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里的中国

记录片大陆2013

主演:内详

导演:焦波

播放地址

 剧照

乡村里的中国 剧照 NO.1乡村里的中国 剧照 NO.2乡村里的中国 剧照 NO.3乡村里的中国 剧照 NO.4乡村里的中国 剧照 NO.5乡村里的中国 剧照 NO.6乡村里的中国 剧照 NO.13乡村里的中国 剧照 NO.14乡村里的中国 剧照 NO.15乡村里的中国 剧照 NO.16乡村里的中国 剧照 NO.17乡村里的中国 剧照 NO.18乡村里的中国 剧照 NO.19乡村里的中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1-21 15:17

详细剧情

  该片由著名摄影师和纪录片导演焦波担任总导演,此前他的《俺爹俺娘》和《亲吻春天——俺和俺的地震孤儿》系列曾在中国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尤其是《俺爹俺娘》系列曾感动了无数儿女。  这一次《乡村里的中国》焦波仍然把镜头对准了其老家——山东淄博,不过拍的不再是自己出生的村庄,而是沂蒙山革命老区沂源县杓峪村。影片以一个小村庄为切入点,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环境保护、农民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等诸多社会现实话题,既生动有趣,又深刻感人。  焦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拍摄这部纪录片,他和他的摄制组在杓峪村里呆了整整373天:“村里一共有167户人家,我们去了之后是第168户。”而焦波的摄制组,除了他一个人年龄较大(接近60岁),其它四名主创的平均年龄只有20出头:“所以我们这个片子展现的不仅是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而且是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去展现的,我相信也会受到年轻人喜欢。”  最373天时间里,《乡村里的中国》摄制组和当地村民一起吃、一起住,成了一家人拍摄了近1000个小时的素材,最终剪辑出大约两个小时的精华。  曾多次执导央视春晚的金越认为,《乡村里的中国》直观鲜活地呈现了中国农民不同个体的喜怒哀乐、家庭关系和民俗民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影片结构充满张力,故事复杂,线索清晰,画面朴实,剪辑流畅,同期声音录制完美,“是这个时代有记录意义的、不可多得的中国农村生活标本。”

 长篇影评

 1 ) 近年看过的最好纪录片,没有之一

看完了。去网上搜了一下评论,才知是命题作文。没有提前知道这一点,带着完全没有预设的脑袋去看,多好。

影片中最绝妙的镜头是张兆珍——这个在之前的影片中不时和丈夫杜深忠拌嘴的女人对她儿子说了一句:其实我在心里是很敬佩他的,你爸爸,如果我不和他吵的话,我在家就更没什么地位了。她突如其来的坦率让人觉得真实的生活远比写好的剧本更加有味道。

看片的过程中,哭了好几次。其中一次是杜深忠女儿出嫁,在去的路上,镜头给到杜深忠时,他的眼睛里似乎含着泪水。让我想起我婚礼前的那个晚上,我们一起坐在宾馆的床上聊天,爸爸突然间就哭了,就像一个小孩。原本我对婚礼,结婚之类的事情一点感觉都没有,但当时爸爸的眼泪也让我的情感不能自已。我们俩就这样抱着头,一起哭了。

哭的最厉害的还是影片的最后,磊磊在台上唱父亲,他的爸爸杜洪法不停的用袖子擦眼泪,躲避着人群。第一次觉得这首歌会是这么这么的贴切一对父子。唱到中途,磊磊说了一句:爸爸,谢谢你,你幸苦了。然后带着哭腔继续唱下去。之后,还有一些看似父亲模样的人都在擦拭自己的眼泪。

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人还是要数杜深忠,这个带着文艺气息的中年男子。弹着别人的破二胡,然后跟自己老婆说,其实我最想弹的是琵琶。之后如愿以偿的以六百九十块钱买回了一把琵琶,回到家对老婆说自己是抱得美人归了。他对其他的许多事情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会无奈的说自己对土地没有感情,也会对村里的古树被挖去城市里搞绿化表示愤慨。

对农民出去打工这个现象,杜深忠说百分之八十都是被逼出去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这种无奈是农民的无奈,因为什么都不会干。不仅是卖力气,还是卖性命。后来外出打工意外死亡的村民似乎也是印证了这种说法。

死亡的赔偿是五十五点二万。家里因为这钱的事闹的不可开交。在网上看评论的时候有看到人说,觉得这显示了农民的金钱至上,言语中似乎有些“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感觉。我倒是觉得这点蛮可笑。当今的中国,指责农民金钱至上,搞得好像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有多么“视金钱如粪土”似的。

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这部纪录片的原因。很平实的视角,不刻意拔高,也不刻意渲染苦难。纪录当下的真实,不让它沦为显示自己所谓对中国,对农村认识的工具。毕竟没有谁有什么资格去评述他人的生活,告诉别人你应该怎么过,你可以怎么过。

 2 ) 关于《乡村里的中国》三刷有感

一、关于三刷的缘由。

最近在拍草根主播的纪录片,想弥补一下阅片量,后来看了很多类型化纪录片,专题式纪录片,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纠结在想要不要再回看一些老片,就又翻到了豆瓣,想再品一下,学习一下转场的方法,学习一下音乐的剪辑使用,以及所谓的纪录片故事线的把握。

二、关于选择看《乡村里的中国》。

老家山东潍坊,看到老家方言纪录片格外有感,前段时间在IDF2020看了《潘家湾》,在现场QA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提样本与效仿,将《乡村里的中国》与《潘家湾》对比,由于小编之前在湖北黄冈读书,对两部电影的人情与地貌都很熟悉,所以选择再看乡村,又感叹一笔。其次是接近2021年春节,在寒假的空窗期想选择一题材与角度,拍一下山东家乡,拍一下春节,暂时没想到切入点与选题人物。

三、关于故事线。

三组拍摄对象,通过村主任串联起来,一年多的拍摄周期373天,通过节气串联起时间线,其中三组拍摄人物中经历了婚丧嫁娶,家庭矛盾,村民矛盾各种,相对客观的乡村真实表达,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官民关系等,有很强烈的矛盾冲突与化解过程,因此看点很强。

四、关于影像风格。

镜头冷静真实客观,体现在更多的以固定镜头来拍摄,这一点能够做到确实很难,只有在经过实操才能明白,片中有韵味的镜头不占少数,固定恶、设计感强,具有独特艺术感的真实镜头,这个度被摄影师把握的很好。很赞赏也很值得学习。

五、关于真实。

这是纪录片人绕不过去的坎,无法评价是否有扮演的成分,只能自我地认同这是一种客观真实,至于村民在摄影机面前是否存在表演,度不好把握,有时候简简单单从情怀看一部纪录片是一种享受,没有必要去过度阐释分析,以事件为牵引深入的走进村民家庭,能够冷静的拍摄到生活琐事的素材,当属不易。

很出色的影像表达,很接地气,若是我来选题可能很难选择离家很近的题材,目前没有能力做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与绝对客观的表达。

 3 ) 这才是纪录片

       内部放映看的。观众基本都是干这个的人,拍片子的,知道纪录片拍得是什么,也知道从哪儿能看出片子好不好。
     放映后大家的共识是,1:好片子;2:我们干不出来。
     我们不可能踏踏实实地在一个村子里面待一年,我们考虑的都是怎么能找点来钱的活,以在这个房价四万多、平均工资五千多的城市弥补一下两三千的工资。
      但我们都知道,有些题材,不踏下心扎下去,是决然拍不出来的。由宣传部领着,是决然拍不出来的。不跟你的拍摄对象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干活,是决然拍不出来的。
      这些都做到了,也未必拍得出来。你要在那365天N个T的素材中找出那些让你看得上眼的珠子,用一根不那么容易断的线穿起来。这个当然和你的眼力有关系,但珠子的个头和圆润程度,并不是你能说了算的。
     现在看来,这些由麻绳穿起的大枣核桃做成的链子,挂在村里的男女老幼脖子上,真挺好看。

    纪录片当然是个小众市场,毫无疑问的小众市场。但全国的小众加起来,也足够会运作点映的发行商有盈利的。既然《幼儿园的故事》都能靠家长包场收回钱来,几亿从乡村里出来的青年人也完全可以在《小时代》之外撑得起这部片子——你不能认为人人都是郭敬明。

 4 ) 不得不说,这样的乡村已经很好了。

不知道题目会不会让人反感,不过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农民们可以知足常乐了。而是想说很多的乡村还不如这个位于沂蒙山的小村子。下面说说我觉得好的地方。

有一个热爱文艺追求精神富足的农民杜深忠
影片里给我印象最深感受最多的就是会书法,学乐器的他。在农村,像这个年纪的字会得多,写得好看的就算是有文化的,虽然多少受人羡慕,但如果过于醉心,说不定就会被人嗤笑,毕竟看重的是赚钱多少,精神追求是不务正业。片中有说到他的苹果树收成比不上别人,老婆也常常唠叨。但他的收获,肯定比别人多,过得比别人有激情有滋味。

冲突与调解
电影里有个打架后伤着要求赔偿,到村委会调解的片段。这种事是很不愿看到,到在农村又经常发生的事情,毕竟真的通过法律去解决不是忙于生计的农民们能够耗得起的事,又因为容易冲动图一时之快而拳脚相加。我不知道他们最后谈判得怎样,但能够这样在村委的介入下寻找解决办法是很好的事,我甚至想这不愧是孔孟之乡。因为我看到很多村子,村民之间一旦翻了脸,从此就互相算计,闹得轰轰烈烈,再有就是拉帮结派,最后通常是谁家族人多谁占优势,有时光有钱还不行。

文化庆典
这个村里的节日氛围不算热闹,但是已经有点新农村的味道。我很喜欢这样的农村,它没有很根深蒂固的一些东西,看上去很容易接纳新的东西(片中提到的搞旅游),没有很多的3束缚。最怕的是一些地方每到过节就要打肿脸充胖子。这些花费不使人快乐、很多仪式不符合新时代精神,但是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一直在操控着,没有人敢于打破,。这样的村子团结,有凝聚力,但是实际上却是像困在茧里的虫子,他们的思想通常只围绕着先辈的历史、别人的是非恩怨和一点外头的不知真假的奇闻怪事转。有些不知道自己被风俗人情绑架,有些知道也只能麻醉自己。这个围墙,让人有不出去,也不让外头的人进来,结局或许随着新一代人的离开而淡化,也许还会不停地继续下去,未来的事,说不准。

对比起那些有着恶劣的习俗,思想封闭落后的乡村(不一定非得是山区)我觉得这样虽然经济不好的村子还是有希望的,可以有所改观的(不要贪腐的前提下)。

 5 ) 《乡村里的中国》影评

    从乡村中看到的中国,有民俗,有生活;有梦想,有追求;有争吵,有大和;有物质,有精神。
1.咬春。
2.驻村干部进村时,又是打鼓又是吹喇叭,还有人捧着被子。我还以为有谁嫁老婆呢。
3.建造文化广场伐树,村民和村支书起了纷争,自然少不了责骂,甚至动手动脚,可同样也少不了和事佬。
4.张自军于贵州打工发生意外,办丧事,下葬。一边是张自军儿子看着棺材说:那是俺爸爸的家吗?这门口怎么这么小?满是心酸。另一边却是家里为了抚恤金闹了起来。这种事处处都是。我身边亦是如此。
5.农民外出打工挣辛苦钱。杜深忠说的形象又有理:拿人肉换猪肉。
6.杜深忠老婆说[人没钱,你再好也白搭。现在只要有钱就行了。人家有钱的王八坐上席,你无钱的君子下流胚]
7.基层干部张自恩被查账,年薪一千九,赚了一肚子酒。一把辛酸泪。
8.杜深忠如愿以偿买了琵琶,和夫人一唱一和孟姜女,美如画。
9.杜海萍出嫁,她妈妈从被子里拿出两万块钱经她爸爸之手。当时一下子泪目啊。还有磊磊唱《父亲》又泪目。
    对这种严密贴近生活的纪录片没有丝毫抵抗力。还看过另一部农村纪录片《好死不如赖活着》。这部纪录片视角更为独特,关注的是艾滋病村的一户家庭。另外推荐一部农村计划生育纪录片《妈妈的村庄》。
    地地道道的农民,地地道道的生活。

 6 ) 导演焦波:373天,23个大奖,《乡村里的中国》是如何诞生的?

2012年元月2日,我去时任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的张宏森家辞行。张局长说:“我支持你去拍个片子吧。找一个村庄,住上一年,拍一部真正属于中国农民的纪录电影。但有一个条件,必须在村里住上一年,一天都不能离开”。

当时我毫不犹豫就接了,现在回想起来可真是无知者无畏。

但我想既然选择了去干上一个事情,就要全力以赴地干,一定要坚持下去。

我有农民身上的那股倔强劲儿。

既然决定干,那就得先组建团队。由于经费等诸多问题,找专业导演、专业摄影师几乎是不可能的。

最终我组建了一个平均年龄21岁的摄制团队,年龄最小的摄影师北川才15岁,唯一的女孩子陈青20岁。

这是一个零经验的团队。我们只能靠两个字:坚持。我跟队员们说,冯小刚三个月拍一个电影,我们六个人373天(那年闰六月)拍一个电影行不行?我说他一个人的脑袋,我们六个人的脑袋可以不可以?

373天拍这一部电影,把它分解开的话四天拍好一分钟就行,一年下来就能够凑够一个半小时,不难吧?

团队组好后,还要选择拍摄地点,我在家乡淄博附近找了一圈,有的村太过安静,有的村太过城镇化,更多的村不乡不城。最后,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叫杓峪地村子,这里的人眼睛都很干净。

开拍之前,我们在杓峪村里碰上两个大学生,一个是杜滨才,还有一个叫杜海龙。

我们先去了杜海龙家。

他爸爸杜深忠正就着从门框外射进来的光影在地上写毛笔字。他说:“老师,这个透进门框的光影在我的眼中就是一张非常好的宣纸。”

我一听,便被震住了。

他又说:“我在上面尽情地挥毫泼墨的时候,什么困难、什么挫折、什么无奈,包括我老婆无尽的唠叨,全都荡然无存,我完全沉浸在这个光影的享受当中。”

听到这里,我简直傻眼了:这不是农民,这是个艺术家啊!谁能想到一个老农民的口中能说出这么浪漫的一番话啊!

杜深忠是一个立体的,用一句话无法概括的人。

他读了大量的书,还喜欢书法和写作。40年来他一直想在文学上、创作上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结果遭遇的全是退稿。他说焦老师,虽然我现在60了,但我20岁时的梦想仍然没有放弃。

此外他也喜欢音乐。起初他想学二胡,结果二胡还没拉好,又说要买琵琶的时候,我眼前一亮,故事终于来了!弹琵琶这是很高层次的一种追求,他并不是像别人那样,我每年收多少果子,我有点吃的就行了。

他不甘于那样的生活。

有一次我和杜深忠一起下地。他说:“焦老师,你把机器关掉,不要录像,也不要录音,我给你说一说心里话。这个说对土地有感情,那个说对土地有感情,我对土地一点感情也没有,就是无奈,没办法。”

我心里一震,对他说:“我知道你说的是实话,你怎么不让我录呢?”

他说:“这是主旋律吗?”我说:“怎么不是主旋律?说真话就是最好的主旋律。我就是当年从那片土地上出来的,也可以说是逃离出来的。你说的正是像我这样的人想说,但是没说出来的话。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你不是不喜欢土地,而是太喜欢土地了,是爱之深,恨之切”。

他对土地的感情非常复杂,有一种很深的痛感。

除此之外,杜深忠还常常表现出独特的智慧:人家把村里几百年的大树运到城里面搞绿化,搞形象工程,他总结为“这是剜大腿上的肉贴到脸上”。獾吃了他家里的玉米,他老婆说赶快把獾灭掉算了,他说不行,“獾是国家三类保护动物”。

他教育儿子一定要好好学习,“你不要认为我一辈子一事无成,失败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还说明问题。”

真的太震撼了!这不是我们能导出来的东西。

我们的拍摄持续了一年,我也在这个村里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年农民,和孩子们过了一年农家生活。当然,也可以说是在这块土地上打了一年滚儿。

片子出来后,我们拿到了公映许可证,在我家乡淄博和济南进行了小规模的放映,收获了不少好评,后来也陆续拿了一些国内外的奖项。

这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欣慰的。不同于普通的乡村题材影片中浓烈的乡愁,我想表达的乡愁是淡淡的温和的。所以尽管乡村的问题很多,我还是要求拍摄、剪辑的时候,不能太沉重。

原来我觉得我已经很了解农村和农民了,但在拍摄这部影片时,当我真正走进农村,跟他们一块吃住,一块生活的时候,我发现我对乡村和农民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所以我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影院去欣赏这部电影,能够真正地认识乡村,理解乡村。

文/焦波

2017年11月24日

 短评

最黑色幽默的一段是 大姐说獾把玉米啃坏了 把獾药死得了,大哥说你别看獾 还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呢,大姐说獾到成保护动物了 谁保护农民。。

3分钟前
  • 鱼进锅
  • 力荐

老杜 这样的人 在农村算典型吗? !我倒是真的觉得 那个村支书有意思,蛮真实的,也比较典型。老杜 情感表达的非常多,导演可以通过他的表达来直接为影片立意,比一般只记录对话,记录事实的纪录片,取巧太多了!

8分钟前
  • 小蓝
  • 推荐

虽然有点摆拍,虽然在体制内,但这部作品的精髓在于老杜那句:“说实话,我对这片土地没有丝毫留恋。”农民,中国自古最庞大的群体却是一种被逼无奈的存在。

11分钟前
  • 铁旦
  • 推荐

有钱的王八坐上席,无钱的君子下流坯

15分钟前
  • 三和后浪える酱
  • 力荐

穷,或许是最大的原罪吧。以及,环境决定意识。

18分钟前
  • 局外人psy
  • 推荐

央九,应该是我们山东的,不看字幕我都能听懂!太真实了,良心之作!希望有更多人看到!

22分钟前
  • 飞翔的大馒头
  • 力荐

不是新闻联播里的中国,也不是罗胖跨年演讲吹牛逼讲的农民,但是是我最熟悉的那帮人,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25分钟前
  • 尾生
  • 力荐

建议用这种片子代替《厉害了!我的国》这种片来做思政教育

28分钟前
  • 司马良木
  • 力荐

必须承认这部纪录片制作非常认真和诚意,摄制组花了373天时间跟拍,对1000多小时的录像,耐心剪出94分钟的四季农村面貌,几组主线人物有血有泪有幽默,还让我们了解到:农民并非像传言中的热爱土地,邻居间的矛盾说闹就闹,一组又一组鲜活的镜头呈现给观众去自行感受,农村杂记。

33分钟前
  • 榜上有名猫
  • 推荐

这土地不养人呀

36分钟前
  • bird
  • 力荐

喜歡杜家,杜深忠很傲氣又清醒,愛碎碎念的妻子其實比誰都還明白人,看他們吵著架也不覺得日子過不下去,女兒出嫁的情景非常催淚。新年的時候,蹩腳的琵琶,煽情的流行歌,沈默的年輕人跳舞,鄉村顏色紅火,生活很俗辣,很可愛。

41分钟前
  • 方生方死
  • 力荐

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柴米油盐,马勺锅沿……土掉渣的真实!耐住寂寞对记录片的考验也许只有作者才能体会,成片后的幸福感也同样!

42分钟前
  • 看电影逃避现实
  • 推荐

我对乡村有一种奇怪的结,来源于我经历过的和我旁观过的。它是一面缩影,乡村兴则国家兴。眼下,它的滞后与蹒跚,与飞速发展的城市日益撕裂。当城里人在畅想田园牧歌式的乡村时,真正的乡村还在上演揾生活的鸡零狗碎。磊磊应该是最深有感触的。他从学校回来,“回到家就烦”。那是认清现实后的无奈。

44分钟前
  • 斯嘉丽
  • 力荐

焦波和柴静一样,对待中国的社会问敏感题都是只刺破不深入,点到即止,这样不用被广电禁,也不会被某些人盯上,机智

45分钟前
  • 辛波卡
  • 推荐

纪录片的剪辑强化了冲突和看点,其实反应农村普通的日常生活更好些,斗嘴、打仗、单亲毕竟是少数。

50分钟前
  • 灼灼春园
  • 推荐

就喜欢看杜深忠和他老婆斗嘴,这样的农村秩序现在依然存在。

53分钟前
  • 胖胖
  • 推荐

这部纪录片目睹了真实的中国,家庭的斗争,村里的争斗,难以平息的人心。一个村里的年轻人死了。出去打工,摔死了。去的时候是一个活生活的人,回来的只是一口小小的骨灰盒。乡村浓烈的亲情们哭泣、拥挤在简陋的灵棚里,哪里知晓孤魂在外面曾领教过一个冰冷的世界。

55分钟前
  • 党阿飞
  • 力荐

中国十四亿人口,80%以上是农民,但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却从未使他们处在社会的优势地位,甚至处在最底层难有改变的途径与阶梯。如果不是近乎愚昧的乐观和饿不着肚子的满足,这日子还怎么过?这也正是村里能人的悲哀所在,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血的教训啊!感谢焦波,感谢把镜头对准父老乡亲,真实记录

56分钟前
  • 一捧寒心
  • 力荐

很喜欢这部纪录片,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可以从片子了看到很多我久已远去的家乡记忆,同样是北方小村庄,一群淳朴的乡民,有各种的生活和各种矛盾。人物的选取也颇具代表性,很值得玩味。重要的一点是创作者用节气这一农业社会里的时间线串起了全片,可谓用了心思。相信不少农村走出的观众有共鸣,很不错

1小时前
  • 方枪枪
  • 推荐

看看琵琶哥,农村里也有很多能人。相对于人物,我更喜欢农村里的风俗。

1小时前
  • 端午的咸鸭蛋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