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债

大陆剧中国大陆1994

主演:赵有亮,严晓频,董蓉蓉,金鑫,吴冕,李艳波,吴竞,王华英,罗振华,屠茹英,杨承云,池华琼,李家耀,李颖,海甲,华明伟,王政钧,李国梁,虞鹏飞,严蝶,谭增卫,李道君,沈伟,沈光炜,刘昌伟,范晓波,刀亚,陈文蓉,吴媚媚,张晓明,高龙妹,沈敏华,李季,王永明,岩香宰,白伟民,舒金声,金慧珠,林燕玉,闽惠琴,许晓林

导演:黄蜀芹

 剧照

孽债 剧照 NO.1孽债 剧照 NO.2孽债 剧照 NO.3孽债 剧照 NO.4孽债 剧照 NO.5孽债 剧照 NO.6孽债 剧照 NO.13孽债 剧照 NO.14孽债 剧照 NO.15孽债 剧照 NO.16孽债 剧照 NO.17孽债 剧照 NO.18孽债 剧照 NO.19孽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19

详细剧情

文革大潮袭来,不仅使无数人蒙受不白之冤,也摧毁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和未来。万千热血青年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前赴后继奔赴祖国边疆。他们在那里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对未来与前途倍感迷惑。十年一梦,大返城的汹涌狂潮将这群已不再年轻的青年人带回家乡,在这片他们曾经耕耘过的热土上,不仅曾留下汗水和泪水,还有他们生命的延续。   岁月荏苒,光阴似箭。当年的那些老知青们各自有了稳定的工作和美满的家庭,他们渐渐忘却远在他乡的记忆和儿女。而在云南边疆,一群知情的孩子知晓了自己的身世,他们结伴乘火车来到上海,只为找到生养了自己,却又将他们抛弃的父母……

 长篇影评

 1 ) 五个家庭 五个人生 五种结局

五个家庭!

第一 普通家庭 最通透的一家 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近乎理想的状态)从老爷子的态度 到神仙级的姑姑(外貌和处理事情光明磊落)

第二 商人家庭 开始以为商人真看得开 后来这家太乱了!夫妻各自公开玩!名义姐弟 乱伦 还贩毒 仙人跳 编剧肯定和被这种暴发户欺负过…(草根精英 草莽英雄)

第三 官员家庭 老爸是国企老总 八面玲珑 全部以利益得失来算计! 敢舍弃也敢拉下脸 这种人一定会高官厚禄!

第四 底层家庭 电影放映员 最善良的一家人 可惜贫贱夫妻百事哀!

第五 文人家庭 应该是编剧自己yy的角色!想尽齐人之福!全局最善解人意 忠贞不渝最漂亮的三个女人都围绕他转! 几乎是最完美的家庭和结局!

【最强王者】 文人家庭的妻子! 智商情商双高!事业上利用追求者 并且还没付出任何代价!情感上通过接纳女儿来牢牢拴住丈夫的心 让敞亮的卢阿姨 都望而却步!

如果继续写着家人 女的可能在企业改制之后有能力和思路改革公司私有化(她本来就是销售负责人)男的掌握媒体资源珠联璧合(男的用过媒体资源帮理发店 见识过能力和手段)top2 !

官员家庭常务副市长没问题 但稳定性 不如文人家庭 因为太机关算尽 总有漏算 特别是官场一个站队不小心 就人大政协了!

 2 ) 《孽债》小说与电视剧的差异

最近同时重温了《孽债》的电视剧和小说,有一些电视剧中未交代或差异比较大的地方罗列如下:

——电视剧中晓峰的姑姑卢玉琪(李颖饰)在医院中陪夜时告知若尘自己的失败婚姻,并提出要收养美霞。而小说中她与沈若尘(赵有亮饰)并无交集,她的戏份来自于沈若尘的妹妹洁尘(电视剧中被删除)。电视剧中卢玉琪似乎对沈若尘有一些暧昧之情(比如在五家聚首时凝望沈若尘,与沈若尘单独谈话并给了家里的电话号码等),并提出与编辑部搞联谊,这些在小说中都没有提及。

——电视剧中晓峰去拜访雅妮,并找到了雅妮的亲笔信,最后和卢正琪一起返回云南和依荷团聚。而小说中则是妈妈依荷在接到晓峰的信后赶到上海,在做家务时发现了信,之后和卢玉琪一起拜访了雅妮,提出自己可以成全雅妮和卢正琪。卢正琪在出狱后表示要和依荷在一起,最终全家留在了上海,没有回西双版纳。电视剧中沈若尘为发廊写文章、录音取证等情节小说中是没有的。

——电视剧中盛天华与马玉敏(池华琼饰)最终因贩毒和打劫被抓,而小说中未提及打劫,天华被抓只是因为贩毒,马玉敏则没有被抓。

——电视剧中盛加伟婚姻中出轨,摔碎俞乐吟(屠茹英饰)的盆子,小说中没有描写,但写了俞乐吟是被盛佳伟强奸后才被迫结婚的。

——小说中俞乐吟在回上海后是先与屠英德认识,并互有好感,但由于屠家太穷才选择与马超俊结婚。这为后来的出轨做了铺垫。

——电视剧中俞乐吟在警察来家后试图通知天华逃跑,而小说中则是马玉敏先找到天华躲了起来,而俞乐吟则听从了屠英德的话,帮派出所用送钱的名义引出了天华。

——电视剧中美霞出走后去找思凡,然后两人一起扒火车又跳火车。小说中没有这一情节,美霞在雨夜出走后本想去找晓峰,因为她有点记得晓峰家怎么走,迷路后被沈若尘和洁尘找到并送医院。

——电视剧中梁曼城(金鑫饰)还没来得及和思凡谈回云南的事,之后思凡当着凌杉杉(吴冕饰)的面在雨夜出走,最后跳车致残。小说中则是梁曼城先和思凡有了交流,传达了让思凡回去的意思,并答应陪思凡再玩几天,某天梁曼城有事出门,思凡一个人去逛商场,回家的路上被摩托车撞了造成残疾。

——小说中交代了凌杉杉也是回沪知青,娘家也非常拥挤没有她的去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梁曼城在跟她摊牌时她没有第一时间回娘家。

——电视剧中梅云清(严晓频饰)请李爽吃饭后喝醉,被带到旅馆,清醒后回了家,李爽离婚后约梅云清见面,试图表达在一起的意愿,被梅拒绝。小说中则是梅云清在喝醉后与李爽发生了一夜情,李爽因为维维怀孕而没有离婚,梅在电话中拒绝了李爽。

——电视剧中沈若尘最后陪美霞一起上了火车,小说中则是美霞自己走了。

——小说中交代了杨绍荃(吴竞饰)的老公在去日本后出轨,为杨之后的出轨做了铺垫。

——电视剧中屈显亮去杨绍荃家打她,被永辉制止,之后永辉去找屈单挑又被打,最后吴观潮(王华英饰)出面威胁了屈显亮。小说中没有这些情节,屈显亮和杨绍荃在电话吵架后就分手了。

——电视剧中卢家阿伯给吴观潮单位写了投诉信,而小说中这封信是永辉写的,在永辉回云南之前他又写了封信表扬了吴,让吴恢复了任命。

暂时想到这些,以后再补充。总体来说,电视剧的几处改编可能是为了造成更好的看点,但小说则显得更为自然。

 3 ) 谁能告诉我

上海电视台新闻娱乐频道开始重放《孽债》,而且是沪语原版的……听说这部电视剧还有普通话版本,但我小时候看的也是沪语版,而后又零零散散看了两次,每次都是不同的感觉。

我已经忘了第一看这部电影时我多大,只记得当时我心情无比沉重,仿佛就感觉日后我的遭遇便就是电视中孩子们的苦痛经历,不禁失声痛哭,不是哭影片中有家无回的娃娃,而是害怕我将跟他们一样虽然有爸妈却没有家.再次看这部电影时已是高中,家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对家的感情已十分冷淡,于是跟片中的人物更多感受的是一种共鸣,一种自己无力独立却必须独立的委屈;而且随着回沪的临近,对上海这个城市也开始感到恐惧,那是个充满歧视与冷漠的城市。三次看这部电影便是现在,我已渐渐摆脱寄人篱下的感觉,无论是上海的亲戚还是那个所谓的家,我都可以选择不想,不问,我已两年没有回到那个家里,我没有钥匙,也没有入家门的许可。

今天播放的《孽债》是第一到三集,其中几个场面让我印象深刻:安永辉的父亲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则是,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是我儿子?安永辉当时无语,流着眼泪低下头,喃喃自语道,我没有证据,我没有证据……思凡的父亲见到他的第一句话是,你为什么要来上海?而美霞见到亲生父亲的场面也是异常平淡……

父子相认的场面,这些孩子恐怕日日夜夜已经想了很多很多次了,幻想着亲生父亲见到自己的喜悦,幻想着如何流泪,幻想着种种不同的画面,但毫无疑问,这些幻想肯定是美妙的、符合常理的……这也是他们不远万里从西双版纳只身来到上海寻找父母的原因,他们想见到的也许未必是大城市、大房子,可能仅仅是亲生父母的拥抱。可让这些孩子日夜期盼的感人场面在现实中却并没有发生,没有拥抱、没有喜悦,有的只是父母陌生的眼光甚至是厌恶和害怕的表情……他们不知道他们这样的行为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多大的阴影。孩子哪里错了?为什么他们被亲生父母抛弃、厌恶……为了父母躲藏、不敢光明正大的活着?成为父母眼中的累赘。父母的错要孩子来偿还,而且还剥夺他们的父爱母爱,既然生了他们为什么不去负责。

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种感觉,当你期盼、憧憬了很久的事情即将来临的时候,你会突然感到害怕,会想逃避,甚至盼望出现一些意外来阻止它的发生。其实,想象中的场景在现实中永远不会出现,计划也永远比变化快,确定的事情也有50%的可能会出现意外。所以朋友,你也没必要为某些事情太上心,顺其自然是最好的。

当你为这次活动(如约会)而将其他事情重新安排,当你正在为自己统筹时间的能力而沾沾自喜,当你为这次活动精心策划到每一个细节,当你正在幻想活动发生的精彩过程、或者幻想因活动前后时间紧凑而让自己看上去行色匆匆从而给人一种很忙碌的假相(成功人士都很忙的样子整天,而且一天跑几个地方办几件不同的事情确实让人有成就感)……时,这一切的一切,也许因为一个食言或者放鸽子而终止。

好像我“一厢情愿而最后别人根本就没搭理你”的事情做的很多,一次去甘肃前,有个姑娘让我帮她带点礼物,我特意买了两个和田玉回上海准备送她,但后来回来干脆那人就不再见我了……当热情遭遇白眼,热脸贴冷屁股的滋味确实比较不好受。

不过我已经习惯了,已经习惯这种情况的屡次发生,我并不感到意外,坦然面对,以至于每次发生这种事情时我都感到很正常。很多话,对方说说也就是说说,你要当真就是你傻逼了,你干脆就当他/她在玩笑……但我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总是有人食言对我,说的好好的,到时间就变卦了,而且之前都不通知……真的,临时变卦的理由太简单了,“我有事来不了了不好意思下次吧……”下你妈个逼,下次吃屎去吧!

其实说白了,就是人家没拿你当回事,根本就不重视你,你还当宝贝似的惦记着当初人家的答应……这年头,无论你跟别人,还是别人跟你,除了下保证书,其他空口的承诺都是放屁。其实我也是个喜欢食言的欠揍的主,唉,骂人就等于骂自己……反正,很多事永远不能当真,很多事甚至也没必要去憧憬和幻想,那样没劲,没劲极了……除了一样,当你能感到他/她重视你,当你真的感受到这的时候,你也千万得重视对方,不然,你就下次吃屎去吧。尊重万岁啊。

对了,《孽债》集中了当时上海最好的一批中年演员,现在里面很多人都已经成了中国电影电视泰斗级演员,如赵有亮、严晓频、吴冕、金鑫等(严晓频在《北京人在纽约》中饰演郭燕);小演员也非常诡异,五个孩子里,最黑的小姑娘是上海人,而片中唯一一个由两个上海知青生下的安永辉却是哈尼族……


曾经深爱过 曾经无奈过
曾经流着泪舍不得
曾经拥有过 曾经失去过
曾经艰难的选择
多少甜蜜和苦涩
变成多少悲欢离合
曾经失眠过 曾经兴奋过
曾经为了你魂不守舍
曾经年轻过 曾经冲动过
曾经为了你喝醉过
魂断梦牵的岁月
留在回忆里永不褪色
谁能告诉我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谁能 谁能告诉我 什么是什么
什么是什么 什么

 4 ) 爸爸一个家 妈妈一个家

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妈,上海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想是多余的。

西双版纳的孩子唱这首歌的时候内心是多么心酸啊!当孩子满怀希望的想要和父母团聚时换来的却是冷漠,那是何等的伤心。虽然是那个时代造成的,但是作为孩子的父母怎么忍心弃孩子于不顾,这对孩子内心造成多大的伤害。生儿不养,生而不教,不配为人父母。

 5 ) 童年记忆

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却没有我的家。
太熟悉的旋律。
重新看发现几个细节:
1. 卢家姑姑把美霞送到她爸爸那儿时,并没有依照卢家阿伯的嘱咐那样问自己弟弟的事儿。
2. 梁思凡去找爸爸的时候,放的电影是人证,背景乐是草帽歌。
3. 几个人的性格在第一集就展现的很明显。
4. 吴爸爸看到儿子时候是从淡定到激动,但立马就用冷冰冰的话语掩饰了自己内心的波动,那句你有什么证据,好伤人,小演员的眼睛从找到父亲的亮晶晶到潸然泪下,也是让人心酸
接着看

 6 ) 30年后重温《孽债》有感

我自己的情况和剧中的孩子有些类似,父母是上海支援内地职工,在一个落后的三四线城市扎根,94年的时候我到上海读大学,平时住校,周末寄住在奶奶家。记得这个片当时是每周五下午在上海台连播两集,我们学校周五下午没课,返回奶奶家后正好可以看。如今的我已经奔五,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到了剧中父母的年龄,所以重温时会产生更多的感触,简单记录一些心得如下,供喜欢此片以及那段历史的同学们参考。

——看本片一定要看沪语版,这样才叫原汁原味。当然片中的一些上海话由于要配合台词,因此会偏向于“文读”,和真实的老百姓口语还是有一定区别。相对来说,配角的台词少且简单,因此倒会有一种上海话比主角更“正宗”的感觉,比如小黑皮、沈若尘嫂子、晓峰叔叔、梅云清姐妹、凌杉杉和俞乐吟的工厂姐妹等等。而上海的老一辈因为历史原因,往往是上海话中夹杂着南腔北调,老演员们应该都是本色演出,感觉也非常真实,比如梅云清父亲、沈若尘父亲、盛天华外婆、浦东阿婆等等。

——本片记得在上海万人空巷的时候是95年,所以拍摄大约在94年左右。当时的上海高速发展还刚刚起步,许多建筑刚刚建成。比如多次出现的徐家汇地铁站以及地下商场(吴观潮带永辉第一次吃饭、帮永辉买零食的地方),孤零零的东方明珠(旁边的建筑都还没造)。同时,上海原本的一些地标建筑也是频繁的取景地,比如外滩、新客站、徐家汇教堂、衡山电影院、旧式里弄等等。所以本片不光只是一部电视剧,也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

——本片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几位小主角都是货真价实的云南人(只有董蓉蓉是上海,但她的扮相以及口音已经做到非常“云南”)。我当年刚来上海时就接触过许多外地同学,他们确实就是这些孩子的样子。这里要表扬一下晓峰,虽然他是里面戏份最少的,但说话举止却是最本色的一个,其他几位男生相对来说还略“演”一些。

——当时的上海,外地知青的小孩回沪并不算多。记得当时看过一个新闻,是公交公司帮几位知青子女落实了卖票员的工作。我住的奶奶家,楼里也没有听说过有其他回沪的子女。而上海话则是大家日常交流的首要语言,出去买东西,走亲访友,人们开口第一句通常都是上海话。许多外来人员,也会学着说上海话,以便能够融入大环境(比如片中的理发师雅妮)。如果说普通话,体验并不会很好,排外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记得第一集几个孩子在公交车上看到南京路时兴奋地大叫,旁边的上海乘客私下里说“上海就是被这些人搞坏的”,这种场景都是真实存在且很普遍的。

——妻子在上海家庭中有着绝对的决策地位。沈若尘、梁曼城、吴观潮,这几个大男人都是单位里的顶梁柱,在家里为了能不能让孩子来住都得听老婆的。相较来说,梁曼城的角色现在来看并不讨喜,当凌杉杉提出让他和思凡谈一谈的时候,他犹犹豫豫没有反应,结果导致思凡出走。而当思凡住院后,他又不肯去单位提医药费报销的事情,最后还是凌杉杉果断卖了红木家具维持家用。凌杉杉可以说是所有家长中对孩子最无私的一个,梅云清与之相比则显得弱了很多。

——上海户口在当时绝对是非常难搞的。可能孩子对这个的体会还不深,但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现实中,最后的去留情况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作为在外地扎根回不来的支内人员,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孩子可以返回自己曾经所在的大城市,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是绝对不会放过的。我小时候所在的地方,能够全家回沪的凤毛麟角,一般要大人的工作可以得到落实才行。有一些人回不去上海,就想办法往上海周边靠,以后再想办法。还有一些人就去了广州深圳,赚了大钱。留下的人考虑得比较多的还是有劳保,怕辞职下海后老了生活没有保障。而时至今日,国家对这些支内人员,也并没有一个说法,而这代人也已经走得差不多了。

 7 ) 【关灯拆电影】美丽的西双版纳拦不住小蝌蚪去找妈妈

关灯拆电影,只读经典。

前一阵特别火的《人民的名义》爆点来自于三个字“尺度大”

乍一看,确实很大,但是大不大这件事,还是要通过比较,才能确定。

小公举用亲身阅历告诉涉世未深的90后们,在1994年的海派电视剧《孽债》面前,《人民的名义》就算小的。

小公举已经算是一个尺度比较大的上海姑娘,但是23年前阿拉上海拍出来的《孽债》,真的颠覆了小公举见过的所有尺寸。

真的,当年这个电视剧是怎么通过审查的?

《孽债》呢其实主要就是讲了五个小孩从西双版纳到上海找当年插队落户的亲生爸爸妈妈的故事。

片尾还有一首堪比《小苹果》的全民主题曲,“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孽债》大概就是靠着这首清纯的主题曲,和主旋律少儿电视剧的设定,当年在老干部们的面前顺利过关的。

但是,小公举成年后再次重温,不得不感叹当年自己的幼齿可爱呆萌无辜。

只有当发育成年之后,经历了人间沧桑,你才会发现《孽债》当中隐藏着很多很多蜜汁尴尬的成人桥段

透过屏幕,小公举想对编剧叔叔报以心领神会的点头,原来大家都是老司机界的同志啊。

不过说到文艺作品里毫不讳言的重口味、光天化日的私生活,一向低调、独善其身的上海人在这方面却从来大胆得很。

前有《孽债》,后有《蜗居》,小说界有《繁花》,就连动画片界也有《七个赤裸上身的男子和一个美艳少妇的恩怨》(学名《葫芦兄弟》)。

那么,《孽债》里到底有多少三观炸裂的桥段呢?

寻亲小孩之一安永辉

安永辉的亲生爸爸妈妈,从西双版纳回城后就离了婚,爸爸是个职场上的老狐狸,套路比深V还要深,亲生儿子的到来能推就推。

妈妈再婚后成了留守女士,孤独寂寞美少妇,她对千里迢迢来寻亲的儿子漠不关心,只顾着和猥琐摄影师偷情作乐。

这一幕幕床上的撩拨明目张胆,甚至有一次还让儿子撞见了,你说刺激不刺激。

寻亲小孩之二盛天华的家庭就更厉害了。

他亲生妈妈再婚嫁了个戴金链子的大款,大款不但没有责怪妻子隐瞒了儿子的事,还大方收留。

因为他很义正言辞地跟老婆说,他喜欢玩女人,作为交换条件就是不要阻止他带各种妖艳贱货回家。

那个妈妈虽然默许但还是恶狠狠地说了一句话。

“上海生性病比例最高的就是个体户”。

小公举掩面,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当时小公举就被90年代前辈们的婚姻观雷得外焦里嫩。

后来,儿子盛天华还和大款的女儿偷尝禁果,儿时的小公举就从这个电视剧里牢牢记住了一个细节,原来麝香是可以用来避孕的好涨姿势。

再后来,妈妈又和男同事出轨偷情。好了,说不下去了,这真的是小公举曾经看得津津有味的那部少儿电视剧吗?

寻亲小孩之三思凡。

思凡是小公举当年最喜欢的小鲜肉,清新温和,男神标配。他的亲生爸爸在上海有一个小家庭,他们一家三口和思凡挤在一间几平方米的上海石库门里。

这家人还算正常、正经,吴冕演的妻子极其到位,有上海女人的小作,也有上海女人的善良义气。

但是,高能的情节还是扑面而来了。

大家挤在一起睡,人家夫妻要过夫妻生活的呀,思凡眼看着身边的一对男女蠕动呻吟,这对男神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多么大的冲击。

就算成年后的小公举也看得尴尬症都犯了。

但是说实话,这就是当年上海真实的住房条件和平常老百姓的生活真相。

小公举一边尴尬,一边有点感动。

寻亲小孩之四,唯一的女孩美霞

她的到来,让亲生爸爸和现在的妻子之间掀起了巨浪,夫妻矛盾一触即发。

老公凭空冒出来一个这么大的女儿,你去问问,上海哪个女人受得了?

严晓频与吴冕有着不同的气质,严晓频特别适合演端庄内敛的都市女性,外表看似大器,内心盘算着小九九。

这个时候,严晓频演的妻子身边有一个备胎侠鲜格格出现了,嘘寒问暖,轻声暗示。

然后爸爸也有了个能帮他疏解心结的女性朋友。

夫妻双双玩起暧昧,虽然比其他家庭的乌七八糟要克制得多,但文化人的骚气也是很销魂的。

寻亲小孩之五卢晓峰投奔到了一个最温暖的家庭。

可惜的是,他爸爸因为和发廊妹偷情同居,被诬陷强奸坐牢了。

那段寂寞中年男子和发廊妹之间的骚动慰藉,拍得也是香艳撩人得不得了。

怎么样,是不是迫不及待要去网上搜《孽债》,当成AV来看了。

其实呢,上海人讲性,讲私生活,污归污,骚归骚,但和北方荤段子的直白粗暴相比,还是那么得晦涩,充满了忧桑的文艺腔。

比如说《孽债》里,李颖演的失婚少妇对美霞爸爸吐露心声,自己的前夫在那件事情上像禽兽一样,搞得她几次怀孕都流产了,现在无法生育。

WHAT?当时小公举就猥琐地脑补了一部两小时的SM大片。

但是回过神来,再看眼前这个少妇,神情黯然,她说这些,是为了讲出想收养美霞的诚恳意愿。

性,只不过是人性的依据。

上海人的荤段子是有点沉重的。

所以,其实刚才那五个家庭里发生的所有脸红心跳的龌龊事,都只是被孽债往事揭开的婚姻感情里的疮疤。

五个孩子,五段孽债,为那几个知青父母在上海的生活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他们本来就不安稳、七撬八裂的婚姻,此时被翻了个底朝天——

阴暗、难堪的私生活像爆炸一样,迅速蔓延,直到肉体被扒光,心脏被烧痛,大人和孩子才得到了真正的安宁。

23年前小公举看的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童话故事。

23年后才看清婚姻的真相。

其实,除了露骨的私生活,《孽债》故事本身用敏感的知青历史作背景,用小人物的故事揭国家的伤疤,也是胆子够大,头皮够硬。

《人民的名义》和它比起来,可算完败。

然而,《孽债》是海派影视剧创作的高潮,让人回味无穷。

《孽债》里的五个小演员,当年都红到发紫,是小公举小时候的偶像。

小公举好想问问他们,特别想问问男神思凡,不知道你婚否,离婚否?

能发生的所有关系都要和你发生。

而刚刚在《十六岁花季》里演完清纯少女的池华琼,摇身成了《孽债》里的发浪不良少女,这么豁得出。

那时候她肯定有一颗超级想红的心,嗯,我懂你。

另外,吴冕、吴竞、李颖、严晓频等一群海派中年熟女,在《孽债》里风骚含情,不知道比现在假胸假脸的网红勾人多少倍。

上海还是属于有故事的女人的。

最后,小公举就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的生活是像《欢乐颂》里的小清新,还是更像《孽债》里的重口味?

别用回避的眼神,请大胆承认,人间正道是重口味。

闷声不响的上海人其实早就看穿了一切。

END

 8 ) 谁的孽,谁的债

《孽债》播出时我还在上学,一群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的遭遇,吸引了我的目光。

因为熟知知青的生活,所以最初的关注点是美丽的西双版纳。那里风景如画,生活在那片天空的孩子自信快乐。

但是当镜头转向上海,眼前的房屋窄小局促,总有悲伤的画面出现在眼前。

寻找爸爸妈妈的孩子们,要面对陌生的城市,窄小的房间,冷漠的亲人。他们是血溶于水的亲人,却要面对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自己却不知道是哪个家的困境。

印象最深的是那群孩子的困惑。他们满怀热情满怀希望寻找爸爸妈妈,面对的却是冷漠,他们是一个包袱。

是谁让这些孩子成了多余的人?他们是西双版纳的外人,是上海的外人,哪里才是他们的家?

谁的孽,谁的债?受伤的是这些孩子。

 短评

爸爸一个家 妈妈一个家 上海那么大 有没有我的家

8分钟前
  • 陳小欣
  • 力荐

主题歌

9分钟前
  • 推荐

这里有我儿时对上海的第一印象。

11分钟前
  • zen:)
  • 推荐

黄蜀芹导演继《围城》之后,又一部写进大众文化史的极具影响力的电视剧。《孽债》当年的风行,在于它准确击中了知青返城带来的家庭情感原罪、经济初兴带来的社会的个体化与公众工具理性的盛行,以及中心与边缘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与隔阂等改革开放史语境下的众多时代痛点。正基于此,其一方面在极具公共话题效应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成为研究改革开放时期社会文化史的重要史料。今天再看该剧,能够清晰看到黄不管是出自女性视角的惯性,还是政治安全的考虑,将关注焦点放在日常家庭生活,而非对于特定时代的反思上的拍摄导向。而这样的生活化导向,却意外地为经济腾飞之前的上海,保留了众多市井街巷和普通市民生活风貌的一手实景影像资料,难能可贵。

12分钟前
  • 江海一蓑翁
  • 推荐

#真·暴露年龄系列#因为王华英连到这剧。说上海话的电视剧,这个最棒了。当年魔都还出产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现在……:(。

16分钟前
  • 林雁飞
  • 推荐

http://movie.douban.com/pics/nst.gif

18分钟前
  • 向晚
  • 还行

美丽的西双版纳

22分钟前
  • 小白冬瓜嘿嘿
  • 还行

记得当年这个片子一放,基本上全上海的已婚女性(与插队的男的结婚的)都会问丈夫有么有孽债.....呵呵,就跟《神阿,再多点时间》放完后日本掀起艾滋病检验潮一样.....

25分钟前
  • 老鱼聊发少女心
  • 推荐

“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这绝对是十岁前印象最深的电视剧之一

28分钟前
  • 潋 | Béatrice
  • 推荐

小时候追看得津津有味,现在想来应该是根本未曾看懂。听爸妈说,无数的知青当年为了逃离农村回到城市,离婚,扔下孩子,甚至不择手段,就那么毫不犹豫地走了,至于放弃个把小芳那是家常便饭。孽债是个人造下的,更是这个国家的

33分钟前
  • 我来我征服
  • 推荐

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 想看沪语版

36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推荐

20年前上海人都在看这剧还讨论。几个男的在云南拆烂污,他们的老婆都挺上路的,但每个人都有回家的权利,不要责怪父母,请责怪国家。最后几个孩子都回了云南,是为了不给现实中想来上海的知青子女留下落户先例吧。拿录音杆的太不专业了至少穿帮三次。除了新客站,只认出了龙华塔,其他地方都变了样。

38分钟前
  • 奶奶的熊
  • 推荐

应该让5毛们去边疆插队落户。

41分钟前
  • 80年代
  • 推荐

机缘巧合下看了这部爸妈年代的神剧,惊讶于这部老剧的包罗万象和每个角色的学历职位和家庭环境谈吐言行无缝链接的精准刻画,真的无愧经典二字。看完以后觉得在时代和命运的裹挟中,爱情友情甚至亲情都可以是不堪一击的,但每个人都还是会勇敢地move on,因为this is life.

46分钟前
  • 小叶子
  • 力荐

“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令人难忘的歌词

47分钟前
  • sosovipp
  • 还行

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知青的私生子……

4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美丽的西双版纳 留不住我的爸爸~

49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伤痕题材,冲突矛盾和挣扎,非常辛酸啊

53分钟前
  • 乱乱
  • 力荐

居然是黄蜀芹老师导演的……主题曲立刻脑子里有了,以及,这片的尺度和社会性,现在想来真是惊人啊

56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再次申明,我国的电视剧产业,真的倒退的太过分了。

60分钟前
  • 梦里的花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