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

记录片大陆2013

主演:内详

导演:程工

播放地址

 剧照

进藏 剧照 NO.1进藏 剧照 NO.2进藏 剧照 NO.3进藏 剧照 NO.4进藏 剧照 NO.5进藏 剧照 NO.6进藏 剧照 NO.13进藏 剧照 NO.14进藏 剧照 NO.15进藏 剧照 NO.16进藏 剧照 NO.17进藏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3-09-17 18:33

详细剧情

  人们为什么向往西藏?那里有什么?那里的人们过着怎样生活?  2013年8月,10个人,8台MINI,5条线,7万公里,从川藏线、青藏线、新藏线、滇藏线、喜马拉雅线,我们进藏去。酝酿几代人的西藏情结,超过半年的制作周期,五组人马历时1个月的现场拍摄,《城市微旅行》原班制作团队用最真诚的态度呈现最纯粹、最简单、你可能从未见过的西藏。  看得见银河的壮丽星空、将肉身奉献给鹰鹫的天葬仪式、整整7天用细沙修筑又在一瞬毁掉的密宗坛城制作……抛开那些熟知的西藏符号,我们记录更真实的自然、民俗和宗教,探寻这片神秘的土地中人们所未知的生活方式;同时,我们也关注扎根在这里的人:乡道边禁语30年的闭关僧人,孤独宁静的藏王墓守墓僧人,大山里生产欧洲奢侈品牌定制牦牛绒围巾的美藏混血,用最至诚的方式一路磕长头到拉萨的朝圣者……  大美的风光,奇异的民俗,简单的生活,虔诚的信仰……或是其他,为什么《进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长篇影评

 1 ) 不过是西藏

       怎么说这部片呢 对于一个没有去过西藏的小毛孩女伪文青来说 只是内心穷有满腔热情 知道这部片是在‘一个’上 由于对西藏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所以特地去豆瓣看看吐槽 虽然看完吐槽后的确有了一些梗 但是还是按耐不住就去搜了
       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戴着耳机看的片子 果不其然一开始就是浩瀚的星空 广阔的蓝色 满地的绿色 和世界著名的青藏铁路还有满脸沧桑的藏族人民和虔诚的朝圣者 八辆mini同时向着四条不同路线进藏 期间经历了无数的风吹雨打然后终于抵达珠穆朗玛峰 虽然有时候觉得广告什么插入会有点突兀 但是更多时候看到的是信仰和虔诚 摄影师拍到的他们的眼里全都是对佛的完全信任和对来生的期望 而四组车队的主角也是在旅途中慢慢地向朝圣超脱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应该是蓝色车里的爷爷奶奶和孙子吧 好几次都想落泪 具体的不剧透了大家看就知道
      写了很多乱七八糟的 但是我还是蛮推荐大家看这部片的 还有一部也是 《西藏一年》也是一部纪录片 还出了有书 可能更多反应西藏这边的风土人情吧 蛮不错的 比土豆这个要接地气写好我觉得

 2 ) 《进藏》—— 一部被骂惨了,确有诚意的广告大片

2014年,1月1日,我在豆瓣上百无聊赖的看口碑榜,发现排名第10的这部片子,首先,一部广告片能这么高分的雄踞榜单,肯定有一定理由,不过这个理由估计有点耐人寻味了。

为什么看,原因太多了,有基于我认为西藏是年轻时候一定要去的地方(原因是因为怕年纪大了身体素质跟不上高原反应),也是我希望放在旅行中能好好体会的一段旅程,或者也想看看到底mini这个洋品牌到底在与藏传佛教完全不搭的情况下,如何融入。当然,我并没有完全抱着看笑话的想法。

说了半天废话,下面开始正文。


第一,就纪录片or广告片而言

做为一部纪录片来讲,我认为这是开创了新的营销模式,估计后面关于类似的纪录片的赞助商会增加很多,对于市场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好事,要知道中国的记录素材,民间传承比起日本,美国丝毫不逊色,但就是在纪录片的质量上干不过人家。为什么?有人的原因,但更多,我相信是钱的原因。谁愿意花几年时间,几千万,拍一部不会再电影院上映的片子,就投资而言,投资回报率也太低了,广大的投资商们肯定不愿意做傻子。

做为一部广告片来讲,这样大手笔,86分钟的投入,果然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品牌会干的事,不走寻常路,就连汽车公关手段里面已经用到烂掉渣的路演,试驾,都能玩朵花出来,牛掰!最主要的是,此广告,木有明星摆拍的各种夸张与你无关的造型,也木有在荒山野岭都干净的可照镜子的车身,更木有每过10分钟插播不颠,不陡,不费油的广告s语,所以当之无愧有诚意这一说。

以上为我个人看法,以下为剧情泄漏

第二,就片子本身而言

10个人,8台MINI,5条线,7万公里,从川藏线、青藏线、新藏线、滇藏线、喜马拉雅线

对于中国人、世界人民来说,西藏是一个被旅行者讲烂了的地方,就像是渴求艳遇者们的丽江,每个人总觉得没有去过西藏,就枉来世上了。对于一部纪录片,要来讲西藏,如何在众多的驴友文章里面脱颖而出,是一件相当难得事情。

人物塑造:就人物而言,是两条叙事线路,一条是去的5条线路的人,一条是被访问的藏民们,
我很欣慰,mini的广告片里面终于木有了老外,唯一一个还是藏族混血,出境时间不超过5分钟。


去访队伍:
导演的爸妈and儿子齐上阵,老头(程德美)老太太(杨玉华)带孙子(程尧),一家三口,从最难走的新藏线出发,沿途追忆自己年轻时代,带弟弟,带儿子,带孙子走过的轨迹,用记忆来丈量这条最难走,最险峻的进藏线路。老头的故事确实挺多的,从知青时代,从几次带亲人进藏,从弟弟在藏区的烈士陵园沉睡,从路上小孩子的各种反应都让人产生一种,不愧是亲爹、亲妈、亲儿子,绝对是本次纪录片的主角。


其他路人甲乙丙丁,一个带眼镜的光头,一个染成苏打绿粉红色头发的个性女青年,以及氧气生活编辑2位、心理治疗师……叫不出名字了,如果说本次纪录片的主题是叫做,去中心化,我想是成功的,只有小小的人物名称,没有来历,也没有介绍,这些出访者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接受了这次的任务,都是一个谜团,不过我想观众们不太care这个问题。

受访队伍:

藏王墓守护僧人:敬美,守护藏王墓40年。原因,是为了为众生祈求来生的完美,脱离六道轮回的苦难。
经济时代的发展,当大多数的和尚都开始追逐经济效益的时候,敬美显得相当不合时宜。最终只能证明,精神信仰高于物质信仰,至少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是这样的。

阿日扎乡刻经人:布托,78岁,雕刻玛尼石一辈子,每天步行4个小时来返于玛尼石经城。原因是对来世的祈愿。我更愿意称之布托为艺术家,如果他是在法国,如果他是在美国,他就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家,从雕刻的工艺来讲,比起更多的所谓科班出身不知道要纯属多少,这样的技艺或许在中国,总一天会消失不见,不得不说也是一种悲哀。

洛须镇闭关僧人:俄日则旺和托勒,为了去世时可以看到崖壁上的佛祖,在布满诗经的石窟里30年没有出过门,避免与外界接触,并发誓禁言,除了诵经。
禁语,对于现代人来说绝对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如果一个小时不说几句话人估计就回产生一种焦躁的心态,更别说30年,我不知道他们兄弟两个是否一件磨练出了一种心灵沟通的方式,还是说放弃语言,才能更看得清楚这个世界本来的模样。

天葬台守护者:仁增,18年前,因为没钱给妻子办葬礼成了他人生的遗憾。看守天葬台,是为了自己和妻子都有一个好的来生。
这个部分,终于向我们讲清楚了为啥会有天葬这种富有传奇色彩的葬礼仪式,因为天葬,最能满足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需求。高原上没有树木,无法为逝者置办棺木。而草原又是藏民们饲养牛羊和赖以生存的地方,他们不忍破坏一方草地。在《佛本生经》里,释迦牟尼舍身饲虎的故事,给了他们启示。于是,把身体奉献给鹰鸠也就成了他们在世间最后的施舍。

德格印经院清洁工:宗布,没有家,住在印经院旁边废弃的公共厕所里,一人负责印经院里外所有的打扫工作。33年专注的工作是他表示对佛虔诚的方式。不出意外,清洁工的愿望也是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来生。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整部片子以后,能让你有深刻印象的,就是剧组人员给清洁工带好草帽后的一个大特写,就是这个腼腆、不懂表达的平凡人,往往更能打动那些追求太多,被贪婪所控制的人们,回过头去看看,什么才是我们所向往的人生。

朝圣者:牛麦旦珠,从德格到拉萨,1460公里,拍摄时已经出来3个多月,估计还有5个多月。一路磕长头,三步一等身,用躯体丈量着土地,这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有挚诚的礼佛方式。 同样也是为了家人们、自己祈福,有一个好的来生。
记得前不久,也看了一个叫《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纪录片,讲到西藏的朝圣徒,是一个几十岁的大妈,自己的小儿子一路驾车跟随自己妈妈的步伐,一部一个脚印的前往西藏,当中喝酥油茶已经成为他们朝圣途中唯一的享受。其实没有去体验过真正的朝圣,很难想象那些人的意志力来自于哪里。

制香师:坚持用最传统的方法制作藏香,坚持在各种危险的地方采药,坚持不把大自然的馈赠全部采挖,是因为他坚定得说相信报应,一定会有报应。
深深的为这个说这并不标准普通话,但很诚恳的制香师所感动,诚恳是打动人的唯一理由,我相信他的坚持并不只在这个纪录片里面。

众喇嘛制作坛城:坛城是佛住的地方,制作坛城的大师笑着说,真正的智者是可以在里面看见佛的。我想智者不在人间,看不透,也无从看透。唯一觉得奇怪的地方是认真辛苦制作的坛城,在完成之时便摧毁了?本片没有解释,我自己理解为,这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必经过程。


在贫瘠的世界一角,大自然能够主宰一切,唯独坚定不移的信仰,是能够给人类战胜天灾人祸的唯一力量,离开藏区,离开这样的自热环境,对于城市的人们来说,信仰或许从不曾存在过。


最后,很多觉得开mini的是土豪,,骂这部片子植入得非常突兀的人有很多,只是希望在骂的同时,问问自己一句,你能拍得出来吗?还是说你愿意花同样多的钱去投资一部纪录片?希望更多这样的广告片,能够带领我们去更多值得人类探索的地方。

 3 ) 进藏即归真

你我都不是佛,喜怒哀乐,贪得无厌,吃喝嫖赌,执迷不悟。

佛法是佛用的,佛法不适用你我的生活。

但是简单地印佛经,是简单地为来生能幸福,简单地不做恶,是简单地敬畏必然而来的因果报应,简单地忍受整年磕长头般苦难,是简单地认定能让亲人少些苦难。

这样简单下去,再简单下去,脑子没弯儿了,手脚有劲儿了,心静如水了,眼光澄澈了。

再简单下去,再这样下去,你即是我,我即是天地,你我都是佛了,又都不是佛了。万物皆慈悲了。

 4 ) 何时进藏

    首先,我觉得这个广告创意是很赞的,非常有诚意的。很多人吐槽说MINI居然能进藏,但是,往往是坐在家里吐槽的人是无法想象他人的行动力所能及的地方。特别是最后八辆车汇集驶向珠穆朗玛峰,荒凉的土地,弯弯曲曲的公路,整齐排列依次行驶的MINI,很好地体现了这个品牌的价值。这样的创意,同时还需要足够的行动力和执行力,我觉得是诚意十足的。虽然我还是不会想要买MINI COOPER。。
    
-----------------------------------------------------------------------------------------
    我没有去过西藏,虽然总是会有人兴致勃勃的说我一定要去西藏,我始终没有这种想法。川西倒是去过两次。一次是去甘孜州的亚丁稻城。跟旅行团,坐大客车。每天都要坐到很晚,一遍一遍的绕山路,等到看见远远的山谷有灯光,便知道快到目的地了。连续坐了两三天的车,到了稻城以后,也仅仅是花了一天的时间游玩,骑着马进山,虽然风景是怎样的,我已经忘记了,但是也觉得做这么久的车是值得的。
    后来跟学校老师去过一次壤塘,因为是有项目,呆的要久一些。壤塘的海拔应该不是特别高,因为山上有大片的松树,当然也有草原。
    其实藏民跟我们也都一样,一样的喜怒哀乐,一样的兴趣爱好。只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那里呆着,真正有与世隔绝的感觉。一条街道,卖少量商品的店铺,也只有很少的行人。不看电视,不玩游戏,大家聚在一起只是聊聊天。生活就这样很自然地被简化了。
    加之空气清晰,走出城便是一望无垠的草原,远方的山脉,天空变化的云,都看得真真切切。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很纯粹。
    这样的地方,我觉得只要每天醒来有事可做,有食物吃,便觉得幸福,不需要再去找其他刺激来让你觉得幸福了。
     这样的地方,大自然的威严随时能感受到,也让你相信这里或许真的有神明居住。人的心也变得虔诚起来。当你真正能感受到人世的变化无常,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时,很自然得会希望在宗教上寻求安全感,寻求安慰。
    就像里面那位制香师,采草药的地方那么危险,是什么给予他勇气,让他坚持下来?是因为他相信因为自己在做善事,所以会得到佛主的庇佑。所以他坚定得说相信报应,一定会有报应。
    认真辛苦制作的坛城,为什么完成之时便摧毁?坛城是佛住的地方,制作坛城的大师笑着说,真正的智者是可以在里面看见佛的。我猜他是没有见过了。佛真的在坛城里吗?佛是存在人的心中的。制作坛城是一个修炼的过程,用虔诚、专注、智慧去修行,去开悟,以期望在完成之时佛会出现。
    
    里面那个带着孙子进藏的爷爷奶奶,而且从北京一路开到新疆,再走新藏线,我真是太佩服太喜欢了。真的很牛,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生命的广度。真的太爷们了!

    为什么我不想去西藏。因为我隐隐约约有些明白西藏的那种生活,但是又觉得真正离我太远了。或者说我没有勇气,去接受生命给我的这样一个命题。但是,我仍然把西藏放在心里,也许有一天,在死之前,我通透了,我看明白了,我可以放下了一切,我来到西藏,与天地为伴,就这样,很幸福。

 5 ) 说说我是怎么看的

知道这部片子首先是通过和菜头的一篇文章,当时看完文章并没有很在意,后来一天晚上发现<一个>里面的翻页广告也是这部纪录片的推广——《进藏》
片子的名字已经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是一部记录进入西藏沿途所见的电影。片子里5组人开着不同款的Mini分别从新藏线,青藏线,川藏线,滇藏线一路向西。导演程工,《舌尖上的中国》的程工,摄影曹郁,《可可西里》的曹郁。
本片以大量的高速交叉剪接,人物面部的微距拍摄,绝美的星空延时摄影以及结尾处的直升机航给观影者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确实达到了国产片全新的高度。后期剪辑也是惜时如金,40T的素材最终浓缩到90分钟,除了人物的独白,单个镜头几乎不会停留超过5秒。无论是煽情,启示,教诲还是精神引导都是点到为止而又隽永有余味。
片中有独守藏王墓40年的僧人,78岁高龄仍日月不辍的把经文刻进石头的老人,闭关30年除了念经不说一句话的兄弟俩,德格印经院虔诚的扫地僧,还有一路磕长头去往拉萨的信徒。一路磕头的藏民们三步一拜,无论地面是铺满尖石还是充满泥泞都丝毫没有犹豫地扑下去,渴了就喝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水,他们说这样已经走了3一个月,接下来估计还有走6个月。看完这些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让他们能有这样的力量和坚持,不过他们口中自有答案——为了修一个好的来世。然后我又想,这是因为他们觉得今生不够好吗,这样充满热情和信心的一生还缺少些什么呢?
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拥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以后才有追求精神的基础,但对于这群藏民来说,似乎只需要后者就足够支撑起这一生。生活在城市的我们物欲熏心,急功近利,见钱眼开,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我们也说不清楚,得到了这一个还会想要下一个,只有平衡点,却没有终点。片中讲了一段关于天葬的故事,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秃鹫把人带走了,至于去了哪,佛不知道,而逝者清清楚楚。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答案,但是却不符合我们的公式。
片中还向大家抛出了这样一个疑问,说为什么进藏一路上艰难困苦,山穷水恶,路途险阻却还有那么多没去过西藏和去过西藏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要进藏。
和菜头在文章里说你在五环路内、珠江边、东方明珠塔下找不到的东西,也绝对不会出现在珠穆朗玛。这话说的急了,也差不了太多。西藏不是灵丹妙药,西藏也仅仅是一碗鸡汤而已,我们的这份执着并不能净化我们心灵,洗涤我们的身体,正如同片尾的总结的一样,“你我都不是佛,喜怒哀乐,贪得无厌,吃喝嫖赌,执迷不悟。佛法是佛用的,佛法不适用你我的生活。”但也唯有这份执着我们才能知道我们自己到底有多自由,是否真的有那么多阻挡,那么多牵绊,那么多放不下。大概这才是旅行的意义。
最后说两句植入广告的问题。植入广告碍你们什么事儿了?非揪着这个不放?有几个摆明了打广告的片子还能拍出这样的水平?我并觉得片子中的广告拉低了整体的气质,而是一味拿这个说事儿的人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智商

 6 ) 藏地观信仰

    神秘而圣洁的西藏一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朝圣地,宗教信仰给西藏戴上的光环仿佛可以洗涤浑浊而疲惫的心灵,来到西藏的人都想在这片土地,让自己的内心获得一丝安宁的解脱。城市人来到藏区,藏民像镜子一样返照了他们,这就是纪录片《进藏》。
               
    《进藏》虽然核心是以微电影模式进行商业操作的一部纪录片,却是用虔诚拍成的,处处可见导演的用心,以及对藏地信仰的极致刻画,没有信仰也是很难感知到信仰的。到底如何保有本心、单纯而简单地活着,这部片子告诉我们了一个答案。

    王小波有言:“痛苦让人无师自通地信仰了上帝。”或许大部分人对信仰的理解都是来自苦难。人生来不需要信仰,由于遭受了很多苦难,用科学无法解释,用普通的意念无法释怀,因此,为了让继续下去的生活有个依托,人就有了信仰,也开始依赖信仰。
                   
    然而《进藏》颠覆了人们对信仰的原有想象。影片里的臧民大部分从出生就一辈子生活在那里,简单地生存,怀着信仰,无贪无欲。所以他们的信仰是血液里留存的,祖祖辈辈继承下来的,仿佛无关他们自身的苦难,他们更多的是听闻祖辈对苦难的述说。

    简单的生活造就单纯的信仰,我常常想,若是藏区人民拥有了高度发展的经济,那么这种信仰是否会变质?毕竟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随着环境而变。

    2012年年末我去过一次香格里拉,在那里我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虔诚的藏民也会随着城市人的涌入,逐渐接收一些新的思想,商业的、社会的、世故的思想,他们也会开始为了多赚一点钱而撒点小谎,或是如新闻里曝光的那样,和旅行社结合进行一些合作赚钱的项目,有一些藏民渐渐在背离他们的信仰。
    那么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到底带来了什么?我倒是宁愿那些藏民依旧简单生活,与俗世隔绝不被打扰。但是人性的欲念根深蒂固,即使是从小诵经礼佛的人,若是有一天被欲望贪蚀,也终将万劫不复。于是,这又成为一个人性和宗教的命题。  
              
    始终记得,在香格里拉时唯一去的一个寺庙,很小、很民间,座落在古镇闹中取静的山上,半山腰卖着5角或是1元一把的焚香和草,庙里没有繁复的装饰,清静朴素,在里面可以用任意的钱供奉莲花灯。朝圣的臧民络绎不绝,寺庙却依旧安宁。总有一些穿现代服饰的游客在焚香,显得格格不入,就像在这片清静中,我相机对准当地老妇人时她眼里的震惊一样,超现实。
                      
    只愿在佛祖的庇佑下,一片净土得以回归。宗教能接受人性考验,藏地恢复恒久安宁。这样,《进藏》的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P.S.纪录片《进藏》在线收看: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Q3MTEzNjQ4.html
                                                           

 7 ) 信仰,不用活在当下

       基督教,或是佛教,总是那些信仰他们的人感动我们,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坚持信仰,那种他们口中无比美好的信仰。
      看了《进藏》纪律片,“信仰决定了人们的行为方式”。
有人对西藏是记忆与体验,一次次向往,从13,44到66岁,只为了接受最苦难的环境成为更好的今生。更多的藏民是身在其中,只对于求得更好的来生。
      这就是信仰的区别,是求更好的今生,还是来生。
      对于信教者,自己的生死都不重要;只为了崖壁上的佛像,坚持禁语;只做好事,只维持最低的生活需求,;甚至“用最慢的方式走向心中的圣地,德格到拉萨1460公里,大约八月,一路磕长头,三步一等身,用躯体丈量着土地,藏传信仰者最为至诚的礼佛方式”。他们有笑容,为了自己和家人在阴间2少一些苦难,所有人好的来世,“因为想好可以承受所有人的苦难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就不会觉得路有多远,有多苦,有多累,有多饿”天哪,这不就是所有神的大爱吗。释迦摩尼告诫我们“要去领悟受苦的道理,因为苦难无处不在。生老病死,都是苦难。生命的道路上每日都充斥着不幸与苦难,苦难也存在于违反我们意识的许多事物之中,存在于我们没有满足的欲望之中。”这些真的无所谓真假,无所谓信不信,事实就是这样,有这么一群人,做着如此伟大而骇人的事。
      “报应是一定会有的,不是有可能有有可能没有,是一定会有的”
现实告诉我们真的不用追求当下吗,如果每一生都在为下次准备,那什么时候真正的活过呢。我听到,看到的都是“凭什么凭什么凭什么,凭什么追求,凭什么只有自己,凭什么喊苦,凭什么享受”
      那些有心的僧人制作的坛座或是壁画是我做不到的,那种神圣的心情让他们手下的一切更伟大。然后一点一点亲手破坏,击碎。
      刻六字真经,制藏香,打扫寺庙,一生做那么一件事就很好了,这也是理想也是追求,对他们而言理由更充分,更有动力,更虔诚,更坚持。夜深了,返璞归真后西藏只剩朝圣者的虔诚叩拜。
      无论是为了更好的今生或是来世,终点总是珠穆朗玛蜂,“神居住的地方,万字符,世界的中心”。

      “你我都不是佛,喜怒哀乐,贪得无厌,吃喝嫖赌,执迷不悟。佛法是佛用的,佛法不适用你我的生活。但是简单的印佛经,是为了简单的来生能幸福;简单的不作恶,是简单的敬畏必然而来因果报应;简单地忍受整年磕长头般苦难,是简单的认定能让亲人少些苦难。这样简单下去,再简单下去脑子没弯儿了,手脚有劲儿了,山顶慢慢低于脚面了,未来就在眼前了,你我竟然像山云湖水和星空一样,一直在老去,一直在变化,一直没问题,再简单下去,在这样下去,你我都是佛了”
——《进藏》

 8 ) 进藏:致敬信仰

 今天看了土豆网和MINI中国联合拍摄的纪录片《进藏》。不愿去探究影片背后的品牌诉求和商业运作,单看影片里那些质朴的笑容、简单的愿景、挚诚的执着。感动惨了,为那些可爱的人……
  
  84分钟的片子里,我记住了他们。
  
  藏王墓守护僧人:敬美,守护藏王墓40年。藏族习俗中,每月30天中有5个不同的吉祥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他都要为佛和众生诵经、祈求。他说,这个佛经对他是很重要的,为众生祈求来生的完美,脱离六道轮回的苦难,这些比他自己的生命都重要。
  
  阿日扎乡刻经人:布托,78岁,雕刻玛尼石一辈子,每天步行4个小时来返于玛尼石经城。江东,玛尼石经城的守护者,与布托相伴石经城几十年。(刻着六字真言的石头,叫做玛尼石。六字真言,藏语or om mani padme hum,是简化版的生死轮回,是今生来世一切祈愿的浓缩。)
  
  洛须镇闭关僧人:俄日则旺和托勒,为了去世时可以看到崖壁上的佛祖,在布满诗经的石窟里30年没有出过门,避免与外界接触,并发誓禁言,除了诵经。
  
  天葬台守护者:仁增,18年前,因为没钱给妻子办葬礼成了他人生的遗憾。看守天葬台,是为了自己和妻子都有一个好的来生。他说:“除了希望有个好的来生外,没有任何可求的……否则来生去地域是很可怕的事。会让人痛苦不堪,会千万次死,痛不欲生,会被千刀万剐。”
  (天葬,最能满足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需求。高原上没有树木,无法为逝者置办棺木。而草原又是藏民们饲养牛羊和赖以生存的地方,他们不忍破坏一方草地。在《佛本生经》里,释迦牟尼舍身饲虎的故事,给了他们启示。于是,把身体奉献给鹰鸠也就成了他们在世间最后的施舍。)
  
  德格印经院清洁工:宗布,没有家,住在印经院旁边废弃的公共厕所里,一人负责印经院里外所有的打扫工作。33年专注的工作是他表示对佛虔诚的方式。他认为,无论活着还是死去,自己的工作都非常有意义,因为活着的时候把印经院打扫干净,就会有好的来生。他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地做好事,从来不做佛不高兴的事。
  
  朝圣者:牛麦旦珠,从德格到拉萨,1460公里,拍摄时已经出来3个多月,估计还有5个多月。一路磕长头,三步一等身,用躯体丈量着土地,这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有挚诚的礼佛方式。
  
  无论是守墓、刻经、闭关、扫地、朝圣,他们都在用一种最简单又最艰难地方式,信仰着信仰,救赎着今生,祈盼着来世。不是一个,而是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说出了希望用今生换来世的想法,并用了一辈子来兑现。
  
  他们的执着让人心生敬畏,却也无法认同。为什么要为了未可知的来生,让今世的自己遭受如此多的苦难和考验?哪来的毅力和信念,让他们甘愿被所谓的信仰而绑架终生?
  
  于是,反复地去看影片,试着去理解他们。
  
  对于苦难的笃信者,必定是已身处苦难之中的人。对于他们的不认同也许并非完全是文化的差异,而是人生体验的本就不同。自问,虽不至于在安逸中堕落,但也没有经历过生死的考验,没有经历过生存意义上的物质贫瘠和绝望。但是,一辈子都依仗着大自然活着的他们,生存需求的底线完全取决于高原和草地的眷顾程度。时刻面临着死亡危机,不是看轻了生死,而是惧怕了宿命的安排。佛的存在,无形中成了他们慰藉人生的唯一出路。用信仰忘却恐惧,用信念消磨思考,于是,当恐惧成了希望,一切都简单了。
  
  影片中,有句话说的很好:“走过了高山大川,就知道了天高地厚“。也许,有一天,出走西藏,亲眼见过那些永远也翻不完的山脉和河流,永远也看不尽的草原和风沙,自己才有资格说上两句感受。
  
  而现在,谨向他们今生的真、善、美致敬,向他们对信仰的执着、自律和坚定表示敬畏!
  

 短评

生与死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在两个不同的世界罢了

8分钟前
  • 光年
  • 力荐

作为广告 值得五星 作为纪录片 保留意见

10分钟前
  • 杨欢喜Metiche
  • 力荐

所有的星全部给西藏的景色和家乡的人。Mini和城市人的感情和那里并不融合,显得太过浮华和表面。真正真挚的过垭口是的诵经,是认真的雕刻一块玛尼石,是一遍又不一编的用自己的身体丈量去往圣地的道路,是家乡里最普通人那纯洁的微笑,那微笑才是最让人感动的画面。

12分钟前
  • kindsos
  • 推荐

可能拍这类主题的片很多了,个人不是很感冒。不过剪辑什么的很赞。可见中国纪录片缺的不是技术,而是大环境和态度。

13分钟前
  • 枫桥夜泊
  • 推荐

西藏。。看完之后又有点想再去了。。

16分钟前
  • 人人头。。
  • 推荐

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一定要去!!!MINI和土豆网拍的广告片儿 为了风景加一星!!!

17分钟前
  • MM✌🏼
  • 推荐

老觉得这个所谓的纪录片像是一部电影,还是逗逼的!

21分钟前
  • 浩子菌
  • 还行

“因为苦难无处不在,生老病死都是苦难。”看到这些朝圣者,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23分钟前
  • スピカ
  • 还行

扣一星不是因为太多的植入广告,就是自己不喜欢这么不贴地气的纪录片而已。

26分钟前
  • 一团团
  • 推荐

风景壮丽,人物令人感动,佛在心中。 (冯唐写的独白为其加分不少。)此等电影,用心,用诚意

30分钟前
  • Jarod|而已先生
  • 力荐

有幸在系里机房试调过原素材。。。无以言表

35分钟前
  • 弥西
  • 力荐

作为我最爱的车——Mini的广告,很真诚。作为我最想去的地方——西藏的纪录片,没深度。

38分钟前
  • 冯伊
  • 还行

我一点都不关心进藏的艰难·····还有那8台mini.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原生态居民

41分钟前
  • 西北之境
  • 还行

对于一个热爱藏区的人表示,开MINI进藏一点都不酷。。。。。。。

45分钟前
  • 小川
  • 较差

“一生当中有许多苦难,它存在于生老病死中,也存在于违反我们意识的许多事物之中,存在于我们没有满足的欲望之中。” — Sakyamuni

48分钟前
  • 欲圣
  • 推荐

如果西藏没有那地势护着,可能就要彻底变成第二个丽江了

53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还行

能简单了解下五条路线一路上的故事,但是,再好的纪录片,都比不上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双脚去走一走

58分钟前
  • attel
  • 推荐

我爱西藏的天,西藏的云,西藏瑰丽的风景,这一次,我独独会爱上这些虔诚的朝圣者的灵魂!

1小时前
  • 叮叮满当当
  • 力荐

槽点太满了。。。能进看过的最烂名单了,嗯,我得弄个豆列,mark我心目中一分都不值的电影

1小时前
  • 金魚
  • 很差

做的一手大广告,解说词目测中学生写的

1小时前
  • hnesir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