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

大陆剧大陆2009

主演:陈冲,冯远征,丁霄汉,梁丹妮

导演:斗琪

 剧照

人到中年 剧照 NO.1人到中年 剧照 NO.2人到中年 剧照 NO.3人到中年 剧照 NO.4人到中年 剧照 NO.5人到中年 剧照 NO.6人到中年 剧照 NO.13人到中年 剧照 NO.14人到中年 剧照 NO.15人到中年 剧照 NO.16人到中年 剧照 NO.17人到中年 剧照 NO.18人到中年 剧照 NO.19人到中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13 20:10

详细剧情

经过十几年的打拼,贺立群(冯远征饰)和田文洁(陈冲饰)夫妇总算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就在他们乔迁未久之时,立群的哥哥立众(丁霄汉饰)将母亲送到弟弟这里。此前,贺母一直与立众夫妇居住,立众的老婆邱东兰(梁丹妮饰)造就受不了这种跟婆婆同在一个屋檐下的日子。刚好贺母崴脚,东兰利用这个机会怂恿丈夫将“包袱”送了出去。\r\n立群夫妇还未正式享受期盼已久的独立生活,贺母的到来便引起轩然大波。在此之后,两代人不同的观念,以及婆媳之间固有的鸿沟不可避免发生碰撞,甚至连文洁的妈妈也搅和进来。鸡毛蒜皮,家长里短,让这些早已为工作疲于奔命的中年人更加难以应付……

 长篇影评

 1 ) 处在十字路口中央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在经历十年动乱后的矛盾境遇,身兼的职责与社会的回报并不成正比。原著还没看过,但是略显仓促的结尾可能证明并没有完全将书里的东西表达出来,但不可否认这是一部好电影。知识分子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对于陆文婷夫妇来说,两人为了自己的事业鞠躬尽瘁,可贵的是毫无怨言。无奈现实的骨感令二人心力交瘁。他们理应被赞扬。即便是陆文婷的好友夫妇决定移民加拿大,自称【中华民族的败类】,在我看来也并没有什么错。联想到那个时代的出国热,我想对于经历了文革的知识分子来说,人生苦短,既然在祖国发挥不出自己的价值,换个环境实现价值,亦或是及时行乐又有什么过错吗?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不就是以马列老太太为代表的官僚主义者吗?那一口一句【我的同志哦】的教训口吻听起来真的很让人反感。但话说回来,这个角色也正是全片的点睛之笔。老太太无论从神态还是语言上演活了这么一个嘴把式的形象,在这里也要给老太太的演技点个赞。

 2 ) 我觉得故事原来的名字肯定是《眼科大夫的眼睛》

对于80年代的电影,当然不能够以目前的审美眼光来评判
但是有一点,我很有感触
就是我们如果拥有像陆文婷这样的医生不是越多越好么
他们当时是要被打到的知识分子,他们用行动维护了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尊严
但是现在呢,早产儿被当做死婴,天哪!现在那些人到中年的人,你们还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该好好想自己!

 3 ) 后补一点观后感。

我看电影有时候会按照之前看过的一个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来看,具体啥名也不记得了,记得有好几个,就记得里面有个是花瓶理论,说把女主换成花瓶看违不违和,要是不违和就还蛮男本位的,还有其他的,具体的我也忘了,反正我感觉这电影蛮符合我以为的女性主义评价标准的,自立自强的大女主,最后导演也没狠心让女主凉凉,挺好。

电影要批的是里面的“马L主义老太太”,要护的是知识分子。在我看来,有能力的知识分子确实要保护,比如里面的男女主,还有做手术的医生护士们,那些只会耍嘴皮子动笔杆子的其实是没啥保护必要的,比如医院领导,卡流程的小卒,这些人真本事没有,职场厚黑学贼溜,开始那十年也是因为有这样G僚主义的人存在才发动的。还有wg全称前面是带阶级的,不是不分敌我乱革的,不能把它当成个筐吧,啥错都赖它头上。B站弹幕还有夸邓的。。三七开不行,五五开就行了吗,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后来那啥啥学生干嘛的事,直接诱因就有他的一份儿在,举例康华公司,后来该被斗倒的一批人又采用现代些的方式了,金融,比如安邦集团。。

再说一点,里面对劳动人民普通人的刻画蛮好,不像现在的剧里抹黑穷人,给富人权贵高光。。像那个热心的领居大娘,话特多的农村大爷,还有暴躁但人不坏的卡车司机。。

还有小孩戏份也好,双马尾斜视小女孩真可爱,女主的两个孩子也让人印象深刻。记得女主带她女儿回家,中途又想折返幼儿园,她女儿立马察觉到了,吵着要回家,很真实。后面还有一段,女主说自己不是个好妈妈,女儿立马说她是个好妈妈,还说自己开心。哎,生病也开心真是戳人心窝子。。还有她心烦,训她儿子,把他给说哭了,吃饼带给自己妈一份,还笑着去上学了,女主掉眼泪的时候我也跟着她一块儿心酸了。。

最后一点就是,男女主的感情一点都不突兀不让人反感,让人羡慕,两个人就像《致橡树》里学的一样。嗯,又要拉踩一下现在的剧了,男女主颜值拉胯就算了,身材还拿不出手,看着就辣眼睛。。动不动就爱得死去活来,一点逻辑都没。。拿百姓做他们爱情的炮灰,他们确实是没进坟墓走在花园里了,属实是恶我他享了。。

还有个疑惑,为啥这片的影评就三十几个,感觉好少。

 4 ) 潘虹塑造的荧幕最美形象,是眼科医生陆文婷

我知道它是经典,却不知道,我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看到它。它是电影《人到中年》。

我知道他们辛苦,却不知道,除了抗疫救灾,他们平时也累得抬不起手来。他们是医生。

上映于1982年的《人到中年》,改编自谌容的同名小说。影片通过讲述中年眼科医生陆文婷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表现在特殊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

影片上映后,同时获得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也就是说,它既赢得了专家肯定,又赢得了观众口碑。

《中国电影史》评价说:《人到中年》的最大成就,是塑造了“陆文婷”这个典型人物形象。

如果说当时影片要表达的是整个知识分子群体,但经过这场抗疫战斗,女主角陆文婷的医生职业,会给观众带来更大的震动。

一、成为一名好医生有多难

医学院的学生入校第一课就是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志愿献身医学,刻苦钻研孜孜不倦,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它来自2400年前神圣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是行业道德倡议书,是对人类的承诺,更是对自己的要求。

而陆文婷的身上,不仅具备职业素养,更有国家责任。上班第一天,导师问她为什么要选眼科。她说:“我们国家的眼科太落后了。”她的责任感和目标,得到导师的赞赏。

但光有豪言壮语没用,一个合格的医生,需要长期专业训练。陆文婷首先要开始4年住院医生实践,每天24小时待在医院,并且在这4年里不能结婚。

好朋友姜亚芬形容这样的生活:“简直受不了,就像是修道!”但陆文婷却安之如怡:“那我们就一起修道吧!”

学医就像一条漫长的“修道之路”。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用整整一集讲述一个医学生毕业后的经历。刚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钱逸维,在经过10年理论学习之后,还要在医院进行两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受更为严苛的临床轮转训练。之后才能正式成为一名专科医生。

陆文婷工作18年,成为全国最好的医院里最好的眼科大夫。但因为学历问题,她既不是主任大夫,也不是主治医师,只是一名最初级的住院医生。每月拿着56块半的工资,一家4口挤在12平米的房子里。

没有学历仅有实践,就无法晋升,也无法享有更好的待遇。不管在《人到中年》里陆文婷生活的1979年,还是在《人间世》里被记录下来的2019年。

《人间世》第二季第8集,上海新华医院儿科ICU的朱月钮医生,她工作中的好搭档,因为学历不够无法继续晋升而被迫离开。朱医生有学历,也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仍然要发表一定数量的高质量论文,才能争取更好的待遇。

学历、经验、科研,这三者对于一个优秀的医生,缺一不可。一名优秀的医生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人间世》朱月钮医生

二、医生需要备受崇拜

特殊时期特殊职业,让人到中年的陆文婷面临巨大生活压力。她不仅是医生,也是妻子,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那个时代,“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陆文婷是最好的眼科医生,却没钱给儿子买双白球鞋。

工作太忙,女儿发高烧哀求妈妈回家,她才肯放下工作。可心里却始终在想着病人。看儿子给自己买来烧饼又急忙上学的背影,陆文婷的眼泪掉了下来。

陆文婷的心都在工作上,家里的事都扔给了丈夫傅家杰。为此,傅家杰无法专心投入自己的科研项目。面对这些,陆文婷感到非常内疚,甚至会产生一种想法:“也许我不该成家,因为我无力承担家庭的责任。”

同样的困境在2019年的朱月钮医生身上同样存在。她没有上下班的时间概念,有时为了一个病人几天不回家。她的病人都是孩子,但她承认,花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时间太少了。

但无论现实怎样艰难,医生都会牢记自己的誓言。“刻苦钻研孜孜不倦,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长期高强度工作累垮了陆文婷。她在一个上午连续做了三台手术之后倒下了:心肌梗塞生命垂危。

医生的工作强度一般人无法想象。在《人间世》里,国家顶极心脏病专家瑞金医院的葛均波教授,做手术竟然做到手抽筋!最终实在无法缓解,才由别人顶上。

还有一位医生,因为脚踝扭伤,竟然一条腿支撑站了8个小时完成手术。

《人间世》葛均波教授

医生在挽救他人的健康,但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健康。就像陆文婷的丈夫傅家杰说的:“除了抗疫救灾,平时医生也是累得手都抬不起来!”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中,我们再次见证了医生非凡无私的品质。如果抗疫是一场战争,那么,医护人员就是冒着炮火前进的勇士。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只要生命还可珍贵,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倍受崇拜。

但他们面临的困境依然没有减少。

如果说,《人到中年》里,陆文婷遇到的是繁重的工作和窘迫的生活之间的矛盾,那么现在的医生,更多面临的则是医患矛盾带来的威胁。就在这次疫情爆发之前,北京杨文和陶勇两位医生的遭遇,让整个医生群体遭到巨大打击。

上海抗疫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喊出了所有医生的心声:“医生要有免于被伤害的权利。”如果医生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谁来保护我们的健康?

三、潘虹塑造了荧幕上最美的医生形象

潘虹并不是陆文婷的最初人选。导演从郑振瑶,到黄梅莹,最后才选定当时只有26岁的潘虹。

接下角色,潘虹没有进摄制组,而是拿着剧本住到医学院,天天跟着医生上手术台。三个星期后才进组开始拍摄。

在饰演这个角色的过程中,潘虹下了很大功夫。她找到了这位普通医生身上最大的特点——“忍”和“韧”。

忍受高强度的工作,忍受对家人的愧疚,忍受有些患者对自己的不公正对待。陆文婷把常人不能忍的都忍下来了。但她的“忍”不是认输不是屈服,而是为了医生的职责。

陆文婷对朋友姜亚芬说:“为了能上手术台,我什么都能忍。”由“忍”产生的“韧”,让她成为最好的眼科医生,让无数人看到光明。这是新时代知识分子身上散发出的伟大魅力。

陆文婷外表平凡内心高尚;外表柔弱内心刚强;外表隐忍内心坚韧。潘虹找到了自己和角色的内在精神联系,在气质上找到了契合点。

陆文婷是一位“安静的像一滴水”的女人。潘虹用眼睛充分表现出角色的这一特质。影片使用“微相视觉”作用,一次次把镜头由远及近,对准潘虹的眼睛,工作时的眼睛、回家时的眼睛、垂危时的眼睛、学生时代的眼睛、恋爱中的眼睛……观众被一次次拉进陆文婷的眼睛里,走进角色的自我,了解她的内心,感受她的心情。

凭借陆文婷这一角色,潘虹获得1983年“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有评论认为,潘虹的表演,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质朴美和崇高美的统一;现实美和理想美的统一;外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

潘虹塑造了荧幕上最美的医生形象。冲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则谱写出这个时代最华丽的篇章。他们不是叱咤风云的英雄,更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们的不平凡隐藏在厚厚的防护服里,隐藏在把面颊压出勒痕的口罩后面,隐藏在对家人的牵挂中,隐藏在对病人的全力救治中。

傅家杰称赞妻子的话,可以用来赞美每一位平凡的英雄:“你的工作能使无数人恢复光明(健康),那就是一首最美的诗。”

 5 )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困境

被片名骗到了,以为只是讲80年代的中年危机,其实影片涉及到的内容更加丰富尖锐。

先说表演吧,整体话剧感重,说台词像念课文有板有眼。但好在整体风格一致,可以理解那个年代国内电影都是这个风格。

镜头用的比较楞,有时候忽然间反复的特写切换观众甚至笑场。潘虹真是不错,不仅漂亮而且透着一股倔强的气质,非常容易打动人。

这种大女主偏女权的故事走向放在现在也不过时。当然潘虹这条线也有其时代局限性,没有当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一直是她后悔于心的。放在现在看也是duck不必了。

父亲这条线总的来说还像个人,支持潘虹事业并且主动承担起家务孩子教育等等。但是最后明知道妻子这么忙还答应家里事儿让她一肩挑也是值得商榷的。

影片最好的地方是把角色们中年遇到的这些困境,借角色之口,从一种更宏观的角度去探讨。一场饭桌戏,道尽了50年代生人的苦衷。其实调度表演都一般,但只是因为现在已经没有可以再饭桌上谈zz的影片了,所以显得尤其珍贵。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困境。每代人都不容易。

片中80年代中年人面临的困境是忙忙碌碌,壮志未酬,生活拮据。

但好歹在北京有个属于自己的房子,夫妻情比金坚,生了两个孩子。

40年过去了,2020年代的中年人的困境是什么呢?

好像比过去强多了,也好像不是。

40年过去了,有些变了有些没有变

没变的是勤劳的中国人民,

和对未来肯定会好的的期望。

 6 ) 人到中年——自己也到中年

     这部电影还是自己在中学时看的,你看,暴露了自己的年龄。还记得上晚自习,老师说:咱们今天去看电影!哎呀,当时激动地!
    电影说的是一位中年女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工作生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时间悄悄爬上你眼角,也逐渐摧毁了你的健康。女儿没人照顾,生活步入困境。不过结尾还是给人希望的。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呢?没有,女人还是处在夹缝之中,事业、家庭很难兼顾,有时还是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大多数女性并没有在事业上再攀高峰,而是逐渐失去了工作的热情与兴趣,整天围着家庭转。看来,这个问题短时间内解决不了。现在的医生金钱有了吧!
     现在看来,这部影片还是有现实意义的,那时候,好喜欢潘虹呀!现在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只能说:美人迟暮呀!

 短评

潘虹的大眼睛会说话。谁来拍一部2019年版,就讲996。满口XXX没人性的老干部家属,没钱看病的农村病人,需要领导批条子才能用的救护车。。。

4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力荐

电影能反应现实社会的问题,或许也能帮忙改善这些问题,但却很难直接解决问题。虽说《人到中年》是部1980年的电影,但影片展示的官僚主义现象、加班加点努力工作却没有更好的薪酬、程序繁琐导致办事效率低……在2020年的现在依然存在类似情况。个人觉得两对夫妻(四个朋友)在陆文婷家的临别小聚一场戏算是这部电影点题的重头戏,将故事探讨部分问题借由人物的台词进行议论,引人思考。(-说实话,我是个不称职的妻子,也是个不称职的妈妈。-但你却是个称职的医生。)|《人到中年》一波三折:http://ent.sina.com.cn/x/2005-04-27/1106712879.html

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一代人,为四化建设付出了青春,却失去了家庭和理想。讨厌的马列主义老太太现在还存在吧。

11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中年只是个幌子啊。人物性格的入木三分,印证了那个时代政治影响下的命运,文婷其实不过是条线,串起了她身边的人,受文革迫害的同事、丈夫,官僚的马列主义老太太,丈夫送医时一连串电话打出的凄冷,让人唏嘘。

13分钟前
  • 小萌又烦又可耐
  • 推荐

真是开放。电影里的事现在一样在发生。那时候中年是骨干,年轻时候被运动耽误,人到中年,待遇没上来,先掉进疾病和生活里。现在中年是鸡肋,是等着收割的韭菜,收割完一茬,一茬接着一茬干。有心眼的早早跑路,实心眼的等着遭戮。喊得响吃得香的还是马列主义老太太。

16分钟前
  • 艾弗砷
  • 推荐

春雨蒙蒙地下,眼泪簌簌地掉。前者来自孙羽/王启明这对导演组合的上一部作品绿色钱包主题曲,后者当然是出自本片中最棒的一场戏,也就是陆文婷举起烧饼咬了一口之后终于抑制不住……令人遗憾地是,通片能够与之相匹配的桥段再也很难找到。要么过于抒情,要么过于释惨,要么过于闪回(甚至还嵌套),然后再配以反思十年与马列老太的时代套路元素。所以也只能被归类为“见面略弱闻名”的中影名片……三星堪半。

17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批判力度有加无减,文学化色彩浓烈,文本中的部分台词在今日听来仍饶有趣味,意味深长。

19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潘虹好适合演知识分子哦。本质更像小品段落合集,前半段时不时冒出来的快速推镜,说实话挺赶客的,可到了后半段,悲怆的曲声与真实的时代伤痕互相交织,令看客只徒留一声叹息。“诶,姑娘,您不知道啊,一听说这眼睛瞎了还能治好,我又想哭又想笑,我爹,瞎了半辈子,就那么窝窝囊囊地入了土,没想到我这儿,瞎喽瞎喽还能见着亮,您说,这是两个世道不是?”

23分钟前
  • 言且身
  • 推荐

从它开始,中国知识分子得到了正名,并一倒心底的苦难。而更可贵的,是裴多菲那首诗所表达的难得精神。

28分钟前
  • small脉望
  • 力荐

成功地表达了当时普遍的知识分子和所经历的社会痛楚 感人深刻 有代表性 那个年代非常难得的 批判了繁杂臃肿的领导批条制度 又想表达作者内心对当时社会和制度的不满 有迫于压力低头示弱 最终故事讲得非常感人朴实 陆文婷和她的丈夫 以及他们身上的任劳任怨 默默无闻牺牲奉献的精神 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

30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做窠/鸣叫/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

3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里面有句台词说的是”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三十年过去了,手术刀们终于实现了华丽转身。曾和本片的编辑聊过好几次,还记得他说刚发现这个小说时的激动和兴奋,改编、上映等的数次波折。那个时代,这样的电影是贴近当时的观众的,而这个时代同样需要能引起共鸣和心声的作品。

3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记不太清了,是不是有一个镜头,达式常脱衣时有一件背心上面有无数个破洞?

36分钟前
  • 笨锅
  • 推荐

从叙事结构和交响乐配乐上出发,这的确是主旋律影片没错,但导演很中肯地在戏剧冲突与剧情流畅度上找准了平衡点,丝毫不觉突兀做作,在时代性上,主题故事摒弃了中国电影一贯的批判纪实手法,向中产知识分子的思想情感爆发靠拢,很生活化;另,潘虹那时是真漂亮,眼睛会演戏。

40分钟前
  • 白鲸
  • 推荐

文革后一代知识分子的迷惘、苦闷和疲惫,人到中年的职场女性为事业燃烧自我,在工作中获得尊严、实现价值,且要忍受制度弊端和官僚主义,同时还需兼顾对家庭的责任,严重自我损耗、累到发出“如果不结婚是否就不必负重前行”的天问……真·深陷996泥潭的医生群体的生活(沙漠行走的想象直接具象化),就是一个时代,不,是中国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时的社畜缩影啊,这职场片的内核现在看来也毫不过时,医生们如今的考核待遇状况不还是一泡污。无数眼部大特写传递情绪,潘虹女神一颦一蹙都是戏(陈旧的变焦镜头也堪忍受了),讽刺温和、情感真挚,散场周围哭倒一片。和《哀乐中年》拿来对比很有意思,一个老来拒当大爷,还要为社会发挥余热;一个人未老心先衰,恨不能就此倒下不再醒来——“金属也会疲劳呀!”建设社会主义真是累垮人!

43分钟前
  • 穿山
  • 力荐

潘虹塑造的这个角色,导致我在很多年里始终坚持她是最美的中国女演员。

44分钟前
  • 蛮荒之地
  • 推荐

很晦暗的一部片子,就像那个年代的人,脆弱迷茫,自我催眠:“会回来的,会回来的。”自己没有离开的勇气,凭什么笃定人家会回来啊。潘虹年轻的时候像王菲,但比王菲好看。达式常有点Cary Grant的感觉竟然。据说当时全国姑娘写给达式常的情书一箱一箱地往外搬。

45分钟前
  • 铎奇
  • 还行

【北京电影节展映】由回忆、独白、台词组成的现实主义作品,反映文革后一代知识分子的赤诚之心、无私奉献与失望落寞。有对医生的生命礼赞,对政令不通的深刻批判,也有对文革伤痕的反思、对官僚主义的生动讽刺。男女主角的表演真挚自然毫无做作感,更没有口号式煽情。患者配角们的台词也把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尤其是马列主义官夫人的形象简直写实到极致。片中男女主角一句句朴实无华的心声自白,传递着相濡以沫的真挚情感。正如潘虹那集医生母亲妻子于一身、无需浓妆艳抹就足以动人的形象。让观者感同身受,无比揪心。当裴多菲的诗句再次出现,我终于控制不住情绪,泪流满面//20211027资料馆大厅二刷。在同样的段落痛哭

50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80年代电影适逢改革开放,外国文艺理论和艺术电影大量涌入国内,第四代导演们详细的研究了各国的美学流派及其风格,可见此片向后现代意识流电影学习了很多,比如潘虹病倒后头脑中在沙漠行走的幻觉,另外像公民凯恩多视点的叙事使故事详尽道出,另外细节处理编导调度也很出色,对政治意识形态做了讽刺。

53分钟前
  • 逝去的爱
  • 推荐

知识分子,久违的名词。80年代,表面看似工整规矩,实际探讨深度远超当今。潘虹气质实在超群。

57分钟前
  • 大旭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