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大师

悬疑片内地2017

主演:黄渤,徐静蕾,段奕宏,杨子姗,许玮甯,王真儿,

导演:陈正道,

播放地址

 剧照

记忆大师 剧照 NO.1记忆大师 剧照 NO.2记忆大师 剧照 NO.3记忆大师 剧照 NO.4记忆大师 剧照 NO.5记忆大师 剧照 NO.6记忆大师 剧照 NO.13记忆大师 剧照 NO.14记忆大师 剧照 NO.15记忆大师 剧照 NO.16记忆大师 剧照 NO.17记忆大师 剧照 NO.18记忆大师 剧照 NO.19记忆大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3 10:08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2025年,因为和妻子张代晨婚姻破裂,男主角江丰走进记忆大师医疗中心接受手术,却不料手术失误记忆被错误重载,他莫名其妙变成了“杀人凶手”。警官沈汉强的穷追不舍让他逐渐发现,自己脑内的错误记忆不仅是破案的关键,更是救赎自己的唯一希望。与此同时,妻子身边出现的女人陈姗姗、记忆中浮现出的神秘女子,似乎也和真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场记忆烧脑战也随之开始。

 长篇影评

 1 ) 分分钟出戏

短评字数不够我吐槽,就写在这里吧。

最想吐槽的是这部电影的美术部,道具、布景、人物造型分分钟出戏,古往今来环游世界🙄

蒸汽朋克风格的记忆大师中心

HBO西部世界中的记忆大师客服小姐

80后怀旧风格的男女主角

警察局是90年代美国警局风格,美式装扮的探长和探员,配上一口一个师父我听不下去,午餐吃热狗我很无语

警局拘留室是哈利波特风格,整那么两扇破铁门有个卵用,有魔法吗?

警车是右舵的老爷车,花房门牌是从右向左看的中文,感觉是澳门或者香港。然而家暴男开车冲下码头开的车是左舵,黄色出租车也是,车型都是美国的老爷车。感觉自己在玩大家来找茬。

还有花房的那个巨大的人头,像极了游戏“战神”里的神庙布景,而且让人慎得慌,是要让投资方看清钱花哪儿了吗?

证人之一的邻居阿姨是上海人,案发的楼房也是上海老洋房款式

剧情也有很多bug,无用的线索,隐形眼镜so what?

有人说细节好,我不同意,垫个小板凳拿药就是细节了?警车门是坏的就是细节了?这都是最基本的逻辑,也是应该给观众的提示。警长大人那有气无力的吐字,徒弟那油腔滑调不负责任的语气,都不能让我觉得他们是真正的警察。

伪女同的情节让我有点感慨,小警员用柯南式的口气说出“闺蜜”两个字的时候,深深体会到了光腚总菊的存在感。

影片最后警长的植入记忆闪回是用来搞笑的吗?全场哄笑集体出戏。

剧情上,导演总是藏着掖着,一副“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的德行,渲染一些无关紧要的情节,加入一些没有意义的线索,看下来没有恍然大悟和过瘾的感觉。

一星因为是中奖免费看的,一星因为家暴题材。

 2 ) 未来的女性难道还是如此悲催?

在豆瓣上竟然看到了一个《催眠大师2》的噱头,再一看导演,果然是《催眠大师》的导演,1981年的青年导演,或许,前途不可限量,还有其他“大师”出品的可能。建议他去读读银教授的《诈骗师》,同样体量下,《诈骗大师》可操刀的地方很多,另外,还能有点喜剧效果。

这几年在豆瓣混,读一些脑洞大开的作品。这种类型的小说我不是第一次见到,之前在《非正常人类》中读到一篇,类似的,也是记忆储存什么的,以至于给我一种印象就是,翻转才是这样的故事的终极目的,所以,毫无疑问,我认为老徐最后翻转是最大的可能。(在女人的设定下不是不可能啊,甚至还有跟小哥是情人关系也有可能)

不过,要是一部电影只为翻转而翻转,就难免有种特别不舒服的感觉。《记忆大师》大概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吧。

它没有留给我们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人感到很遗憾。最后的结局逃不脱它从前时代的电影套路——又是欢喜大结局,主角光环总那么闪耀,单身的人是最可怜的,以至于单身狗莫名其妙的被打死了,都没有人——连主角都不知道去关心一下。

也许是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不及讲那么多的事情,但是至少,至少要交代一下警官和大婶之间的关系对不对?难道每一个从小看父亲家暴妈妈的男性都会爱上另一个被家暴的女性?斯德哥尔蒙综合症还是咋的?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如果警官单纯是警官的话,他只是拯救这样的女性的愿望太过于迫切,而只是大婶一厢情愿的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如果双方表演都到位的话,我更愿意相信一人的猜测——警官和大婶不但认识,而且有更深的羁绊。比如,警官是大婶的侄子,是小女孩的哥哥。这样,在屋里警官和小女孩的肢体接触以及女孩对警官的信任更符合逻辑,而刚失手把丈夫撞晕,奔到楼上和警官的拥抱就更自然。不过问题又来了,在江丰的回忆中,李慧兰在花房中又比较生疏。沈汉强在成为一名警察之前一定也是经过很多训练和考验的,何以对一个救助对象倾入如此多个人情感——当然非用小时候的情感记忆来做解释,又无不可。那么,当时李藏起沈汉强,就有一种可能就是,他的丈夫根本就不认识妻子的侄子;另一种可能就是在后来审讯中,那个男人的脸部特写持续了好几秒,按照道理来说,这种配角何必给那么久的特写?也许在这位家暴致死妻子的人渣看来,打妻子可以但是打死了就无所谓真正的凶手是谁了,他要为自己的在这里终生忏悔。或许他的眼神是对沈汉强的交代,是不是他杀,一切都是因它而起,他注定为这个罪行下地狱。只有在这里服刑,才能获得平静。他根本就不在乎谁杀的。

联想到之前鄂尔多斯的杀妻案。想一想相同的情境,也许人渣也是会有感觉的,毕竟,那是自己孩子的妈,枕边人,打伤和致死对于他们的心理来说还是不一样的。不过对于普通人而言,是无法真正体会到杀妻者的心境的。在多数人看来,人渣就是人渣。连我也不认为他能够有几分悔改,只不过是后悔把人打死了而不是像每次一样打的要死还没死罢了。而这样的人,终生被人唾弃,电影中此人是高官,一切都毁了,还不如躲在监狱里度残生呢。

凡是家暴者,不仅仅是对妻子,对孩子也是一样。电影中虽然没有直接表现李慧兰的丈夫家暴自己的女儿,但是通过女儿对他的态度,也似乎可以推断的出,渣男总是全方位的渣。比如,沈汉强的爹,年轻时是那么个人,年老了就成为了老不要脸,天天去麻烦自己的儿子。还是应了以前我看《红龙》时的感悟——每个魔鬼身后都有另外一个魔鬼。

沈汉强如果是怪物,那么他爹就是另一个大怪物。我难免跳戏的想到,女性真的不能逃脱家暴吗?都未来的未来了,女性还这么纤弱、无奈,感觉时间又过会去了,历史倒退了。

比如老徐,自己能写书,自己有能力,却甘愿在家打针生孩子。就算在家打针生孩子,难道能耽误她写书吗?难道丈夫写了书卖了版权有了钱她就甘愿成为生子机器?还有婆婆的那句话,未来的未来的婆婆还如此八卦,未来还将是个重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这不免让未来的历史中的我们,有些绝望。所以,活在当下还是好的,如果未来是那个样子。

这大概是让我看这个电影最不爽的事情,不爽程度要超越一些硬bug。为了将这个手术放在合理的时空之内,生硬地创造了一个时代背景,可是这个时代发生的事情,竟然一点科幻的色彩都没有,完完全全是历史的倒退,这让人情何以堪?

不过,家暴这个问题似乎从来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那些卷宗之外的大量女性,她们到底怎么生活着。她们人生之外的大多数人都无从得知。不能离开无外乎几个原因:经济不自主、为了孩子、渣男扬言要杀她全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渣男的感情。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事情,死结还就在这儿。沈汉强的妈妈以及李慧兰都会说丈夫是个好人,她们似乎有一个虚妄的梦想,那就是那个人能变好。任何戳破这个梦的人,是比那个家暴者更恐怖的人。在我看了鄂尔多斯家暴致死案之后,我曾经为这样的女人设计过无数的解决办法,比如,把家里的钱卷走去另外一个城市生活,然而自己的家人都在那里,孩子也在,工作也不能丢。如果女人能完全无视自己亲人的利益只顾自己的话,我觉得也不会遇到这样的渣男。这样的女人是有通病的,她们是忍者神龟中的忍者神龟,她们的忍术助长了对方的气焰,或者说,是她们的纵容,逼出了更大的恶。

很可惜,这就是一部商业电影,就算家暴是内容,也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甚至有一个解决的方向。在未来,我希望女性都是《饥饿游戏》中佩戴高科技武器的辣妹,当她们自身足够强的时候,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我认为那些所谓的让人变得更好更愉悦的手术纯属扯淡,甚至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不过是用技术在做一些不肯面对现实的事情。现实也许很糟糕,就像有的人长得不好看,有些人的记忆令自己很受伤。然而,作为一个被上帝选为人类的动物而言,机会稀缺,如果每个人都一样,上帝还有必要任性吗?上帝既然不是定律,无法被规定,人又怎么可能千人一面。这世界上有快乐就一定也有悲伤,如果切割悲伤,那么快乐又怎么知道自己是快乐的呢?

DNA被研究的下一个新纪元,也许就是人类浩瀚的精神世界了吧。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但是记忆一定是一个人的组成部分,一定是“你不是他也不是我”最鲜明的标识。即便是真有这样的技术,也一定不是人类的福祉。

扯了太多之后,突然想到自己在豆瓣阅读上写过一个中篇是关于记忆出售的故事,时代和这部电影一样让我不爽——也是发生在未来,然而并没有科幻的味道。在人类现有的想象力里,要么未来还和现在一样,至少在人性思考的方面,要么就是直接奔入硬科技时代,各种科幻电影中那些眼花缭乱的高科技。《黑客帝国》应该是结合的比较好的,想当有深度,不过比起老鼻祖《攻壳机动队》在思想上可能还逊一筹。

PS,我根本不喜欢《黑客帝国》,也许当时太年轻,反正是我最不喜欢的高分电影之一,但是对押井守,没毛病。

《星球大战》系列应该是看得最舒服的未来科幻系列电影了吧,虽然有些逻辑硬伤,但是至少未来是女性从政,女性也是半边天啊。如果未来,女性还是《记忆大师》中的形态,那就什么大师也拯救不了世界了。

PS,今天又想起来个细节,花房中的全家福是母女三人,没有人质疑父亲去哪了吗?也许在这样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很难逃脱家庭对自己深层次的影响,所以沈的母亲选择忍受,而她的母亲默认忍受。那么,李慧兰还是有可能是小姨的,因为她也受了这种影响,如果真是这样,那真是一门忠烈,倒霉的要死啊,姐俩都被家暴,都被一个人杀。

对了,经过一晚上的做梦,我想到了一个好的对付家暴的办法。从被对方家暴的第一天开始起就去练跆拳道,各种武术,强身健体是必由之路啊。不过,外在的强大是拯救不了内心的怯懦的,祝福每一个被男人打过的女人都成为武林高手,当你把他打得满地找牙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问一句:这样打你,特么的疼不疼?

 3 ) 缺少作为悬疑惊悚片的自觉

以下涉及电影剧情泄底,请确认在观看影片看再看-----

单纯从剧情和内容角度 谈谈这部电影好了。

个人认为从观感体验上来说是不如《催眠大师》的。几个大的问题:

1.内容太多,时间太长,作为类型片而言有点不伦不类。看似导演要表现很多东西,记忆的珍贵,家庭伦理,控诉家暴,对当代逼人生孩子的社会现象的讨论(?),亲情的温暖和残酷(?),感觉看完脑子一团乱。也不知道这个电影到底想表现什么。你要是就想拍一个惊悚或者冒险题材的电影,完全可以把精力集中在相应的主题上,而不是搞成一个东北乱炖。

2.很多影片自设的逻辑上难以自圆其说(这个后面再细说)。

3.为了逆转而逆转。不是说你不能逆转,而是逆转之后缺乏说服力。这部电影,我们可以认为,有一个“伪解答”(珊珊是真凶的解答)和一个“真解答”。然而你会发现,很多前面的伏线用“伪解答”去套时合情合理,用“真解答”去套时反而感觉不像伪解答那么合理。这个下面也会细说。

4.导演生怕观众看不明白,给的提示过多过于明显,导致“逆转”发生时,观众并不惊讶,也没有“原来如此”之感,比如第二次逆转,电影院里的人都很安静,完全没有发出任何声响……。比如一开始,男主跟着第一个女人回娘家后,男的上门求女的回去,跟男主说“你还愣着干嘛,眼我回去”,然后后面又在车上抖成狗,很明显就是“小孩视角”。只要你带着一双排查线索的眼睛仔细看,基本导演安排的伏笔都能被你提前看出来。

下面说说我感觉的主要剧情BUG,只看了一遍可能有问题,欢迎讨论:

设定方面的几个问题:

1.电影开头说记忆大师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这里的记忆都是通过DNA匹配的,绝对不会出错”。然后就……出错了?请问你DNA匹配的,两个人把牌子弄混了难道DNA匹配技术就测不出来了吗?

2.关于“记忆”----主角曾经说过,删除的记忆,不是“我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都忘记,而是抽出其中的情感。而女主坚持要男主取回记忆才告诉他自己怀孕的事。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男主删除的记忆是和女主“恋爱的情感记忆”,那我想知道你记忆都抽出来了,你哪来那么大动力保护女主三番两次越狱,最后坏人一激就发疯的。

那你要说,前面主角弄错了,抽出来的是不是感情而是客观记忆。那后面坏人被打入了“男主的记忆”,又对女主下不了手,又解释不了了。“和女主的恋爱情感记忆”只有一份,现在在坏人脑子里,那为啥坏人和男主都对女主有“情感”呢?

3.第二点延生出一个问题,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坏人要去打男主的记忆。有人解释说,这是为了坏人为了了解男主,想要阻止男主行动的方法,我觉得有点意义不明。

关于为了逆转而逆转以及“真解答”的合理性:

1.李慧兰曾经对凶手说过:“你好恶心”。这里如果凶手是女人,就能解释的通,但如果是沈警官,感觉反而没有姗姗那么合理。毕竟在外人看来,沈警察就是一个挺帅的警察对哇,来帮助被家暴的女性,哪里恶心了?另外她去住凶手老家的房子这一点,感觉也不合理。如果说她和凶手有亲密关系那说的通但是后面她对凶手说“好恶心”,就感觉很奇怪。

2.李慧兰的女儿小芸和凶手的关系----很亲密。这一点也是凶手为年轻女性更合理。

3.李慧兰发现老公回来的时候,让真凶躲起来。我就奇怪了,你一个人民警察,看到家暴还不阻止,还和人家闺女躲在卧室里……搞笑呢?因为真凶是“痛恨家暴”的,为什么不直接出来阻止李慧兰老公打人呢?你特么是警察你亮一下警官证不就结了?

我觉得这个从“伪解答”(姗姗是凶手)到“真解答”(沈警官是凶手)的逆转,中间缺失了一些“决定性”的环节,一是没有出现能够有力证明“姗姗不是凶手”的证据,那个小女孩打开车窗就能证明她坐过沈警官的车,那她就不可能是坐过别人的车车子也坏了吗?或者是珊珊开沈警官的车来接她一类的?那个画倒是可以证明沈警官的问题就是了。

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电影,伪解答当然是要有,但是你不能“伪解答”对上了前面的线索,到了“真解答”以而对应前面的剧情时没有伪解答合理了吧。

我觉得其实这个思路往下想,是不是可以让姗姗变成一个男性助手 ,一开始误导你,说是这个人干的,然后最后发现不是,是沈警官,然后最后发现沈警察其实有性别认知障碍(小时候被家暴出的PTSD 一类的),其实沈警官是女的,这样前面的那些就都说的通了啊?或者说男主被打进了两个人的记忆我觉得可能也比现在这个处理方式要强一些。

反正看这类电影要的谅是一个醍醐味,《催眠大师》在发现“身份逆转”的时候是有这种味道的,《记忆大师》在这方面缺失的比较厉害。只能说是个中规中矩的……人性片?

 4 ) 这种电影,我们怎么拍才不丢人?

不知你们有没有看过《末世纪暴潮》。

主角通过VR眼镜,身临其境“实施”了一次谋杀,沦为凶嫌。一时间,杀人真凶,腐败警察,城里的暴乱分子和匪徒,都成了他的生命威胁。

卡神编剧,他当时的妻子凯瑟琳·毕格罗执导,从情节到氛围,这都是一部典型的美式末日科幻。

▲方君很喜欢的一张《末世纪暴潮》艺术海报

这部电影留到以后再介绍,方君今天要说的是,未曾料到,有生之年会在看一部华语片时想起它来。

还是一部华语科幻片。

▲《记忆大师》

陈正道是我非常喜欢的导演,《催眠大师》,《重返20岁》,都位列我的华语片年度十佳。

《记忆大师》维持了他一贯的细节控和探索类型化的努力,没有让我失望。

陈正道说过:中国电影的原罪之一,是还没拍出来,就被人拿来跟欧美片比较。

其实,不能只怪现在的观众阅片量大,爱联想,许多片方也迷恋蹭热度,动不动就用“中国版XXX”、“XX特效团队”来打广告,自以为占了便宜,殊不知正流露了对作品的不自信。

一来二去,萦绕在中国电影四周的山寨气不见消散,影迷“找出处”的思维惯性却与日俱增。

就拿《记忆大师》来说,刚出预告那阵,方君就看到群里有人说,这里有《源代码》的影子,那个设定来自《全面回忆》,还有表示它借鉴了《记忆碎片》……

搞得我很怀疑,他们一个个都是穿越人,早已经在未来看过电影了。

客观地讲,我不敢说《记忆大师》完全摆脱了同题材的影响,但从整体来看,陈正道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而且非常别致的方式,让它焕发出很强的本土性和原创性。

近未来的世界,人类已经能够读写记忆。

一次意外,让著名小说家跟陌生人的记忆掉了包。

幻觉逐渐浮现,小说家吓坏了:他成了一个连环杀人犯,泯灭人性地谋杀过两个女人,其中一个还是他深爱着的。

负责此案的警官,对他的证词将信将疑,凶手游走在城市中,威胁着他亲人的安全,支离破碎的记忆陆续归位,拼出真相的同时又存在诸多矛盾……

身陷牢狱的小说家,不断在幻境和现实中往返,试图找出真凶的蛛丝马迹,可不知为何,对方总能快他一步。

只看上面这段剧情简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大概是另一部好莱坞悬疑片吧。

在我们的思维惯性中,让一群黄皮肤黑头发说普通话的角色,玩什么记忆移植、清醒梦、高概念追凶,确实容易产生一种说不清的违和感。

但陈正道一定坚信:高智商科幻片,华语电影也可以拍得不违和,不山寨,不需要从西片借梗那么丢人。

对此,《记忆大师》首先做的,是为故事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看到很多熟悉的东西:

刑警对名人炒作的态度,对未成年保护法的无可奈何,婆婆委婉提醒媳妇早生孩子,改编小说IP的八点档热播剧……都是很接地气的中国特色。

囚犯在监狱吞刀片的“习俗”,更是真实的底层残酷物语,在《人山人海》等现实题材华语片中,有过鲜明的表现。

而另一方面,警察局的内部装饰,透明监狱的构造,许多街景和建筑风格,却都透着超年代或超现实的设计感。

还有,手机是当下的,电视机是陈旧的,狂奔的老爷车,硕大的佛头,交织着未来和复古美学的记忆机器……

加上故事设定在一个虚构的T国(让我想起八九十年代琼瑶改编的国产片,中国人说普通话,故事却发生在“海外”),摒弃了时代背景、地理空间的统一,让美工呈现出间离和混乱。

这种刻意而精心的错位,把故事拽离了我们熟悉的所有现实,反而赋予了种种幻想元素很高的可信度。

而在那些非幻想的层面,细节和逻辑坚定地占据着上风。

这是一个带点《禁闭岛》那样“一片两看”意味的复杂故事,如果你没有猜凶手的企图,甚至可以转换视角,体验看两遍不重样的效果。

大概是意识到《催眠大师》的解谜环节过于臃肿,陈正道这次选择轻装上阵,闪回极少,留白巨多,把大量思考的任务交给了观众。

段奕宏“去一趟记忆大师”的过程,只用了不到一秒闪回来交代,再比如那个漂浮金鱼的呼应解读,都显得高度精炼,需要极大的脑补诠释。

方君曾经跟人讨论,很多时候,悬疑片早早摆出高智商的姿态,是费力不讨好的。

这相当于发出预警:我这里有你们想不到的反转。引起观众有意无意地琢磨,对谜底的隐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记忆大师》的布置,跟许多悬疑片恰恰相反,当已经有一个从逻辑和情绪上都足够支撑到结局的真相时,却做了另一番安排。

看到最后,它俨然做了一个恶趣满满的声明:在这场智力较量中,拥有创作权的人永远能够胜利。

据说,最初的剧本凶手另有其人,多次改稿先后让三个主角成为凶手,其余的角色也反复客串过烟幕弹。

当然,每一稿剧本都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它让我们发现:推理破案,这最需要逻辑坚实、线索严密的类型,主创的自由度远比想象的要大,可能性近乎无限。

所以,把《记忆大师》置于《催眠大师》的非典型续集是不公平的。我了解这在商业宣传上的必要性,但作为电影,它完全跳出了《催眠大师》的悬念模式。

它不是一个谜题对应一个解答那样的智力攻防,换句话说,它根本不试图跟你比智商。作为观众,哪怕你猜对了凶手,也赢不了。

这有点无赖,但如果你是悬疑类型的拥趸,应该会觉得,确实是一种很棒的尝试,很酷。

PS.我猜,根据黄渤在片中的表现,陈正道一定很想拍部《越狱大师》吧。

 5 ) 【严重剧透!!】人物动机与隐藏线索梳理,一刷不过瘾的朋友看过来~

【友情提示:内文有剧透,建议看片后阅读!!!】 【友情提示:内文有剧透,建议看片后阅读!!!】 【友情提示:内文有剧透,建议看片后阅读!!!】 在你首次观影,跟着导演精心设计的悬疑节奏,不自觉的被误导,又在临近结束前被强行反转了结局之后……你get到了导演的大体设计思路。 而后你也许有点想吐槽——凭什么你说沈汉强是凶手他就是凶手了? 仔细回想,想回忆起沈汉强是凶手的更多细节——他什么时候重载的江丰记忆?他重载记忆的动机是什么?他跟李晓芸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他跟陈姗姗又是怎么一回事?…… 想捋清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却又被碎片化的故事和自己模糊到串不起来的记忆绕得有些无从下手……果然,此片要“记忆大师”级别的细节狂才看得真切。 对这部演员阵容豪华,美术风格独特,制作上算得上用心的佳作与野心之作,导演贪心的放进了巨大的信息量。而结尾反转后剪辑节奏飞快、细节交代简化的处理方式,导致部分观众在首次观影后对角色动机产生疑惑、找不到答案。虽然导演的确不应该让大家一遍看完觉得有些云里雾里,但笔者又不得不在二刷之后感叹一句,真是国产片里难得的好片!如果大家愿意来对它进行讨论的话,相信会越讨论越觉得有趣,未尝不可成为一种观影现象。 先说几个比较容易被大家忽略的细节: ① 开头有断指老头(后来才知道是沈警官父亲)来要钱,沈sir瞬间黑脸,让徒弟给他送钱,说明沈警官对父亲厌恶。 ② 沈警官说“我去记忆大师那一趟”,后来徒弟给他打电话问“师父,你怎么还不回来?”沈回答“我还在记忆大师这呢” 说明他去了好久,实际上是去做了记忆重载手术。(为什么做后文详叙。)包括后来沈警官在车上打盹,实际上是在进行江丰记忆的重载。 ③ 张代晨和陈姗姗的第一次见面机会实际上是沈警官故意制造的,他以程序为由让人“送张代晨去陈医生那里包扎伤口。” 而陈姗姗在包扎时说的话是,“你的情况沈警官已经都跟我说了。”(其实沈警官是利用了陈姗姗对家暴女性的亏欠心理,告诉她的是,江丰有家暴问题,张代晨和李慧兰一样是受家暴的女性受害者。) ④ 沈警官去花房看望李慧兰的时候跟她说,“我替你看过她了,她很好”,说明沈警官当时经常接李晓芸放学。李晓芸害怕时想打电话找的人是沈警官,说明了李晓芸对他的信任和依赖关系。 ………… 看到有评论吐槽此片“逻辑死”“角色人物站不住脚”“人物塑造模糊”……还是有点为精心设计了逻辑线和人物行为的《记忆大师》抱不平。吐槽总要吐在点儿上,在人物性格方面,笔者以为该片是此类题材中人物形象塑造较丰满的案例。尤其沈汉强这个角色,他有摆脱不掉的童年心理阴影,又有利用了所有人优缺点的心机谋划。只是在悬疑效果需求下,碎片化的剪辑冲淡了人物行为的连贯性,若将整个人物关系和事件发生因果关系捋顺清楚,可以更清晰的感受到导演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用心以及在社会问题层面上的关注与探讨。 (注:下文仅为本人作为观众,对导演在作品设置上的个人理解,如有异议,欢迎指正。另外,十二分的建议大家去二刷体验一下~因为二刷的观影体验真的很奇妙。) 看过片的人已经知道,沈汉强是整部影片的终极大boss。 沈汉强的角色塑造实际上是由黄渤(以记忆重载的手段,将自己代入沈汉强的童年以及杀害李慧兰案作案阶段,完成沈汉强的前史交代)和段奕宏两人共同完成的。两位影帝均贡献了极为精准、耐看的表演,实属影片最精彩的部分。 黄渤的角色在明,通过一次次碎片化的记忆重载,交代出了沈汉强的前史。这个角色难在,回忆片段中,要脱离主人公江丰的人物性格,分别表现出童年沈汉强、杀人犯沈汉强的人物状态。展现出一个童年受到父母家暴影响,杀死自己母亲,成年后作为警察再遇家暴案件,受到刺激,起意作案杀死李慧兰的凶手,有心理创伤又充满暴力。其中童年的部分我个人觉得尤其难把握,渤哥完成的也很好也很有趣。 段奕宏则在暗,从遇见江丰发现自己的犯罪事实可能要败露起,就开始不动声色运筹帷幄、寻找解决办法。这个角色表演起来难度也很大,因为始终要把自己绝对的藏好,骗过黄渤,骗过小徒弟,也骗过观众。正因为导演第一遍压根儿没想让你注意他,很多表演细节也就这样被初次观影的观众略过了,加上导演反转后留的时间不多,使得这个角色给非细节狂的第一感觉可能有些不完整。不过还好这个角色是交给了段奕宏来演,他牛逼的地方在于,知道结局之后,二刷时你能在他的不动声色背后,捕捉到微表情下隐藏着的更多内容,然后在内心惊呼一句——卧槽! 通过表演的细节控制,完成多义性的呈现,做到把整个人物倒回去看“不露痕迹而线索尽在”,老段这个演员也不愧外界给他的“戏妖”称号。 下面正式进入解密环节,整个故事其实要从沈汉强的童年说起。先把前史捋一捋。 这是江丰最后一个想起的线索——凶手杀死的是自己的母亲。其实在此前黄渤带入“童年沈sir”时,是可以隐约get到哪里不对的,比如:①沈父对他的态度是长辈式的训斥语气“你还在这儿干什么?走吧!” ②沈父对车里的沈母疯狂踢打时,他在车后座吓尿了裤子。③最后拿药时药放得很高他够不到,搬了个小板凳。 这几点都在暗示,这可能是童年的记忆。 童年事件1: 小沈的父亲常年家暴,沈母不堪忍受,带小沈回娘家(海塘新居28号)避难,沈母的妹妹试图打电话报警,被二人母亲拦下。沈父这时找来,以剁手指要挟,沈母最终选择原谅他,带小沈跟他一起离开。结果离开路上,沈父就凶相毕露,飙车并再次家暴,坐在车后座的小沈吓的尿了裤子... 童年事件2: 沈母陪小沈在花房玩耍,十分愉快。两人坐在人面木雕前,沈母温柔的替小沈吸吮伤口,小沈质问沈母,为什么不跟父亲离婚,称父亲如果死了就好了,沈母否定其想法。沈母被家暴后手受伤,她在手上画了一条金鱼掩饰伤口,以此安慰小沈,称“这样就不恐怖了吧”。(这也就是后来江丰记忆中出现的,超现实的,沈母手中飞出的金鱼画面。笔者猜测象征着一种温暖的力量。) 童年事件3: 沈母再遇家暴后,洗澡。让儿子拿止痛药,儿子搬板凳拿了安眠药,给沈母服下,沈母吃药后溺亡。小沈对尸体哭泣,称不愿意看父亲再打母亲了。 【感谢评论补充细节】: 在黄渤逃不出去的迷宫记忆部分,他来到镜子前,擦掉水雾照镜子,但没有照到凶手的样子。此处也在暗示凶手是孩子,个头太矮,还照不到镜子。 【三刷补充】 童年事件补充: 在海边,沈父要把沈母溺在水中,小沈上前去拽沈父阻止他,结果被沈父一把揪过来按入水里险些溺亡。 (有很多朋友评论称不理解小沈为何不杀死造成家暴的父亲,而最终杀死了母亲。事实上片中有几处细节体现了小沈对父亲的反抗,比如他有拉住母亲,不让母亲去给父亲开门等。父亲对小沈的态度也十分恶劣。可见,小沈并非没有反抗过父亲,只是过于弱小的他,那个时候,真的没把握弄死他魁梧的爹啊!) 是的,这就是沈sir的悲惨童年,导演在这部片中对于这些社会话题的关注也是一个很让人称道的地方。而后,在沈sir已经成为警察之后的某日,接到了姗姗的报警,称李慧兰遭遇家暴。姗姗劝李慧兰远离丈夫,未果。沈sir由此结识了李慧兰,以及和自己同样成长在家暴家庭的李晓芸。

下面进入了李慧兰事件~ 李慧兰事件1: 沈sir接触李慧兰案后,为了让跟自己母亲有同样遭遇的李慧兰远离丈夫的家暴,沈sir主动帮助李慧兰离家出走,将其关在自家花房内。同时,沈sir在此期间每天接李晓芸放学回家,将其送到远处路边,让李晓芸自己走回家。随后,沈sir带吃的和书去花房找李慧兰,告知其女儿现状(片中沈sir台词:我替你看过她了,她很好)。沈sir机警的重播电话号码,发现李慧兰仍在偷偷跟丈夫联系,对李慧兰这一行为表示失望。(沈sir台词:你这样的话,躲出来还有什么意义?) 李慧兰事件2: 沈sir再次来看望李慧兰,李慧兰感谢沈sir照顾,最终决定还是回家跟丈夫说清楚。沈sir对此表示无奈。 李慧兰事件3: 又一次家暴前夕,晓芸害怕,给沈sir打电话求助(侧面说明晓芸和沈sir关系很好,甚至有依赖,可能把沈sir作为可以信赖的父亲角色看待)。沈sir到李慧兰家查看情况,碰上李慧兰丈夫李航醉酒归来,沈sir上楼躲避,安慰李晓芸,给李晓芸戴耳机听音乐。 丈夫李航醉酒打人,跟李慧兰撕扯中,李航撞门晕倒。沈sir下楼查看,劝说李慧兰离开丈夫,李慧兰坚持不干,沈sir更急迫带走李慧兰,李慧兰误会沈sir,不但不肯离去,还称沈sir恶心。沈被其跟自己母亲一样甘受家暴的性格刺激,一怒将李慧兰推下楼梯。 随即①嫁祸——戴上手套,用酒瓶砸向李慧兰,将酒瓶放在李航身边,嫁祸李航。②杀人——闷死李慧兰,内心还为李慧兰高兴,终于帮她得以解脱。 没有看到杀人过程的李晓芸此时才下楼,看到母亲被杀,以为是父亲失手杀了母亲。晓芸怕连累沈sir,让其先离开,自己数100个数后再打电话报警。期间邻居敲门来打探情况,李晓芸撒谎包庇沈sir。 【三刷补充】李慧兰事件补充: 姗姗第一次给李慧兰看病,李慧兰说,这是我自己摔的,晓芸说,明明是爸爸打的。 紧接着镜头接了杨子珊在警局看李慧兰死去照片的镜头,从杨子珊的表情可以看出来,她对在这件事情里没有保护好李慧兰十分内疚。这也为后面沈sir稍一下套,她就表现的那么积极,提供了心理依据。 李慧兰事件END。 【三刷补充】 仔细体会沈sir杀李慧兰的动机,就像评论中有的朋友说的那样,沈sir想要带走李慧兰的时候,他在李慧兰身上投射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情。小时候的他可能无力左右父母,如今他已成年,希望可以有能力做些什么。 随后,杀了李慧兰又被李晓芸善意理解、包庇的沈sir深感内疚。外加对自己仍未摆脱童年阴影导致的犯罪心有余悸,沈sir前往记忆大师诊疗中心,删除自己童年杀母以及杀害李慧兰的记忆片段感受。 同一天,妻子饱受婚姻后丧失事业及生子艰难的折磨,向江丰提出分手。江丰前往记忆大师诊疗中心,删除与妻子相识相知的浪漫回忆及两人一同被生子所困扰的痛苦记忆片段感受。随后,沈sir与江丰在医院发生的暴力枪击临时事件中,互相捡错了记忆号码牌。 江丰删除记忆后,张代晨发现自己怀孕,要求江丰去取回记忆。江丰再次前往记忆大师诊疗中心,恢复记忆。(院长此时着重强调了这个手术的设定,即恢复记忆后,有两种结果:1、想再次删除记忆,需在72小时之内来做第二次手术,手术后记忆将彻底删除再无法恢复。2、不准备再次删除记忆,72小时之后完成记忆重载,记忆永久保留。) 然而江丰误载了沈sir的记忆,开始在睡梦中回忆杀人片段。吓到了的江丰赶紧去记忆大师诊疗中心找院长理论。结果……院长嘚啵嘚了半天,怀疑江丰本身就是杀人凶手,来存储的就是自己的杀人记忆,江丰出手打院长(已经开始受沈sir性格影响),随后被送至警局。 【三刷补充】很多评论疑问,为啥抽血提取了DNA什么的作为密码,还会重载错误。(这部分笔者也有点晕。。。。。。) 导演是这么说的:

然而笔者在三刷的时候留意听了一下,并没有听到所谓广播通知。不知道...导演...是不是不小心给剪掉了? 警局里,已经删除了杀李慧兰记忆的沈sir在带着徒弟完成李慧兰案的侦查结案工作,沈sir徒弟正在跟此前报李慧兰家暴案的陈姗姗确认情况。 在这里说一下陈姗姗这个人物。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角色有些莫名其妙,我的理解,导演为了“藏”,牺牲了这个人物的逻辑连续性,也删除了这个人物的许多篇幅,这才导致了这种结果。实际上,陈姗姗后面有跟张代晨说,“李慧兰案就是我报的案,第二次见到她已经是尸体了,所以我不会让这种事情再发生。”而沈警官也正是看到了陈姗姗的这一点自责,以及对家暴女性的关注与责任,才决定利用她做局,误导大家以为她是凶手。

好了,回到警局。江丰看到李慧兰照片,提出异议,迅速吸引了沈sir注意。 自此,沈sir与江丰初见,开始两人之间的72小时博弈战。 沈sir听到江丰说话,马上发现事情不对(二刷时,老段那个脸上肌肉的跳动和眼神里微妙的变化真的很给力。导演采访时说,在拍片的时候,小监视器里其实没有感觉到这些内容...但在后期大银幕上调片子的时候,发现老段脸上展现出的信息如此丰富,遂感慨老段实在是适合这种有深度的角色。嗯。)

沈sir发现似乎自己删掉的记忆被江丰get到了,自己的犯罪行为有可能败露,立即开始布局反应: ① 先找理由扣住江丰,以控制事情走向,防止更多的人知道此事。 ② 假意查案审讯江丰,探探江丰口风,一方面伪装自己,另一方面随时准备找机会甩锅。 ③ 得赶紧去趟记忆大师那里,搞清楚是怎么个情况~~~ 随后沈sir对江丰进行第一次审讯: 江丰回忆案情:(江丰有用手指敲桌面的小动作)交代凶手把李慧兰藏在花房,并淹死在浴缸(实际上由于记忆重载是片段性的,江丰此时在没看清脸的情况下把沈母误认为和李慧兰是同一个人。) 沈sir试探:你能不能回忆起凶手什么的细节? 江丰回忆不起来,沈sir初步表示放心...

随后沈sir拿出李慧兰案卷宗仔细查看,一方面琢磨自己是否有漏洞,一方面寻求甩锅方案。期间小伏笔——沈sir的断指父亲来警局找他要钱,沈sir在远处看到他,瞬间黑脸,把钱包甩给徒弟,让徒弟给他送点钱。(童年父亲家暴给沈sir留下的阴影依然无法磨灭。) 与此同时,江丰完成了进一步的记忆重载,要求第二次交代案情。 沈sir对江丰开始第二次审讯: 江丰交代:凶手杀了两个人,是连环杀人犯。 沈sir故意引导江丰回忆出李慧兰家电话号码(因为他自己当时重播了电话),并以此为由说服徒弟相信江丰跟此案有关,把江丰暂且扣押。【达成了先控制住江丰的目的】 随后,沈sir佯装办案,带徒弟查看记忆大师监控录像,确认自己做好了反侦察掩饰工作的他是不怕被监控拍到暴露的。他只是想初步确认一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另外,也给自己一个去记忆大师那里的理由。 看了监控,搞清楚原来是俩人把记忆拿错了。 那记忆拿错了会怎么样呢?沈sir需要去记忆大师那里问清楚。 另外,沈sir同时开始寻思江丰这事儿怎么办? ① 想办法劝江丰删除记忆。② 想办法把江丰干掉。 要达成这俩目的,首先得了解江丰。想要最快了解江丰,用警察身份调查、打探他的个人生活问题恐怕不太妥当,太直接、太容易暴露、且效率未必高。莫不如去记忆大师那里重载江丰的记忆,因为一个人要删除的记忆一定是他最致命的软肋,从中能最快找出他的破绽,达成目的。 【三刷补充】还是有人对沈sir为何要拿回记忆来有疑问,笔者认为还有一点。沈sir也不清楚拿到别人的记忆之后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和反应,他也想更真切的知道江丰具体会看到些什么。包括后来他跟江丰说,让他试着在梦境中保持清醒,那样可以真正做到变成旁观者(黄渤听了他的话,跳脱出来,看到了静止状态的自己)。这个经验有可能也是沈sir自己在重载江丰的记忆时候得出来的经验。 这部分内容在看片时未进行直接交代,需要观众过后进行脑补。但在后面其实也设置了两处暗示: ① 徒弟给沈sir打电话汇报案情进展,问沈sir“你还在记忆大师那里?”说明沈sir去了很久。 ② 徒弟在跟沈sir查李慧兰邻居之前,沈sir在车里睡着了。说明他也处于手术后的易困、重载记忆状态中。 沈sir做完手术,接到徒弟电话,跟徒弟约定,直接在李慧兰家见面,然后自己先跑到李慧兰家勘(销)察(毁)现(证)场(据)去了。(作为一个老警察,勘察现场没带手套,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当徒弟赶到李慧兰家的时候,沈sir已经在自己当初推李慧兰下楼的地方各种仔细检查端详了……真是腹黑!!! 小徒弟楼上楼下到处瞎溜达,还在楼上房间发现了无关紧要的物证1——作家江丰的著作《无声鸟》。而沈sir依然一直专注的在那一个地方观察,老段此刻的各种琢磨来琢磨去的小表情,实际上原来都是在腹黑的谋划着他自己的毁灭证据大计!二刷的时候真是经常忍不住在内心呐喊:“卧槽!” 随后沈sir失手(我猜很可能是故意的,可以进一步破坏现场)把小徒弟推下楼梯,发现了无关紧要的物证2——李慧兰摔掉了的隐形眼镜。(当然,侧面证明了江丰没有在胡说)

随后沈sir带徒弟去找李晓芸的邻居,又开始假借查案各种试探这个邻居知道多少真相: 试探:你知道李慧兰离家出走去哪儿了嘛? 邻居自爆之前看见过有人送李晓芸回家。但没看见送李晓芸的人。邻居继续爆,李晓芸与父亲关系不和…… 沈sir内心OS:你只知道这些我就放心了…… 放心了的沈sir于是乎回车里打了个盹,通过记忆重载get到了江丰和她老婆的一些记忆片段。 这个时候江丰在干什么呢?江丰get到凶手如果也重载了他的记忆,有可能会去伤害他老婆张代晨,需要人提醒、保护一下他老婆,他跟警察汇报警察又不理他,于是乎他开始心急如焚的要跑出去给老婆通风报信。此时的江丰已经受到沈sir性格的影响,从一个软儒温和的作家,get了冷静、略凶狠、逻辑能力极强的性格特点。于是乎跟沈sir捂死李慧兰一样,江丰把“包浆刀片”塞进了狱友嘴里,引来警察,趁骚乱跑到门口,恰好遇见了来给他办保释的妻子张代晨,江丰语无伦次情绪激动的警告张代晨小心身边的陌生人,跟追来的警察撕扯中还不小心划伤了张代晨的胳膊。 也恰恰好在此时,沈sir归来,看见江丰这样跑出来,心头一喜:嘿,你还想跑?正好!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继续把你扣在这儿了! 转头看见张代晨,张代晨胳膊恰好在刚才的撕扯中划伤了,已经get了江丰记忆,了解他们夫妻俩关系的沈sir顿时心生一计: 江丰不是觉得他老婆有危险么?正好可以借机介绍代晨给姗姗认识,误导痛恨家暴案的姗姗,让姗姗以为代晨跟李慧兰一样是无力逃脱的家暴受害者,这样姗姗就会主动跟代晨多接触,而担心凶手会出现在老婆身边的江丰就会觉得凶手是姗姗。【恩,栽赃计划get!】 于是乎,沈sir以“我们也有我们的程序”为由,让手下把代晨送到了陈医生处。 陈医生给代晨包扎伤口,剧中姗姗的台词是:沈警官都跟我说过了……(呵呵哒,姗姗已经成功成为沈警官的棋子+替罪羊),然后代晨还解释,越解释姗姗越觉得她包庇老公,跟李慧兰一样,越想帮助保护她。 牢房里,沈sir开始对江丰开展心理战术,问他“你今晚的所作所为是你的本性么?”暗示他在陷入失控状态,劝他去删除记忆。同时,沈sir让江丰继续回忆。梦境中江丰陷入轮回走不出来,这段的美术设计很巧妙。沈警官叫醒江丰后,两人交流了梦境和凶手信息。江丰说李晓芸最后一通电话是打给凶手的。 沈sir听了心想,得嘞!这事儿你都想起来了,那我有甩锅给姗姗的办法了!——改电话号码计划get! 这时候,被沈sir误导了的姗姗正想尽办法的跟张代晨交朋友,给她送药、送音乐票,还假意(应该是故意的吧)把自己的包包落在了张代晨家里。引导张代晨借着还包跟她一起去听音乐。当然,不知道沈sir是凶手们的观众,此时也被误导着觉得陈姗姗这个人越来越不对头。 江丰交代了李晓芸给凶手打电话的事情,沈sir带着徒弟去找李晓芸,结果李晓芸不但拒绝配合,还几句话就把小徒弟怼的无话可说。有观众疑问,李晓芸跟沈sir不是认识么,这里怎么没感觉? 当然不能有感觉啦,晓芸要继续包庇沈sir嘛,在晓芸心里,这个男人可是给了她很大支持和关爱的人。不过你觉得“你是以警察的身份问我话么?你来找我局里知道么?我未成年。”这样不太符合小女孩身份的话,又能是谁教她说的呢?晓芸说完这些话,注意看沈sir的表情,意味深长中似乎还透着一种“干得漂亮”的赞许T T...可怕....... 最后,沈sir跟徒弟再次提审了李慧兰的丈夫李航。这个李航也很有意思,演的很棒。事发当晚他应该是醉着摔晕了,醒来就发现老婆死了,看现场情况似乎还TM是自己敲死的。虽然他常打老婆,可从李慧兰的言语中看得出他们是有感情的,一个男人碰见这种事,那种心灰意冷的状态,非常准确。而此处,受到江丰性格影响的沈sir,在审问李航时,开始了江丰同款敲桌子的动作。这也是导演设置的一种暗示。 审完人,沈sir给江丰调出了所有家暴案的资料,让他从中指认沈母案(当然,不可能找到) 然后聊天儿聊着李晓芸,沈sir 假装无意实则故意的 把李慧兰的卷宗 甩给江丰,当然,江丰一下子就看到了那张已经被沈sir改过的电话记录单,默记下了号码,随即激动的质问沈sir,被沈sir几句话云淡风轻打发送回了牢房。

回了牢房的江丰(深受沈sir性格影响)疑惑万分,决定谋划出逃。遂吞刀片并上演救护车反击大逃亡。成功逃走后给代晨打电话过去找代晨。发现代晨身边的姗姗,拨打出记忆中的凶手号码... 没错,姗姗电。话。响。了……so,电话号码+接近张代晨,两个指向凶手的线索成功汇合,沈sir误导计划成功!江丰吓得不行赶紧要拽走张代晨,结果用力过猛把张代晨搞得吓得够呛,引来了保安,江丰说,这是我老婆我们的家事。可张代晨一句“他手里有刀”,让保安冲上去摁住了江丰...再看江丰的表情,实在是有点扎心了。。。

又被带回警局的江丰质问沈sir,为什么包庇陈姗姗。沈sir以没有足够证据抓人搪塞过去,随即展开心理攻势,奉劝江丰不要让自己失控下去,变成怪物,结合今晚张代晨对江丰的恐惧反应,沈sir成功唤醒了江丰对老婆的感情...成功劝服江丰去删除记忆。

第二天,江丰先根据记忆,给警局画了一幅沈母的画像。然后沈sir交代徒弟,带江丰去做记忆删除手术。 沈sir自己这时候则开始终极计划:(事情进展到这一步,总要有个背锅的凶手可以拿来结案,只好对不起姗姗了) ① 给代晨打电话,告诉她江丰下午回去。 ② 给姗姗打电话,告诉她情绪不稳定的江丰要回去,为了避免代晨遭受家暴危险,让她先带代晨去他们家老房子躲一段时间。(反转后有画面交代,沈sir给代晨钥匙和地址条“海棠新居28号”) ③ 自己赶到老房子,灭掉姗姗。然后对外称姗姗是凶手,要谋害代晨,自己灭掉了姗姗。 如果江丰删除记忆顺利,那么整个事情就可以以陈姗姗是凶手定案了结。 但是,江丰在手术前一刻,通过记忆重载看到了镜子中童年的沈sir。Get到了原来吃了安眠药溺死的是凶手的母亲,他赶紧冲出来告诉徒弟这个关键信息,然后不放心老婆的他又给代晨打了个电话,结果听说代晨正跟姗姗在花房,江丰听见“花房”俩字吓尿,撒丫子开始狂奔。 【三刷补充】提到花房,有个大家比较容易留意到又被误导的道具:三人合影的照片。照片上是沈sir的姥姥、妈妈和小姨,跟陈姗姗没有关系!跟陈姗姗没有关系!跟陈姗姗没有关系! 陈姗姗之前说这是她们家老房子,只是为了把张代晨弄这里来的一个说辞而已。实际上这里是沈sir家的老房子。 花房里,姗姗看到江丰在给代晨打电话,第一反应是,抢走挂断电话,防止江丰知道他们在哪里找过来。而后,沈sir赶到了花房。但沈sir这时候应该已经从徒弟处得知了江丰没删记忆直接跑出来了,沈sir先支开徒弟去接李晓芸。然后自己只好临时调整计划——先打晕代晨、姗姗,让赶来的江丰误以为代晨已经被姗姗杀死,刺激江丰杀掉姗姗,然后自己为了阻止江丰再把江丰干掉。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次计划中,受到江丰记忆影响的沈sir始终力保的就是张代晨以及她肚子里的孩子。 【三刷补充】许多评论问,沈sir什么时候知道张代晨怀孕。陈姗姗在第一次给张代晨看病的时候有这样一句台词——“你叫张代晨,病历上都写着呢。” 是的,她看过张代晨的病例,她知道张代晨怀孕。而在她的心里,她跟沈sir是同一阵营的(要帮助张代晨远离家暴),她应该会跟沈sir交流这个事吧,绝不能让怀孕了的张代晨,回到有“家暴倾向”的江丰身边。这也能解释沈sir为什么可以那么轻易说服陈姗姗让她带张代晨去躲一阵子,要找个地方安胎~ 然而沈sir在误导并刺激黄渤的关键时刻,失误的说出了一句“我知道你们俩为了孩子吃了不少苦”,让江丰突然意识到,终极大boss原来就是沈sir!!!再次吓尿!两人扭打,沈sir差点被掐死,最后关头,沈sir把江丰敲晕。 过了许久,江丰醒来,发现姗姗、代晨都没死,沈sir一直站在花房外。很多观众有疑问,沈sir反正是要杀了他们,咋不直接干掉。要知道,沈sir是一个警察,他可以谋划一场披着“正当防卫”外衣的谋杀,却不能直接开枪杀人。 花房外抽烟的沈sir内心OS:如今真相已经败露,还真的是有些难办……说不定只能走下下策,把他们团灭,然后跑路了。 然而,当张代晨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挺身而出挡在江丰前面,受江丰记忆影响的沈sir还是有些下不去手。与张代晨的这段植入的感情,从多方面填补了从小缺爱的沈sir的感情世界。正在犹豫挣扎时,已经顿悟了真相的小徒弟及时赶到,将沈sir绳之以法。。。 傻白甜的小徒弟是怎么get到真相的呢? ① 徒弟开沈sir的车接晓芸,晓芸手法娴熟的摇下车窗从外面打开了坏掉的车门,之前沈sir也这样开过车门,徒弟还在吐槽他“不准备换辆车?”说明,晓芸一直在包庇的那个经常送她回家的人,就是沈sir ② 徒弟手中的画像,是江丰凭借记忆画出的凶手母亲的画像,沈sir的爸爸又来向小徒弟要钱,看到自己老婆年轻时的画像,十分吃惊的问了一句,“雷子,你这画像哪儿来的?”没错,画像里画的就是沈sir的母亲。 好啦,故事终于讲完了。江丰和张代晨还有肚子里的baby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然而,沈sir的记忆永远的留在江丰的脑袋里了诶,至于将来江丰会发生些什么样的事情..... 笔者不想再往下想了。。。。。。 导演,这真的是个happy ending么? 深吸一口气,总算捋完了。以上就是笔者对于这个片子人物和剧情设置方面的理解。其实中间部分有些地方还是存在着人物缺乏动机,行为莫名其妙,智商时而下线,编剧怒刷存在感的现象。不过从沈sir这个人物来看,还是比较丰富、立体,有趣且站得住脚的。 【具体的细节方面,笔者或许还有没注意到的地方,欢迎补充。一遍没看过瘾的话,还是值得去二刷一下的。比第一遍看那种被牵着走和被骗的感觉爽多了。】

另附荐文一篇,是介绍本片美术风格设计思路等的文章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MDAyMTY2NQ==&mid=2247486135&idx=1&sn=bc140f9f1d317b8498c271ca8a55fa9b&chksm=fba7b5f9ccd03cefd24ad4be88c0351552c2e9a74103734127b7b91ab1ede6aa85419cfe4b8e&mpshare=1&scene=1&srcid=0429NnJNTKdd5AowVkn83BxJ#rd ————————————————————分割线———————————————————— 2017.4.29 三刷 陪朋友三刷,居然三度落泪我也是始料未及。依旧觉得好看。当剧情线索都不再牵扯精力,愈发与人物内心的情感涌动达成共鸣,沈sir杀母时的“对不起”,张代晨含泪的醉酒,以及最后沈sir眼中饱溢的热泪...都戳到我,可能我本身比较容易感动。 前两遍看觉得沈母淹死挣扎那段音效太过了,特别出戏。这遍带入沈sir的感情,不觉得音乐过,在音乐中内心翻涌,跟沈sir一同流泪,刹那间觉得,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真是太丧了。一个小孩子要经受多少内心折磨才有这样的行为举动。 最后,沈汉强为什么没有在打晕江丰后直接干掉所有人?在花房外面抽烟的时候他在想些什么? 他不算是一个嗜血的杀人犯,既已败露,他是否在自首与继续罪孽之间挣扎? 最后的结局对沈汉强,亦是解脱。

 6 ) 《记忆大师》的正确打开方式

——下文涉及剧透,如未看片请勿阅读—

《记忆大师》看一遍可能会错过很多细节,因为这是一部双主角电影,观众第一次看时,代表的是江丰的未知视角,享受对案件抽丝剥茧的过程,也许你会觉得第二个反转是为了反转而反转;

但看第二遍时则能透过凶手的全知视角,观察到他在暗处的心理细节,可能会理解更多,带有布局设套的快感。两个角色颇有《夺面双雄》的意思,只不过他们交换的是记忆和性格。

故事套用了一层科幻前提,看上去像是《黑镜》所钟爱的“黑科技的反作用”。然而,科幻只是引子,仍服务于悬疑,让案件本身能够碎片化的重组。

故事发生在三种时态下:A、凶手的童年,B、凶手前几日行凶时、C、现实时空。

影像上,摄影采用黑白表现记忆,以区别彩色的现实时空。编剧还特意模糊了A、B之间的边界,因而造成了江丰(观众)先前对案件本身的误读。背景也被架空成“T国”,甚至混搭了各种年代元素,一来能够规避警察犯罪的审查问题,二来避免让观众通过服化道看出记忆部分是发生在两组不同时空下。

「记忆大师手术」删除的不是记忆,而是删除这段记忆之中的情感依托,让参与者变成旁观者,切断情感联系。凶手在记忆中是以江丰自己的面貌出现的,避免观众过早知晓真凶。

在科幻的前提下,江丰等于被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能力,让他可以洞悉凶手的犯罪经历。不过剧情始终没从警局角度对展开案件细节,完全通过江丰一己之力去破案,警察对他提供的证词也没有一个合理的反馈。

影片主要吸引我的是两个角色因记忆导致的性格互换:江丰第一次因为记忆发生变化,是在「记忆大师诊所」内,与医生产生分歧,从而唤醒了“凶手推倒李慧兰”的闪回记忆,他靠惯性推搡了医生。后来,与江丰一同关押的犯人说他在江丰身上看不到杀人犯的眼神,后来又被他的眼神吓到。

这都是凶手的记忆对江丰产生的影响,反过来看,凶手(沈警官)也延续了江丰在审讯室敲桌子的细微动作,此时已经代表双方被各自的记忆影响,也为结尾凶手的一丝怜悯做了铺垫。

两个角色一个变好,一个变坏。他们在档案科查证家暴受害者照片时,身后电视机里放的是环球经典老片《科学怪人》(1931),对应沈警官说过的台词:“我们不能为了抓住一个怪物,而去制造另一个怪物。”

其实沈警官才是《记忆大师》的真正主角,江丰是观众的视角,是代入者。但是沈警官这个角色比江丰复杂得多,并且所有记忆都是服务于这个角色的。

他始终躲在暗处左右为难——在江丰和徒弟面前,既要表现出破案的积极,又不能露出狐狸尾巴,城府很深。

当他知晓了江丰的洞悉能力后,就在亦步亦趋跟随江丰的脚步,每一步都要走在江丰的前面,包括借用到「记忆大师诊所」调查为名,实则还原了江丰的记忆。因为他担心江丰能在记忆中看到自己的样貌,也是确保知己知彼,完成他天衣无缝的嫁祸计划。

在这段时间内,他让江丰名为配合调查,实为软禁,还让他有任何看到均向他报告,完全将江丰玩弄于手掌之中。

即便在所爱的人(母亲和李慧兰)面前,沈警官也是一个左右为难的人——爱你爱到杀死你。这个角色,老段演的细腻,收着表演一直都是老段的强项。

记忆中,另一名受害人(许玮甯扮演的角色)被溺毙在浴缸里。江丰认为两名受害者都有家暴史,性格也相像,但凶手对待他们的方式却截然不同。

观众后续了解到,这一时空是凶手的童年时代,受害者是她的母亲。凶手在这段记忆中是失语的,因为当时作为一个孩子,心智还不成熟,无法与家长对话,更不能用实际行动帮助忍受家暴的母亲。最后唯有让母亲误服安眠药,以求解脱。

片中有场超现实段落,母亲将一条金鱼放飞天上。这场戏是江丰做梦时出现的(沈警官当时说江丰最重要的就是好好睡一觉),后来有一组闪回,能看到这不过是沈母画在手背上哄孩子开心的方式(同时也是遮挡家暴留下的伤口)。

飞鱼是沈警官对儿时记忆的朦胧臆想,“鱼”也是有象征隐喻的:鱼想要挣脱自由,即便飞出水面,以死解脱。对应沈母当时的心境。

沈警官成人后,他遇到了有夫之妇李慧兰,一个同样有着家暴史,也同样忍气吞声的女人。

沈警官对她的好感,有一定程度俄狄浦斯情结(会让他想到他的母亲)及童年弑母的赎罪心理作祟。所以,当李慧兰夫妇关系紧张时,他让她躲在自己的老宅,希望能赢得她的芳心。可这个女人不爱她,她原本认为沈警官只是出于好心帮他,谁想到他是想拆散他和丈夫(李航),她还心甘情愿陪伴粗暴的丈夫。也导致沈警官情急之下,再度重演了当年弑母的历史。

在李慧兰被他闷死时,既是为死者(离开家暴)感到高兴,也流下了泪水,泪水是因为自己也变成了他曾经所讨厌的那种人——像他父亲那样的人。他甚至比父亲和李慧兰的丈夫还要穷凶极恶。

案发前,是李慧兰的女儿李晓芸打电话让沈警官来到家里帮忙,沈警官上楼见到晓芸时,让她戴上了耳机,所以她事后并不了解案发时的状况。沈警官制造了李航是第一嫌疑人的假象,所以晓芸自始至终认为凶手是喝了酒的父亲。

沈警官和雷子后来到学校找晓芸问话时,她的说辞明显是有人教的,看看沈警官当时的反应就不难猜测是怎么一回事了。

其实影片早就交代过沈警官与李慧兰有关,江丰首次以凶手的身份进入记忆,与慧兰在花房相见,当时有一通电话留言就是沈警官的声音,不过初看的观众不会留意到这处细节。这是编导有意安排的伏笔,就好像布莱恩.德.帕尔马在《剃刀边缘》中,凶手正式露面前,就已经在人群中惊鸿一瞥一样。

影片的角色都是功能性的,没有一个多余的人物。乔斯.韦登曾经在“给编剧朋友的十条忠告”中就告诫过大家,剧本中每个角色都应该有存在下去的理由

当剧情揭露出凶手的童年时代,选角导演还找来一个中性打扮的孩子来出演,这也是为剧作上放出陈珊珊这个“烟雾弹”做了准备。

她的法医身份也能对应凶手行凶时使用的手套(江丰有一句台词说:“什么职业的人才会在行凶时戴手套呢?”大概是这么说的),加上徒弟的合理怀疑,沈警官顺水推舟给陈珊珊。但熟悉悬疑推理的观众,都能猜到这不过是一个“烟雾弹”,真凶会另有其人。

沈警官成功利用了陈珊珊的弱点将嫌疑对象指向她——最早李慧兰家暴到医院时,是陈珊珊处理的,李慧兰一再强调是摔伤,李晓芸说明明是被打,陈珊珊发现她是多处软组织挫伤,必然是被殴打的。当她再度见到李慧兰时,对方已经成了一具尸骸。

后来她了解到家暴的事,便对这件事感到自责。陈警官也是成功利用这一点,用张代晨胳膊的小伤作诱饵,博得陈珊珊同情,让她误认为江丰也是家暴男,并利用职务之便毁灭自己的证据,包括更换死者家最后一通电话(也使江丰开始误认为陈珊珊是凶手)。

沈警官是如何知道张代晨怀孕的?是陈珊珊告知的,音乐厅一场戏,陈珊珊对张代晨说:“您别担心,我会帮你介绍这个城市最好的医生(指的是妇产科医生)。”正是出于这一点,陈珊珊更加关注张代晨的安全。

陈珊珊告诉了沈警官,才使得沈警官提出让她带张代晨去他的老宅躲(嫁)避(祸)的计谋。当然,陈珊珊对张代晨说是自己老宅,只为让她放松警惕,因为陈珊珊始终认为张代晨在替她的“家暴”丈夫着想。同样,沈警官也再度误导了江丰去怀疑陈珊珊,一石二鸟。

雷子一直都是沈警官的跟班,没有主心骨。他的作用是在剧情中间引发对“烟雾弹”的合理性怀疑,以及“最后一分钟营救”,并带来自身的成长。他在载李晓芸时,用了沈警官的车,他发现晓芸对这辆车很熟悉。恰巧沈父(童年记忆中对母亲施暴的丈夫,断指有所交代,前面也到警局要过一次钱)又来找儿子要钱,见到了沈母的素描像。

江丰和张代晨夫妻感情失衡的原因,影片未做明确交代,但许多细节可以了解到,著名女作家成为男作家的妻子,女作家为了相夫放弃理想。男作家后来变得比女作家更有名气,但她却因为无法生育做不了母亲,作家梦和母亲梦的幻灭是婚姻失败的导火索。

由于「记忆大师手术」切断的是记忆之中的情感联系。所以,江丰用DV直观的记录下了他与妻子的感情记忆,并锁在了保险箱中,而保险箱的密码是1021,也就是他们初次见面的那天(两人相遇时散落的手稿处可见)。

《记忆大师》有别于《催眠大师》的是,这次剧作上加强了情感戏,不过由于时长所限又削弱了很多。有的观众只关心案情,却忽视了情感与案件所产生的共鸣,我认为影片各种的情感关系才是影片最值得探究的问题。就连江丰夫妻的感情隔阂,最后还是通过沈警官的感受来化解的。两个男主角都因为对方记忆和性格的介入,才找到了他们与生活之间的平衡。

陈正道的电影,依然有着自己风格独到的审美。全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场戏发生在江丰的深度睡眠中,他在梦境中进入了一场记忆的镜渊(mise en abyme)。陈正道御用美指罗顺福功不可没,我在不少电影中见识过镜渊,如《公民凯恩》、《走廊的镜子》、《鬼镜》和《盗梦空间》等,但穿梭其中还真是头一遭。

 短评

3.5,很类型的电影,编剧们知道观众喜欢猜谁才是凶手,于是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抛出各种线索和烟雾弹和观众做游戏,也因此,片子才变得有趣。但这类型片子最大的敌人其实是剧透,所以,我关于剧情不再多说,还是推荐去看的。PS:唯一不爽的是,既然都是未来社会了,警局为何还搞得那么复古?

6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复杂的人物动机,情节一直在凶手是谁的推理上,人物的情感和成长没了,情节太多以致于情感的力度达不到,加上大反派是缺失的,因此这个故事也不可能是高智商,只是在各种绕,拖到最后一秒的大招显得有点刻意。不过小格局的片子很精致,记忆改变人的行为,在人物身份互换的细节上很下功夫,值得二刷。

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看的时候会有一种博弈的快感,那种熟悉的被主创连环设计与反拆解设计的博弈,我对这样的“设计感”总是比较感冒,跟陈的《催眠大师》比有进步也有小遗憾,整体依然喜欢,华语这个系列可以多拍。

12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特别想吐槽花房那个人像!!!

17分钟前
  • 谢九郎
  • 推荐

四大主演里,黄渤最没争议,段奕宏最科班最“话剧”,徐静蕾虽然也科班,但像是表演课不好好上挂科的那种科班,最惊喜的,反倒是杨子姗,弱弱的一声“代晨姐”,就透出一丝甜腻和暧昧,误导了不少观众。华语片,都像这么拍,就有希望。

20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不如《催眠大师》,除了布景美术和制作依然精致外,故事方面就各种绕,以至于最后的反转都极其刻意,虽然导演一直强调要看第二遍,但带着已知凶手的答案,去拼贴那些所谓的细节,来圆这个故事,本身就有点勉强。#配乐弘大的有些做作..另外,段奕宏变成黄渤回忆的时候,真实的令人发笑!#

21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第一遍三星,第二遍四星,第三遍五星

25分钟前
  • 圣墟
  • 力荐

wtf ?!!!!!!就没人关心(伪)姬佬的死活吗????!!!!

29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还行

陈正道肯定哭晕在厕所:《催眠大师》我解释半天你们嫌多余,这部不解释了你们又说我敷衍观众。

34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1.本片又名《爱在记忆中找你》。2.脸盲患者表示不太能分清4个女主(主要是2个死者),希望下次请几个辨识度高的演员。3.值得二刷,唯一的缺点是电影院不能静音。4.段奕宏在《烈日灼心》《非凡任务》中被队友坑了N次,这回终于扳回一局。5.离婚之后,黄渤悲痛欲绝,于是和徐峥踏上了艳遇之旅。

39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為自己的勇氣與野心點贊!

41分钟前
  • 浮出水面的正道
  • 还行

妈妈被爸爸打,觉得妈妈很可怜,于是杀了妈妈,不杀爸爸,这个我非常非常能够理解,简直太合理太棒了!但你大爷的,竟然还上瘾了…

4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一直觉得导演属于那种特别的优等生,认真,聪明,努力,各种细节控,追求完美。比起催眠大师,记忆大师其实够四分标准。故事有层次,每个角色都有动机,但后劲感觉不足。不过我更愿意给这种不停前进的陈导多一星点赞。毕竟现在还有谁愿意花钱看流量电影

48分钟前
  • nil
  • 力荐

跟段奕宏一撞之下一见钟情的可能性还比较大,跟黄渤这个就……着实不太可能了吧。

51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黄渤是罪犯,为了写新书搜集材料接近家暴女性,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家暴的遭遇,动手杀人。为了掩盖犯罪事实,跑去删除记忆,结果删除太彻底,他自己都忘记干过这事儿了。。。记忆重载后,一开始以为是别人的记忆,跑去警察局提供线索,结果记起来的事情越来越多。。。这样是不是更合理?

52分钟前
  • DustAndRust
  • 推荐

电影比第一部更紧凑,原本是部三星的电影,但由于此类系列在国内简直稀缺到像国家保护动物一样,所以请“大师系列”继续拍下去。

57分钟前
  • 少年面条
  • 推荐

振聋发聩的感悟:只有长成徐静蕾这样,才有资格放弃写作,在家专职备孕。

1小时前
  • 熊阿姨
  • 推荐

其实我觉得应该是四星,但是豆瓣对国产片经常压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打五星吧。这是成功的悬疑片,制造悬念,引出嫌疑人物,结尾再来个反转,非常标准,片子有质量。徐静蕾保养的真好啊!

1小时前
  • 鹿野
  • 力荐

在记忆都可以移植的发达年代依然解决不了不孕不育。哈哈哈

1小时前
  • 街灯下de狂想
  • 较差

导演很了解豆瓣,本身也是深度影迷,甚至在拍这部悬疑片时都把豆瓣影迷当作交手对象,想着怎么拆他们的招,怎么反转,确实做得很不错。就是音效做得太满(现场有人问这个问题,他听成了音效为什么那么大然后做解释),但能看出导演真的很用心在做类型片。

1小时前
  • 唐朝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