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弄人

爱情片英国2009

主演:保罗·贝坦尼  詹妮弗·康纳利  杰瑞米·诺森  托比·琼斯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吉姆·卡特  比尔·帕特森  玛莎·威斯特  Ian  Kelly  盖伊·亨利  Anabolena  Rodriguez  Paul  Campbell  Zak  Davies  特蕾莎·邱吉尔  Freya  Parks  Christopher  Dunkin  Gene  Goodman  Harrison  Sansostri  埃莉·哈丁顿  理查德·赖丁斯  Ian  Mercer  罗伯特·格林尼斯特  肯·德鲁里  

导演:乔恩·阿米尔

播放地址

 剧照

造物弄人 剧照 NO.1造物弄人 剧照 NO.2造物弄人 剧照 NO.3造物弄人 剧照 NO.4造物弄人 剧照 NO.5造物弄人 剧照 NO.6造物弄人 剧照 NO.13造物弄人 剧照 NO.14造物弄人 剧照 NO.15造物弄人 剧照 NO.16造物弄人 剧照 NO.17造物弄人 剧照 NO.18造物弄人 剧照 NO.19造物弄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23:53

详细剧情

在一个风景如画的英国乡村,自然学家查尔斯·达尔文(保罗·贝坦尼 Paul Bettany 饰)与妻女一起过着恬静的生活。他十岁的大女儿安妮对世界充满好奇,达尔文便教予她很多自然和科学知识,其中还包括他的进化论,然而在世人都相信上帝乃造物主的当时,女儿口中的进化论无疑是危险的,以至于令她被家庭教师体罚,就连达尔文深爱的妻子艾玛(詹妮弗·康纳利 Jennifer Connelly 饰)也无法认同他的观念和研究。更令达尔文受创的是,不久后,小安妮因生病早夭,唯一一个支持他完成学说的力量之源也黯淡了,整理《物种起源》手稿的工作变得犹如逆行荆棘,举步维艰…… 本片改编自达尔文第三代玄孙兰德尔·凯恩斯(Randal Keynes)的传记小说《安妮的盒子》。

 长篇影评

 1 ) 达尔文的生活片段--《造物弄人》

昨晚看这张碟的时候,提醒自己,不要以基督徒自居的眼观来预先设定这部片子,这样才有助于自己接近客观!可是,最后我还是得以基督徒的眼观来说说我的观感!

对于一般的电影爱好者来讲,这部片子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不讨好!
论商业片,阿凡达登峰造极,所有的眼球所向;论“无神论者”,他们不是很多听到福音,也无谓什么进不进化的,没有信仰的压力也没有好奇;对于基督徒们,达尔文的名声很臭,并且是个死了很久的罪人,与天堂无关;去看他的故事,可能有些人有点犯罪感。所以,我想,这部片子看的人不会很多。

这部电影并非是常规的人物传记片,可能出于导演或编剧的角度;电影由头至尾只是表现《物种起源》这部书的写作与出版前的这一段达尔文的生活和情感状态;

电影一开始就是达尔文与他刚刚夭折的大女儿在魂里的纠缠与回忆,然后就是赫利胥来对他观点的鼓动;

大女儿在达尔文所有的孩子中是最聪明,最有能力,最有智慧的强者代表,因此,也独得达尔文的“宠信”和疼爱;她也是达尔文观点最有潜力的继承人;她像大人一般成熟:就像影片中达尔文一次领着他的孩子们去深林里观看狐狸捕食兔子的一幕,他其中一个小女儿看到兔子被捕杀而伤心地哭了,说这不公平!达尔文还来不及安慰她,他的大女儿就已经过来安慰她道:这对狐狸的孩子们来说,是公平的!来笑一笑,妹妹勉强地笑了;

是啊,我们人类多数时候不也是只要给他一个理由或说法,就可以自慰啦?就可以生活继续,不再深究了!

达尔文也不是一个天生的无神论者,在当时的英国,基督教是国教;国教是法律,所以这个背景很重要,和我们中国或现今的世界截然不同。他是一点点地远离神的。

达尔文的妻子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因为达尔文对大女儿思想上的影响,使得女儿因为顶撞牧师而受罚,达尔文气的要命,要找牧师去理论,达尔文的妻子提醒他,牧师是个怎样令人尊敬的人和好邻居?达尔文说我是因为爱你才不去找他理论的!护短使他离神远了一点;

妻子自然知道达尔文的观点,同时又爱着自己的丈夫,规劝丈夫坚信主,他们将来才能在天堂里重聚;而赫利胥来对达尔文的督促,达尔文的妻子却只有隐忍并不给他们制造难堪,只能偷偷躲在房间里的窗前,焦虑地看着他们远去;

大女儿临死前,达尔文一个人跑去教堂,跪下祷告;求神显能医治他的大女儿;讨价还价地对神说:你若能医治好我的女儿,我就对你忠心不移地信奉!

人在内心骄傲又顽固的时候,以为强者生存;上帝要人知道,那所谓最优秀的,最强的,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般的短暂;我有想起基耶斯洛夫斯基《十诫》第一个短片生命无长中,那个信奉科学不信神的父亲,聪明无比的宝贝儿子就是死在他信奉的科学计算冰的厚度和承受力的骄傲上!只不过那是个故事,生活中有许多的类似;而达尔文的经历却是活生生的打击,我也许不过这么猜测:他的心里似乎最应该活下来的人,却没有活下来;他对神的存在由怀疑而怨恨!

最后,他得意地把《物种起源》的书稿,交给妻子第一个阅读,并表示,妻子有权处理!这已接近影片结尾的画面了:妻子通宵达旦地认真读他的手稿;他在床上忐忑不安有自鸣得意地等待妻子的改变和赞美;他醒来的时候,发现妻子并没有同床休息,他来到窗前,看到妻子正在远处焚烧东西!他克制内心的失落,来看个究竟,妻子跟他开了个小玩笑;说我把你的书稿烧了,因为,你说给我这权利!

最后,妻子领他回到房间,把包装好的书稿递给了他,说:你有你的权利!拿去出版吧!

《物种起源》于是面世了!

有中国的基督徒或许会埋怨达尔文的妻子,既然达尔文已经说了,给你全权处理那部手稿,你为何不把它真的烧掉!我却认为达尔文的妻子真正体现了神的作为!神爱世人,(妻子爱丈夫!),神给人选择自由的意志,(妻子明知达尔文的偏离却也给他自由选择的意志);神不会因为达尔文主义的否认而不存在,(妻子明白这一道理,并有基督的牺牲精神);

突然,有一种景象或画面在我脑海中出现:你看,如果我们把达尔文一家的情形放大一亿倍;这岂不就是此时此刻,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吗?
西方国家就像达尔文妻子的品行,我们到真像达尔文死去的女儿,聪明,智慧却又幼稚地继承了达尔文的“主义”。
女儿深爱着达尔文,就如同我们骨子里时刻需要达尔文(世界)父亲的认可和鼓励。我们一方面认为自己聪明无比,一方面又暗暗自卑自大之极。

所以,我推荐这部影片!无论你看出什么?

 2 ) 并非穿越——《造物》二三语

看完PB新片《造物》后,忽然想起去年圣诞前夜曾在西门堂领了份《方舟》五周年特刊,把路德的部分看完了,审判达尔文那个版块没看(所谓战争只有妥协从来没有终止么?),于是找出来翻了翻,我本人骨子里反感一切狂热的、非此即彼的论调,不过还是有几句可以摘录出来,跟电影关系不大。

“与其说进化论是科学,不如说它是宗教。”
“进化科学很像一种宗教的理由是达尔文主义者企图征服全世界的那种狂热。”
“不论科学参加什么别的目标——宗教、政治、种族——之后,科学家本身必然沾上狂热。”

CREATION中文片名翻译成《造物弄人》不对,但却相当具有讽刺性。电影选取在查尔斯·达尔文撰写《物种起源》前后这段时期,他因为写这本书遭遇到的精神折磨和家庭内部的障碍。电影没有完整的故事线,而是充斥了大量的碎片,达尔文在现实、记忆、幻觉三重时空中穿梭,他的喃喃自语、他的怀疑、他的自我斗争,他讲述的一个个故事。

一切开始于他挚爱的长女安妮的死亡。安妮从一出生就被父亲作为“类人猿”性质的实验对象,达尔文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了女儿婴幼儿时期成长的点滴情况,安妮从小接受了他的进化论教育和对生物学的兴趣。并且由于她的进化论知识,她还与牧师起过冲突。在一次海滩旅程中,安妮不慎着凉,得了重病,达尔文将她带去接受他所信赖的水疗法,水疗法没有成功,安妮死去。达尔文陷入巨大的悲痛与自我罪疚中。因为他和他的妻子是近亲结合,达尔文认为这造成了安妮的先天缺陷。电影中点出达尔文和他妻子结婚的目的是为了养育出优越的后代(?),但这桩实验因为安妮的死而破产了。达尔文进一步把罪责归结到自己强行带安妮去接受水疗法,并且隔绝了妻子陪伴在女儿身边的机会。深刻的负罪感和痛苦使他陷入了不正常的精神状态,在幻觉中死去的安妮仍不时出现在他的身边,与他交谈。宗教信仰的丧失亦使他无法从女儿的死亡中获得安慰。精神上的不正常导致了身体也出现衰败,他不能持续写作《物种起源》。与此同时,约瑟夫胡克和赫胥黎又激烈地敦促他尽快完成《物种起源》,以彻底坚决地击败有神论者,摧毁宗教,杀死上帝。在家庭内部,曾与他志同道合的妻子由于安妮的死转向了宗教,她对达尔文撰写《物种起源》则抱着抵制与谴责的态度。曾经是好友的牧师也与达尔文决裂。

电影中还穿插了两段达尔文讲述的故事,一段是英国人企图通过对荒岛原住民小孩的文明化,来彰显基督的荣耀以使得这些未开化状态下的原住民归向基督信仰,但这项实验可笑地破产了;第二段故事则是一只猩猩的命运,她从丛林来到伦敦动物园,最后得了肺病死亡,死亡前向喂养她的饲养员做了一个人类的安慰手势,抚摸了他的脸。前一个故事显得荒谬,后一个故事在达尔文的叙述中却充满了关怀和悲伤。这第二个故事也是安妮最喜欢听的一个。

如同《美丽心灵》里走出疯狂的约翰纳什,达尔文最终也获得了自我斗争的胜利,恢复了意识上的清醒和肉体上的健康,写完了《物种起源》这部影响巨大的进化论著作,在家庭内部,他也获得了妻子的谅解和支持,子女们的亲近,回复到了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来,电影至此嘎然而止,没有交代《物种起源》之后的命运,也没有对科学与宗教之争发表任何明确的观点。看似乎这又是一部主旋律影片,但全片中处处充斥着一种黑色的、压抑的情绪,无从宣泄的痛苦,其实全片到结尾时也未能够解决达尔文所面临的问题,并不单单是安妮的死亡所带来的,还有他自身的怀疑,只不过被表现得很隐晦。

CREATION里已经竭力避免去讨论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它把焦点集中在了达尔文个人的精神挣扎上,并且还表达得语焉不详,非常混淆,这是一个人内心的冲突,脱离了大背景,如果观众看它会产生什么联想,那也全是观众自己联想出来的。关键(电影里提都没提)在于,达尔文理论后来被政治化了(也可以说宗教化了——达尔文主义者),它成为了反基督的尖锐武器(而且绝对不是单纯出于科学必须推翻宗教的目的)。达尔文一开始想必就意识到了这点。(在人类发展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达尔文主义的大流是灾难性的,适者生存的理论为强权者创造了毫不羞耻的口号,道德上的障碍完全可以忽视了。)

电影中对神创论的直接驳斥几乎没有(至少我没看到)。有趣的是达尔文的那两次激烈的反驳,创造出如此多的生命只是为了让它们死去?还有坐在凳子上对牧师说的那段话,把牧师给气跑了……神创造出如此多的生命竟然只是为了让它们死去?这是不义的,世间不存在一个不义的上帝,怎么能解释上帝是这样残酷的,不能解释,所以上帝不存在,只能以另一种方式去解释,那就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这根本不是从实证角度,只是从逻辑角度嘛。

另外,《美丽心灵》那片子我觉得人性的不是“意志终于获胜”,而是意志终于被迫必须获得世俗意义上的“胜利”,这样的胜利也可以用dark triumph来形容。

 3 ) 翻译成传很不贴切

去看这个电影其实很偶然。我总是觉得这样的传记型电影可能会很无聊。但是看过了之后觉得完全是错误的判断。
首先这不能算个传记电影。虽然讲的是一个这样重要的人物,但是电影里他是个平凡的丈夫,父亲,经历着种种不幸,经历着种种误解,经历着精神的折磨,和自己的角力。
我说这部电影是只有在英国能够看到的,那种淡淡的调调,徐徐地叙述,隐忍的情感,波澜不惊的故事。
我很喜欢影片里演员那种舞台表演的张力,还有很多用画面的晃动叙述的慌乱的情绪。还有精心设计的镜头,光线,细节,都非常让人回味。
影片里父女的感情的叙述非常夺目。那种爱到贪婪的唯一,那种非他无人的排异,那种知己的惺惺相犀。让人不能不为之动容。
我最喜欢的情节是讲述土著孩子的故事,动物园里的小猩猩的故事,还有治疗疾病的那些情景。
总之吧,是部给人惊喜的电影。

 4 ) 达尔文的子女(zz)

来自方舟子的blog: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0ccs.html

839年1月,30岁的达尔文与大他一岁的表姐爱玛结婚。达尔文此前曾对是否要结婚犹豫不决,在笔记本中写下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加以比较。排在结婚好处第一条的是“孩子”。结婚当年年底,达尔文夫妇有了第一个儿子。此后一直到爱玛48岁,他们共生下了10个子女。其中有3个夭折:二女儿玛丽仅活了3星期,小儿子查尔斯在2岁时死于猩红热,大女儿安妮在10岁时死于肺结核。

    后来有人把达尔文子女的夭折归咎于近亲结婚。这是没有道理的。在达尔文的时代,儿童夭折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当时的英国,大约五分之一的婴儿没能活到1 岁。即使是10~15岁的儿童,死亡率也高达千分之五,是现在的25倍。猩红热在当时对儿童是一种能够致命的常见传染病,达尔文的朋友、后来被称为“达尔文的斗犬”的托马斯·赫胥黎也有一个儿子三岁时死于猩红热。至于肺结核,在当时更是医院不予收治的可怕的不治之症,在死亡原因中排在第一位。

    近亲结婚既没有给达尔文的子女带来更高的夭折率,也没有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没有夭折的两个女儿和五个儿子都很长寿(67~93岁)。大儿子是银行家,二儿子是数学家、剑桥大学教授,三儿子是植物学家、剑桥大学的教授,四儿子是工程师、皇家地理学会会长,五儿子是科学仪器设计者、剑桥市长和皇家学会会员,可谓个个有成。只有2岁夭折的小儿子根据达尔文的观察记录以及从照片判断,当是当时还不知道的一种遗传病——唐氏综合征(先天愚)患者,但这显然是由于爱玛是个超高龄的孕妇导致的:45岁以上的孕妇生下唐氏综合征婴儿的概率高达30分之1。

    达尔文把他的子女当成了科学观察的对象,一出生就开始详细地观察和记录他们的一举一动,从中收集证据用来证明人类的情感与动物并无本质区别,必定是经过进化而来,而不是上帝创造的。在他看来,孩子的夭折也是一个自然事件,并非上帝的安排。医学也许有一天会发现疾病的自然因素和治疗方法,但是宗教对此毫无用处。

    爱玛则是个虔诚的基督徒,面对孩子的死亡,特别是她和达尔文最宠爱的大女儿安妮死亡,和当时的多数人一样,从宗教信仰中寻找安慰:希望安妮能上天堂,等自己死后与她在天堂上再见。但她也不能明白上帝把安妮从她身边夺走的目的何在。她珍藏了安妮的一些遗物,放在一个书箱中。它们至今还在达尔文后人的手中。

    达尔文此前已向爱玛明确表示过,虽然他曾经是剑桥神学院的学生,但是他不相信基督教。他仔细推敲过基督教的教义,发现没有证据和理由能够让他接受基督教。但是他还和爱玛、子女们一起上教堂参加礼拜仪式。在安妮死后,达尔文彻底地告别了基督教,不再参加礼拜仪式,星期天把家人送到教堂,自己则留在外面等他们。安慰他的,只有安妮留下的美好回忆——在安妮死后一周,他写下了一篇安妮回忆录。

    安妮究竟得了什么病,当时并无明确的记载,其死因也只简单地写着“发烧”。但是从其发病过程和症状看,现在一般认为安妮得的是肺结核。在当时没有任何药物可以真正治疗肺结核。实际上,当时对绝大部分疾病都没有真正有效的药物,流行的药物大多含汞、砷等重金属,或者是鸦片之类的毒品,不仅不能治病,反而能对身体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在安妮患病后,达尔文根据一位名医的建议,每天对安妮进行“水疗”,例如用湿布包裹患者全身,猛烈揉搓5分钟。在家中治疗无效后,达尔文把安妮送到了那位名医的疗养院,在其指导下进行水疗。一个月后安妮就死在了那里。在安妮生命的最后几天,达尔文日夜陪伴在她身边,每天写信向因怀孕留在家中的爱玛汇报情况,留下了详细的记录,读之令人心酸。

    安妮死于1851年。当时医学界对肺结核的病因一无所知,有的认为它是消化不良引起的,有的认为它是一种遗传病——这让经常患病的达尔文更感到内疚。事实上当时对传染病的病因都一无所知。26年后,德国医生科赫发现炭疽杆菌,首次证明传染病是病菌引起的。在读了科赫的论文后,达尔文评论说:“我还清楚地记得在二、三十年前我对自己说,如果能够证明传染病的起源,那将会是科学的最大胜利;而我现在很高兴看到了这一胜利。”5年后,科赫发现了结核杆菌。 1921年据此出现了能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卡介苗)。但是一直到1944年链霉素的出现,才有了真正能够治愈结核病的药物。

    孩子是父母能够得到的最好礼物,而孩子的夭折也给父母带来了最大的痛苦。我们应该庆幸现代医学的进步大大降低了出现这种痛苦的可能性,这是达尔文时代的人们所难以想像的。它确实算得上是科学最大的胜利之一。

2007.11.18.

(《中国青年报》2007.11.21)

(XYS20071121)

评论请去:

http://www.xys-reader.org/blogs/fangzhouzi/?p=6773

 5 ) 我看到的

我看到

我们是应该有信仰,好让生命具有意义和方向,心中充满依靠和充实。
但是当我们理性面对世界的真相,我们无法给出简单的幻想图景,我们需要敢于面对和认识真实的复杂的未知世界。
虽然这个世界上有宗教作为信仰的标准答案,但是传统习俗的宗教是那么的简单、粗暴和荒谬。
我们是需要信仰,但我们需要一个好的信仰而不是廉价的盲从。

但是不管我们多么理性,可怜的我们依然面对无尽的黑暗和无知。
同时无法抑制我们自身汹涌的冲动和伤感,我们不可能像观察狐狸吃掉兔子那样平静理智的面对孩子的离去。
但即便如此,这样我们也不能选择廉价信仰,我们不选择放弃思想。

BTW,贾母是对的,不能用养鸽子的方法来挑选老婆。
BTW,大女儿和小女儿的争宠
BTW,水疗法、甘汞和放血,幸好我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
BTW,那个时代达尔文可以周游世界,华莱士就可以从东南亚寄信给本土,这是怎样的大英帝国
BTW,小猩猩的演技真是不错
BTW,从物理学的角度,进化论是生物界的薛定谔方程。
BTW,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什么可以统治地球,这个影片其实可以看出来很多东西。

 6 ) 颠覆性的达尔文进化论,温和而矛盾的查尔斯

在美国BT下片违法,之前提到的那个海兔影院4秒一卡看不下去,于是又找了半天,结果在Amazon Prime上终于找到了片(不过下周的貌似要老实付费了),感觉可能之后海兔不给力的话,就得一直看英文字幕了。

首先提提文辞吧,即使已经非常熟知其著作的重要性,我还是没看过物种起源的原著,但在这个电影中,达尔文写作的用词确实很不错,笔法很好,讲故事能力也很好,不愧是剑桥(神学系)毕业的医生后裔的上流绅士,比如其对各种高级形容词的运用,精准的动作描写,句式的生动变换,跟现在我们读的大多文献有着显著的区别。这种得益于22岁-27岁5年经历的随船环球考察的生动形象的用词,大概是后继生物研究者上路的启蒙之火。

然后就是电影的拍摄,镜头语言的运用说实话我觉得还是略粗糙,有时候难以分清时间线,除了头发的多寡或是Anni死前后明显的光线对比,以及我尤其烦为了反映达尔文精神状态不稳定而故意进行的晃动,又不是拍打戏干嘛啊,可能我有点小感冒感觉看着头晕……不过对19世纪英国乡绅生活及周遭的还原我觉得还是做得很出色的:开头不能笑要严肃的摆拍,自家写作的小书房及各种展品,管家的问候以及照料等等。虽然已有大概唐顿庄园等历史剧在前擅长还原历史场景了,但我还是觉得达尔文自己看医生做咨询和水疗那一段很有意思。

其次就是关于片子的主题,松松说感觉这片表达了什么但没get到,我个人感觉到的就是这原来讲的是个中年丧女的夫妻关系的事儿啊。回头一查,达尔文夫妇居然一共有过10个孩子,真能生,不过也死了3个之多。大女儿Anni死于1851,二女儿仅活了3周,小儿子死于1858年,而他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自身又多病,真不容易啊,难怪花了这么多年来进行写作。片中主要讲的是他跟妻子因为最爱的女儿的离去而走向了难以交集的不同方向,而最后坦诚彼此的痛苦和想法、相互告解。一开始看到那猩猩还是猴子以为偏科教还略抵触,看下来发现不是这样,个人觉得这种怀抱着纠结向前走的人和关系是我最喜欢在影视文学作品中最喜欢看到的主题,所以看下来观感不错。

最后可能让我走远一点。从小的自然社科教育会反复提到,达尔文的著作是19世纪最为革命性的人类思想瑰宝,大幅挑战了传统基督教神学传统,并且后续影响了包括心理学在内的诸多科学社会议题,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大概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优生学了;而与这些“革命”“颠覆”等字眼不同,达尔文自己其实是个温和又矛盾的人,在电影中他看到兔子被吃会痛苦地安慰小女,会因为跟妻子等人产生冲突而压抑自己的想法,会因为女儿的死如此的痛苦,他清晰地认识到教会在凝聚社会上起到的作用,面对更加激进的同僚时,他会犹豫说,this is a society,虽然他自己最后怒怼了神父,但Anni的不满代表他自己进行了反省。一如以上提到,我喜欢这样温和而矛盾的人,而非自以为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居高临下、拒绝沟通。Emma至死对Charles的感情复杂至极,讨厌的方面来自信仰和社会压力,爱则一定是建立在如本片最后展现的尊重与理解上。

我是在美的留学生,每周五有参加家庭的教会活动,跟10来个学生一起到W大哥M大姐家蹭饭和查经。虽然其实1年多听下来我也很难信耶稣,而我觉得圣经上的各章内容无非是各种预言式的反复论证,并且主讲人的授课技巧确实不行,甚至他们也知道我们每周都没有很认真地在听,但这些不妨碍我每周愿意去那、不妨碍他们愿意每周笑着迎接我们来去、不妨碍我们认为W大哥和M大姐是世界上最良善的人。思想理念信仰的分歧可能会导致冲突,但让冲突陷入死局的是放弃理解对方的尝试。

 短评

伟人也是人。先驱不是那么好当的。

6分钟前
  • Dancer S
  • 推荐

上课。

11分钟前
  • 宅拾叁
  • 还行

生命是美麗而多彩的,著美麗多彩的生命表像背後,有著看似殘酷的生存法則,卻也有著人對之溫情脈脈的關注。當你選擇了一種角度,也就擁有了一種態度,客觀或是主觀,都有一個參考的標準,選擇了什麽,卻又是主觀的。所以這世上的道理千千萬,有時證悟,有時迷惑,又怎麼能說得清楚呢?

1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逾越自我是最难的。看到了达尔文如此感性的一面

19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在十七世纪对抗上帝那部著作产生的经过以及孩子渴望被爱的心灵,水疗法

21分钟前
  • 带头大叔
  • 推荐

分裂与重叠,现实与回忆,他的人生与她的人生。Bettany和Connelly的夫妻档。

26分钟前
  • MaxZ 等等等等
  • 推荐

过犹不及

30分钟前
  • 空羽
  • 还行

你會相信這場關於進化論的狂想曲嗎?。

35分钟前
  • 齊楊森
  • 还行

Connelly还是有个总是跟不存在的人讲话的老公...Bettany还是跟小姑娘形影不离...还有好久不见的Ash~

38分钟前
  • 凤头憨憨
  • 推荐

亲情片……为啥每次看到这个夫妻档都觉得是PB硬要去搭老婆的车……虽然这男人没啥大前途,应该是个不错的老公>< ……Jennifer Connelly年纪大了瘦了比以前好看了……

41分钟前
  • 橙子换马甲
  • 还行

【地面电视台】MB,居然是部爱情片,片子看得我很纠结啊

45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Jennifer弹肖邦了!

48分钟前
  • 格林先生
  • 推荐

欧洲的观众可有百分之四十多的人不相信达尔文进化论这回事!仔细想想,悬啊!

4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鲜明的英国特色,性格演员+文学气质。中段沉闷和琐碎了点

50分钟前
  • 袁牧
  • 还行

达尔文,达尔文您信仰与理性、真爱与真相之间的苦苦挣扎!

54分钟前
  • 没有水的金鱼
  • 力荐

do u have faith? 钢琴曲非常不错

55分钟前
  • suiyee
  • 推荐

现在想想也许不新奇,但当时他是第一个提出来的~

59分钟前
  • 不二
  • 力荐

4。5星 爱这画面

1小时前
  • 潇洒小姐Molly
  • 力荐

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的过程,伟人不容易;伟人也脆弱。。。

1小时前
  • leslieQ
  • 推荐

2010-02-15 看过。不适合当传记看,后人自行发挥太多。整体编剧不错,不少片断细腻有趣。只是英国电影怎么拍都是一个味道(不是这个味道则十有八九是大烂片),有些腻。看完想看 The Origin of Species,电影里引用了不少优美的章节。囧

1小时前
  • 问津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