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沙发的人

喜剧片大陆2017

主演:刘霖,邱玲,袁忠远,董云飞,万文隽

导演:龙飞

播放地址

 剧照

睡沙发的人 剧照 NO.1睡沙发的人 剧照 NO.2睡沙发的人 剧照 NO.3睡沙发的人 剧照 NO.4睡沙发的人 剧照 NO.5睡沙发的人 剧照 NO.6睡沙发的人 剧照 NO.13睡沙发的人 剧照 NO.14睡沙发的人 剧照 NO.15睡沙发的人 剧照 NO.16睡沙发的人 剧照 NO.17睡沙发的人 剧照 NO.18睡沙发的人 剧照 NO.19睡沙发的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16:26

详细剧情

  粟一柯高考落榜后,一直游手好闲,母亲命令他在家复读。粟一柯的舅公因为性格古怪而被房东赶了出来,无处落脚,母亲无奈将其收留。三个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开始了一段无可奈何的生活……

 长篇影评

 1 ) 只会沉浸在幻想中,而不行动的人

影片名字叫《睡沙发的人》,一开始,我还以为睡沙发的是舅公。看到舅公搬进粟一柯的房间,而粟一柯只能睡沙发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主角终究是主角,接下来主角的改变,才是重头戏。

影片拍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不单单是靠几个静止在家具、电线杆的空镜,最重要的,是“细节”。

导演是深刻知道细节塑造故事和人物的重要性的,从影片里男主指导小学生写作文时强调“细节”,也能一窥导演对这一写作理论的理解。

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许多由生活细节造就出来的冷幽默。

比如,粟一柯把花瓶摔了,反手就抽出一个酱油瓶,倒掉酱油,刷掉标签,新花瓶get。

小学生找他指导作文,他说没空,小学生拿出十块钱,粟一柯甚至还问他有没有别的作业要写……

笑料都是生活小事,不是捧腹大笑的辣油火锅,但是令人莞尔一笑的清汤小粥,却别有一番风味。

看完片子,很想重拾丢下很久的书,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下去,不愁生计,不忧未来,只想单纯享受文学的乐趣。虽然很难。

以前自己也是可以一天读完一本书的文青,那时候全身心投入在文学世界里,即使兜里没几块钱,但是因为尚在象牙塔里,不知生活艰辛,所以心无旁鹭。

后来要自己去讨生活,左右彷徨,如履薄冰,高企的房价让人看不到希望,为了一个未来“安稳的生活”,每做一步选择都在考虑性价比、回报率,至于书,是再也静不下心来读了。

看见粟一柯,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甚是感慨。

但是粟一柯是幸运而勇敢的,他还有时间,还有梦想去追求,而我,早已在琐碎生活中丢掉了初心。

谢谢这部电影,让我回忆起曾经的自己。原来我一直过的不快乐,是因为把自己的心弄丢了,逼迫自己变成一个为“生存”而奔波的工具。而工具,又怎么会快乐呢?

最后,用舅公的话来结束本文吧,谨以此文,记录我开始找回自己的第一天。愿你我,都不再是“只会沉浸在幻想中,而不行动的人。”

 2 ) 在注定无知的青春里摸爬打滚

影片中有两处特别打动我的地方,第一处是舅公拿着出版物和稿费回到饭桌的时候。说不清是因为看到了粟一柯努力成果的欣慰,还是因为看到了小姨一家人被敲打一番后的痛快,又或许两者都有。 于前,是一个不再被迫选择而自主且自觉作为的人,在某种契机之下,出于无聊和不甘的心态被动又主动地尝试了一把。很幸运,这个尝试得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回应。电影里,粟一柯第一次笑是在舅公批改了他的第一份写作手稿之后,我想,当时的他心里一定不自觉地产生了很多美好的设想。于后,是一个自始自终在中国传统教育和中国家长固有育人理念背景下成长的人,面对“高考升学是唯一出路”和“写小说搞文艺的都是不务正业”的偏见,用反其道而行之的结果明确且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否定观点,也可以说是对世俗权威的一大挑战。 电影里,粟一柯有一段独白,大意是说父母一边想要精神控制子女,一边又不希望子女活成自己的模样。这可能是许多家庭父母的真实写照,出于延续生命或者填补缺憾的无意识期盼,以一种自认为百分百正确又可以避免走弯路的方式教导孩子,觉得这是为他们好。这也是影片中“知耻而后勇”的来源,是父母施压在孩子身上的希冀,是无数望子成龙案例的缩影。 我们社会的包容度好像并不高,普遍被接纳的是高考上大学这一贯的做法,可明明孔夫子也说过要因材施教。另外,对于不和别人喝酒聊天、说真话、做事刻板和仪式感满满的舅公,大家都觉得只是个稀奇古怪的人罢了,不说相处融洽,就是连不起争执都很难。可事实是,舅公是活得最通透的人,他有自己沉浸的世界,做事有一套严格遵循的规则,对他人拥有豁达的心态。可是你看,我们的社会却不免排斥这样的“异类”。 电影第二个打动我的地方是粟一柯告诉他母亲决定复读改考文科的时候,那是他为真正拥抱自由而跨出的第一步。原先我也以为粟一柯先前的种种举动是打破禁锢、拥向自由的表现,直到河边聊天时舅公的那一番话。 舅公说粟一柯写的小说对主人公胆小怯懦、一味逃避和只会空想的性格描写得很到位,粟一柯听到这话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反驳,他说他明明写的是一个挣脱束缚、走向自由的人。看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自认为掀起滔天巨浪的青年人,在洞察一切的旁观者看来其实只是漾起了一圈水纹;而那些青年人,既是你,也是我。 借用《前往伊斯特兰的旅程》里的一段话就是:“在你心里,你把自己看得太该死的重要,你是如此该死的重要,使你觉得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对每件事恼火。事情只要不如你的意,你就可以掉头走掉。你大概以为那是表示你有个性,胡扯,你是又软弱又自命不凡。” 对此,欧丽娟老师的解释是:“什么叫作“事情不如你的意就掉头走掉”,那不是表示你很软弱到你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吗?你甚至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吗?所以你就掉头走掉,这是世界上最容易解决的一种方式,可是那不表示你很软弱吗?我们很多人的认识都是在似是而非的情况之上,所以你既软弱,你没有勇气去承担你不喜欢、那不如你意的事情,你觉得收拾残缺很麻烦,你去应付一些你不喜欢的事情很讨厌。可是你这样的事情都不能面对、不能解决的时候,你凭什么说你是勇敢,凭什么说你是有能力的人?结果你偏偏还自以为有个性,那这不是自命不凡是什么呢?明明就是个懦夫,就是一个庸才。” 影片快结尾的时候,粟一柯用赚来的稿费给母亲买了围巾,给舅公换了一副新的老花镜。母亲一边假意斥责乱花钱,一边又忍不住内心的欣慰,把生活中很多中国母亲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可我们知道,纵使母子俩在以某种形式相互折磨,但他们依然是世界上最最深爱彼此的人。此外,舅公于粟一柯而言应该是个亦师亦友的存在。 最后的最后,粟一柯骑着单车疯狂赶去报名高考的时候,像极了他在自由的道路上奋不顾身的样子。舅公最后留给粟一柯的一句话是:“痛苦是创作的土壤”,于此,我们知道,电影是结束也是开始。粟一柯的“痛苦”之旅才刚刚开启,而认知上的觉醒则是他旅程出发前的一个起点。

 3 ) 小众精品

我从未想过文艺作品对自己的影响,我想这部电影是自己人生当中第一个告诉自己,原来那些文艺的故事对于自己的影响会如此之大,会如此之深。那些抖机灵的话语会将自己引向多么遥远的未来,而那些人文的关怀,那些对于事物的感知,那些感性的情绪会令自己有多少新的想法,做出自己人生重大的选择。为此,书籍自己一本一本,不厌其烦,只想知道真理的尽头到底在何方。

 4 ) 《睡沙发的人》:从沙发觉醒的人

今天聊一聊一部可能没什么人看过的电影《睡沙发的人》。

疫情期间去不了电影院,囊中羞涩也买不齐各个平台的vip,在爱奇艺随便选了部免费的电影,没想到却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睡沙发的人》是一部低成本家庭轻喜剧,成本由导演与编剧自掏腰包,甚至男主演刘霖也在知乎吐槽,整个剧组就住在男主戏里的家。电影导演、编剧和演员都属于生面孔,就是这么一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却达到了7.8。

电影的主人公粟一柯,不学无术,高考以最低分落榜,没学历没工作。他有着二十岁青年人的通病,浑浑噩噩,胆小怕事又喜欢胡思乱想。

电影一开始,粟一柯就因为帮朋友撬锁,被妈妈从公安局领回家。

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是粟一柯的舅公,性格古怪固执。楼道有人乱扔垃圾,舅公写了64张“乱扔弃物,为人唾弃”的纸贴满整栋楼,遭至邻居的不满,儿子又在国外,粟一柯的妈妈便将舅公领回了家。

一家三口三代人的故事便悄悄展开了。

舅公依旧是晨练、看报,看到楼道上的垃圾,下一秒就把它们扔到了垃圾桶,也因此遭到邻居投诉。

粟一柯依旧是不务正业,靠摇色子应付着妈妈留下的试卷,单词没看多久烦了,拿出自己的开锁工具,从妈妈房间翻出了自己的手机。

粟一柯的妈妈对肖一不学无术的样子束手无策,只好求助舅公,舅公非但不帮忙,还把矛头指向了妈妈。

舅公的话道出了当下很多家长和孩子沟通的通病,一柯妈妈管得太多,从未问过粟一柯的想法。

一柯妈妈问粟一柯:“你到底有什么想法?”粟一柯刚刚鼓起勇气说了个“我”字,又被妈妈打断了:“你看,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要什么。”

这一场景,像极了很多中国家庭的现状,家长给孩子规划好路线,没有问过孩子的想法,孩子便敷衍了事应付。

直到这时,粟一柯才第一次真正和母亲进行沟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最终,粟一柯妈妈妥协,舅公为粟一柯争取到了一年的时间,学习也好,工作也好,去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舅公收下妈妈改过日期的过期铁观音,虽然口头上说着这孩子救不了了,又以自己的方式点拨着粟一柯。

舅公为粟一柯上的第一课,借着在灯光下看书有些眼花,让粟一柯读,两句话粟一柯就读错了两个字,也没有感情。第二天清晨,粟一柯醒来,床头就便出现了一本泛黄的《棋王》和《现代汉语词典》。

粟一柯读着《棋王》的故事,慢慢融入了文学的世界,从《棋王》道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再到《契诃夫小说选》,《月亮和六便士》。

从书单上也可以看出舅公对粟一柯的用心,文学总是能揭示人的内心和情感,粟一柯读着这些文字,仿佛就在读着自己的内心。

机缘巧合下,粟一柯开始指导隔壁的小朋友写作文,就像舅公点拨他一样,照本宣科,指导小朋友不会的字查字典,写作文要注意细节,当然也收取了一点辅导费。

一次,粟一柯看到舅公写东西,也产生了好奇,“你是要发表吗?”舅公回答了一句:“表达需要。”

在舅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粟一柯也开始尝试自己的写作。

粟一柯在厕所写文写到腿发麻,舅公看见粟一柯写的字,真丑,还有多处错别字,用词不当,语法错误。

末了舅公又说了一句:“你要是认真写,还真没那么有趣。”因为一句有趣,粟一柯有了继续写作的动力,将稿子将在舅公的书里,水壶旁,门缝里,舅公也一字一句地帮他改。

一天,小姨一家到粟一柯家中做客,一边炫耀着自己儿子出国的事,一边对着粟一柯冷嘲热讽。粟一柯被逼着说出了想当作家,却被表弟冷嘲热讽。

舅公一言不发,回到房间拿出了一本杂志,对粟一柯说:“我不小心把你写的小说给投了,没想打杂志社真给发表了。”

饭后,舅公和粟一柯到公园散步,舅公见粟一柯对自己依旧逃避着自己的未来,为粟一柯上了最后一课。

无论在文学写作上,还是在一柯的人生规划上,悄悄引导着粟一柯的兴趣,却始终让粟一柯掌握着自己人生的主动权。

舅公给粟一柯和一柯妈妈上了一课,也给国内的父母上了一课,中国式家长争先恐后,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让孩子没了主见,没了自己对人生的掌控权。

当然,现实中,一个18岁高考落榜的少年很难凭借一个暑假便扭转18年来的教育问题,也很难碰到像舅公这样的人生导师。

电影也一反以往描述家庭矛盾的严肃风格,粟一柯的妈妈虽恨铁不成钢,却也没有逼迫着粟一柯要按着自己的规划走,偶尔说出的“你有过高潮吗?”“又在飞机”也让人捧腹,也会因为生粟一柯和舅公的气,离家出走逛街,不给二人做饭。

借着电影,反观自身,家长可以去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而年轻人在原生家庭论盛行的当下,想想这是不是自己逃避现实的借口。当追求着自己心中的自由与梦想,是否能做到不逃避不退缩。

愿你我,都成为一个不只是“沉浸在幻想中,而不行动的人。”哪怕现实中没有舅公的引导,也希望这部电影能给自己一点启示,这不也是电影的奇妙所在。

 5 ) 失败的理想

用语言塑造的人物性格好扎实,主角急忙将电视盖好,母亲进门:“又在打飞机”发现了不止一次,同时习惯有一定嫌弃因为是自己的孩子,后面的“只是一个意外”说到笑点上了。一棵树教小孩子写作文“我不撬锁很久了”哇联动了“我不做大哥很久了”。

三人会谈时,主角说:“我谈吉他你说我不务正业,我想去登山,你说我浪费时间,我想去学文科你说理科好找工作”我看书你说无用,我玩滑板你说浪费钱....这就是对广大家长所说的话....请多问问孩子的意见多和孩子谈谈心多支持支持孩子,而不是一昧的打压所谓“激将法”。

一棵树对文学无知时毁了舅公的文学名著,舅公在走后把“梦露”变成了“痛苦是创作的土壤”。

剧情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一棵树是理想,舅公是知道文学有意义但无力量一直徘徊在现实与理想之中,不想放弃文学但又不得不接触现实,中途来的一家人是现实一派与舅公为代表的理想派对峙,在理想派与现实派的斗争中,一棵树趋于下风,幸好舅公及时使出现实的支撑“稿费”结束了场面掰回一局。

为了逃避现实而沉浸与理想中的胜利是失败的。

 6 ) 最近的短评总是超字数,看来我的表达需要特别多啊

电影太有意思,好多镜头有电影美学那味了!随笔让我想到豆瓣的书影音评,都是在表达需要。

学渣表示粟一科完全就是真实写照,可惜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舅公这样的贵人。我还记得初二的时候疯狂攒钱买各种文学小说存了一柜子,结果被老师、父母打压后一下子失去了对文学的热爱,不过就像舅公说得,你也有道理但心虚的人才总找借口,现在的我依然会买书只是变成了存书而不是看书,爱阅读的人应该是像舅公那样深夜依旧在阅读。编剧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你应该随时保持阅读的习惯,但是不能借用阅读去逃离现实。”

其实我觉得玛丽莲梦露画像被毁掉更像是一种借喻手法(肯定也是蓄意报复藏本之仇)舅公拆解了以前的粟一科,种下了全新的一棵树。(看着那一箱书我留下了羡慕的眼泪🥲)

“说出来又不愿承认真是没骨气”太像我了,我是个宁愿写短评被淹没也不愿写影评的人,但是我又希望被人点赞,这代表着有人认同我的想法、感受,就像粟一科被舅公夸赞有趣就能乐呵一天,但是又害怕、羞于承认想当作家会被人嘲笑、不理解。

看着现在刚高中毕业的孩子勇于说出自己对未来的规划,那朝气勃勃的样子看了真让人羡慕!特别是我看到有人吐槽二十岁知道什么,但是我现在接触刚二十岁的人大多已经有一个自己想要的目标并为之努力着。

 7 ) 一部轻盈有趣的小品

电影没有热血燃烧的口号,没有青春萌动的爱情,有的是年轻人所面临的困境和逐渐成长的心路历程,展现了生活中的一些小幽默和小趣味,让年轻观众有很强的代入感。青年演员刘霖也因为演活了影片中“持续性混吃等死,间歇性踌躇满志”的佛系青年粟一柯而获得FIRST影展最佳演员提名。而扮演“高冷”舅公的演员则是曾在电影《亲爱的》里饰演法官的老演员袁忠远,此次他一改往日的老干部形象,变成一个清高又有点可爱,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知识分子。这一老一少的搭档几乎承担了影片中大部分的笑点。

导演龙飞表示这是一部喜剧文艺小品,调子比较轻松,并没有试图去讲一些大道理或挖掘很深的社会意义,只是想讲述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经历,每个人也许都会遇到一个能改变你、让你变得更好的人,那个人也许正在你身边,也许已离你远去,但当你回想起来时,总会有一丝温暖和感动。

 8 ) 阅读的启示—《睡沙发的人》

01 引言

这部电影我看了不下五遍,一遍一遍地重复,是因为电影画面有一种几乎就发生在隔壁家的邻近感。里面的人物角色设置,就像你某个教室的同学,或是家里的表哥表弟,又或者是隔壁邻居家的小孩。

因此这部电影毫无距离感,反而有一种极其现实的接地气,看起来就像是你家楼下一推门就会见到的人、一下楼梯就能听到的声音。

02 生活原本的样子

高考落败的栗一柯,跟小混混朋友一起去朋友前任家“偷”东西。被妈妈接出来以后,在家里继续混日子。

栗一柯出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单亲家庭,长相平凡,看起来也不太是有什么天赋异禀的样子。他读书成绩垫底,校长能记到他的“标签”是【考试成绩最低】的同学。

他的妈妈也是世界上普罗大众的那种爱唠叨、刀子嘴型的那种妈妈,对儿子也是粗暴教育,甚至拿钱或者搬出家门这类语言“威吓”儿子。

为了让儿子安心复习,她拔掉网线、收起了电脑。嘴上骂骂咧咧,但背后还是替儿子张罗起了复读的事宜。

03 遇见一个人,改变这一生

后来,舅公出现了。

舅公这个角色设置也是极其令人头痛的,他不随和,行事又较为古板,没有普通老年人身上的那种和蔼,反而多了一份读书人的清洌,从不言笑,讲话也是直得像是万年钢铁男。

但却是这个古板的老头,用文学的力量启迪了小男主栗一柯。

这一对老少配,老头与男孩的角色搭配让整部电影充满了张力,他俩的相处方式也给电影剧情增加了令人不禁莞尔的喜剧元素。

我曾在这部电影里数次读到了令人感动的细节,首先是舅公第一次出现时那不小心打翻的一箱旧书。我第一眼看到了《罪与罚》和《荆棘鸟》,那已经有点被翻脱了皮的书封看起来颇起来有些年代了。为了给舅公腾出房,栗一柯睡上了沙发,此处点题,是为睡沙发的人。

04 阅读的启示

舅公每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栗一柯刚依然是背着妈妈在家看电视,把手机藏在书本里假装看书,做选择题靠在茶杯里掷色子拼概率。背英语单词,永远是第一个英语单词“abandon,abandon”那样机械而又无意识地在那里挣扎。

他们的第一次【打交道】是舅公因眼睛老花,而让栗一柯帮忙阅读。栗一柯只读了两句话,就错了好几个字。

某个睡完懒觉醒来的早上,栗一柯看到了舅公放在他沙发旁的一本《棋王》,考虑到他读书起来错字连篇,舅公随书附了一本新华词典。这里当然是编剧俏皮设下的一个幽默点。

而栗一柯真的开始阅读起来了。

生命也因此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按下了按钮。

05 阅读的意义

他给舅公读《棋王》的时候,两个人坐在窗边,老人穿着棉麻的白衬衣,老花镜用绳子挂在胸前,依然不苟言笑,但那一刻,他在栗一柯心中植下了光明的力量。

后来,《象棋的故事》、《月亮与六便士》、《罗亭》、《包法利夫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等络绎不绝。

栗一柯像被点亮了阿拉丁神灯。他进入了阅读的世界,也开始写随笔,他和舅公两人在家里的各个角落做“文学交流”。他开始在说话中引经据典,他说,如果你跟我一样也跟母亲生活在一起,就会明白《象棋的故事》里面B博士的痛苦。

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也是阅读的意义。

他在文学的意向中,想象自己离家出走,摆脱了妈妈的桎梏,感受了自由的高尚。他不停地写,写作给他创造了一个巨大无垠、广袤无边的世界,那是独属于他的、真正属于他个人的精神空间。

再遇到朋友时,朋友还是那副混世愤慨的样子,但一柯却蹦出一句金句回应说“一个人要是知道自己是傻瓜,就不再是傻瓜。”这话出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欺凌的与被侮辱的》。朋友却说【什么司机、脱衣服什么司机】,哈哈,鸡同鸭讲。

这就是阅读给人带来的改变,它改变你的语言方式,它丰富你的思维方式。你开始会变得有厚度,或者说有深度。

06 阅读点亮生命

后来,小姨全家来了。

这个剧情设置,其实就挺现实的,像极了我们春节过年回家会遇到的情形。小姨借关心栗一柯的近况和未来打算,言辞中毫不掩饰自己儿子即将去英国的【优越感】。心理上发现,一个人越是自卑,越是追求优越感。

舅公终是看不下去了。他若无其事、云淡风轻地给栗一柯拿来一本杂志,还附赠上了稿费。此举,无疑是拯救了餐桌上的栗一柯。

但是不得不说,这在栗一柯生命的洪流中,成为一盏照亮他思维的灯塔。那是有生命启示意义的。那是对他的肯定,那是一种发自灵魂的精神认可。

半夜,无心入睡的栗一柯推开舅公的门,舅公依然在阅读,那短短不到四五秒的一幕画面,在我后来反复重看的过程中,数次感动了我。

后来舅公搬走了,去了老人院。

但是他带给栗一柯的意义却或许是长此一生的。

舅公应该是我最喜欢的电影角色,没有之一。整部电影下来,表演浑然天成,没有玛丽苏,没有主角光环,一切就像日本小津安安二郎电影里的那样,日子平淡如水,却在细水长流中耐人寻味。

如果不是舅公的出现,栗一柯的生命轨迹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得而知。

07 结尾

这让我想起了八九岁时的一个夏天,我在外公家一个有点掉漆的红色木箱子里翻到了舅舅的藏书,那里面整齐地排列了几十本经典名著。当时还是学生的舅舅极其珍爱这些书,从不舍得外借。

但鉴于我当时表现出的对阅读的渴望,或许是碍于妈妈开口,他借了我一本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以及著名的《简爱》。

在那个空气中飘着西瓜甜香的下午,我坐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开始我的【阅读生涯】。

如果没有遇见舅舅给我的那本名著,如果不是阅读那些滚烫的句子,如果不是在后来的生活中保持系统持久的阅读。今天的我,又将是一种怎么的生活态度呢?

 短评

SIFF2017-12 看完的感觉还是挺惊喜的 首先它并不没有这些年小成本电影胡乱堆砌情怀的坏毛病 它也堆砌了些东西 但是 是有趣的 然后没有常见的乡土气 又确实是接地气的 再者里面还有很多轻松有趣的东西 所以看完真的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5分钟前
  • doherty
  • 还行

虽然这是部好电影,但还是想说,从俄罗斯文学和伤痕文学为原点,是不可能成为现代有生存力的作家啊!毕竟,房价在那里摆着!

6分钟前
  • 老羊
  • 推荐

有一股“新概念作文”的小清新气。难得是调子好,不苦,不煽情,编导演看起来都蛮放松的。不该只有六分。鼓励

9分钟前
  • 比多
  • 推荐

又有多少人在二十岁的时候真的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呢?

14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一部对自己、对观众都挺实诚的家庭轻喜剧。虽然格局小、审美电视电影感,但整体气息顺畅可爱、市场化。如果正常上映(而非网播)的话,可以达到不少票房吧。

15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这小男孩莫不是张一山和黄轩的私生子?

18分钟前
  • ChrisKirk
  • 较差

在国内没看到过这种题材的电影

20分钟前
  • Lcy
  • 推荐

还是比较喜欢这样轻松的电影。还是认为有更多普通的方法去表现人物吊儿郎当,而不是用会开锁这种比较特殊的技能。而且如果一个人物的技能并不能帮助叙事的话我觉得没必要加入。 3.5

23分钟前
  • 张小晗
  • 推荐

有好的地方,也有特别短板的地方。很多粗糙和生硬的地方,倒也只适合First。整体还是剧本有小心思,执行差不少

2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挺可爱的,剧本不乏闪光点,执行挺差,包括对演员的调教,都不太到位。

31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新一代都市小品剧,将镜头聚焦真正青春的青春片。影片将书中文字的意象化变为影像展现出来,穿插在真实生活之中让影片增色不少。在当下青春片遍地开花下,这部电影让人眼前一亮。

33分钟前
  • 圈圈全
  • 推荐

國產低成本影片的驚喜之作,細節上花了心思,劇本有幽默感,在同一空間敘述整個故事,其實還蠻見功底的。

34分钟前
  • 庸人不自扰
  • 推荐

日式却又本土!清流!好看!二十岁的男孩懂得文学的意义;六十岁的老人却深知文学有意义但无力量。

39分钟前
  • 乔小囧
  • 推荐

哈哈,有点意思。舅公利用文学的力量启迪了粟一柯。粟一柯这娃属于孺子可教的。曾经对文学无知的他毁了经典名著的绝版,舅公临行前也毁了他的梦露。

44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还不错,值得一看。不过有一大bug,武汉的高考后,即便是十月份,十一月份,也很热,不应该穿长袖。

46分钟前
  • 申由己
  • 推荐

没想到这么喜欢这部小品

47分钟前
  • Colman
  • 力荐

导演能力朴实无华,虽然仍属于学生阶段(甚至90年代电视电影),但剧作上各种幽默巧思,人物性格塑造扎实,有“细节”有生活。隔代人的“代沟”通过文学化解,长辈为年轻人指明道路。只看好编剧的能力。

4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2017first,在西寧看過的很喜歡的一部作品,喜歡裡面逗趣的小設計,人物也寫得好,尤其舅公和一棵樹。小學生寫作文那段真是捧腹。導演映後因為放映出現問題鞠躬道歉,誠意十足。推薦!

53分钟前
  • 想想想躺着
  • 推荐

#影展第三天#看到了这部#睡沙发的人#青春活力还有点小诙谐。主线清晰明了,人物温暖可爱。我觉得给四颗星是可以的,不必以苛刻的主观意识来评价这部电影。对于提问,导演龙飞与编剧黄佳老师回复的很认真,可以感受到导演编剧对人物的用心。开心!💗表白编剧黄佳老师,知性,漂亮,有素养

55分钟前
  • 谢六水
  • 推荐

高考落榜男孩心事,有节奏上的缺陷毛病。如果能更彻底地聚焦在两代人的沟通联动上,可以做得更好。在今年成风的颓丧主题下,我选择相信它的青春与善意。毕竟,读书阅读是不会骗人的。

57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