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人鱼(国语版)

动画片美国1989

主演:勒内·奥贝尔若努瓦,克里斯托弗·丹尼尔·巴恩斯,裘蒂·班森

导演:罗恩·克莱蒙兹,约翰·马斯克

播放地址

 剧照

小美人鱼(国语版) 剧照 NO.1小美人鱼(国语版) 剧照 NO.2小美人鱼(国语版) 剧照 NO.3小美人鱼(国语版) 剧照 NO.4小美人鱼(国语版) 剧照 NO.5小美人鱼(国语版) 剧照 NO.6小美人鱼(国语版) 剧照 NO.13小美人鱼(国语版) 剧照 NO.14小美人鱼(国语版) 剧照 NO.15小美人鱼(国语版) 剧照 NO.16小美人鱼(国语版) 剧照 NO.17小美人鱼(国语版) 剧照 NO.18小美人鱼(国语版) 剧照 NO.19小美人鱼(国语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23:40

详细剧情

爱丽儿是海中一条自由自在的小美人鱼,她向往自由,海底的世界似乎她看得有点厌了。这天,她突发奇想,想冲出海底,看看陆上精彩的世界。于是,她就真的冲破了美人鱼的限制,浮上了海面。当她看到了英俊的王子时,她彻底被征服了。为了能和王子相爱,小美人鱼爱丽儿决定以自己美丽的歌声为代价,换取一双平常人类女子的腿。在好朋友的支持和鼓励下,爱丽儿不顾一切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

 长篇影评

 1 ) 《小美人鱼》的悲剧,在于追求“男性灵魂”的必然失败

近日,真人版的《小美人鱼》登陆国内院线热映。这部影片从拍摄之初就伴随着诸多争议,从其宣布美人鱼由黑人演员海莉·贝利出演开始,就引起全球影迷的关注与讨论,赞美与诋毁并行。前者认为这是好莱坞、迪士尼的进步;后者则认为这是他们对西方当下“政治正确”的谄媚,从而破坏了这个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

新版《小美人鱼》电影剧照。

真人电影版改编自30多年前迪士尼的经典同名动画电影,而后者的改编文本则是安徒生于1837年创造的童话故事《海的女儿》。在很大程度上,《小美人鱼》和《海的女儿》之间的差异远远大于它们的相似之处,尤其是迪士尼的改编鲜明地落入其最经典与擅长的“善恶”对抗故事模式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甚至是改变了安徒生的童话。

随着动画版《小美人鱼》经典地位的确立,导致很多人几乎遗忘了《海的女儿》这个内含丰富且十分值得细究的童话故事,因此本文便希望借由此次真人版《小美人鱼》的上映,讨论这两个不同版本的电影改编,同时重回安徒生的故事,讨论那些在改编中被忽视和被压抑的内容。

撰文|重木

成为“人”的代价

安徒生作于1837年的短篇故事《海的女儿》(笔者使用的是叶君健编译的《安徒生名作欣赏》版本)在其童话的外表下,隐藏着深刻的思想和需要注意研究的细节。童话故事因其特殊的类型,使得作者可以通过充满隐喻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其中的细节来有意无意地透露出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的真实状况。《海的女儿》亦如此,而在笔者看来,隐藏在这个故事中的主要核心秘密便是——为了成为“人”(Man),女性的小人鱼所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

我们从“人”(Man)开始进行讨论。故事的主人公是生活在海中的人鱼,上身为人形,下身为鱼尾。这一人鱼形象在西方神话传统中源远流长。它是介入人与兽之间的第三种神话生物,所以非人非兽。由于这样一种身份,小人鱼被设定是“没有灵魂”的,即没有像人类那样的灵魂。按照人鱼祖母的解释,这一人类灵魂是“不灭的,永远地活着,即使身体化为尘土,它仍是活着的”。因此这一“不灭的灵魂”成为整篇故事中促使小人鱼行动的最根本动力,即她想获得这样一个灵魂。由此才产生了之后的一系列事件。

新版《小美人鱼》电影剧照。

对年轻的小人鱼而言,“人”是一种概念模糊的生物,就好像她不会知道鸟是什么一样。她对于人类和其所生活世界的启蒙来源于那些沉船中发现的物品,其中就包括那个用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男性。对这一大理石男性的好感或许来源于小人鱼的爱情意识苏醒,就好似游园的杜丽娘在见到花园中姹紫嫣红一般,开启了自己的女性意识。小人鱼对于那一大理石男性的好感和迷恋,让她预先在自己心中给人类勾勒出了大致轮廓,即在她自己心中产生了一套对于人类的美好想象。它不存在对错,那只是一个主观幻想,这个幻想在某种程度上也催生着小人鱼的最终悲剧。

她对那位一见钟情的王子的预设,是她对大理石男性好感的转移,“她觉得他的样子很像她在海底小花园里的那尊大理石像”。这里显然存在“误认”,即小人鱼根本没有除了外貌之外的任何证据来证明这位王子和她所幻想的人类是一样的。正是由于对大理石像的幻想好感转移到了一个活生生的男性身上这一过程的出错,为之后的悲剧铺上了一块坚实的砖。

而无论是对于那位王子还是“人”,小人鱼都存在着误认,她根据自己的美好想象所建构的“人”太过单薄和透明,或如学者所谓的由于其错误的“主观愿望”,而“使得她的悲剧可以被视为是人格悲剧”。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小人鱼对于祖母所提及的那个关于“人类灵魂”的错误理解。

在传统学者对这一故事的分析中,如叶君健先生指出小人鱼对于“人类灵魂”的不懈追求,是这个故事最激励人心和动人的部分,但人们在这里都忽视了对于这一所谓的“人类灵魂”作更进一步的讨论,它是什么?我们首先需要回答这个问题,小人鱼所渴望的这一“人类灵魂”是否是她以为的那个东西?

被性别化的“灵魂”

即使是人鱼祖母,她也未能真正地理解她所说的那个“人类灵魂”所为何物。她的认识是基于西方基督教对于灵魂的最基本解释,即它来自于上帝赐予人类的最宝贵东西。也是因为它的存在,人类才有可能在逝去后进入天国,待在上帝身旁。由于这样一个美好的预设,使得人鱼祖母对于“人类灵魂”的反驳理由显得微不足道,即她没有足够的理由来否定小人鱼希望获得这样一个灵魂的渴望。因为在她——甚至是海底巫婆——的言行中,都透露着这一“人类灵魂”的高贵。安徒生在这里泄露了自己的思想,而未能真正地站在人物的角色上说话。他对于这一经过基督教粉饰的“人类灵魂”的自信,都透露在他对其的描述之上。所以,在整个故事中,“人类灵魂”是被追求且值得追求的东西,至少对小人鱼而言。

而“灵魂”并非简单的神之恩赐,却是人类的文化建构所成。神话,则往往是我们为了掩盖这一建构过程的产物,但当我们靠近观看的时候,依旧能发现留在其中鲜明的建构残留物。在“人类灵魂”的建构过程中,二元对立是其使用的重要工具之一,而其中最为明显的对立包括文化/自然,男性/女性,以及在之后随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所产生的理性/感性和公共/私人等等。在《海的女儿》中,最主要且鲜明的对立是男性/女性,人世/自然,而这也是以往许多学者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常常忽略的,即关于存在于小人鱼与王子之间的性别差异。

在这里,我们需要进一步指出的则是:小人鱼所追求的那一“人类灵魂”始终都是男性的,即和那位英俊的王子一样的“灵魂”。这也经常为人们所忽视,即对于这一在叶君健先生看来是代表着人类实践中真善美的灵魂本质的错误理解。无论是人鱼祖母还是巫婆口中的“人类灵魂”实则应该说是“男性灵魂”,她们隐约地感知到了这一点,但依旧不曾清晰地理解。所以这才应该是人鱼祖母竭力阻止小人鱼去获得人类灵魂的最主要原因。在人类的自我建构历史中,主体始终是男性,女性在其中被建构为“他者”或成为“场所”,作为工具提供于男性自我建构过程中使用。伊利格瑞的研究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即无论在西方的形而上学还是之后笛卡尔的身心二元对立中,女性都是局外人,被设置为镜子帮助男性自我建构主体同一性。

因此,我们所谓的“人”——无论在东西方的主体建构中——都是男性。英语“Man”既可以指代男性(sex),也可以指代整个人类;而在我们的语言建构中,“他”同样如此,它是男性的专有第三人称称谓,但也是自古以来的女性第三人称代词。我们所知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实则应该是“男性是万物的尺度”。

对于小人鱼这一女性而言,她渴望“变成人”的双重内涵的进一步解释便是:首先成为解剖学意义上的女人,所以当她喝完巫婆的药水后,她身体开始流血,它象征着女性的初潮月经,暗示她已经成为解剖学上的女人;而“拥有人类灵魂”,则代表着拥有像王子那样的“男性灵魂”,这是整个故事的悲剧核心,即当女性试图渴望被男性所占有的“灵魂”时,她必然遭到巨大的排斥和伤害,而对于小人鱼而言,则是死亡的下场。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人鱼祖母对小人鱼所说的那段关于如何能够获得“人类灵魂”的话,“只有当一个人爱你,把你当做比他父母还要亲密的人的时候;只有当他把他全部的思想和爱情都放在你身上的时候;只有当他让牧师把他的右手放在你的手里、答应现在和将来永远对你忠诚的时候,他的灵魂才会转移到你的身上去,而你就会得到一份人类的快乐”。

小人鱼获得“人类灵魂”的方式必须是与爱她的男子结婚,而当牧师宣布“你们成为夫妻”的时候,小人鱼才能获得来自于丈夫的一部分灵魂,由此才成为真正的人。对这段话,我们需要重新进行解释:当女性追求拥有自己灵魂的时候,她需要成为某个男人的妻子(即财产),在丈夫地赐予下,她才能成为女人。我们再进一步指出,女性的“灵魂”来源于男性的恩赐,只有当女性进入男权矩阵并对其俯首的时候,主人才会赏赐奴隶“一份灵魂”,让她得以继续为自己服务。

新版《小美人鱼》电影剧照。

因此,对小人鱼而言,获得灵魂的方法便是让王子“爱上”她,然后娶她。存在于小人鱼内心一开始时的幻想里,这一切是可能的,即“他——我爱他胜过我的爸爸妈妈;他——我时时刻刻在想念他;我把我一生的幸福放在他的手里。我要牺牲一切来争取他和一个不灭的灵魂”。小人鱼的误认使得她决定和巫婆作交换,变成了解剖学上的女性——“成为人”的第一步,由此她才得以接近王子,希望他能在自己无声的情况下认出自己,并帮助自己实现愿望。

新版《小美人鱼》电影剧照。

对女性而言,解剖学上的身体已经沉重不堪,被贬低在原始黑暗的自然之中,所以救赎就在于能够分享男性所建构的灵魂,以此离开原始自然而进入被阳光普照的理性国度。但这条道路却困难重重,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困难——安徒生在故事里也已经提及——即女性的声音和言说。

女性的声音与言说

正如齐泽克所指出的,声音并非我们身体中的有机组成,它来源于身体中的某个部位;它不是被视作表现人类主体性深度或天堂崇高的声音,它是作为外来者入侵的声音。对于男性而言,女性的声音总是被当作可怕的异类入侵。奥德赛与女妖塞壬的神话同样被安徒生化用在这个故事中,小人鱼的姐姐们时常像塞壬一样,在海中唱歌,以引诱过往的船只沉没。而经过基督教对于人鱼形象的改编,它同时出现了另一种有别于我们如今所接受的“美人鱼”形象。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的人鱼形象。

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人鱼的形象是可怕的,一种明显非人的兽样;而他们的声音在陆地上更是难以猝听,尖锐嘶厉,恐怖不已,但当这些声音出现在水中时,却变得优美无比。对于只有死亡后才能生活在大海中的人类而言,人鱼的声音是致命的诱惑。当基督教把人鱼作为恫吓人的形象保存下来时,它起到的训导象征有二:一是针对女人的自负虚荣;二是她那以歌声和乐曲诱惑天真和懦弱的男人的能力。女性的声音,是诱惑的,致命的。所以面对王子的小人鱼必需要失去声音,因为她声音的威胁性太大。

另一方面,声音的最大功能之一是言说,即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和观点。但在伊利格瑞(《他者女人的窥镜》)看来,言说对于女性而言同样遍布陷阱,因为言说所需要使用的词语和其表达形式与结构本身就是男性权力的建构产物,所以她意识到“一切词语皆是贫乏的,被用得破烂不堪的,不适于准确地解释事物的”。她们“被一种语言的规则所决定”,而这一“语言规则”正是男性所界定的。所以,即使当小人鱼面对王子开始言说的时候,她的言说或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因为不在“语言规则”之中而难以理解;二是在“语言规则”中,却从此走上成为王子奴隶的命运,即成为他的妻子与财产。

因此,女性始终是沉默的。这是一段沉默的历史,“通过复制把它(沉默之史)与她从话语的系统之中去除而形成”。在安徒生描写巫婆拿走小人鱼声音的细节上,他明确指出方法是“把小人鱼的舌头割掉了”。或许是这一场景的血腥,迪士尼在之后的动画改编中抹去了这个情节。巫婆割掉小人鱼的舌头暗示着一种阉割行为。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涉及小女孩阉割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参与者是母亲,即当小女孩意识到母亲和自己一样也是被阉割时,她开始想象是母亲阉割了自己,从而开始疏远甚至仇恨她。

在这里,割掉小人鱼舌头的是巫婆,她虽非母亲,却是母亲式的女性人物。而这一行为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小人鱼对于像王子那样的“人类灵魂”如此渴望。因为那是对于她在遭遇阉割后所形成的匮乏的补充。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小人鱼离开母亲式的形象而奔向王子,是女性经历俄狄浦斯情节中必然的过程。她发现了母亲式形象对自己的阉割,因此幻想着在王子/父亲那里获得拯救。

拯救与反抗

从小人鱼获得双腿,来到王子身边开始,她就处于王子的权力矩阵中而难以逃离。她被王子言说,被王子固定,被王子建构,她已经成为王子的财产和奴隶。而王子自始至终都不知道她所承受的来自于双腿上的疼痛。男性不可能理解女性身体,这让他们感到不安和恐怖,进而把她贬低成原始的自然和黑暗大地。在柏拉图关于洞穴的故事中,男性是逃离洞穴子宫的那个人,通过承受来自太阳的理性光芒,他得以彻底离开母性子宫,并开始建构一个超越的世界去进一步打击和贬低她。

动画版《小美人鱼》剧照。

小人鱼最终放弃刺死王子以换回自己的生命,或许是因为她明白了这从一开始就是条不可归去的路。姐姐们从巫婆那里获得的方法是残暴的,似乎暗示了女性对于男权世界的否定与报复。有学者认为,人鱼祖母和巫婆所代表的是女权运动中的第二阶段,即从20世纪40-50年代到20世纪80-90年代,这一阶段女性争取两性差异,女性独立(准男性),并否定男性秩序。在这样的二元对立中,人鱼祖母和巫婆所生活的是“一元中心主义”的女性自我王国,这是对立的极端,所以最终造成她们希望以刺杀王子(男性)来解救小人鱼(女性)。

而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巫婆强调了王子的热血能够帮助小人鱼重获鱼尾。在这里,由暴力而产生的“血”是因爱而产生的“灵魂”的影子,因此它必然就会拥有和“灵魂”一样的赋予能力——即让人重新变回人鱼。而无论是“灵魂”还是“血”,都来源于小人鱼从一开始就误认的王子,因为女性所生活的世界自始至终都是男性的,无论是思想、意义、言说还是灵魂。

安徒生在给友人的信中称,自己“不愿意让小人鱼依赖人的爱情去得到不灭的灵魂”,“……我让小人鱼走上更贴近自然、更神圣的道路”,即小人鱼最终变成天空的女儿,她们获得灵魂的方法和人鱼不同:她们是通过道德实践(善行)创造出一个灵魂。所以,无论是天空的女儿还是海的女儿,都需要通过某种行为来获得灵魂,而非像王子那样,生来就有灵魂。在叶君健先生看来,这是人类之所以高贵的原因,而他评论认为,小人鱼最终选择牺牲自己而不去杀害王子,就已经证明了她本身的灵魂高尚。

动画版《小美人鱼》剧照。

但在我看来,尽管安徒生最终希望给小人鱼一个基督教式的救赎,但他依旧未能真正地拯救无论是海的女儿还是天空的女儿。在面对人类时,她们始终都低人一等。并且,我们可以进一步指出,作为女性的她们,是生来就没有“灵魂”的自然肉体,因此她们总是需要经过某种证明来完成这一诉求:渴求男性的爱与赏赐;或以一种修女般的虔诚奉献上帝,以自己的善行在三百年后创造自己的灵魂。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对于女信徒的要求,即通过这一世的刻苦修炼,以期望来世投成男性,然后再接再厉以期望成觉悟者。

人鱼是异类,就像女性一样,在男性主体建构中被驱逐到原始自然之中,和野兽产生密切联系。而那些神话中的半-生物,如狮身人面兽,狮头羊身怪物或蛇发女妖(在几幅关于巫婆的插图中,巫婆的尾巴有是蛇尾;或头发像章鱼尾,折射着美杜莎的形象),它们“若不是女性就是象征男性对女性情欲的恐惧”。“对她而言‘我’永远不可能等同于‘我’,并且她仅仅是那个主人从中获取激情的个体性意志,她仅仅只是易于被他为同一性而生的激情所感的一种肉身抵抗的残余物,或她仅仅再一次地是他的重影,或仅仅是他的外衣的衬里”。

动画版《小美人鱼》剧照。

小人鱼(女性)的悲剧在于追求“男性灵魂”的必然失败。王子不是那个能拯救她的人,而是必然抛弃和背叛她的人……而这一切在迪士尼的《小美人鱼》中则被彻底翻转,王子始终都是落难公主的拯救者,然后他们“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在安徒生《海的女儿》中,即使是小人鱼死后变成泡沫的这一构思,也来源于男性对于缪斯的理想建构——提香的维纳斯诞生于泡沫之中,所以当人鱼活了300年后死去时,将成为维纳斯诞生的一部分,而在这个自古最美丽的女人身体上,则早已刻上了男性权威的种种痕迹。

由此我们也会发现,迪士尼动画版的《小美人鱼》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崭新的故事,它所遵循的是其得心应手的“王子公主”的童话模式,而安徒生则在自己的这个童话里展现了一幅更加复杂的世界、生活和两性的人类图景。这一点或许始终是《小美人鱼》所难以承载的。

真人版的故事或许能够在原本的动画版上更进一步,或是重回安徒生的文本,发掘更加丰富的内涵,但从最终的效果来看,它显然局限于动画版:即使在选角和一些情节上颇具创意,但整体来看,则始终留有遗憾。


本文内容系独家原创。撰文:重木;编辑:走走;校对:柳宝庆。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2 ) 对一个大V的感慨

迪士尼推出黑人版《小美人鱼》。本来我对老外政治正确不正确并不在意,但看到微博上关注的一个女大V时不时发一个帖子,说看不惯。还说不是因为歧视黑人,就是因为从小接受的小美人鱼是白皮肤。她还增加了解释,比如东亚人可以扮演花木兰,但白种人扮演花木兰她也接受不了。

不禁有感而发。

中国人的种族歧视甚于老外。很多国人对黑人的命也是命如此痛恨,我觉得隐秘的内心里有种丫头在主人面前争风吃醋的感觉。都是丫头,我比你白,勤力,还乖(模范族裔呢),我都不要名分,主人给你脸你还上杆子往上爬了。当然这些人是不会承认争风吃醋的,因为但凡承认,就是把自己降为与黑人一个层级。他们会说不喜欢黑人是因为黑人不努力,好吃懒做。

那么饰演《小美人鱼》的黑人演员无疑努力又上进,长得肯定不差,否则也不会演小美人鱼,那为什么又这么痛恨呢?

拿到台面上的理由就是从小灌输的印象小美人鱼是白人。为了辩解还拉上了花木兰,说东亚人(她当时还打比方说韩国人、日本人)演就可以,白人演她也接受不了。似乎意思是,花木兰是咱的,白人也不惯他们。不过这东亚人后面的国籍又隐隐暴露了她的想法。比如,如果是越南人演可以吗?泰国人演呢?

其实很可能内心里还是嫌贫爱富,就算东亚人也有贫富的。当然,我可能是腹诽她了。

但这个大V今天又发了条帖子,说“ 为什么连女的希望高铁卖卫生巾都有人激烈反对啊?也没危害它们什么权益吧?又没强迫它们购买???我真的看不懂了 ”。

这就让我有些小感慨。过去十几年,欧美白人们开始做政治正确的事情, 有些是肯定是真心反思,但有些肯定也是沽名钓誉,有些是迎合选票,有些是矫枉过正,但无论如何总是好事,毕竟我们也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之间就不要比谁更好一丢丢了。总比有些国家明着歧视,对弱势群体简单粗暴,铁拳打了你还冷笑,连台面上的客气都不装的好吧?但那么多中国人偏偏如此痛恨前者,动辄“圣母婊”,“白左”,对后者却佩服,跪舔,动辄“大帝”。这种奇怪而低贱的念头可真叫人奇怪。

找黑人演《小美人鱼》肯定是政治正确的考虑。但总比那些核心价值观就错的作品好吧?那个演《人鬼情未了》的黑人演员乌比·戈德堡说得对,难道黑人演员连虚构的角色都不能演吗?

美国是多族裔多种族国家,找黑人演《小美人鱼》这件事的重点,在我看来,不是因为黑人的命也是命之类的政治正确,而是美国社会仍然存在正视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的纠错机制。这才是最重要的!把这件事执着于文学形象原来的肤色如何,简直是一叶障目,low了。别扯《花木兰》了,花木兰的肤色根本不是中国社会各层面当前关注的焦点好吧。有种也拍一部直面问题的电影。

如果你这么执着小美人鱼不该是黑色的,那么就别奇怪那么多人激烈反对高铁卖卫生巾了。毕竟同理心,对肤色、性别平等的支持,是一回事。

 3 ) 迪士尼《小美人鱼》真人版由哈莉·贝利饰演主角,你怎么看?

贝瑞美是美的,但是年龄未免也太大了。再说贝瑞根本不是美人鱼这种类型的。

说到美国的黑人女星,好看的我只知道这些:

1.碧昂丝2.蕾哈娜3.哈里贝瑞4.佐伊索尔达娜5.惠特妮休斯顿6.赞达亚

惠姨早就不在了。碧昂丝贝瑞佐伊这三个年龄太大了。赞达亚好不好看和造型关系很大,演美人鱼肯定不行。蕾哈娜也不是美人鱼这种类型的。

我实在想不到哪个黑人演员能演了。找个拉丁裔的,说不定能凑合一下吧

 4 ) 《小美人鱼》:可她真的不好看啊

关于迪士尼动画改编真人电影《小美人鱼》的争吵和吐槽,称得上是近年来网络口水仗的典型奇景,出于强烈的猎奇心理以及“没看就没发言权”的基本原则,我不仅在前段时间补看了1989版《小美人鱼》动画,还在排片与票房惨淡的首映日去影院贡献了一张票。
唔…………总而言之,你们说对了。
其实,这部《小美人鱼》有不少做得不错的地方,比如画面、色彩、歌舞等等,可这些都只是起码的基础,影片的故事、表演、人物关系等核心要素没一个站得住脚的,这总不能用美人鱼没有脚来解释吧?
海莉·贝利的爱丽儿确实失败了,这和她的长相与肤色无关——许多人喷个没完的“政治正确”,我在三个月前写的《【影视杂谈】如何看待美国影视中的“政治正确”?》里已经聊过,本文不再赘述——而是她在片中的形象的确不合适,演得又不好,很难让观众入戏。
但该片糟糕的锅,也不该丢在她一个人身上。

【友情提示:下文略有剧透,如果你介意的话。】

在开始吐槽之前,还是简单说几句影片的优点吧。

我个人比较喜欢歌舞片,因此,画面明亮、色彩丰富的《小美人鱼》能在海面上下表演几首好歌,还是很能取悦我的,除了老版经典的《Part of Your World 》《Under the Sea》等名曲外,LMM(林-曼努尔·米兰达)也创作了几首新歌,比如亚力克王子的《Wild Uncharted Waters》等,尤其奥卡菲娜和戴维德·迪格斯合唱的《The Scuttlebutt》更得我心,这可是一首整活的说唱啊!太有趣太洗脑了,谁听谁知道。

另外,可能是为了照顾片中角色的外貌设定,电影的歌舞场景与风格也有意往拉丁美洲靠拢,爱丽儿与塞巴斯丁在海潮下的群鱼来贺,以及爱丽儿与亚力克在海滩上的忘情共舞,都能品尝出狂欢节和桑巴风味来,确实是一种创新。
但说到底,这些长处只能算迪士尼的行活,并没达到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步,于是,剩下的就只有槽点了……
争议最多的莫过于海莉·贝利的选角,她是个出色的歌手,在影片中的演唱也可圈可点,我对她的外貌没意见(而且攻击别人的外表和肤色是很low的行为),找准装扮穿搭风格后,样子也不算难看——唯独梳着脏辫、露着半身、被怼着脸拍的面貌,不像是童话故事里的美人鱼。
我一直在尽量排除先入为主的偏见,可现实是,影片里的爱丽儿真的不好看,这就造成一个非常致命的后果:很容易出戏。
就拿爱丽儿在礁石上唱《Part of Your World》那段戏来说吧,那是她恋爱脑上头之后,表达对改变自身命运以及对亚力克王子的强烈向往,她面目略带执着,特别是慢慢爬上去那会儿,眉眼微蹙略显狰狞,看上去更像是在蓄谋要怎样宰了王子……
说穿了,《小美人鱼》讲述的是一个很古旧的童话,现在的观众想接受的话,至少得说服自己这是个发生在“真空世界”里的故事,或者相信爱丽儿是个“傻白甜”即可。
这方面原版动画有着天然优势,甚至爱丽儿有些“幼齿”的形象都是加分项,大家即便不认同其陈旧的故事,至少也会承认它逻辑自恰…而海莉演的爱丽儿,就算不缺“傻”和“白”,“甜”是肯定没有的。
此次的真人版在“童话感”上没有多少建树,剧情也几乎照搬了原动画,人物形象还不出彩,令人信服的基础没了,戏就怎么看怎么不对。
比如塞巴斯丁等一群拟人动物唱着《Kiss the Girl》,助攻亚力克和爱丽儿接吻,本该是很浪漫的氛围,可如果观众没入戏,整个味儿就变了,就像一群没修炼到化成人形的妖怪,正在蛊惑、唆使王子踩进圈套,整一个害人的犯罪现场,还带点惊悚……
当然,比起形象上的不足,《小美人鱼》更大的灾难是表演不着调,男女主本就不来电,还要安排乌苏拉作梗让爱丽儿忘记“三天内接吻”任务,增加类似《初恋50次》的难度,纯粹是让尬演更上一层楼。
爱丽儿和亚力克的对手戏几乎全在状态外,爱丽儿经常一副“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干嘛”的神情,却又没手足无措,好似灵肉分离,亚力克的亲近则像是出于起码的礼貌,根本没啥自己的想法,好似回到后台被人教训了一顿,才又捏着鼻子继续出来和爱丽儿玩过家家。
看着两个擦不出火花的人硬凹感情戏真是一种折磨,发自内心的祝福,与害怕坏面子的违心祝福,完全是两码事。
也难怪大家对杰西卡·亚历山大饰演的凡妮莎那么支持了,最起码,她能让一部分观众认同“以貌取人”的逻辑
既然童话的路走不通,那迪士尼可以选择走另一条“反叛之路”,把整个《小美人鱼》的故事调性改掉,玩得更黑暗些、现实些也未尝不可……然而他们没这么做,只是选择了最传统、最保守的老腔老调,人类中心主义视角的自恋和傲慢,女性角色的愚蠢或恶毒,不一而足。
尽管影片相比原动画,加了亚力克同样向往自由、爱丽儿介绍海洋物品等可以丰富人设的好戏,删了塞巴斯丁与厨师生死斗的惊悚戏,但这些裱糊匠式的缝缝补补,是救不了《小美人鱼》的。
昨晚我观影时最欢乐的一个瞬间,来源于坐在我后排的后排的一位小朋友,当时爱丽儿的形象,是刚洗掉脏辫披着长发,箍着居家常见的大号粉色头带,穿着不合身的淡蓝长裙,正准备进储物室,小朋友奶声奶气地来了一句“小美人鱼,好像外星人啊。”我忍不住笑喷了。
童言无忌,最是致命。
小朋友在学习社会规则前,不会有什么忌讳,都是想说啥说啥,也不会带有什么善意或恶意,如此评语,是为爆杀。

 5 ) 被骂成这样,小美人鱼活该吗?

《小美人鱼》的首日票房只有300来万,作为中美同步上映的大片,这个成绩堪称灾难。

抱着零期待入场,反倒看出了些新意。

它绝不是那种偷懒的翻拍之作,相反,主创们试图给这个老故事注入新内核,某种程度上,也确实做到了。但终归,它还是太天真了。

而在一个全面下行的年代里,天真过了头,就成了装傻。

01

《小美人鱼》卖得差,早在意料之中。

毕竟较之此前的“动改真”,无论《狮子王》《阿拉丁》还是《美女与野兽》,《小美人鱼》的知名度都要差很多;再加上选角风波的影响,“煤人鱼”的形象又劝退了一波反政治正确人士。

而且这次“反正人”们又有了新说辞:我不是嫌她黑,而是嫌她丑。翻译过来就是:我不是歧视种族,我只是歧视容貌而已。

但本质上,两者没啥区别,无非都是以偏概全,把成见当洞见。这根本就不是评论,而只是在扣帽子。而帽子一旦扣上,也就没法继续聊了。因为帽子的目的就在于盖棺论定,拒绝打开新的讨论。

所以,评论《小美人鱼》,得先摘掉这两顶帽子,才算开始。

烂番茄上美国观众给《小美人鱼》打出95%的爆米花指数,而豆瓣这边上映两天迅速开出了5.3分,评论区一片群嘲盛况。

02

那么,《小美人鱼》究竟如何?

我的评价是:“新”有余,但“真”不足。

能看出来,主创们在刻意求新,想把一个老故事拍出当代性,但最后效果却像是古董做新,反而显假了。

首先,我不同意有些人说的,新版只是照搬了89动画版的剧情,并非如此。比起89版,新版做了两处关键改动。

第一处是把爱丽儿的母亲——即人鱼女王的死,算在了人类头上。这个改动虽小,却让人鱼与人类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原先动画版里,人鱼对人类的恐惧更多出于一种“食物链焦虑”,即人吃鱼,所以鱼怕人。到了真人版,这种恐惧已经上升到了憎恨的程度,且还不是私恨,而是国仇家恨。

这无疑大大加深了人鱼与人类的隔阂,也为爱丽儿的求爱之路,平添了更大障碍。

海洋帝国对人类的全面憎恨显得爱丽儿心思单纯而坚定得不切实际。

第二处改动,在于丰富了人类世界的细节。

动画版对此少有描绘,但此次的真人版将亚历克王子所在的岛国描绘成了一个封闭的帝国。那里的统治者拒绝向外看,更视海洋世界为潜在的威胁。于是陆地上流传着各种人鱼吃人的传说,人们不再向往远方,而是龟缩原地。

这两处改动,使得原本纯粹的爱情童话具有了更现实的指涉。

具体说,新版实际构建的是一个大脱钩时代的寓言。它讲述的是两个闭关、仇外的帝国,由于两个年轻人的相爱而破冰的故事。

这就把小爱,拍成了大爱;把人鱼恋的萌芽,拍成了全球化的复苏。

海岛王子带海洋公主探索人类世界,爱丽儿也在相处中给了王子摆脱家庭控制的勇气。

03

落实到人物层面,会发现,影片把两位主角都极力塑造成异类。

在海底世界,爱丽儿不顾禁令和父亲(海王)的劝阻,把沉船遗物视为珍宝,更擅自和人类接触,因为在她看来,人类能做出这么美的物件,不可能坏到哪儿去。

同样的,在人类世界,当所有人都对海洋讳莫如深时,只有亚历克仍然心向往之。他酷爱航行冒险,更渴望自己的国度能够再次打开,因为只有开放,才能进步。

而整部影片讲的就是这两个异类彼此相爱的故事。且他们的最终相爱,也不止因为性吸引,而是基于价值观的认同。

爱丽儿爱上王子,是因为目睹他在火海中救了一条狗。这在剧作层面只是个老套的“救猫咪”情节,但对爱丽儿来说,却有另一番解读——在王子救狗的画面里,她看到了王子对其他物种的平等之爱。

而王子爱上爱丽儿,起初是因为歌声,但最终确认却是因为在堆满了纪念品的房间里,爱丽儿兴趣盎然地听他讲述航海奇遇。可以想像,在恐惧海洋的国度里,这些话是没人听的,而爱丽儿的出现,让王子有了知音。

于是,一个好奇公主,一个开明王储,从对彼此文明的朦胧好感,渐生出对具体的人的深切迷恋,才有了这段爱情。

而影片结束的画面,也区别于动画版。

动画版中,王子公主乘着爱之船远行,人类和人鱼一起为他们送行。真人版也有类似情节,但区别在于,导演特地用一个同框的画面,拍岸上人群与海中人鱼们的彼此对视,那分明是一种对于他者的确认和接受。

仿佛在说,爱情自此起航,互相仇视的两国也建立了重新交往的契机。

以前的故事中爱丽儿追爱之旅是一种象征个人自由的符号,《小美人鱼》中简单的相爱过程让这段爱情拥有了更多人类的特质。

04

所以,新版《小美人鱼》其实拍的是个“在后全球化时代呼唤全球共同体”的成人童话。

它借一场跨物种的爱情,重申了“我们是如此不同,但依然可以相亲相爱”的地球村宣言。

可是,这个童话在今天看来,已经十分虚假。

毋宁说,成人童话本就是个伪概念。因为成人和孩子的区别就在于,孩子还相信童话,而成人早就认清了现实。

至于全片最虚假的地方,恰恰就是这两位主角。

在当下的现实条件和舆论环境里,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就算是存在,也很快会社死。

片中的爱丽儿,自己的母亲、也是一国之母被人类所杀,她不但不仇视人类,反倒对人类文明如痴如醉,甚至还说出了“凶手只是一个人,为什么要憎恨全人类”这样的“鱼奸”言论。这要是发在网上,是鱼也得被吐沫淹死。

亚历克作为一国储君,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已经积重难返,会毅然决然选择开放吗?大概率不会。因为常识告诉我们,当一个国家的内部矛盾难以调和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矛盾转移到外部,让子民们相信,都是海洋帝国的人心怀不轨,亡我之心不死,才搞得国内一团乱,怎么还会想着和敌国去联姻?

对吧,根本就不可能,就算是王子公主愿意,人民鱼民们也不答应啊。

所以《小美人鱼》的故事,要是放在二十年前,或许还挺应景,放在今天,已无异于痴人说梦。在当下这个全球右转、民粹至上的年代,这个故事已经彻底失去了存活的语境,成了彻头彻尾的天方夜谭。

如此一来,历史大背景已然坍塌,片中那段爱情就更成了无源之水。它的萌起和发生都瞬间失去了坚实的理由,沦为了两个恋爱脑的一见钟情。

虽然厌恶海洋帝国,电影中这个人类岛国却显出大融合的气派,掌权的是黑人女王,王子不是皇族血脉是收养的,这很美国。

05

这当真是一种悲哀。

《小美人鱼》无论从选角还是改编层面,都试图去唤醒一种去差别化的共同体意识,但这种努力注定是徒劳的。因为它太过于脱离实际,也太过于自说自话。

纵观全片,也只有两处情节让我感到一丝真实。一是当爱丽儿想要离开海洋,去到陆地时,螃蟹大总管在她耳边唱起了《Under the sea》,不知不觉地,爱丽儿也被歌声感染,一起唱起来。

那首歌,俨然就是海洋版的“我们最幸福”——水草总是别人湖里的绿,你梦想着能去那里,但这是大错特错。看看你身边的世界吧,有这么多美好的事物围绕着你……我们很幸运,在这污泥下,在这海底。

另一个是片中的海王和女巫,前者为了爱丽儿的安全要限制她的自由;后者看似给了爱丽儿自由,却暗中另有所图。

说到底,安全与自由不过是统治者换取政治筹码的说辞,而爱丽儿只是被威吓的屁民和被利用的棋子。

只有在童话中,一个公主的善良、真诚、包容才能战胜一个族群的偏见。

不管怎样吧,《小美人鱼》终究是一部失败之作。

它在错误的时间、错位的语境里,拍了一部几乎所有人都不会相信的电影。

没办法,现实与童话之间的界限,已是如此泾渭分明。正如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早已不亚于人类与人鱼的分别。

很遗憾,这是个不再期待童话的年代。

尽管那童话,曾几何时,也在全人类的头顶微微闪耀过。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枪稿S」。

作者/子戈、编辑/子戈、排版/八子

 6 ) 口碑烂透的《小美人鱼》还是有不少亮点的

看完《小美人鱼》后还是觉得不错的,可能之前已经过多关注过哈莉贝利,即爱丽儿演员的长相,了解过各种吐槽,所以这次观影是真没放太多心思在这个角色的颜值和肤色上,这个角色给我留下的也就是那一把动听悦耳的声音,以及调皮、聪慧、勇敢的人设形象了,这些都蛮匹配原版动画的。

同时看完电影后我也有点明白迪士尼坚决用黑人女主演的原因。虽然我从主观情感上是比较难接受的,毕竟爱丽儿公主自我出生以来的形象都是白皮肤+柔顺长发的美少女,如今却变成“黑+脏辫”。但从喻意层面来说,安排黑人女主的操作还是有点意思的,爱丽儿对王子的喜爱和对人类世界的向往,就不再是单纯的男女情感和好奇心作祟,有更直白的身份认同的追求在里头,隐喻着西方黑人在融入白人主导的社会过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磨难。

然后爱丽儿在旧故事中就曾遭受过的代价就有了新解读的空间,如失去人鱼尾巴可被解读成失去种族特征,失去声音代表失去话语权等等。整体看下来后我是觉得迪士尼这次把一部童话变成了一部恰似《逃出绝命镇》般的对西方社会的现实状况予以赤裸映射的电影了。

除此之外,《小美人鱼》还呈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即文化之间不谈对错优劣,只讲个人的审美和偏好,也强调尊重。所以剧中也着重强调过爱丽儿对人间的向往不是因为海底的“落后”,相反海底有着人间不存在的精彩,而这份精彩也是被爱丽儿深度感知的。

但她还是选择了人间,而这种选择是没有对错的,或者说在后现代的语境中坚持对错分辨的人都注定会走向了失败,所以故事的结局也就走向了大团圆,各方理解了各方,也认可了男女主角的追求。

当然,该作还是有让人感到别扭的地方,无论是黑人政治正确还是后现代主义,这些思潮都是在封建阶级被打破之后,个人主义强烈蔓延之后才催生出来的。但别扭的是,剧中构建的人类社会却是封建得让人有点后怕---每一个臣民似乎已经在基因层面完全臣服君主的统治,而世界上的每一个女性也是在基因层面就默认了一个事情:人生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成为王子的妻子。

所以也就有了王子可以肆意调用资源去找女人的剧情,才出现了王子不用询问任何一个女性的意愿,直接默认她们就是渴望被自己迎娶的设定,也才有了王子为究竟要娶爱丽儿?还是娶海边突然飘来的那名美女的纠结,总之是怎么物化就怎么来了。

 7 ) stop!停止“这部美人鱼不美”停止“毁童年”的评论了可以吗?

stop!停止“这部美人鱼不美”停止“毁童年”的评论了可以吗?

首先美感观念是极具浮动性的群体审美思潮产物,用过去的标准去衡量裁定崭新的 “美学建构形象”无疑是固守刻板印象!

这部儿童电影的受众终究不是童年远去的你我OK?不是你我!

怪蜀黍怪阿姨的键盘飞起大肆批驳,在孩子的笑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

大家只是觉得不顺遂自己的刻板印象了所以激情呐喊“退退退”,👌OK这是表态自由,但大家又是否愿意多思考两分钟,为受众群体考虑下呢?

小朋友能看到和自己长相相仿的公主会不会代入感更强烈呢?

小朋友能看到和自己长相相异的公主会不会排异感更强烈呢?

姑且不作过多延伸,单讲非白人种的选角一事,本就应该重在为各人种的幼儿种下一颗种子,能通过自我形象的映射,建构主我意识、展演群体自信!

(有言论称,这是迪士尼变相的种族歧视,我不敢苟同也难以调研清楚这背后有多少“政治正确”的隐喻,终究不是一家人我猜不透。)

我只是恳请停止不加介入、不加贴近、不加共情的滞凝的看客精神。

黄种人也请停止种族歧视!

(本论调只聚焦“非白人种选角争议”一事,不对剧情、演员、制作方作过度衍生解读)

 短评

我不想看,就是想提前说一下,我绝对不会对这部电影真香,不是肤色的问题,不合适就是不合适,这片zzzq不用洗了,只是,前面几个公主都挺还原,非得在这部电影吃不可说红利,爱丽儿实惨。

5分钟前
  • Oceans Deep
  • 还行

政治正确真伟大,以后迪士尼女主都选黑胖拉拉单身母亲吧,圣光普照。公主与青蛙不拍非要拍美人鱼就请尊重原版,另外这样拍不是歧视ginger吗?

8分钟前
  • 关倪㔻氏
  • 还行

这族裔设定...这电影如果在国内市场放映估计会死彻底吧...btw,搞pc真的是迪士尼立牌坊几乎唯一的手段了

9分钟前
  • 瓦猴
  • 还行

小美人鱼怎么不能是黑人了?我怀疑你们种族歧视。那小美人鱼怎么就不能是男人了?我怀疑剧组性别歧视。

11分钟前
  • 非常好的油桃
  • 还行

滾娘警告!

15分钟前
  • 勇敢果子狸
  • 还行

为什么男的不能演美人鱼?我怀疑迪士尼搞性别歧视

18分钟前
  • 下雨不愁
  • 还行

赞达亚我可以!马戏之王里粉色头发超美!

21分钟前
  • 窩窩娃娃
  • 还行

现在还嘲赞达亚吗?

23分钟前
  • 雨中山果落
  • 还行

这不是我童年的小美人鱼,这就不是小美人鱼!!!!

27分钟前
  • momo
  • 还行

遥祝糊

31分钟前
  • 后现代符号
  • 还行

小美人鱼原来是黑人。。。

36分钟前
  • 谅谷
  • 还行

迪士尼电影给我一种感觉就是“通过让黑人演原本属于白人的角色,来营造出黑人地位高、种族平等的假象。”真正尊重黑人的话应该是让合适的人演合适的角色,去突出黑人的美。现在这样反而好像是在挑衅……在捧杀……让大家对黑人感到不舒服……真的够阴险。。与其搞这些不如真正提升美国黑人权益,现在依旧有很多黑人因为自己的肤色被无故打死,电影《你给的仇恨》里面一句经典对话“如果他是一个开着奔驰,穿着西装的白人你也会开枪吗?。”“我会告诉他举起手来。”这种真正的社会现象不去解决,然后拿电影来营造种族平等才是鸡贼。

39分钟前
  • 警幻
  • 还行

这不是我想要的美人鱼,还我爱丽儿!

40分钟前
  • 芝士就是热量
  • 还行

to all those racist 而不自知的人 批评Halle之前能不能先去听她唱歌以及她在happy without me里有多美 超级期待上映 (虽然还是对她的演技担心)

42分钟前
  • 哦勒哇一鸡狼
  • 还行

有没有不想看这个选项

45分钟前
  • 罗黛若
  • 还行

评论告诉我,这样的政治正确再怎么过分也不为过。

46分钟前
  • Parachutesss
  • 还行

我……虽然………但是……算了……好吧建议再找个黑人王子,直接冲击奥斯卡

48分钟前
  • 燕麦拿铁
  • 还行

行吧,海沟族公主也是海的女儿,没毛病

52分钟前
  • 冬夏
  • 还行

并不想为迪士尼洗地,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1.白人抢了很多本应属于其他种族的角色(比如攻壳机动队),也占据了大部分资源(比如漫威十年了才有第一个黑人超英何况上气还是种族歧视)。但是对于这些,骂声很少。而当黑人抢了白人的角色(小美人鱼)的时候,骂声不断还很多人身攻击,的确对少数族群不太公平。2.关于尊重原著,的确原著在丹麦都是北欧白人。一方面白改黑是pc,另一方面不像花木兰,故事发生的国家地区背景对故事本身推进作用没有那么大,所以尽管不同于原著,从故事完整性角度来说白改黑也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总结一下我觉得这件事情迪士尼的确做的不算太好,但是骂声没必要那么大。尤其2019了还借着这种事情发表种族歧视言论的人可以先死个马了

57分钟前
  • Cedar
  • 还行

真的被豆瓣是一众的歧视看瞎了眼,第一,这个演员这么漂亮居然有人说她丑,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鬼样子,或者自己审美真的有问题。第二,从来没有人说过美人鱼是白美人鱼,安徒生写明白了吗??你们自己看不惯肤色也不考虑一下是不是从小被灌输白公主就是最美的,那是因为黑人深受歧视没有办法成为美的代言。第三,不管是不是什么政治正不正确,我们都应该感激和庆幸,特别是荧幕上出现少数种族族裔的时候,因为,不管是亚裔还是黑人都应该相信自己可以成为美人鱼,我们应该习惯不从肤色来判断好坏和美丑,西方的zzzq对于黑人来说有多重要就不说了,不知道感激的一个个都应该送出去自己体验一下被种族歧视什么感觉再回来这里乱叫!

59分钟前
  • OlioDarcyXY2000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