是国人的性格,还是世界的准则。女性更容易有自责、愧疚、反思,男人则少之,不逼到一个份上,很难有男人会承认自己在关系中的问题。

说到底,是男人奇怪的自尊心。我的视角当然有狭隘和偏颇,但据我有限的经验来看,男人竟然在最亲密的人面前,在一个独处的情境里也有让人觉得夸张的自尊心。方言不肯说爱,在爱面前不肯低头服软,也不是什么冷漠,更多是自尊心作祟。

而杜梅的高度敏感,却恰恰需要方言放低自尊来缓和。她要的是方言的理解、退让、耐心。可方言呢,他确实看起来又臭又硬,婚后很快将恋爱换了种谈法,之前的小心机小情趣全都消失了。杜梅要的又单单就是这个。她要的不是钱财、不是房子、不是风光体面的生活,她要的偏偏就是方言的在意,要的是永远的恋爱。

后来出现的韩丽婷这个角色其实我倒不讨厌的。她很直率,一来就说白了“你有房子吗?”“合着你就一间啊?”“有总比没有强”。她很能干,也很敢干,情商还高,在关系中很能忍让。不过也是和方言相处时间不长,结了婚,日子长了,一定会有强势的一面出来。方言懒散,弹幕说适合,其实并不适合。依韩丽婷的性格,一定会膈应方言这人不上进,做事也不麻利。

但杜梅不,杜梅说“我们相爱就行”,在方言连铁饭碗都砸了没有任何后路的时候,她却说“这才像个男人呢!”

杜梅多天真浪漫啊,看剧的时候一直在感慨这人怎么这么可爱呢。她会胡搅蛮缠,会撒泼,连刀都拿出来了,但方言一哄,她就缩人怀里去,和猫儿一样。

方言在前半段儿总烦杜梅“我没这么多精力跟你这儿闹”,好像她要得太多了,但经历过凡此种种以后,我想他一定想明白了,杜梅这样的女人,要的是最少的。

男人碰上这种女人,多是不知道怎么对付的。一凑上,就觉得累哈哈的。久之,杜梅们越来越委屈,心里的怨气越来越深,猜忌越来越重。方言们越来越莫名其妙,越来越烦透,越来越想要所谓的自由。“又是一些爱情里迷途的羔羊。”

其实杜梅这样的性儿,是爱情里女人的缩影。有人这面大一些,有人会克制,小一些。但只有别有二心,图了爱情之外别的东西,或者图的不是光一个男人的爱,才能完全没了这些偏执,这些强烈的需求。

爱情里的双方是冤家,这话还是没错的。贾玲看来最完美,也是因为她没真和方言待在一块。还是张爱玲最通透,红玫瑰白玫瑰一语,道破了所有男人的心思。

看完全剧以后,唏嘘,也怔愣。方言开着老板的车来接杜梅,献上那束花,说几句俏皮话,让我又想起开头那会儿,他急匆匆坐出租来,杜梅准备了一桌好菜。“你怎么知道我要来?”“除了你还有谁会来?”

他们跳舞,方言用脑袋撞风铃,叮叮当当的。他一吻,她嗔:“我同意了吗?”

方言终于明白杜梅要什么,这一来,双方真轻松了。爱情的锁链落下,泡泡又重新氤氲起来。真正的爱情还是需要技巧的。不管结婚与否,时间久了,男女很容易陷入此道。看剧的时候,我常感觉哪儿被扎中了,觉得怪怪的,然后反思一会自己。

正如完美的人不存在,完美的关系也并不存在。最后撕下黑板上的报纸,露出那满屏幕的爱,说不出是荒谬还是感动。我私心倒觉得第八集不该存在。也许导演是个强烈的悲观主义者,如所有经典的悲剧,将爱定格在生死之间,才能永恒。

如果停留在第七集,两人复婚后,也许又是争吵、琐碎。这些东西不必再拍,观众心中也自有考量。但经历过失去,或许方言和杜梅更能感受到,争吵未必一定是负担。它是彼此更深入的理解。是两个人格的相互撕扯,然后达到部分的融合。

换做是我,不会拍第八集,何必非要有生离死别,永失我爱的悲怆。留点白,倒更生活。

也许是因为我仍旧相信爱情。仍旧有一腔热血。过把瘾还是要过把瘾的,但不想死。

 2 ) 爱情是一种缠绕

对爱情的描述,保持着残酷与理想之间一种充满希望的平衡。

爱情伊始,癞蛤蟆看绿豆,电光火石地一对眼,开始了方言和杜梅的缠绕,私以为虽然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可爱情应该是千丝万缕而非深思熟虑,这段爱情从头到尾没有任何阶级,金钱的掺杂,本质上来说是质朴而真实的。

杜梅的爱热切而疯狂,容不得一丁点怠慢,方言的爱含蓄而稳定,“我珍惜她如同我珍惜我的尊严和健康”,这算爱情,这是爱情,不管结果如何。 杜梅这个角色发自内心地矫情,但也是这份矫情能够说明她爱得奋不顾身,她爱得全心全意,不留余地,这是她的天赋,很多人没有这样锋利而热烈的能力,透露出一种娇憨的可爱。我后来觉得方言离不开她很大程度上是读懂了这份来自一个女人真实略带蛮横的爱。反过来,杜梅的冲动,暴躁和偏执也让人窒息,让倾向于保持自我的方言喘不过气想要追求自由。

方言“像一条在阳光下流动的冰河”:他有一种讨人喜欢的品格,不卑不亢,和身份高低的人都能平等交流,既能嘻嘻哈哈开玩笑,也能撸起袖子掀桌子,内里雅痞并存,有自己一套不可侵犯的价值和道德观念,还带有几分内敛的稚气,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大男孩”。

方言用撞风铃来表达内心的甜蜜

配角塑造也很出彩,充满包容和智慧的闺蜜贾玲和钱经理。

 3 ) 这部只有8集的国产经典,戳中了多少人的爱情?

最近,《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爱情剧不能甜腻过头》的文章,指出当下盛行的甜宠风格爱情剧,普遍存在创作套路肤浅化以及脱离社会现实的问题,由此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有人觉得过于上纲上线,喜欢看什么样的作品是观众的自由,我们无权干涉他人的选择。观众需要爽剧去寻找精神上的寄托,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同时也能暂时缓解工作生活上的压力,这点无可厚非。

有人则认为这篇文章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市面上确实存在很多毫无营养的影视作品。观众的一味纵容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我们已经有多久没能看到一部真实又深刻的爱情剧了?

其实早在20多年前,我们就已经拍出了一部相当经典的爱情剧。毫不夸张的说,它绝对可以实力碾压现在99%的国产爱情剧。

1994年,由导演赵宝刚执导的电视剧《过把瘾》一经播出,王志文和江珊就一跃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荧屏情侣。

那时的王志文还是小鲜肉,就已经收割了无数女性观众,年轻貌美的江珊更是很多男性的梦中情人。

饰演女主闺蜜的刘蓓,也在剧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凭借此剧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角。

过去的女演员真是各有各的风采,处处散发着一种纯天然的美,演技实力更是不俗。

《过把瘾》堪称国产爱情剧的巅峰之作,既道出了爱情和婚姻的本质,又呈现了整个时代背景。

如今再去重温这部作品,依旧能够产生很多共鸣,这应该就是经典的魅力了。

1

《过把瘾》剧本改编自王朔的三部小说《过把瘾就死》、《永失我爱》、《无人喝彩》,以男主方言和女主杜梅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剧中的台词颇有王朔个人的语言特色:典型的京味儿风格,于通俗幽默之中掺杂着些许的戏谑无奈。

比如在开头,男主方言和好友潘佑军一起吃火锅聊人生,潘佑军这样形容旁边那对情侣:“又是一对傻乎乎的寻找爱情的迷途羔羊”。

他之后还对男主说了这么一句话:“爱就是这小火锅,你就等着挨涮吧”。调侃之中流露出了自嘲的意味。

轻松诙谐的语气背后,其实是他并不幸福的婚姻生活。

此外,这部剧还向我们展示了浓缩才是精华。只用了短短8集,就呈现了男女主从相识、热恋、结婚、离婚、复合的全过程。

他们在第二集前半段就扯证,很快第四集就领了离婚证,这放现在得至少用三四十集的长度。

你能从剧中感受到真实的生活气息,那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居然诠释得如此生动有趣。情侣之间的打情骂俏,也演绎得入木三分。

2

本剧男女主角的设定更容易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他们只是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芸芸众生:方言是一个文化馆职员,杜梅是医院的一位护士。

他们并不是完美的人,各自都有着缺点。

剧中主要的戏剧冲突并非来自外部阻力,而是夫妻的内部矛盾。方言和杜梅之间的感情并没有第三者插足,即便是刘蓓所饰演的闺蜜贾玲暗恋男主,也始终没有做出什么越轨的事情。

婚后的方言和杜梅渐渐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彼此消耗,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直到最终再也无法忍受对方身上的缺点。

即便是现在,每个身处婚姻围城的夫妻,都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杜梅其实就是小女生的心态,渴望拥有一段浪漫的爱情,她曾经对方言说过:

“我宁可被甜言蜜语哄骗一时,也不愿意守着一个一点激情都没有,老是沉默的人,哪怕他爱的再深。”

你或许会认为杜梅是一个矫情的作女,毕竟她始终都没有安全感,甚至把丈夫绑在床上,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去质问丈夫是否爱自己。

她敏感多疑又偏执的性格,正是源于她的原生家庭,她所做的一切恰恰是因为太在乎方言了。

杜梅其实爱得比较纯粹,她只追求爱情不追求物质,即便后来失业的方言一无所有,杜梅依然坚持要和他复合。

所谓距离产生美,当方言和杜梅离婚之后再同居,反而找到了当初热恋时的感觉。相处要比以前自然很多,对爱情看得也更加透彻了。

他们互相较劲,各自找了新的恋爱对象,才发现彼此依旧深爱着对方。

“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这就是爱,糊里又糊涂。”

片尾曲《糊涂的爱》生动概括了男女主之间的爱情,很多时候是无法用是非对错去衡量的。爱情这件事情,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3

我们无法忽略时代背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上世纪90年代,年轻人的恋爱观念正如片头曲所唱的那样:“爱就爱他个腾云驾雾,爱就爱他个天翻地覆,爱就爱他个轰轰烈烈,爱就爱他个迷迷糊糊”

剧中杜梅、方言、潘佑军、贾玲等主要角色,情路都比较坎坷。

他们曾肆意执着的追求爱情,想爱就爱,说离就离。也曾为爱痴狂,一度迷失自我。

他们在爱情中的迷茫、痛苦和无奈,依旧能让当下很多观众感同身受,这些或许是我们曾经经历的或者正在经历的事情。

很多爱情片的结局都是两个人终成眷属,但《过把瘾》的结局却不一样。

第七集的末尾是两个人重归于好,最后一集又立马反转成了一个悲剧。

两个相爱的人好不容易理解了对方,命运却给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让男主猝不及防的患上了重症肌无力。

这就是《过把瘾》最真实的一面,既展示了爱情的甜蜜和美好,又从不掩饰残酷的现实。

《过把瘾》毫无疑问是国产爱情剧的标杆,让我们去思考该如何对待爱情、经营婚姻生活。

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一部好的爱情剧?每个人的评价标准不尽相同。

我认为一部优质的爱情剧,应该给观众带来惊喜和收获,正如《光明日报》那篇文章所说的那样:

“以爱情为主题的影视剧既要善于呈现其中幸福和美的一面,也要勇于表现里面矛盾冲突的部分;要能让观众舒缓压力,体验触手可及的情感共鸣,更应能触发思考、引起讨论,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爱情、理解人生、感悟时代。”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晶姐札记

 4 ) 为什么我说《过把瘾》是国产爱情第一剧

把这部二十多年前的老剧找出来看了。这剧特别短,才八集,两天就撸完了。而大概撸到第四集的时候,我心里就情不自禁地冒出一堆惊叹号:台词绝了!人物可爱!节奏利落!审美高级!这绝对是我看过的最牛X的国产爱情剧!!!怎么早点没看呢?

这剧首播的时候我才上小学,没赶上趟,只听过主题歌《糊涂的爱》,是叔叔阿姨们在唱K时打情骂俏的必选曲之一。王志文和江珊因此剧爆红后相继出了个人单曲——《想说爱你不容易》和《梦里水乡》,我那时候都挺喜欢的,《梦里水乡》更是我儿童时期心目中的首本神曲。可是这部剧后来我却一直没想到要补,大概是被太有年代感的片名给误导了,想当然觉得肯定过时,而且王志文那张脸也实在欠缺吸引力。我的爱情剧启蒙是世纪末的《将爱情进行到底》,更偶像化,更有青春感。

可是现在我必须要说,有些开创者真是会让后来者绝望的,就像《西游记》之于名著改编剧,《我爱我家》之于中式情景喜剧,《过把瘾》之于国产爱情剧也是一样,开始即是巅峰,后人只能高山仰止。

经典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经典过了这么多年再看,不但不过时,还依然明显好过现在的绝大多数作品。

而《过把瘾》的好,就在于不落俗套,方方面面都和一般剧不一样,甚至背道而驰。

首先光是戏剧节奏上,《过把瘾》就能吊打现在那些兑水剧了。短短八集,比现在好多八十集的剧容量都大,几乎没有废戏,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地方让我有按快进的冲动,恰恰相反,无数次我都倒回去重看某一个片段,生怕漏掉一句台词。

这剧的剧情紧凑到什么地步呢?第一集,方言和杜梅认识并开始恋爱。第二集,俩人就结婚了。然后到第四集,俩人火速离婚。后来一半都是他们离婚后继续纠缠的故事。

快,但并不突兀,起承转合都有交待,人物行为都有充分的理由。

简而言之,这部剧想表达的就是,相爱容易相处难。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后却发现他们存在无法调和的性格冲突,于是爱就在日常生活中被不停消磨,可是又并不消失,一直缠绕着两人,让他们相爱相杀,吵吵闹闹过一生。

对于爱情故事来说,这太反其道而行之了。我们听过的古往今来的绝大部分爱情故事,都是以“在一起”为结局,为了在一起,两个人共同克服外界的种种阻碍,最后终成眷属。至于在一起之后怎样,故事总是疏于交代。

《过把瘾》没有落入这个俗套,“在一起”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而已,真正的考验,是在一起之后。

更绝的是,男女主角之间,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外界的阻碍。

没有家长反对。俩人的父母甚至压根就没出面,从恋爱到结婚,一气呵成。

没有第三者,也没有出轨。杜梅的闺蜜贾玲(这名字真有喜感),也是个大美女,比杜梅更性感艳丽,而且对男主角方言明显有好感,可他们偏偏自始至终都没有越轨半步,保持着纯洁的友谊。

没有贫富和阶级问题。男女主角都是城市平民,杜梅是医院护士,方言是文化馆职员,按照后来的标准,这样的职业根本没资格成为偶像剧主角吧。他们结婚的时候只能住进一间由教室改造的破房子里,可杜梅一点也不嫌弃方言无钱无势,死心塌地爱他。刚搬新房的时候方言感叹教室太空旷,说:“这得多少家具才能填满啊!”杜梅的回答是:“只要你爱我,有张床就够了。”

爱情故事的种种套路,全都被破掉了,最后就是特别纯粹的状态: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与他人无关,与世界无关,仅仅只是这两个人内部的反应。所谓“纯爱”,还有比这更极致的吗?

所有的矛盾,就来自于两人的性格。方言冷静,杜梅炽热。方言嘴上油腔滑调,但内心羞赧,不好意思直接表达爱意。而杜梅呢,就喜欢直来直去的表达,要把“我爱你”天天挂嘴边,听不到就不依不饶。剧中最经典的一幕,就是杜梅把方言整个包粽子一样捆床上,然后拿把刀抵在他脖子上,逼问方言到底爱不爱自己。

杜梅一直都是主动方,事端几乎都由她挑起,她敏感、多疑、爱走极端,差不多就是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方言不理她,要吵;方言对她说了不中听的话,也要吵;有时候仅仅只是怀疑方言不够爱自己,而方言又没能及时证明自己的爱,就要大吵特吵。杜梅就是个对爱极度渴求又没有安全感的女人,这种“作女”人设非常容易招来反感,而爱情故事主角不讨喜可是大忌。

好在江珊拿捏住了分寸感,或者说这个演员挑得正合适,换一个人演可能演成泼妇神经病,可是让江珊一演,就觉得万事于她皆可原谅。她每次嚣张跋扈的胡闹,行为再怎么过分,眼神和声音表露出来的,却要么是倔强可爱,要么是楚楚可怜。再加上后来剧情交待,杜梅的性格来源是某个童年阴影,观众对她的怜爱简直就能泛滥了。

完全可以理解为啥这剧播出后,江珊立刻成为全中国男青年的梦中情人。清纯面孔+护士制服+刁蛮可爱,这对直男全是绝杀啊。

《过把瘾》从片长集数到角色造型,都有些日剧的影子。我怀疑江珊被选中,很有可能因为她长得有几分像山口百惠。

王志文虽然不算帅,气质和造型也是日范儿十足,日本明星里面最接近他的大概要算后来的加濑亮。

王朔的小说情节好多都挺杰克苏的,总是大美女痴恋混小子,甚至是一堆美女独爱那一个混小子。《过把瘾》是把王朔的三篇小说揉在一起改编而成,剧中几乎所有女性角色都喜欢方言,可谓杰克苏巅峰。但因为是王志文来演,我竟然很容易就被带进去了,觉得这个设定是可信的。他身上那种慵懒散淡的感觉,在别的演员身上很少见。同样一个角色,别人演是不思进取的窝囊废,而换他来演呢,你就会觉得这是潇洒超脱。

除了主角可爱,这剧更神奇的是,连配角都很可爱,而且各有各的可爱。这么说吧,全剧就没有一个讨厌的人。李成儒演一个从小暗恋杜梅的男同学,后来成为大老板依然痴心不改,过来追求杜梅。我以为他一定会逐渐暴露出猥琐的臭奸商面目,结果并没有,哪怕杜梅对他爱理不理,呼来喝去,他也不介意,还说就喜欢杜梅这种脾气,平时因为有钱所有人都捧着他,偶尔被伤害一下也挺爽。

还有方言的哥们儿潘佑军,时不时就会蹦出些金句。第一集一开始,他这么形容爱情:“爱就是这小火锅,你就等着挨涮吧。”又这么形容婚姻:“我比在监狱还惨哪。监狱刑满释放,还有个盼头,我这倒好,白头到老,终身死囚。”还把她老婆形容为一件旧夹克,穿了洗洗了穿,都快洗得发白了,忽然有天发现,这夹克里面还藏着几个兜。——典型的王朔语言风格。

第一集开头,潘佑军的那些台词,其实奠定了整部剧的基调,就是对婚姻的悲观。潘佑军和方言喝完酒后回家,到了家楼下,对方言吹牛,说老婆不敢管他,如果惹毛我就把她扔下楼。话音未落,旁边就“砰”的一声,是他老婆跳楼了。

多么黑色幽默。

其后的情节,基本上也都是这个调子,让你一边笑一边背脊发凉。剧中主角加配角讲了好几段婚姻,没有一段是有好结果的。方言和杜梅明明可以在第七集有个大团圆结局,可偏偏第八集又悲剧了(而这一集的设计是整部剧我觉得唯一一个俗套的地方。)

难以想象,中国爱情偶像剧的开山之作,竟会把爱情描述得如此令人绝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没有一个坏人,也没有什么破坏性力量,可两个相爱的人就是会慢慢陷入死结。这样的丧气之作,那之后就没人敢拍了,拍了也不可能火到那个地步吧。

更难得的是,明明都拍得这么丧气了,却并没有让我怀疑爱情存在的必要。看方言和杜梅没完没了的吵架和好然后又吵,我依然觉得他们是天造地设、命中注定的一对。甜和苦、乐与痛,也许本来就是相伴相生的,少了这一半,那一半也就没了。两个人打打闹闹过一生,也总比一个人孤孤单单过一生要好吧。生命本就是个注定的悲剧,有了爱情之后,至少会让这个悲剧,看起来要美一些、丰富一些。

 5 ) 忘不掉的一幕一幕

       “杜梅就像一件兵器”。
       在大学图书馆看的《过把瘾就死》,书里第一句话就一直记到了现在。家里有一套VCD,小学或是中学的某一年春节,和爸妈一直从头看到尾。那段日子现在想来是那么令我怀念。

       方言,准确的说是王志文塑造的方言,是一个如此鲜活而真实的男人。单说他潇洒的气质,就令初识他的杜梅和闺蜜贾玲一起着了道。洒脱率真的杜梅得到了方言,他们是那样般配。
       
       从爱情走入婚姻并不难,难的是婚姻并不全然是爱情。真刀真枪的过起日子后,两人才发现彼此的冲突是那样激烈。
       电视剧里有很多经典桥段,但我最喜欢第七集,里面充满了两人结婚离婚走过一遭后杜梅对方言的评价,以及方言在一系列事件中所表现出的性情和人格魅力。
       杜梅直截了当的点出了方言的性格缺点,“狗脸,说翻就翻”,“里里外外,一身的冷酷”。

       方言就是这样的人,也正因如此更加真实可爱。
       他确实冷酷,吵起架来和杜梅针锋相对,毫无风度可言。平时也不苟言笑,对自己不欣赏的人和事永远都是一副刻薄相对,言谈中话锋犀利不留情面。
       方言对杜梅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大男子主义情结,“怎么穿的跟个鸡似的”,“我最烦女的在大街上当众给我甩脸子”。
        不够世故圆滑的性情最终让他丢了工作,因为感情的失意而将私人情绪带到了工作环境里,以至于怒骂领导不得不辞职。
        
        ”辞职了你干什么去?“(潘幼军)
        ”我就那么废物?都到这份儿上了,谁怕谁。“(方言)

       但是,杜梅爱的就是这样的方言。
       杜梅说方言善良、有同情心,其实她是多么了解他的好。她死心塌地的认准了这样一个重感情,不给自己留退路的性情中人。在方言和杜梅重归旧好并决定求助于钱康的时候,杜梅不无得意的说:”我就喜欢他破釜沉舟的劲儿!这才是男人!“

       方言去求助钱康,真诚却无奈的说了句”走投无路了“。他觉得自己是废物,不知道还能干什么,一个无业游民。但是因为杜梅,他勇敢的去试着跑业务,撇下架子决定给钱康当司机,虽然他还不会开车。杜梅口里说着”他呀,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人“,心里却美着呢。
       钱康则一语中的道出了方言的品质:”我看他人挺好,不奸,不贪,不太把钱当回事儿。“

       方言刀子嘴豆腐心,杜梅急脾气却敢爱敢恨,天生一对。爱情的意义之于他们二人在于轰轰烈烈的过程,而非结果。他们最终明白了,却被上天开了玩笑。
       虽然得绝症的剧情如今已经烂大街,也并不现实,但《过把瘾》里的故事而今看来也并不觉得假,王志文和江珊演的太真实、太动人,彼此眼神中的清澈和真诚每一次都能深深的打动我。


       时间会检验作品的质量,经典的作品看的太早是一种损失,因为没有阅历的人生无法解读它,无法品出它愈久弥香的味道。
       
       时至今日,像方言这样的男人也许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这样的性格只会让他的生活充满坎坷。但他在我眼中就是那样有魅力,因为他具备我认为男人应有的最重要的品质:正直、善良、诚实、勇敢。
       方言是一个磊落的男人。

       想到自己,想起这些年的经历,不由得感到释然。
       有那些忘不掉的一幕一幕是多么幸运,很满足。
       如果说对今后的感情还有什么期待,那么我希望自己继续做爱情里的战士,拥有那件最趁手的兵器。
       

 6 ) 转载:关于《过把瘾》

    看了《过把瘾》豆瓣上的一些影评,觉得写得不如刚看到的一篇博客@汗漫之宇 上的对我的口味,于是转过来以飨大众。

1、 这几天在土豆网上又把94年热播的电视剧《过把瘾》复习一遍,竟有了一点怀旧情绪。九十年代初的北京还是个淳朴的城市啊,路上还有那么多自行车,王志文饰演的方言,就是弓着腰骑在一辆26的“凤凰”上;路上还有那么多黄色“面的”;方言跟江珊饰演的杜梅第一次见面,一起乘的337路,还是两辆对接的那种公交车;准备跳楼的石静,听的是钢琴曲《秋日私语》,那一定是克莱斯曼弹奏的,我上大学时给对象买的生日礼物就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这个,用剧中潘佑军的说法,这“太布尔乔亚了”;发了财的潘佑军装修的家,满墙贴的都是壁纸;好几个人的屋子里都挂着风铃;离婚后的方言,无聊时看的是录像,录像带是香港的武打片,《碧血洗银枪》;方言第一集一直穿着件灰色的羽绒服,中间勒了道松紧绳那种,第二集穿着件和尚领的土鳖黄夹克后来就一直没怎么换过;江珊在剧中一直就是那种看起来很傻的蓬蓬头,宽肩膀大上衣;刘蓓呢,大眼睛大脸蛋,又大又圆的红苹果脸,像“红富士”的代言人;片中所有的女人似乎都喜欢穿宽大肥的衣服尤其是裤子,潘佑军那个不好好说中国话的媳妇除外;单位的舞会还是在食堂举行的,用王志文的话说,透着股鱼香肉丝的味儿。
 
江珊在337路上试探毛衣都开了线的王志文:“你爱人不会打毛活儿?”王志文用王志文的方式笑了,整齐的白牙。虽然他在剧中一直在抽烟,但牙齿是白的。江珊演的杜梅爱上了他,杜梅向“闺密”贾玲描述说:“别的男人吧,抽烟,烟往你脸上喷,他不,他给你扇。”不仅是杜梅,还有跳了楼的石静,还有杜梅的“闺密”贾玲,还有本来冲着房子去跟方言处对象的韩立婷,都喜欢他,还都是第一眼就喜欢上的。
 
   我一直认为,王志文后来塑造的角色都没有达到《过把瘾》中“方言”的高度。那时候王志文还很瘦,两颊无肉,眼泡也没有现在这样浮肿。“方言”说起话来,一句是一句,冷幽默,鼻子和嘴共鸣,合谋;“方言”笑起来像个大孩子,可是眼角带着讥诮,像阳光下漂着冰块儿的河。方言在一个十分好笑的单位——文化馆——上班,那个文化馆门上挂着个“欢度五一”的牌子,从开始到剧终,一直就没换过;“方言”上班似乎就是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对面办公的是个脸像个平面一把热毛巾就能抹平的家伙;“方言”无法忍受他的主任,原因竟然是他喝茶的动静特别大。在“方言”的周围,有两类人:一是像潘佑军和钱康那样的,下了海,赚了钱,当了经理,是新价值的体现者;一是在机关里,从小科员开始,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办公室蜗牛。“方言”身在机关,对往上爬或者挣钱都没兴趣,在九十年代初的语境里,他显得很不靠谱,他像是漂浮在生活的表面,没有一种社会认可的价值让他扎下根去。
 
“方言”像什么?办公室浪子。落魄文人。混子。大孩子。甚至,还有一些贵族气质。很多母性洋溢的女人,第一眼就会爱上他,可是并不信任他,他让她们觉得不可靠。在爱情中,他注定是被动者。
 
2、《过把瘾》开头,是冲着悲剧或者黑色幽默去的,可惜从第4集之后,就落入煽情的俗套。《过把瘾》中的两个男人,潘佑军和方言,关系其实很微妙。因为石静一直喜欢的,其实是方言;并且石静嫁给潘佑军后,跳楼自杀了。两个男人,但凡有一个鼠肚鸡肠一点,他们就无法不互相仇恨。北京男人的大气,此剧演的很动人。《过把瘾》中的两个女人,杜梅和贾玲,关系也微妙的很。贾玲是杜梅的闺密,行动上倾向于杜梅,但心其实靠方言更近一些。杜梅的醋意,并非完全是平地起风波,在“吃醋”这事上,要充分相信女人的天赋。贾玲更像是如今流行的“第四者”,她和方言的关系,比友谊多一点,比爱情少一点,在责任感驱使下,始终以友谊为名,心存爱意却彼此克制不越常轨。两个女人如果有一个不识大体一点儿,她们就无法不恶语相向。想知道北京女人的优秀处,也可以看看《过把瘾》。
 
 婚后不愿意回家的潘佑军对未婚青年方言打了三个比方:一是“监狱”,家就是监狱,看似文静的石静实则为精神暴君;二是“停尸房”,家里像停尸房一样,静的可怕;三是夹克,这也是最妙的一个比方,潘佑军说,有一种夹克,你穿了洗洗了穿,到该扔的时候才发现,还有一个你从未发现的兜儿,石静就是这样,兜儿太多。最后潘佑军总结石静,“她太布尔乔亚了,谁能永远保持热恋的温度呢?”这个问题,《重庆森林》里,金城武饰演的失恋小警察也问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个东西上面都有一个日子。秋刀鱼会过期,肉酱也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爱情能否保鲜”,《过把瘾》就是从这个疑问开始的,从潘佑军的三个比方和石静的跳楼自杀开始的。
 
我注意“兜儿太多”这个比方,是因为,潘佑军和石静存在的问题,正是因为石静的心,至少是一部分,是拒绝向潘佑军开放的。他俩无法进行精神上的沟通。我甚至怀疑,对潘佑军和石静来说,“爱情能否保鲜”是个伪问题,因为我怀疑,他俩根本就没有爱情,至少,石静对潘佑军是没有爱情的。但杜梅是爱方言的,而且爱的很疯狂。她对方言的爱,从开始到剧终,一直滚烫。所以,“爱情能否保鲜”,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提给方言的。
 
3、方言和杜梅第一次相见就是在石静的葬礼上。他们的爱情从开始就笼罩在石静的阴影之中。方言在整个爱情中都很被动。第一次相见,方言对杜梅一无所知,但杜梅已从石静的多次描述中对方言有了深刻的印象。杜梅对第一次见面的方言说:“你跟我想象的不一样,我觉得你的眼窝儿应该再深一些,像鹰。”因为石静说,方言其实特别敏感。杜梅说,石静喜欢你但没嫁给你是因为她觉得你没有责任感。“敏感”和“没有责任感”,是杜梅初次见面就抛出的结论,对此,方言没有进行有力的否认。他显得很被动。领结婚证时,方言明显有点准备不足的感觉。他们结婚的新房,是一间带黑板的教室,这也显得很诡异,总让人没有稳扎稳打、细水长流过日子的感觉。
 
他们因何离婚,表面上看,是杜梅疯狂的爱,对方言形成了一种束缚。使人印象最深的场景,就是杜梅把方言捆起来,拿着菜刀逼问方言:“说你爱我”。这个场面不妨看成是二者关系的隐喻:紧捆住方言的绳索就是杜梅的爱,最终逼得方言不惜用头撞破玻璃以求自由。
 
杜梅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逼着方言说“你爱我”?
跳楼自杀的石静,一直是杜梅心中的阴影,她担心方言的爱会因婚姻因时间而褪色而冷却而厌倦。更重要的是,杜梅从未从方言那里,得到过一次主动的、清晰的、肯定的答复。方言总是被动的敷衍,让这种逼问和怀疑形成了恶性循环。
 
方言为什么不能主动而又肯定地答复杜梅呢?男人总是羞于将爱说出口,这种性格或者性别上的原因,显然不是关键所在。方言是个特别敏感的人。他有一种恐惧,这种恐惧其实就是杜梅的恐惧,爱情真的在随时间而变成厌倦。因为他爱她,所以他为爱的渐渐削减而恐惧,因此不能给杜梅一个主动清晰的答复。
 
新婚之夜,杜梅说:“从今以后,我就只有你一个朋友了。”这话实际上非常恐怖。它意味着,方言对杜梅来说,就是整个世界,她主动削减了自己世界的丰富性,因此,也有权要求方言,做出同样的牺牲。以致方言有次吵架时说:“自从跟你结婚,你把我的朋友都得罪光了,没一个人上我这儿来了。”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与沃伦斯基的悲剧,依然是这个问题。对沃伦斯基来说,安娜只是他爱的一个女人,而对安娜来说,沃伦斯基就是整个世界。安娜为了沃伦斯基,舍下了丈夫,舍下了孩子,舍下了她的社交圈子,因此她有权利要求沃伦斯基削减自己世界的丰富性。而这,正是二人悲剧的原因所在。
 
杜梅对方言以前的恋爱历史问题做了一番苛刻的审问后,很大度地说:“我不怪你,只怪我没早认识你,把你一个人扔在社会上,社会多复杂啊”。这番充满“母爱”的调侃也说明,在两者的关系中,杜梅扮演的是“施爱者”、“拯救者”与“保护者”的角色,而方言始终是被动的一方。
 
我们如果特别注意的话,会发现,在机关里,方言也是始终处于被动忍受的角色。在机关这个价值体系里,方言是个失败者,无能者。所以他如果有何渴望的话,他渴望的一定是,在另一个精神空间里,他是主动者,他的价值体系,能在这个空间里得到合适地摆放。但是婚后的家,似乎成了单位的延续。方言曾经对潘佑军说,他做了个梦,梦见杜梅和王主任躺在一张床上,他坐在床边,流泪。这个梦是《过把瘾》中一个重要的隐喻,在某种意义上,王主任和杜梅确实构成了合谋的关系。
 
爱情的开始阶段,往往是双方主动地开辟共有的精神领地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开拓、发现和交流的刺激感;如果这种开疆拓土的过程,不能持续下去,那么爱情就会变成厌倦。当婚姻或者固定下来的情感,要求一方付出不断削减自己精神领地的代价,要求一方始终扮演被动者的角色,或者一方的价值体系像家具,在这个空间里得不到合适的摆放,那么情感的破裂在所难免。
 
从第4集后,这部电视剧逐渐走向平庸,因为复婚后那个深层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所以只能来一个拙劣的情节以敷衍:让方言毫无铺垫地患上了一种叫“肌无力”的绝症。其实,方言在两人的爱情中,确实一直是个无力者,这是两人情感上的绝症。
 
4、
 电视剧《过把瘾》改编自王朔的《过把瘾就死》等三篇小说。无论“过把瘾”还是“过把瘾就死”,都是一种赌徒心态,明显地对爱情长期保鲜、细水长流缺乏信心。对爱情最严峻的考验,常常不是厄运、痛苦和灾难,而是日常琐屑生活的磨损。柴米油盐、瓶瓶罐罐的日子,看似是物质的,其实全靠双方精神的兼容才能支撑。这倒让我想起了一桩禅宗公案:
 
僧人问禅师:“我刚入丛林,请指教”,禅师说:“吃饭了么”,僧人说:“吃了”,禅师说:“洗碗去。”
 
禅在哪里?假如你不能在洗碗这么简单的行为上找到生命意义的话,你在哪里都是找不到的。我们可以套用这个道理:假如你不能在柴米油盐瓶瓶罐罐里找到爱情,你在哪里都是找不到的。
 
杜梅和方言的问题在于缺乏“真实感”,不是说剧本不真实,而是两个人缺乏“确确实实在拥有爱情拥有生活”的感觉。杜梅很爱方言,但这种爱看似强烈疯狂,却很空洞。我们看不出她和方言共同的精神领地的疆域,甚至我们也看不出来杜梅认同方言的具体内容。方言更是一个漂浮的人,我不是说人在机关就要漂浮,他的问题是人虽在机关但不在那个价值体系里。真要像生活那样生活,那日子就要建在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之上。方言与杜梅离婚后,方言似乎变了个人。有两个原因:
1、他辞职了,从一个司机开始做起。用方言的说法:“我要实实在在地干点事”。换句话说,他开始找回生活的“真实感”。真实感的回归,背后是方言价值观的渐渐清晰。
2、在与杜梅的关系中,他开始变成了主动者。最简单的一个事实,复不复婚,至少有一半是要他说了算的。
 
我很希望这个电视剧能顺着这个问题演下去,但编导匆匆安排了一场绝症。从而使这部电视剧在赚取眼泪的同时,浪费了前四集里已经渐渐显出力量的思考。

 7 ) 从《过把瘾就死》到《过把瘾》:都市情感内核的变化与位移

《过把瘾就死》是当代作家王朔于1992年创作的一部都市爱情题材小说,仅仅在两年后,该小说便被改编成电视剧《过把瘾》,火遍大江南北。从小说到电视剧,其中的题材和内容有所位移,作者意志也有所淡化,本文分别从“爱情”与“都市”两个角度切入,探索改编带来的异质性,第一段用细读和聚焦的方法揭示出从小说到电视剧“爱情”主题的纯化与升华,第二段将作品置于“都市”题材的谱系中考查其对该题材的继承与创新,从而发掘出电视剧对相关问题思索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领域的解放使得文学界开始了破冰之旅,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电视这一家电迅速普及,电视剧为大众所青睐。小说作为电视剧的一大重要改编来源,为电视剧的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撑,而电视也为小说“插上了翅膀”,可以说,在新时期,文学与电视剧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局面。而王朔作为文学商业化的佼佼者,其作品大量地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本篇文章选取的是由《永失我爱》(1989)、《无人喝彩》(1991)、《过把瘾就死》(1992)三部小说综合改编而成的、由赵宝刚执导的8集电视剧《过把瘾》(1994),通过分析小说与电视剧的互文与嬗变,以及喧闹凑趣的情节背后的关于人性悲剧与爱情陷阱,揭示出由小说到电视剧,其内核的变化与位移。

“爱情”主题的纯化与升华

“爱有几分,能说清楚?还有几分,是糊里又糊涂……”这首曾经传唱大江南北的主题曲《糊涂的爱》阐释了《过把瘾》的核心主题,即对于爱情的不断追索。可以说,在电视剧中,观众们始终揪心于方言与杜梅之间的爱恨离别,两位人物塑立起来的基点也是那纠缠不清的爱情,事实上,相比于小说,电视剧将镜头聚焦于爱情,且将其不断地纯洁化。

就方言和杜梅相识而言,在小说中,方言和杜梅早就认识,杜梅是方言的朋友吴林栋的女朋友,在小说开始,吴林栋便在游泳池摔死了,因此小说开头的氛围显得相当的阴森可怖,而这层关系设置,就方言和杜梅发展感情而言,又有一种近乎背德的性质。而经过电视剧的改编,他俩之前是素未蒙面的,而将方言和杜梅之间的相遇设置为方言的朋友潘佑军的妻子石静自杀,杜梅作为石静的好友前来吊唁,由此与方言初逢。为了在形式上冲淡石静自杀这个悲剧,方言和杜梅很快脱离了灵堂,导演甚至还赋予其情节以喜剧化的色彩,试看二人在公交车上的对话:

杜梅:“你哪儿下?”
方言:“哎!我怎么上来了?我该坐地铁啊。”
……
杜梅:“你烟抽得挺凶的吧?烟味真大。”
方言:“你是在医院工作吧?”
杜梅:“昂,护士。你怎么知道的?”
方言:“你身上的味儿也不小。”

不消说,轻轻一笔,便打消了之前的那种沉重感,也由此为他们关系进一步的拉近做了铺垫,而相比于小说中近乎陈述性的、不带感情的话语,电视剧赋予了更为生活化的场景,也做到了叙事的延宕,使得读者有充分的时间观看他们二人的初次会面。

为了加强这种纯洁感,电视剧大量地芟削王朔小说中的笔调,诚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言:“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作为小说作者的王朔是深谙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的,他在小说中故意采用一些夸张的场面、引人注目的噱头达到讨好读者、讨好市场的目的,而电视剧反而在对此做了一定的退步,在此仅举方言与杜梅吃饭一事,在小说中出现了如下场景:

一辆越野吉普车在马路上猛地刹住,稍顷,一个长发男子从车顶杠下废除,一骨碌面对面坐在车前马路上,双手抱着右膝神态痛苦地向一侧倒下。
……
一个端着鱼盘上菜的女服务员也歪着脖子看傻了,手里的鱼盘倾斜,汤汁一滴滴落在胁下正埋头吃喝的顾客头发上。

可以明显的看出,王朔这种漫画式的描写,塑造光怪陆离的景象是为了满足部分读者猎奇的需求,而电视剧中仅仅是描写了杜梅与方言在饭桌间的相互试探,也恰恰是恋情初生阶段才会出现的这种紧张与放松,总之,电视剧为了凸显爱情的纯洁,将“性”的色彩淡化,将多余的人物和无关主旨的情节删除,都是为了探讨深层次的爱情。而爱情在《过把瘾》中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的?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如此写道:“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是人内心生长的东西,而不是被俘虏的情绪。”但纵观整部剧,只有前几集爱情以一种舒缓的态势在流动,接下来便是波涛汹涌,而直接的作用者便是杜梅,杜梅以其偏执狂的性格喻示着她对爱情的绝对肯定,在她看来,爱情中不存在距离,而是灵魂的紧密贴合,就算新婚住进一间由教室改造成的破房子,杜梅也没有丝毫埋怨,反而回答:“只要你爱我,有张床就够了。”这也说明了杜梅始终追求着精神层面的爱情,而这种表现便是强烈的控制欲。作为受力的一方,方言追求的却是一种自由,绝不是一种束缚,在杜梅那儿是积极的情绪转移到了方言身上反而是一种消极情绪,杜梅发自真心的爱情在方言看来是自己被彻底俘虏的象征,于是他们不可避免地走向分离。但他们离婚后又非常不自在,失去了各自生活中的“重力”,这恰恰揭示了主旨:看似游戏而又危险的爱情是方言和杜梅的存在本质。“爱情能否保鲜”这个问题直指方言,方言在之前既没有爱情,也没有事业,每日苟且在无聊的工作岗位上,应付着无趣的上司,而正是杜梅一系列的越轨举动,使得方言脱离了他原本循规蹈矩,毫无颜色的世界,在与杜梅的相爱与伤害中逐渐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唱出了“过把瘾就死”的高歌。

但电视剧比小说还要更进一步,在复合之际,方言身患不治之症,这时他又想与杜梅分开,历史总是出现两次,一次是闹剧,一次是悲剧,如果说第一次与杜梅分开对于方言来说是大劫后的侥幸,这一次便是彻底的悲剧,这是世界对人存在的嘲弄,当人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有限,必然是会深感无力,可以说,《过把瘾》的结尾正如曹雪芹诗中所言“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给观众留下无限的遗憾,也给观众留下无垠的思考。

都市语境的塑造与凸显

自荧幕诞生之初,它与摩登都市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了一批表现现代都市的电影如《野草闲花》(1930)、《三个摩登女性》(1933)、《新女性》(1934)等等,也由此捧红了诸如阮玲玉、蝴蝶一大批摩登女郎。进入新中国后,由于历史原因,文学创作领域也很难看见都市题材小说,影视剧方面更是罕见了,迈入新时期后,有大量的现当代文学名著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其中杰出的代表便是《围城》(1990)。但这时的电影、电视剧改编还没能够脱离原著的窠臼,但随着市场化的冲击,纯文学渐渐让位于商品文学,表现出的特征便是的影视作品的改编逐渐脱离原著的束缚,而以市场为导向,通俗文学又渐渐火热了起来,而由纯文学过渡到通俗文学,王朔小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过把瘾》也凸显出了过渡阶段的特点,通过视觉文化的方式尤其呈现出摩登都市的情调。

事实上,电视剧时时刻刻都展现了都市特有的事物,也就是90年代初北京朴素的人土风情,在第1集中,我们便看到了来来往往的面包车和少许的桑塔纳,还有许多 “凤凰”牌自行车,而方言与杜梅所上的公交车也有它现实的意义即“337路”,他们交谈中的“公主坟”也是现实中的地名,石静在跳楼前听的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的私语》,剧中人物的穿着打扮也相当地富有时代感和都市气息,第一集方言所穿的绑了松紧绳的羽绒服,梳的分头,杜梅的毛呢大衣,蓬松的头发,如卡西尔在《符号形式的哲学》中解释符号是:“所有在某种形式上或在其他方面能为知觉所揭示出意义的一切现象都是符号,尤其在当知觉作为某些事物的再现或作为意义的体现,并对意义作出揭示之时,更是如此。”这些事物通过我们的视觉呈现为那个年代背景特有的景观,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充溢在电视剧中,使得《过把瘾》能够一经播放便火遍大江南北,同时也能够在当下吸引看客的眼光,这一切都来源于符号背后的文化涵义。但这种景观后面也有值得警惕的一面, 正如德波在《景观社会》中所指出的:“资本变成为一个影像,当积累达到如此程度时,景观也就是资本。”正如《过把瘾》是处在文学通俗化的风口,那时的中国社会也处于市场化的关键时期,《过把瘾》中已经初步呈现出代表资本符号的景观,而到了如今《小时代》系列电影,资本不仅仅作为一种景观,更是一个系统操纵着社会的运行,仅仅二十多年,中国社会由内而外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都市情调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事实上,剧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已经逐渐转向了,与改革开放前毫不相同。身为男主人公的方言任职于文化馆,整日无所事事相当清闲,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文化馆们上一直挂着“欢度五一”的牌子,暗示着在市场化大潮中文化馆这种政府部门真是社会的边缘地带!而钱康和潘佑军下海经商,那是时代的弄潮儿。也如德波所指出的“从他们的产品中分离出来的人们,以日益强大的力量制造他们世界的每个细部,同时他们也发现,他们与这个世界越来越分离。”方言身处政府单位,却丝毫没有想向上爬的欲望,也对钱没有很大的兴趣,在九十年代的语境中,他如同“局外人”漂浮在生活的表面,没有任何一种价值赋予其动力让其猛扎下去。身为女主人公的杜梅,其病态的控制欲不仅仅是其性格问题,也是社会环境塑造的结果,当社会现代化进入了“陌生人”社会,这种疏离与孤单感是每个现代人必将面临的困境,杜梅虽然自小寄宿在姨妈家,但她与方言与结婚时也不通知姨妈,姨妈知道后也没有过多表示,恰恰暗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关系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甚至连亲属也未能幸免。相比于方言和杜梅,贾玲的处境则显得更为尴尬,被身有妻室的外国人骗婚滞留宾馆。可以说,现代都市下的每一个人都遇到了各自的困难,相比于现代文学中茅盾《子夜》、曹禺《日出》中的都市问题,《过把瘾》中透露出来的“都市病”是前所未有的,这在今天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剧中的都市语境有着相当强的前瞻性。

 短评

现在中国谁还敢拍一部八集的电视剧?!都tmd得抻到八十集!刹!:)。。

7分钟前
  • virgin
  • 力荐

在那个缺乏偶像剧的时代,江珊和王志文是如此闪亮。直到今天,他们也从未超越那时候的自己。

11分钟前
  • 江林
  • 推荐

绝对过把瘾了,当时觉得江珊和王志文的CP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很不错。

14分钟前
  • 元宝宝
  • 推荐

很喜欢这部片子中的江珊。

18分钟前
  • 十月天
  • 力荐

江珊真好看!非常紧凑的节奏和叙事。

23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力荐

不论哪个年代,爱的故事都是类似~女人耍小性子,男人要自由,只是现在人没了执念,有的是转身即更新的迅速了~

26分钟前
  • 鱼多多
  • 力荐

中国爱情剧极品,短短几集演尽了两人关系的各种滋味,剧情紧凑凌厉台词金句四溅,主角配角各种可爱。能像杜梅这么作天作地神经质都不招人烦,不容易。以王志文的颜值都能让每个女的都爱他还有说服力,不容易。唯一遗憾就是最后一集太多余,七集就够了。编导大概是太想来个悲剧结尾吧,说到底对感情还是悲观。话说现在的电视剧都太拖沓了,希望多点这种十集左右的,向日剧学习。

28分钟前
  • 肖浑
  • 力荐

国产言情剧的巅峰之作。剧情紧凑,短小精悍,文艺范十足。杜梅看的是梁实秋,方言看的是英文节目,连绝症也是不太常见的“渐冻症。” 这是一个讲述“粘附型“人格亲密关系障碍的故事,而今国产剧只会用男渣女贱小三婆媳梗来凑剧情。

32分钟前
  • .
  • 推荐

2021.4.24,b站。好想被美少女拿刀架着我脖子让我说爱她

36分钟前
  • 湖活宝
  • 力荐

1. 方言一路撒娇,除了杜梅,甚至还有贾玲的护佑。杜梅真是在带儿子。唯一不那么男版琼瑶的地方,是杜梅和方言确实有势均力敌的角斗和折磨,让这个局面好看些。2. 回答酒药女佛的疑问,我觉得可能是因为90年代城市里存在剧烈的阶级流动,人和家庭的纽带没那么牢固,所以父母在人们感情生活里的位置不那么重要。因为人还是人,所以才有那样的角斗和折磨。3. 潘右军在酒店餐厅“抓奸”,然后把方言叫出门,给了他一拳。这一拳最动人的不是道德,而是非道德的人气儿。这个局面在今天会演变成一场网络事件,不是用拳头,潘右军会发帖为杜梅声讨渣男方言。我并不是说今天的维权必然沦为网暴,而是说有“人”时代才配得上拳头,“人”被异化为东西的时代只配得上网暴。

39分钟前
  • TUO
  • 推荐

看一次哭一次 看了不下几十遍了 现在再也不可能找到这么经典的剧了 王志文是神

43分钟前
  • 休休芸
  • 力荐

那时候的王志文和江珊实在是太完美的演员了

44分钟前
  • 追忆
  • 力荐

真是好看!!!既有让我想起童年生活的怀旧感,又有毫不过时的犀利探讨!话说,中国影视除了技术外咋啥都在退步呢?

49分钟前
  • 花样年华
  • 力荐

杜梅和方言的爱情中,不包括门第,收入,阶层,工作,一切狗屁价值观都不存在,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看对眼了,所以大陆其实很早就在拍纯爱剧了。九十年代是这国家短暂的少年期,人们纵容瞎胡闹而不去想未来会怎样,因为未来理所应当是好的,毕竟我们才从黑暗里醒来这么会儿。九十年代也是不需要问为什么,不需要问最后怎么了的时代,没人会问杜梅喜欢方言什么,这瘦猴般的在文化馆喝茶看报的男人一月挣多少,有没有上进心,到底有什么值得爱的;没人问方言最后死没死,过把瘾就像我爱我家里那么多矛盾激烈却最终不了了之的剧集一样,大家都知道在“玩儿”,一个热烈而幽默的玩笑,带点童话色彩;也没人会问杜梅这么作方言为什么还爱她,爱在这里也成为一种符号,代表一个人还能并愿意折腾自己,一个人也乐于发动周边人来参与这种折腾。

53分钟前
  • 十三点兮兮
  • 推荐

中学看。在我心目中,这是中国电视史上,最最最最最最经典的爱情片。有如东爱之于日剧,蓝色生死恋之于韩剧。

57分钟前
  • 梅文女王殿下
  • 力荐

赵宝刚拍了这么多年也别想超过过把瘾

1小时前
  • 闲人
  • 力荐

江珊可爱极了

1小时前
  • blb
  • 推荐

中国大陆电视剧的经典之作

1小时前
  • 艾小柯
  • 推荐

这就是爱呀~它说也说不清楚~~~

1小时前
  • Cao
  • 推荐

王志文的瘦靶子脸和江珊的喋喋不休——记得有一段 是在厨房,女人正在做饭,男的从后面抱住她,然后两个人就连揉带搓到了床上,真是看得人 血脉汹涌。。。

1小时前
  • 悍客.罗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