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罪2018

犯罪片日本2018

主演:生田斗真,永山瑛太,山本美月,夏帆,青木崇高,古馆宽治,佐藤浩市,忍成修吾,村上淳,渡边真起子,片冈礼子,光石研,西田尚美,石田法嗣,富田靖子,宇野祥平,小市慢太郎,矢岛健一,坂井真纪,奥野瑛太

导演:濑濑敬久

播放地址

 剧照

友罪2018 剧照 NO.1友罪2018 剧照 NO.2友罪2018 剧照 NO.3友罪2018 剧照 NO.4友罪2018 剧照 NO.5友罪2018 剧照 NO.6友罪2018 剧照 NO.13友罪2018 剧照 NO.14友罪2018 剧照 NO.15友罪2018 剧照 NO.16友罪2018 剧照 NO.17友罪2018 剧照 NO.18友罪2018 剧照 NO.19友罪201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00:05

详细剧情

生田斗真、瑛太主演前少年犯题材电影《友罪》,改编自药丸岳的同名小说,由濑濑敬久执导。   故事讲述了放弃记者梦想在小工厂工作的益田纯一(生田饰),与同期进公司的铃木秀人(瑛太饰)慢慢建立起友谊。然而,在附近的一个镇子上又发生了一起儿童谋杀案。人们都说这起案子跟17年前的非常相似。那时,罪犯还是个14岁的小男孩。他现已经出狱,而且没人知道他身在何处。益田看见了一张罪犯17年前的照片,开始怀疑铃木是17年前连续儿童杀伤事件的犯人。

 长篇影评

 1 ) 沉重与思考

SIFF,天山剧院厅~ 看有人说这部电影是给犯错的人洗白,我觉得完全说不上。说到底导演也只是叙述了那些童年犯过错的孩子之后人生的喜怒哀乐,该不该原谅,能不能原谅完全是另外一码事。 与其说原谅与否,不如说理解与否。白发老司机无法释怀,他在为儿子的错误不停赎罪,感化教师的女儿不理解母亲为这些“废物”耗费心力又是为何。至于导演,其实他也没完全表达对这件事的态度。

整部电影整体基调其实挺沉重的,会有一些难以理解难以释怀。但我觉得更多留下的是思考。无论是校园霸凌,对幼儿心灵的关心的思考,还是对失足少年教化后他们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的思考。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忽视,但又很重要的点。

导演通过这部电影达到了一种反思,让我们去“聆听最轻的声音”某种意义上来,这是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

还有一星扣在,电影有很多条支线,或许就是支线过多的缘故,使得电影显得有些冗长和繁杂。尽管不同支线或多或少的有着一些作用,但衔接得不够顺畅。

 2 ) 我承认对曾经犯过罪重新回归社会的人存在偏见

影片的线好多…但是感觉每条线的深度都不够。而且每条线里的人的罪从轻到重程度不一。通过赎罪被原谅继而重新好好生活的资格不应该一概而论得出同样的结论。看过《脑男》里即使有悔改表象但是被放出来之后继续虐童的少年犯,看过《素媛》里在监狱里经过测试仍有犯罪意识而且2020年即将出狱引起社会恐慌的变态,我比较倾向于人性没那么容易从阴暗仇恨畸形扭曲而且在犯罪中获得快感,改变成仁慈善良自控能力强到违背自己的欲望和本能。罪犯不是年纪小不懂事而犯小错误的小朋友,不是大人的口头教育或者打骂一下就知道害怕而好好认错反省的。戒烟戒酒戒赌戒毒戒黄片戒犯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没有一条是下了决心就轻松做到的。人性有很多弱点,在没有任何监督管控的自由的情况下睡懒觉不刷碗闯红灯随地丢烟头吐痰说脏话之类,或者心情不好跟人意见不合起冲突吵架骂人甚至动手,连心理正常受良好教育有健康幸福家庭的人都未必有能力有觉悟把自己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和世界观里有不完善的地方说改就改,完美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更何况是曾多次犯罪的罪犯,谁能保证不会有哪些导火索一触即发。虽然大部分人心都向往美好愿意相信美好,但是有些美好的设定实在是不太现实。所以我承认对像影片中铃木那种多次杀人后重新回归社会的人存在偏见。

 3 ) 友罪?誰心裡有罪

虽然之前知道电影的内容,但看完心情还是很沉重,到底应不应该原谅犯过错的人?犯错的人究竟可不可以原谅自己?难道一人犯错,自己甚至全家要忏悔一辈子?剧中最不喜欢佐藤浩市演的角色,如同被害人父亲所说,所有道歉忏悔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好过,一直去找被害人家属,让被害人家属如何放下过去,重新开始?斗真和瑛太二人棋鼓相当,每个人都演得很好。

 4 ) 日式伤痛

日式的带着伤痛前行,表面波澜不惊,内里暗潮汹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刺。。照顾边缘少年的老师自己的家庭却分崩离析,杀人凶手的父亲无法原谅儿子找到幸福,羞涩少女做着平常的职员却是元Av女优还被男友暴力骚扰,对被校园暴力的朋友不管不顾间接造成自杀的元记者,想活下去的原少年杀人犯。。toma帅就是有点用力过猛,瑛太太适合这种阴郁又慢半拍的角色。。其实不管不顾才是最大的伤害,所谓朋友,就是即使不认同还是陪在身边吧

 5 ) 大概是因为喜欢不起来吧…

医生想要拯救他人的眼神过于野兽般的狂热,像是病态的…或许沉浸在自己能够拯救他人的臆想中也是可怕的。 第一次在影片中感觉到了“弱者”的定义,空虚的那些已经成为套路的,鼓舞人的,却没人真正相信的话语,伤痛变得轻描淡写,不再去理解与感受他人的痛苦(切断手指的段落之后都能轻描淡写太不可思议,像是失去了痛感…)。而被当做被男人保护的女孩们,在男人保护之下,也在男人的伤害之下,她们脆弱又等待着男人的保护与摧毁,而当这种形象一旦确立,伤害与保护是同等存在的。当这种对弱者的轻视与同情,当那些视频成为一种他人生活中的常态,女孩便作为男性社会压力的发泄品,社会矛盾的一部分缓冲体。 女孩只等待白马王子的拯救,才是最可悲的。 只是喊着活着和死去的那些空洞的毫无意义的话…表面肤浅的去了解他人伤痛的源头,自大的以为这便是理解,自大的以为自己能够治愈他人……在整部片子中,只有需要被拯救的那个看起来是正常的……… 瑛太的眼神太…暗了,一点光都没有…

 6 ) 没关系 因为是斗真和瑛太啊

我理解导演所要表达的和希望我们思考的。也完全理解益田,美代子和出租车司机山内先生的痛苦,我偏向与赞同山内先生的观点,作为一名心智健康的人,即使未成年,也必须在接下来的人生里为自己曾经的过错承担责任。也希望内山先生的儿子真的如电影里交代的那样,因为成为了父亲,所以真正的意识到了什么是责任,该如何担起这份责任。

但铃木的“错误”是让我无法释怀的。铃木所犯的罪是相对变态的,14岁的他,智力正常,却不知道是怎样的生活境遇让他突然转变成了一个那么残忍且麻木的人?电影没有清楚交代他的行凶动机,同时把他的血腥经历给弱化了。再加上瑛太那张即使很邋遢很木讷也会让女人喜爱的脸。所以很多观众会先入为主的对铃木心软。甚至在电影的前半段我一直以为他这么多年是被冤枉的。多数观众都是以貌取人的,如果出演的不是斗真和瑛太,换成面目略为猥琐和狰狞的人,我们还会为他们心疼吗?比如山内先生的儿子山内正人就长得不那么讨喜,所以看待他的时候就不会轻易夹带不适当的感情色彩。

电影展现给我们的是成年后自残但善良的铃木,竟然还笑得那么好看,实在无法和17年前那个叫青柳的残忍少年对上号,用不同的名字,难道作者的伏笔是人格分裂? 个人认为铃木犯案手法和动机都比较特殊,用来猎奇可以,但和其他三条线放在一起来讨论并不是那么合适。如果真的明确指出铃木是患有人格分裂的患者,并且被确诊为已经痊愈。那么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一起来发出呼吁了:“我们是否有资格活着,继续正常的活着?”

始终,想要减少青少年犯错和犯罪的几率,还是得从父母做起。为人父母不是那么简单的,太多人把婚姻处理得太过草率,把父母的职责想得太过简单。 还有最后斗真和瑛太的四目相对,火花四溅是什么鬼?Toma始终无法摆脱被剧组用来卖腐啊。许多时候还是文字比画面来得更加客观,也许原著小说会更胜一筹。

 7 ) a太是怎么理解这个角色值得琢磨

a太的这个角色确实能让我联想到他和arata合作的那部hikari 他也许有点习惯这样的角色了 一种非正常感 一种理解无能感 故事分了三条不同的线索 主线是背负着自己所谓罪的toma 以及他眼里的a太铃木 以及一样有着不堪过去的夏帆 另外还有一条是父亲角色 背负着儿子无证驾驶夺取三个孩子生命的罪的出租车司机 到处谢罪 到处下跪 并且和即将结婚生子的儿子重逢时依然觉得他没有资格获得普通的幸福 不能成为父亲 因为你的罪无法被赎 而a太在juve的导师也面临着自己的罪 和女儿的关系也濒临破裂 我之所以给到这部沉闷的影片四星是因为它做的最好的是没有去讨论罪案的本身 社会性也好 动机也好 少年犯的认知也好 这些东西 无论如何讨论和剖析 杀人就是杀人 罪就是罪 赎罪是不可能的 犯过的罪行也不存在洗白 它说的是一种状态 一种讲述而不是探讨 这种状态即使有人是想什么都不想的工作 对周围的人好 融入 想活着 而已 而背负了罪恶感的人却希望得到某种意义的解脱 却被弥留之际的被害者的母亲说 我将要死 你不要告诉我实情不要说

得不到坦言的罪恶感在最后得到爆发 被曝光的铃木离开了他的朋友 不求理解 也不能理解 a太其实很强 因为这个角色到底本人是什么心情和内心 是怎样拿着石头砸自己的头的时候 说你不砸我自己砸 很简单 真的很简单 最后他躺在自己谋杀他人的现场的水沟里 他又在想什么呢

 短评

瑛太演得真好。

9分钟前
  • 到里斯本看海
  • 推荐

《龙珠》主题曲的笑容,匹萨旁的素描,被重复背叛的理想,为了丢失的母爱而成为凶手,不被允许和无法原谅的幸福……好惨,各种惨,一堆惨人,无解的惨

13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说洗白不至于,本质上还是独属于日影的思考方式,走的比声之形更远更极端一些东西,故事还是“人类思考,累死自己”的日式绝望:有的人因为内疚一辈子行尸走肉,其他人站在道德高地,一句话给人定性,至于霸凌者呢?过得依然滋润吧。

18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还行

胜在演员合适和主题直白 不过我说你们这些当演员的 能不能去演点不那么虐心的 尤其镜头最多的两男一女

22分钟前
  • ekling
  • 推荐

这部片最大问题出现在它的宣传,其实根本是三条线组成的电影,彼此之间关联性并不强,如果拍成三线并重至少不会造成混淆,但偏偏成为3/5跟2个1/5第份量,就变成观众走进戏院前的期待有差异,事实上是三个少年犯成长之后的故事,编导重心不平衡造成影片失衡。成为了最大的谬误。

24分钟前
  • 山崎君Chimon
  • 还行

有种直接把剧情梗概拍成电影的感觉,没有一个环节值得称赞。

27分钟前
  • 身居地狱求杯水
  • 还行

不觉得在洗白,甚至看完后都不是同情里面的每个角色,哪怕在少年A被一次次剥夺停留脚步的权利时感到了人们的片面和武断。“犯了错的人就不能获得幸福了吗?”“不能。”可无论如何都想活下去的心不该被剥夺。斗斗这次完全不在状态,几场哭戏被瑛太最后一幕完全碾压。不过最大问题还是导演,几条线交织得毫无意义,片子显得特别平庸。

32分钟前
  • 某J。624
  • 还行

关于洗白,这部电影是讲如果你发现你的朋友是少年A你会怎么想怎么看待他。恋人也好,朋友也好,家人也好,当你越来越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突然发现他的过去,你会如何对待这个事情,电影只是带给大家一个思考而已。看的次数越多越能理解那种痛苦。

35分钟前
  • momo
  • 力荐

一直在崩,所有涉及到的元素全被拆解成无用的螺丝钉,不能组合在一起,就都是赤裸裸的被搁置。演员也全线乏力,并没有将感情更深入的投入文本,只是在展现和解释自己的戏份,导演也没有能提供出更优质的层次展示。

39分钟前
  • Morning
  • 还行

罪,是赎不了的。命,是偿不了的。因为没有可逆的罪,也没有可逆的命。只有负着罪,带着命,活着,等死。

40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夏帆已经残成这样了吗…最后还是给了一丝希望,没有绝望到底。以少年A事件为灵感创作的作品,我觉得比东野老师那些自作聪明又矫情的推理小说所探讨的社会伦理难题深刻多了。片中每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过去,怀着赎罪的心情于尘世间苟延残喘。而这种复杂的情绪,又根植于日本人深入骨髓的耻感文化。

44分钟前
  • m89
  • 推荐

不觉得是洗白,只是在讲年幼的时候杀了人的人,会过着怎样的一生…可以普通的工作交朋友谈恋爱,可是工作是分分钟掉手指头的危险工作,朋友也是童年犯过错的朋友,恋人是知道你杀人就逃避不理的前av女优…感慨的点是,哪怕当事人每天自残,只看到一个视频就说他“普通的活着呢”…人真的未免太武断了

47分钟前
  • 鱼小葵
  • 推荐

唱过的一首龙珠,却召唤不到人间喜乐;断掉的两根手指,曾推我感受地狱悲苦。五芒之星的罪状是谋杀,更是亵渎;葬礼游戏的恶业是冷漠,更是狠毒。忍受一份丧失感,在顽石重击中享受快感;背负两分负疚感,在慰问家属时佯获救赎。犯过罪的人还能得到幸福吗,不要问家毁的吾之父亲,去问人亡的他之生母。

52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非常平庸。仅有的惊喜可能是瑛太的表演。(见面会上监督表示瑛太试镜争取角色的时候换了好几种演法问监督你喜欢哪种(@_@;) 几条罪人的线交叉得并不好,佐藤浩市那条最为鸡肋,番茄演戏日常用力过猛,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都没什么新意,旬报满分怕是瞎了。

56分钟前
  • 深津奈留
  • 较差

失望,老题材还这么拖沓,头爆炸。siff2018。

58分钟前
  • 阿朽
  • 较差

如果犯错的人决定改过,想过普通的生活,周围人一味漠视,是否宣告了这一群体的死刑,本片通过几组有联系而相仿的这种对峙抛出问题,又通过益田多年前间接害死朋友的例子推证漠视等同逼人于绝路,朋友之间,父子母女之间,既已坦白,又哪里不能获得原谅。

1小时前
  • 醉梦·聊生
  • 推荐

太压力也太纠结的一部电影,倒是非常日本,纠结的话题也都很日本。关于犯过错(罪)的人是否有继续享受幸福的权利,以及他们的亲人是否有这个权利,由此衍生……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这是一个给杀人犯洗白的电影。告诉你无缘无故杀了几个孩子的杀人犯是怎么交朋友,怎么改头换面谈恋爱,怎么开始新生活。而他的家人如何为他赎罪,过着四处道歉的日子。

1小时前
  • 笑容女王
  • 很差

和去年的「愚行录」同样的问题,设定很好,但发展出太多的议题,还都是老生常谈的,且蜻蜓点水。庞杂视角和一大堆“负罪/救赎”互文,尴尬不尴尬,全场的哄笑已经证明。主支线没有轻重缓急,节奏失准,宛如配上画面的广播剧,缺乏电影意识的调和。就算瑛太的演技特别抓人,也撑不住濑濑四处乱崩。

1小时前
  • 徐若风
  • 还行

好过预期,可以用Clamp阿姨的一句话来总结:“这个世界的确有不可原谅的罪,但是没有不能被爱的人”,导演其实并没有完全偏向一边,而是探讨罪与罚的命题,剥夺过他人生命之人如果经历法律审判依然活下来了,带着内心负罪感(这是重点)的人能否重新被他人接受,值不值得拥有普通人的日常和幸福

1小时前
  • 洛kid。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