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

记录片美国2010

主演:Melody,C.,Roscher,Ariel,Schulman,Yaniv,Schulman,Angela,Wesselman-Pierce

导演:亨利·朱斯特,阿里尔·舒曼

 剧照

鲶鱼 剧照 NO.1鲶鱼 剧照 NO.2鲶鱼 剧照 NO.3鲶鱼 剧照 NO.4鲶鱼 剧照 NO.5鲶鱼 剧照 NO.6鲶鱼 剧照 NO.13鲶鱼 剧照 NO.14鲶鱼 剧照 NO.15鲶鱼 剧照 NO.16鲶鱼 剧照 NO.17
更新时间:2023-11-27 20:07

详细剧情

影片《灵异医院》讲述的是一个有着不堪过去的女人在一家新近倒闭关门的医院找到了一份核对病人简历复印件的工作,而孤独一人在隔绝的医院值夜班的过程中她经历了一些神秘事件。有所警觉的她通过这些事件发现医院可能和近日出现的谋杀案有关,而要破解这些谜团,首先她需要仔细梳理一下自己混乱的过去。

 长篇影评

 1 ) 網絡時代的寓言

《Catfish》(鲶鱼) 的預告片將它定位為恐怖紀錄片,其實它是網絡時代的寓言故事。在主角揭露網友真實身份的過程,帶來意想不到的發現,結局令人感慨萬分。片名由來是,阿拉斯加漁民運鱈魚到中國,為了途中保持魚的新鮮,會放鯰魚進缸,令鱈魚保持警覺不致肌肉僵硬。每個人的身邊,總會有一條鯰魚。

 2 ) 她轻声细语,她画的画跟他养的猫一样好

  我记得《鲶鱼》当时的类型标签是惊悚,这也是我要看它的关键原因,现在看来应该是分类错误。
  光看简介我便闻到一股子悬疑味,而这片在真相水落石出前的悬念设置及营造的氛围十足吊人胃口,尤其是尼夫一伙在半夜去往梅根的农场时,我感觉有些毛毛的,忍不住屏住呼吸期待接下来他们突击安琪拉家发现的恐怖事实。
  然而这部电影并不是这样的,它跟惊悚的确没有半点关系。

  先说一个故事。
  一些具体或非具体的细节我可能想不起来了,但在我参与的部分里,它至少是真实的。
  09年的互联网环境还很纯净,我在论坛认识了一个人,简称C。起初,我们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我上线后看见他的回复便也回给他,会去他发的帖子下面留言,有时在同一个帖子里碰到了还会特意回复对方。
  后来,我们用聊天工具聊天,互相分享喜欢的歌,聊书与生活琐事。他说话方式非常有趣,标点的使用也很特别,总之能让人一眼记住,同样的,他也很温和,我就像面对一个坐在面前的老朋友,轻松而没有戒心。
  我对他的印象除了慢条斯理的温柔之外,还有他养猫。
  他喜欢猫,对凡是关于猫咪的一切十分上心。他给我发过他家的猫的照片,他收集猫的图片,包括上面印有猫的图案的物品,热心地到处回答流浪猫&养猫的问题。
  我们最后一次聊天,C说他在骑行去西藏的路上,此刻的夜空很美,很近,像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他让我发地址给他,而我给了他所在地邮局的地址,我母亲在邮局里有一个朋友,可以拜托她转交。
  事实上,我没有收到明信片,也没有再和C聊上一次,哪怕是一句话。高三冲刺高考,我断网一年,而邮局的那位姑娘也调职到其他地方工作。等我过上一辈子最悠闲无虑的暑假,才在另一个坛友给的链接里看到了C在12年的发帖。
  坛友告诉我,12年的帖子是C的女友写的,C的账号由他与女友共同使用,在发帖之时,C早已在事故中逝世,女友则是在她心情痊愈后才选择发帖简短地述说情况。
  是的,C不在了。
  我:“那我认识的是C还是他的女友呢?和我聊天的人呢?到底是谁?”
  还是说C和女友都参与了与我的交流?
  坛友:“……不知道。”
  坛友说,他也不清楚他认识的是C,或是女友。

  每一次的回忆,恐惧便加深一分。
  那并不是尖锐的恐怖感,而是绵绵密密的发毛,遍布我的皮肤,往我的毛孔里钻。虚拟网络中建立起来的友谊完全没有任何现实的根基,我已经忘光了过去和C的聊天内容,也找不回来了,不可能一条条去核对。
  我感觉我像是被操纵着的,眼被蒙着,看不见另一端屏幕背后的脸是男是女,是猫是狗,是人是鬼。

  说起那个帖子,我曾经非常难受。
  从坛友口中得知C的死讯,我只会感到难过,只能说当时的我并不介意我花费在虚拟网络里的感情被谎言所消费。
  在帖子里,C提及了一些重要的坛友,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唯独在后面的楼层里,C似乎是猛地想起了我这号人的存在,写上了我的账号,再大发慈悲地给我六个字。
  “感谢你的支持。”
  极其生分和公式化。
  我如同被关系很铁的朋友遗忘抛弃,而那个朋友什么也没有留下,永远也不会留下任何东西。

  那年暑假,我跟坛友讨论起这件事,我提出了几个我的疑点,可讨论未果,坛友劝我不必要再去纠结。
  例如12年的帖子,如果发帖人是女友,那么既然女友在帖子里提到了我,那么表明我曾经和使用论坛账号的女友有过交流。然而我执着的一个点却是使用聊天工具与我聊天的人是C还是女友,毕竟我和C的交流更多的是通过聊天工具实现的,我认识的真正的朋友应该是使用聊天工具与我交流的C。
  有一个非常可怕的猜测是,C也与他女友共用聊天工具账号。
  而由此导出的真相是:我自作多情,这段友谊或许远没有我想象中的饱满。
  我不愿意用恶意去揣测C,但我也不会完全相信我的朋友C的确逝世了,活下来的是与我曾有过表面交流的女友,这么做只能是自欺欺人。
  C的账号目前仍然有人使用,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我曾经给C的账号发过几条私信,至今没有得到回复。写下这篇东西时,我又去看了C的账号的发言记录,是使用中。即使在那之后的C,ta混迹的版块与发言风格与过去的C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但这说明不了任何事,时间能改变一个人,毁了一个人,也能塑造一个人。
  我唯一能确认的是,对于现在的C而言,我是彻彻底底的陌生人,对我而言,C也一样是不相干的人。

  就像你看完这个故事,我看完《鲶鱼》,我真正地释怀了。
  我之所以对这件事念念不忘,并非C这个人,毕竟我们才认识不到2年,而是因为它留下了太多的疑问没有解开,而正是这些疑问造成了整件事的戏剧性,我急于想要揭开真相,往里探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现在想来,已无关紧要了。
  在网络中肆意建造王国是最不需要成本的,只要动动身为人而必须有的手指,便能造出好几张迥异的脸,虚拟出好几个人的身份,要是做得再细致一些,每个人的发色、家庭住址、生活状态等都能够被设计出来。
  在达成自我满足的同时,尽情享受着虚拟网络所带来的新生活,新空气。
  “以前从阿拉斯加把鳕鱼运送到中国,都是用大桶子装,这样等于是运到中国,鱼肉都已经失去弹性没味道了。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鳕鱼放进桶里时,顺便放几只鲶鱼,就能让鳕鱼保持活力。”
“有些人就是你生命中的鲶鱼,让你保持活力,让你动脑筋而不至于变得迂腐。”
  安琪拉是尼夫的鲶鱼,即使她带给他的还有欺骗与谎言。尼夫欣赏安琪拉的画作,安琪拉扮演的梅根让尼夫坠入爱河。安琪拉,让他们拍出了这部纪录片。
  安琪拉的扮演者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姑娘,我第一眼见她便想起《梅根失踪》的艾米,拥有甜美羞涩的笑容,轻柔的嗓音。
  她撒了那么多的谎,直到再也无法圆回来。
  尼夫亦是安琪拉的鲶鱼,尼夫待的城市,他看到的、接触到的世界是安琪拉向往憧憬的,他为她沉闷枯燥的生活注入了新鲜的氧气,延续了她年少时中断的追梦之路。
  安琪拉的画,C养的猫,这些鱼鳞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我有两个相识至少八年的网友,直到现在仍联系密切,我们没有过任何的损失,我们不会怀抱着阴暗的心思接近对方。
  我们只是游走于对方生活中的一条鲶鱼,在盛满水的玻璃缸中触碰另一个繁华的世界,只因我们希望在倒影里所见的属于自己的人生会更圆满多彩,即使玻璃易碎,美梦易蒸发。

  PS,说一个巧合吧,之前我想把这个故事写成一个短篇小说,在确定C的账号名字时,我决定重新为他起一个,那个名字是Catfish。
  因为C喜欢猫,猫爱吃鱼,这个单词代表鱼的意思,既有“猫”又有“鱼”,仅此而已。

 3 ) 虚构的

可以告诉大家,这个纪录片 是虚构的,刚看过 艾伦秀,采访的就是 这部电影的 三个制作人
可以告诉大家,这个纪录片 是虚构的,刚看过 艾伦秀,采访的就是 这部电影的 三个制作人
可以告诉大家,这个纪录片 是虚构的,刚看过 艾伦秀,采访的就是 这部电影的 三个制作人

 4 ) 简评《鲶鱼》

相当少见的不以「恐怖」或者「科幻」为题材的伪纪录片。当年《死亡录像》、《鬼影实录》以及《苜蓿地》等影片的出现带动了一大批伪纪录片的诞生,以至于往往看到这个类型的电影就自然而然地将其与这两大题材联系起来。在《鲶鱼》的前半段中,也予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尤其是进行到男主角与朋友夜探农场的段落时,很有些毛骨悚然的气氛。当然,本片的片名已然预示了这是一部与「怪力乱神」风马牛不相及的作品。

故事的脉络其实很简单,简言之便是一个「见网友、遇恐龙」的过程。相信有类似经历的观众都曾有过同男主角一样如梗在咽的感受,特别是那种在想象与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下倍受愚弄的挫败感。虽说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大多数的谎言终究是不对的,但具体到影片中的女主角,却也不该得到过多的指摘。其一、她没有任何从男主角身上寻求物质利益的意图;其二,这次拜访也是男主角主动的,而她事先并不知情。诚然,我们或许可以说她在情感上确实伤害到了男主角,不过考虑到她在生活中的种种艰辛,我们似乎也该跟男主角一样选择理解和宽容。

抛开是非对错的争议,这个故事完全可以看做是「网络时代」的衍生现象,在人们越来越热衷甚至依赖虚拟社区、社交网站的同时,是否有接收一切的觉悟呢?我们既然能醉心于一个个光鲜幸福的表面,也必须要有面对其背后可能存在着谎言的勇气,毕竟「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信与不信都出于自愿,那又何必为了上当受骗而忿忿不平呢?另一方面,在社交网站无比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的是无数孤独的个体,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只能将情感求诸于网络,从虚拟世界得到慰藉。

这,不知是该庆幸,还是悲哀?

 5 ) 那些游过你生命的鲶鱼

"They used to tank cod from Alaska all the way to China. They'd keep them in vats in the ship. By the time the codfish reached China, the flesh was mush and tasteless. So this guy came up with the idea that if you put these cods in these big vats, put some catfish with them, and the catfish will keep the cod agile.

And there are those people who are catfish in life, and they keep you on your toes. They keep you guessing, they keep you thinking, they keep you fresh. And I thank God for the catfish, because we'd be droll, boring and dull if we didn't have somebody wipping at our fin."

虽然不是新片了,但却是我这一年看过的最好,没有之一的影片。

你以为会是一部晦涩冗长的枯燥纪录片?不不不。

按照一向的习惯,开看前我避免去阅读任何相关介绍或剧透,只是凭着名字和直觉去打开。

导演之一的Nev,也就是故事男猪脚因为一幅临摹于他的舞蹈摄影作品的画作,而结识了一位天使般的8岁女孩Abby,随着“专为他而画”的作品增多,Nev逐渐在非死不可上与围绕着Abby的一群家人、朋友而建立起了延伸至真实生活中的友谊。

一切以美好的童话般温暖的故事展开……

而后,伴随着连导演自己也意想不到的谎言被层层剥开,我的心与眼也跟着忐忑、惊讶(不如男猪的愤怒和挫败)、呼吸粗重、及焦切地想要一探究竟。

为避免剧透,我要跳过那个悬疑的过程。

最终你看到的,是一个如同我们大部分人一样,为了那想要得到安全感、稳定安逸的家庭生活的主要人格,而放弃了梦想、却仍然不甘于自己才华的艺术家;一个被现实折磨着、却带着柔软温良的微笑的疯狂艺术家。

是要怀揣着多狂热的爱、多富想象力的才能,才能谋划出一个如此美好到恐怖的阴谋?

"I just threw it away to have a good time. So, a lot of the personalities that came out were just fragments of myself, fragments of things I used to be, wanted to be, never could be."

故事最终还是以更多谎言的被揭露收场,可是仍然沉浸在童话般真善美的基调里。因为一切的一切,无非都源于主角们的善良,源于他们关于美好和爱的向往。

Angela和她的丈夫视Nev为他们生命中的鲶鱼,殊不知,他们也不知不觉中改变了Nev一伙人的人生,成为了他们生命中的鲶鱼。

Ps, 这部片子是我2011年初就已经存好准备看的,因为某些人说要一起看,要来家里围炉夜谈。于是准备好了一切,却物是人非了。现在想来,虽然一样的失望和挫败感,但,不也是每一个游过我生命的值得感恩的鲶鱼么?

忽然释然了。。。。。。

 6 ) 装逼是个态度,它不是个事业

男主一出场,就摆出了牛逼哄哄的架势:我英俊,我潇洒,我的摄影照片成天上杂志报纸,用流行的话说,咱也算是个semi-名人巨有potential啊!快来看看我在纽约上城牛逼的工作室,还有我两个从事时尚又倍儿艺术的纪录片导演行业的室友,哦我的名牌眼镜呢还有iPhone,我的facebook上朋友不是模特就是舞蹈演员。什么叫文艺范儿?还用多说嘛,羡慕嫉妒恨就快去在facebook上加我加我加我啊~~

您说是不是我过分解读?这片按说多有教育意义,多含蓄,多深刻啊。男主以救世主的视角,基督耶稣的形象,来到了农村妇女的家,揭露了她可悲的YY生活,面对面儿拆穿她赖以为生的幻想生活。这告诉了大家,网络就是一张大网啊,海底一捞就如火锅一样;女主则是锅底,只有见光死的份儿。

是啊,您怎么能配得上男主呢?男主多完美,一颦一笑,举手投足,范儿啊!全身抖擞着撒发着呢你感觉到了吗?光芒万丈跟陨石似的都砸我身上感到疼了。。。这类四处横行的装逼男,啊,真是时代的代表。他们会读了佛洛伊德就开始跟你谈心理学,听了涅磐就觉得摇滚简直是天籁,最拿手的就是抬头25度和仰头45度,其实自己的温度就是250。穿着名牌去买菜,带着墨镜去吃烧烤,生怕别人的注意力分散了不在他那张脸上,您要是没正眼瞧他,那必然是您斜视,实际心必然还是想着他的~

大家都巨同情内农村妇女吧,没有时尚的衣物,不生活在大城市,2婚吧还嫁给有两个残疾儿子的木纳老公,天天生活就是对着草堆和马,唯一能跟时代接轨的也就是上上facebook。男主把光鲜亮丽的生活都拔光脱净了先给观众来上30分钟,然后再把别人生活最不堪最落魄的一面放在沾板上任人鱼肉。他一再强调自己是受不了被骗,觉得什么人生可怕啊,人心难测啊。。。。装什么纯洁?!您要真是那么有原则的人,她一早开始用别人的歌骗你的时候,就该觉醒。还不是因为人家貌美如花,你也就心甘情愿被骗?再者说了,就您纯洁,看您准备揭穿人家之前内兴奋劲儿唉,我在飞机上都想替您蹦达蹦达吹个小号什么的。骗人邪恶吗?您偷拍了这么多,至少也是一偷窥罪吧。都是罪人也就崩相互计较了,火速苟且得了。

说到底,我最不爽的,就是那种充满了judgmental感觉的视角----农村人怎么?人胖怎么了?她不就是用了几个网名,用美女头像欺骗你感情了吗。十分不理解片子用大篇幅,静默式的电影语言来表达她的日常生活,那种巨大的同情,让观影者充分体验了上帝式的救赎感。可是我就特不明白,退一万步讲,就算她真是可怜又可悲,可您,作为一filmmaker,就凭了什么了有资格去俯视别人的生活?您,到底好到哪儿去了?我怎么压根儿就没瞧出来呢,请指导呢~嗨嗨!

装逼是个态度,它不是个事业。谁都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要是非得这么着,那就keep it to yourself,自己屋里头没事儿偷着乐得了。别跟拍着电影的人似的,自己内人生观明明就是错的,还偏偏得出来配点音乐抖擞抖擞~

 7 ) 那段日子,你是我生活中的鲶鱼

——为什么骗我?

——对不起,那段日子,你是我生活中的鲶鱼。

你的存在,令我感受到自己在呼吸。我调动麻木已久的体力,去回应你,或者,跟着你激荡起的漩圈打转。

纪录片《鲶鱼》,讲一个在纽约开工作室的年轻摄影师(同时很帅)雅尼夫,因缘际遇认识了一千公里外密歇根州的一家子艺术家:

艾比----八岁的天才女孩,根据雅尼夫的摄影作品所创作的油画深受欢迎;

埃里克斯----哥哥,有个叫“横祸”的乐队,因为才华所以叛逆;

梅根----姐姐,19岁的美少女,行走的花苞,带笑的眼睛就像嘴里慢慢溶化的巧克力,能让人看的高潮迭起。

当然,还有他们的妈妈安吉拉,性感美妇,中年解语花。

一个完美家庭,嗯,至少在Facebook上看起来。

可老话怎么说,看起来完美似假,多半是假。

与大女儿梅根坠入爱河、依赖聊天软件的异地恋持续数月、各种甜蜜与挑逗的短讯互传了上千条之后,雅尼夫开始发现“完美家庭”的小破绽。

先是安吉拉和梅根母女自称原创的合唱歌曲竟是赤裸裸的网络偷盗,小神童艾比的画展在网上查不到任何消息,安吉拉给的画廊地址是一间闲置4个月之久的待售物业。。。

真相一旦被揭开一角,剩下的如同雪球,越滚越大,从被仰视与爱慕堆积而起的高处以重力加速度倾覆而坠,将山下的人没顶掩埋。

雅尼夫显然是被这些破绽shock到了,他瞪大眼睛,一脸无法置信的骇笑。很难想象,就在前一晚,年轻的摄影师还正沉浸在对这段网络恋情的未来郑重其事的憧憬中。

那些不友好的真相,像夜里窗外冷冽的风,虽然看不到,但你知道它就在那里,一旦打开窗户,它会狞笑着拥抱你,揽你入怀——那是个专职令人绝望的怪兽,能把你的伤口撕裂的更深,牢牢按住渴望被拯救的心,不能动弹。

很显然,雅尼夫不想知道真相。受伤之后,人们的本能防御是转身逃跑,他也不例外。他烦躁的要求同伴停止录像,要和“完美家庭”断绝一切关系,他认为自己脑袋进了水, 也许电脑那端根本就是个大老爷们正乐不可支的晒笑着这个笨蛋。

但是,手机里夜夜缠绵的柔情蜜意是那么真,从密歇根湖畔寄往纽约百老汇街的画作是那么真,Facebook上梅根的照片,一颦一笑,跳舞,醉酒,她的马就要生小马了。。。

一个少女在你的生活里每天按时准点的空投下这些细碎而亲密的素材与情节,牵绕你,撩动你,拨弄你,需要你——你如何舍得不做她的剧本男主角,如何能相信这些剧情背后也许还有个黑暗的未知的丑陋的冰冷的所谓“真相”?

雅尼夫被激怒了,遭戏弄之后的反击欲望,或者还有一点点心存侥幸——这一切也许只是个误会,美丽的少女梅根就在那个湖畔小镇,迷人而真实。雅尼夫和同伴决定驱车造访那座小镇,他要打开那扇窗户,看窗外是否真的寒风可怖。

因着那一点点侥幸,在路上,他摘了一把野花,买了送给艾比的生日礼物,几经辗转终于敲响了街角那座维多利亚风格的小房子的大门。

真相大白。

所有的角色,都是一个四十岁家庭主妇,安吉拉的杰作 。

除了那些画,其余都是假的。雅尼夫看到的照片包括梅根也包括安吉拉自己,全部来自Facebook的无关路人。她用这些陌生人的脸孔,在暗淡无光的真实生活里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孜孜以求但这辈子绝无可能实现的迷幻梦境。

这个梦境是一个身材臃肿其貌不扬的主妇,面对生活塞给她那把乱七八糟的牌,所能给予的最大回击。一场狡黠而无助的冒险,却被她找到了点滴的蜜,在皱巴巴的心上洇出了甜,让她眩晕了又眩晕,欲罢不能。“迟早会被拆穿”的担忧总会快速让位于扮演数个虚拟角色而令人生极大丰盈的满足——天才儿童,美貌少女,性感徐娘,她像一只贪婪的小仓鼠拼命把所有见到的坚果吞进腮帮子,一个接一个,直到整个身体被撑大两倍,再回不到来时的地方。

这部纪录片在放映之时曾遭到影评人一边倒的质疑,认为雅尼夫与他的小伙伴早已发现端倪,才会在如此早的时机起意拍摄一段看似寻常的网恋,甚至一位纪录片大佬直接呛声“这是一部最好的假纪录片”。

于是安吉拉,更像是独自一人在自己罗织的骗局中落力出演,她虽然以盗图的方式创作了十五个完全虚拟的家庭成员,但在两个导演加一个摄像师的纪录片创作团队面前,她的呈现也许才是唯一那个毫无防范与计划的真实生活。

纪录片结尾,安吉拉的丈夫讲了鲶鱼的故事。

对于安吉拉,雅尼夫似乎是她在平庸生活里即将窒息时出现的鲶鱼。有了他,她这尊鳕鱼在从阿拉斯加到中国的漫长水路上,黑暗的集装箱里,才能抖擞的穿行,打转,大口的呼吸。。。活着,抵达目的地,虽然那亦是人生终点。

世间男女,大约一辈子总会小心不小心的做过别人的鲶鱼,被命运大手安置在一个靠吮吸你的能量与精力来续航待机的人旁边,你那段时间全部的生存意义就是为了让对方重新感觉到自己的呼吸与存在,别无他用。

你年少如花,唤醒他知天命年纪还能重拾青春向往;你热情澎湃,慰藉她过尽千帆见雪融又枯木逢春。

其实,你就是那条鲶鱼。

至于做了鲶鱼之后,是被用了的委屈与不甘,还是以爱为名的崇高与奉献,倒也没那么重要,反正大家到了岸,不过都是时间刀俎下的那块鱼肉。

那么。。。你做过谁的鲶鱼?

 短评

amazing

6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都出字幕了还不让你消停!她老公绝对的演技派啊

11分钟前
  • 猪大腿
  • 还行

如果你是玛丽是朱莉查理还是坂本龙一会不会有很大关系

14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水池起涟漪

16分钟前
  • CQB241
  • 推荐

一位摄影师结识了一个小女孩,继而在非死不可上认识了小女孩一家二十几口人并与他们结下深厚友谊,甚至为女孩儿小姨的美貌、歌声、才情神魂颠倒。当他鼓起勇气敲开心上人的家门时,等待他的却是一名其貌不扬的中年妇女…………一个人伪装了二十几个身份只为换得另一个人的青睐。这是怎样一种惊悚的爱?

19分钟前
  • 咖喱娜
  • 推荐

以前交过笔友,某位笔友一人分饰三角,和此片有些类似

21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还行

disturbing, weird, scary, SAD

25分钟前
  • 竹或子
  • 推荐

璐璐说这部片子木有高潮。。。介就素偶们平凡楞滴生活呀。。

30分钟前
  • 臭臭
  • 还行

伪记录《社交网络》

34分钟前
  • 记忆错觉
  • 还行

每个牛逼的豆瓣ID背后是不是也会隐藏着绝望的生活?

38分钟前
  • 沈三变
  • 力荐

被拆穿的谎言和被出卖的爱情一样可怕

41分钟前
  • 幸福超市总经理
  • 推荐

社交网络时代的勾搭与欺骗事件。关于鲶鱼,也许是比喻,也许是借口。类似的事情,在每个人的网络生活中,每分钟都在发生,但是,一来编织如此一张大网的个体并不多,二来陷得如此之深的个体也不多,三者会像亚尼夫追根问底的人更少了。

44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几个年轻幸福的savvy, posh New Yorkers明知故问得“戏弄”一个生活无望的小镇家庭妇女,拍成一个嗲得到处展映的纪录片,还觉得自己是事件受害者一样,it's pure cruelty in its most hypocritical form

47分钟前
  • bayer04
  • 推荐

还行吧。有点特别,有点无聊,有点诡异,有点意外,有点真实。

50分钟前
  • 章仙翁
  • 还行

Angela was just pathetic. also note internet is so scary.

54分钟前
  • 冥想高潮
  • 推荐

拍伪纪录片的人都是大愚若智,真的

58分钟前
  • Edward
  • 还行

誰沒發過點夢

1小时前
  • ming
  • 力荐

boring,boring,boring. so fuck off.

1小时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较差

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1小时前
  • 从嘉
  • 还行

如此的欺骗,或许我也就释然了,有什么呢

1小时前
  • 黄无苏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